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受阴魔境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注释】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三摩提”,正定;定慧等持,或简称等持。“奢摩他”,止,亦可称为定;止息乱心,摄心不乱之义。另外,此二者再加上毗婆舍那,译为观,此三者即为禅定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此三者大致的关系为:

  “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摩提(三摩地)”

  又,三摩提在此系指首楞严三昧。

  “色阴尽”:以色阴尽,故不再能覆盖本心。

  “见诸佛心”:“诸佛心”,为诸佛的本妙觉心,或与诸佛平等的本妙觉心,亦即菩提本心。承上,以色阴不再覆盖,故能得如是见。又,于五阴中,唯色阴是色法,其他四阴皆是心法或心所有法,故色阴尽时,才能真正、正式亲见“自心”,以无“色”覆盖故。

  “如明镜中显现其像”:此表示其见之清楚明晰,有如镜中见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得”,证得。“若有所得”:好象对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但不太确定,即是“相似证”,因为如镜中像,看似有实体,但却触摸不至,即所谓“可望而不可及”。“用”,实用,自在用。虽见其物,但却未能发起自在之用。又如镜中像,只能看,不能用。

  “犹如魇人,手足宛然”:“魇人”,着魔之人,即为鬼魅等所着之人;换言之,即中邪之人。“宛然”,依然,依旧。谓像着了鬼魅之人,虽然他的四肢跟原来一样,依然不缺不失。

  “见闻不惑”:能见能闻,心中也不迷惑;亦即既看得见、也听得到,心里也明白。

  “心触客邪”:“触”,接触,碰到而受制。“客”,外来的。谓,心被外来的邪魅所触所制(即所谓“着了外阴”。)

  “而不能动”:肢体不能动弹。

  【义贯】

  “阿难,彼” 透过色阴十境之“善男子修”首楞严“三摩提”,于“奢摩他中”,得“色阴尽者”,以色阴已不再覆盖故,便得“见”与“诸佛”一般的本妙觉“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十分明晰。

  然而此时却彷“若”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而未能” 发自在“用,犹如”身着“魇”魅之“人”,虽然“手足”依旧“宛然”不缺,且眼亦能“见”,耳亦能“闻”,心亦“不”迷“惑”,心中明明白白,然而却因“心触”制于“客邪”鬼魅,“而不能动”弹,“此则名为” 本心被“受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

  “若魇咎歇”:如果前面的如着魇魅的过患已停止,亦即不再只能看而不能动,便是“受阴区宇相”尽了之时。

  “其心离身:”《楞严以正脉》云:“当知此不同(于)坐脱(坐化),而不能复来者(而神识不能再回来——亦即,还回得来),彼但于前幽暗位中,凭定力以坐脱耳。”

  “见浊”:前面经文释见浊云:“汝身现搏四大为体,四性壅(yōng阻塞)令留碍,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名为见浊。”

  “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谓领受前境,虚妄发明颠倒妄想,这是受阴生起的根本。

  【义贯】

  “若”如着“魇”魅、只能见闻而不能动用的区宇之过“咎”已休“歇,其心” 便得“离身”,且能“返观其面”,得意生身,“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既超越已,即返“观其”受阴“所”生起之原“由”,乃知全由领受前境后所生之“虚明妄想以为其” 受阴生起之“本”(故虽明明有苦受、乐受、舍受等之觉受,但受阴之体,乃虚妄而不可得;其体虽复明显,而实虚妄,纯是妄想颠倒所成。)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当在此中”:当处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之中。

  “得大光耀”:以在色阴尽时,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

  “内抑过分”:在内心中过分责备压抑自己,因为在受阴区宇相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故知已心既同于佛,而悟得一切众生,皆本具光明妙心,却枉受沦溺,因此便自责不早发起度脱众生之心。

  “忽于其处”:“其处”:有众生之处。

  “发无穷悲”:发起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同体者,同有真如本体也。)按,这其实是“爱见悲”,并非真正的大悲。

