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直解】(五)

己五、(抉择四谛为空性):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也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谛,也叫四圣谛。“谛”的意思,是指真实无虚。
名言中的苦集灭道,大家应该清楚,释迦牟尼佛在初时说法中,主要就是宣说四谛法门。首先我们知道,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这叫了知苦谛;这个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集谛,也就是业和烦恼。苦谛和集谛,是轮回的因和果,苦谛是轮回的果,集谛是轮回的因。后面的灭谛和道谛,又包括在涅槃中,灭谛是涅槃的果,道谛是涅槃的因。
所有这些,都只是名言中的显现。在我们的现相、名相中,应该有这样的取舍;在胜义中对道谛、苦谛等等的本体进行--观察时,就根本不可能找到。
无苦集灭道的道理,四谛在名言中应该是存在的,如果在名言中不存在,那我们现在所谓的修行也没办法修,修了也没什么意义,但胜义中这些法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抉择实相的真理。

戊三、(了知果般若):
【无智亦无得】:
智慧可分为法身智慧、报身智慧、化身智慧;或者法界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或者尽所有智、如所有智;或者是佛陀的智慧、菩萨的智慧、阿罗汉的智慧,甚至还有凡夫的各种智慧;或者还有六度的智慧,如布施度的智慧、持戒度的智慧等等。
在名言中,所有的智慧和得法都存在,但从最究竟的般若空性角度分析时,这些智慧也只不过是如幻如梦的一种显现而已,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存在。
此处的“得”,指获得的功德或菩提,名言中可以说获得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或者说获得佛陀的果位,这些得法都是有的,所得的法存在,能得的补特伽罗也是存在的,果位的功德也全部俱足。
但这些由修行所得到的成就,也只是在未经观察的情况下成立的,真正以般若空性不可言说的境界,或一切万法的实相来衡量时,所得的一切果位都是没有的。在这种境界前,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的佛果没有,佛的智慧也没有。
以上所剖析的,是所获得的智慧和佛果,也即果般若。在空性中,所谓的智慧和果位都是没有的。
至此,“广说般若之本体”科判中的抉择基、道、果般若的内容就全部圆满了。

