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喜迎二十大 辽宁在行动##辽宁好网民抗疫在行动#
助老济困倡“两邻”,抗疫共治暖民心 —— 访正良社区书记郭明胜
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这是幸福家园的“标配”。如何让“六有”扎实落地,真真正正让居民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沈北新区正良街道正良社区书记郭明胜有“妙招”。
社区书记的“变与不变”
说起郭明胜,绝对可以算得上资深“社区人”了。自2007年参加工作,郭明胜就扎根到街道、社区,从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到如今人人称赞的“社区书记”,郭明胜经历了属于他自己的“变与不变”。

郭明胜的第一“变”来自于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在郭明胜最初的印象中,社区工作也就是帮着居民疏通疏通下水道,调节调节居民之间的矛盾啥的,可当他真正深入一线,才发现社区工作远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社区工作的主要责任不是调节与劝说,而是需要实打实地沟通邻里为百姓解决困难。”从被委任为正良街道的社区书记至今,郭明胜始终把为百姓办实事的使命初心刻进骨血里。只要由闲暇时间,他就“走出去”:倾听百信心声,了解居民最真实的诉求。因为郭明胜认为,只有走进群众,才能把社区工作做好。

郭明胜的第二“变”源自他的切身感受。“在社区多年,居民对我们社区工作者的态度变了。”这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小区里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郭明胜第一次与老大爷“打交道”是在创城创卫期间,当时他们在例行巡查中发现这位住在一楼的老大爷在自家窗口下堆放了一些杂物,郭明胜上前沟通,希望大爷把家门口的东西整理一下。可谁知话还没说上两句,大爷就言辞激烈地骂走了他。大爷情绪为何如此激动,郭书记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一次走访排查,他发现了问题。原来大爷家的卫生间存在墙体开裂问题,许久都没有人能帮其解决。针对这一情况郭书记请来施工队为大爷解决沉积已久的问题。从这之后,大爷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关系就变了,不仅主动收拾起自家窗下的杂物,作为手艺精湛的老木匠,大爷还自愿承担起社区内所有桌椅板凳维修的工作。

对于郭明胜而言,“以民为本”“为民办事”是他从业多年唯一不变的初心。他说:“只要我们社区工作者能够将心比心,愿意和居民换位思考,那么我们也必将换得居民们的赤诚之心。”
“小邻里”连接民与民
从2018年任社区书记以来,郭明胜把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摆在突出位置。在他的理解里,“两邻”理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邻里”,一类是“大邻里”。

“‘小邻里’指的就是咱们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我很相信‘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有时候谁家有个什么突发情况,能够最早发现并提供帮助的都是住在附近的邻居。”为更好让“以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理念深入人心,郭明胜可谓是妙招不断,他的第一招是各色活动办不停。社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帮助居民相互认识、了解。

第二招就是各色队伍组起来。在正良社区,有两只闻名沈北的队伍:“正良舞蹈队”、“正良秧歌队”。这两只队伍的成立不仅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更让居民以舞会友,快速熟悉起来。其中最大的好处便是:你家有个大事小情,我们都能迅速反映。
“大邻里”架起民与企
“小邻里”指居民与居民之间,那么“大邻里”指的则是社区还与驻区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党组织等协调互动。与其他社区不同,正良社区辖区内拥有70多家生产型企业。2018年,正良街道在此打造出“非公党建一条街”项目。如今,这条远近闻名的“党建强企一条街”为正良社区打造“大邻里”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3月,新冠疫情的骤然来袭,在郭书记的积极奔走下,在辖区内爱心企业的捐助下,正良社区内的低保、残疾、独居老人以及孕妇群体纷纷收到来自企业的帮扶,为他们提供米面粮油蔬菜等食品,及时保障特殊群体的物资供应。而除了物资,正良社区还在今年初打造“舒心就业”直播平台,将帮扶视角对准有求职需求的居民。社区出场地,让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到社区进行直播,把企业概况、岗位需求、工作环境等相关情况通过直播的形式展现到居民眼前。若是有居民遇到“心仪”的企业,就有社区出面安排企业与居民坐到一起,让居民直接联系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做到求职居民与企业的精准对接。

