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八万四千人得法眼净
(第二百二十二段)
【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来甚稀有,以功德智慧故,顶上肉髻、光明显照,其眼长广、而绀青色,眉间毫相、白如珂月,齿白齐密,常有光明,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尔时妙庄严王、赞叹佛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已,于如来前,一心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来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教诫所行,安隐快善,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瞋恚诸恶之心。说是语已,礼佛而出。
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哀愍妙庄严王及诸眷属故,于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已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植众德本,成就不可思议诸善功德,若有人、识是二菩萨名字者,一切世间诸天人民,亦应礼拜。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妙庄严王听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开示后,从虚空中下来,对佛说:世尊!如来甚为稀有,“功德智慧”具足圆满,因此而有头上“肉髻”。这里说的“功德智慧是什么意思呢?”
功德是功能福德的意思,一般指恶业断尽名功、善业圆满称德;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又因功德之深广,常比喻为海、称“功德海”;其贵重如宝、又称“功德宝”。此外还有“功德藏”、“功德聚”、“功德庄严”、“功德林”等多种名称。名称虽多,但不出虚伪、真实两种,故昙鸾《往生论注》卷上说,功德有二种、即:
1、源自有漏心:这种功德不顺应法性,修的是人天诸善,得的是人天果报,人天果报的因或果,不能出生死轮回,究其原因,都是颠倒迷惑所致,故而虚伪不真,因此称为虚伪功德。
2、源自菩萨智慧清净业:这种功德能庄严佛事,依顺法性而入清净相,行菩萨四摄六度,断三惑二障、成三身四智,此法不颠倒、不虚伪,因此称为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正如《景德传灯录》卷三所说、“梁武帝问: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答:并无功德。帝问:何以无功德?师答: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问:如何是真功德?师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由此可见,功德为自性本具,迷者虽行善修福,而不可得;觉者当下彻悟,可不修自得,不修自得为真功德。
而“智慧”则指的是超乎寻常的思想,包含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但这些能力都在世间法里,落在生死烦恼中;真正的智慧指的是出世间法的般若智,这种般若智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可切断一切生死烦恼,具体有四种智、即:一、声闻智;二、缘觉智;三、菩萨智;四、佛智。
诸佛如来已圆成以上所说“功德智慧”,而成就了头顶“肉髻”、肉髻是尊贵之相,是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之一,能放大光明。如来放大光明显照十方世界,绀青色的佛眼长而广大,两眉之间的“毫相”非常庄严。
这里说的“毫相”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在两眉之间有柔软细泽的白毫,引之则长一寻,即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长一丈五尺,放之则右旋宛转,犹如旋螺,鲜白光净,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称为白毫光。
妙庄严王赞佛说:如来毫相雪白如皓月,佛的牙齿洁白整齐,密而不疏,常有光明,佛的嘴唇为赤红色,非常好看,如“频婆果”。“频婆”是一种树:乔木类,生于印度和一些东南亚国家,果实鲜红色,意译“相思树”。“频婆果”即“相思果”,色丹且润。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中多用以形容口唇之美。
这时妙庄严王赞叹佛的无量百千万亿功德后,在如来面前,一心合掌,又对佛说:世尊!如来的相好庄严,从未见过,如来所说的妙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议之微妙功德,按如来说的教义和戒律修行,就能得到安隐(得到安隐即得到轻安禅定之意),得到快乐和至善。我从今天开始,不再随妄心行事,不生邪见,不生憍慢嗔恚等造作诸恶之心。说完后,礼佛而退。
这时释迦佛告诉法会大众说:你们意下如何?知道妙庄严王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法会中的“华德菩萨”、而净德夫人就是今天法会中的“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此菩萨为哀愍妙庄严王及其眷属,故生作他的夫人,度其改邪归正,受持《法华经》。其两个儿子就是今天法会中的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
药王和药上两位菩萨,成就了很多的大功德,已在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如来处,“植众德本”,成就了不可思议、多不可数,同与不同的善功德,二位菩萨广修五戒十善,常行六波罗蜜法,以此积聚功德,功德是成道之本,故名“植众德本”。
释迦佛说:如果有人识得药王、药上二位菩萨的名字,就证明此人与二位菩萨有大因缘,有事相求时,就会得到二位菩萨的帮助。由于二位菩萨有大功德,因此一切世间众生,诸天人民,都应礼拜。释迦牟尼佛说完“妙庄严王本事品”时,法会中有八万四千人已远离尘垢,于一切法中,证得了“法眼净”。
什么是“法眼净”呢?“法眼”是如来五眼之一:是见道之眼、择法之眼。此眼能认识一切有形事物及无形事物之唯一真相,泛指敏锐深邃的眼力。此眼力能分清正法邪法,见无生法忍,不会再被诸法所迷。
法眼是菩萨为度脱众生而照见一切法门之眼,以法眼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能照见诸法究竟之道,能度众生从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于佛氏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五眼中为第四位,仅次于佛眼,是地上大乘菩萨所得之眼,此眼清净无染,故名“法眼净”。这里说的八万四千人得法眼净,是指他们都得到了大乘地上菩萨位,这都是因为他们听闻了“妙庄严王本事品”才得到的,非常殊胜!
《法华经》第二十七品“妙庄严王本事品”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本品讲的是妙庄严王在因地转凡成圣的一段特殊因缘,该王在见到佛法以神通示现的真实性后,听闻《法华经》而开悟,蒙佛授记,弃王位而入菩萨道,证入法华三昧,并依《法华经》修行而证得了菩萨果位,最后必将成就“娑罗树王佛”,再次展现了成佛的法华这一妙谛之无上法!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被饿死的罗汉!(一定要认真读读)

