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北京冬天的记忆
原创:梵雁平

我是“80后”,关于北京冬天的记忆,总是定格在儿时的印象里。北京的冬天是带着寒意中的温暖,古旧深沉中有着新意,是有味道的、是有趣的。

北京的冬天,比其他季节安静许多。大杂院里少有大爷大妈扎堆聊天,胡同里的长椅上没有摇着蒲扇的老人侃大山,就连胡同口的老槐树下也没有了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但是,可以更清晰地听到白塔寺上空的鸽哨声,在湛蓝的天空下盘旋回响,或是晨起、或是午后。

有时,还会听到胡同里有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声音悠长,尤其是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我小的时候,糖葫芦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品种,用竹签串着的只有山楂,裹着冰糖。传说,在古代宋朝年间便有了这古式的做法。冰糖葫芦吃在嘴里又酸又甜,还很冰。孩子们不仅喜欢吃冰糖葫芦,还喜欢看那一串串插在布垛子上的糖葫芦,像一团火一样红红火火、热烈喜庆。

沿着胡同还有敲着盆或铁片,喊着修补锅盆的小商贩。从胡同的一头喊到另一头,喊两声停一会儿,并不急躁。看着有没有人从院里走出来喊他,若没有,他就接着往前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北京的冬天,家家户户都烧煤炉子。入冬前,都会联系送煤的人往家里送一两车蜂窝煤,一车煤通常是100块。送煤人会骑着平板三轮车将煤送到院门口,然后再帮你把蜂窝煤搬到屋檐下,整齐地码好。

烧煤前,煤炉子的炉膛要弄得上下齐整,不然放煤的时候不好放,若上下不能对齐,煤眼便不能贯通,容易在半夜熄灭。那样,屋子里就会很冷,早晨起来都不愿意出被窝。通常都是大人往炉子里填煤,小孩儿不会,也怕有危险。填煤的时候要把煤炉子上面一个个由小到大的铁圈挑开,把蜂窝煤一块块放进去。然后在炉下用纸或木料引燃,将煤炭慢慢烧红。红红的煤炭由下往上一层层燃热,直到燃得通红。通常煤炉子里同时上下会放三到四块煤炭。控制炉子的冷热是个技术活,家里若热了些,大人们会少放些煤炭到炉子里,或者将填好的煤炭稍微转一下,煤眼对齐的少了,煤炭就不会烧得那么快,也不会烧得那么旺。

除了储存蜂窝煤,到了冬天,家家户户还要冬储大白菜。买来大白菜整齐地码放到墙根底下,现在想想,也是胡同里生活的一景。到了冬天,有很多人们爱去的地方,比如说澡堂子。西四就有一家比较大的澡堂,到了冬天去的人更多,尤其是老人。洗过澡出来的人都是面容红彤彤的,看上去舒心得很。随着拆迁,住楼房的人多了,澡堂的生意渐渐少了,后来关了门。我想,很多老人大概还是怀念澡堂里的热闹,只是没有地方可去了。

都说北京人是玩家,好玩也会玩。北京冬天的冰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什刹海的冰场历史由来已久,来滑冰的不仅有小孩、年轻人,还有老人。带着锋利冰刀的冰鞋在他们脚下玩转自如、游刃有余,滑冰的高手通常可以在冰面上做出各种高超的动作,仿佛在冰上飞一般。

冬天的什刹海不仅有滑冰的,还有冬泳的。在沿岸太阳播洒强烈的地方,凿开几平方米大的冰窟窿。一些精壮的男人在湖边脱了衣服穿着泳衣热热身,便一猛子扎进了湖里。等再上岸的时候,身子白里透着红,也不着急穿衣,还在湖边和一旁的人聊天。若是有些风吹来,感觉凉意,便简单擦拭一下再裹个大浴巾,不像是在冬泳,倒像刚泡过温泉。

到了冬天,什刹海的周边依然不比寻常地方,比较热闹。天气晴好的时候,有很多穿着棉马褂黑棉布鞋的老人,围坐在湖边石凳石椅前聊天或者下棋。下棋人的技艺若是不行,一旁看棋的人更是分外着急,急得直跺脚。但是观棋不语,不是自己下棋,再着急也没有用,只能在一盘棋之后指着棋盘唠叨半天。有的看出了神,也不再走动,把手里的鸟笼子挂到一旁的树上或放在别的石桌上,做了忠实的看客,和其他人一同把下棋的人围个严实。

