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正信希有分第六】3
【以见性成佛。直指妙心。】【外应虚缘不落窠臼。】“窠臼”就是陷阱,假相,落入假相。当我们大彻大悟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有礼貌,怎么生活、怎么过日子,都跟正常人一样;可是,内心有大智慧。对外,我们一样应付得非常得体。外应虚缘,但是,不落假相,不落入无明。【办一片长久。】就是坚持,这一个心,长久的清净心。【守着寂淡身心。】寂淡身心,就是看破这个身心,非常自在,【於尘劳中透脱去。】你只要接触一切境界,都告诉自己:那个统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只有我们无所住的这一颗清净心是真的。【此乃善之又善也。】

【何以故。】为什么呢?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注意看这一段,非常重要,修行的根本。只要你心执着一个相,种种的相,马上落入执着、痛苦。【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马上掉入陷阱,凡所有相,都是陷阱;凡所有相,都是众生的牢狱。记住!见到一切相,都知道那个是假相,千万不要掉进陷阱。凡所有相,都是假相;但是,凡所有相,都是陷阱,千万不要掉进去。

【若取法相。】法相就是心外有万法,叫作法相。若取法相,万法之相,缘起的万法,种种的假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还是落入巢窟,落入陷阱。

【何以故。】为什么?【若取非法相。】非法就是空相。你也不可以取一个空相,认为:有不可着,我着一个空,也糟糕!【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还是离不开这四相,只要执着,不但有不可执着,空也不可执着,着一个空,还是落入我、人、众生、寿者相。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取法就是取心外之法,就是有,心外无法,法外也无心,所以,不应当取有法,取法就是有,不应取非法,就是空。 这一句话有几个角度说:不应当执着世尊讲的正法;也不应当取这个世间善恶、凡圣、非佛法的东西。连世尊所讲的正法都不可执着,何况这一些不是正法的东西,所以,这个都可以解释。是故不应取法,不着有,不应取非法,不着空,这样解释也通。非法就是空,非法就是对立之法,善恶、凡圣对立之法,叫作非法。连佛所讲的正法都不应取,何况这些善恶、凡圣,对立的世间生灭法。

【心若取相。即取妄念】执着一个妄念,【故着我人众生寿者相也。佛与众生。唯止一心。】同一个心,同一个清净自性。【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则乖。】“乖”就是违背本性,你只要动一个执着的念头,坏了!本性受到伤害;动一个念头分别,本性也受到伤害;动一个念头,无明,本性也受到伤害;动一个颠倒见,本性也受到伤害。【犹如虚空。无有边际。惟此一心。即便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执著这个相,求什么东西,所以世尊说: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快乐是什么。哎呀!我看到这一句话,五体投地的佩服。世尊说: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乐,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快乐是什么,拼命的追求,唱唱歌,看看电视,跳跳舞、办办酒席,就搞这个东西而已,这是生灭无常的东西。所以,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提心。】拿这个心要找那个心,找不到,不晓得回归当下,没有妄念就是本心,拼命找。【穷劫尽形。终无所得。】怎么找,都是生灭无常;怎么找,统统是空,体悟到空,我马上怎么样?息虑亡缘,马上放下。【不知息念亡虑。】放下呀!再放下。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太婆就问:哎呀!师父!你讲这么多,我听不懂啦!您能不能讲一个比较直截了当的。什么是佛?很简单!彻底放下就是佛,就这么样,这样听懂了吗?很简单,就这样,直截了当,要讲佛是什么东西?彻底放下,你就是佛,没什么好讨论的,就是这样子。【佛自现前。】这个“佛”是指佛性。有一个人念佛,念阿弥陀佛,就这样,很高兴,他说:哎呀!师父啊!我看到阿弥陀佛了,很高兴啊!我说:你念几年了?十几年了,我说:这个没什么了不起,我现在是念念统统见佛,我每一念都见到自性佛啊!每一个念头统统是清净自性,我每一个念头都见佛,所以不必羡慕人家。我们也认真念阿弥陀佛,我们也见自性佛。【此心即是佛。】佛不离众生,【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也没有加。【遇缘则施。】“施”就是运作。碰到种种的缘,我们就拿这个清净心,拿出来运用。【缘散则寂。】缘坏了,没有因缘了,就寂静。【不假修证。】有修就会坏啊,墙壁坏了修一修,修一修还是坏啊,世间有会修的东西,统统坏,(本性)不假修证,【本自具足。】佛法是靠悟。【若不决定。】如果你不下定决心,当下这颗心,【信此是佛。】你当下这颗清净心就是佛。【纵使屡劫修行终不成道。】永远不能成道。