南无阿弥陀佛

佛陀在世时,城中有一位婆罗门家中生活非常困苦,以乞讨为生,连他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小驼背”。

小驼背长大后开始了自己乞讨的生活,但是因为业力现前,他常常要不到食物,每次都是在快要饿死时,才能勉强得到一点点能够维生的食物,不论身体或是内心,都是异常的痛苦。

后来,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渐渐生起信心,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于一位比丘面前出家、受戒。

  他有时候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但即使他与僧众一起受供,也经常得不到食物,而其它的比丘都能吃饱喝足。有时是轮到他时,施主的供饭恰巧没有了,要不然就是施主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后就漏了他,而接着供养下面的比丘。在所有的僧人中,他是生活得最苦的。  

  于是世尊制定一条戒律:“上面的比丘未得到食物以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尽管如此,小驼背比丘还是经常吃不到饭,即使到城中化缘,也常常是空钵而返。  

  后来,有两天他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了,于是他把握时机勇猛精进,顿时断除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然而,虽然他已是位罗汉,但是依然要承受业报。  

  他想:“我还是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佛陀的内殿,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把殿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只得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但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着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殿堂,谁知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干净了,只好先回寮。

  回去后,听说有位大施主将在中午供养世尊和僧众。可是,施主临时有急事提前供养,小驼背比丘在坐禅因而不知道。等世尊应供结束,施主也出门了,小驼背又没吃到饭。  

  第三天,他更加提早拿着扫帚去殿堂,又见已有比丘在打扫,只好回寮。阿难知道他已第三天没饭吃,特地为他介绍一位施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可是,施主临时有事必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于是,当小驼背前来化缘时,没人理他。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仍未吃到任何食物,心生怜悯地宽慰他:“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  

  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手持两个钵到城中,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带给小驼背。到了祇陀林时,来了很多恶狗抢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即使再去化,赶回来也已过午,下午阿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他仍然没吃到饭。目犍连听说小驼背已四天没吃饭,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也想帮他化缘。

  第五天,目犍连拿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完,一钵准备带回来。到了祇陀林,突然飞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无法护住钵中的饭食。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也已经过午。”只好也是带着空钵回来。就这样,小驼背还是没吃到任何食物。舍利子尊者听说他已饿了五天,就去安慰他,打算明日帮他化缘。  

  第六天,舍利子也拿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带着另一钵往祇陀林去,可是,小驼背的业力现前,因此竟来了一群非人把钵抢走,然后就不见了。舍利子觉得再去化缘也过中午了,只得空手回来。小驼背罗汉依然没吃到饭,舍利子再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好好供养你。”  

  第七天,舍利子到城中化缘,又化得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另一钵顺利地带到小驼背的房前,突然间,全部的门窗都被封死,无法进去。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罗汉洗脸受供。可是,当小驼背的手一伸出,钵就掉落地面,直堕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示现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回来,再拿给小驼背吃;但是小驼背才取了第一口,刚到嘴边,就被非人抢走,第二口,也被抢走。舍利子亲手喂他吃,但是他的嘴却紧闭着,完全张不开。舍利子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却是怎么也打不开。过了一会,已过午不能食了,他的嘴才又可以张闭自如。舍利子万般无奈,问他感受如何?小驼背说:“只是口渴,给我一口水喝吧!”

