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芯片法案对中国芯片产业意味着什么#【深度解读:美国“芯片法案”,对中国芯片产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地时间9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达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在美国白宫发布的相关说明书中,“芯片法案”的目的被概括为降低成本、创造就业、加强供应链以及对抗中国。

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在美国已采取要求相关企业对中国禁售高端光刻机、向华为公司施加“芯片禁令”、组织“芯片四方联盟”围堵中国等措施后, “芯片法案”开启了美国“几十年来少有的产业政策支持”,在寻求重夺行业主导权的同时,限制和阻止半导体国际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既有制造能力和计划中的先进制造能力,进而将这些制造能力虹吸到美国,达到损人又利己的目的。

业内人士同时批评称,美国在“芯片法案”中加入“中国护栏”条款,让企业在中美产业政策中选边站队,制造了一国利用产业政策扰乱国际市场和全球供应链的危险先例。

法案说了什么?美政府豪掷527亿美元,大力补贴芯片研发制造

“美国发明了半导体。三十多年前,美国占全球芯片产量的 40%。后来,我们的经济支柱——制造业被掏空,半导体制造走向海外。”拜登9日在签署“芯片法案”时发表演讲称,“如今,这项法律将半导体(制造)带回了美国……在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将再次引领世界。”

正如拜登提到的,“芯片法案”的核心在于帮助美国重新获得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行业数据显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中的份额从 1990 年的 37% 下降到 2020 年的 12%。同一时期,中国在该领域的份额从几乎为零上升到 15%。

《纽约时报》称,该法案融合了经济和国家安全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计划:一是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价值240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二是在未来几年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

根据美国国会发布的法案文件,“芯片法案”中对于2000多亿美元的投入有着详细的规划与时间表。根据法案规定,美国将成立四大基金,分享政府为半导体行业提供的527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被拨给“美国芯片基金”,独占总金额的约95%份额。法案要求,“美国芯片基金”的资金将用于旨在发展美国国内制造能力的半导体激励计划以及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

半导体激励计划是“美国芯片基金”在2022至2026财年的重中之重,该计划将花费390亿美元以支持芯片制造业的发展。2022财年,半导体激励计划投资190亿美元,此后每财年投入50亿美元。此外,法案还将为相关企业提供25%的投资税收抵免。同时,法案明确了在2022财年将20亿美元用于传统成熟制程芯片的生产。

除半导体激励计划外,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也将获得“美国芯片基金”110亿美元的支持,在未来五年内投向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国家先进封装制造计划以及其他研发和劳动力发展项目。

在527亿美元的预算中,“美国国防芯片基金”将获得20亿美元;“美国芯片国际技术安全与创新基金”将获得5亿美元,用以加强与外国政府合作伙伴的协调沟通;“美国芯片劳动力和教育基金”将获得2亿美元,主要用于相关人才培养。

而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则将分配给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商务部和能源部等机构。其中,商务部将获得分配100亿美元给州和地方区域的权力,以在美国各地建设多个“区域技术中心”。 

为何值得中国警惕?用行政力量干扰国际半导体企业在华经营

“芯片法案”最值得关注的一项条款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违规状况的公司或将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华泰证券发布的一份研报称,目前在中美都设有半导体厂的企业包括台积电(南京)、三星(西安)、海力士(大连),这些企业如果接受“芯片法案”的补助,可能会被限制在中国建造或扩大先进制程晶圆厂。此外,英特尔和美光也在中国拥有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美国商务部的信函,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美国芯片设备厂商泛林半导体主席兼CEO蒂姆·阿切尔在7月27日的财报会上表示,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至生产14纳米以下芯片的代工厂。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芯片法案”的规定与美国政府近几年来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一系列制裁结合起来,再一次说明美国将中国半导体视为竞争对手,着意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先进技术领域的发展。

一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批评称,近年来,美国已采取种种手段打造排挤中国的半导体“小圈子”,而“芯片法案”中的“中国护栏”条款对中国乃至整个产业界都具有严重危害性。这名资深半导体行业专家说,这一条款使美国除在本国生产半导体外,只会找所谓“信得过”的国家开展合作,这或将打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分工与格局。未来,美国还可能变本加厉,“让哪个国家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

