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大家好,感恩道光德能为我们带来祥和愉悦、如意自在的每一天!

下面为大家分享《道德经与人类大同》第四十五章摘录。

在开始分享之前,让我们一起放松身心,以至诚感恩之心:

愿大道本源信息能量与我们同在,愿道光德能加持我们!
愿大道本源信息能量与我们同在,愿道光德能加持我们!
愿大道本源信息能量与我们同在,愿道光德能加持我们!

帮助我们打开心灵通道,早日入道合道,进入真正的大道修行中,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统一、为社会自然的和谐做出奉献!
《道德经与人类大同》第四十五章摘录(欢迎转发)
 
 作者:惟一真
 
第四十五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语译:
大成之器好像有缺陷,可它的功用无尽;充盈之器似若空虚,可它的功用无穷。最大的正直好像弯曲,最大的灵巧似若笨拙,最大的辩才似显木讷。人心躁动能胜过寒冷,人心清静则胜过炎热,清静无为乃天下之正道。 

悟解:
老子在这一章中将清静无为定为天下正道的唯一标准!正道就是清静自然无为之道!大者,道也。大成即道成。大成道器神奇妙用无比,怎么似若缺陷不全呢?显然不能采用世人的常规思维去想象猜测老子的本意。而是要使自己安静下来,渐渐进入老子的思维,弄明白成道者的外观风貌。由于成道者在多年的修道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思无欲无争无分无为无意识状态,以现在繁杂混乱的世人分别心来看,显然是无知愚昧笨拙可笑的。
 
但并非是真正的无知愚笨,仅是知而不辩、一心不动的外观表象而已,而内涵超越时空,与宇宙大千世界相通融!自然是无所不知无所不为!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济公活佛就是一位成道者,可在世俗人眼中他却是一个癫狂的和尚。他的不拘小节、一切顺自然行为引起了世俗偏见和错误判断。

得道者成为大成之器,进入圆融(〇)无缺美之极的境界,在世人心目中应当是十全十美、百无挑剔的完美形象,可事实并非如此,对于世俗常规来说,倒显现出诸多的缺憾。这也是“大成若缺”本义中的其中一义。
 
世人的目光总是带着分别的有色眼镜对世间一切事物妄加分别取舍。但他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事物的表象,并非真实的本质。比如老子将道比喻成山谷的虚无,虚无并非什么也没有,因为她能生出宇宙万有。所以虚无之道则是宇宙万物生命的全息统一存在!而世俗之人却用眼见为实认为虚无是什么都没有。

成道者的无心无欲无为态正是无为大道的虚无境界。其无心为道,其有身为器。故成道者又称“道器”。因“道器”妙用无穷,故又称“神器”、大成之器! 

大成、大盈的“道器、神器”因虚无不可见闻捉摸,故在世人的心目中却显得欠缺真实而玄虚。所以真正的成道者并非如世人所想象的智多谋广、谈玄论虚、故作神秘高雅的智者;或身高马大力气盖世者;或童颜鹤发、来去无踪迹者。
 
可能他会显得很平常,平常得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姓。由于他始终处在卑下低位(扫地工或修鞋匠),乃至没有人能注意到他的存在。完全可以说,他已经超越了那些世俗常人和拥有神通法力的大师、宗师、奇人!他的无心无为境界令当代世人根本无法理解! 

老子由“大成若缺、大盈若冲”之说自然引申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来。最大的正直为何似若弯曲?那是世俗常人眼中的分别错觉。比如发射的导弹本来是直线前进的,但由于受到时空曲率的影响而改变弹道,由此变得弯曲了;还有我们看到的地平线,而实际上它也是弯曲的。
 
表象的弯曲展开后就是“直”;而“直”受到一些条件的影响却变成了曲。人造卫星围绕地球旋转其前进的方向是“直”行,其运行的轨迹则成了“曲”。这曲与直、直与曲原本一体无分别。由于世人的视觉分别而成了相对存在中的曲直两部分。如果超越了相对存在中的曲与直,没有曲直,一体无分。  