到了节日,会有很多的人去庙会,那是冬天一道别致有趣的风景。地坛、厂甸、白云观、隆福寺、白塔寺等庙会,总是会吸引很多游客前往。尤其到了春节,从初一开始,逛庙会的人极多,带着孩子的家长总是紧攥着孩子的手,生怕小孩走丢了。

很多老北京人喜欢去东岳庙庙会,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厂甸庙会亦是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看灯逐渐形成的,从乾隆年间规模就相当可观了。现在的厂甸庙会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各色货物五花八门。白云观庙会则是春节期间开放时间比较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通常正月开庙的主要活动有“会神仙”“顺星”“打金钱眼”等。

大多游客对“摸石猴”很感兴趣。白云观的观门呈拱形,门的内圈系以弧形石雕为主,石雕的左下方便是这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这石猴,可清心明目。由于游客的长期抚摸,这石猴已被摸得锃光瓦亮。

庙会里有很多的杂耍,也有很多的摊位,售卖着各种小玩意儿,有新鲜的有古旧的。不论男女老少,总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吹糖人的,总有很多孩子围着他们,在孩子睁大眼睛的注目下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他们通常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捏出小狗、兔子等各种小动物,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庙会内还有很多玩套圈的,地上摆着各种诱人的小玩意儿招惹着小孩子来玩。若不是有一定的技艺,通常很难将手里的圈扔到指定的位置。但是,这终归不重要,玩的人也就是图一乐儿。孩子们来庙会最关心的就是美食了,售卖各种小吃的店铺让人看不过来,像灌肠、卤煮、扒糕、茶汤、老豆腐、艾窝窝等,这样的传统小吃还是很招人喜欢的。看到逛庙会的人们,总有一些手里托着碗或盘子,热气腾腾地从你身边走过。手里拿着勺子或筷子,急不可待地吃着东西,不再注意自己的吃相,先尝到美味才是开心。

要说冬天里吃得最热闹的还是火锅。喜欢家里热闹的,会自己准备原料做着吃。想吃得更讲究些的,会去东来顺或其他一些有名号的老北京火锅店。那时吃火锅,少辣味,蘸料里多是麻酱、韭菜花儿、豆腐乳、葱和香菜等。会调味的,蘸料会调得很好。父亲通常会把蘸料调得很香,直到现在去哪里吃火锅若自己可以配料,我总是按照父亲调制的方法去做。

北京的冬天虽然冷,好玩的人还是喜欢到处去走走。一场雪下来,彰显出北京的澄澈大气和苍茫深远。蓝天之下,故宫的角楼依旧静默守护着古老的紫禁城。高墙之下围绕着紫禁城的筒子河已是冰冻,冬日的暖阳在冰面上反射出幽微的光。若是幸运,可能会在灰色的墙角下或是某个宫殿的殿门外,看到肥硕的猫咪慵懒地趴着,肆意享受着丽日阳光。晴朗之时,还有人会站在银锭桥上看西山晴雪,探寻着古人的诗意雅韵。也有人会去“西山兰若之冠”的北京植物园卧佛寺钟楼处赏腊梅,黄花红心、背映红墙,梅香淡淡、佛香清清。抑或是在不远山脚下的茶社里品茗观山,看漫山银装素裹,那份惬意更是难以言表。颐和园的乐农轩也是赏梅的好去处,正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北京的冬天虽然很冷,张开嘴便可见雾霭般的哈气。但是,北京的冬天又浸染着快乐的味道,这里蕴含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老北京情怀和北京味儿。这,就是我对北京冬天的儿时记忆。

