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易背诵版)
唐中天竺 三藏法师 地婆诃罗 奉敕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
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
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
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
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
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虽现受身永出三界,
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
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
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
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
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
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
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
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
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
那罗延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
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
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世尊,我今欲请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
“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
“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慢。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眠。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
“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
“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
“何以故?
“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
“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
“何以故?
“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
“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
“‘非己所安,不加于物’。
“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
“何以故?
“如来觉者无所觉故。
“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
“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
“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
“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
“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
“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
“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
“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
“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
“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
“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
“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
“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
“云何一相?
“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
“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
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
无量菩萨得入初地。
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
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
“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
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
“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
“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
“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
“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
“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
“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
“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而现在前。
“我今在此耆阇崛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
“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
“当知是人得宿命智,
“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
“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
“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回向: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没有一切的颠倒。

什么是颠倒?就是以苦为乐,以是为非,以无常为有常。又可以说,心思不定,乱转念头,见义不为,见利而为。总之,黑白不分,真假不明,皆为颠倒。

所谓「起惑、造业、受报」,这是因果的定律。一开始就疑惑,起惑之后,就去造业。造了业就要受果报,这是自然的法则。这种果报是不可思议的,众生所造的业,也是不可思议的。一开始所生的疑惑,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各种事物,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把众生弄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无所适从。

在九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的众生,有的聪明,有的愚痴。唯独佛有大圆境智,只有聪明智慧,没有愚痴无明。在佛法界分上,看菩萨法界的众生,是很颠倒的。菩萨所行所作,自己认为是对的,可是在佛来看还是颠倒。

在菩萨法界看缘觉法界的众生,好像小孩子似的,没有做过正正经经的事,在那儿很颠倒。可是菩萨法界不知佛法界是怎么回事,只知缘觉法界的一切情形。所谓「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比他高一级就不知道了。就算知道,也不过是大概的情形。详细的情形,还是不知道。

在缘觉法界看声闻法界的众生,也是在颠倒。至于佛法界和菩萨法界的情形,他们一概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定力不够。在定中只能观察八万大劫以内的因缘,八万大劫以外的因缘,他们是毫无办法。在声闻法界看天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虽然享天福,也是做颠倒事。

在天法界看阿修罗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天天不修德行,只知斗争,这不是颠倒是什么?阿修罗法界,对天法界不太明了,可是对人法界的众生,非常了解,看人在那儿颠倒。人流浪生死,不知是苦,染苦为乐,贪恋不舍,实在可怜。

在人法界的众生,不知阿修罗法界是怎回事?更不知天法界是怎回事?对于上边四圣法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概不知道。可是对畜生法界,知道得清清楚楚。该法界的众生,都在那里迷迷糊糊、颠颠倒倒,无所事事,终日尽打食与欲的妄想。

在畜生法界见饿鬼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为寻食而苦恼,可是见食成火,不能下咽。在饿鬼法界看地狱法界的众生,在那儿颠倒。地狱众生造恶业受恶报,还不知改恶向善。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什么也不知道,在那儿醉生梦死。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地狱是长沉苦海,失去光明的道路。

九法界的众生,都在颠倒,只有佛得到究竟觉,成就佛果,而没有一切的颠倒。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要学佛,要证得真正的智慧,不在九法界中来回的转,要超出九法界之外,也就是到常寂光净土去,与佛同住。

在地狱法界的众生,一天有万生万死、万颠万倒,苦不堪言。为什么?因为万恶滔天,应受其罪。在万分颠倒中,没有半分不颠倒的,故很难出离此法界。在饿鬼法界的众生,虽然吃不饱,只有饿一点,可是没有地狱那么苦。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半分,或有一分不颠倒成分在内。 (这是比喻法,并不是绝对的。) 在畜生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一分,或有一分半不颠倒。好像羔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义,虽然为畜生,犹懂得孝道。或怀十分不颠倒的畜生,牠们便有上升善道的机会。再有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马拉车、牛耕田,对人类有所贡献,能立一点功,将来就有出离畜生道的可能。

