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病冤業病惡業病,持戒念佛還生病,是重罪輕報

發布:清凡居士

日期:2019/3/22 10:15:00

閱讀:測速度,不顯示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縮版(不含評論和相關文章),如果需要看全版,請將域名中的big5改成www即可。

 

  量子力學家知道這個原理,所以今天他們提出以心控物,我們的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環境,地球上的災難可以把它化解,在理論上講決定講得通。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的居民如果真正回心轉意,從今天起,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地球上什麼樣的災難都可以化解。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大小乘經典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你把念頭集中在一點,什麼事情都能解決。這個理論我們能相信,譬如光,這一支電燈的光,它是分散的,四面八方它都照到,隔一張紙它都透不過去。如果把這個光集中變成激光,變成一條線,這個光能穿透鋼板,有這麼大的力量。這個集中就是佛家講的禅定,禅定就是把念頭集中,不是別的。我們今天把念頭集中在一句阿彌陀佛上,這叫彌陀三昧,或者叫念佛三昧,它就是集中。這一集中就好辦事,我們身上什麼樣的疾病都解決了,居住這個環境它怎麼可能會有災難?不可能的事情。災難,身體細胞變成帶這個毒,帶什麼毒?帶貪瞋癡慢五毒。貪瞋癡慢疑這個念頭不好,這是毒念,常常有這個念頭我們身體就帶病,就帶這些病毒。所以這樁事情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能不知道。

  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眾生的病有三大類。第一類的病是生理的病,飲食不調,穿著不宜,受了涼、受了熱,這都是病因。這是生理的病,醫生可以幫你解決。第二類的病叫冤業病,冤親債主他找到你身上來了,醫生治不好。這個東西,你誦經、拜忏回向給冤親債主調解,他同意了,離開了,你病好了。第三種比較難辦,惡業,自己造的惡業太多。惡是什麼?自私自利,貪瞋癡慢疑,殺盜淫妄酒。貪瞋癡慢疑是惡的念頭,殺盜淫妄是惡的行為,你的身口意三業都不善,都在造惡業。惡業起的病,佛經上有,殺生殺得太多了,會得肝病,五髒會得肝病;外面,會得眼病,眼睛不好,年歲還不很大,眼就花了,就看不見了,殺業重的人。我們曾經見過,帶兵打仗的人,常勝將軍,打勝仗就殺人,五、六十歲真的眼花了。容易得肝病,瞋恚心重,怒傷肝。盜,偷盜,偷盜心不安,鬼鬼祟祟,五官裡面鼻有病,肺容易感染病,就是肺、鼻是盜業。淫欲是腎髒有問題,耳朵有問題。妄語是脾髒容易感染病,舌容易感病。酒喝多了,容易得心髒病,口有病。這佛在經上說的。五戒全破了,就是殺盜淫妄酒全干盡了,他的五髒六腑決定有問題,外面這個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也容易起病。業消了,病就好了。

  還有一種,持戒、念佛也會生病,修行人。這個病是什麼?這個病是重罪輕報。他本來要墮地獄的,因為他念佛,因為他持戒,地獄罪業消了,變成輕的罪業。這都是惡業快要消盡,後面會有這麼個現象,這個現象好了,他的病就沒有了。惡業起病,惡念,不善,就起災患。這經上常說的,貪心感水災;瞋恚,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瞋恚,脾氣大;愚癡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是山崩地陷。這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現在這些,量子力學家完全承認了,他說佛三千年前講的一點都不錯。根據這個道理,只要我們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我們內部的五髒六腑就健康,身心健康;不貪、不瞋、不癡、不傲慢、不懷疑,我們居住的環境沒有災難。統統能化解,統統能轉得掉!應該要明白、要懂得。

  念老的批注裡頭說,“今不退忍者”,經文裡頭這一句,“指安住於實相之理”。我們念佛人安住於阿彌陀佛,心安在這個名號上,比量子力學家所說的效果還大。為什麼?我們依照這個理去做,是我們自己的力量,我們今天把念頭安住在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有自力、有他力,兩種力量具足,所以效果來得更快。“念念不移”,這是念不退。“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跟佛沒有兩樣。弘誓,一般是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一生努力的目標,決定不改。活在這個世間,成就自己,幫助別人。末後說,“聞經菩薩根機不一,聞法之益,自有差殊”。每個人根性不相同,聽經、念佛得到的利益不一樣,那是各人用心不同。