儿时北京冬天的记忆

作者梵雁平

我是“80后”,关于北京冬天的记忆,总是定格在儿时的印象里。北京的冬天是带着寒意中的温暖,古旧深沉中有着新意,是有味道的、是有趣的。

那时的糖葫芦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品种,用竹签串着的只有山楂,裹着冰糖

北京的冬天,比其他季节安静许多。大杂院里少有大爷大妈扎堆聊天,胡同里的长椅上没有摇着蒲扇的老人侃大山,就连胡同口的老槐树下也没有了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但是,可以更清晰地听到白塔寺上空的鸽哨声,在湛蓝的天空下盘旋回响,或是晨起、或是午后。
有时,还会听到胡同里有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声音悠长,尤其是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我小的时候,糖葫芦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品种,用竹签串着的只有山楂,裹着冰糖。传说,在古代宋朝年间便有了这古式的做法。冰糖葫芦吃在嘴里又酸又甜,还很冰。孩子们不仅喜欢吃冰糖葫芦,还喜欢看那一串串插在布垛子上的糖葫芦,像一团火一样红红火火、热烈喜庆。
沿着胡同还有敲着盆或铁片,喊着修补锅盆的小商贩。从胡同的一头喊到另一头,喊两声停一会儿,并不急躁。看着有没有人从院里走出来喊他,若没有,他就接着往前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北京的冬天,家家户户都烧煤炉子。入冬前,都会联系送煤的人往家里送一两车蜂窝煤,一车煤通常是100块。送煤人会骑着平板三轮车将煤送到院门口,然后再帮你把蜂窝煤搬到屋檐下,整齐地码好。
烧煤前,煤炉子的炉膛要弄得上下齐整,不然放煤的时候不好放,若上下不能对齐,煤眼便不能贯通,容易在半夜熄灭。那样,屋子里就会很冷,早晨起来都不愿意出被窝。通常都是大人往炉子里填煤,小孩儿不会,也怕有危险。填煤的时候要把煤炉子上面一个个由小到大的铁圈挑开,把蜂窝煤一块块放进去。然后在炉下用纸或木料引燃,将煤炭慢慢烧红。红红的煤炭由下往上一层层燃热,直到燃得通红。通常煤炉子里同时上下会放三到四块煤炭。控制炉子的冷热是个技术活,家里若热了些,大人们会少放些煤炭到炉子里,或者将填好的煤炭稍微转一下,煤眼对齐的少了,煤炭就不会烧得那么快,也不会烧得那么旺。
除了储存蜂窝煤,到了冬天,家家户户还要冬储大白菜。买来大白菜整齐地码放到墙根底下,现在想想,也是胡同里生活的一景。到了冬天,有很多人们爱去的地方,比如说澡堂子。西四就有一家比较大的澡堂,到了冬天去的人更多,尤其是老人。洗过澡出来的人都是面容红彤彤的,看上去舒心得很。随着拆迁,住楼房的人多了,澡堂的生意渐渐少了,后来关了门。我想,很多老人大概还是怀念澡堂里的热闹,只是没有地方可去了。

2002年秋,作者(右)在北京西城区能仁胡同老宅院门口留

都说北京人是玩家,好玩也会玩。北京冬天的冰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什刹海的冰场历史由来已久,来滑冰的不仅有小孩、年轻人,还有老人。带着锋利冰刀的冰鞋在他们脚下玩转自如、游刃有余,滑冰的高手通常可以在冰面上做出各种高超的动作,仿佛在冰上飞一般。
冬天的什刹海不仅有滑冰的,还有冬泳的。在沿岸太阳播洒强烈的地方,凿开几平方米大的冰窟窿。一些精壮的男人在湖边脱了衣服穿着泳衣热热身,便一猛子扎进了湖里。等再上岸的时候,身子白里透着红,也不着急穿衣,还在湖边和一旁的人聊天。若是有些风吹来,感觉凉意,便简单擦拭一下再裹个大浴巾,不像是在冬泳,倒像刚泡过温泉。
到了冬天,什刹海的周边依然不比寻常地方,比较热闹。天气晴好的时候,有很多穿着棉马褂黑棉布鞋的老人,围坐在湖边石凳石椅前聊天或者下棋。下棋人的技艺若是不行,一旁看棋的人更是分外着急,急得直跺脚。但是观棋不语,不是自己下棋,再着急也没有用,只能在一盘棋之后指着棋盘唠叨半天。有的看出了神,也不再走动,把手里的鸟笼子挂到一旁的树上或放在别的石桌上,做了忠实的看客,和其他人一同把下棋的人围个严实。

