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坛经》的“心”性净自悟说

  (1)

  在中国禅宗心性思想发展史上,《坛经》心性论思想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坛经》提出定慧相等,即定即慧的思想,宣扬自性清净,不假外求。众生只要现起般若智慧,一旦妄念俱灭,顿见清净自性,就能自成佛道。《坛经》着重把成佛的根据、方法、途径和境界都设置在现实的人心之中,成佛在自心中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不是创造)超越的意义,现实性即超越性。这也就是对死后生命的追求转变为对内心的回归,把彼岸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的生命主体的地位,从而为超越消极封闭的“守一”、“守心”,提倡豁达洒脱的“无念”、“无住”,为冥思遐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了广阔道路,也为禅宗在中国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

  “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引自《坛经》[12]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引自《坛经》[8]

  (2)

  “世人性本自净,……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注释:《坛经》[20]。]这是说,众生的心有善恶即净妄、智愚、悟迷之别。《坛经》强调众生应当“自净其心”[注释:《坛经》[35]。],并指出众生的迷惑是由于有“妄心”、“迷心”、“邪心”、“毒心”。在慧能看来,这些心是虚幻的,是对外境执著的结果,是“不思本源空寂”[注释:《坛经》[42]。]的表现,也是人未悟本心以前的现象,而不是人心内在本质的反映。正因如此,众生有可能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实现心理转变,祛除妄心。《坛经》还多次提到“直心”这一概念[注释:《坛经》[14]、[34]、[35]。]。直心是指真直无虚假的心,这被认为是佛教修行之本,进入道场之路。慧能提倡行直心,以自净其心,回归本心。他的“但行直心,于一切法,无有执著”[注释:《坛经》[14]。]的说法,促使后世禅师把禅法融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而形成一种任运自然的禅风。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

  见本性不乱为禅,……外离相曰禅,……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

  ——引自《坛经》[19]

  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

  ——引自《坛经》[29]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引自《坛经》[24]

  自性心地,以智惠(慧)观照,内外明彻。

  ——引自《坛经》[31]

  (3)

  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引自《坛经》[30]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身即是城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即是地,性即是王。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

  ——引自《坛经》[35]

  慧能在强调心对性的依存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从心地开发本性,他说:“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注释:《坛经》[35]。]“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惠(慧)[注释:《坛经》[41]。]又说:“吾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注释:《坛经》[42]。]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

  识心见性,即悟大意。——引自《坛经》[8]

  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引自《坛经》[30]

  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把慧能的禅法思想归结为“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性,同归性海”

  ——引自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75页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

  ——引自《坛经》[52]

  《坛经》还宣扬“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注释:《坛经》[30]。],“言下便悟,即契本心”[注释:《坛经》[40]。“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犹如大海,纳于众流,小水大水,合为一体,即是见性”[注释:《坛经》[29]。]

  ——引自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心性论》

《信心铭》释义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因为迷,才会有寂静和动乱的好坏感觉,觉得动乱不好,而寻求寂静,一旦开悟了,对动静就不会再有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有和无、动和乱、常和断等等就是二边。这一切的二边都是由内心的妄想、思维而有。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既然是由我们内心的妄想分别而有,就不是真实的,像作梦、像幻化、像空中花朵,干嘛要去捉呢?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是是非非的东西,对修行人来说,都要放下,这样心就不动,与道才相应。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就像我们的眼睛,如果张开,不闭下睡眠,各种梦境自然就不会产生。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同样的,我们的心如果没有分别,万法便是如如的真相了。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只有回到这不二、如如的心体,在那不可思议的境界中,才能忘却外缘,远离颠倒是非,不再迷惑于外境。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一切法都应该平等看待,不要分别好坏、是非,这样万法才能回复它的本来状态,修行人也安于本来面目。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消除了起心动念的原因,也不可以有比较、相对待的念头。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要停止动乱的心,其实哪里有个动乱的心好停止?动乱停止了,其实,又哪里有个停止可得?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动”“静”等相对既然不可能成立,那么,“如如”或“绝对”又哪里有?相对不成立,绝对亦非有。因有相对,才说绝对。既无相对,何来绝对之名?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达到了究竟、穷尽了诸法的彻底时,一切思维分别,将不存在。心里不会有一切知见、真理、价值标准等等世间规矩或制度。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能够相应而契入真心,便能够见到心、佛、众生无差别,一切法都是平等平等。那么,不但不会再造业,一切有为的修行,也全部都止息了。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如此,对生命修行的迷惑怀疑,都将消失干净,不会再像狐狸那样多疑,。怀疑彻底消失之后,正信:是心是佛的正知见,就建立起来了,从此不会再有错误的知见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实际理地,心行处灭,哪里还有法在?言语道断,自然没有什么可记忆的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心,就像虚空,无一物存在,但却很明白、很清净;物来则应,如明镜照物,丝毫不必用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这个地方,是不可用意识想思来思量的,它不是凡夫所能测度。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在这真如法界当中,是没有他人,也没有自己的。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如果希望赶紧和这真如法界相应,只有向你推介不二法门了,唯有进入不二,才能够相应。