巧妙之说是建立在笨拙的基础之上。没有时空局限的巧妙,无时无处不巧妙,自然就是最大最巧的巧妙!可最大最巧的巧妙若用世俗相对存在的目光去观察认识,却成了无巧妙不巧妙,不仅不巧妙,倒成了笨拙,即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真正无碍的辩才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即不受阴阳矛盾相对存在制约的。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大辩才!世俗中所谓的辩才必然寻找一个不变的参照物作为基点,而后立足这个相对中的基点(或称一端)去否定批驳另一端。岂不知你所立足的其中一端是有条件的,其本身是要受到相对存在局限的、制约的、不自由的,故不能称之为大辩才。真正的大辩才必须超越相对存在,不受任何局限与制约,拥有完全彻底的大自由,实质是一体圆融无分无争无辩!无辩则无所不辩!无所不辩才是真辩大辩,即道辩! 

凡开口与人辩论者,凡执着追求不舍者,凡陷入烦恼痛苦者,凡仇恨厌恶对方者……皆是陷入相对存在表象中的迷惑无明者、梦想颠倒者、生死轮回者……老子所讲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皆是立足无为大道的真空虚无境界上讲的。
 
成道者由于无心无分别或常常无言无语,对于世俗常规下的思维意识分别活动似乎丧失了基本的能力而由此显得笨拙或木讷迟钝。世人所谓的随机应变和滔滔不绝的辩才技巧则是建立在相对存在分别的基点上。辩来辩去、争来争去的结果仍然是相对而论的,非彻底究竟的。
 
可以说是诡辩的技巧,而非无碍的大辩才。表象若讷的大辩才无需动脑动口去争辩论辩,仅需一个念头或者一个念头也不需要,而是“以心传心、行不言之教”。对方则会在大辩者的中和意识场中被激发同化而瞬间顿悟明了。这种开悟的明了叫“自知之明”。这种神秘的方式古人称“点化、加持”。

“躁胜寒,静胜热”是世人后天分别意识中的有为之道,而“清静为天下正”则是无分别的先天无为大道。清静之中已经包含了动与静、寒与热。是合二为一、一体无分的绝对存在。
 
印度大哲学家、生命科学家奥修说:“上帝是空的。魔鬼充满了思维。魔鬼有个头脑,而上帝没有。空的头脑就是上帝的头脑,没有头脑就是无我无念,整个宇宙的空就是上帝。像空的竹子那样坐着,像空那样行为,像空那样生活,做一切你必须做的,但在做的时候好像内在是空的。这样“业”就根本不会碰到你。这样你的行为就不会变成你的负担,这样你就不会被缠住,因为空不可能被缠住……”

今天《道德经与人类大同摘录》第四十五章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建议大家认真悟读三遍以上以便尽早进入老子的思维,开启人体潜能先天大智慧顺道做事和谐宇宙万物。

最后让我们以至诚感恩之心,深深地:

感恩圣哲老子!
感恩惟一真老师!
感恩宇宙天地万物一切生命!

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愿宇宙自然万物和谐!
愿人类文明早日升级! 

达摩祖师《悟性论》原文与白话(中)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盘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迷惑时有罪,觉醒时无罪。为什么呢?因为罪性本空。迷惑时无罪见到罪,觉醒时虽然近罪而实无有罪。为什么呢?因为罪无处所。经书说:「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为什么呢?罪因疑惑而生。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前世罪业即为消灭。迷惑时,六识五阴都是烦恼生死法;悟道时,六识五阴都是涅盘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向外求道,为什么呢?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盘」,死入「无生法忍」。
「修道」的人,身灭道成,好像用锐器修剪让树重生。这个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是要随着念念无常而修行;不厌生死,也不爱生死;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盘」,死入「无生法忍」。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
眼睛见色时不被色所染,耳朵听声音时不被声音所染,这些都是解脱。眼睛不染着色相,眼睛是禅门;耳朵不染着声音,耳朵是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的解脱。善于观察色相的人,色相不影响内心,内心不生色相,则色相和内心都清净。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心的本体非有非无,在凡人为有,在圣人为无。圣人无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心得涅盘时,即不见有涅盘。何以故?心是涅盘。若心外更见涅盘,此名著邪见也。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子,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即知树外无香,心外无佛。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
心得涅盘时,就不见有涅盘。为什么呢?心就是涅盘。如果在心外还可以见到涅盘,这个是不正确的观念。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子,因为烦恼而得到智慧。只能说「烦恼生如来」,不可说「烦恼是如来」。身心是田地,烦恼是种子,智慧是萌芽,成佛是稻谷。佛在心中,好像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树外无香,心外无佛。如果树外有香,就是其它树的香;如果心外还有佛,就是其他的佛。