东岳庙的庙会总是那么红火

到了节日,会有很多的人去庙会,那是冬天一道别致有趣的风景。地坛、厂甸、白云观、隆福寺、白塔寺等庙会,总是会吸引很多游客前往。尤其到了春节,从初一开始,逛庙会的人极多,带着孩子的家长总是紧攥着孩子的手,生怕小孩走丢了。
很多老北京人喜欢去东岳庙庙会,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厂甸庙会亦是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看灯逐渐形成的,从乾隆年间规模就相当可观了。现在的厂甸庙会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各色货物五花八门。白云观庙会则是春节期间开放时间比较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通常正月开庙的主要活动有“会神仙”“顺星”“打金钱眼”等。
大多游客对“摸石猴”很感兴趣。白云观的观门呈拱形,门的内圈系以弧形石雕为主,石雕的左下方便是这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这石猴,可清心明目。由于游客的长期抚摸,这石猴已被摸得锃光瓦亮。
庙会里有很多的杂耍,也有很多的摊位,售卖着各种小玩意儿,有新鲜的有古旧的。不论男女老少,总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吹糖人的,总有很多孩子围着他们,在孩子睁大眼睛的注目下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他们通常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捏出小狗、兔子等各种小动物,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庙会内还有很多玩套圈的,地上摆着各种诱人的小玩意儿招惹着小孩子来玩。若不是有一定的技艺,通常很难将手里的圈扔到指定的位置。但是,这终归不重要,玩的人也就是图一乐儿。孩子们来庙会最关心的就是美食了,售卖各种小吃的店铺让人看不过来,像灌肠、卤煮、扒糕、茶汤、老豆腐、艾窝窝等,这样的传统小吃还是很招人喜欢的。看到逛庙会的人们,总有一些手里托着碗或盘子,热气腾腾地从你身边走过。手里拿着勺子或筷子,急不可待地吃着东西,不再注意自己的吃相,先尝到美味才是开心。

北京的冬天,比其他季节安静许多。朱天纯摄

要说冬天里吃得最热闹的还是火锅。喜欢家里热闹的,会自己准备原料做着吃。想吃得更讲究些的,会去东来顺或其他一些有名号的老北京火锅店。那时吃火锅,少辣味,蘸料里多是麻酱、韭菜花儿、豆腐乳、葱和香菜等。会调味的,蘸料会调得很好。父亲通常会把蘸料调得很香,直到现在去哪里吃火锅若自己可以配料,我总是按照父亲调制的方法去做。
北京的冬天虽然冷,好玩的人还是喜欢到处去走走。一场雪下来,彰显出北京的澄澈大气和苍茫深远。蓝天之下,故宫的角楼依旧静默守护着古老的紫禁城。高墙之下围绕着紫禁城的筒子河已是冰冻,冬日的暖阳在冰面上反射出幽微的光。若是幸运,可能会在灰色的墙角下或是某个宫殿的殿门外,看到肥硕的猫咪慵懒地趴着,肆意享受着丽日阳光。晴朗之时,还有人会站在银锭桥上看西山晴雪,探寻着古人的诗意雅韵。也有人会去“西山兰若之冠”的北京植物园卧佛寺钟楼处赏腊梅,黄花红心、背映红墙,梅香淡淡、佛香清清。抑或是在不远山脚下的茶社里品茗观山,看漫山银装素裹,那份惬意更是难以言表。颐和园的乐农轩也是赏梅的好去处,正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北京的冬天虽然很冷,张开嘴便可见雾霭般的哈气。但是,北京的冬天又浸染着快乐的味道,这里蕴含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老北京情怀和北京味儿。这,就是我对北京冬天的儿时记忆。

07.从觉察到觉悟,从渐悟到顿悟
“觉”这个字,在中国哲学里,有着极其丰富和深邃的内涵,它不仅意味着人在感观和意识层面的理解与发现,更关系到人在精神和心灵层面的体悟与洞察。一般来说,我们对他人、他物或外部环境的感知,我们称之为“觉他”;对自我及身心变化的领会,则是“自觉”。而人类自觉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循序渐进,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从觉察到觉悟,从渐悟到顿悟,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将经历怎样一段复杂而玄妙的心路历程。