  “不二”是什么呢?就是不妄想分别、不识情用事。要知道,自己、他人,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凡夫与佛……等等二元相对的东西,都是人心妄想出来的,如果不妄想分别,哪里有这一切是是非非呢?没有这些是是非非,也就是真如法界了。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能够到达不二,就会发现,诸法都是同样的。在不二之中,一切无不包容,没有内道、外道,没有佛教与其他宗教了。佛看一切众生,无非是佛;不二之中看一切,无非是不二。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各宗教的修道者,只要他有智慧,都会进入到这里。这里是哪里呢?就是道、就是不二、就是众生的真心本性。只有到这里,任何修行才算圆满。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在这里、在这个真心法界里,时间不存在了,所以没有长也没有短。时间乃虚妄法,依着妄心而有,在真心当中,没有时间的长短,可以在一念当中,摄尽了万年的时间;一万年的时间,也可以存在当前一念中。在这里,一万年不算长,一秒钟不算短,长短是法尘分别影事,真心不生不灭,对它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道”看来好像不存在,不在任何地方,因为它没有形相,所以不是身体精神,也不是山河世界;因为它没有方位,所以不是十方上下。但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本性,它总是随缘显现于身心的一切活动,它在行住坐卧中,它在受想行识中。因此说它好像不存在,其实是无所不在,一切时空都不离它。说实在的,它在那里呢?不用思索,当下即是,所以说“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妄绝境界

  最小的,其实和最大的是相同的。当一件事物小到不能再小时,如佛经所说的“邻虚”、科学所说的“原子”,都不是肉眼看得见的,人们只会看到大的东西,看不到“邻虚”、“原子”等小的东西。所以,最小的东西,就成了最大了,这实在不是人们所能思想的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那么,最大的呢?大到极致也就同小的一样了,因为大到极致就没有边界、不见表相,人们所能见到的只是组成大的微小因数。所以说“极大同小”。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说到重点了。有无并不是两个东西,为什么会有有、无呢?都是自心所现,当心起作用时,就是“有”,当作用停止时,就是“无”,有是心,无也是心。所以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凡夫却不知此,当心起作用时,他只看到作用,依动相认定是“有”;当作用停止,看不见动相了,就认定是“无”,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凡夫眼中,有不是无、无不是有。

  其实,有无皆是假相,随缘而有、缘尽即无,有、无其体不二,不二之体非有无,而能有能无。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如果还未到达这种超越有无对立,呈现不二理境的话,你就不要停在那里、守在那里,那还不是究竟。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是一切之一,一切是一之一切。在一不少,在一切也不多。所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是心,一切是法。心,既然起为法,心就是法,这就是:一即一切。法由心生,法即是心,这就是:一切即一。

  迷时执着一是一、一切是一切,处处见障碍;悟时一不可得,一切也不可得,体即用、用即体,才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上面所说的,只要你能够了解,照着去做,到了不二的实际理地“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时候,就不必再忧虑道业无成,不能了毕大事。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信心的建立,必须体证到不二的实际理地,才能圆满不疑。这时候完全相信自心就是佛,心外无别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法不二、善恶不二、生死涅槃不二……,完全证知了一切现象的虚妄,其体则不生不灭、

  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依此不二而产生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能够“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就能进入不可言说的至道境界。这时三心不可得,超越了过去、未来、现在,时间不存在了。于是,“十地顿超无难事”,成佛就不必经历无数劫。这是禅宗“顿悟”的可贵。