宣化上人:誦持〈楞嚴咒〉,求什麼都可以遂你的心、滿你的願

發布:清凡居士

日期:2019/5/20 9:20:00

閱讀:測速度,不顯示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縮版(不含評論和相關文章),如果需要看全版,請將域名中的big5改成www即可。

 

  誦持〈楞嚴咒〉諸罪消滅

  速證無生稱遂願求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阿難!是善男子持此咒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縱經飲酒,食啖五辛,種種不淨,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淨。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

  “阿難”:可是這又說明白了,阿難啊!“是善男子持此咒時”:這個善男子他念這個咒的時候,“設犯禁戒於未受時”:假如他在沒受戒以前犯過禁戒。“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銷滅”:那麼由他持咒之後,所有的一切破齋犯戒這一些個罪,也不管它是輕、是重,就甚至於本來這四波羅夷罪是不通忏悔的,但是你一念〈楞嚴咒〉,無論怎麼樣重的,不問輕重,這些個罪一時都消滅了,就像用滾湯潑雪,雪就都化了。“波羅夷”是梵語,此雲叫“棄”,就是不通忏悔。

  前邊文說,犯罪無論輕重,都可以一時消滅。這一段文,是說“縱經飲酒”:就縱然你這個人歡喜喝酒,“食啖五辛”:吃這個五辛。“五辛”,就是五種辣的東西,又叫“地物葷”,就是蔥、韭、薤、蒜,還有興渠,這幾種都是野生的東西。蔥,就是做菜用的青蔥、洋蔥。韭,就是韭菜;韭菜中國很多,在美國很少的。薤,也是一種野生的東西;蒜,就是大蒜(蒜頭);還有興渠,這種東西也是野生的,都是辣的東西。這五辛,因為氣味不好,吃了有不很好聞的一股氣味。所以在佛教裡頭這個也都戒了,你吃齋的,這都要戒除了它。“種種不淨”:吃這些個,都是不淨的東西。“一切諸佛、菩薩、金剛、天仙、鬼神,不將為過”:你要是能常常誦持這個〈楞嚴咒〉,所有一切的諸佛、菩薩,一切的護法、天龍鬼神,都不責怪你。那麼說不責怪,我就可以隨便用這個東西了嗎?也是不用最好了!

  “設著不淨破弊衣服”:你要是穿不清淨的“破弊衣服”,就是穿的舊衣服,不是穿的新衣服。因為前邊那兒說,你要聽經修這個法,要穿新的衣服。那麼現在,不一定要穿新的衣服。你要是沒有新的衣服,就穿舊的衣服也可以的。“一行一住”:你所有一行一住,“悉同清淨”:因為咒力的關系,你就是穿的舊衣服、破衣服,也和你穿新衣服是一樣的清淨。那麼前面講到壇場裡邊,為什麼又要穿新衣服?這不過就是表示我們恭敬又恭敬,清淨又清淨;所以你就不穿新衣服,也一樣的。

  “縱不作壇”:你就不造這個壇。“不入道場”:不必一定在道場裡邊;就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亦不行道”:你也不修行。“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你能誦持這個〈楞嚴咒〉,你這個功德,就和入壇行道那種功德是一樣的,沒有分別的。所以你看,〈楞嚴咒〉這種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發。阿難!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從前世來,未及忏悔。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消雪。”

  “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如果犯了五逆墮無間地獄的重罪。

  什麼叫“五逆”呢?

