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就这两个字

第一个字:“度”

01. 胸怀要大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说的就是做人要有有度量,心胸要宽广。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凡事不必斤斤计较,往后一步,海阔天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大度的对待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吧。

02. 说话要适度。

有些人觉得,做人要真,所以说话要直。其实大错。

中国人写“真”字,是“直”下面两点。也就是说,一些实话、直话,也要保留两点。实话实说是真,但实话全说就是蠢。

了解别人,你是智慧;了解自己,这是高明。当你渐渐克制,朴素,不怨不问不记,就能体会生命盛大。

03. 读书有厚度。

读书有厚度,这里的厚度不只是尺量的高度,也包括书内容的质量。

如果你发现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你就要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有多了不起,而是读书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

04. 视野有宽度。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看不远。所谓视野,就是在你的视角里应该是广袤的田野,不管做事还是做人,都应向远处看,都不应光看到点,而没有看见面。

人生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要学会放宽视野,做智者、仁者。

05. 理论有深度。

理论,就是说话,有深度,才可仗义执言。

懂点《道德经》、《孙子兵法》、《易经》,知道点“取势明道优术”、“变易简易不易”。先贤智慧,都让你更有深度。

06. 工作有力度。

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力度,开拓进取,大开大合。

人都有目标,或大或小,而实现目标的办法就是工作,工作力度加大了,业绩提高了,也就有了实现目标的可能。

07. 事业有高度。

人们都希望在人生中有所成就,事业有高度。

生命在前行中顿悟,岁月在积累中生香。无论何种事业,都要日积月累,平凡的工作也要努力做,每天不断提高。

08. 寿命有长度。

我们选择不了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生命的方式。

做人选择宽容厚德,几分淡泊,清风细雨,同样有韵致,有诗意,做事要有几分从容,俯仰之间,依然洒脱。

不刻意,不虚伪,感受简单岁月的朴素,能养生的,最是宠辱不惊的坦然。

第二个字:“给”

给掌声:

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

01. 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

02. 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

03. 不懂鼓掌的人生太狭隘;

04. 一赞值千金。

给面子:

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01.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

02. 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03. 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

04. 伤什么,别伤人面子;

给信任:

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01.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

02. 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

给方便: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01. 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

02. 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给礼节:

有“礼”走遍天下。

01. 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

02. 礼多人不怪。

给谦让:

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敌。

01. 放下身段,降低自己;

02. 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03. 人前勿张狂,待人应低调。

给理解:

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

01. 理解,就是给人方便;

02. 先理解一般人不理解的事。

给尊重:

把对别人的尊重放在第一位。

01. 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

02. 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

03. 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

04. 把别人放在心上。

给帮助:

01. 无私胜有私;

02. 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

给诚信:

无信不立,狡诈者无朋友。

01. 诚信为本,重诺守信;

02. 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

03. 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

给实惠:

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

01. 许之以利,晓之以理;

02. 不以利益大小亲疏朋友

给虚心:

让人显得高人一等。

01. 多一点含蓄,多一点谦逊;

02.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03. 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给欣赏:

使人拥有优越感。

01. 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

02. “高帽子”的成本最低;

03. 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给感激:

不感恩,就别指望再有下次。

01.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

02. 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

给口德:

得饶人处且饶人。

01. 直话,要转个弯说;

02. 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

03. 顾及别人的自尊;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把命运看成心性的修悟,而不是世俗的成败

滴天髓阐微之恩怨篇。3月27日。#滴天髓#

“两意情通中有媒,虽然遥立意寻追;

有情却被人离间,怨起恩中死不灰”

中国社会对关系很重视,尤其是传统中国乃至计划经济时代,关系联结了权力和财富。现在很多中老年生意人的发家史里也可以读出“关系”的味道。其实,哲学问题本质上讲的是关系问题,以人为中心处理各种不同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现象界的这种哲学表达比比皆是。所以,理解问题的本质,就是理解本质关系,搞清楚内在本质关系,利益勾连,情感牵扯也就清楚了。

命理体系中,干支关系,阴阳关系,年月日时关系,运年关系,生克制化关系,进气退气关系,寒暖燥湿等调侯关系,十神体系,神煞体系等等,都是关系。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盯着自己或者盯着对象事物本身,我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经常忽略。理解了关系,就理解了立场,理解了位置,理解了自我表达和行动的逻辑。关系界定不清楚,所有言行都可能是无章法的,因为关系是纲,言行依托纲目才能有序有礼,无序无礼,秩序混乱,关系也就混乱。

