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暮课诵白话解释》有声书连载59

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卷上

◎印光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注解

三、蒙山施食

唵。缽啰末邻陀(宁+页)娑婆诃。

这是灭定业真言,是地藏王菩萨说的。业有两种。一种叫定业,就是所造很重的业,一定要受报应的,这种业很不容易忏悔的。一种叫不定业,就是所造的业,轻重不定的,忏悔也容易的。要晓得不论是定业,是不定业,总之罪业都是从迷惑造成的。迷惑没有实体的,不是自性本来有的,只要智慧光一发迷惑就完全消灭了。念了这个咒,智慧光就全发出来了,所以不独是不定业可以忏悔,就是一定要受报应的定业,也可以忏悔清净了。施食仪轨上说[1],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罪业本来没有实体的,本来是空的,都是从这个妄心造出来的。妄心一天不灭,造罪就一日不停。所以只要忏悔这个心,把这个妄心灭除,妄心一灭,就不会再造罪了,不再造罪,就罪也灭了。罪既然灭了,就是罪也空了。罪灭了,罪就空,心灭了,心就空,所以叫两俱空[2]。这是各种忏悔方法里头,最高最切的功夫,所以叫真忏悔。能够这样的忏悔,那就不要说不定业了,就是定业也没有不灭除清净的了。这个咒的效验,有这样的大,所以念的时候,一定要观想一切众生,从无始到现在,所有的种种罪业,完全都消灭净尽了[3]。

唵。阿噜勒继娑婆诃。

这是灭业障真言,是观世音菩萨说的。前边一个咒,是破定业的,是就理性一边说的。这个咒是破不定业的,是就事相一边说的。事同了理,互相融通表显,各各没有障碍,这才是真的忏悔。所以念了这个咒,所有一切的业障,都可以破除清净了。念的时候,应该要观想,我自己为了众生诚心念这种咒,把众生的种种业障,都消灭清净了。能够这样的观想,那就格外有效验了。

唵。步步底哩伽哆哩。怛哆誐哆耶。

这是灭障碍开咽喉真言[4]。咽喉,是咽东西下去的喉管,所以叫咽喉。饿鬼的身体是很大很大的,但是他们的咽喉,倒反很小的,像一枝针那样的细,所以不论什么东西,都咽不下去的。这是在阳世的时候,器量狭小,一些不肯布施,所以招到这种样的苦报应。他们永远听不到水浆的名目,不要说喝到了。就是给他们一些水喝,他们看出来,也都变化了脓血,不能够喝下去了。或是到了口里头,都变了火,要烧他们了,所以永远受饿受渴。从前目犍连尊者,用他的天眼[5],看见他的母亲,堕落在饿鬼道里头。他就拿了一钵饭去给他的母亲吃。他的母亲就拿起饭来吃,哪里晓得饭还没有到他口里头,都变成了火炭了。目犍连尊者看见了,心里头难过得很,就哭求释迦牟尼佛,救他的母亲。佛说你的母亲,业造得太重,你虽然孝得很,感动到天地神祇[6],但是你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够救度你的母亲。就是天地神祇,虽然感动你的孝,但是也没有力量救度。你必须要仗了十方众僧威神的力,做大佛事,你好好的供养众僧,你的母亲才能够脱离这饿鬼道。目犍连尊者听了佛的指导,就照样的去做了,他的母亲,才出了饿鬼地狱。现在六道众生,虽然仗了种种神咒,召请来了,但是这种饿鬼的咽喉,不替他们开,那么所施的食,他们还是不能够咽下去。所以必须要念这种神咒,使得他们的咽喉,可以放大。念的时候,要左手向上,观想自己的手,托了莲花,花里头有白色的甘露水流出来。这种水非常的清凉,周遍的洒在虚空里头,一切的饿鬼,都能够喝到这种水。那么像针一样细的咽喉,都开得很大了,所施给他们的食,都可以咽得下去了。业火也就停止不烧了[7],全身也觉得清凉受用了。

唵。三昧耶。萨埵鋄。

这是受戒的咒,出在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8]。这种戒,是大乘戒,必定先要忏除了罪业,才可以受得。所以先要念前边的灭罪真言,使得六道众生的罪业,完全消灭清净了,再接上去念这一种受戒的咒。缘起经上说[9],若是要受持这种施食法,应该要发菩提心,把这三昧耶戒,教授这些六道众生。因为这种戒,在密宗里头说起来,是最初受戒的一种戒法,所以受了这种戒,就得到了成佛的种子。施饿鬼经上说[10],念了三遍咒,一切鬼神,就都听到了很深的秘密法门,就都得到了具足的三昧耶戒法,同了无量的福德,才可以说是真正的佛子了。念的时候,要观想一切六道众生,都受到了这种三昧宝戒,心意都完全清净了,身体都完全解脱了[11]。