  這五逆在佛教裡頭的罪是最大的,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殺父”,把父親殺了。“殺母”,把母親殺了。“殺阿羅漢”,把證阿羅漢果的人殺了。“破和合僧”,譬如這些僧人住在一起,住得很平安的,你想辦法令這些僧人不和,這叫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你故意把佛身上或者用刀剁傷了,或者把佛的什麼地方給損傷了,令他出血了,這就是出佛身血。那麼說,佛入涅槃了,我沒有見著佛,我這可沒有機會來出佛身血了。你就是把佛像毀壞了,這也叫出佛身血。所以果逸要寄一張佛像給她的親戚,我叫她用硬紙把它包好了,不可以這麼隨便就寄;因為你要是令這張像毀壞了,這都叫出佛身血,都是有過的。

  “無間重罪”,就是無間地獄的罪。十惡尚且沒有那麼重,唯獨這五逆的罪是最重了;你若造五逆的罪,一定墮落到無間地獄裡去。這個無間地獄,以前講過,說一個人在這個地獄裡也是滿的,你再多人也是滿的,它沒有一點的空間的地方。“無間”,就是這時間上非常長遠的,沒有一點余閒的時候。“重罪”,這個罪最重了。

  “及諸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諸比丘”,就所說的出家受了具足戒的男人;“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人。比丘有三個意思,就是乞士、怖魔、破惡,以前都已經講過了。什麼叫“四棄”呢?就是殺、盜、淫、妄這四戒,叫“根本戒”;梵語就叫“波羅夷”,中文就叫“棄”。四棄,就是你若犯了這四種的戒,就拋棄到佛法這個大海的外邊,不可以再入了。比丘是四棄,而比丘尼就有“八棄”;這再加上什麼呢?再加上觸、入、覆、隨。

  “觸”,就是身體相觸。在戒律上說,若以淫欲心與男人身分相觸者,這就犯波羅夷罪(棄罪)。無論男人、女人,比丘、比丘尼,或者和在家人身體相觸的,你若有一種淫欲心,這就是犯罪了;你若是沒有淫欲心,這不犯罪的──就看有淫欲心,沒有淫欲心。

  怎麼叫“入”呢?入,就是出入;因為你做比丘尼了,無論在任何地方談話,必須要在光明正大的地方,不要到屏處。屏處,就是坐到屏風的後邊,旁人看不見,或者好像廚房等隱蔽之處;總而言之,就單單兩個男女,或者比丘尼、或者比丘,入到那個房裡邊,沒有其他的人,就一男一女。這在比丘就比較輕一點;若比丘尼就不可以單獨一個人和另外一個男人那麼去談話;若談話,這就犯了入的棄罪之一。

  “覆”,覆諱過失,就是掩藏著他人重大的過失;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坦白,不告訴人,這是一種覆,這也犯棄罪。

  “隨”,不得隨被舉罪的僧人,供給他衣食。

  “誦此咒已”:如果你念完了這個咒,“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更無毫發”:像上邊所說五逆、無間重罪和四棄、八棄這種種的罪,就好像沙聚到一個沙堆上,但是猛風把這個沙都給吹跑了;這所有的罪業,就算是你以前犯過四棄、八棄和這五逆的罪業,都可以滅除了,連像一根頭發那麼多都沒有了。這表示:這個咒的力量是不可思議。

  “阿難”哪!“若有眾生,從無量無數劫來,所有一切輕重罪障”:假設有這一類的眾生,從無量無數、很遠很遠的時間,這麼多劫以來,無論他造什麼罪,所有一切輕、重的罪障。“從前世來,未及忏悔”:從前生來,也沒能有機會去忏悔。“忏”,就是忏其前愆;“悔”,就是悔其後過。“忏”是印度話,叫“忏摩”,也就是改過的意思;“悔”是中文。“忏悔”兩個字,是華梵並舉,中文和印度文兩種合起來。

  “若能讀誦書寫此咒”:或者能讀這個〈楞嚴咒〉,或者能背著本子誦,或者能寫這個咒。誦這個咒,必須要長遠,不是誦一遍、兩遍;能長長久久地誦這個咒,那是最好了。或者在“身上帶持”:帶在身上,要帶在心的上邊,不要帶在心的下邊。因為你帶在心口上邊,這表示恭敬。你若帶在下邊,這對咒不恭敬;不恭敬,不單不能有功德,而且還有過失的。因為你對咒本身就不恭敬了,所以這個咒就是有功效,也減少了。“若安住處,莊宅園館”:或者放到自己所住的地方,或者一個莊子上,或者住宅,或者一個園,或者一個館。“如是積業,猶湯消雪”: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生生世世所積累到一起的罪業,就好像熱湯消雪那樣,一點都不會存在的。

  “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不久皆得悟無生忍”:不用好久,這個人就會悟無生法忍了。

  “復次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憶念斯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求長命者,即得長命。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身命色力,亦復如是。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必定不生邊地下賤,何況雜形?”