丁三、(证悟空性之功德):
【以无所得故】:
这句话一方面是指上文所讲的智慧、佛果这些功德的所得;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在般若波罗蜜多空性的境界中观察时,前文所讲的有为法、无为法、五蕴、十二处等等都没有任何所得。菩萨真正到达一定境界时,在他的境界中,有、无、有无二俱、非有非无这四边都是不存在的,在菩萨的境界中,不可能真正获得一种实有的法相。
【菩提萨埵】:
菩提萨埵也即菩萨,指“具有觉悟的很勇敢的众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菩萨要在无量劫中,依靠行持六种波罗蜜多来度化无量众生,不惧怕轮回世间的种种苦难,这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做得到,一般胆小如鼠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因为在般若空性中一切法都没有所得,所以,诸大菩萨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怎样依靠呢?将《心经》作为自己观想的主要法门,以它的空性精神来引导自己,经常听闻、思维它的法义,有缘时经常给别人讲授。
【心无罣碍】:
挂碍即牵挂、障碍,凡夫追逐外境、执取外境,时时处处都背负着沉重的牵挂、障碍,生生世世、终无了期。
宇宙的森罗万象,都是心的变现与游戏。一切现象如同一场梦,只是心的反射而已。我们的修行须臾也不能离开心的修行,心才是修行的主要方向,心解脱了,一切就解脱了;心不解脱---枝枝节节、千头万绪、杂乱无章,剪不断理还乱,众生就无从解脱。如果不通达这些道理,就会把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思等纷纭无实的情节,当作千真万确的事实。认为得失鲜明、高下迥异、美丑不同、尊卑有别,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轻信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上了它们的当,才会如此患得患失。
若能依靠般若空性来如理如法地对治,则不会被迷乱所障,相续中的各种烦恼障或所知障也可遣除无余。身为佛子的我们,务必精进、精进,再精进,以期早日抵达一丝不罣的超凡入圣之解脱境界。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通达了般若空性,则可断除自相续中患得患失的种种分别念之障碍;如果障碍断除,则依靠障碍所产生的恐怖就不会存在。
如果能了达万法皆空,就是心无罣碍之人。这种人深深懂得:世间的一切变化,都只不过是一场终须谢幕的戏,三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也只不过是这个梦幻舞台的临时角色,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可以放下,无论天气晴朗阴冷,家境富裕贫困,别人赞叹诋毁,都是镜花水月,又何必作茧自缚呢?既然一切都是一场戏,又何必太在意情节的起伏跌宕呢?如果心中了无罣碍,就完全摆脱了一切是非对错,心中必定安然自在、随遇而安,没有得失的不安与恐惧,没有是非的焦虑或迷惑,没有高下的惊忧与惶恐,这样的人,已经完全从恐惧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的生命,已不再是痛苦的囚笼、恐怖的监狱,而成为无尽的幸福与喜悦。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在于修心。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远离,即永远离开、彻底离弃之义。颠倒,即违背实相、本末混淆、倒置是非之义。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此等颠倒,都是无明烦恼所引发的。
众生各有其颠倒梦想:天人做的是安逸闲散梦,阿修罗做的是争强好斗梦,人类做的是富贵名利梦,旁生做的是吃苦受役梦,饿鬼做的是忍饥挨渴梦,地狱众生做的是受苦受刑梦……唯有佛陀,方能远离颠倒梦想而成就大觉。
人世如幻、浮生若梦,如果不能认知实相,就会在黑白颠倒、不明真假的轮回困境中不得自拔。作为修行人,就必须依靠般若空性,看破世间的一切,了知万法皆如梦幻泡影,绝不去贪爱执取,当心完全解脱妄念纠缠之后,一切才会显现其本来面目,我们自相续中的障碍和执著才会得以遣除。

(待续)

所谓小乘、
大乘、
唯识家、
中观家说了千言万语,

说过来,
说过去,

横说、
竖说,

总之说的就是这个
‘ 缘起论 ’。

譬如什么叫无明,
先是简单的说,
无明就是认为事事物物都有个实在的东西,

然后就进行分析,
从这方面来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人我;

从另一方面说,
认为有个实在的东西就是法我。

又人我就是烦恼障,
法我就是所知障,

然后将这两个东西拿缘起的道理一看,
没有自性 ──
‘ 空 ’。

只要这两个东西一空,
就可以断惑证真到最后成就佛果。

可是佛圆寂后,
各家各派演为无穷无尽的说法,

若把它收拢起来从本质上一看呢,
确实非常简单。

请问除了从缘起上指出自性空,
指出心识的作用而外,

究竟还有什么道理?

而这个道理早在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二缘起之中就指出;

它不就是把这个道理加以扩充就是大乘中观派和唯识派。

小乘呢,
遗憾的是只把缘起的道理仅仅限于观察人生上面,

大乘呢,
它只是大踏了一步,
认为一切都是这个道理。

扩大此有彼有的相依相存所以无自性的道理,
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学派,

扩大无明爱取的业感缘起成立万法唯识,
这也就是所谓的唯识学派,

归根结底,
都是为了破除执有实体之物的错误的认识。

因为人们的认识自发性地总认为离开我们认识作用从外,

另外有个什么客观的实体存在,
这样一来就产生能所对立,

产生了人我执和法我执,
颠倒流浪于生死苦海之中。

佛就是看透了这一点而获得开悟,
由此所说的法无非针对这个实执,
彻底根绝,
以求得生命的解放。

此后大小乘的各色理论无非是把释迦牟尼佛原来的那些东西从不同的角度给以扩大和发挥。

照这样说法,
是否佛教就没有发展创新了呢?

