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人生感悟##心情日记# https://t.cn/R6BQoif

我们见到诸佛菩萨真如的妙用,所谓的法身、智身,第一种人是「依」止「分别事识」,这个「分别事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依止我们的名言妄想所产生遍计所执的一个心识,叫分别心识,有各式各样的取着叫「分别事识」。「分别事识」包括谁呢?包括「凡夫」、包括「二乘」,凡夫是依止有相的取着,二乘依止无相的取着,「见」到的都是「应」化「身」。就是我们是依止现在的内心状态,假设我们生长在佛陀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佛陀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老比丘相,这叫应化身。我们因为「不知」道我们所见到佛的身相,是我们自己第六意「识」的取相分别,所以我们「见从外来,取色分齐」,我们看到佛是由心外而来的,所以产生一种「取色分齐」,有一种自他的分别,佛跟我是有差别的,我们就「不能」够完全的「尽知」诸佛如来法身、智身的种种妙用。

  这个意思就是说,同样一个佛身,我们心中取着的心强,我们看到的佛陀会有衰老、会有病痛、会有死亡,其实这个是我们心中有所取着,所以我们看到佛陀会有老病死,这叫应化身。

  辰二、明报身

  这个是无量功德庄严的「报身」。

  二者、依于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前面是依止分别事识,是凡夫跟二乘人有所得的心所建立的;这个地方「依」止的是「业识」,「业识」是第八识,第八识当然是依他起性,没有第六意识的遍计执。这个「菩萨」是「初发意」菩萨,这个地方的初发意菩萨是初住,发心住以上的,包括三贤位,也包括十地,「初发意」是讲发心住,「乃至菩萨究竟地」,所「见者」的是佛的功德「报身」。这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把报身的内涵说出来。

  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

  先说明报身正报的庄严。「身有无量色」,有各式各样美妙的颜色;每一个颜「色有无量」的「相」,不只是我们前面说的三十二相,他有无量的相;每一个「相有无量好」,不是只有八十种好: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正报庄严。他的依报,「所住依果,亦有无量。种种庄严。」他所住的国土,我们看到佛陀住的茅蓬也是由泥土所做;但初发意以上的菩萨,看到佛陀是住在实报庄严土,七宝庄严的实报庄严土。这是讲到依正庄严;以下讲到这个庄严是没有时间、空间的障碍。先讲空间:「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我们看到诸佛菩萨报身的依正庄严是没有穷尽的,因为他没有自他的分离。在时间上:「随其所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他没有老病死的问题,他是无量寿。所以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我们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时候我们是拜佛陀那一期的个体生命,佛陀的出生、出家、成道乃至于说法度众生。当然应化身还是很重要,因为没有应化身说法,我们就不能听闻到佛法。但是有时候我们拜佛说「南无常住十方三宝」,就是没有老病死的那个佛,这个是报身佛,因为他这种佛是「常能住持,不毁不失」。第三段作一个总结:

  如是功德,皆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身。

  这种「功德」报身,它的成就有二种力量:第一种是外缘的力量,就是种种「波罗蜜」利他的因缘所成就的福德资粮;第二个是本觉内熏,我们依止我们内心的三空自调、正念真如、念念的随顺真如,一种本觉的内熏所成就的、悲智所「成就」的。这种报身有「无量」无边的安「乐」解脱之「相」,「故说为报身」。在《维摩诘经》上说:我们见到佛陀,如果你是见到应化身,你不一定会得到利益。你看外道他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有时候也当面的诃责佛陀,造了罪业,所以应化身是我们凡夫有所得的心显现出来的。但是你要见到报身,你一定会得到利益,一定会灭恶生善,绝不空过。在《净土圣贤录》上说:慧远大师曾经念佛的时候见到佛的报身,那是遍虚空界,无量光明、无量相好。当然你能够见报身,那绝对是会灭恶生善的。就是说佛陀的功德法身、智身就像镜子一样,你用什么心态,你是一个各式各样的相貌在镜子上,你就见到自己的反射,见到自己相应的法身、智身,是这样子的。