  “蚊蝱”:“蝱(méng)”亦作“虻”,或(忙),为昆虫类之双翅类,形像苍蝇而体积较大,爱吸人畜的血液。寄生在牛身上的称为“牛虻”。(故虻亦可说是一种吸血的大苍蝇。)

  “犹如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婴孩,皮肤的赤色未退,故名;引申为纯真而未受世染之孩童、或者成人。

  “抑摧过越”:抑责摧伤自己过了分。

  “悟则无咎”:若能即时悟了,便无过咎(就不会有问题了)。

  “失于正受”:“正受”,即正定之异名:谓一切受不受,名为正受。既失正受,再加上受悲魔入心,故成邪受。所谓“邪受”,谓虽非理而悲、非时而悲、非处而悲,然却自以为是大悲增上,而惜爱此受,故成邪受。

  【义贯】

  “阿难,彼善男子” 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 之相似同体大“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 (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

  “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若如实“觉了不迷” 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则有悲魔” 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已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着‘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那就有问题;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已。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心,如今因缘际会,忽然迸现,所以如此,不足为怪。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故须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

  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

  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首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

  ⑵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见色阴销”:色阴已消,如脱去第五重(最外一层)衣服。

  “受阴明白”:“明白”,显露。因色阴已尽,受阴就显露出来了。如脱去第五重衣服后,显现第四重衣。

  “胜相现前”:种种胜相渐次现前,如见佛心如镜中现像等。

  “志齐诸佛”:“志”,心也;心之所趣曰志。其心志顿齐于诸佛。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被人宣言诸佛经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便能超越。盖妄谓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

  “陵率过越”:“陵”,陵跨。“率”,轻率。谓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

  “上不见佛”:谓此着魔之人作是宣言:佛虽成佛,尚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怎比得上我一念即得顿证呢?(按:今之有所谓“即刻开悟”,且自称“无上师”者,不正好就被佛说中了吗?且“无上师”者,盖谓比佛还要无上也,其狂慢可知。)

  “下不见人”:此义如同“目中无人”。谓此着魔之人又作是宣言:至于一般人皆是愚痴凡夫,尚且不悟自心是佛,又怎能得知我所证到的无上境界呢?(按:今亦有人自称“大乘孤子”,其目无余子之慨,仿佛所有其他大乘在家出家佛弟子全都灭绝了一般。)

  【义贯】

  “阿难,又彼” 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 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 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

  “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 境界。若自“觉了不迷” 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

  倘“若作”已得“圣” 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已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 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 一切“人”(诸佛皆, 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又,附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应该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⑶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摘于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宣化上人:只教人修一种的经,其他的经典都不要去修了。这岂不也是和《华严经》所说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是魔业,就是魔王的业障、业力

[给力]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常修慈心:如果这个人修精进行,他又修慈悲心。这慈悲心,就是不见众生过;对于众生有过错,他也用慈悲心来摄受众生,“这小孩子他不懂事情,所以他才造罪业;我应该好好教导他,令他不要玩这个把戏了!我这儿有一辆好的大车给你,你坐这车上,到什么地方去,都可以的。”好像释迦牟尼佛哄那一班小孩子那样,这就是慈心。

不惜身命:他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像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觉得又是辛苦,又是疲倦,又要休息了。菩萨发心,连身体也不要,命都不要了;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来为众生谋幸福,为众生服务。乃可为说: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若人恭敬,无有异心:假使有人恭敬三宝,他没有两个心。你看!佛说法,说得极详细。因为有的人恭敬是恭敬,但是心里不是一个心,有一种异心,就忖着:“不知道是不是啊?这个法师这么样说,真是这样子?或者不是吧?这法师这么讲佛法,我看他也是那么样子,和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嘛!我要详细来看一看,如果不是这么回事,我赶快的跑,不要被这个法师来骗了!”

我现在告诉你们,有智慧的人,就是有人想骗你,也骗不了;没有智慧的人,你就怕人骗,也会被人骗了。被人骗、不骗,看你自己有没有真正智慧。譬如法师叫你:“我有一个咒给你,你杀了这个人,我保证你开悟的。”你是听这个法师讲呢?还是不听这个法师讲呢?若依这个法师讲的,你就被人骗了;若不听讲,你又不依教奉行,你说这怎么办?你皈依的时候,说要“依教奉行”的。你说这怎么办?