来源:《慧明法师开示录》慧老讲述

诸同学!“心地法门”四字,吾人在表面上,每每忽略看过。不知这四字的意义,最为紧要,最为广大,如能细心领会,便可悟道,何在多求。这四字分开来讲,“心”便是佛,“地”喻心量,“法”者正也,“门”者路也。就是说,此心若能如地,即入正觉之路也。
吾人自心,本来无量遍满,能生万法,亦如地具有博大深厚之德,能生万物,故以为喻。地之所以能生万物者,以其能任运随时,行所无事,浑然无知,寂然不动。而众生迷真逐妄,见境生心,遇物即动,于是自蔽灵明,转增障碍。学佛人以妄修真,即当取法乎地。然山河大地,皆因妄生,有成有坏,吾人何必以妄为法,须知地虽是妄,他的功德,却是无量。地能生一切物,能载一切物,能容一切物。而且生一切物,是来养育众生,而不自私自利;载一切物,是大小兼收,净秽一体,而无取舍分别之见;容一切物,听人污秽毁凿,寂然不动,而无厌拒嗔恚之念,所以称为大地。假使吾人的心量,能够与地同其大,能够同地一样利他,无取舍嗔恚的我执,一切不动,便不难与真如本心相契,还有不成就的么?我等学的是心地法门,日日说心地无非,利他无我,到底我等的心,能不能像地一样的大,能不能养育众生,能不能兼收并容、听人污毁而不动?不要说不能任人污毁,恐怕一句空话都不能容。不要说养育众生,恐怕对自己亲属,尚不免自私自利。如此还说什么心地无非!学心地法门的人,时时刻刻都要将自心与地比一比,看究竟比不比得上。据我看来,不要说像大地那样大,甚至连一亩地那样小,都比不上。何以故?一亩地,一年四季,还能生许许多多的东西,来养育众生,也有犯而不校的容量。试问我等心量,比这一亩他的生育容量如何?大家若不在这个上面去思索、去用功,无论如何,得不著受用。
地能大能生、能载能容,与天合其德,所以古人称天地之德曰“大德”。凡属心量功德,同大地一般大,即为大德。学佛人已有成就,亦称大德。儒家云:“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学佛而成大德者,对于位禄名寿,已如梦幻泡影,惟初发心不明佛法者,多有为求位禄名寿而来。但是要得位禄名寿,必须到大德的地位才行。若想成为大德,则心量与功德,必须同大地一般才行。
诸同学!何谓登地答萨?因其心量功德,俨然同大地一般大。至于二地三地的菩萨,其心量功德,就同两地三地一般大。乃至远超十地,方称等觉妙觉。大家思量思量,我等心量功德,有一个地大没有?须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等自心佛,本来具足无量功德,比十地还大,只缘妄心不息,时时执著外境,遮障真如自性。亦如日月光明,本可普照,只因云雾遮蔽,遂不显现。一旦云雾消散,光明顿复。修行人一念真心,顿超十地,亦复如是。故广额菩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家要明白,地所以能够成就如此大量功德,就好在浑然无知,寂然不动。我等其所以不能够的,就坏在知见多、容易动。须知知见多、容易动,皆缘妄心不息所致。妄心就是火,吾人妄心一动,就如火在心内燃烧,遂生烦恼。故烦恼亦名热恼,即是造业受苦之根本。
三界唯心,亦名火宅。火宅中本有法王,学佛人是要在火宅中觅法王,才算真有受用。而凡夫认幻为真,舍真逐幻。所谓一翳在眼,空花乱坠,只见空花,不见法王。殊不知三界一心,转识即智,忏妄即真,真即法王,不觅自见。凡夫不悟此理,自心中常被无明烈火烧著,不但不见法王,且被此火烧绝本具之功德。所谓一念嗔心起,烧尽功德林。我等学大乘法门,应知诸法如幻,诸法亦真。凡事不动无明,不生烦恼,认定坏就是好,好就是坏,一切一切,不取不舍,不但火不能烧,而且这个火,也就转成智慧光,彻照无边,与诸佛同体。吾人自心,原能自主,但因定力不够,常被业境所转。然业无自性,只要我等能把得失心、是非心、嗔恨心、分别心,乃至一百六十种相续心,八万四千尘劳心,一概空去,妙明真心,自然现前,便可与天地同德。
心地法门,以禅密兼修,而顿超直入,即凡成圣,亦是登地菩萨所修。大家能修此无上法门,即是大家因缘成熟,慧明不过指路而已。希望大家,难行要行,难忍要忍,难舍要舍,难成要成,努力在心地上用功。如果遇而不遇,见同未见,错过胜缘,岂不可惜。当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等学佛是来解决生死问题的,若别有作用,不惟不得真实受用,且恐转增业障。我等且不说解决生死问题,当这种末法劫难之际,何等烦恼,若无安心立命之道,易生厌世之心。但能依心地法门,切实修心,学地之量,法地之德,不仅清凉自在,且能转动一切,又有何劫难之可虞。佛法目的,原是济世利生,简言之,就是要挽救人心。学佛人欲挽救人心,应该先救自心。欲救自心,应当在心念上用功,忏除一切恶念,增长一切善念。更要时时检查自心正不正,大不大,能不能同地一样不动,有没有与地一样功德,如此方是真修心地法门。我再给大家四句偈,仔细参思,自然有益:
  学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具足。