  寅二、约机所见以判粗细

  前面是讲到二身,这个地方是讲到「粗细」,它不用二身来判断,以粗跟细。这当中有四段,先看第一段。

  又为凡夫所见者,是其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这个是最粗的,「凡夫所见」到的「粗」略的法身、智身,他是「随」顺「于」我们「六道」遍计执的心,「各见不同。种种异类」。就是说假设我们今天是一个三恶道的众生,比如说你现在是一只狗,或者是一条蛇,你看到的佛陀是一个黑象的脚,一个长长的黑色的柱子,没有光明相、没有庄严相。但你要是天人,你看到的佛身就像一个天神相,光明美妙。比如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有诸天、有人、有饿鬼道、阿修罗,每一个人所见各式各样不同,当然时间相也各式各样不同。总之,凡夫所见的这个「粗色」,简单的说就是「非受乐相」,它不是一个清净解脱之相,就是你看到了佛身,你看到的佛陀也生病了、也老了,他的色身也衰老了,身体出现了皱纹了,最后死掉了。这都是「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这是我们看到最粗略的颜色。再看第二个: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真如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

  这个地方讲到三贤位的菩萨,「初发意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种位次的菩萨,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深信真如法故」。就是说他内心在断恶修善的过程当中,他能够生起观照,说是「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他能够离诸有相、无相的对待,能够「深信真如」,这个「信」就是随顺忍可,他内心当中虽然没有真实的契入真如,但是他不断的往这个方向去随顺去忍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是「少分而见」,相似少分而见,所以他有真如的气氛。他见到的佛身,是「无来无去,离于分齐」,他看到的这个佛身,没有这个时间、空间的这种障碍,而且没有自他的「分齐」,知道这是一心真如所显现,而「不离」开「真如」。但是他的内心当中,还有微细的自他「分别」,没有完全契「入法身」的阶「位」。他虽然随顺真如,但是他有所得的心还存在。他所见到的佛身,比前面凡夫所见的更加殊胜。看第三: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

  这个讲十地菩萨。十地菩萨从初心,初心就是欢喜地初地的菩萨,他「见」到佛的法身、智身是依正庄严、是不可思议的「微妙」。他的作「用」,佛陀对这个菩萨产生灭恶生善的功能,是地地「转胜」,说是「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佛陀教化十地菩萨,是先从他受用的报身,这样的报身对那个菩萨的加持就不可思议了,「地地转胜」,这个是讲到十地菩萨他在受用佛身时候的情况。我们最后会想:那佛跟佛接触的时候,会是怎么回事呢?看第四:

  若离业识,则无见相。以诸佛法身,无有彼此色相迭相见故。

  如果说一个人已经完全「离」开有所得的妄动「业识」,「则无见相」,因为「诸佛」如来「法身」,没有「彼此」对立的「相」貌可得。这个「则无见相」的意思就是说,假设有一天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见面,他们二个是怎么回事?在《成唯识论》上说:佛跟佛之间的相见,他这一念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因为这个相分是有差别的。我今天看到这个瓶子的相分,跟昨天看到的相分会有所差别。所以他这种是能见、所见「唯是一心」,没有对立相,只有见分、没有相分。当然这样的意境也不可思议,就是有见分,但是没有相分。

  这个是讲到有四种的众生:凡夫、三贤、十地跟佛,

  在受用法身、智身的时候一个粗细的差别。看最后一段:

  子三、结示真如妙用

  这些种种的差别,其实都是诸佛如来从真如所显现的妙用。

  问曰:若诸佛法身,离于色相者,云何能现色相?

  这个「法身」是「离于色相」,那为什么「能」够「现色相」呢?看回答:

  答曰:即此法身是色体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真如自在用义故。

  这个地方把前面佛陀所现的应身报身、粗色细色,会归到其实都没有离开真如,我们看它的回答。这个「法身是色体故」,是色的依止处,所以「能」够显「现色」。其实从因缘所生法,「色心」是不能分开的。就说十法界的众生一定有一个心,一个明了的心,这个心一定有个依止处,就是色法,这个物质的色法。当我们「色性即智故」,就是把色法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说万法唯是一心,把万法的差别会归到一心的时候,这个「色体」当然是不可得,所以这个「智身」是把色法会归到心法的时候,我们称为智身。当然这个智身是一个明了的心性,就无有少法可得;但是当我们「智性即色故」,当我们讲一心万法,把一心延伸万法的时候,「说名法身,遍一切处」,以一切法为色:看你是用什么角度。总之,这个色心是不分离的,只是在讲的时候有所偏重。我们所见到诸佛的「色」是没有差别「分齐」,「随」众生的心,显现十法界「菩萨」各式各样的「报身庄严」,但是他都没有自他的分别,而「不相妨」碍,这不是我们凡夫的「心」所「能」了「知」的。而这些身相都是一心「真如」,从「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乃至「常乐我净义故」显现的种种妙用,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等于是把佛身相的问题作一个解释。

