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既要观无常观生死观,同时又要知道有不死的东西。现在能不能知道有不死的东西?如果真正知道了那算明见心性,真正知道要能够自己体悟得到,那你算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刹那之间都可以。但是你在生活当中从来不去反复地思惟反复地用功,我们要把这种不生不灭的见性,能够每天如法思惟如理修行。

祖师大德境界来都牵他不走,他想到哪里去的时候才到哪里去,那个是真正有功夫。他想到哪儿都可以,不随境界所转,不被业力所牵,这才叫定力,这叫自性定。“东家作驴,西家作马”,他去度众生的,他不是随业力转的。我们学了《楞严经》如果这上面你能用得上功夫,那就真的不简单。

经文当中反反复复从不同层面来开显我们的佛性。有些人想这个佛性会不会丢失掉,显见不失从来不会丢失,你放心。

是道理还是自己实际能够体悟到,这是不同的。真正的内行讲话,有些不重要的就不要谈,几句话就能点中要害,你就知道他是内行还是个外行。内行人对内行人很好谈话的,就怕内行遇上大外行而没办法交流。

因为有众生才叫佛,佛本来是不可以用名字来形容他的,但是对众生而言,你要谈一个佛。
众生需要什么法,你正好就说什么法,要观察众生的根机,佛对众生讲法就是以海潮音,这叫应不失时。

色法有多少?色法包含了色声香味触法,还有眼耳鼻舌身,叫十一种色法。我们谈到色法的时候,不要只是看到这些物质的叫色法,那声音也属于色法范围,知道吗?还有味道,色声香味,包括触冷暖这些都属于在色法范围之内。为什么?两个色法在这儿,一拍就有声音,这是不是声音啊?每一样东西它有不同的味道,对吧?吃起来味道不一样,闻的味道跟吃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还有冷暖不同,每一个质地不同,比如冬天你碰到一块钢板就会特别冷,但是你碰到棉被上面它这种感觉不一样。所以色声香味触法等,这些都属于色法范围之内。

那么心法呢?当然包括所谓眼耳鼻舌身意意识,还有末那识,还有阿赖耶识,都属于我们的心法范围之内。诸缘,就是生起色心,这些有四缘,有二缘等等,叫“色心诸缘,及心所使”。心所使是什么?除了这八种主要的心王之外,他有各种各样的心所,我们有大体的所谓五十一种心所法。什么叫心所?王是最主要的,其他的都属于心所,是隶属于王的,是为王而服务的,是被王所带动所指使的,这个都叫心所。比如我现在正在思惟佛法,或者我思惟某某人怎么怎么样,某某人这个人人品不好,你有没有起瞋恨心,对不对?这个时候顺带的这种情绪,这种瞋恨属于心所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主体是在思惟这是意识,意识当中就带了这种所谓的这种心所在了。

如果谈到某某人经常做功德,佛法学得好等等,你带着一种赞叹这里面有善心所。恶心所善心所都在随着我们心王而起。包括我们第一念如何生起。比如说突然生起一念,这一念怎么生起的,它都有。第一念如何生起?首先有五遍行心所,有些是触作意受想思,还有些是作意触。是由外边直接先引起我们的这一念,还是我们这一念主动地去思惟,这个就是触跟作意,一个放前一个放后,这两者都可以放在第一或者是第二都可以,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所以触作意受想思,里边实际上讲下来都很有意思的。

如果众生颠倒,我们的心性当中就能现起六道轮回;那么如果说众生不颠倒,能够觉悟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性就能自在妙用,起无量无边恒河沙清净功德。这些妙都是本自具足的,本来就圆融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六祖大师讲的,这里叫本妙,也就是本来圆融的妙的,而且是清净光明的心,还有它是宝藏是性,我们的心性就从这里来的。

你取著清净反而会迷惑掉,那就是所谓的住地无明。你取著清净心,“嗯,这个就是清净心,这就是佛性。”佛性可以让你取著吗?这叫头上安头,那就已经迷惑掉了。

因为我们的清净心本来离一切相,本来是洞透无碍,能够显现一切法但是离一切相。真正的清净心,它的那个空是清彻通透光明,不是我们世间的这种光啊,自性之光。而众生因为不懂得自性,所以我们认为的所谓的空,叫“晦昧为空”。你看我们这个空,空吗?你们觉得这个空,空吗?这个空一点都不空,因为你看不到整个宇宙,是不是呀?这个空只要有东西一挡住,你空就不空了,是不是?真正的自性空,它是洞透无碍的,是“十方洞开,无复幽暗”,那才叫真正的空。

