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大师对弟子们讲,
生死事大,

你们这些人,
终日修行只重视福报,
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

我们现在这样的修行人很多,
在佛教鼎盛时期的唐朝,
禅宗寺院里居然也有这样的景象。

五祖大师继续开示,
自性若迷了,
福又如何能救呢?
  
福与慧给生命带来的利益,
性质是不同的。

福能够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源、
长久的寿命、
健康的身心,

乃至于也能获得禅悦法喜,
但是不能了生死。

了生死要靠破除迷执,
打开不生灭的本心。

福与慧因果不同,
谁也不能代替谁,

这在我们佛教传统里讲得很清楚 :

“ 修福不修慧,
大象挂璎珞;

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

现在很多宠物,
天天被抱着,
还穿着小衣服,
好吃好喝,

俨然一家子的中心,
比很多人的生活都好,
修福修来的,
但是没有智慧,
畜生道;

有些人虽然修行很认真,
但修行的资具有时候很匮乏。

这都是修福与修慧的偏差带来的。

这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祖师讲得很清楚。
  
所以祖师告诸众人 :

“ 汝等各自去看智慧,
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各作一偈,
来呈吾看。

若悟大意,
付汝衣法,
为第六代祖。”

如果你们能够有智慧,
那就传衣钵,
做第六代祖师。

“ 火急速去,
不得迟滞。”
  
下面这几句话很重要,
“ 思量即不中用 ”,

一动思维那就错了,
不是般若智慧。

“ 见性之人,
言下须见 ”,

见性的人,
当下就要见,
而不是用思维。

所以古人道 :

“ 触目不会道,
运足焉知路。”

一思维就错了,
一思维就落入生死凡夫的境界。
  
“ 若如此者,
轮刀上阵,
亦得见之。”

如果真是见性的人,
拿着刀上阵跟人拼命,
佛性亦不失。

这就是前面讲的,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打开本来清净的自性以后,
即便抡刀上阵跟人打仗,
照样不受影响,
这样的心才可以直了成佛。
  
神秀大师在大家的期盼下,
也为了求法,
写了首偈子,
想呈给五祖大师。

但是在护法龙天的安排下,
在五祖大师的加持下,

天天跟老和尚在一起的教授师,
居然十三次连方丈室的门都进不去。

这是很奇妙的。

“ 是夜三更,
不使人知,
自执灯,
书偈于南廊壁间,
呈心所见。”

没有办法,
神秀大师把自己的修行体会,
写在了墙上。
  
“ 偈曰 :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境界非常了不起。

我们凡夫的身是烦恼,
他这里身是菩提树。

神秀大师的身体,
非常清净,

像觉悟的树一样,
可以承载觉悟的智慧。

心如明镜台,
心极其清净,
禅定功深,
智慧明了。

但是,
还是会有烦恼,
会有杂念,
就像尘埃。

“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还在不断地用戒定慧三学来用功,
使自己清净的身心不受尘埃的染污。
  
像神秀大师这种境界,
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是难得一见的。

自己学禅二十多年,
有一个顺口溜 :

“ 身如烦恼树,
心似密见林,
学禅二十年,
尚未脱俗气。”

跟祖师比,
距离遥远。

但是五祖大师如何评价他此时的境界呢?
  
“ 祖曰 :
‘ 汝作此偈,
未见本性,
只到门外,
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
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到了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 的境界,

居然还在禅宗的门外,
尚未入门,
以此智慧觅无上菩提,
根本就没门。

这就是禅法的严肃性。
  
“ 无上菩提,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

无上的菩提,

就是无上的觉悟、
禅宗所直传的佛心,

需要言下识自本心,
见到不生不灭的真性。

同时,
“ 于一切时中,
念念自见 ”,

在一切时间、
一切地点,

念念现前才可以。

“ 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

一切法都不是障碍。

一切五蕴的幻境,
皆变成真如妙用,
纯一真心。

山河大地,
皆是菩提妙心。

“ 如如之心,
即是真实。”

这个如如不动的禅心,
即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体。

“ 若如是见,
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只有见到这样的境界,
才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才有资格入祖位。

这是禅宗的命脉。
  
五祖大师很慈悲,
安慰他说 :

“ 汝且去,
一两日思惟,
更作一偈,
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
付汝衣法。”