  当然你要不修念佛法门,可能对佛身就没有什么样的障碍,但是有些人对佛身有障碍。有些人说: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发音要怎么样才正确?美国人他念阿弥陀佛的发音跟我们台湾人的发音不一样,哪一个人才是真正的阿弥陀佛?就是说既然净土法门讲到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要感应,我们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哪一个代表阿弥陀佛呢?这个地方有些人会产生障碍,那么这个地方就给你答案了。其实是没有障碍,障碍是我自己的分别。敦珠仁波切说:你在修本尊相应的时候,你观想本尊的相貌,你喜欢他是男相也好、女相也好;你说我希望我的本尊是一道光明也可以;你说我连相都不要,我就听他的声「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就是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众生一切心想中」,诸佛菩萨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常乐我净义故」,他本身没有时空障碍;但是你要深信你心中所现的影像,不管是一个声音、是一道光明,是一个男众、女众,你要深信他就是总持本尊的功德,你要深信这件事情,你就能够感应道交。你要是起一念疑惑,这样子本尊的功德就消失了,你就活在自己的妄想当中,就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佛如来的真如妙用,他的「大智慧光明义故」能够离一切时空的障碍,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但是你在忆念他的时候,你要相信「深信诸佛皆充满」:你这样子就能够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不管你看到的是粗色、细色。其实这个地方讲「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都是成就诸佛的功德,重点是你要能够深信。前面的用是讲到修因,这个地方是讲到果地的功德。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中企思智库,远征将军的思想家园

【什么是商业的本质?了解商业本质之后】

近日,《今日管理》专题发出后,得到部分企业家读者反馈,认为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摘录部分……

商业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人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人类欲望无止境,商业创新就无止境。

比如吃穿住行,比如思想的交流与精神的丰富,都需要交换也就是商业来完成,所以追求商业就是追求本质,追求本质才能长久,才能永远……

人类的商业是从原始社会的“交换”开始的。一切商业活动都始于“交换”,有交换才有利润。所以,商业的本质是交易,是整个商业世界最底层的基石。

当领导者能够抛开现象看本质,从人性真实的需求出发,企业就有了把洞察转化为商业增长的契机。

一、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作为一名创业者、企业家,都想满足社会需要,就要卖出更多产品或者服务。可问题是你的竞争对手,其他创业者或者企业家也这么想,那我们凭什么会让消费者买我们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搞清楚,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和社会、消费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交易,这是商业的本质,是整个商业世界最底层的基石。本质上就是用我们的产品和社会、用户达成交易,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潜力和公司达成交易。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因为商品只有通过交易才会形成商业。你拿着你的玉米去换别人的大米,这就是交易,交易的人多了就是商业。

什么是商品?只用来交换的东西才叫商品。各自需求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以前是非货币交换,后来是通过货币交换。

研究所有问题,其实本质上都是围绕着交易来展开。一旦有了物品的交换,我们也就有了商业。所以说,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二、商业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性的需求

时代在变,那商业的本质是否也在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几千年来依然放诸四海皆准。商业起源于价值与物品交换,需求与动机也很简单,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欲望越来越多样化,商业活动也越来越丰富。然而长久以来,商业创造价值的规则并未改变,关键核心就是人类的根本消费动机。

换句话说,商业的本质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人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人类欲望无止境,商业创新就无止境。

商业创新成功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提出对的问题,然后在对的地方找到合适的答案。如果我们能理解人性本质,就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洞察。

人性是什么?人有什么需求?举例来说,几百年来,人有很多东西是没有变过的,人的头、手、脚的形态没变过,人需要的帽子、衣服、鞋子除了材质与形式的变化,其实本质上也都没怎么变过,差别只是不同品牌跟功能的展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买到有三个裤管的裤子,或是三根袖子的衣服,因为那是反人性的。

商业归根结底就是要满足人性的需求,哪怕只是满足部分群体的偏好,也一定会存利基市场。事实上,现在许多的商业模式、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体验设计,多是基于人性中的某种特性来展开的,电商的崛起与时下盛行的懒经济就是最好的例子。

外部的环境变了,人与人交互的方式变了,但人性本质没变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人性的渴望。