对于“芯片法案”中的相关内容,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10日发文表示反对。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认为,法案中的条款歧视性对待部分外国企业,凸显美意在动用政府力量强行改变半导体领域的国际分工格局,损害了包括中美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的利益。一方面,这是典型的专向性产业补贴,不符合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另一方面,法案将部分国家确定为重点针对和打击目标,导致企业被迫调整全球发展战略和布局。尤其是法案对“任何受关注的国家”界定宽泛,无限扩大了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具有典型的泛政治化色彩,各国企业经营活动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顾文军认为,在美国一系列组合拳下,半导体传统市场化竞争模式将发生改变。半导体产业将从全球化、合作化、分工化向多区域化、多生态化、竞争化发展。在“芯片法案”等一系列措施下,国际企业扩张和发展逻辑将更多考虑政治因素,其次才是市场、效率和成本。

在“芯片法案”签署前后,多家美国半导体企业已宣布将在本土扩大投资。美光公司9日宣布,其将在2030年前投资400 亿美元在美国制造芯片,而这一行动将得到“芯片法案”的支持。路透社8日报道称,高通公司已同意从芯片制造商格芯的纽约工厂额外购买价值42亿美元的半导体芯片,从而使其到2028年的采购总额达到74亿美元。

顾文军表示,“芯片法案”意在加速建设本土半导体制造,一方面扶持本土现有制造龙头,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加大在美投资。这会分散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影响资金、人才等诸多方面,进而影响中国获取国际资源的能力。此前,国际企业在中国布局是产业链布局,现在可能仅把中国作为终端市场,限制性地销售某些特定产品。当中国在国际半导体企业布局中由研发和制造转向售后和服务,中国半导体产业所发挥的价值将下降,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话语权也将降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李峥认为,“芯片法案”为美国提供了更多国际合作与谈判的筹码。在通过“芯片法案”后,美国可能还将加速构建所谓“芯片四方联盟”,以产业补贴和市场准入为筹码拉拢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相关方,形成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后院”。

有多大影响?美国难以达到夺回产业主导权目的

李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芯片法案”将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否能真正改变全球半导体格局还有待观察。他认为,“芯片法案”存在若干局限性,例如低估了芯片产业转移、再造的难度。

李峥表示,美市场人士预计,芯片法案所提供的500多亿美元资金仅能基本满足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的工厂建设,无法支持从上游至下游的整体产业链。其中一些关键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美“芯片法案”支持,所以也不会转移其布局。同时,美国明显低估了半导体产业链转移所需的人才、劳动力、物流、能源等必要支撑因素,美国在上述领域均存在显著不足,面临供需失调的矛盾。

有研究指出,美国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半导体供应链需要至少1万亿美元的前期投资,而“芯片法案”直接投向半导体制造领域的500多亿美元预算对整个行业而言可谓杯水车薪。台积电前发言人孙又文日前参加一场线上讨论会时就曾表示,“为建设产能所花的钱真的不是那么有意义。520亿美元真的不是很多钱,你只需看看台积电在一年内花费的资本支出,那520亿美元有什么用呢?”

包括美国学者在内的各方人士也对“芯片法案”真正能起到的作用表示怀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丹兹曼日前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芯片法案”是“昂贵的笨蛋”还是有效的创新催化剂,取决于项目管理,但其本身不太可能阻止美国公司继续在中国进行生产。

美国CNBC网站评论称,建立芯片工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吸引新工厂所需的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国制造业中常见的法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障碍可能会进一步减缓美国公司生产本土芯片的过程和时间表。

李峥同时指出,美国也低估了半导体产业国际竞争与利益绑定的基本事实。当今全球半导体产业已与20世纪90年代的美日争霸有显著不同。由于芯片制造工艺更加复杂,半导体企业普遍采用跨国合作的方式发挥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美国的“芯片法案”或“芯片四方联盟”不足以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高度分散、相互依赖的现实局面,因此也无法达到夺回半导体产业主导权的目的。

美国智库战略国际研究中心也分析认为,在复杂和高度依存的全球价值链中,美国和中国的半导体企业早已深度融合,要使供应链完全本地化,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技术成本。因此,全球半导体行业完全“脱钩”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机构估计,如果华盛顿采取对华“技术硬脱钩”政策,可能会损害一些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利益,这或将使它们丧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收入,并减少1.5万个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换言之,“芯片法案”提供的补贴很可能无法弥补半导体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迁往美国的成本。(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