深耕基层多年,郭书记在坚持“想民所想,为民解忧”的同时,以“党建聚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服务暖邻、社会助邻、科技安邻”为方向,实现党领导下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用活动穿针引线、编织邻里关系网,为居民打造出属于他们的幸福家园。

【王永利:如何看待M2与社融及M1增速背离】#透过财经看世界# #财经#
“社融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M2是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的说法并不准确。不能简单地推动大幅度宽货币、宽信用,搞大水漫灌,而是要在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 2022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

  针对上述数据,有人认为,社融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M2是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继7月之后)8月继续呈现社融回落、M2高增的背离特征,且M1增速也明显回落,反映出货币政策宽松,但从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货币政策部门给了金融机构很多钱,但企业和居民不来借,钱都堆积在银行体系内形成堰塞湖(并未进入实体领域),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不旺,稳增长急需推动从宽货币转为宽信用。

  上述说法存在概念上的偏差,还需要仔细斟酌。

  首先需要明确,社融与M2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1、在我国,M2(广义货币)是指社会上持有的货币(购买力)总量,包括流通中现金(M0),以及银行吸收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其中,M0加上企事业单位结算类活期存款,即为狭义货币(M1);M2则等于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以及居民个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M0、M1与M2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都反映的是中央银行与各类银行投放出来已经被社会主体所拥有的货币,这些货币尽管大量存放在银行,并不代表其都堆积在银行体系内形成堰塞湖而未进入到实体领域。如果银行利用这些存款(货币)更多的向企业和居民等进行信贷投放,作为间接融资,只会增加更多的存款(货币),推动M2更大幅度的增长,而并不会减少现有存款,降低M2增幅。

  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投放主要由各类银行通过向中央银行以外的社会主体购买黄金、外汇等金融产品,以及向社会主体提供信贷投放(发放贷款、购买债券、提供透支等)实现,可以直接提供现金,更多的则是直接记入社会主体的存款账户(存款),现金和存款都成为货币的表现形态,而且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存款或数字货币,现金所占比重越来越低(现在依然将货币等同于现金,是完全过时的、不准确的)。中央银行主要负责现金的管理(包括设计、印制、投放、流通和回笼等),但中央银行并不直接面向社会主体办理现金投放和回笼等相关事宜,而是主要面向商业银行办理,再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主体办理现金的投放和回笼。中央银行更不能直接面向社会主体进行信贷投放,包括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或向政府提供透支,而只能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面向金融机构(主要是各类银行)进行基础货币投放、提供流动性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提供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的除外;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所以,央行不再是货币投放的主体,银行才是货币投放的主体;央行主要负责基础货币投放与货币总量调控,央行扩大对金融机构的基础货币投放,并不一定能推动社会货币总量同比例或更大幅度的增长;现金投放不再是货币投放的全部,存款在货币总量中占据绝对高的比重。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国一般规定,由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即政府收缴的税费收入或发行债券,会从缴纳税费或购买债券的企业或个人等主体的银行存款,转入政府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将货币从社会上回笼到中央银行,会减少社会货币总量(M2)。而政府实际进行各种开支时,则会转化为企事业单位等的银行存款,即增加社会货币总量。这样,政府部门在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的增加与减少,就成为影响货币总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M2只是反映一定时点全社会持有的货币总量,并不是反映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反映金融机构货币供给的,更多的是“社会融资规模”(社融)。

  2、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或信用支持总额,分为一定时点的存量规模与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的增量规模两类指标(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比如:2022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5%;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会列明不同融资渠道提供的融资规模,比如:

  8月末社融总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6.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19万亿元,同比下降6.7%;委托贷款余额为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信托贷款余额为3.88万亿元,同比下降27.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万亿元,同比下降11.5%;企业债券余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8%;政府债券余额为58.4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