人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或有十分,或有五十分,最多不超过一百分的不颠倒。不颠倒时,便做功德事,不是拜佛,就是念佛;颠倒时,妄想纷飞,贪名夺利,斗争坚固。为什么在万分颠倒中,只有百分不颠倒?好像在拜佛的时候,这是不颠倒。可是有时候,身在拜菩萨,心想求菩萨保佑,保佑我中马票,保佑我平安;甚至有人不读书,就祈求观世音菩萨加被,中头名状元,这就颠倒。

在阿修罗法界的众生,也许有百分不颠倒,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因为他们虽有天福的享受,可是不知足。因为贪心,常起斗争,妨碍他人的自由。在天法界的众生,可能有千分不颠倒。他们禅定的功夫,直线上升,思食食至、思衣衣至,想什么有什么,故很少颠倒。

在声闻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两千分不颠倒。因为修苦、集、灭、道四谛法,明白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很少颠倒。在缘觉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三千分的不颠倒。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晓得一切如幻如化,所以不执着一切。在菩萨法界的众生,在万分颠倒中,能有五千分不颠倒,还有五千分颠倒的行为。因为勤修六度万行,但是还有一分生相无明还没有破除,所以没有到究竟处。在佛法界的众生,把万分的颠倒,完全消灭了。因为佛三觉缘,万德备;没有妄想,没有颠倒,成为无上正等正觉。

各位要研究研究!我们在这世界上,为什么头脑不清楚,在这里混吃等死?出家人不像出家人的样子,在家人也不知修行;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修行?在这五浊恶世中,留恋生死,有什么用处?各位要痛念生死,赶快发菩提心,不要再做那么多的颠倒事。应该回头啦!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共勉之。

南无阿弥陀佛! https://t.cn/R2Wxpw9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成就智慧具足功德,以自在神通游诸佛世界,放无量光明,说无尽妙法,教诸菩萨入一相门,得无所畏善降众魔,教化度脱外道邪见,若有众生乐声闻者说声闻乘,乐缘觉者说缘觉乘,乐世间者说世间乘,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摄诸众生,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泥洹者令得泥洹,究竟菩萨所行,善入诸佛法藏,如是种种功德皆悉具足,其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弥勒菩萨、普光明菩萨、不舍勇猛精进菩萨、药王菩萨、宝掌菩萨、宝印菩萨、月光菩萨、日净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得勤精进菩萨、力幢相菩萨、法相菩萨、自在王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并余天龙鬼神等一切大众,皆悉来集。

尔时,世尊于中夜时放大光明,青黄赤白杂玻色,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一切众生触此光者,皆从卧起,见此光明,皆得法喜,咸生疑惑:“此光何来普遍世界,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作是念已,于一一光复出大光明,照耀殊特胜于前光,如是展转乃至十重。一切菩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人非人等,咸皆踊跃得未曾有,各各思念:“必是如来放此光明!我等应当疾至佛所,礼拜亲近恭敬如来。”

是时,文殊师利及诸菩萨摩诃萨众遇此光者,欢喜踊跃充遍身心,各从住处到洹门。尔时,舍利弗、大目连、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摩诃迦、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罗,皆从住处到洹门。帝释、四天王上至阿迦尼吒天,亦睹光明叹未曾有,与其眷属赍妙天华、天香、天乐、天宝衣,一切皆悉到洹门。其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遇光欢喜皆来到门。

尔时,世尊一切种智,知诸大众悉已在门,从住处起出至门外,自铺法座结跏趺坐,告舍利弗:“汝今晨朝来门外乎?”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等菩萨摩诃萨皆悉先至。”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于晨朝先至门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如是,世尊。我于中夜见大光明十重照耀,得未曾有,心怀欢喜,踊跃无量,故来礼拜亲近如来,并欲愿闻甘露妙法。”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今真实见如来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法身本不可见,我为众生故来见佛。佛法身者不可思议,无相无形,不来不去,非有非无,非见非不见,如如实际不去不来,非无非有,非处非非处,非一非二,非净非垢,不生不灭。我见如来,亦复如是。”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如是见如来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实无见,亦无见相。”

尔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我今不解汝之所说,云何如是见于如来?”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大德舍利弗,我不如是见于如来。”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如汝所说转不可解。”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不可解者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非是可解、非不可解。”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汝于众生起慈悲心不?汝为众生行六波罗蜜,不复为众生入涅不?”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汝所说,我为众生起慈悲心,行六波罗蜜,入于涅,而众生实不可得,无相无形,不增不减。舍利弗,汝常作是念‘一一世界有恒河沙等诸佛,住世恒河沙劫,说一一法,教化度脱恒河沙众生,一一众生皆得灭度’,汝有如是念不?”