【取法相者。谓言心外有法。故着诸相也。黄蘗云。造恶造善。皆是着相。着相造恶枉受轮回。着相造善】执着我在造桥、我在铺路、我在行善,执着一个这样的念头,一样六道轮回,【枉受劳苦。都总不如便自认取本心。】认识这个心性,清净的自性。【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将心无心。】刻意的拿心,说:我要把它放入一个无心,变成观念。“将心无心”的意思就是:刻意的把他心进入一个无心,妄心,讲这个你听不懂。我现在再告诉你,就举个例子:如果你造桥铺路,听起来很善良,人家就问他说:你执不执著?我不执著,还有一个不执著的念头,你知道吗?我不执著。什么是个大彻大悟的人?哎呀!慧律法师啊,你真了不起,说法、讲经度众生,无量无边的善,了不起的圣者,我只跟他回答一句:我做我该做的工作,我是个比丘嘛!不弘法利生做什么呢?我也没觉得说我在讲经说法,也没有说我在度无量无边众生,也实无众生可度,我观念就是:做我一个比丘、世尊的弟子,应该做的工作,这是我的责任嘛!我也不觉得自己很伟大,也不觉得我在讲经说法,来无来相,去无去相,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就这样子,赤裸裸的清净自性就这样。世间人:我在做善事,要不然就是你赞叹他,他就说:哎呀!没有啦,没有啦!其实还是很执著,你我们悟到心性,就不是这样子了。哎呀!慧律法师啊,您多么了不起啊…我就跟他讲:做我该做的工作,会吧,就是这么一回事,赤裸裸的清净自性就展现了。你是佛弟子,出家,好好的修行,转大法 轮,弘法利生,有能力的弘扬正法,没有能力的好好自修,佛弟子好好的护持正法。这是什么?本分事嘛,你应该做的工作嘛!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没有什么好欺诳的。是不是?好!“将心无心”就是这个意思:刻意的把他心放入一个无心的观念。【心却成有。】还是执着。【一切在我默契而已。】“默契”就是相应。

【若取非法相者。】如果你执着一个空相,还是一样。【谓有取舍善恶凡圣等相也。】还是落入四相。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者。】不应取有法,也不应取空法。【此谓有无俱遣。语默双亡。若取法相。即有法执。若取非法相。即有空执。有执则烦恼炽然。无执则信心清净。】你看,所有的世尊的说法,就是除掉一个“执”,有执就坏。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世尊真了不起啊!因为万法皆空不可得,因为这个道理,不可以取法相,也不可以取非法相;因为这个道理,如来常常教诫大家,常常这样说法:你们这一些比丘啊!知道我在讲的法是空法,毕竟空啊。筏比喻般若。般若就是让生死的此岸渡过,生死烦恼此岸渡到涅槃的彼岸,过了彼岸以后,般就往下了,就象我们要渡河,从这边渡到那边,这个船到那边,到那边以后,你不能说,我上岸以后,把这个船也背在背后走。如筏喻者:就像这个竹筏,我从这个此岸到彼岸,就放下了,般若智慧也是这样子,能够让你度生死,但是,你也不能著一个我有般若之相。

法尚应舍,连佛陀所讲的正法,统统不能动一个念头去执著。何况非法?非法,这里指外道法,或者世间法,跟前面的意义不同,前面讲的“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是说:不应执著有法,也不应执著空法,这里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大般若、大涅槃、了生死的正法,统统不可以动一个念头执著,说:我在学正法,我拥有正法,何况那一些不能了生死的外道法?何况那一些不能了生死的世间法?