中国思想当中,“觉”这个词很深,觉是什么?我在这里分了两类,第一个叫做觉察,第二个叫做觉悟。什么叫做觉察?觉察就是你感觉到了,意识到了,发现了,他指的是一般是指,对于细节、片段、相对微观的现象,有所洞察,有所敏感。举个例子,比如说觉察可以分成觉他、自觉。

第一个就是觉察别人的东西,比如说对于他人的言行举止,形容外貌的觉察,比如说他发型变了,她今天用了一个红色的橡皮筋,她今天的眼神有点不太对,意图为何?也许在那个角落坐着一个谁,是不是?这是对于他者的觉察。恋爱中的人,她往往对于恋人的觉察特别敏感,比如说来了一条短信,尤其是在刚刚热恋的时候。他为什么在这里用的是一个“快乐”,他没有用“欢乐”呢?或者你发短信给他的时候,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中午要一起吃饭了。你觉得我用什么词比较恰当?他会不会误解我呢?诸如此类,这个时候你就属于一种觉他的状态,就是对于很多东西,特别敏感,对于一些细节,对于一些琐屑的东西特别敏感。

第二种觉他是对环境气氛特别敏感,比如说这种天气,春天的时候,你早上起床早,当时万籁俱寂的时候,也许你走第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沉淀了一个晚上的某种花香被你给撩起来了,这就是一种觉察,一丝幽香。还有一种情况,我以前有一些朋友是练武功的,有一次我去银行要取点钱,当时也没取多少钱,800块,但我觉得需要一个保镖,所以我就把我哥们叫上了,我说:“走,跟我去银行,时刻注意周围的动向。”

银行里面有个老爷爷出来,我发现我那个朋友竟然是弹出来的,我说:“怎么了?”他说:“他身上有罡气。”你读过武侠书吗?那个罡气,我朋友是被弹出来的,我不知道是他主动弹的还是人家把他弹出来的,就在那个银行门口,噹的一下弹出来,然后我就跟他说:“怎么回事?”他说:“他有罡气,此人一定是个练武之人。”我说:“专心致志,陪我取钱!”这就是这种觉察力。

或者有的时候你跑到一个房间,你发现一切环境,一切陈设没有什么变化,但其中洋溢着一种紧张的气息,或是有一股杀气,这个不是看电影的时候经常有的吗?或者看福尔摩斯的话,你会发现,他就能够从凌乱的东西当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这种对于片段的、细节的、琐屑的、微观的现象的洞察力,我们就叫做觉察。

用到自己身上,对自己的觉察分两种,第一种是对于自己身体状况微小变化的觉察。比如说我是有偏头痛的,很多时候在我偏头痛正式开始之前五六个小时,我就会觉得我的太阳穴震动得很厉害。有的时候你会发现,身体整个都很好,整个状态都很好,但是身上的某一个皮肤啊,稍微隐隐有一点作痛,这个其实就是对于自我身体的觉察。

我有很多朋友是练武术的,我跟他们玩过。他们带我早晨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据说那叫玄黄之时,据说是天地之灵气最清澈的时候,我跟我的朋友就出去打坐去。这是蛮开心的一件事情,找一条小河浜,当时我们就觉得是面朝大海了,在旁边的草地上开始打坐。打坐的时候开始数息。什么叫数息?数自己的呼吸。怎么数呢?你也可以试一试,呼和息算一,在呼和息,不是息和呼!呼出去之后,吸进来之前,你会发现有一个片段是不呼不吸的,呼1息,呼2息,这个会让人的内心平静,你可以现在试试,我保证你数不到10。为什么?要专注是非常难的,很多情况下是这样,呼1息,呼2息,肚子饿了,晚上吃什么呢?然后呼1息,呼2 息,他跟谁在一块呢现在?他在想我吗?你会发现其实要数到10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很多时候是进行不下去的,据说是对于内功的一种修炼。