#5g赋能黑龙江数字经济# 【大咖云集,亮点纷呈!看5G技术如何助力国际传播】
9日,2022世界5G大会的先导分论坛之一——5G与媒体论坛在哈尔滨华旗饭店召开,论坛由科技日报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共同主办,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协办。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黑龙江日报等媒体人齐聚一堂,围绕“5G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主题,从全球化视角共同探讨5G技术与国际传播的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咖们怎么说吧: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张景安:建好“一带一路”朋友圈 让对外传播插上5G翅膀

5G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传媒的各个方面,微视频、云传播、实时传播、全球新闻国际化取得了难以预料的发展。5G创新传播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传播的新生态和大趋势,各行各业都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的资源越用越有价值。我们秉承“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创新全球化,建好“一带一路”朋友圈,携手克服疫情,共创未来。新时代,我们要让对外传播插上5G翅膀,在国际传播中展翅翱翔,并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发出中国声音。

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张长斌:请媒体朋友积极宣传龙江科技创新优势亮点

龙江科技工作离不开媒体的高效传播和鼎力支持,此次论坛将为龙江科技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四大新引擎产业发展。科技部门将通过实施《黑龙江省数字经济科技攻关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支持数字经济攻关和场景应用示范,促进5G规模化发展和技术迭代升级,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我们坚信在5G领域合作共赢,空间广阔、前景可期。在此,真诚欢迎媒体界的各位朋友来龙江调研指导,帮助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在龙江落地转化,也请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关注支持龙江科技创新,积极宣传龙江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亮点。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建国:国际传播内容产品生产链已经智能化

5G连接万物,AI使万物智能。当前,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传播,写稿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媒体大脑、虚拟主播的广泛运用催生了国际传播内容产品生产链的智能化。5G时代的国际传播,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友好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形象;加强与智库合作,加强多方面的合作。探索对外话语创新,通过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方案、传递中国智慧;加强与优势技术企业,如光明网与中国电信、5G超高清采集服务、5G云编辑等合作。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新技术是媒体变革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高清视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传媒业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手段,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日新者必日退。唯有跟踪现代传播技术发展趋势,顺应信息时代传播规律,革故鼎新,以变应变,才能于变革中求生存,于创新中求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经济日报从体制机制、报道形态、生产方式、传播推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理顺体制机制,重塑全媒体生产流程。二是强化技术驱动,不断提高内容生产的精准度和优质产品的传播力。三是拓展传播渠道,努力补上国际传播短板。四是坚持开门办报,有效聚合和利用社会资源。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5G时代视频语言成为交流的主要形式

作为一项赋能技术,5G技术所具有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连接等特性,让其与每个行业结合以后,都带动、推动了每个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也为国际传播、中外交流激发了澎湃新动能、提供了美好新愿景。

5G时代,信息传输的高速率意味着视频语言将取代文字语言成为社会交流的主要表达形式。为此,中国日报将深入把握5G背景下人机协作智能化和数据化的趋势,加快推进实现5G时代国际传播内容呈现的“信息视频化”“视频超高清化”,以“视频+”为主要叙事方式为受众带来更舒适和人性化的视听体验,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新华网党委常委、总编辑钱彤:5G技术正成为推进媒体融合的硬抓手

自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以来,5G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从4k超高清音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直播,从人工智能虚拟直播到机器人写稿,从大数据应用到物联网接入到智能推送,5G技术已经渗透到新闻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反馈等全链路,正成为媒体推进融合发展抢占先机的硬抓手。

在5G技术的赋能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和更深层次的推进。5G催生的新应用,也必将对国际传播的媒体格局、信息流向、内容叙事、生产模式、受众体验产生深刻且深远的影响。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国际传播已变得可浸入、可触摸、可延展、可互动

如今,5G技术使信息实现了可视化传播、远距离实时传播以及传受互动,正在开创一个国际传播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全新时代,国际传播走向智能,视频化成为国际传播主流形态,国际传播渠道得到极大拓展。此外,受众的“现场感”和“浸入感”更强,让国际传播变得可浸入、可触摸、可延展、可互动,更容易实现受众与传播者乃至现场的共情。在5G技术为国际传播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技术变革带来的数字鸿沟让我们面临的国际传播局面更为复杂。信息过载形成对内容把关的挑战,虚假信息不断升级为国际传播失范带来隐患,国际传播中的信息茧房效应也会更加明显。为此,我们要不断探索5G赋能国际精准传播的新进路,深化物联网思维,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化”,深入做好研究与策划,开展国际精准传播联合行动。