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常作是念。”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如虚空无数,众生亦无数,虚空不可度,众生亦不可度。何以故?一切众生与虚空等故。”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若一切众生与虚空等,汝何故为众生说法令得菩提?”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菩提者实不可得,我当说何法使众生得乎?何以故?舍利弗,菩提与众生不一不二,无异无为,无名无相,实无所有。”

尔时,世尊出大人相肉髻光明,殊特希有不可称说,入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法王子顶,还从顶出普照大众,照大众已乃遍十方一切世界。

是时,大众触此光明,身心快乐得未曾有,皆从座起瞻仰世尊及文殊师利,咸作是念:“今日如来放此奇特微妙光明,入文殊师利法王子顶,还从顶出普照大众,照大众已乃遍十方,非无因缘必说妙法。我等但当勤修精进,乐如说行。”如是念已,各白佛言:“世尊,如来今日放此光明,非无因缘必说妙法。我等渴仰,乐如说行。”如是白已,默然而住。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放光加我神力,此光希有,非色非相,不去不来,不动不静,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一切众生无所观见,无喜无畏,无所分别。我当承佛圣旨说此光明,令诸众生入无想慧。”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善快说,吾助尔喜。”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此光明者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者是如来,如来者是一切众生。世尊,我如是修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汝今如是说深般若波罗蜜。我今问汝,若有人问:‘汝有几众生界?’汝云何答?”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人作如是问,我当答言:‘众生界数,如如来界。’”

佛告文殊师利:“若人问:‘汝众生界广狭云何?’汝云何答?”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人作如是问,我当答言:‘如佛界广狭。’”

“文殊师利,若复问:‘汝众生界,系在何处?’当云何答?”

“世尊,我当答言:‘如如来系,众生亦尔。’”

“文殊师利,若复问:‘汝众生界,住在何处?’当云何答?”

“世尊,我当答言:‘住涅界。’”

佛告文殊师利:“汝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住处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无有住处。”

佛告文殊师利:“若般若波罗蜜无住处者,汝云何修?汝云何学?”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般若波罗蜜有住处者,我无所修,我无所学。”

佛告文殊师利:“汝修般若时,有善根增减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有善根可增可减;若有增减,则非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为法增,不为法减,是修般若波罗蜜。不断凡夫法,不取如来法,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不为得法故修,不为不得法故修,不为修法故修,不为不修法故修。世尊,无得无舍,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为生死过患,不为涅功德故。世尊,若如是修,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取不受、不舍不放、不增不减、不起不灭故。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作是思惟‘此法上,此法中,此法下’,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上中下法故。世尊,我如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佛法非增上耶?”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法、菩萨法、声闻、缘觉法乃至凡夫法,皆不可得。何以故?毕竟空故。毕竟空中无佛法、凡夫法,佛法、凡夫法中无毕竟空。何以故?空、不空不可得故。”

佛告文殊师利:“佛法无上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无有一法如微尘许名为无上。何以故?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十力十力空,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萨婆若萨婆若空。空中无无上,无上中无空,空、不空毕竟不可得故。世尊,不可思议法是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汝不思惟佛法耶?”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若思惟佛法,我则见佛法无上。何以故?无生死故。世尊,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毕竟不可得,一切佛法亦不可得,不可得中无可得不可得故。世尊,般若波罗蜜中凡夫乃至佛,无法,无非法,我当思惟何等法乎?”