总是给人机会。

说你先回去,
仔细体会体会,
再写一个偈子,
如果合格,
还有机会。
  
神秀大师在廊间题写的这一首偈颂,
很快被道场大众传唱。

五祖大师也很鼓励他,
说只要依此偈修行,
就能够不堕恶道。

说得很明白,
“ 不堕恶道 ”
“ 有大利益 ”,
并没有说可以直了成佛。
  
在碓坊里舂米的行者卢惠能,
听到有沙弥童子持诵这首偈颂,
一听就知道没入门。

后来一了解,
知道老和尚要传法,
于是他让人引导,
来到堂前,
平常他都不来这个地方。

这时他让一位姓张的别驾,
帮他也写一首偈子。

大家当时都很奇怪,
说你一个行者,

也要掺和这件事?

大家都很不屑。
  
惠能大师说 :
“ 欲学无上菩提,
不得轻于初学。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

若轻人,
便有无量无边罪。”

说你们不要小看人。

众人说那好,
既然你这么自信,
赶紧说吧。
  
结果惠能大师一开口,
举众皆惊。

“ 偈曰 :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大家都愣了,
原来道场里谁都可以使唤的行者,
是位肉身菩萨。
  
五祖大师担心有人嫉妒惠能大师,
赶紧把鞋脱下来擦掉了偈语,

当众说,
这个也没见性,
不要当回事。
  
但是到了第二天,
他悄悄来到惠能大师修苦行的碓坊。

“ 见能腰石舂米,
语曰 :

‘ 求道之人,
为法忘躯,
当如是乎!’

乃问曰 :
‘ 米熟也未?’

惠能曰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一千多人吃的饭,
得要多少米呀,
舂米的任务很重。

惠能大师身量小,
怎么办呢?

为了把这件事做好,
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
增加自己的体重,
因此腰部受损。

五祖大师就很感慨,
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
应该如是精进,
这就是大家的榜样。

然后五祖就问他
“ 米熟也未?”

传灯,姓叶,衢州人。少从进贤映庵禅师剃发。随谒百松法师,闻讲法华,恍有神会。次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视,灯即契入。百松以金云紫袈裟授之。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卜居幽溪高明寺。先有土人叶祺,葬亲寺后。梦神云,此圣道场地,将有肉身菩萨,大作佛事,可速迁。祺不信,俄举家病困,惧而徙焉。翌日,灯至,即其地立天台祖庭,学侣辐凑。尝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众闻石室中天乐铿锵,讲毕乃寂。尝著生无生论,融会三观,阐扬净土法门。又有法语一篇,最为切要。曰,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夫爱,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宇田园、林泉华卉、珍宝玩物,不可枚尽。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得生。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于轻爱。盖念不一,由散心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然。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众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纷若尘沙。故欲轻其爱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万缘都寂,一念自成。一念既成,则爱缘俱尽矣。曰,杜境有道乎。曰,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睹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即情自绝。情绝,则爱不生,而唯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如何。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求生极乐,以敦信为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自佛,非是他佛。二,修行者,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发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之正念必然。亲见弥陀,垂手接引,得生净土必矣。理一心亦无他,但于事一心,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可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立华池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此二种正行,须相须而进。凡行住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趺坐,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净土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得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净土舟航,要以信为柁,行为篙橹樯缆,愿为风帆。无柁则无所指南,无篙橹樯缆则不能运行,无风帆则不能破浪疾到,故次行以明愿也。第愿有通别,有广狭,有遍局。通,如古德所立回向发愿文。别,则各随己意。广,谓四宏,上求下化。狭,谓量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宏,不得师心妄立。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于是矣。灯每岁修四三昧,身先率众,精进勇猛。注楞严,维摩等经,凡染翰,必被戒衲。前后应讲席七十余期。年七十五,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法华持验,净土法语。)

读书学典:《论语.乡党》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皇侃曰:此一篇记孔子平生徳行也。乡党者,明孔子教训在于乡党之时也。所以次前者,既朝廷感希,故退还应于乡党也。故《乡党》次于《子罕》也。○《论语注疏》:此篇唯记孔子在鲁国乡党中言行,故分之以次前篇也。此篇虽曰一章,其间事义亦以类相从。○《论语集注》:尹氏曰:“甚矣孔门诸子之嗜学也!于圣人之容色言动,无不谨书而备录之,以贻后世。今读其书,即其事,宛然如圣人之在目也。虽然,圣人岂拘拘而为之者哉?盖盛德之至,动容周旋,自中乎礼耳。学者欲潜心于圣人,宜于此求焉。”○杨伯峻:此篇“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