  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多增63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26亿元,同比多减1173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755亿元,同比多增157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72亿元,同比少减890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485亿元,同比多增33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48亿元,同比少350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045亿元,同比少669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51亿元,同比少227亿元。1-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4.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第一,社会融资规模仅指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或信用支持,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从政府(财政)直接获得的税费返回、政府补贴、购物券等,同样会增加社会货币总量,但并不纳入社会融资规模中。例如,国家税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增减税累计10088亿元,新增降费累计1647亿元。2022年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18266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新增减税降费2859亿元;缓缴税费4632亿元)。预计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全年规模更大。这成为推动M2与社融增速出现背离,M2同比增速自3月开始不断提高,自4月即超过社融增速的重要因素。

  另外,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相应增加或减少利息支出,会增加或减少货币投放;银行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乃至减免贷款利息,相应增加或减少利息收入,会减少或增加货币投放。这会影响到M2,但并不会影响到社融。

  2022年M1、M2和社融各月增速(%)

  第二,社融中有的因素并不会直接影响到M2的变化。比如,M2仅指人民币的总量,而不包含外币。但社融中包含了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并未实现真正的信贷投放,并不会增加货币总量;严格意义上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以及企业或个人购买股票、债券等,都属于社会主体间的直接融资,都不会增加货币总量;银行核销不良贷款,会减少贷款余额规模,影响贷款增长速度,但不会直接影响到货币总量。

  今年一个特殊情况是,在房地产开发商大量陷入流动性或债务危机,6月底开始又出现快速蔓延的住房贷款“停贷潮”后,不少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其中包括扩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是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用申请公积金贷款的职工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委托商业银行向其发放的房屋抵押贷款)支持力度,这可能成为7月以来委托贷款同比多增的重要原因,会影响社融增长,但不会扩大货币总量。

  综上,说“社融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M2是金融机构的货币供给”并不准确。M2的影响因素比社融更加复杂,其增幅波动也比社融更加明显。

  从贷款增长情况看,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比上月多增0.57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4580亿元,比上月多增33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750亿元,比上月多增5873亿元;企业票据融资增加1591亿元,比上月新增额减少了1545亿元。反映出人民币贷款增长进一步改善。

  从M1的增速看,作为流通中现金与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并不是越多越好,其中,减少流通中现金的比重甚至规模是大势所趋;企事业单位为提高资金收益,也应该将活期存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M1余额增减并不一定能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尽管8月M1增速环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但同比增长6.1%,仍比去年6-12月各月的增速要高,并不成问题。

  综合社融、M2与M1增长情况看,现在的问题不是货币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全社会的存款与贷款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差距;有存款、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企业或个人,并不一定需要贷款,尽管银行愿意扩大贷款支持,对其提供贷款的利率越来越低;而急需要贷款的,往往是缺乏存款和稳定的收入来源,需要扩大贷款保持流动性或日常开支的,但银行基于防控风险考虑,并不愿意给予足够的贷款支持,利率降低不一定能够惠及他们。所以,不能简单地推动大幅度宽货币、宽信用,搞大水漫灌,而是要在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新推出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落实好国务院确定的稳经济一篮子政策举措和要求,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与活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尽快恢复增长。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中国改革报|峥嵘十载 戈壁滩上绘就一幅新时代画卷】#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兰州新区成立1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倍,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针”。

“10年来,新区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戈壁荒滩上,初步建立起了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新区群众实实在在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前,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对兰州新区这10年的发展成果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大战略定位。兰州新区是我国广袤西北大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如今,#奋进十年路启航新征程# 10年过去了,悠然回望,岁月峥嵘。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到快速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进出口贸易额倍数增长,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甘肃全省乃至整个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新引擎、改革创新新典范、高质量发展新样板的作用。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

要想实现突破,必须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成绩。决策者们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发展动能。

兰州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兰州新区产业园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大、政策优等特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等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

“目前,兰州新区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68个。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翟建军告诉记者。

兰州新区深谙“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道理,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如今的兰州新区藏龙卧虎,科技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达3万人。

兰州新区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关键举措和引领高质量赶超跨越的“先导工程”,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推动产业发展,重振“兰州制造”