没有异心,就是没有两个心,就是一心跟师父修道。不是说今天要跑,明天也要跑的。这个“跑”,你口头上讲,心里就想;心里想,这就是异心了!所以离诸凡愚,独处山泽:离开一切凡夫愚痴的知见,自己住到山上去,或者有水的地方。泽,就是有水的地方。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这段“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这是修福。“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这就是修慧。这是“福慧一对”。

M3 内外一对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如果有人,他离开这个恶知识。恶知识就是什么?好像教人行淫欲,这就是最恶的恶知识!亲近善友:亲近善友,就亲近善知识。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你才可以给他讲《妙法莲华经》。

若见佛子:释迦牟尼佛又对舍利弗说,假设你看见有这种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他守持戒律,就好像那个光明宝珠一样清净。求大乘经:他勤求大乘的经典。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法华经》。

这段“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这是舍恶亲善,是外求,外求就叫“愧”。这里“若见有人,持戒清净,如净明珠,求大乘经”,是内护,内护又叫“惭”。这是“惭愧一对”。

M4 自他一对

若人无瞋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瞋:假设你遇着有一种人,他没有一种瞋恨心。瞋恨,就是三毒之一。这三毒就是贪、瞋、痴,这是三种的毒药。那个人无瞋,无瞋也就没有贪,也就是没有痴了。质直柔软:他的性质很直率,对人不会有一种弯曲心;他的心是直的,对一切人都很柔和,没有暴躁的脾气。常愍一切:他常常对一切众生,都有一种慈愍的心。愍,是怜愍。恭敬诸佛:他怜愍一切众生,他又恭敬诸佛。

我们一般的人,都不知道恭敬佛。恭敬佛,就是见着佛,我们就要礼拜──叩头顶礼;如果我们不叩头顶礼,这就是不恭敬佛。为什么要给佛顶礼呢?因为佛是世间一切众生之父,所以我们要恭恭敬敬地,对于父亲一定要礼敬。见着佛,要叩头顶礼;见着佛像,也要叩头顶礼;见着修持佛法的僧人,也应该叩头顶礼;所以要恭敬三宝。恭敬诸佛,就是恭敬法、恭敬僧,恭敬三宝都包括在内了。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妙法莲华经》。

前边这六句偈颂,这是说的“自行”,就是自己应该像这样来修行。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于大众中:又有一类的佛子,在一般的大众之中,就是人多的地方。以清净心:以他这种没有染污的清净真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以种种的因缘来作譬喻言辞。种种,就不是一种。什么因缘呢?

譬如说,你戒杀、戒偷、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修五戒,就可以生天。你种善的因,就会结的善果;种恶的因,就会结恶的果。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所以要小心谨慎,对因果上去行持。“譬喻”就是一种比方;“言辞”就是用种种的言辞,说法无碍:说一切法,没有障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给他说《法华经》;若不是这种人,就不可以给他说《法华经》。

后面的这八句偈颂,以譬喻说法,这就是化他。这一种自行,一种化他,这叫“自他一对”──自己和他人,这是一对的善人相。

M5 始终一对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假设遇着有这种的比丘。比丘,就是出家的僧人。比丘是梵语,有三个意思,所以就没有翻译过来。

(一)乞士:所谓“上乞法于诸佛,下乞食于众生”,向佛来求法,向众生来求食。

(二)怖魔:因为比丘依照佛法去修行,所以魔王就恐怖。

(三)破恶:破除一切的烦恼恶。

这个比丘,为一切智:他因为想要求一切的智慧,四方求法:所以到四方去参访善知识来求法。合掌顶受:他求法,就合掌恭敬向人顶礼。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他愿意受持大乘的经典,或者《妙法莲华经》,或者是《华严经》,或者是《楞严经》;总而言之,他各处去求大乘的佛法、大乘的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他求这大乘经典,专修这一门。譬如受持《法华经》,就专门受持这部经典,其余的经典都不学。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种专一的人,才可以给他讲《法华经》。