是的,
在教言教,
既然承认了佛是觉悟最后的真理者,

应当强调,
在佛教里头,
只有发挥而已。

决没有任何超过释迦牟尼所见真理的新的发展。

涅磐寂静是最后的境界,
不能说比涅槃还有什么高的发展。

要是还有新的发展,
那就不能叫做最后,

既然是最后,
就不应该再有新的发展。

假使说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无上真理还有发展的话,
那不知道其他的人是怎么想的,
要是我就不皈依释迦牟尼佛。

反之,
如果说释迎牟尼佛的道理还有发展,
那这人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

还把自己的教主提到有发展的观念上看,
等于说释迦并没有见到绝对真理,

他还在前进中,
那实在是太可笑了。

说‘ 发挥 ’
是可以的;

因为真理的宣说是应当因人因地而采取不同方式的;

正因为承认了释迦已证得了最后的真理,

所以才称他为
‘ 释尊 ’、
‘ 两足尊 ’、
‘ 天人师 ’、
‘ 如来 ’,

所以才称他为众生的依估啊!
 

因为时间、
空间以及对机的不同,

讲法的方式,
也非固定。

对可以接受小乘法的就给讲小乘法,
对能接受大乘法的,
佛就给讲大乘法;

对可以接受显教的就给讲显教,
对能接受密教的就给讲密教。

随机而用,
对症下药,

都无非让众生随类得解,
各受其益。

所以佛法是立足于与现实生活相适应,
法无定法,
惟变是适,

但是佛法的根本道理,
那是不能随便更动的,

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出家的同学要有确切的认识,
因为究竟的真理是不可变的。

就以
‘ 三法印 ’来说吧,
‘ 诸行无常 ’,
过去现在将来无不如此。

这种道理谁能把它推翻?

‘ 诸法无我 ’
谓一切法都是依藉种种的因素和条件所构成的,

过去、
现在、
未来的一切法绝无例外,

这个道理能变吗?

正因为它是始终不变的究竟道理,
才叫它做
‘ 法印 ’。

既然我们从上面两个法印看出真理的不变性,
而涅槃寂静正是这两种法印的显现。

它虽然不是普通的境界,
也不是因为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

但是不能说这种境界没有,
这是释迦牟尼佛已为我们做了担保的。

可见三法印都是如此不易驳倒,
更何况谈到宇宙的最后真理,

还要想有什么新的发展,
这是不通的,
除非承认佛所见到的未必是最后的真理,

否则,
佛既见到最后的真理了,
就不能说还是在发展中了。

要想学禅宗,
也是非肯定这一点不可的。
 

让我再重覆一下,
就是以后的佛教各派无论是小乘,
还是大乘,

乃至中观、
唯识、
天台、
华严等等,

它们尽管从形式上来说,
当然比原始佛教要扩大得多,

不过要追根究底,
都是把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本义加以发挥而已。

因为这个道理就是那么个道理,
佛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嘛,

‘ 佛未出世,
法尔如是,
佛不出世,
法亦如是。’

如如不动,
非时空架构所能范围。

不变异尚且没有,

何得有变异呢?
 

以上说明,
佛教各教理的立宗辨义,

虽有大、小、显、密、中观、唯识、天台、华严等等的不同,

但已尽括于原始佛教教义中,
发挥则有之,

随时空形势的不同,
门庭施设,
详略轻重,
随机应变则有之。

但基本道理则古如是、
今如是、
未来如是。

又必须认识到原始佛教惟出于释迦牟尼一悟,
而此一悟,

释迦牟尼首先即宣布为
‘ 我法妙难思 ’,

那么,
他所宣布的
‘ 四谛 ’、
‘ 十二因缘 ’等等,

并不难思,
可知他的说法,
也只是以
‘ 不难思 ’而藉以说明其
‘ 妙难思 ’的东西于万一,

绝非文字语言所能尽情表达的,
表达出来的种种只是俗谛而已。
 

现在我给大家讲一段
‘ 拈花公案 ’。

这是禅宗的人经常喜欢说的,
并且这个公案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语言。

特别是作诗填词的人每每喜欢借来增加他们作品的美的感染力。

据说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集会,
当人天百万众前,
大梵天王供养金毕钵罗花请为大众说法。