兰州的历史曾因“兰州制造”四个字而熠熠生辉。元代有铁冶,明代开发煤矿,洋务运动中,兰州机器局、兰州机器织呢局开西北工业之先河。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形成纺织、皮革、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冶金、制药、化工、玻璃、面粉、卷烟等工业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迅速成为新兴工业城,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为新中国的起步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兰州新区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以国家级新区平台建设为引擎,紧扣‘经济新区、产业新区、制造新区’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主动作为,聚集配置高端发展要素,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翟建军说。

据悉,兰州新区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打造千亿级国家重要的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6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研发生产基地、新能源“储能之谷”。

还有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也都生根开花,以日益蓬勃的姿态助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重振着“兰州制造”的辉煌。

立足丝路优势,打造开放前沿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兰州新区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6年~2021年,兰州新区进出口总额达276亿元、年均增长9.2%。其中2021年实现贸易额8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甘肃省贸易额超过16%,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2014年7月15日,作为甘肃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并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封关运营以来,新区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分类监管”“委托加工”“两段准入”“四自一简”等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废物出区”“申报前检验”“全过程品质监测”等制度,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中国香港等地设立多个海外仓。

2017年11月,兰州新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并列入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2022年8月2日,由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路港公司、捷时特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承运的“万象南—磨憨—中川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到达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此趟班列是中老铁路贯通后,甘肃省首趟中国—老挝回程班列,为甘肃省开辟了连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快捷国际贸易通道。

兰州新区还大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同向发力,持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据翟建军介绍,目前,依托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及航空口岸,已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地区城市运输航线和16条国际货运航线,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架次30万架次。

坚持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2011年,总长16.7公里、面积967公顷的新区东一干防护林带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兰州新区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正式拉开序幕。10年过去,往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得郁郁葱葱。

据翟建军介绍,近年来,兰州新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生态修复治理为切入点,规划将大量的生态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进行整治,30%整治为高质量、永久性生态用地,打造兰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引大入秦”丰沛的水源滋润了万物、哺育了生命、激活了生机。如今,一座满目滴翠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在古老的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

10年间,兰州新区总共建成水库6座,生态调蓄工程9个,生态输水管线5条,产业园区供水工程6处,年供水能力由原来不足0.3亿立方米提升至1.46亿立方米,逐步构建起一张生态供水兼顾防洪节水的水利体系网。

“自建设以来,兰州新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创新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新路子。”翟建军表示。

2010年~2022年6月,兰州新区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6%。建成高效节水、生态兼顾的高标准农田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2万亩,系统性解决了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

如今,新区四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得以平整,一道道绿色的生态屏障蔚然成荫。一批雨水有效收集利用、洪水有序排放,湿地、湖体东西相连、南北贯通,形成了城市绿肺。人与自然关系得到极大改善,为黄河上游地区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区样板、作出了新区示范。

聚焦城市与民生,打造宜居幸福地

“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这是兰州新区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立下的愿景。

10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全过程全方位,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兰州新区印发了《魅力新区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方案》,未来将从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空间秩序、园林绿化、城市治理、道路交通六个方面完善治理措施。”翟建军说。

新区建设绕不开民生话题。只有民生问题搞好了,人民才能安稳踏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