总之,明白关系是第一步,明白彼此位置,明白彼此立场,明白彼此身份标签,不仅要明白,而且要始终明白,不断调整着明白,今日关系是否是明日关系,过去关系是否是今日关系。很多时候,物是,但人非,雕栏玉砌应犹在,朱颜已改。

滴天云:“两意情通中有媒,虽然遥立意寻追;有情却被人离间,怨起恩中死不灰”。此句甚是难以理解,前半部分表达了干支情通,中间有媒介传送,流通,比如甲木旺,需丙火转化,但甲木与丙火之间被层层土水阻隔,也就是“虽然遥远,阻隔”,但“立意,下决心要去追寻那个丙火”,盘面的意象要读懂,笔者多次讲究意象,趋势,干支属性(比如辛喜壬水洗涤,这种“喜”,就是辛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说,要去看明白盘面本来展示给我们的样子。比如左右都是力量来克制,某个字上下左右毫无通道逃窜,那选择用神的时候如何选择?尊重盘面的意象。既然无处逃的象已经出来了,那就干脆制死,行运也要制死,即为好运。如果行运生此字,那就是和盘面意思悖反,当属凶运。至少是这个字代表的意象会为凶,是印,则印代表的人,事,地,物不吉利,是财,则财代表的人,事,地,物不吉。后句“有情却被人离间,怨起恩中死不灰”,大概意思是本来意在生丙,但路径被阻挡,被中间搅合,被小人中间离间掺和,恩人成仇人,是为“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古往今来,这种因爱生恨,因恩生怨的事情不胜枚举,然何?还是上文所说,在关系没有界定清楚的时候,言行先行。不界定清楚的关系,言行就无法有共识的地方,自己以为是恩,对方可能认为是施舍,自己以为是爱,对方则认为是束缚。言行要以关系界定清楚为前提。要界定关系的本质,要界定关系的远近亲疏,要界定关系的目的和意义,要界定关系是否真的存在。

回到盘面中来,原注认为,喜神合神,两情相通,又有人引用生化,如有媒人,虽然隔阂分立,但情谊相和,恩有怨无,中间人引化得宜,媒人做得好,很幸运的遇到个左右圆和的,没遇到个八卦嚼舌根左右拉仇恨的。反过来,如果有忌神中间离间,求合不得,则终身多怨。世间很多悲剧来源于误解或是只听一面之词,或相信无脑之言,如同看武侠剧一样,一言不合就开打。很多江湖事,最初都是小事而已,但终究搞成门派之争,江湖腥风血雨。是故命理前辈给后人们一个告诫:至于可憎至神,远之为妙;可爱之神,近之尤切。远近依然是个关系问题,远则关系链条联系弱了,近则链条比较紧,利害关系明显。远近既是关系,也是利害轻重。古人讲亲疏远近,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是要连带的,比如诛杀九族与三族的区别,全是关系亲疏远近的考虑。

任氏归纳了几个原则,用在命理体系中。

1. 日主所喜之神,得合神化则近了。

2. 喜神远隔,得旁神引能相合好,则拉近。

3. 闲神忌神合化成喜神,成恩不成怨。

4. 喜神远隔,与日主虽然有情,但被阻隔,正好闲神忌神会和,化成喜神,因私情成牵合,是为恩事不是怨事。总而言之,有情,喜神与日主紧贴,无情,虽紧贴但被合化成忌神;再或者虽不紧贴,但被合近来,或虽紧贴但被合走合化成忌神,则无情而成怨。

举例:

日主喜丙火在时干,月透壬水为忌,年干丁火透出,合壬化木,不仅去掉了忌神壬水,而且化生成木,助生丙火喜神,这就是合而有恩不起怨。

另如日主喜庚金在年干,虽然有情,但庚毕竟在年,离日主中间有阻隔,好在月干乙木合庚,拉近了庚与日主的距离,意思是年上的庚被拉合到月干的位置了(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乙木闲神化为喜神,乙木就是媒人,是为有恩之乙。

再比如日主喜火,局内无火,反而有癸水克火的坏神,然而,出现戊土透出,合癸水,化为喜神火,此为“邂逅相逢”,是为“戊土闲神以及癸水忌神合化为喜神”。

再如日主喜金,惟年支坐酉,与日主远隔,而且干支分野,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然后发现日主坐巳,依然是克金的巳,怎么办呢?这时候来了个丑字,巳丑拱酉,三合金局,私下地支会和,忌神巳与闲神丑再加上用神酉的“私情牵合”而由怨化为恩。