释迎牟尼佛在座上默然拈花示众。

大家莫名其妙,
唯有迦叶尊者在下面破颜微笑。

于是佛就对大众说 :

‘ 吾有正法眼藏,
涅磐妙心,
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

此中
‘ 正法眼 ’ 是说今天所提示的是正法中的
‘ 眼 ’,

我们知道,
眼睛在人身上是非常重要的。

东晋时代有个著名的画家顾恺之,
他善于画像,
据说他画人每每不画眼睛,

人间其故,
他说因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全表现于眼睛上,
不能轻易点出的,

还有说一位画家画龙的故事,
说他画了龙没有点眼睛,

有人请点一点看,
他就举笔点了两条龙的眼睛,
结果两条龙就破壁而飞。

从这两个小故事里可见眼睛的重要性。

以此来比喻佛法,
佛法如身,
也应当有
‘ 眼 ’。

佛法的正法眼是什么呢?

我认为就是
‘ 涅磐妙心 ’。

什么叫涅磐妙心呢?

即亲证法空寂灭的心。

一般讲,
凡夫的心是证不到涅磐的。

只有此心入微 ──
成为无分别智才能证得涅磐。

老实说,
所谓涅磐就是这个妙心。

如果说以妙心证涅磐,
这个说法有把本体打作两截之嫌。

应当是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
‘ 涅槃 ’,

从那一方面来说就是
‘ 妙心 ’。


‘ 心 ’字之前加个
‘ 妙 ’字,
‘ 妙 ’即涅槃。

‘ 实相无相 ’,

什么是实相呢?

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

我们之所以成为颠倒众生,
就是因为没有证到诸法实相。

但是这实相非文字语言所能表达,
所以实相只能是无相之谓也,
它非指世间上庸俗的有无之无,

这个无相的意思就是说,
假使你要从世间上任何的比喻,

任何的说法,
都不能把实相问题说清楚,
故强名无相,

但是你不要把实相当成什么都没有了,
实相是有的,

只是你想要以你现在的语言思想来把它描绘出来就成为没有,

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法实在是太微妙了,

故说为
‘ 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 ’。

‘ 教外别传 ’
就是说教外直接传授的东西,

以心传心,
传授给摩诃迦叶。

但是佛仅是把花拈了一下,
并没有说话的呀!

这究竟传授给迦叶的是什么呢?