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不净秽恶者,即无明三毒也;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也。
心中有贪嗔痴,称为国土秽恶;心中没有贪嗔痴,称为国土清净。经书说:「如果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由里面生出,没有这样的事情。」不净秽恶,就是即无明贪嗔痴;诸佛世尊,就是清净觉悟心。

一切言语,无非佛法。若能无其所言,即尽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终日默而非道。是故如来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离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时而言,言亦解脱;若不知时而默,默亦系缚。是故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夫文字者,本性解脱。文字不能就系缚,系缚自本来未就文字。法无高下,若见高下非法也。非法为筏,是法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于非法,则是法也。
一切的言语都是佛法。如果能够心无所思而言,则整日说话都合乎天道;如果心有妄想,即使整天沉默也不在道中。所以佛陀教导时言语不胜于静默,静默也不胜于言语,言语也不离开静默。领悟了言语和静默的人,都处于正定的状态。悟道的人说话,言语都是解脱的;未悟道的人虽然保持沉默,静默都是系缚。所以言语如果离相,言语就是解脱;沉默如果着相,沉默就是系缚。文字的本质是帮助人解脱的。文字不能系缚人,系缚是由自心而来,不是文字的问题。万法没有高下优劣,如果见到高下优劣就不是正确的方法。如果把不正确的方法当做船筏,人乘用船筏渡河,透过船筏得渡彼岸解脱,则非法就是正法。

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贵贱;以道言之,即无男女贵贱。是以天女悟道,不变女形;车匿解真,宁移贱称乎?此盖非男女贵贱,皆由一相也。天女于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于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
就世俗来说,有男女,贵贱等等分别;以道来说,没有男女,贵贱等等差异。所以天女悟道后,还是不变化女性的外形;车匿证道后,也不需要改变贫贱的出身。开悟无关于男女贵贱,这些分别相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天女在十二年中,求脱离女相不可得,所以知道十二年中,求男相也不可得。十二年就是十二入(内六根外六尘)。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鱼者,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
离开自心没有佛,离开自佛没有心;也像是离开水没有冰,离开冰没有水。所谓的「离心」,不是远离于心,而是指不着于心相。经书说:「不见相,名为见佛。」就是离心相。离佛无心,指佛由心出,心能生佛。佛由心生,但是心不是由佛所生;好像鱼由水而生,但是水不是由鱼而生。要观赏鱼,还没见到鱼,就先见到水。想要看到佛,还没见佛,就先见到心。既然见到了鱼,就忘了水的存在;已经见到佛的人,就忘了心的存在。如果不忘于心,就被心所惑;如果不忘于水,就被水所迷。

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为三毒所烧,即名为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为三冬所冻,即名为冰;为三夏所消,即名为水。若舍却冰,即无别水;若弃却众生,则无别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众生性者,即菩提性也。众生与菩提同一性,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但时节不同,迷异境故,有众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
众生与菩提,好像冰和水的概念。被贪嗔痴系缚,就称为众生;被空无相无愿所净化,就称为菩提。被冬天冷冻,就称为冰;被夏天消融,就叫做水。如果舍弃冰,就没有水;如果舍弃众生,就没有菩提。众所皆知冰性就是水性,水性就是冰性。众生性,就是菩提性。众生和菩提同一性,也好比乌头和附子是同根,差别是不同的时节生出;人也是由于迷惑而出现差异,才有众生、菩提二个名称。所以蛇变化成龙不改变鳞片,凡人变为圣者不改变其面貌,但是圣者知道内由智慧观照本心,外由戒律约束报身。