案例1.丁酉 甲辰 戊戌 戊午

大运:癸卯,壬寅,辛丑,庚子,己亥,戊戌。

戊生辰月,火土合,比肩帮,年印也长生。三月甲木气有,但已经逐渐走衰,疏土之力不足,要在顺土金之势,酉字发用。且丁火克酉,酉也需要日主戊土之生,面临被打击,自然需要后劲(土印)支撑,常识逻辑而已。此为“情意相通”。但日主与酉之间远,好在,辰酉合,拉近了酉与日主的距离。这种辰酉合,就是盘面组合的关键作用模式,不可情意破坏这种模式。这种组合和架构就类似建筑的柱子和横梁,不可轻易动架构和根基,否则全盘倒塌。人生也是如此,基本框架不能轻易改变,否则人生飘零,格局塌陷。

走癸卯壬寅运,解了辰酉之合,读书不顺,功名蹭蹬(不顺),困苦刑伤,用神不得力的时候一般都要遭遇点不顺。辛丑运,丑湿土合酉金,用神藏支透出到干头成辛字泄秀,连登科甲,真的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庚子己亥戊戌运,西北土金之运,控制午火,不逆土势,水气能引发金气发用,“仕至尚书”。运到万木春,运去百草枯。

案例2.丁酉 乙巳 丁丑 丙午

大运:甲辰 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丁生巳月午时,比劫丙火透出并旺,木透出乙木生,年干见丁比肩。火势壮烈。年支财酉,养命之源,但遥远,鞭长莫及。且被丁火盖头克,酉字如何能用到?

最喜:最喜坐下丑土,湿土润局,降燥;邀巳酉合成金局,化劫巳,引酉入丑库,“归之库内”,情意相合,是为财来就我,又能泄秀,形成日主被土化,土转气到酉,土酉能化劫财,更能合来酉。格局纯粹,天干不见刑冲,地支不见冲战,浑然一体。且如果换太极,则乙木为 提携,如绳子搬提起来一串干支,立体感很强。是故“科甲,仕至藩臬,名利双全”。至于这种拎起来成串的盘面,日常见过很多,往往如果从丁日主去看,不太明显,但换个太极“乙木”则乙木为核心,天干(丙丁丁)全是食伤,直接转化乙木之气,食伤也有执行之意,是太极之下位,从木到火,然后所以的火转为丑土(土),然后这个土又发挥进一步作用,去掉多余的火(巳),然后全部转化为金气,金对于乙木来说,就是官杀了。所以此命可以有两个角度考虑。

第一,如果从日主角度看格局,可以看到贵。

第二,以乙木太极之后走气发现气最终到官杀,是为有权。看气之起点和终结,起点为太极,终点则为归宿,是官就是官,是求财就是求财,是贫就是贫,总得有个基本的盖棺定论,人生之归处。

案例3.癸酉 戊午 丙辰 甲午

丁巳 丙辰 乙卯 甲寅 癸丑 壬子

丙火生午月午时,旺到极致是为灾。癸水一点润燥为用,这是守命之物,可惜,戊癸一合,其情化火为忌。恩成怨,吉神被合没了。年支酉金,本身是生癸之源,且旺火有酉,人生当有执,有念,有欲,有目标有方向,是还有生路和生气。且日主坐下辰合酉,拉近了日主和用神之间的距离,是为有情有意,可惜,午火离间,求合不成,怨从恩中起。

再看大运:一路南方转东方木运,继续旺起火势。本局大运都是天倾一方,地陷东南。是故“克三妻,克七子,遭回禄(火灾)四次,中年运夭亡”。

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未来到底如何,多少人自己清楚,一切命运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所谓恩怨,救应,媒介也是格局本身的组合天然生成,后天如何能改?还是那句话,改变能量寄居,使得五行力量转移出某种忌神干支!此为改命之关键,远贤近德,远小人近良人。

在日常的生活中,亲近喜神,远离忌神多指代的事,人,能,物。言行做打要在喜神之上,不在忌神之上,是为真正的易命同行,悲智双运。悲欢是为世俗人生,智慧践行是为意识和觉醒。

把命运看成心性的修悟,而不是世俗的成败,一切就不一样了。

回到开头,普通凡人也许很多事情无法改变,但可以从某些日常的关系的改变中感受命运的造化变迁,有了关系界定,就有了言谈或沉默,也就有了来来,还有了去去。

2022年的今天,世界变化很快,我们的生活变化也很多,我们的心灵也在不断接受冲击。所有的困难终将过去,未来肯定会光明。

但是,在动态变化的社会中,我们是随波逐流式的狂欢,还是在守护内心的躁动,安静地等待?