而这里很奇怪的是,
旁人都不懂得,

只有迦叶一人懂得,
并且以破颜一笑作表示,

也同样没有说话,
所以这叫
‘ 拈花公案 ’。
 

在这个公案中讲的人就是这么讲,
讲而无讲,

受的人就是这么受,
受而无受。

中间根本不需通过任何语言文字,
只是一拈一笑,
彼此之间心心相印,
此时此景,

《楞严经》行阴虚妄
(第四十六段)
【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篇讲的是行阴:“行阴”产生行为,受六识造作心支配,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结果,名为“行”。行有善行、恶行、非善非恶行;凡夫住于这三行中。智者行有六种,《大品经》中说为六思,思即是“行”,“行”指的是六波罗蜜行。即:
1、布施行;2、持戒行;3、忍辱行;4、精进行;5、禅定行;6、般若行。此于六思中所生之六度万行,为智者所行,趣于菩提道果,是最大的善行。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呢”?因为河水是流动(迁流)的,后一秒钟的河水、已经不是前一秒钟的河水了。那么第一次踏进的河水就不是第二次踏进的河水了,第一次踏进的河水已经流逝了。正如孔子所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从河水流逝的现象中,看到了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的“无常”。佛陀在孔子之前,就将这些道理归结为“幽隐第四妄想”即“行阴”。
“行阴”是变化之理体,其性“迁流”,故说“不住”。《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所住”破行阴,即是金刚之理。行阴就是念念迁变、念念无常的思想念头,随顺这些念头就会产生行为,由此而住于生死;不随念头流转、即可超越生死。认清行阴的虚妄相,就不会依行阴造轮回业,就可以利用行阴修证菩提果。
佛对阿难说:比如有一条好似瀑布一样、汹涌澎湃的江流,波浪相续,后浪推前浪很有秩序,“前际后际”,不相“逾越”。“前际后际”之“际”:为前后之间的一个界线,有这个界线才能分出前后。“逾越”:就是超越的意思。也即是说,后浪可以变成前浪但它永远也不能超越前浪。行阴应当知道的,就是这种状况。
这是比喻行阴中的念头象奔流里的波浪一样,很有前后秩序,从不超越、也从不停息,因此而形成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昨天、今天、明天,天天不断;前世、今世、后世,世世不尽。这种循环是很有秩序的,今世不会超越前世、后世不会超越今世,但前世可以变为今世、今世可以变为后世,这种轮回状态,称为“行阴”。
佛又对阿难说:现在先搞清楚水流的流性,搞清楚这水流的流性是什么意思?这流性之“流”,指江水流动的形态;“性”指形成水流的原因,原因为“本源真相”,“真相”即是能生万法之“自性”“心”,“自性”“心”既然能生万法,当然也能生水。
而这个“自性”“心”不是从虚空中生;也不是因水而有;也不是水性;水性指的是水的本性,即水的性质。但它又不离虚空和水,因为有虚空和水才能显现出“自性”“心”的存在,所以它又不离虚空和水。
佛说:阿难!是这样的,如果这形成水流的流性即“自性”“心”是因虚空而生,那么十方无尽虚空都成了水流,流性即“自性”“心”遍满的十方虚空,都将成为无尽的江河沼泽,所有的世界也自然会全被淹没,而事实是世界是世界、水是水,证明流性即“自性”“心”不是虚空所生。
如果这流性即“自性”“心”是因水而有,流性即“自性”“心”成了水,那么这些瀑流的性质就不会是水,也就是说,流性即“自性”“心”成水后,水已不是水了,不是水了,就应另有它自己的相状,这相状现今就应该在,就应该指认得出来,但即使是指认得出来,但它已经不是水了,水都不是了,那么说流性即“自性”“心”是因水而生的理论就不能成立。
如果流性即“自性”“心”就是水性,即水的本性,而水的本性为流动性,流性即“自性”“心”是不流动性,水性在流动中才有,那么水在平静清澈时,没有瀑流相状了,就不是水性了,不是水性了,那么说流性即“自性”“心”是水性就不对,因为水性都没有了,那里还有一个流性即“自性”“心”就是水性的道理呢?如果流性即“自性”“心”离开虚空和水,存在于它们之外,那么虚空是没有虚空外的空间、水之外也不会有流水,流性即“自性”“心”存在于二者之外的说法,同样不能成立。
“流性”即“自性”“心”,虚空和水离开“自性”“心”,都没有自己单独的体性,因为虚空和水,都从“自性”“心”所生,只是“自性”“心”中的一种幻相,这种幻相因“无明”而生,“无明”本来无因、本来无缘,更不是自然就有的,所以应当知道:行阴如瀑流,迁流不息,是“自性”“心”因无明所生的一种妄相,是虚幻不实的,是非因缘、非自然性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 [太开心] #阳光信用# 【不要带,指hui,仅本超】人生的苦乐,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