找到我们的清净心,那无处不踏实。
宇宙从哪儿来呀?宇宙是我们所有一切众生的妄想心感得的一个结果。现在知道宇宙的本源了吧?这个本源不是最初有个什么,是无始以来的颠倒妄想,这就是宇宙本源。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就是我们的色身我们的山河大地,都是我们妙明真心中物,就是我们的心,是我们清净心当中依我们的妄想取著而妄现似乎有一个色身,或者似乎有山河大地,是似乎有,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外在的什么山河大地,色身,而是当下即是心。

这就是六祖为什么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就是心,这颗心不是妄想心。

所以讲唯识就是一切皆是识,唯识无境,一切皆是识,没有所谓的客观外境,知道吗?所以唯识无境以后,你还不能取著一个识,因为一切识都依他起的,依他起的就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你就不可以执著它,就不应该有遍计执。只要没有遍计执,依他起当下即是圆成实。

佛不是活在虚空当中,佛的法身也不是虚空,佛的法身非常美妙,佛的法身具足无量无边清净功德,能现起一切法游戏神通,佛菩萨都可以游戏神通啊。有人说我不要成佛了,为什么?人世间都可以看到山河大地一切都很美妙啊,成佛以后不就是自性空吗?自性空以后不是离一切相吗?但是你忘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而且是具足无量无边神通妙用,清净功德,忘了这些了,所以说《华严经》为什么要讲那么多佛啊,一会儿把多少世界合成一界,一会儿又是一微尘当中多少无量无边诸佛在说法,那个多有意思啊,你忘了佛有多少宝藏了吗?所以大家如果觉得没意思,多看看《华严经》,随便任何一个章节,都能让我们科学家不可想象,这个世界是没有界线的,知道吗?大即小,小即大,其实这些都是虚幻的,而且我们看到是有距离的,是因为我们的取著,其实大即小小即大,没有障碍,大可以变小,小可以变大,一即多,多即一,这个是我们超出想象了,佛可以做得到,所以佛说我们不知道这个一切都是我们心中之物。

也就是我们众生,在百千澄清大海当中,只认一个水泡泡当作是自己,以为这个就是整个的大海了,那能够代表什么大海啊?那差得远,你只是一个泡泡,泡泡一破灭,什么都不是,泡泡也是水组成的,泡泡所有的东西都是海水啊,但是泡泡不是大海。所以我们首先就要破这个泡泡,破这个泡泡就是破我执啊,那以后你还不能执著这个一切法,一切都是虚妄的,波浪也不能取著啊,所以我法二执都要破。

《宗镜录》告诉我们,什么叫开悟了?

《宗镜录》告诉我们,什么叫作悟了。书中提出十个问题,悟了的人没有不通经教的,一切佛经教理一望而知,如看小说一样,一看就懂,不须研究。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 

“设有坚执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 

一、还得了了见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否?

二、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 

三、还览一代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否? 

四、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征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否? 

五、还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否? 

六、还于一切逆顺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否? 

七、还于百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原起处,不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否? 

八、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钦承只对,着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辩得真实否? 

九、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动否? 

十、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原,乃至千圣出世,得不疑否? 

一个人到底悟了没有,前面这十个问题,可以作判断标准。 

第一问,是明心见性的境界,于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上,一切清清楚楚,如同白天看画图的颜色一样,与文殊菩萨等人的境界相同。你能这样吗? 

第二问,你碰到了人,碰到了事,或者别人当面妨碍了你,总之,逢缘对境包括很广,见色闻声了不动心,日常生活间,甚至晚上睡觉都能合于道,你做得到吗? 

第三问,佛教的经典,《楞伽经、法华经》也好,《楞严经、六祖坛经》也好,拿过来一看,都懂了,听到最高明的说法也不怖畏,而且彻底的透彻明了,没有怀疑,你做得到吗? 

第四问,所有的学人,拿各种学问问你,你能给予解答辩才无碍吗? 