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若迷时佛度众生,若悟时众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众生度故。
真实的理解了众生度佛,佛度众生,称为平等。众生度佛指的是,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指的是,悟解灭烦恼。所以知道不是没有烦恼,不是没有悟解;所以知道没有烦恼不能生悟解,没有悟解不能灭烦恼。如果迷惑时佛度众生,如果开悟时众生度佛。为什么呢?佛不是天生自己成就,而是由众生度化出来的。

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皆是众生别名也。众生与无明,亦如左掌与右掌,更无别也。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菩提也。
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都是众生的别名。众生和无明,好像左掌与右掌,没有其他的差别。迷惑时在此岸,开悟时在彼岸。如果心空不见相,就离开迷悟的分别;既然离开迷悟分别,也就没有彼岸。佛陀不在此岸,也不在彼岸,也不在中间。中间指的是小乘人,此岸指的是凡夫,彼岸指的是成佛解脱。

佛有三身者;化身报身法身;化身亦云应身。若众生常作善时即化身,现修智慧时即报身,现觉无为即法身。常现飞腾十方随宜救济者,化身佛也。若断惑即是雪山成道,报身佛也。无言无说,无作无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
佛有三身;化身报身法身;化身又叫做应化身。如果众生常常行善就是佛陀化身,修智慧时是报身,觉悟无为是法身。常常飞腾各地随机救济度化,是化身佛。断尽迷惑好比雪山成道,是报身佛。无言无说,无作无得,湛然常住,是法身佛。

若论至理一佛尚无,何得有三?此谓三身者,但据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说,下智之人妄兴福力也,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于大道。经云:佛不说法,不度众生,不证菩提。此之谓矣!
若依最上乘理论是一个佛都没有的,怎么会有三个佛身呢?所谓的三身,是根据人的智慧程度来说的。人有上中下等的智慧,下智的人一昧妄求福报,妄见化身佛;中智的人妄想断除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的人妄想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的之人内照圆寂,明白即心即佛的道理,不需刻意用心而得佛智,知道三身和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这就是解脱心,成就大道。经书说:佛不说法,不度众生,不证菩提。就是这个意思!

众生造业,业不造众生。今世造业,后世受报,无有脱时。唯有至人,于此身中,不造诸业,故不受报。经云: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岂虚言哉!人能造业,业不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业与人俱灭。是知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也。
众生造业,业不造众生。今世造业,后世受报,没有解脱的时刻。只有最上等人,在此身中,不造诸业,故不受报。经书说: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岂是空言呢!人能造业,业不造人;人若造业,业力便随人俱生;人不造业,业力随着人俱灭。所以知道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也。

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无报,岂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脱时?若前心不造,即后心无报,复安妄见业报?
也好像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今日的众生凡夫,往往造业,妄言说没有报应,这个受报不是更痛苦吗。如果以为业少而心中起心动念,造作后续的业报,何时才能解脱呢?如果前心不造作,则后心无业报,哪里会妄见业报呢?

学会这些潜规则,让你的事业顺风顺水

大凡成功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明白这一点。他们读懂了社会的本质和人际交往的潜规则,知道对方需要什么,知道对方脑子里在想什么。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残酷的竞争!因为不懂人情世故,历史上很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最后落了个被诛杀的下场——他们没有倒在敌人的剑下,却冤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鲜血横溅、脑浆涂地,世上无处可售后悔药。即使有,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光辉灿烂的一生,就这样草草收场。如此用鲜血和脑浆写下的沉痛忠告,我们怎可不懂?