对于自己身体的一个觉察,比如说我以前是很喜欢跑步,喜欢游泳,然后很多时候,跑步和游泳的时候,我很多时候会感觉我自己的身体当中每一块地方的肌肉的活动,酸胀程度,然后自己的呼吸,然后就是在感受自己的身体,然后想让自己运动的状态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达到一个最自如的状态,达到一个让我觉得自己效果最好的一个节奏,这就是对于自己身体的觉察,蛮好玩的。

第二个觉察的部分,自觉的部分,就是对于自我精神片段状况的洞察。自我精神片段,一个是身体,一个是精神。比如我们以前本科的时候,在上一个文学老师的课。然后那个文学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就说他每天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抽出来,然后在这个书房里面,大灯关掉,日光灯关掉,打开一盏小的台灯,然后在这个灯光的光晕包围当中,开始反醒自己的一天,

有的时候,反醒自己发现,就像放电影一样,自己从早到晚做过些什么事,说过些什么话,对这个人什么态度。然后他会放电影一样,在自己在面前这个一一掠过。他说,有的时候啊,在课上跟我们讲,有的时候真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自己这个时候怎么说了这么混帐的话。然后他说他每天,这个反醒自己,这个精神的自我觉察,每天反醒自己,他都会找到自己身上不是东西的地方。

当时我们就觉得很疑惑,然后我们下课的时候就去问他:“你是怎么让自己快乐地生活下去的?因为你每天发现自己的污点,这怎么办?”然后他说:“虽然每天会发现自己一个污点,但你每天会发现自己一个闪光点。”你要有一个让自己喜欢自己的一个办法,你知道吗?每天反醒自己的时候,也要反醒自己一下自己有什么可以修正的,所谓可以修正的东西,肯定都是不好的东西,肯定会增加你的一些负能量,原来我这么糟糕。

但是你每天可以在自己身上找一个闪光点,找一个让你自己觉得很可爱的地方,就够了!每一天一点,三百多天,一年就是三百多点。你想想看,如果你身上有三百多点闪光点,你还不得闪闪发光,所以每个人要有对处理自己的一个办法,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觉。

另外一个精神上的自我觉察,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工作上被人欺负了,然后她一直涵养都不错,人家当着她的面说很多冷嘲热讽的话,她也就一笑置之,我觉得她蛮有功夫的,修养功夫不错。结果,她后来跟我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大骂特骂,

我当时就觉得,我当时就跟她讲:“你不喜欢那个人,但你现在正在变成那个人,你还不如那个人。”明白我的意思吗?别人还是当面在说你不好,你是趁在别人背后说别人不好,别人当面说你不好的时候,他还给了你机会去反驳,你背后在说别人不好的时候,你都没有给他一个机会辩解!他后来就写了一篇日志,他说:“我讨厌他,我却一不小心成了那个讨厌的他。”

这也是精神的自觉。自觉说到底它有什么秘诀?一个人怎么样能够做到自觉?你想人活在世界上一辈子,你只能是你自己,所以你肯定是你自己的当局者。自觉有一个秘诀,你要做你自己生命的当局者,同时,时不时,抽身而出,试着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看你自己。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自觉方法。你要做你自己人生的当局者,生活的当局者,同时,时不时,抽身而出,作为一个自我的局外人,来看看当下的我自己,这个就是非常有效的自觉的方法。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像一个陌生人一样,来客观公正,不抱偏见地评价一下你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功夫。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特别厉害,第一种人,对别人像对自己一样热情,这样的人很了不起;第二种人,对自己像对别人一样冷酷,这也是很酷的。这两种人都是很了不得的,所以怎么样能真正做到清醒的自觉,对自己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你是你自己生命的局内人,同时,时不时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看看你自己。为什么?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你要学会在你的生命当中,既是一个当局者,时不时也要做一个旁观者。

我相信你们大多数都是挺喜欢自己的,一个人要是不喜欢自己,日子很难过的,但是你是不是真正喜欢你自己,有的时候你可以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判断的。比如说拿陈果来举一个例子。我喜欢我自己,但是如果我不是陈果,我是另外一个叫做李果、王果这样的一个陈果,我是否愿意跟她做好朋友?我是否会对她全抛一片心?我是否会对她有很深的信任?我是否对她有很深的欣赏?这是能够客观公正来评价你自己的。就是如果有另外一个人是你自己,如果你把你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你会不会喜欢这样一个你自己?你会不会和他全抛一片心?你是不是愿意让他成为你人生的终生知己?你的一生至友,你是否愿意?客观一点,公正一点。如果你愿意和这样的一个自己交朋友,说明你是真的很爱你自己,你为你自己感到骄傲。如果不是,你懂的呀。