【执有说空。因何用筏。】意思就是:众生执有,执着一个有,世尊才讲空。为什么要用这个船呢?就是有生死。【有执既丧。】这个执着有,统统放下了。【空说奚存。】讲这个空,哪里存在呢?有是对空讲的,空是对有讲的,有,它已经放下了,没有讲空,没有空这个东西。【既是渡河。那更存筏。】哪里还要把那一只船、竹筏背在背后走路呢?上岸了,渡到彼岸了,就放下了这一些般若法。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者。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注意!虚空,表法的,就是无相。你想要认识佛吗?很简单,修无相行,不要跟人家计较, 不要跟人家比较,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一定要记住一个观念: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 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统统感恩。我们今天做一个佛弟子,有一碗饭吃,有一张床铺睡觉,不错了,有一句阿弥陀佛可以念,可以了!【外无一法而建立。】外面也没有一法可以建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乎。】
《金刚经》讲解  慧律法师(连载)

闭门即是深山;
读书随处净土。

——《小窗幽记》

▲该联出自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的《小窗幽记》。

上联是说,将门关上,没有任何人来干扰,那种感觉就像住在深山一样。当然这深山并不是远离闹市的深山野岭,而在于思想上淡泊名利,心里澄静隔离世俗的尘嚣,掌握好自己的时空,即使不关闭有形之门,也能感受如处深山的意趣。


下联则说,能读书则处处净土。谢灵运《净土咏》:“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我们每个人心目中也有一片净土。这就是用一种心澄意静的心境去面对事物,无论在何种喧嚣的环境,都保持心中一片最明澈的净土,不受外物所动,这才是真正的深山。读书需要这种心境,修身养性更需要这种心境和这样一方净土。正如白居易诗云:“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丰子恺把人生分为三层楼:一为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想来今人浮于世,是为物质奔波,也是为得一方精神天地,安养灵魂。只是城市山林,人微如蚁,忍过了丝竹乱耳,却又是案牍劳形,安身不易,栖心更难。生活,倒像是本读不懂的无字天书。

易中天谈读书时坦言:读书,是为了谋心,而非谋生。观今世读书风气:打开电子设备,或把曾国藩作成功学,或把林清玄作鸡汤,或在媚俗网文中颠倒历史,或在八卦闲谈中拥抱谎言;人,被乱象丛生的碎片化资讯袭击,逆来顺受,心甘情愿。究竟谋生还是谋心?谋心还是诛心?

读书之贵,在明志知理,在修身养性。书中有山水,可以栖身;书中有草木,可以怡情。落雪天,轩窗下,读罢一卷书,再看日影飞去,何惧世间万般荒芜?

明代陈继儒有言:“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深山虽远,净土在心。一颗文心若想求闲,还需放于字里行间。字入心间,化成骨血,则笃定静默,可与人为伍,也可遗世独立,身居尘世,却又不在尘世。有书,则不输;有书,则不俗。

书道千秋,可以明理。古人云:“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民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金玉良言,尽在书中。

若能得老庄为师,姬昌为友,庄周在左,楚辞在右,则三千世界不过尔尔。

读书,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也见自己的过程。古今多少风流憾事啼笑皆非,统统一纸文章书尽。曹洞宗有首颂偈这样写:春开见花,子规鸣夏,月当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想来人生四季,也是如此。

看过绿肥红瘦,听过雨打芭蕉,少时读“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中年读“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老来读“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才觉一夕忽老,于是或弄扁舟,或采菊东篱,一生也就这样过完。

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见字如晤,心字相惜。有谁能像文字这样懂得你,或者像你这样的懂得它?如果千年以后,我们还是会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样的咒语而如鲠在喉、眼鼻发酸,是不是可以证明我们的基因里睡着古人?

古人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酒酬知己,文酬知音。若是能在书中觅得几位老友,管他贫富贵贱,长幼高低,且与蒲佬说说鬼神,和孙武斗斗兵法,跟老庄聊聊道家,纵使人生苦短相见恨晚也是快哉。

《清静经》道: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文人多雅事,四行诗,两盏茶,一书读罢,两袖清风,哪有什么黄金屋和颜如玉?倦了就枕书而眠,醒了就接着又读,兴起时再胡诌几句,挥就的那几行字,全当是灵光乍现的妙笔生花。如果可以这样老去,也是无怨无悔。

炉火升,茶烟起,墨香溢,松风停云处,有幽兰菖蒲为伴,是峥嵘寂寞,也是风雅清闲。落雪天读书,有我与梅花白头;风雨夜读书,有铁马冰河入梦。待你看罢满纸荒唐言,抬眼四顾,茶未老,香未断,却恍觉世间光阴已谢,心中诸般皆无,真真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三毛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当下之世,纸张不足贵,文字漫天飞,肉身跨越千山万水,心却孑然飘零。谢肇淛“读未曾见之书,历未曾到之山水,如获至宝,尝异味”的快乐,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执着,早就如同那逝去的一纸风雅,蒙上了厚厚风尘。