  舍利子取了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许多非人把灰撒进水里,成了一钵灰汤。小驼背罗汉知道这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灰汤,显示降冰雹、闪电、打雷等神变后,进入涅槃。诸比丘将他的遗体作成塔,并作种种供养。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槃?希望世尊演说他的因缘。”  

  佛陀告诉比丘们:“这是他前世业力显现的缘故。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在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身心中,有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很久以前,有位施主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大施主去世了,施主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但孩子反对,多次警告母亲:『父亲在世时布施,但我们不能这么做,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都布施给别人。』但母亲依旧广作布施。  

  有一天,他居然狠心把母亲关在房间里,不给她吃,也不给她喝,打算饿死她。即使母亲再三地苦苦哀求,他依然不给一口水、一口饭,也不放她出来,就这样连续了七天。他的亲戚朋友闻风而至,呵责他,他才被迫放出母亲,这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们问她: 

  『现在你需要什么呢?』 

  她说:『想喝一口水。』

  儿子听了,心想:『若把灰撒进水里,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进石灰,母亲喝下一口灰汤,就去世了。 

  比丘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当时这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因为他用这种手段杀害母亲,已在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虽然今世他已是最后有者,不再轮回了,但也是在喝下一口灰汤,才进入涅槃。

祈愿人人都能孝敬父母,珍惜食物!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法定的、文化定的快乐日,不要不快乐。这些人会让我们幸福和快乐,让我们有安全感。
  • 黎明中的花朵,总有一朵为你开放。漫天繁星的温柔,不会让你等待。
  • 他又看到了,他说呼啦呼啦肯定可以啊。”②然后是,公孙离那一把,我说“酷酷我给你打辅助好嘛”他看到了,他说“你给我打辅助,好呀,你会什么辅助,飞飞公主会不会。
  • 因为缘有所不同,所以有了变化。实际上,虽说有因必有果,且有什么样的因,就必定产生什么样的果,但常常咱们只能重视因,却掌控不了果。
  • ༄༅།  ཤཱཀྱ་མུ་ན།   ཞེས་ཤིས་ཚིག་འདི་ཇི་ལྟར་བཀྲ་ཤིས་པར་འགྱུར་ཚུལ་ནི།   ཐོག་མར་བཀྲ་ཤ
  • 渐渐爱上现在的自己,洒脱点,潇洒走,如果可以,如果还能够,来几场说走就走的旅程,做一个豁达向上努力爱自己的人,受得起敷衍,经得起谎言,有你很好,没你也不差。我一
  • 此外,上述因肾气虚损之极时所采用的纳气法,其重证选用的黑锡丹,也属此类治法。4.固脱法固脱法用于气虚已极,非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而且气有暴脱之象,此时
  • 师父说的“过太极生活”就是在日常物质生活基础上,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让自己有着“游于无穷”的快乐和“圣人”的心境。很适合和家人分享,爸妈也爱喝~尤其是吃完饭喝
  • 妹妹今天凌晨四点哭到五点哭到我怀疑人生哭得超惨幸好有养娃的经验我想如果是大妞那会儿我估计会崩溃的跟她一起哭吧初步判断是肠绞痛飞机抱慢慢侧着抱睡着了好脾气的姐姐也
  • 关于#向往的生活# 海子的诗歌里曾写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歌手贰佰的歌词里也唱到:你说你想在海边买一所房子,和你可爱的松狮一起住在那里,你会当一
  • 其实不仅是这些实体店这样,连那些制造业也这样,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制造业也是越来越成熟,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生产过剩,国内的需求就那么多,过剩的产品有部分
  • 看图片可能看不出什么,类似款式太多了,但是拿实物一对比质量好坏就很容易辨别了,这款袜子用料和针织工艺都拿捏的非常到位。(很多宣传纯棉袜的其实都不可能是真正纯棉的
  • 今天最大的战利品赢得女儿们的迪士尼城堡 ✌结果固然重要,过程努力更重要~今日感悟:任何事想成功,很多人拼资源,心机,捷径,自以为很厉害,没错,有钱的有资源的
  • 好喜欢好喜欢. 聪明唱的,我都喜欢,题的错,不是一首歌,是每首都爱哦~,咳咳,图6是我家胖胖[喵喵] “不能陪你看日落晚钟,就化作路过你头顶的风” 他们
  • *本博制作人限定,若抽到anti、黑名单、抽奖号、某些人粉丝等奖品提供者认为不妥的人士重抽 EH不负我望腰斩了[微笑]做空确实是最难的操作尤其在这两个季度,一般
  • 《淡淡的忧伤》我不是一个伤春悲秋的人,奈何春去秋来的岁月,让我内心感慨万千.....在三十岁这个年龄段,我的人生经历相对较少,感叹我在一个大爱的环境里没心没肺的
  • [打call]0点开抢,拍下还送一个梅森杯 隅田川冷萃咖啡包10包 ¥19 [困]作为常年靠咖啡续命的不喝咖啡会死星人[酷]每天早上的咖啡也要喝的有
  • 瓦伦达是一个著名的钢索表演者,在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表演的时候,他不断的跟妻子说,这次实在太重要了,我绝对不能失败。由此我想到,我们经常看到个别女艺人(因为还包括歌
  • ”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以上所说为贪嗔痴三毒,是恼乱身心,蒙蔽自性的祸根,但只要能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 二界沟派出所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防火墙”作用,将安全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社区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和群众的及时报告为依托,有效实现及时处置初起火灾的目标,为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