很多时候,要自觉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既要做自己的局内人,全然地去生活,这不是人格分裂,同时你能够抽身而出,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作为一个局外人,作为一个旁观者,能够冷冷静静地看看当下这个风风火火的自己。你喜不喜欢她?欣赏不欣赏她?愿不愿意跟她交朋友?愿不愿意信任她?做一番评价。送大家一句话,这是我很喜欢的那句话:“怎么样能够保持清醒的自知?于极迷处识迷,则处处行;将难忘怀一放,则万境怀。”你现在在迷茫?没关系,一方面你作为当局者迷茫着,同时请你时不时能够抽身而出,作为一个局外人,来识一识处于极迷当中的自我。于极迷处识迷,则处处行;将难忘怀一放,则万境怀。好,这是觉察。

对于细节的了解,对于微观现象的一个洞察,什么叫做觉悟?那就是跟觉察相对,觉察是指的:我发现了,我意识到了,我洞察到了。什么叫觉悟?我懂了,我明白了,我领会了,我醒了。觉察只是对于细节的、对于现象的、对于片段的认知。而觉悟是指对于串起这些细节的、组合起这些片段的、透过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把握,所以觉察,很多时候就是你发现了这片叶,那片花,又一片叶,又一片花,又一片叶,又一片花。然后什么是觉悟?越走越深,越走越深,发现了整棵大树,这个就是觉察和觉悟的关系。

觉察就像是福尔摩斯一样,你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福尔摩斯不是有一个整合蛛丝马迹的过程吗?整合出了一个庞大的逻辑。原来事情是这样的。那么自我觉察也就是这样,就是你要保持清醒的觉知,对自己的点点滴滴,时不时地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正在发生一些什么,看看自己此刻正在做的那件事,是不是自己发自内心认同的,看看此刻的这个自己是不是你自己喜欢的,欣赏的,信任的,热爱的。这就是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多了之后,就像中国哲学所说的渐悟跟顿悟一样,渐悟渐悟,量变达到质变,顿悟了!你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原来我不是这样的,最后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这就是我。你好,我!你好,陈果!你好,everybody!最后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然后通过这个自我点点滴滴的觉察,其实就有点像剥洋葱一样,原来这个是我,这个不是我,这个不是我,这个不是我。

慢慢,你会发现,你会越来越靠近那个真正的自我,closer and closer,靠近自己的内核,这个过程就叫做趣味成真!所以真正的自觉,由自我觉察到自我觉悟的这个真正自我的过程,它就是一个由渐悟到顿悟,由自己对于那个点点滴滴的片段的认知,最后对于自我的一个确定,它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叫做自觉。但是大家要准备好,因为这个自觉的过程,不是你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人很复杂。人真的很复杂,我们周围的其他人很复杂。你作为一个人,我作为一个人,也很复杂。人是有很多层很多层的,所以你要真正通透地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慢慢来的!坦白讲,慢慢来才体现诚意,你如果简单粗暴,非常急躁,那是没有诚意的。只有当你慢慢来,循序渐进地认知自己,才是体现了你对自我的一番诚意。当你在恋爱过程当中对一个人,慢慢来,循序渐进地深入他,了解他,实际上是体现了你对他的一番诚意。