面向未来的世界,既要超越恩怨,更要学会当一个闲神,理解那些无用之人,无用之物,无用之事,无用之情,给他们一定的位置和时间,也就给了我们彼此一个可能性的未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陆疏和无语死了,赶紧让爸爸把弟弟抱走,好想打小孩……这聪明的方法当然是小张本人想到的啦~怒送非主流粉丝后援会会长称号!”陆疏和才不信这个黏人鬼弟弟,他说,“那你
  • (父母轻易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像上述家长那样;因为孩子回家玩手机,就会给贴上“网络成瘾”的标签;因为孩子出门不叫人,就被下结论为“胆小”;因为孩子喜欢出门玩,就被
  • ”“我从未生你的气”“我只是,很想去到你身边”#时空中的绘旅人艾因[超话]##时空中的绘旅人同人# 【艾因】皆因果觉醒之章pa我的小画家,命运要我们都痛苦。[给
  • 春天野菜赛黄金,好吃又养生,堪称天然药!
  • 本来自己在家好好写稿,有足够的时间写《方世玉》结果偏偏被王家卫这个猪队友给“坑”了,刘镇伟也是气愤不已。《东成西就》的主演们有了,但是群演们还得另找,于是,刘镇
  • 然而,历史在前行,审美在演化,作家在求索,后人在期待,故而,既往的经典,既是永恒的,...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唱跳视频# #任嘉伦etro品牌大使
  • 【展示】#咕卡#【偶像梦幻祭 天祥院英智】 尝试了一下咕卡,第二次作品,其实还是只会同素材看得顺眼绕框框属于,贴的过程很解压[awsl]手帐n年生为了老板重操旧
  • #阳光信用[超话]#你的人生要自己去经历,所以是甜是苦,都不要辜负。(对美的定义不再白瘦美化可能就是从19年开始的 当时觉得“哇塞身边的女孩子们都好有自信”即使
  • 事实证明 我的脸皮没有城墙转弯厚 [阴险]五台山之行很棒 吃了供果 拥有了一颗菩提果 见到了狐狸 日落爬了东台 知足常乐我是何其幸运 回来后暂停开放 去
  • 我非常想和你分享笑话笑话哈哈本寻宝人最近,草种开始疯狂地挖起来有了新老孩子我不禁感叹经典就是经典(8想为森么微博问我今天晚吃瓜CI疯狂廖瓜场嘉年华猹)咳咳要谈正
  • Nina分享|瑞典小众品质GL双肩包  大家好,我是Nina,爱与生活不可辜负。又好偏愛煒哥的笑容總會有種想跟住佢一齊笑嘅感覺❤️✨今日又係為我煒哥打call✨
  •   再者就是吃些含碱的面条,这类食物的食用是可以帮助中和胃酸的,而且也能饱腹,不至于让肠胃更难受,建议大家可以试试。  甘草是一种很不错的食物,与其他食物组合做
  • 3月7日,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我省将全力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到2025年,河南省人均预期寿命要达到78.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全面优于全
  • 记录一下下吧20号我发现了一只小狗勾 当时天气又冷又下雨 看它冻得瑟瑟发抖就把它救出来了 我和我爸妈说 能不能养它收留它 爸妈说不可以 只能放在门口 后来早上起
  • 收起孤单执念,多余晚安,逐渐把疼痛交给时间,世界在喧闹,我知道,你与时光皆凉薄 。有命中注定,就有在劫难逃 …… ……你是北方的雪,我是南方的雨 。
  • 【#安庆师范大学即刻全封闭管理#】紧急通知:各学院、职能部门、直属单位:接安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指令,因安庆市疫情防控出现紧急情况,我校两校区即刻起实行全封
  • 干净温柔的八字短句个性签名 1. 戒掉敏感,减少期待。 2. 不吹晚风,不喝烈酒。 3. 无心风月,独钟自己。 4. 人间风月,浅尝即可。 5. 花开
  • 他笑着觉得龚竣可爱,连呼吸声都忍不住和着对方慢下来:是我的错,你不用怪罪于钟表。是真的折翰,我记得那天下午什么都很快很快,你看的电影情节很快,太阳掉下去的也很快
  • 吗?吗?
  • 战时岁月里,伊莎贝尔经历的是大痛与大恸,薇安邂逅无数日常的悲哀,“活下去”成了她努力实践的事。我们看到,渐渐的,薇安知道了伊莎贝尔正在做的事,理解她,却更加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