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说:有人可以求教、有人愿意教自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知也无涯,求道有先后,人的能力有长短,无穷的世界有无尽的知识前景。在有一方自己的立足之点后,每一次踏出舒适区都是绝美的风景[哈哈][哈哈]

如果等到无人再愿指点自己的时候,要么是别人觉得自己太愚太木、教也无用,要么是自己油烟不进、完全听不进去他人的善语

感恩遇见,感谢愿意教我帮助我的人[举手]

道俗时众等,
何以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人是怕死的;

不怕死的人,
只是不识死,
不认识死亡,

以为人死就一了百了,
殊不知有更大的苦痛,
在来生等着他们来受。

人生是苦,
苦是人生实相,

详见佛陀所示
「 四圣谛 」 中的
「 苦谛 」。
        
我们所处的世界名叫
「 娑婆 」,

义译
「 堪忍 」。

奇怪得很,
无论人生怎样苦,
人们都能忍受!

宁愿来生再受苦,
也要保命求生;

明知有生之后,
必然有死,
也要再生。

总之,
生生死死,
无穷无尽,

不知为何?

释尊还发大悲,
出兴于世,
畅说弥陀愿海,

彻底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而但当中有多少人真的为生死而学佛呢?

虽然释尊多番劝人发愿往生极乐,
拯济我等罪苦众生,
但有多少人能信受释尊真实之法,

领受弥陀真实之利呢?
        
佛弟子闻释尊的心底话,
恳切劝化,
导归净土;

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理应即发出离心、
发菩提心、
发愿生心呢?

如净土诗偈言 :
「 莲池无日不花开,
四色祥光映宝台;

金臂遥伸垂念切,
众生何事不思来!」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 归三宝偈 」言 :

「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

道俗时众者,
即出家和在家等四众弟子。

善导大师出生于唐朝,
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

正藉佛教大放异彩,
诸宗纷纷成立的时候。

为何善导大师如斯慨叹?

生死甚难厌,
佛法復难欣
        
所谓
「 生死甚难厌 」,
即厌离生死甚难也。

「 捨苦出生死 」 者,

「 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
五苦、
三恶道苦等 」。

既然娑婆生死之身这么多苦,
理应厌离即捨,
速往无忧恼处;

然而,
生死虽是诸苦之本,
但爱欲却是生死之本,

所以凡夫厌离贪爱、
欲乐甚难,

故生死甚难厌。
        
世俗凡夫未曾得闻佛法,
纵使忍苦而厌世,
亦不知出离,

或不知死后可往生到什么更好世界,
除了死忍烂忍外,

也不知可做甚么?

但有佛弟子既知生死轮迴是诸苦之本,
具较强的无常感,

何以也难发起出离心呢?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解脱生死而修行吗?
        
所谓
「 佛法復难欣 」,
就是成佛道心,

可说是无上菩提心、
愿生净土心。

又,
佛弟子既闻净土法门,

理应
「 信心欢喜、
至心迴向 」,

何以很难欣求佛法?

难道学佛修道的弟子们不是为了成佛而修行吗?

得闻、
相信、
接受、
行持
        
简单来说,
对于真理,

特别是释尊宣示的净土法门,
是一个藉他力之缘的信仰,

很多人未有大因缘而得闻佛法,
所以未听过净土法门是不足为奇;

然而,
纵使有些人听闻净土法门,
但大部份人未必相信。
        
净土法门是弥陀本愿名号救度法是难信之法,

所以,
纵使一些人得闻后而相信,
但他们还会犹豫,

未能决定深信、
愿意接受;

纵使极少数人会信受,

但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安心起行、
专称弥陀名号!
        
如此种种上述原因,
世人很难厌离生死,
也很难欣趣佛法。

若非佛陀出兴于世,
破恶生善,
开示佛的知见,
教化我等众生,

我们还不知有仁义礼智信,
更不知自己在知见上出了甚么问题!