  “復次”:那麼再講一講。

  “阿難!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假設有個女人,她也沒有生男孩子,也沒有生女孩子,想要求有孕做母親。有孕,就是有孩子,所謂懷胎。

  “若能至心”:假設她能夠至心;怎麼叫“至心”?至心也就是一心,也就是誠心誠到極點。“憶念斯咒”:她或者能記憶,或者能照本子來念這個咒。什麼咒呢?就是〈楞嚴咒〉。“或能身上帶此悉怛多般怛啰者”:或者請有道德的高僧,就是有修持的出家人,寫“悉怛多般怛啰”的咒心帶在身上。這個“悉怛多般怛啰”,就是不論你帶著咒這幾個字,或是你念這幾個字,都是在虛空中,就有個白傘蓋來保護著你;那麼你所求,會滿願的。“便生福德智慧男女”:“便”,就是可以遂心滿願了。她若誠心誠到極點,就可以生這有福、有德、又有智慧的男孩子或者女孩子。看她願意求男孩子,就有男孩子;願意求女孩子,就有女孩子。

  “求長命者,即得長命”:你誦持〈楞嚴咒〉,你想求長命,就得長命的果報。

  “欲求果報速圓滿者,速得圓滿”:你想求什麼好的果報,也就很快就能圓滿你的心願了。好像女人,你要是想求將來得一個好丈夫,這都是好的果報,你就能遂心滿願;男人也是一樣的。總而言之,你求什麼,就有什麼;所謂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命得長命,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一切的事情,都可以遂你的心,滿你的願。

  “身命色力,亦復如是”:你的身體和生命,容貌和體力,也都和求長命是一樣的道理。

  “命終之後,隨願往生十方國土”:你誦持〈楞嚴咒〉的人,命終之後,你歡喜生到什麼地方去,就生到什麼地方去。你歡喜生到十方國土,哪一個國土去都可以。你願意生東方就生東方,願意生西方就生西方,你願意生南方也可以,歡喜到北方更可以。你願意生到阿彌陀佛的面前也可以,願意生到阿閦佛的面前也可以;總而言之,你歡喜親近哪一位佛,你就可以生到他那國家去。

  “必定不生邊地下賤”:“必定”,就是一定。一定不會生到什麼地方去呢?“邊地下賤”,“邊地”,就是很偏僻的地方;在中國來講,就是叫“蠻夷之地”。蠻夷,就是說話也聽不懂;好像古來中國南方邊地,以前中國人都叫這些地方的人“蠻子”。蠻子,就是講話講得不清楚,孟子說:“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之。”說南蠻那地方的人,他們的舌頭短,講話就像雀鳥birds叫。中國普通講國語的人,不懂他們的話,就叫他們“雀叫喚,雀仔叫”。以前在中國,不是位於中間的地方,在國的一邊,這叫“邊地”。這邊地,人人都沒有知識,一點文化也沒有,沒有人認識字的;那個地方,地也不出產東西,人也卑賤,這叫“邊地下賤”。那麼你能念〈楞嚴咒〉,就不會生到邊地下賤的地方去。

  “何況雜形”:你做人都不會生到邊地下賤的地方去,何況你會去做畜生嗎?更不會托生去做畜生了!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周邦彦

《六丑》
鉴赏
 

这首词并非泛泛咏落花,而是抒发对花落后的“追惜”之情,更是对自己“光阴虚掷”的“追惜”之情。词写得极有特色,与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值一读。