风萧萧,路漫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冬日兀坐,茶烟袅袅,卷册在案,既读之,则安之;心可宿,则不俗。

嗟乎!阅尽千千字,终是为拾掇渺渺心。字里行间,移步换景,纵使有书无房,道的也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芒人:把上层的冰淇淋浇下去就变成冰淇芒芒,既解腻又好喝!!
  • 豆浆机搭配的养生壶终于拿到了[哈哈]煮了个【枸杞红枣玫瑰花茶】玫瑰花疏肝郁气[并不简单]估计是适合爱生气的妹子喝喝[偷笑]最近懒懒的,清扫工作还是基本交给科沃斯
  • 心形脂肪填充案例反馈来啦小姐姐术前脸上有凹陷,看着寡清脸色,她这种消瘦感反而会给别人一种憔悴的感觉‍♀️脂肪填充之后,对于颜值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术后看着年轻很多,
  • 《【你现在的心境,决定未来的处境】人生路漫漫,道阻且长,会享受阳光的照拂,也会经历风雨的洗礼。@人民日报》【你现在的心境,决定未来的处境】人生路漫#早安都江堰#
  • 【wy vvy 二字 二字弟弟 xty】【王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 】【王源环球人物专栏作家 】【王源 大主宰 】【王源 牧尘 】【演员 王源 】【王源 原创
  • 随后,学院优秀校友卫荣兰分享了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学生组织工作、自身在公司的成长经历、职位晋升历程等,并针对公司的情况进行了更加细致讲解,同时鼓励在场毕业生踊跃投递
  • #脆皮鸭[超话]# 应该是本CH最后一篇帖子了。之前的CH炸了之后,就搬家来这里给各位分享。就喜欢免费分享而已。结果,很久没有人来求ZY,看了下帖子好几天前被屏
  • 即使现在还看不到成果,请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
  • ——《楞严伪经》音频版:杀盗淫为生死根本;依十二因缘法,不如实知四圣谛与诸法缘起的无明,才是生死根本。——《楞严伪经》视频版:杀盗淫为生死根本;依十二因缘法,不
  • 破费沃德不爱沟通的样子 这么多年没白跟学 原来生态是靠一拍脑袋就建设好了的 学到了 (平时都那么爱吃瓜 居然没人想知道“国内各大俱乐部”是怎么回复的[微笑])
  • ” 凤凰之声大剧院复演之后,星空艺术馆也在剧院开馆,作为演出的补充,文化展览也是目标观众的所好。即使赔钱,青岛话剧院的儿童剧团队还坚持每个周末都登台演出,并且依
  • ⭐我做了四年的微商,辅导代理的日常更多是辅导心态问题。这是有原因的品牌舍得为代理投资 为代理让利 不圈钱踏踏实实做事把品牌搞好 身为上家的我四年微商经验 优秀且
  • 《#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等社会问题,持续引发热议拿下榜单第1;《#东宫#》位列第2;《#黄金瞳#》第3;《#天网行动#》《#招摇#》《#只为遇见你#》《#
  • 机会不是永远都在的,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难找机遇找到了不敢说,只能一个人慢慢琢磨,有时候我做事确实冲动,但是这是我已经想了很久的了,确实自己也去算过,说是我不管做
  • 敦煌敦煌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敦煌古称沙州,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
  • (回想一下,阿宝就是我邻居拉臭屎不埋,村民兜兜给他立了围墙“埋屎”就不臭了,回城里打工为了表示惩罚不带臭粑粑宝,最后舍不得还是带了[笑cry] #梦来自现实##
  •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指路必hui|�|勿带hui字】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就是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散发着优美的磁场
  • #张艺兴[超话]#宝贝~这是我陪你度过的第三个生日啦~字打了删删了打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希望陪你共赴远大前程 希望我跟你一样 永远光明又坦荡 希望你平安顺遂
  • #拉黑删除了如何复联怎么挽回##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异地恋异国恋怎样挽回前女友复合拯救婚姻家庭父母反对怎么挽回水瓶座男朋友女朋友# #如何修复拯救婚姻家庭爱情#
  • #梁美京[超话]#美京姐韩网消息[羞嗒嗒]韩网标题:[세상 어디에도 없는 기부의 맛] ③ 한마음한몸운동본부 홍보대사 - 배우 양미경씨韩文内容:기도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