中国记协副主席、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春姣:加强黑龙江在东北亚区域话语体系中的引领力和参与度

黑龙江处于东北亚地缘的核心区域,是东北亚国际传播前沿,尤其对俄、对韩传播,具有区域优势。5G技术加速了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新传播介质的不断生成和涌现,国际传播渠道大大丰富,为讲好包括东北亚区域在内的中国故事,极大拓展了输出空间。通过“5G+AIoT”智媒聚合分发,根据不同国别、不同语系类别,实现内容精准生产,渠道精准分发,终端精准抵达。目前,我们进一步架构对外传播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国际融媒传播体系,加强黑龙江在东北亚区域话语体系中的引领力和参与度,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能力。

“5G+AIoT”智媒聚合分发平台,作为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智能媒体项目,目前已提交政府部门申请立项。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相关技术方密切合作交流,共同分享5G+在媒体应用方面的建设成果,我们与华为等科技企业在探索深入合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联通黑龙江分公司等运营商牵手,与各方共同开拓5G在传媒领域应用的未来广阔场景。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发奋:5G时代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需要前沿科技持续突破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5G给中国科技进步带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5G时代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既有赖中华文化的创新表达,又需要前沿科技的持续突破。作为一家“科技+文化”企业,腾讯一直探索利用5G时代的内容、技术与工具优势,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当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数字化助手”。

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愿构建与媒体同行共同发展的能力

中兴通讯作为数字经济筑路者,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去构建一种同媒体行业共同发展的能力,我们一直秉承向下扎根、向阳生长的经营理念。所有的技术、发展都基于绿色低碳的理念,中兴通讯一直在打造更省心、更可靠、更低碳的平台,与行业伙伴一起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5G和AI融合将使终端实现智能互联

5G技术的特性将为媒体行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包括为内容制作提供创新、便于服务提供商为用户提供新体验,同时支持移动运营商提供灵活服务,最为重要的是拓展了用户的终端设备。5G和AI飞速发展,将催生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使数以亿计的终端实现智能互联,融合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这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带来崭新的机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业发展副总裁燕兴:音视频领域的关键技术能为受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提升

华为公司在3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视频的创新技术。从我们的研究以及同行的共识认为,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下一代音频是音视频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够为我们的受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革命性体验的提升。

有了技术创新,就可以去做内容,内容的制作需要工业化、流程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范化、流程化的生产制作过程,在华为云上都能得到实现,我们可以为媒体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传统的音视频内容剪辑、渲染、特效、审片,也可以为大家提供云原生的内容生产制作。

美通社媒体业务负责人赵莎:数字技术将助力判断新闻有效性

媒体的工作方式在5G的应用下,主要有六方面的变化,包括:寻找热点、挖掘选题上,信息溯源、消息验真上,AI翻译、机器人写稿上,内容UGC、内容审核上,数据可视化和新闻可视化上,社交媒体精准推送互动产出流量上等。在这样的变化之下,国际传播应该如何去做?首先,在传播前要先洞悉,先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再实施。其次是进行评估,调研分析研判后,用数据透视化,来判断新闻的有效性。最后对内容升级,将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变繁为简,再面向大众进行传播。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国际合作部主任瓦西里·普什科夫:中国是5G先锋 期待与中国同行合作成功

随着移动互联网速度和普及率的提高,更多国家的参与者将加入进来,总而言之,随着5G的发展,国际通讯将看到更多的新机遇,媒体将采用视频、音频及图片形式进行传播,而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也让更多读者参与其中。我们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就广泛的问题交换意见,并更加积极地实施合作项目。中国无疑是5G先锋,我们期待与中国同行的合作取得巨大成功,相信5G的发展将开启国际通信新时代。

墨西哥电视22频道科技栏目负责人埃米里奥·皮素:5G技术拥有令人“惊艳”的超能力

如今的5G技术拥有令人“惊艳”的超能力,超高的传输速度、实时连接数量、超低延迟,近乎亲临现场的精准度等,都彰显了科技的巨大飞跃。5G技术可以帮助记者提高捕捉突发新闻的能力,并在短时间内制作新媒体产品。伴随5G设备普及,我们将不断优化数字时代新闻的传递和体验方式,包括实时在线发布新闻内容,确保数据传输稳定和流畅。特别是随着线上活动的流行,现场报道要求媒体的记者们,无论是摄影还是摄像,都要能够及时地传输上千张图片或者其他资料,这都对网络的速度和链接的稳定性提出了要求。