  • 为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同时解决西户铁路长期以来存在的功能弱化、资源闲置等问题,2020年12月,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该线路进行提升改造,公交化开行市域客运列
  • 水葡萄一样的眼睛像人似的深邃,喜欢坐在窗前看辰星夜景,他的主人是个皮肤白皙的瘦弱少年,很英俊,也很宠爱他,给他买了一个望远镜,一起坐在窗户上看星星,星星特别闪,
  • ③这四十多天的封校,每天听着宿管放的苦情歌“我给你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TFBOYS-王源 心跳化成配乐 呼吸不再急切又一周网课结束了,带娃出去散散步,经常吃
  • 「成都治疗白癜风」「成都看白癜风的医院」「成都看白癜风的医院」「成都治疗白癜风」「成都治疗白癜风」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副作用比较「成都白癜风医院」小,患
  • 审美非常的好 孔宇在本地足够了,不过现在初眼都是交给她的弟子做#点亮一盏读书灯##博识文化[超话]# 博文书单推荐《如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本书为畅销书
  • 广州昨天开始各地先后就下起了暴雨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雨量大到小编都无法出门。当然是OTL润滑油养护中心喽[憧憬]~六年来最大的冷涡暴雨席卷了南方地区[泪],强降水
  • 弹尽粮绝边偷油边刷熟练度,已经准备拆礼物盒+CI了1w点做氪油后备的时候,竟然绝境一把过了[跪了]长陆三车没削甲,门神ZARA大破,绿T长门第二下爆头旗舰热到还
  • 我区无新增社会风险点位确诊病例6: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居住地为城南街道北郝庄村128号,11月1日居住在昌平区顺沙路110号(渔场家属院)1号楼。10月30
  • 每天生活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在乱撞 花销多多 赚进少少(而且很累)几个月好像都在过渡期凑合过日子 没有一天非常放松舒心的 谁能想到过渡期还如此之长 蛮讨厌自己强迫症
  • 若有人身体不好或觉得运气不顺,可以天天早上选择吉方做出门,则可令身体建康运气顺利,若确实做到大约一礼拜即可见到效果。坎为中子,上兄下弟,为人清闲;坎宫冬季,万物
  • @啊啊昵称都不可用用户本月严格遵守网络规则,无不良操作,希望给其增加阳光信用,同时为表达对您的极大尊敬和支持,特此说明如下。 申请人: @啊啊昵称都不可用 申
  • 一晚上没睡就为了吃个早餐昨晚到了➕今早吃的老马家蛋菜夹馍 可以尝试 杨家烤肉 很小的店铺只有肉筋跟肉串 我吃的好咸 胖子甄糕 上面红枣下面糯米!配着饭一起吃真不
  • 5、想想也‮笑好‬,曾为你万‮都事‬低头。10、我庆幸‮见遇‬你,却遗‮只憾‬是遇见你。
  • 这个城市里,不管在哪里,不管眼里的风景是什么样子,都让我想到了美好的你,在你长大的城市里生活,有三两好友,心里有你,足矣! #秦霄贤# 对这个大男孩好一些吧我心
  • 当然,他们对突破也是有所企图——专辑听下来,确实已经不能用“英伦摇滚”等简洁标签去概括他们了。风格上的融合确实是最易见的特点,一个字,就是“新”neo soul
  • 她说 她一猜就是我 感谢你给我带来的一切 我不恨你 我呢 现在过得很好 抑郁症也痊愈了 我很自信 很阳光 祝你安好所有回忆 瞬间涌上心头 我不伤心也不难过 我
  • 公司预计在今年内完成一项并购项目,其净资产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为公司提供加工亚热带水果的生产线,预计将会在2018年为公司带来利润。在生产规模扩展的同时,公司亦
  • 为了体检空腹,半夜低血糖了,早晨坚持去体检,抽了七管血,抽到第四管开始手酸头晕想吐,第七管抽完了就晕了,拿了早点吃了一口面包躺在凳子上十分钟缓过来了。记录一下第
  • 上汽大众SUV当家花旦途观L 2023款 2[骷髅]80TSI 潮创限定版与艺术涂鸦跨界融合,带来专属车身涂鸦设计,将年轻人的潮酷态度以先锋、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