潜规则一: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凡是好处都自己独吞,那么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永远不要瞧不起那些现在看起来很俗的人。若干年以后,他们或许就是最不俗的人。

1、锋芒太露没饭吃。

凡是做大事业的人,都应该修炼好“藏露”之功。当智则智,当愚则愚。必要时,甚至装一装“低能儿”,做一做“糊涂人”,都是明智之举。

2、将嫌贫爱富看做一种社会正常现象。

别人凭什么要把自己辛苦得到的午餐送给你?换句话,你会把自己辛苦挣来的午餐给别人吗?如果觉得不可以,那么为什么相信别人可以做到呢?所以,与其把毫无根据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自己去努力,挣自己的午餐!亲友之间大多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老板和员工之间,则大多只能同享福,却不能共患难。

3、人不怕不聪明,就怕太聪明。

聪明一过头便会盲目,便会目中无人,便会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这个时候看似很聪明的人其实就已经等于半个“傻子”了!古今得祸者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才是愚蠢。

一个美丽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丽时,就开始变得丑陋了。一个聪明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时,就开始变得愚蠢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当炫耀自己的才华时,就开始变得一文不值了!

潜规则二:要想钓住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

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

在一些特别场合中,有些聪明人,主动将主角的位置让给别人,而自己心甘情愿当配角。这并不是失败,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策略性的胜出,他让出的只是一个主角的虚名,而赢得的却是真正的实惠。

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批评别人,尤其注意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别人的人格、兴趣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若能提出解决方案,就更有建设性,同时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此外,如果批评时能采用幽默的语言,效果往往会更佳。但是给你一个忠告:最好还是不要批评。

爱听甜言蜜语是每个人的弱点,无论是谁都容易上当。世上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喜欢听甜言蜜语,许多女人正是因为男人的甜言蜜语嫁错了人。最高明的情感投资技巧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一开始先给下属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然后再慢慢放宽尺度,让他们感激你的退让和随和。这就是CEO的管理智慧。不管对方的话有多难听,我们都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听听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上苍总是厚爱那些沉默和隐忍的人。年轻时看到他人的风光,我们不必眼红嫉妒。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事,积极认真地做人,每个人都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要想钓住鱼,就要像鱼那样思考。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

一个施恩惠于人的人,不要将此事记挂心头,也不要张扬出去让别人赞美,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付出也能得到万斗的回报。一个以财物帮助别人的人,而总是要求别人回报他,那么即使付出万两黄金,也难有一文钱的功德。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公式:欲望-实力=痛苦程度。当欲望远远超过实力,无论如何不能实现时,就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就容易走火入魔。

一个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

好东西不要一个人独吞,要分给大家一些;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在道路狭窄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能走;在享受美餐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吃。这是立身处世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

小时候,爸爸经常告诫我说:“好吃的东西不要一个人独吞,要适当分给大家一些,否则小伙伴就不跟你一起玩,别人就嫉恨你,有了好处也会把你挤到一边。”那个时候,我对这些话似懂非懂、半信半疑,所以总因小事与人争个你死我活。等我长大踏入社会,现实的磨砺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潜规则三:人情反复,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菜根谭》中有话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意思就是,人间世情反复无常,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便利,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留一步让三分,不仅给别人留一条活路,也是拓宽人际资源的绝妙之策。今天你让了他一步,明天他会还你两步,等于交了一个好朋友,在社会上打开一道通往成功的方便之门。如果你不懂利益均沾原则,凡是好处都自己独吞,那么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是无用的白纸!

如果学点分享主义,好处利益分给众人,让每个人的心理得到平衡,这样大家肯定会通力合作,协助你顺利成功。

大凡成功的“牛人”无一例外都懂得这一点。他们大都是一掷千金,让跟随自己的人得到实惠,从而死心塌地、赴汤蹈火。

即使是最精明的大商人,也都奉行这一理念。比如,一个大项目,明明自己有能力承接,也要拉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以此展现自己“路留一步,味让三分”的气度,宣告自己不是那种断人财路、独占福源的人。