【二手房市场回暖态势明显:指导价“名存实亡”,成交强劲复苏】
7月以来,低迷了一段时间的二手房市场热度渐渐回升,甚至有部分城市出现了二手房成交量超越新房的现象。
在这背后,各地对于二手房调控的放松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自去年2月份起部分城市实行的二手房指导价制度,在近期出现了松动迹象。
西安确认暂停二手房指导价
自2021年2月,深圳率先推出二手房指导价起,据机构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15个城市建立了二手房指导价发布机制,这其中就包括陕西省省会西安。
2021年7月,西安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要求西安市房产交易管理中心以住宅小区为单位,形成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并对外发布。
作为打击通过加杠杆等方式炒房的重大“杀器”,二手房指导价大大抑制住了楼市虚火。以曾有“炒房第一城”之称的深圳为例,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显示,在2021年全市二手住宅共成交40699套,同比减少57.3%,创下近15年的新低。
同深圳类似,二手房参考价政策出台后,西安的二手房市场也一度持续降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21年10月,西安二手房价首次出现环比下跌,此后也几乎一直保持着降势。
“西安的二手房价相对于新房优势不大,而且西安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二手房交易费用比较高,先不说税费之类的,光中介费就能达到三个点,这也导致很多人能买新房就不愿买二手房。”一位西安房地产工作人员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
二手房市场的遇冷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5月28日,西安市发布《关于调整商品住房交易政策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促进二手住房流通”。
6月底起,二手房成交参考价陆续从西安多个二手房交易平台上消失,后经西安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确认,西安目前暂停发布参考价,部分中介平台在显示二手房价格时可尊重卖方意愿挂牌二手房价格,也可参照成交参考价挂牌。
“对西安房地产来说这是个利好,现在市场也需要宽松政策。”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会长王圣学认为,同时,参考价是一种短期调节手段,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真实交易价格最终会浮出水面。
多地取消或放松二手房指导价
当前,有类似情况的不只是西安。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截至目前,除上海和深圳外,已有13个城市取消或放松这项政策,包括西安、成都、宁波、绍兴、三亚、广州、东莞、金华、温州、合肥、衢州、北京和无锡。
一年多的时间里,15城实施二手房指导价以后,二手房价逐渐向理性回归。当前所谓的“取消或放松”,主要指的是和去年政策刚刚出台时相比,执行情况差别明显。
克而瑞提到,比如,成都和宁波的松动主要表现在高价房源重新挂牌,银行放款也不再严格参照指导价;广州和东莞挂牌房源价格受指导价限制,但实际交易和银行放贷已基本不受到指导价影响。还有一部分城市二手房指导价“名存实亡”,比如北京和无锡指导价偏高,不少项目指导价甚至高出业主挂牌价1万元/平方米;温州、合肥等4城没出台过实施细则。
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一座城市里发布二手房指导价的房源往往会存在于不同的地段、面临着不同的行情,具体的执行情况也不尽相同。
北京市海淀区一位房产中介对记者表示,当下自己了解到周围片区二手房指导价的执行还是相当坚挺:“我们这里属于老学区,基本不愁卖,还是需要指导价来控制。”
深圳市一位房产中介则对记者表示,深圳也会有一些低于指导价的房源,这些房源主要以价格较高的豪宅为主。“这些总价高的房子议价弹性也会大些,最近我知道的有指导价在1500万元左右的房子,挂牌价不到1400万元。”
二手房,因为受政策影响尤其大,被视为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可以见得的是,随着二手房指导价的松动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现,市场的活跃度显著提高。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7月成都、深圳、南京、杭州、佛山、北京、青岛、苏州这八城新房成交43326套,二手房成交52043套,二手房成交明显超新房成交。