如人至心:再有这一类的人;至心,就是至诚恳切的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他想得到佛的舍利,或者求一切的经典。得已顶受:他得了之后,就恭敬供养,来受持这部经典。其人不复,志求余经:这个人已经得到大乘经典,他就不再东跑西跑,各处去求其余的经典。亦未曾念,外道典籍:他也没有读过外道的书、外道的一切论议,他都没有念过。如是之人,乃可为说:像这一类的人,才可以给他说法。

这“四方求法”,属于请益;请益,就是求对于他自己智慧上有益处,这是请求法,利益自己的一个开始。他能顶受佛法,依法修行,这“顶受专修”,这就是皈依的一个终点。所以,这一段经文就是“始终一对”。

L2 总结可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

释迦牟尼佛说完上边这一段文,告舍利弗:来告诉舍利弗,我说是相:我说这十种的善人相,你要知道,这是为求佛道者;若详细说这种的相,穷劫不尽:说几个大劫,也说不完。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所以我总括起来,就说前边十种的相。这十种相的人,他能信解《法华经》。汝当为说,妙法华经:你应该为这十种相的人,来说《妙法莲华经》。

经典讲到这个地方,有人研究过佛经的,就认为这一段的经文,有一些个问题。他说:“在《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你要是专门修一种经典,而认为其他的经典都不对──这是魔业。那么现在这《法华经》说‘其人不复志求余经’,只教人修一种的经,其他的经典都不要去修了。这岂不也是和《华严经》所说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华严经》上说“持一非余”是魔业,就是魔王的业障、业力;那么《法华经》这样说,岂不和《华严经》的经义相违呢?其实,你受持一经,也就是受持其余的经。由“一”,才有生出来其余,所以余经也在这一经之中包括着。并且这一段的经文,没有说一定教你专门受持一部经,而是你的力量仅仅能受持一部经。你若能受持多了呢?那是更好的,多多益善。所以你不要执着说这《法华经》教人只受持一种经典,不教人受持其余的经典。你不要因为听经,又生出来一种经的执着了!所以这个道理,你要把它看得活动起来。

———摘自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的方法​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 萨,便得离欲。”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这是观世音菩 萨,他能令一切多淫的众生远离开这个贪欲。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 萨普门品〉上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 萨,便得离欲。”那也就是这个意思。你多欲,什么欲呢?就是这种淫欲心!人生最大的问题、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这种淫欲;也就是男女的问题。你若能把男女的问题,看得破、放得下,那就是真正得到解脱了!你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就不能得到解脱,也不能开悟。

 

所以,今天头先在吃饭的时候,我对你们讲,你用的功夫用到了,吃饭也不知道吃饭了,穿衣服也不知道穿衣服了。吃饭、穿衣服都忘了,那么身外之物,更有什么可忘不了的呢?所以说,连你的女朋友也忘了!你若是男人,就把你女朋友忘了;女人,就把你男朋友忘了嘛!不是说单单男人忘女朋友,女人也要忘了男朋友;互相把这种境界打破了,那你的功夫才有办法呢!何况又记挂着姊妹、兄弟,又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的,这一套啰哩巴嗦的;又有子、又有女的,放不下。你来学佛 法,要把一切都放下;在这学佛 法的期间,什么也不管了!要怎么样子呢?就像重新做一个人,把以前的事情都忘了。这样子,佛 法的法水才能灌溉到你这个菩提心里头去;你如果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那个法水就没有法子来滋润你的菩提心。 

 