其余还有六问,大家可以自己研究。

 ... ...若这十个问题连一点都做不到,就不可自欺欺人,自以为是。有任何疑问都应到处向善知识请益,一定要到达诸佛祖师们的境界。祖师们所悟到的,你都做到了,才可以到绝学无疑之地,不须再学。“灰息游心”,妄想心都休息了。“或自办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到达大彻大悟后,或走小乘的路子,再转修四禅八定,证得果位,六通具足,三身具备,神通妙用,一切具足;或走大乘路子,为他人牺牲自我的修持,出来宏法。

未二、释成

  前面是说出它的一个相貌;这以下说明这个因缘是怎么成就的,解「释」这个「成」就的因缘。看论文:

  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非可坏、非不可坏。

  先作一个简单的略说。为什么我们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以后,就能够显现法身?以下就解释这个道理。「一切」凡夫的生灭「心」,这种杂染的生灭心,都「是」由「无明」而引生的。「无明」的「相」状,它虽然是颠倒相,但是它的本性「不离觉性」,它的体性没有离开我们清净的觉性;所以我们面对无明的态度,是「非可坏、非不可坏」。也就是说它的体性是觉性,所以你不能完全的断灭;但是它的作用是颠倒的,所以「非不可坏」,就是你应该加以破坏。我们破坏的,或者说我们所转变的,是无明的一个作用;但是我们保存了无明的体性。这个观念是大乘的不二法门,断灭不得,但是也随顺不得,这个观念甚深甚深。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

  用我们用日常生活容易理解的情况,来比况这种深奥的道理。这个「大海水」就譬喻我们的一心真如,这个寂静的一心真如,「因」为有这个「风」,由这个风的因缘就产生了「波」浪,一念的无明风的妄动,就产生波浪的一个个体生命。这个时候「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水」的湿性跟「风」所引生的波浪,它体性是「不相舍离」的。「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这个「水」指的就是湿性,湿性本身「非动」,是寂静的;只要这种扰动的「风」停下来,这个波浪就消「灭」;波浪消灭的时候,这个湿性就现前,这个法身就现前。这个意思就是说,清净的法身在无量劫的流转过程当中,我们一直被无明牵着走,就是在十二因缘当中不断的流转,由一念颠倒的心,无明缘行就造业;造业以后就创造一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就得果报。这个十二因缘虽然一次一次的起动,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湿性不坏故」,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决定没有消失。在大乘佛法当中,你一定要生起一个坚定的信心,就是你有恢复本性的可能性,就是本性没有消失,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就是说虽然波浪已经扰动很久,但是湿性不坏。这是一个譬喻,这以下合法: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

  我们一念的「清净心」,「因」为这个「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老老实实的安住在清净的本体,向外攀缘就产生一个「动」相,这个动相使令我们清净「心」跟「无明」和合在一起;但是这二个都没有「形相」,所以「不相舍离」,无明跟真如的本性是不相舍离。这个「不相舍离」蕅益大师注解得好,他说:离开了清净心就没有无明,离开了无明也没有清净心。就是离开了水你就没有所谓的波浪,离开了波浪你也找不到水。「而心非动性」,在体性上来说,我们的心本身是寂静的,它不是扰动的,所以只要这个扰动的「无明」,它相续的功能被破坏以后,这个清净的智慧(所谓的法身)就显现出来。

  这个智净相,前面一段偏重在否定门,破和合识、灭相续心,刚开始是一种调伏,或着说是一种破坏的法来加以对治;在第二段释成,又加以肯定:就是作用是可以破坏,但体性不能断灭。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要注意,要经常以中道的思想来检讨自己。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出家烦恼比较粗重,可能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的心性,你打那么多妄想,我就让你不动,用佛号、或者持咒,你烦恼一起动,我佛号也起动,就把你给调伏住了。就是说刚开始我们是用比较粗猛的药,来对治这个粗重烦恼,这个是可以理解,所以刚开始是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但是你的烦恼慢慢淡薄以后,你应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性不是一文不值,就是你要想一想「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所以我们刚开始是用否定的法来调伏自己,后来用肯定,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诸佛的心性是没有差别的,我们这一念心具足体相用三大,「如来藏具足无漏性功德故,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刚开始我们用调伏,然后重新的肯定,先大死一番,然后再大活。所以马鸣菩萨的智慧,你看他老人家,一开始先告诉你否定的法,在「释成」的时候再重新的肯定。