商业活动的主体是“人 ”,连接起每个环节的也是“人”,一切商业模式、产品功能与服务体验的设计都必须遵循人性,只有深刻洞察人性并尽可能去满足人性需求的企业,才会有机会成为市场的赢家。因此,不管技术如何创新和突破,仅靠理性的技术思维很难在商业领域成功。相反,如果以人性为核心,技术创新便能为商业成功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当领导者能够抛开现象看本质,从人性真实的需求出发,企业就有了把洞察转化为商业增长的契机。

图片

三、“免费”可以创造需求

有一家新开业的串串香店,搞开业大促销——串免费,但酒水饮料谢绝自带,开业一个月之后,非但没有赔钱,反倒赚了几十万。为什么?

再看这个案例,以前有小商贩在戏院卖零食,顾客们都比较矜持,局面难以打开。但是,有的小商贩就比较聪明,他们先免费送大家花生米,因为这个花生米有点咸,所以,他们后面卖的饮料就比较容易卖出去。销路一下子打开了。

总的来看,花生米加饮料捆绑一起卖,花生米和饮料分开卖,都不及“花生米免费饮料收费”的模式。大家可以看出,免费的花生米是个“圈套”,但是,还是忍不住往里钻。

同样,免费的串串香也是圈套,因为串串香一般都很辣,所以顾客们总有动机点一些啤酒饮料。更何况这个圈套的成本并不高,一个人大概30元左右,所以,这家店串串香免费但仍然赚钱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剃须刀架免费剃须刀收费,打印机免费墨收费,相机免费胶卷收费,饮水机免费滤芯收费。那些免费的东西都是圈套,它们让客户对自家的商品产生了很强的需求。

比如,“吉列之父”KingGillette对商业本质的理解就是让客户尽可能多地消耗。吉列卖给客户的剃须刀有一个使用周期,用一段时间,剃须刀会变得不锋利,需要更换刀片。即便是技术允许,吉列公司大概也不会卖给客户“不会变钝的刀片”。对商业而言,卖给客户永远不会坏的产品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可以卖客户耐用品,但得有办法合理合法地把他们毁掉)。

然而,有些企业似乎十分短视,他们让客户尽可能多地消费(把商品买回去并屯在家里),但却没能让客户进行有效的消耗(甚至抑制了客户的消耗)。

四、物联网时代为什么要回归商业本质?

商业要实现产品价值,而触达用户,获得用户的喜爱、信任以及用户忠诚则是商业的灵魂。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将真实世界“拉平”,人们的社交方式、消费行为,也从线下趋于线上。线上支付、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软体的兴起,构建了更加立体、高效、优质和多样的生活场域。得益于此,商业世界的运营方式也随之带来改变和创新——组织、企业和个人实现了直接沟通与对话。

如今商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用户决定一切”的时代。传统时代用客户思维做生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传统的客户思维是告知思维。客户思维通过大量的广告和促销手段来告诉客户,我的产品怎样好,快来购买我的产品吧。这种告知的思维方式是以直接形成交易为目的,这样的方式促成的交易不仅缺少温情,而且存在着大量的欺骗性。

而在互联网时代做生意是“用户决定一切”,从客户思维过渡到用户思维,已经是当下发展的一种态势,用户思维是能够持续给顾客提供价值。

用户思维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解决客户问题的,先给你免费体验,体验得不错,再心甘情愿使用、下单,有温度、有粘性。有社群运营模式,让流量变现。这时候就不再是赚差价的钱,而是先有了流量,赚钱只是顺带。

到了物联网时代用的是家人思维,什么是家人思维,最直白的说法就是当消费者当成家人看待,你会给家人吃地沟油吗?你会给家人有害物品吗?答案是:“一定不会”,用这样的思维做产品,家人般的对待,就不是做生意而是在做人,让产品灵魂化。

在经营商品的时代,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利润率,如何降低生存成本;在经营用户的时代,我们考虑的是人的需求,创造用户价值;在经营家人的时代,我们考虑的是给到消费者家的温暖、家人的健康。

站在企业家的高度来思考不仅让所有人享受到物超所值的产品与真诚服务,还要考虑不要破坏地球的环境,保护地球。让每个人享受到生态产品,生活在生态地球。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升级。

当你参透商业的本质之后,你会发现获取财富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关键是看你能否用到家人思维。