其中表现尤其突出的当属成都。易居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7月成都二手住宅成交17296套,环比增长3.6%,同比暴增386.1%,创下2012年1月以来的最高月度成交记录。
根据北京住建委官网数据,7月北京二手房成交12338套。能超越以二手房为主的老牌一线城市北京,成都的表现实属不易。业内普遍认为,成都二手房限价取消,被压制的市场需求集中释放是重要原因。
“基于一、二手房联动效应,二手房流动性率先修复,置换新房等需求才能充分释放,未来一段时间内,二手房市场仍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复苏势头,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将先于新房转暖。”易居研究院认为,随着二手房市场流动性、活跃度提升,也将对新房市场信心产生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分析普遍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次新二手房仍将保持比较强劲的复苏势头。(消息来源自中新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而今天我们就介绍一款非常有名的古驰 tornabuoni系列,某某型号237938 I16G0 8477的手表,来跟告诉大家古驰手表怎么样,这款表有属于它自己的
  • #天涯明月刀手游[超话]#策划你们好,商量一些事,谢谢:1)请直播打深渊45,我看看你什么水平2)请直播打破阵子,如果不想打,以后别再出现这个垃圾玩法了3)我想
  • 她攥紧了手,转头到了女儿身边,安安见她过来,小手立刻抓住了她:“阿妈……我好难受。她攥紧了手,转头到了女儿身边,安安见她过来,小手立刻抓住了她:“阿妈……我好难
  • ”——《世界时装之苑ELLE:刘诗诗的自由观 在规则内“随心而活”》#刘诗诗[超话]##刘诗诗狐妖小红娘竹业篇# [心]#刘诗诗伟星水生态代言人# “如果让我纯
  • 你们的本体就一直没变啊,有成长,也不会因为外物或某一刻的外在表现而丢了自我。每一个你们,开心的、不开心的、疲惫的、充实的,更多的,每一个你们我们都喜欢,只是世界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不必祝她开花No need to wish her flowers不必教会她爱You don't have to teach her love她不必勇敢She
  • 前面已经说了,把揭卝露/及曝/光忒瑟派的正/腐背景的广/播电/台勾/结违fǎ违规及无卝齿者并其等也必然是拿了全包圆的黑/钱或者说它们之间必是沟杰的的事实的这个事
  • 作为家里的长孙,我是他们最疼爱的孙女,是每次逢年过节都会收到比其他小孩还要多很多钱的偏心,是每次好吃的都要留给我……已经记不清多少个失眠的夜里想起他们,也不知道
  • 25.想满破的礼装:唔,肯主任吧26.对哪个卡面最心情复杂:切嗣满破27.extra里最喜欢的:ruler,吧【因为也超喜欢黑贞!非要说的话就扯到第五问那个家伙
  • 这段感情如果你觉得不公平如果你有这种凭什么的想法,你告诉我,不想强求你,到最后错的全部归咎为我自私我不够温柔我情绪不稳定,对这段感情我没有付出过什么,我不该受
  • 本届博览会将直接带动济南市及周边地区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将成为链接起制造业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桥梁。本届博览会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
  • 他快八十岁了,每天主要还是种种庄稼,练练字。家徒四壁,他再也没有办法去读完高等小学,一路走,一路哭,把新学期的书本送回学校还给了老师。
  • #sky光遇[超话]#08,le,偏P,喜欢姐姐或者同龄,165女高住校,衣柜还行蝙蝠斗毛领等都有,周中晚上不太看手机但晚上一有空一定会陪,长得也还不错,放假周
  • 你好特别,你和我认识的男生都不一样,你给我一种疏离感,很孤独的感觉,若即若离,我听过很多人说自己孤独,但我觉得你的孤独才是真正的孤独。感觉你的内心深处一直都只有
  • 历??个月之久,我们都非常期待的劳力士新品手表终于在国内首露全貌,据了解,此次展会不仅只面对媒体,公众们同样都有机会参与,一同分享劳力士的非凡作品。我对腕表知识
  • 俞渺薄望言情好文‼[挖鼻][doge]kREJT_L% ‼书名:《俞渺薄望》 ‼主角:俞渺薄望 ‼小说全文阅读到公#众#号【岁月书摘】回复主角名就行了。 以下
  • 今天直播主持人问晞晞“你还记得你上一次心动是什么时候”晞愣住了,思考了一下说是唱这首歌的时候,然后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熟透了。然后09.07这天,有wf探班说听见晞
  • 不开心就来 soul,下载soul吧,在soul 不会有人了解你的过去,在soul没有解决不了的烦恼,在soul有温暖的声音,来soul遇见最好的自己!S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