南无萨嚩怛他誐哆。嚩噜枳帝。唵。三跋啰。三跋啰。吽。

这是变食真言,就是前边讲过的阿难请释迦牟尼佛说的咒,也出在瑜伽集要陀罗尼经上。念了这个咒,一粒米可以变出七粒米来。又从这七粒米,各各一粒变做七粒。七粒再变,慢慢的就变成了七斛[12],又变成了七七四十九斛。越变越多,可以多到充满虚空界,没有穷尽。并且这种米,也是圆融无碍的,虽然充满在虚空里头,但是同了旁的各种东西,一些没有妨碍的。十方世界里头,六道众生,是无穷无尽的多,不是这样的变,哪里够无穷无尽的六道众生吃呢。这一种咒,同了下边一种咒,放起蒙山来,念得越多越好,最少也要念到二十一遍。那么六道众生,各各得到七七四十九斛的食,大家吃好了,就都能够生到天上去,或是生到净土去了[13]。

业障深重4大征兆!

《太上感应篇》里有句话非常经典: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其实讲的就是“因果”,因果是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个人可以不信佛,但是不可不信因果。人的命运,包括我们今生的福祸吉凶,都是自己前世种下的因与果,世间一切缘法皆不离因果。

佛菩萨的神通也敌不过个人的因果业力,比如一个人做了坏事,跑到佛菩萨面相,祈求保佑,这不是痴人说梦吗?违背因果的事再求佛也无用。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将佛教视为自己的“捷径”,菩萨尚且还救苦救难、广种福田,何况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

所谓“业障”,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所造下的恶业,恶因结恶果,是妨碍人修行的种种罪业。“一切业障皆由心生”,转恶念、恶心、恶行,修善念、善行、善语,身口意三业清净,自然多福报。一个人业障深重,会有这4大征兆,看看你占几个?

一、邪淫心重,心不干净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心若清净,则处处都是极乐净土;但若心术不正、心存邪念,一念起,则恶业来。人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我们但凡心中生起一个恶念,恶果便会不请自来。佛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就是自身的“风水”,心不净,再好的风水也会逐渐衰弱。

“万恶淫为首”,爱生邪淫的人,没有福报、障深慧浅,不明因果、颠倒愚痴。他们往往心里比较阴暗、面相不好,家庭不和、子孙不孝,而对于他自身而言,更是福报的大肆损耗和流失。佛教将戒“邪淫”作为五大戒律之一,邪淫对于一个修行之人的摧毁力会更大,经曰: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若不断淫,必落魔道。其利害程度从中可知。

二、不孝父母,不知感恩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必是小人。佛说众生有四重恩最难报,即父母恩、老师恩、国土恩、众生恩。生而为人,当知“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就是供养佛,孝顺父母就是对佛菩萨最好的供养,其功德利益胜过一切物质供养。父母就是堂前活菩萨,是我们最亲近的佛菩萨,但是众生无明,本末倒置,到寺院烧功利之香,这是迷信,自欺欺人。

我们要感恩身边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不求“无缘大慈”,但求善待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这同样也是在为自己积德谋福。千万不要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小人,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信你抬头看,你看苍天饶过谁?

三、杀生造恶业

再一次奉劝众生不要杀生,尽管动物处于低等,但也是佛门中所说的六道轮回里的有情众生,它们的前世或许就与我们有着某种深刻的因缘。若你执意将其化为恶缘,那自然终遇苦果。众生当心怀慈悲,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去伤害生命,一定要心怀敬畏,敬畏天道自然、敬畏因果报应,不要一时享乐,来时后悔,那都为时已晚。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申;舍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我们不要做一个无知无畏的人,否则终有一天,你要为此付出代价。“善恶到头终有报,从来因果不用忙”,不要待苦果业障现前时临时抱佛脚,你就是抱佛的大腿也无用。不如修好当下,护生放生、广结善缘,为自己的命运增添一道“护身符”。