10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同时,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超过1200人,教育成效全面开花,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同步健全,逐渐形成了“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体育场地987个,全域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位居甘肃省前列。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兰州新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一项项举措结出丰硕果实。翟建军告诉记者,从2010年到2021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作为从一张白纸起步的国家级新区,10年来,这里从一片黄土荒滩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农耕之乡转变为生态产业集聚区,从无人问津的僻壤蝶变为科技创新高地。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发展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坚守初心,坚定信心,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为甘肃省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新区力量。”在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兰州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期望。(中国改革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春天适合暗恋,夏天适合大声告白,而我适合喜欢你我已经闭好一只眼睛了,就等你说晚安闭另外一只了(>_◦)有风拂过窗沿,有花开满庭前,有你入我心间我想变成一阵
  • #王俊凯[超话]#Dear宝贝凯:阿俊,出道3000天快乐[haha]或许你不认识我,但没关系,我想跟你说些话,从你出道开始,你就是注定和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就要开
  • #纪梵希美妆大使刘宇宁##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 快转快转拉黑偷偷向银河要了一把碎星,只等你闭上眼睛撒入你的梦中,晚安。@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一
  • [星星]焦飞虎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出时间:2022年3月6日 周日 15:00演出时长:105分钟(含中场15分钟)[星星]“21世纪天才指挥家”、俄罗斯“金面具”
  • 小朋友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感觉现在的00后、10后会更大胆的去提出这些问题,这是一个好现象,在小朋友问出“为什么”的时候,各位家长也不要敷衍,因为你的回答很有
  • #白头发还能再变黑吗# 如果不是幼儿园作业,我也不会捯饬剪映到现在,简直是攻坚克难,我可觉得我太牛了,忍不住为自己点赞[good]话不多说,也该睡觉了[鼓掌]。
  • 人为什么要活着,又为什么会死亡,每一个人都有他/她自己的故事,在这场人生的剧本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直到生命的终点。人生的这场大戏虽然已经落幕,但突然感觉那并不是
  • 今年上海恒隆广场的Home To Luxury周年庆活动又如期而至啦,11月18日到20日整整持续三天,一定不要错过了 有各种互动装置、会员礼遇等,并且还可以期
  • 也就是说,如此婚姻线手相的人,是一个内心非常花心的人,他们在感情、婚姻中比较多情且风流,无论男女,只有长有如此手相特征,都表明他们是一个异性缘很好,且非常懂得把
  • 28.我说话从来不指名道姓的骂你谁谁谁,你理亏你就对号入座29.某些人您真是登峰造极的不要脸30.其实你贱起来的时候,没人敢跟你比31.你没有猪的形象,但是你有
  • 突然喜欢惊鸿一瞥这个词,一见钟情太肤浅,日久生情太苍白像晚风轻轻吹动月牙,你悄悄撼动我的心我已经闭好一只眼睛了,就等你说晚安闭另外一只了(>_◦)星星醉酒
  • 树叶遇到风会随之舞动,我遇到你会忍不住心动 有风拂过窗沿,有花开满庭前,有你入我心间 我已经闭好一只眼睛了,就等你说晚安闭另外一只了(>_◦) 偷偷看着你可爱的
  • 今天奉献“三牛”:一个是最牛的文化,这就是我中华文化,能回答,无所不在,无所不行,无所不能,无所不强;一个最牛的人物,这就是我中华的尧,他本身把天下治理好,舜谈
  • 现代企业制度向深向实重点新业务开拓必上会、新设基金必上会、重大投资项目必上会、重要改革部署必上会,未履行规定程序的议案不上会、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议题不上会、研究
  • 大会以“格物致智 数实共生”为主题,通过高峰论坛、展览展示、对接交流、高端成果等多种形式,打造一场“1+1+6”科技盛宴,即1场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1场物联网应
  • 今天突然收到你结婚的消息 打开了你的朋友圈 你真的结婚了 看到照片我以为我无所谓 结果还是会有点不开心 因为曾经很爱很爱过现在回头想 在那段刚步入社会 觉得自己
  • 最後まで沸いていこうぜ♨↓16日SPデー配信チケットも発売中♨live.au.com/live/237/※アーカイブ視聴は23日(日)まで#松井利树[超话]#A
  • 但店家认为,他们已经明码标价,又不是强制性消费,是小李自己眼瞎没看仔细! 后来小李没办法,只能给了58元走人。 对此,有网友说,去一家蛋糕店买蛋糕,远远
  • 本以为今天或下周一有一个回抽icon上车机会,但作为我原来计划中的多空分水岭3003瞬间就头也不回的过掉了,稍微犹豫就来不及加仓了,好在一直留有3成底仓,并且昨
  • 《致·成霾》2017年的第一场霾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二环高架上奔波的K1K2像在仙境中不停旋转穿越2017年的第一场霾罩住了龙泉山脉的轮廓像一群飞来飞去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