  词作上片抒写春归花谢之景象。开首二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点明时令、主人公身份,抒发惜春心情。“试酒”,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于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这里用以指时令──农历四月初。长期羁旅在外的词人,值此春去之际,不禁发出虚度光阴的感叹,写来含浑而不显露。“正”字、“怅”字直贯全篇。“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过翼”,以鸟飞作比喻,形容春归之迅速,这三句一句一转:“愿春暂留”,表示不忍“虚掷”,珍惜春光;“春归如过翼”,春不但不留,反而逝如飞鸟,竟成“虚掷”;“一去无迹”,不仅快如飞鸟,更无影无踪。“一去”二字,直说到尽头,不留余地。随着句意,惜春之情愈转愈深。周济评曰:“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自逝”(《宋四家词选》)。以上五句写春去,是题前之笔。接下陡然提出:“为问花何在?”一笔喷醒,又轻轻顿住。谭献认为:“‘为问’”三句,搏兔用全力”(《词辨》卷一)。陈廷焯指出:“……此处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笔,却满纸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白雨斋词话》卷一)。其实从下句“夜来风雨”至上片结束,皆从此一问而出,振起全词。“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二句,正面写落花。“倾国”,美人,这里以之比落花。以美人比落花,唐代即有。沈亚之《异梦录》:“王炎梦游吴,同葬西施。”韩偓《哭花》诗:“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这里本应说吴宫,但为律所限,故借用“楚宫”。这三句既写因夜来风吹雨打,使落花无家,更写由于落花是无家的,所以虽有倾国之美姿,也得不到风雨的怜惜。这里是人与花融合来写,以花之遭际喻羁人无家、随处飘零之身世。这三句一开一合,一起一伏,很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苦闷。“钗钿堕处遗香泽”以下六句,大力铺开,尽情写蔷薇谢后的飘落情况。“钗钿堕处遗香泽”,这里是以美人佩戴的“钗钿”喻落花,化用徐夤《蔷薇》诗:“晚风飘处似遗钿”句意,零落之余,只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落花飘零是惨景,而以“桃蹊”、“柳陌”来衬托,却显得极有情致。接下侧写一笔:“多情为谁追惜?”“为谁”,即谁为。春去花残,观赏者都已散去,应不再有多情追惜之人了。“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二句一转,蜂蝶无知,不知“追惜”,然而它们却以媒人、使者的身分“时叩窗隔”,似乎在提醒室中人去“追惜”。通过以上描绘,把蔷薇虽然凋谢而香气犹存,春天虽然逝去而值得追惜之情景写得韵味盎然。词作上片特用问语“为问花何在”、“多情为谁追惜”,加以强调,以突出“无家”与“无人追惜”之意,由此见出内中隐含词人自己的身世遭际之感。

  词作下片着意刻画人惜花、花恋人的生动情景。“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开首二句起衬托作用,以引起下文。词人不忍辜负蜂蝶之“时叩窗隔”,于是走出室内,来到东园,只见园内花事已过,碧叶茂盛,一片“花落”后“岑寂”的景象,也是“光阴虚掷”、春天“一去无迹”之实况。“静?珍丛底,成叹息,”写人惜花。为了“追惜”,词人静静地绕着蔷薇花丛,去寻找落花所“遗”之“香泽”。“成叹息”三字总括一切,承上启下。“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三句,为一叹,写花恋人。花已“无迹”,但有“长条”,而“故惹行客”,话别“牵衣”,有同病相怜之意,也写出“行客”之无人怜惜、孤寂之境况。无情之物,而写成似有情,虽无中生有,却动人必弦,感人至深。“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四句,为二叹。在“长条”之上,偶然看见一朵残留的小花,词人以为这就是打算与其话别者。虽然“残花”本不是“簪巾帻”之物,然而“行客”却颇受感动,故“强”而“簪”之。然而这哪里比得上它当初盛开时插在美人头上之妩媚动人呢?残英强簪,令人回想花盛时之芳姿,映带凋谢后之景况,有无限珍惜慨叹之意。这既是慨叹花之今不如昔,更是慨叹自己的“光阴虚掷”、“人老珠黄”。词作写至此,词人如梦初醒,似有所觉悟,又有无可奈何之感。最后三句“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为三叹。词人因终不愿落花“一去无迹”,所以又对花之“漂流”劝以“莫趁潮汐”,冀望“断红”上尚有“相思”字。如若落花随潮水流去,那上面题的相思词句,就永远不会让人看见了。“何由见得”,即何由得见,流露了依依不舍的深情蜜意。这里活用红叶题诗故事,借指飘零的花瓣。对以上所写,周济评曰:“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宋四家词选》)。末句复用问语,逆挽而不直下,拙重而不呆滞。谭献曰:“结笔仍用逆挽,此片玉之所独”(《词辨》卷一)。