  这个地方就是在呵斥外道的无想定。外道的行者在禅定当中,他也能够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都是痛苦的根本。为了要调伏烦恼,就使令自己无想,无想的结果,的确是让烦恼停止下来,但是也深深的伤害到我们的菩提本性,错损菩提。我们在修智净相的时候,这个地方马鸣菩萨有二段开示:第一个是否定法,破和合识、灭相续心;第二个是告诉我们无明的本性就是自性清净心,因为自性清净心并没有破坏。这就是我们从论文当中了知如何修行的一个消息。

  午二、不思议业相

  前面的智净相是讲到自受用的功德,这以下讲到他受用: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不思议业相」是怎么产生呢?「以依智净相」故。就是说你要修「不思议业相」,你要以成就「智净相」作基础,这个地方很重要。你要修大悲,你一定是先修清净心,依止这个清净心修大悲心,从空出假,广摄方便,变现种种的「胜妙境界」。这个「胜妙境界」包括色法──种种美妙的颜色、音声,乃至种种的香、味、触五尘的胜妙境界。什么叫「胜妙境界」呢?简单的说「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就是显现种种依报、正报的「功德」庄严,这种功德庄严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是没有「断绝」的──在时间上是尽未来际,在空间上是在整个无量的世界显现种种的依正庄严。这个依正庄严当然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干什么用呢?「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这种依正庄严,会「随」顺「众生」差别的善「根」,你会知道众生心中的希望、烦恼的厚薄是怎么回事。他过去所栽培的善根,他是持戒的善根强、或者禅定的善根强、或者智慧的善根强,应该如何的来启动他的善根,你就很「自然」能够「相应」,显「现」他欢喜的相状,使令众生成就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悉坛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不思议业相」。这个不思议业相,简单的说就是恒顺众生,广设方便。就是说我们在成就这个随染本觉,有二个次第:第一个次第是一种内观,就是你的心刚开始是「善知识莫向外求」,你观照你这一念心来破和合识、灭相续心,一种自我的调伏。刚开始你的心是完全向内观照,别人是怎么样子跟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慢慢的你的心清净调伏以后,你的心就是从内观开始外观,观察众生差别的因缘,这个时候可以广设方便来度化众生,所以他的心是先内观再外观。你外观以后,你有自在力,就变现五尘的境界来摄受众生。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主要的是音声,在五尘当中是音声最能够感动我们的心。就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一开始他烦恼粗重,你要他受戒、听经他有困难;你要他唱唱炉香赞,他炉香赞一唱下去,他内心起欢喜心,由欢喜心生恭敬心,由恭敬心生起信心,就触动他过去的善根,然后开始受五戒、听闻佛法。说是很多人都是唱炉香赞以后才相信佛法。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楞严经》说有六根门头,有六个门,六个门都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一念心性;但是这六个门,耳根这个门特别重要,就是我们对于音声的感觉特别强烈,在五尘当中耳根这个门特别厉害,所以佛陀就恒顺众生。比如说香积佛国,香积佛国的众生这个舌根特别厉害,在六根里面舌根特别厉害。他修行有障碍,向佛陀请求开示,佛陀二话不说给他一碗饭,这一碗饭他吃下去,灭恶生善。你像天衣佛国,天衣佛国他修行有困难,佛陀给他一件衣服穿,他的皮肤跟衣服接触的时候,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以说度化众生,你就应该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你在自利的时候,你可以完全观照自己的相貌;但是你度化众生这个法是别人需要的,你就应该恒顺众生,就是应以何身得度,你就施设什么样的方便,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相貌叫「不思议业相」。就是从前面一个清净的自受用,依止大悲心变现出种种的方便力,成就一种他受用的功德,这个叫做「不思议业相」,这二个都是本觉的作用,本觉的作用就叫随染本觉。