佛言:“善男子,若无思惟,汝不应说此凡夫法、此缘觉法,乃至不应说此是佛法。何以故?不可得故。”

“世尊,我实不说凡夫法乃至佛法。何以故?不修般若波罗蜜故。”

佛言:“善男子,汝亦不应作如是意:此欲界,此色界,此无色界。何以故?不可得故。”

“世尊,欲界欲界性空,乃至无色界无色界性空,空中无说,我亦无说。世尊,修般若波罗蜜,不见上,不见不上。何以故?世尊,修般若波罗蜜,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毕竟空中无取舍故。”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说深般若波罗蜜,此是菩萨摩诃萨印。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非于千万佛所深种善根得闻此法,乃于无量无边佛所深种善根乃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怖畏。”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威神当更说甚深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恣听汝说。”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不得法生,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法无有生故。若不得法住,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法如实故。若不得法灭,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诸法寂灭故。

“世尊,若不得色,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识,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如炎故。

“世尊,若不得眼,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意,是修般若波罗蜜;若不得色,乃至不得法,不得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不得法界、意识界,是修般若波罗蜜;若不得欲界,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无色界亦如是。

“世尊,若不得檀波罗蜜,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般若波罗蜜,是修般若波罗蜜;若不得佛十力、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内空故,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世尊,若得生、住、灭,非修般若波罗蜜;若得五阴、十二入、十八界,非修般若波罗蜜;若得欲界、色界、无色界,非修般若波罗蜜;若得檀乃至般若,若得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以有得故。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疑,不怖不退,当知是人久于先佛深种善根。”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世尊,若不见垢法、净法,不见生死果,不见涅果,不见佛,不见菩萨,不见缘觉,不见声闻,不见凡夫,是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诸法无垢无净,乃至无凡夫故。

“世尊,若见垢净乃至见凡夫,非修般若波罗蜜。世尊,若见垢法差别、净法差别,乃至见佛差别、凡夫差别,非修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差别故。”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是真修行般若波罗蜜。文殊师利,汝云何供养佛?”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幻人心数灭,我则供养佛。”

佛告文殊师利:“汝不住佛法耶?”

文殊白佛:“世尊,佛无法可住,我云何住?”

佛告文殊师利:“若无法可住,谁有佛法?”

文殊白佛言:“世尊,无有有佛法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已到无所著乎?”

文殊白佛:“无著则无到,云何世尊问已到无著?”

佛告文殊:“汝住菩提不?”

文殊白佛言:“世尊,佛尚不住菩提,何况我当住菩提乎?”

佛告文殊师利:“汝何所依,作如是说?”

文殊白佛:“我无所依,作如是说。”

佛告文殊:“汝若无依,为何所说?”

文殊白佛:“如是,世尊,我无所说。何以故?一切诸法无名字故。”

尔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此深般若波罗蜜,不惊疑怖畏,必定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此深法,不惊疑怖畏,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尔时,有天女名无缘,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深般若波罗蜜,不惊疑怖畏,当得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不?”

尔时,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此深般若波罗蜜,不惊疑怖畏,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当为大施主、第一施主、胜施主、无等施主,当具足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当具诸功德成就相好,自不怖畏令人不怖畏,究竟般若波罗蜜,以不可得、无相、无为成就第一不可思议法故。”

佛告文殊师利:“汝何所见,何所乐,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无见无乐故求菩提。”

佛告文殊师利:“若无见无乐,亦应无求。”

文殊师利白佛:“如是,世尊,我实无求。何以故?若有求者,是凡夫相。”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真实不求菩提耶?”

文殊白佛:“我真实不求菩提。何以故?求菩提者,是凡夫相。”

佛告文殊师利:“汝为定求?为定不求?”

文殊白佛:“若言定求、定不求、定求不求、定非求非不求,是凡夫相。何以故?菩提无住处故。”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说般若波罗蜜。汝先已于无量佛所,深种善根,久修梵行。诸菩萨摩诃萨乐深法者,应当如所说学,如所说行。”