  这是首“惜花”之词,更是首“惜人”之作。全词构思别致,充分利用慢词铺叙展衍的特点,时而写花,时而写人,时而花、人合写,时而写人与花之所同,时而写人不如花之处。回环曲折、反复腾挪地抒写了自己的“惜花”心情,又表露了自伤自悼的游宦之感。黄蓼园曰:“自伤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蓼园词选》)。评论较妥切,可参考。
#传统文化大讲堂##诗词百科##诗词欣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立即全面禁止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进口投票,在欧盟议会以431票赞成,93票反对,46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八月中旬生效,这个表决,在欧洲议会通过令世人
  • 欢呼之后当然就是白色的混战;初中高中也是如此,高一在凤翔,我没少被抬着扔进雪堆里,高三老黄还给了节体活,更是玩疯了,趁机还可以捉弄喜欢的女孩;每天放学都跟农民和
  • ​硬汉​空军的外​形碰撞​复古的​绒段​面料,面料与​羊​毛复合​了两层,所​以比​较厚也有​想象​不到的保暖​效果,一​看就​高级感​一眼​炸,无论​是面料质
  • 单纯依靠空降兵此时意义不大,因为企业没有实力来供养,更无发展机会可以施展,除非找个创业心很强的人加入,但又不符合老板的心仪。这些都很难满足其发展需求,如果企业愿
  • 尤其是茶圈,茶叶的销售没标准、没管理,可以乱卖乱报价,茶叶的专业性又太强,茶客很难真懂茶,所以靠人情销售、靠圈子销售就很好使,土豪圈追西方奢侈品包装自己,也大量
  • !!
  •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省,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的一件灯具(图1)整体造型是一位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灯体结构设计巧妙,具有环保理念。2000
  • 顾魏很好,就是好到哪怕现实中的男人有他一半的好我也愿了,我知道的,现实终归还是现实,但,有些场景无论自己幻想过多少次想着都想流泪,父亲牵我手交给爱我的那个人的时
  • 而且有很多观点其实挺让我惊讶的,能够让我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很多观点其实都是错误的。还有比如女性有资格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而不是女性也能做男人能做的工作!
  • 二人都是已经功名成就的超级巨星,都是一人一城的代表性人物,科比在湖人先后拿到五冠,与奥尼尔联手建立过赫赫有名的湖人王朝,被认为是仅次于乔丹的历史第二分卫。邓肯
  • 【甘肃敦煌:白马塔景区夜景灯光首秀点亮城市夜空】4月8日晚,由敦煌市莫高鸿杰公司投资近百万的白马塔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成夜景灯光安装调试工作,白马塔景区首次灯
  • 像“兼爱非攻”里,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这对于高高在上的君主、权贵阶级来说,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的“非攻”
  • 1,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及老花的朋友为了看清目标,往往需要比正常视力的人花费更多的调节力去调节眼球,以此来弥补眼球屈光不足。1,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及老
  • #考虫校园[超话]# 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这里是考虫校园#FM虫虫点歌台# 今晚要送出的歌曲是由#考虫高校合伙人# 来点的#孤勇者[音乐]# “这世界有那么
  •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4月1日丽江市具体名单如下:牙博士口腔DentalDoctor 的董事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善吗? 名下的上海博钰财务咨询事务所存
  • #编织人生热帖推荐# 云清这个低调的焦茶色,也可以说是巧克力色,在阳光下尤其好看,深沉的颜色就像深沉的爱意,愈久越发迷人。虽然这是一款小衫,却不可小觑,整体版型
  • [福]清调补健康管理[福]至真要大论篇(22)(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岐伯曰: 毒橆毒,所治為主,適大小為制也。
  • 田宅宫以广宽丰盈为佳,田宅宽而有肉,光荣润莹的人能继续家业,不但有利於置产,而且有良好的人缘,有亲朋上司的匡助而提升。假如眼睛失陷,无神,性急无智;眼有红丝,那
  • 长安UNI-V多个“唯一”配置的出现,有理由相信它能够大卖。因为影豹内饰很像奔驰AMG,所以人送外号“AMG豹”而UNI-V因为掀背,所以有人调侃它为“平民A7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有坚韧宽广的品德其身不正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教我们做人做事要正直公正。 ​​​#每日一善[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