四、造口业,缺口德

人的嘴也非常影响自身的“风水”,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语不慎,易召感祸患。尤其是那些说话尖酸刻薄的人,哪怕“刀子嘴豆腐心”也不行,“口是伤人斧,言是割心刀”,不论我们内心如何,一定要在言语间利益他人,而不是损害他人。说出去的话是“因”,是福是祸即为“果”,一句难听的话,伤人三分、自损七成,愚蠢行为。

口业主要分为四种,包括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说话要真诚,不要背后说人闲话,言语要干净,使人如沐春风,不要说污秽语,更不要说骂人的脏话、粗口,那是损自己的口德,败坏自己的名声。

出言要有尺,戏谑要有度;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说好话,是布施他人,亦是利益自己。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希望大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忏悔消业、断恶修善,人生吉祥圆满

沈海燕教授:
论一心包容宇宙万法

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个体精神上的成就。

在佛教的语境里,个体的成就是通过对心的认识和观心的实践而取得的。

本文探讨了天台智顗旨在宗教救赎解脱的有关心的理论,

并指出,个体若明了心的特性,

即能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对于真理的证悟,端在于个体破除因循守旧的僵化教条模式,

以使其审视世界的观念和思想获得全新的视角。

一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始于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而个体灵性修持的成就则是其对建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保证。

个人要取得心灵上的成长,

关键在于观心,

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明了心的特性,

并具体进行观心的实践,

我们才能洞见实相真理,

以智慧克服无明烦恼,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有关心性方面,天台智顗

( 538 - 597 )的理论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 、 心的特性

在心性的问题上,智顗将心视为:

( 一 ) 、整个宇宙,因为心是诸法之本;

( 二 ) 、体、宗以及用。

( 一 ) 、心之所以是诸法的根本,

乃源自于心的作用能产生业,从业而产生苦。

同时,心也包含万法。

在智顗的体系里,十如是和十法界代表了宇宙万法。

在智顗看来,既然整个宇宙不出十法界,

而十法界即在一心中,

那么,心即是宇宙。

( 二 ) 、心也是体、宗以及用。

智顗将能产生业力的心分成三种,

谓之烦恼心,
苦果心
以及业心,

具有无明轮回的特性。

1 、“ 烦恼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三支:

无明、爱以及取。

2 、“ 苦果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七支:

识、名色、六入、触、受、生以及老死。

3 、“ 业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二支:

行和有。

当此三种属于无明烦恼之心与三种修成佛果之德

( 即法身、般若和解脱 )

相即认同的时候,

它们就成为了实相本体、成佛之宗要以及修行实践之用。

换言之,“ 苦果心 ”若与“ 法身德 ”相即,

便成为“ 心体 ”。

因为实相是不生不灭的,

而轮回之心与永恒法身不出实相的范围,

皆具有不生不灭的特性,故两者相即。

“ 烦恼心 ”若与“ 般若德 ”相即,

便成为“ 心宗 ”。

这是因为,行者由观心觉察恶事而得般若智慧,觉悟真理。

初观心是成佛之因,

观成觉悟是成佛之果,

智顗将成佛因果视为佛教宗要,故心为宗。

“ 业心 ”若与“ 解脱德 ”相即,

便成为“ 心用 ”。

显然,心是主宰个体沉浮的关键,

或于轮回道中,

或获得解脱,

皆有赖于心的作用。

故此,智顗认为,心的作用至为重要,心能地狱,心能天堂。

心能凡夫,心能贤圣。

所以心即是用。

他说,当我们有分别心时

( 联系佛教语境,即是十二因缘 ),

即有六道轮回

(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和天 )。

这是因为分别心是人有无明烦恼的结果,

因此而产生十二因缘之涉三世而轮回六道的次第缘起,

令人沉沦其中,不能自拔。

然而,众生一旦与无明远离,

便不再有分别心,于是便能证得四种圣人

( 声闻、缘觉、菩萨和佛 )

的解脱果位。

二 、 观 心

在观心的问题上,智顗强调观心的重要性,谓,通过观心,

可以达到组成“ 妙 ”的三个方面,

即“ 体广 ”、
“ 位高 ”、
“ 用长 ”。

这三个方面是放在作为根本教义的成佛因果的语境里界定的,

代表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作为佛教本体的这一根本教义则可以总摄一切教法和义理,

因为它包含了整个修行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指涉的是遍虚空、尽法界的以成佛为宗旨的实相真理。