文殊白佛:“我不于无量佛所深种善根,不久修梵行。何以故?我若种善根则一切众生亦种善根,我若修梵行则一切众生亦修梵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爱的没有错 只是美丽的独秀太折磨她说无所谓 只要能在夜里翻来复去的时候有寄讬爱情本身没有对错,只能说,不该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早十年,晚十年,也许都是别样
  • 李易峰是这个做作的娱乐圈里难得不油腻清爽的人,他理智、清醒、独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的人品是我永远达不到的高度。有自己的态度和声音,很好的平衡两端去坚守本心
  • 不过呢,你只要记住,你回头,我都在的,我虽然给不了你多好的建议,但是我总有温暖的怀抱等着你。好多次,想的都是要是你在就好了,我就不会那么孤独啦。
  • 老简宁:《奇迹》 事情开始时总是这样:你直起身子,朝天空打了个呵欠,恰巧天空也打了个呵欠,馅饼就这样落在了你的嘴里。至今人们还常常拿这句话讥笑白日做梦的人。我
  • 好像从中学开始,我身边就从来不缺朋友,可是每一阶段留下来的人却不多,所以我坚信‘朋友只是陪你一段路的人’好像也是因为这句话,我把对他人的期待降到了最低。在那里,
  • “Everything that kills me makes me feel alive”我永远喜欢数星星里的歌词挺难过的 是真的没想到下半场会是这个情况今年
  • 我可太懂如何让自己过得舒舒服服了,玩到不亦乐乎,明明昨天还在叨叨什么时候才能有甜甜的恋爱,今天就在塞尔达里溜达了个痛快[二哈]是我死宅二次螈不配了[笑cry]感
  • tiny九巴利兰胜利二型亚历山大南记粉面广告前面两款广告都是异地美食,致力于宣传本地文化的tiny当然也有本地美食广告模型,同样诞生于80年代、从“推车仔”小贩
  • 2020年1月21日至2022年4月3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35例(本土2629例、境外输入206例)现有住院病例112例(本土103例,境外输入9
  • [爱你]含片们都会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书含哒,做书含最坚强的后盾![加油]未来的路一起走下去吧,含片们都会一直陪伴猪猪[送花花]将快乐化为美妙的音符,作为礼物送给你
  • 就像一个人走夜路,本来是个怕鬼的人,因为事业不顺,欠债累累,满心怨气,走在夜路上,特别胆大,混到这份上,估计半路就算冒出一个鬼,人也会火冒三丈,别说怕鬼,把鬼踢
  • ”嗯,老爸还是跟上时代了[笑cry]周六和皮总去了将军洞觉得有种出逃的快乐 可能是最近太忙了,一到山里就觉得身体都很轻盈。(md,忘了截图,小垃圾玩不起跑了,想
  • [抱一抱]新的一岁又会有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我仍然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对乖崽指手画脚,他就是他,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他要拼,那就应援,他要退,那也不干涉,他对我来
  • 本以为他们会像宁静、那英那样走个过场,但节目组的操作让人大跌眼镜,4位哥哥不仅占据了成团位,而且全程都是焦点中的焦点,二代哥哥反倒成了陪衬。 规则变来变去,X
  •  好在两个人相遇了,谈不上一见钟情,只是赵孟頫无意间看到了管道昇的画作,觉得此女子不凡,便有了情愫。 赵孟頫此刻突然有了纳妾的心思,但是又想尊重自己的发妻,便书
  • 对此,有新冠治疗临床专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阿兹夫定是一个处方药,而且是紧急授权批准的,应遵循治疗指南,不适合自己服用,在网上销售也不合适。对此,有新冠治疗临
  • 第五种情况:夫妻宫皮肤光滑出油、而且较白较厚:9、往往招惹比自己大的异性喜欢,容易“姐弟恋”或者“老少恋”。第五种情况:夫妻宫皮肤光滑出油、而且较白较厚:9、往
  • 战友们劝欧阳杉回家休息,可当她看到那么多数据需要核查时,又一次婉拒了。随着阵阵疼痛,欧阳杉感觉自己实在坚持不住了,才把工作交接给同事,跟着丈夫回了家。
  • 可是后来,他真的慢慢忘了…他开始时不时问奶奶今天是多少号星期几,奶奶最开始也是调侃,到后来越问越多,便索性让爷爷用笔在日历上画记。触景伤情 回忆伤人 故事未完待
  • #纪梵希美妆大使刘宇宁# [彩虹屁]#刘宇宁宁远舟# [彩虹屁]#摩登兄弟[超话]#不负时光遇见,遇到你是我的幸运,粉你是我的幸福,我们一直陪着你走下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