你能常念“南无观世音菩 萨”,再恭敬观世音菩 萨,你这个淫欲心也就会没有了。修道的人,最要紧的,就要把这个淫欲心修断了。你如果断不了淫欲,那是不会出三界的!不是说我又想要开悟,又离不了这世间一切的境界。那你离不了世间的境界,你也不能成佛,这两者不可得兼。好像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鱼是我愿意吃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愿意吃的东西;这两种,不能说同时一口吃两种东西,一定只能吃一种。所谓世间的乐和出世的乐,也是不能同时都被你得到;你又要去成 佛,又离不了这个世间上财、色、名、食、睡,那你没有法子可以成就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哈哈哈哈哈哈称呼最多的就是鹅啦,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叫他【张先森】莫名的感觉会很苏是怎么回事还有张爱丽,爱丽,爱丽酱,矮的萌,老E,e先森……感觉早期脚本叫老板的多
  • 还有章处中弹,边境官被挂城墙那里也很伤心[泪]因为小凯演了这部电影,所以我走进了电影院,在大屏幕上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成朗,随着撤侨行动的进行,我看到了一个沉着
  • #凝聚v力量# [太阳]#摩登兄弟 传递正能量# [太阳]#摩登兄弟的棚妃们绝不认输[超话]#生活的模样很残酷,再苦再累,你都不能放弃,因为无路可退,进一步或许
  • 柳江街道锦阳社区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宣传活动 8月10日,柳江街道锦阳社区纪委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社区宣传活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向过往居民、商家店铺发放信访举报
  • 但是在感情上,还没有大方到让一个臂毛如猿的小伙子把我的女儿抱过门槛。还有那些一月中下旬开始往国外跑的 在国外呆着不愿意回来的 这会一个一个往回跑 当初你们的一顿
  • 9月30日网友贴出了现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边境的最新图片,可以看出已经是一团糟:到处都是散落的垃圾、丢弃的自行车和席地而卧的“俄罗斯难民”。Meta表示,Make
  • ③ 心理线PSY选取的设计参教、条件过于简单,变数只有涨或跌,因而 对于行情的变化没有具体数量的反映。② 心理线主要反映市场心理的超买或超卖,因此当心理线PSY
  • 岁月,如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
  • 【bot】秉承本人为了给流浪愿粉们一个家而开厕的初衷 更进一步为了愿粉们的幸福生活 为了让愿粉们在追愿路上不孤单 更为防止如图文字中的惨案发生 bot临时决定举
  • 【【南极人】透气干爽纸尿裤78片装】天猫券后【39.9元】包邮秒杀¥r5Lu0iqSB6T¥赠运费险【下单】:【南极人大品牌更放心,用过的都说好,超薄透气,柔软
  • 最后更得到象征不动明王的分身的「护摩札」, 保佑猫咪平安大吉~[鼓掌]#芬理希梦网购商城# #芬理希梦# #FELISSIMO_INT# #预约# #铲屎官和主
  •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se和数字系列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定位,不能一概而论去评判他们的好坏在外观方面:iphonese正面沿用了了追溯至14年的传统home键➕上下边
  • 转载自:凤凰艺术Golden Goose擅于将复古的物料重新制作成原创品,结合传统一丝不苟的剪裁及对细节的执着,制造出时尚、舒适又典雅的男、女服装,鞋履等。品牌
  • #bts[超话]#出出pb ruler v尺姐特全 realv特全概念集仅无卡 22台历挂历仅无卡 the fact仅无卡无胶片 辞海有cd 20pom nev
  • 宁河区   2月16日下午,宁河区举办“‘宁’新聚力 合创未来”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涉及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机械制造、保税物流等产业项目,计划投资超
  • #二宝爸亲子##带着微博去旅行# 回忆了一下疫情前,每个国庆都在憧憬和兴奋中度过,17年越南岘港,18年菲律宾长滩,19年泰国普吉芭堤雅曼谷,到了2020年世界
  • !!
  • 南京探店 | 家居潮牌集合店 •整个店从外观看上去就是北欧的感觉店内一共五层 每层都是不一样的体验每一处都充满设计感•有很多人都会去店里找灵感创作逛起来极度舒适
  • #杰麟cp[超话]##哈喽你好我要安利杰麟cp# 分别用两个词形容他们[哇]王哥:成熟 勇敢 细节小猪:细节 可爱 体贴 其实我觉得宝贝们都很多共同点 都会顾虑
  • #女排#P1 30号晚上班长发的,不知道是当天晚上还是早上,不变日夜30号过来,到4号,5天了!艾达14分(15扣10中2失,2拦2发)巴拉丁11分(17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