  卯三、总显四种大义

  前面的本觉是一种作用,这个地方是讲到本觉内在的体性。本觉内在体性叫做性净本觉,性净本觉有「四种大义」,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当殊胜讲,就是说这个性净本觉有四种殊胜的功能,叫做「四种大义」。我们看论文: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这个地方是先总标。前面讲到随染本觉,是本觉跟始觉智慧和合以后,产生一种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讲到我们本性具足的性净本觉,它有「四种」殊胜的功能,我们简单的以二种譬喻说明:第一个是「虚空」,第二个是「净镜」。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先休息十分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广西楼市快讯#【市场成交|9月13日南宁商品房网签501套 二手房成交77套】 乐居买房讯  2021年9月13日,据南宁住建局公布数据显示,南宁市
  • #追光动画[超话]##追光白蛇2正计时打卡##白蛇2青蛇劫起# 祝追光越做越好![给你小心心]永远支持![打call] 2021年第两百四十九天打卡: 白蛇
  •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
  • #莆田学院医学生支援仙游# 豪迈归豪迈,就是有点离谱。 三体里面那几句“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想象一下,两军对垒,对面的军队突然加进来一群
  • 让步,是涵养,也是善良!一步不让,是愚蠢,是弱智,是心胸狭窄,让步,是聪明,是修养,是智慧,是一种与人相处之道。成大事者,都有大海一样的胸怀,能海纳百川。一个人
  • 自从易烊千玺的《长津湖》杀青之后,他就没怎么在微博上出现过,倒是曾有过一些动态,但基本没有自己的照片![傻眼]粉丝们恨不得使劲浑身解数,想知道易烊千玺的现状。
  • 他们的歌是很多人的童年,《遥远的她》、《今夜你会不会来》、《忘情水》、《对你爱不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唱腔与舞台风格,所以论唱功排名一直都
  • 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 会越来越难碰到那种 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人 就是那种你一见到她肾上腺素多巴胺就会飙升的人 这种感觉会越来越难得 所以我现在非常珍惜喜欢一个人 因
  • 真的很讨厌那种先给你发消息,你秒回复了人家,结果他(她)又消失不回你的人,我觉得啊,我秒回你,你肯定看得到,不可能立马放下手机去忙事情了,而且既然有事儿主动找我
  •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的娱乐圈,那时候的娱乐圈很简单,粉丝对明星没有太大的干预,我们也比较少听说潜规则之类的词语![傻眼] 那时候追一位偶像很简单,看他出演的
  • TBS电视台、娱乐事务所「田边Agency」、音乐制作人#秋元康#(63)联手策划发掘10代新人女演员的明星培养计划「我成为女演员的日子」于11日诞生了令和的新
  • #浅仁塔罗周运势# 【处女座】: 本周状态稳定,态度务实有耐性;谨慎经营现有资源,悉心思考规划生活,视线长远,静待时机。 事业方面经历转折状态,有望绝境逢生,
  • #大熊猫娇奥[超话]##大熊猫双雄[超话]# 2021年2月11日 多云 农历鼠年的最后一天 离开家乡来到五龙山的第二年零四个月 我和哥哥站在四岁半的一左一右
  • 【京东】【¥29.9】~2罐装 陌上花开 草莓粉 原料饮料蛋糕烘焙裱草莓布丁花果汁粉水果蛋糕冰皮月饼粉冲饮奶茶150g/罐 ~2000+好评 陌上花开 2罐
  • 昨夜梦见上学时期的一些人和事,那个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同座位的她,一起期待又焦虑的等待物理试卷的发下来,那个在高中分科时居然选择了理科的我,内心却依然记得自己现实中
  • 看了知乎博主清秋的帖子我才发现还有一种人,把二者都做到极致的人才算优秀,有些东西不是有长有短,明明可以做到二者兼得,二者不能兼得的都是为自己的懒找借口。 清秋说
  • ☞温馨提示 距离2022考研倒计时101天 荷尔拜因出身绘画世家,其父亲汉斯·荷尔拜因是奥格斯堡画派的创始人,他弟弟也叫汉斯·荷尔拜因。为了区别,后来历史上就
  • 如果家里面积有限,只能设计一个卫生间怎么办? 对于一些年轻的刚需族而言,拥有两个卫生间简直是一种奢想。那么,如何才能缓解卫生间不够用的问题呢? 现代装修理念中渐
  • #连淮伟[超话]# ⚡#连淮伟ixform最强全能ace# 麻麻真的不会产出[失望][失望][失望],做了两个图案的大头吊牌,送给给小连赚奶粉的梦露[给你小心
  • #我们为什么会在乎分享欲#可能是因为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社恐,所以在网络上,别人不知道你是谁的时候,你才会有安全感和巨大的分享欲。 当然,这种分享也不一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