佛法知见与凡夫情见
        
婆婆众生处于杂业世界,
皆是贪瞋烦恼成就的凡夫,

认知世间事物皆由意识分别心而生起
「 妄想 」,
一直活在相对待的境界之中。

各人以自我为中心,
站在不同的立场,
「 执着 」
自己的主观经验为实,

所以,
看事物皆是颠倒的,

所谓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因世人薄俗,
共诤不急之事 」。

由于世人善根浅薄,
造诸恶业;

知见庸俗,
只顾眼前利益,
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
争斗到你死我话,

对于近在眉睫的生死大事,
及对于如来所说种种善法,

却充耳不闻、
置之不理。
        
例如,
世人执有我身的
「 我见 」,
以为四大假合的肉身为生命,

殊不知根身
( 色 ) 外,

生命体还有识心
( 受、想、行、识 ) ,
都是缘生缘灭。

根身败坏,
只是一生一世;

但心识却继续流转六道轮迴,
未能彻底解决生死大事,

如上文所说的
「 两种生死 」。
        
一切六道凡夫的种性,
由于
「 妄想 」 和
「 执着 」,

一切邪知邪见和作意造业,
形成
「 所知 」 和
「 烦恼 」 两种障碍,

特色是
「 虚伪 」
( 造作,不自然 ) 和
「 颠倒 」

( 不依法性,
不顺真、
俗二谛 ) 。

这也是烦恼成就的薄地凡夫的内在因素,
没法信受佛的知见,
导致道俗众对生死,
甚难厌离啊!

难值难见,
难得难闻,
能行亦难,
信乐受持是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 无量寿经 》言 :

如来兴世,
难值难见;

诸佛经道,
难得难闻。

如来所说佛法,
皆是真理。

由于世人薄俗,

没有因缘值佛、
遇佛、
见佛,

所谓
「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 」,

真是
「 百千万劫难遭遇 」,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不认识佛法,

不足为奇!
        
释尊续言 :
遇善知识,
闻法能行,
此亦为难。

为甚么难遇上自信教人信的善知识呢?

所谓
「 近朱者赤 」,

「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

以凡夫的知见,
就算平生遇上善知识,
得闻佛法,

恐怕是听而不闻,
没法起信。
        
释尊续言 :
若闻斯经,
信乐受持,
难中之难,
无过此难。

道俗时众等得闻
《 无量寿经 》 的
「 念佛往生 」 之妙法,

欢喜信受,
如法修持者,
少之又少,

难得之中的难得,
没有比这个更难得!

经文说 :
「 是故我法,
如是作,
如是说,
如是教。

应当信顺,
如法修行。」

难就难在这里!         

在往生净土、
解决生死大事上,

我等凡夫信自己的知见,

以自己知见作往生行业、
乃至教人往生净土之法,

偏偏就是不信顺弥陀悲愿、
未能依弥陀本愿名号法修行,

结果走了很多冤枉路,
吃了不少苦头!

念佛往生净土是大利,
是真实之利

念佛往生净土,
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净土法门是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
被释迦牟尼佛称为
「 易往 」,

又被龙树菩萨称为
「 易行 」,

只因为阿弥陀佛成就第十八愿,
其光明名号具有不可思议威德神力,
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能摄化最罪苦的无善根众生、
最愚恶的五逆凡夫,

乃至在临终十念,
得生净土!

提到
「 往生 」 的意义,

在于由娑婆世界
( 有为生死的秽土 )

到极乐世界
( 无为涅槃的净土 ),


「 生 」
表徵阿弥陀佛正觉净莲华化生,
享无量乐,

并不是杂业世界的
「 四生 」 ────
胎、湿、卵、化,

轮迴六道,
受无穷苦。

往生正是为了摆脱阎罗王、
永断轮迴苦
( 分段生死 ),

及得不退转地、
广度诸众生
( 变易生死 ),

必定成佛!