从对细节的觉察,到对整体的觉悟;从点点滴滴的渐悟,到醍醐灌顶般的顿悟;谁都无法一蹴而就,直接跨越。人类的复杂性,注定了我们对这一条自我认识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慢慢修行。有句话说:时间如此可贵,所以就应该浪费在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人之为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论是我们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还有我们与这个世界,与他人的一段来之不易的缘分,何尝不值得我们去花费心思,郑重对待。说到底,这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片诚意,对生活的一份用心。#陈果的幸福哲学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7.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野草.序》12.中国各处是壁,然
  • 是一只非常充满确定性的投资机会,由于本人现在极度缺钱,如果现在有人出100W,我愿意把这个信息悄悄透露给他,并承诺在现价的基础上不翻倍,你来砍我。“萤火虫爱上了
  • 重新频繁登录微博是因为德云社,现在男子天团的大角儿们都开了V+了,我没钱不能挨个的买,顶多也就去个小剧场,本来特殊关注的就几个人,但是平时他们也不怎么发博,比如
  • 本来以为要预约,但是走过去拍了个片就给我做了很害怕的二期手术!(放一张被牙科医生围观的恐惧,谁见了不发怵 )总体来说二期手术比一期快多了,创面创伤也小,但是我全
  • #知识一角# 【地名由来-新加坡】新加坡是位于赤道上的一个东南亚小岛,岛上根本就没有过狮子,那么却为什么被称为“狮城”呢?图6的这个小狮子,叫Singa,我挺喜
  • 场边的迹部哈哈哈大笑说有趣;白石觉得幸村或许真的能赢;真田则提醒幸村,手冢的内心强大毫不动摇,意志坚定不会慌乱,切记他在比赛中不会被夺走五感;木手则忠告幸村扬石
  • #唐艺昕说婚姻是爱情的升华# “你的过去我不想过问,那是你的事情,你的未来我希望参与,这是我的荣幸” 自从妻子玛吉病逝后,山姆就一直带着8岁的儿子乔纳默默地生
  • 手上的大小都运用起来‼️‼️另,本次挂件活动除了get挂件的好处之外,还可以【帮助洗gc,拉正面词条排名】和【养hao】一举数得!手上的大小都运用起来‼️‼️另
  • 皆大欢喜可喜可贺【孩砸,学点儿画画吧……这么简单的图,还有样板可以照着画,就这你还要找妈妈摇人来帮忙,未免也太逊了[允悲][允悲]【图是百度随便找的,给你们打个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蓝焰突击# #任嘉伦李溪成# 「我觉得压力是好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你就越不能有做错的这种机会或者是糊弄的机会,然后你每一部作品都
  •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短线炒股厉害,我每周都会把握龙头,但是更多人不知道,我的短线抓板是有秘诀的,如果你想小资金做大,下面的短线口诀你一定要研究透,建议先添加关注
  • 我去的那天奶奶一个人在家,奶奶握着我的手开心的给我暖手手,虽然我说的大部分话她都听不清楚,但每次我叫奶奶的时候她却都能听到,并且特别大声的答:唉,嘴里嘟囔着我可
  • 上合示范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65亿元,同比增长61.8%,区内贸易主体累计集聚1700余家;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形成了一批覆盖广、收效好的制度性创新成果,2
  • 在过去的十年里,艾琳•孔多次前往中国,创作了一系列专注于中国风景和标志性建筑的作品,从长城到云南省的南岳。 我们所说的就是起源于天平街道的口袋咖啡,他们从社区
  • 现在各式各样的投光灯,它的边框与内腔都是需要粘合的,这就必须要用点胶加工设备来实现投光灯点胶,那么除了投光灯边框点胶外,投光灯自动点胶机的出胶量是如何控制呢?那
  • 明星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无意地揭出,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是对明星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的整治常态化,抓一阵放一阵,因而使一些明星产生侥幸心理,
  • 总而言之,我觉得这款支架真的超级棒的,有考研或者需要长期使用电脑的小伙伴我觉得你们可以试一试!不是又磕了一对缺德cp么,散伙人系列我兴冲冲跑去给我朋友安利,结果
  • 《金宵大厦2》的监制叶镇辉(阿细)对于剧迷用心猜剧情发展而大感佩服,在单元5《对倒》引爆曲折离奇的剧情后,后半段发展更备受期待,他将预告剧集接下来的必睇位,对于
  • 佛陀曾至毘舍离城,善思童子献花与佛,佛陀为他说法,当下就证得无生法忍。月上女曾以她的辩才神通,与声闻、菩萨讨论佛法妙义,并蒙佛授记。
  • ——亚里士多德 10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仔细看来,这些问题公告,有的“缺枝少叶”、有的低级失误频现、有的直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