事实正是如此,唯我独尊最危险,大家都有汤喝才是王者之道!这一处世法,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潜规则”。是否懂得这一处世法,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还是顺风顺水! https://t.cn/RxdLvD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青尘散尽朝颜柳[超话]# 今天到的一小堆谷。很开心,梦情丸龟城吧唧算上之前吃的一个终于凑到了5,心愿达成真的很开心[抱一抱]丸龟城的谷对我来说都算是梦情,想收
  • #林子闳[超话]#lzh#林子闳1001生日快乐# lzh#正能量演员林子闳# 爱他的人怎样都爱,不爱的人也总能找到理由不爱,不管怎样,尽力而为的爱他就好。说
  • 有创意的活动是怎么策划的?#活动策划# 1、尝试跨界玩法的手法,结合一些不相关的东西。经过这些组合,我来生成创造创意,引起关注后引发交流,成为创意党的一大卖点
  • 属猪的人,他们是一辈子一起走过的人,他们有很强烈的责任感,不仅仅是在工作上,他们也是一起吃苦耐劳,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属猪的人他们的心胸很宽广,他们有很强的事业心,
  • 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想起了我爷爷 因为参军耳朵听不见了,但是镇上的每一次有戏台唱戏他都会去,坐在从家里拿的小墩椅,双手合并抱着翘着二郎腿,眼睛朝着舞台看,别人笑他
  • 【文博盛会绘锦绣 丝路盛世启新程——敦煌文博会引领全市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范昊帆 五年步履不停,五年埋头苦干,五年开拓创新。从2016年到20
  • 美国说,中国你不能购买伊朗的石油。中国说,我买伊朗的石油跟你什么关系。美国说,你要买,我就制裁!中国说,你制裁,我也对等反制,但是伊朗的石油我仍旧要买! 这基
  • #最终幻想14# 龙骑古武这把还是很好看的 每一把任务开启时的故事也都挺有趣的 . . . 以下是废话 小黄书可太恶心了,一个地图几个小怪打完前一卷后面某一卷
  • #国庆正当红#【#钟南山给祖国送生日祝福#: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健康喜乐!】近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谈及对祖国的祝愿:“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 #齐司礼[超话]# 又是一点感想 曾经“虚张声势”的冷言冷语非但没有把你吓跑 还在与你的朝夕相处间露出马脚 被你悄悄捕捉到了他的感情 所以就算接下来的路可能会
  • 和大学同学约了国庆一起玩 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兴奋 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很久没有这么释放过了 和熟悉的人相处真的很舒服 昨晚突然又想起来还没去看宫崎骏的展 临时起
  • 【芙清】医用祛痘面膜2片 ¥19.9 芙清具有代表性经典抗菌敷料,抑菌祛痘,有效抑制滋生痘痘的细菌,修复皮肤屏障,无纺布升级膜纸,告别闷痘,祛痘专家,如
  • 【DR.cici全国唯一肥胖专科医院】手术项目:威塑大小腿+自体脂肪PRP丰胸很多人说我一减肥胸部也跟着缩水,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不仅让你快速瘦身胸部还能更加
  • #魏大勋[超话]# [太阳]#魏大勋关于唐医生的一切# wdx#魏大勋电视剧爱的理想生活# 10.01 wdx 魏大勋0412生日快乐 魏大勋电影来都来了
  • 今年是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 ——————钱钟书(1910——1998) 摘录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的一篇雄文。 王水照:这是贯穿钱锺书先生全部著述的一个
  • 可爱温暖而励志的朋友圈文案 1、日子很狗,但我不敢骂他,怕他疯狂咬我 2、会议内容只有一句“散会吧”是和我有关系的 3、黑眼圈是昨日心事的落款 4、日落
  • #许星纯[超话]# 呃…爬上来说一下。就是我那个许星纯的钥匙扣图,我很早之前就没有把原图给放出来了,但是看到超话还有很多姐妹在…晒图[费解]。然后下面p1-3的
  • 领导讲话系列 【德尚:“我们想得到这个头衔”】 :曼丹达和吉鲁的缺席——体育选择 “我做出了体育方面的选择。这是出于集体角度,曼丹达是法国队的常客,但就
  • 最近爆火大魔卡少女樱联名综合盘,看到好多博主推,对于我这个粉嫩少女迷,等不及我就买回来了,整个盘意料之中的仙炸了,真是勾起我满满的少女心!! 配色很实用,没有
  •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暖心调解 让爱回家 ------都兰县法院成功调和一起离婚纠纷 2021年9月24日,都兰县人民法院审判团队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