往生既是
「 无有众苦 」,

同时得常住无为涅槃之乐,

「 但受诸乐 」。

可知往生弥陀的
「 极乐 」
报土所得的果益是大利、
是真实之利,

非一般自力修福修慧所得的果益能比拟。

人天之乐是方便,
是小利;

极乐之乐是是真实、
是大利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的
「 地观释 」,

言 :
「 诸佛出世,
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
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
犹如电光,
须臾即捨,
还入三恶,
长时受苦。

为此因缘,
但劝即令求生净土,
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
誓生净土者,
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可知修学佛法,
为了受人天乐,
制恶修福,

是方便、
是小利,

短寿浅福故;

若然为了无上菩提,
求生净土,

才是真实、
是大利,

无量光寿故。

释迦牟尼佛在
《 阿弥陀经 》言 :

「 我见是利,
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
闻是说者,
应当发愿,
生彼国土。」

往生之利,
非比寻常。
        
善导大师在另一部着作
《 法事赞 》,

以一首偈解释
《 阿弥陀经 》的
核心经文,
教人
「 念佛往生 」,

言 :
「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復专。」

甚么是
「 随缘杂善 」?

即随世间因缘所修的杂毒
( 贪瞋痴三毒 ) 之善,

亦是经文所言的
「 少善根福德因缘 」。

世间随缘杂毒之善、
虚假之行、
不实之业,

故名
「 不实功德 」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的
「 三心释 」
更直言 :

随缘杂善是
「 虚假之行 」,

制恶修福是
「 不实之业 」,

人天之乐是
「 不实功德 」。

昙鸾大师在
《 往生论註 》
下了定义,

言 :
「 从有漏心生,
不顺法性。

所谓凡夫人天诸善,
人天果报,
若因若果,
皆是颠倒,
皆是虚伪,

是故名
『 不实功德 』。」
        
有漏,
是烦恼的别名,

涵盖贪、瞋、痴、慢、疑、见;

不顺法性,
是不自然,
即造作,
作意造业。

可知若善业、
若恶业,

皆是虚妄不实,
随缘生灭故,

都在有为生死的娑婆世界受苦、
乐报,

还是离不开六道轮迴,
仍逃不出阎罗王的手中,
何乐之有,

何利可图?
        
昙鸾大师随即解说甚么是
「 真实功德 」?

言 :
「 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
庄严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

是法不颠倒,
不虚伪,

名为
『 真实功德 』。」

云何不颠倒?

依法性,
顺二谛故;

云何不虚伪?

摄众生,
入毕竟净故。

简单来说,
法藏菩萨
( 阿弥陀佛前身 )
为众生修行及迴施给众生的功德是真实的。

「 真实之利 」 者,
念佛往生成佛之利,
也是名号功德之利
        
善导大师在
「 三心释 」
又云 :

「 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
乃至一念一剎那三业所修,
皆是真实心中作。

凡所施为趣求,
亦皆真实。」

所以,
阿弥陀佛迴施给我等凡夫向求的
「 利他 」
功德是真实的。
        
又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如来以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
欲拯济群萌,
惠以真实之利。」

「 真实之利 」 者,
即是念佛往生成佛之利,
是大利,

而且是如来给我等群萌的恩惠,
白白送给我们的。
        
阿弥陀佛怎样迴施功德给十方众生呢?

释迦牟尼佛在
《 观经 》 有释,

云 :
「 无量寿佛,
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中,
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
復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
摄取不捨。」
        
阿弥陀佛的法身、
光明和名号,

是三位一体。

换言之,
阿弥陀佛为众生修行及迴施给众生的所有功德都在其名号之中,

所以释尊所说的
「 真实之利 」,

正是
「 名号 」
所具有不可思议威德神力,

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自然令一切善恶凡夫念佛得生净土成佛!

「 南无阿弥陀佛 」
这句名号,
具足无上功德;

一心愿生,
为得大利
        
释迦牟尼佛在
《 阿弥陀经 》
教我们以甚么方法往生彼极乐国土?

独沽一味,
只有一种方法 :

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
即专復专,
专而不杂,

持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这句名号,
具足无上功德!
        
释尊在
《 无量寿经 》言 :

「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又告弥勒言 :
「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只有佛功德最上无比,
其余一切功德皆有上故。
        
最后,
引《 印光大师文钞 》
名句 :

「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
有大神通,
有大智慧。

其宏阐净土,
不尚玄妙,

唯在真切平实处,
教人修持。

至于所示专杂二修,
其利无穷。

专修者,
一心专称弥陀佛名,
百即百生,
其利无穷!