智顗称这一根本教义为“ 体广 ”,

因为它在时间纬度上不只是指向迹门中的近期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释迦牟尼,

更纵深指向本门中的久远之前早已成佛的释迦牟尼。

这一教义之用所以为长,

乃在于此“ 用 ”具体指迹门中佛陀施设的种种救度众生的活动,

而此迹门则源于久远之本门。

在这里,智顗就观心的内容提出了三种心,

是为己心,
众生心
以及佛心。

( 一 ) 、“ 体广 ”指实相真理的特性,

故从己心是否同时具足其它二心而言的,

因心体具有包容万象的特性。

故己心若不具众生心和佛心,便是体狭;

若具足,一己之心量广大,便是体广。

( 二 ) 、“ 位高 ”指契入实相真理的智慧,

故其标准由是否与最高之佛心相等来决定。

若己心与佛心不相等,心性卑劣,便是位下。

若与佛心相等,具足菩提心,志向远大,便是位高。

( 三 ) 、“ 用长 ”则从空、假、中一体的三谛三观视角来看。

若观己心、众生心和佛心,

不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短。

若是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长。

在智顗的实相理论里,空、假、中三谛是用来界定实相的三个方面的。

换言之,一心必须能观事物同时具有空、假、中三个面相:

诸法因缘合和而生,无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故是空;

事物虽虚幻不实,却暂时存在,故空也是假有;

事物即是空幻,亦是假有,即空即假,不落两边,这便是中道。

在智顗看来,无论是己心、众生心和佛心,皆不出诸法的范畴,

故三心一体,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谛。

就智顗的观点而言,观心的重要性在于,

观心是契入实相的最直接的方法,

因其不但与包容万象之心相关,也与三谛密切关联。

此两种联系证明,观心是借以契入实相真理的最殊胜的方法。

从智顗的心为诸法之本的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到,智顗是从肯定的视角来把握真理的。

而他的相即理论更从超越的高度提出了契入真理的方法。

而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肯定,

乃超越所有的区别对待,

打破人们局限于语言概念的认知模式,

进而洞察到万物终极一体的本质。

改变传统的世界观是使人们对真理达到充分体认的关键。

智顗的相即理论旨在训练人们的心灵,改造人们的思想,

使人们的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力,

以防止人们的思想易形成僵化、狭隘、生硬和教条的倾向。

具体的来说,传统佛教的世界观是将人生视为苦,

而智顗则将无明三道

( 烦恼道、业道和苦道 )

与成佛三德

( 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 )

相即,以契入终极的本体,超越二元对立。

也就是说,

烦恼道即般若德,

苦道即法身德,

业道即解脱德。

此类概念的相即是对现象世界全体的了悟,

是超越事物之二元对立的境界。

一方面,苦道和法身对于证悟的行者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实相之境界是离言冥会的,是涵摄一切的。

所谓苦道或法身,

乃是无明众生加诸于实相上的片面的概念。

既然世间万象皆是实相的显现,

那么,
苦道即法身,
法身即苦道。

另一方面,苦道和法身之所以有区别,

只因为众生所处的认知状态不同。

一念明,苦道即是法身;

一念迷,法身就变成了苦道。

三道与三德的认同可简单地归结为超越这两组概念范畴的束缚,

而达到对实相真理的认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把烦恼道与暗的含义联系起来,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菩提智是明的概念;

若不把业道定义为缚,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解脱是自在的概念;

若不把苦道界定为生死,

也就没有法身是乐的概念。

如此,三道的概念就不再具有消极的含义了,

而人们也无需用“ 三德 ”来破除与其对立的“ 三道 ”之消极面了。

当人们摆脱了概念的束缚后,

“ 烦恼道 ”即“ 般若德 ”,

无需用般若破烦恼;

“ 业道 ”即“ 解脱德 ”,

无需挣脱业道才能得自在;

“ 苦道 ”即“ 法身德 ”,

无需了却生死而得成佛之常乐。

三 、 结论

智顗有关心性和观心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借以领悟真理的认知上和宗教救赎上的进路,

使行者由此能取得
心灵上的成长,
思想上的改造,
精神上的解脱。

个人的修行成就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借由了悟一心无所不包、无分无别的实相特性,

我们就能以开放的心态来包容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皆为实相的显现。

通过观心的实践,

主体便能增长智慧,
了悟宇宙真相,
从烦恼困惑中解脱出来。

面对生死轮回,经由将生死之苦与涅槃之乐相即认同,

人们便不会再感到彷徨无助,

而汲汲于所谓的脱离世间的离苦得乐,轮回解脱了。

此种对人生的洞察能使我们获得与传统佛教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使我们能积极地拥抱人生,