  贪嗔痴爱疑妄尽,不动无明是活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半场手感不佳第三节砍11分 张镇麟6抢断彰显防守态度 】CBA常规赛第二阶段继续进行,辽宁队与广东队的比赛在19时30分开赛。朋友们,评论里推荐一些20块钱
  • 求索的人生,忧中有喜,喜中有忧;自强者常乐,淡薄者无愁。求索的人生,忧中有喜,喜中有忧;自强者常乐,淡薄者无愁。
  • 请求大家动动手指,捐款无论多少,都是您满满的心意,希望这个救助消息能够迅速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今天的日落就是明天你们给的日出,转发的铭记在心。【情人节脱单又
  • 真正的算命,分析命中的吉凶是第一步,改善命运、避凶趋吉是根本目的。改良命运的过程和方法是对变数的充分了解和利用,更完美的过程和结局则与命主的福缘深深牵系。
  • 不能堂食后每天都在家里自给自足1⃣️ 是有天早上和刘梅子去做核酸,刘梅子自己烤的面包,在学校的时候她经常发照片馋我,现在我终于吃到了哈哈哈,确实very goo
  •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032期:#警察不规范的敬礼获点赞#】日前,象山交警励勇和同事在做完核酸回单位的路上发现地上有一枚钉子,于是励勇随手弯腰捡起。【
  • 3. 腰间干爽透气 柔软无隔阂4. 贴心护围设计 - 防漏 360度安心环绕5. 高颜值(我从来都是外貌协会的)真的试一试就知道差距了,我说得再完美,不如你亲
  • 谢谢你们,希望你们身体健康 一切顺遂,#晚安短信计划##2022新年晚安计划# 参与晚安计划第十一天,收到了两位军人的“晚安”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安心,有我
  • 快来评论里分享一下吧✨❣️小星✨tips:如果你有咖啡渣的需求,可以咨询附近星巴克门店的星级咖啡师哦~虎年将至,咖啡渣也包裹成“礼物”的形状,希望可以带着满满的
  • 经某医院直肠镜检查,诊为直肠癌,病理报告为“腺癌”;经放疗1个月,服用中草药,放疗后复查癌灶由10.2cm缩小到6.2cm,但症状末减,1981年10月6日来我
  • ——王禹偁1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查辛香《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清·纳兰容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 今天给大家种草一个设计师品牌一个独具匠心的珠宝品牌-- RETAO/N读道✨.开在城南金融城的这家珠宝店,主理人左娜拥有十余年珠宝从业经历,专注为顾客提供高级珠
  • 袁世清你也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戏份太少连一个眷顾的眼神都得不到?喜欢小甜七请私信了解更多#布偶猫找家##武汉布偶猫##布偶猫##日常吸猫#【蟹零虾碎】【现场记录
  • !【巨大的白鲨已经飞向天空】【属于梦想的领域即将来临】票价:预售100/全价120/双人180购票:现在的自己懒惰、自私、胖嘟嘟,长得很丑,缺乏毅力和勇气,容易
  • 同时我们也将会对这一年值得买的优秀创作者、宝藏内容进行一次盘点,欢迎大家来围观!#网拍# #招网拍模特# #寄拍# #网拍模特#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而且分很多种能
  • 』 或许前路永夜,即便如此我也要前进,因为星光即使微弱也会为我照亮前路。——宫崎骏《魔女宅急便》或许前路永夜,即便如此我也要前进,因为星光即使微弱也会为我照亮前
  • 我们应该多写写非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美丽的风光和可爱的人民,多歌颂历久弥坚的中非友谊、成果辉煌的中非合作和千千万万为中非友好而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英雄。 
  • 如这位求名者,是你主动寻我想得到一个好名字,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求与我,我是否愿意为你起名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如果有礼貌欢迎,如果没礼数就另寻高师吧。请求名者开口先
  • 阿柴的妻子总抱怨阿柴不体恤她,阿柴每次都不搭话,直到打开了一封很久很久以前阿凤写给阿柴的信,妻子什么都懂了,从此以后天天咒骂阿凤,怨怪阿柴,不知不觉就这样到了阿
  • 《秋水拂伊》 素色流年笙歌起,夜夜笙歌在念谁? 春去总有花容赏,秋来总会情为伊。 红尘漫漫水镜碎,伊人惆帐情未至。 南国倾城望秋水,北歌倾城红豆思。 淡墨寥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