杂修者,
随缘杂善,
往生者几稀矣!」         

印光大师又言 :
「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
持之及极,
成佛尚有余,

将谓念弥陀经、
念佛者,

便不能灭定业乎?」

言下之意,
成佛是大利,
消业是小利。

可知有归命弥陀、
一心愿生者,

自能转夭为寿、
转祸为福、
转愚为智,

故勿自局分,
因小而失大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宝贝寻家# 约1994年出生同年被送养至福建省晋江市的赖金平寻亲241134(出处: 宝贝回家论坛)出生日期:1994年03月01日 失踪时身高:未知 失踪时
  • 这个仅仅是针对孩子,没想到成人更可怕,会因为长期的积滞,变成痰湿,然后在我们的身体里安家,变成结节[吃惊],是不是挺恐怖的?-林昭结婚后,村里人一直不看好她与老
  • 【投稿】今天遇到的一个小骗局今天在高铁车站准备打车回去,一个人很热心来问我们要不要坐车,开始以为是黑车什么的有点不相信,结果他说是网约车,比打的士便宜很多,只要
  • 都说“跑步百利无害,唯有膝盖除外”所以,跑前拉伸一定不可忽略。现在很多人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上班族白天没有时间,就利用晚上跑步,晚上跑步
  • 昨天早上,学校承认这件事是真的,说老师有讨厌铁而不是钢铁的心,But the words are crude and simple,The school has
  • 坚持‘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产业生态上培土奠基,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先行区’”。虞城食
  • 周丽萍在县城开花店,这位“卖花姑娘”说话轻声细语:“孩子都爱画画儿,我想着村里可能不方便买,就带来了。就算孩子成为不了下一个画家,父母和孩子都会很高兴能看到这些
  •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
  • ◆证券业版“个人征信系统”或将推出,涉及35万从业人员。公司动态◆证券时报:2019年~2021年,特斯拉的求职者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去年收到300万份求职申请。
  • 近段时间,高新区贤台乡河南庄村的彩绘墙面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一幅幅新颖独特的主题艺术墙绘为村庄换上美丽的“妆容”让这个平凡的小村庄“颜值爆表”。“天天看到这么美
  • 据悉,此次发布的华夏“安居贷”面向贷款期限在10年(含)以上的首套住房按揭客户,对“等额本金、等额本息”两种传统个人购房按揭贷款还款方式进行创新,核心是推出“灵
  • 茱莉亚接到的新任务中居然有妹夫Carlo 卡路(小妹和尼古拉的好哥们立志去意大利银行的那位结婚了,并有孩子)茱莉亚给小妹法兰斯卡Francesca 电话,交流恳
  • 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在结束了西藏之行后,妻子团便和丈夫团汇合前往美丽的深圳,作为收官前的最后一期节目,原本应该是甜蜜温馨的气氛,四对夫妻却再次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 原本预计一小时到顶,谁料山势陡峭超出预计,且初入景区看到的道观并非玉皇顶而是远低于其的祖师顶,最后竟然花费两小时才到达海拔1629米的玉皇顶,其观上下三层,上为
  • 今晚的晚安式和睡眠有关系~请大家说说自己熬夜的经历以及有什么好方法抵抗睡魔!销量冠军产品 #元祖老字号※黑琪军的晚安式#[坏笑]#7senses许佳琪#[坏笑]
  • 作为家长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在心里想想罢了,最终还是选择一言不发,沉默是金,毕竟孩子还要长久上学,不是店主和顾客的关系,真的害怕一不小心自己替孩子出头了,自己
  •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这三句话12个字,从我们对字意的理解,很显然放在这个地方是不正常的,“欲如运枢”的运,是正常运转,枢讲的是枢纽,枢纽后来就
  • 由于山洪的影响,哈瓦苏瀑布及其跳水池的外观发生了多次变化。水中高浓度的碳酸钙创造了鲜艳的蓝绿色,并形成了瀑布附近各个地方的天然石灰华水坝。
  • #影视推荐# #冷剧拾遗# #恰同学少年# 被叫为“徐大叫花”的徐特立先生,身穿粗布衣服,脚下穿草鞋,坐不起轿子,吃学生食堂,就连一把油纸伞都舍不得买,下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