使我们的心灵宁静安详和平,

使我们的精神不离世俗而得到升华。

如此,我们便不会轻易被激烈竞争的环境影响而紧张焦虑不安,

也不会过分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并能化被动地受外部环境左右为主动地去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创造祥和安宁的气氛。

若每个人都拥有宁静的心灵,影响所至,

整个社会便自然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则人间净土的实现亦指日可待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特雷多虽好可不要贪杯哦特雷多山庄特酿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在法国橡木桶沉睡6个月之后,有淡黄色的优雅酒体,空气中弥漫着成熟柑橘、苹果、菠萝等水果与花朵的浓郁芳香。
  • 最后要保持厨房的干净整洁,把不用的刀具收起来,垃圾常清理,这样方能确保西北天门方的贵气,利于男主人的运势。所以说,西北方本来就不能有厨房,而2022年,六白武曲
  • 建筑家设计的家 引景入室的空间感家庭一户建​ 约350万元人民币(参考汇率100=5.3)​[心]京都新兴高级贵族区——国际会馆附近的家庭一户建。引景色入室
  • 但是啊,最初好长一段时间,东方朔一直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这个主要原因就是东方朔总是得不到汉武帝召见,他在公车署更没机会接近刘彻,为了摆脱困境,他只能死马当活马
  • Bidh bliadhna ùr a’ fosgladh dòchasan ùra, agus beàrnan ùra a’ giùlan aislingean
  • 3、女人有塌鼻梁:鼻梁塌下去的女人,家里都是自己做主,事事需要自己去做,又要赚钱又要做家务,是标准的操心操劳的勤快命。有没有姐妹觉得自己符合这个标准,好看又勤快
  • 正当他捧着那瓯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他家已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于是脱口而出,给秀才续上了后两句: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在我还是路人的
  • 2018年在深圳做重构乌托邦,时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也有了,重构乌托邦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野城在展览前言中这样
  • 填空题:______ March[感冒]‼️这是一条负能量的微博‼️疫情真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太多不便了,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受到或轻或重的影响。但是人们不可以
  • 3 、所有洗盘行为从股价波动幅度上体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表明控盘庄家不愿左价机会给短线客去赚取利润,不希望有不断的买盘出现来干扰自己的洗盘计划。2、先挂单后撤单
  • 2021年11月24日上午,光特云智产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傅建辉董事长带领公司高层团队专程来汉,参观了通全达公司旗下的北斗武汉城市森林健康谷并友好座谈,双方就
  • 重庆天地丨您的✈️已经安排就绪春暖花开了,该出门活动活动了约上朋友出门踏青逛街有花有草有大树还有商场可以逛重庆天地必须有姓名来到重庆天地遛尽然发现这里停了一架大
  • #在看画怖# 唉 说实话我挺心疼浩文的 就跟所有韩剧男二一样 男二永远只能是大家的 我也不太懂浩文怎么想的 暗恋这场独角戏这么苦…还能平静演下去 如果我是他
  • 盘点又花心又忠诚的三大星座[偷笑][偷笑][偷笑]【双鱼座】双鱼悄咪咪的出现了,许多人觉得双鱼很忠诚,其实双鱼是只对爱情这个事忠诚,至于花心嘛,双鱼真的恨不得一
  • 最近迷上了砂铫煮水泡茶,出门的时候还犹豫了一下,怕磕碎瓷器(确实磕了一个)但酒足饭饱崽来壶热茶,我实在形容不出来我有多快乐!上午和家属拎着吃喝拉上朋友,跑到家附
  • 硒砂瓜的种植这种特色也被称为是宁夏的一道奇特的景观,而之所以将西瓜“种”在石头上,是因为宁夏的地理环境非常特殊,虽然说宁夏日照充足,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 网站:www.wanxiangliyi.com“悦”读瞬间手机摄影作品展(三)为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倡导广大民众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春节期间,我馆在广大
  • 但也有例外的,我有一个同事,家里较为富裕,他父亲帮他买一台BB机,目的是方便他话谈情说愛,但是平日里,他BB机几乎没有响过。昨晚深圳的天气超级闷可我半夜喝到了
  • 回到上海了,和一直在当地长大的人相比,他对于上海的情感又很微妙。回到上海了,和一直在当地长大的人相比,他对于上海的情感又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