审校:孟丽
美编:晨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我个人的做法是把胡萝卜榨汁,加入冰糖当饮料喝。3、加入泡好的黑豆。
  • PS,图是这里那里抱来的,非原创#八月苍兰甜蜜一嗑##冰雨火# 我叔一定是好人,这剧里一脸委屈受气包相[苦涩][苦涩][苦涩]谁都能吼他…谁都能威胁他…好不容易
  • 单怕是疯了吧!!
  • 从小我就有个毛病,走到哪,想到哪:离校前会想念学校,旅游回来之后会想念当地的景色甚至酒店、和朋友分开后我会止不住的落泪,上学前一晚,我会低落的睡不着觉。小时候总
  • 暧暧内含光 作者:玄洪法师 还记得中学时代,每见到励志的文字、格言会抄录下来,用以自励,警策自己为人为学。岁月流逝,当年抄写过的不少座右铭或早已忘记,但年少
  • #TFBOYS[超话]#亲爱的添福宝,昨天晚上做梦梦到你们了,在梦里,你们参加一个活动,我也在现场,我们还说话了,后来我知道你们是我姐同学,你们要去我姐家玩,我
  • 昨天下雨了 出去溜躂一圈 天要涼了 怕沒有機會再穿球衣了一直疑心信箱中有封信 一直也沒有打開它昨天遂了愿 Nothing at all她是咖啡師 但她只賣了書
  • 小男孩一见到他们的兔子妈妈时,他告诉兔子妈妈你在我们学校里给你送过新衣服和新书包,我的衣服和鞋子还没有开始穿呢。图六这张照片感触很大,农村留守孩子的心里是孤独的
  •  本次改造范围为原国网北戴...#买房指导#【土拍快讯 | 青龙一宗超5万㎡宅地获拍 临近县政府】乐居买房讯 8月5日,中国土地市场网发布青龙
  • 其实我很多时候我想放弃,不想学汉语了,但是想到可以来见你们,可以看你们的比赛,这是我的动力,让我继续努力。来莫岛第五天,老师招生计划启动本来打算在这边吃吃喝喝探
  • 今天限时特价,晚12点恢复原价,链接在下方留言处⬇️,或者用淘宝app扫最后一图二维码即可购买,转发此朋友圈3小时以上截图给客服再减3元[害羞]【我剁手都要买的
  • 2⃣萌宝幼儿园:室内关闭,户外围栏里有两个月的狼宝宝,还能隔着玻璃看老虎、狮子宝宝。5⃣奇妙旅程:坐电瓶车喂羊驼、鹿、羊等食草动物,动物会伸头进来,不适合太小的
  • 近期,曼联股价变动最大的一次,就是去年9月曼联签下C罗,当时的股价为15.89英镑。如果你当时投资了尤文,如今你可能会收获2000英镑,如果你投资F1,如今你可
  • 这一款是白色香皂,对应的就是白色coco香水,香味更浓!甜姐儿#米兰达可儿#特别爱,都要穿成Isabel Marant的完全代言人了。
  • #重庆楼市# 据房天下研究院搜索排名显示,9月第2周(9.6-9.12)渝中人气最高的楼盘分别是重庆来福士住宅、万科锦绣滨江、融创白象街商铺、万科鹅岭峯、合景泰
  • 在安馨公司,缔造了无数个逆袭 你卖的安馨卫生巾和我买的超市 姨妈巾有什么不同? 第一,我卖的安馨是纯棉表层 你用的是超市化纤表层。
  • 他们居然还问我们多少钱,还买了饮料,我觉得真的是很懂礼貌的男孩子吃饭必须要饮料,Linlee的这个苦瓜柠檬茶我的No.1了!最近很多麻烦事,烦心事,让我越来越想
  • 前段时间,房东给几个姑娘发来消息,说中介跑路了,一季度一缴的房租他没收到,要求3个姑娘月底退房。前段时间,房东给几个姑娘发来消息,说中介跑路了,一季度一缴的房租
  • 4.关于LXX(5.20当天已经联系我道歉,这个妹子觉得为什么后续要提到她,因为她一直上蹿下跳的为自己的朋友辩解,可惜无论是他说的也好,他朋友说得好都是错的。而
  • ”丁方哥晚上把这件事跟妻子陈氏说了,陈氏心思缜密,很快就明白了程朝奉的意思,对丁方哥说到:“咱们家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莫不是在打我的主意吧。明天拿好药这趟旅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