▲乡党:乡里、家乡,亦可指乡亲,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朱子:“父兄宗族之所在。”江氏永乡党图考:“诸侯五十里内为三乡,亦如天子之制。乡者,举其大名。党者,举其中所属之一也。孔子虽居国都,亦曰乡党,对朝廷言之也。”钱穆:“孔子生陬邑之昌平乡,后迁曲阜之阙里,亦称阙党。此称乡党,应兼两地言。”
▲恂恂:xún,温恭信实的样子。张栻:“恂恂,信顺之貌。”王肃曰:“恂恂,温恭之貌也。郑注云:“恂恂,恭慎貌。”说文:“恂,信心也。”信者,实也。人有信心,则能恭慎。“恂恂”有本作“逡逡”。如:相当于“然”。刑昺:“凡言‘如也’者,皆谓如此义也。”
▲似不能言:谦卑逊顺。张栻:“似不能言者,自卑而先人也。”朱子:“不以贤知先人也。”
▲宗庙朝廷:此指鲁之宗庙、朝廷。集注云:“在宗庙朝廷,谓助祭于公与见君时也。”《白虎通》:“宗,尊也。庙,貌也,象先人之尊貌也。”《注疏》:“宗庙,行礼之处;朝廷,布政之所。”《白虎通》:“朝者,见也。”时见君谓之朝,因而见君之地亦称朝。说文云:廷,朝中也。廷无堂,而但为平地。钱穆:“廷者,平地。朝有治朝、内朝,皆在平地,无堂阶,故称‘朝廷’。”
▲便便:便,pián。辩也、辩说,善于辞令的意思。或言明白畅达。郑玄曰:“便便,辩也。虽辩而谨敬也。”或说:闲雅之貌。
▲唯谨尔:谨敬。钱穆:“宗庙朝廷,大礼大政所在,当详问极言,不可不明而辨,然而需要谨敬。”《论语集说》:“宗庙朝廷,礼法之所在。言唯谨尔,盖谨而不放,敬之至也。”

■现代翻译:孔子在乡里之间,温和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是不太会说话的人。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清楚明白,只是很谨敬而已。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于乡党,谓孔子还家,教化于乡党中时也。天子郊内有乡党,郊外有遂鄙。孔子居鲁,鲁是诸侯,今云乡党,当知诸侯亦郊内为乡、郊外为遂也。孔子家当在鲁郊内,故云于乡党也。既还乡党,乡党宜须和恭以相接,故恂恂如也。既其温恭,则言语寡少,故一往观之,如似不能言者也。谓孔子助君祭,在宗庙及朝延也。既在君朝,应顺酬答,及入大庙,毎事须问,竝不得不言也。言须流■(字左口右便),故云便便言也。言虽流■,而必谨敬,故云唯谨尔。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记言语及趋朝之礼容也(孔子于乡党至宾不顾矣并为一章)。言孔子在于乡党中,与故旧相接,常温和恭敬,恂恂然如似不能言语者,道其谦恭之甚也。宗庙,行礼之处,朝廷,布政之所,当详问极言,故辨治也。虽辨而唯谨敬。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道与之才,圣人达之以为艺;道与之貌,圣人达之以为仪。前言执射执御,圣人之艺也;此言乡党之礼,圣人之仪也。然圣人之行礼,不以居家者施之乡,不以居乡者施之朝,故于燕居,则申申;于乡党,则恂恂;于朝庙,则便便。凡皆异之以称物同之,以平施而已。恂恂徳性之谓也,便便辨治之谓也。乡党贵徳信,则逊而无所辨,故似不能言;朝庙贵辨治,而不可不敬。故曰:便便唯谨。周礼司徒教民以孝友睦婣(yīn,同“姻”,男女嫁娶,较间接的亲戚关系),而继之以任恤,此乡党贵徳信者也。礼记言朝极辨,此朝廷贵辨治者也。子入太庙,每事问;周礼禁慢朝错立族谈者;孟子谓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礼曰在朝言朝,此便便言,唯谨尔也。礼言庶子在宗庙之中,如在外朝之位,此言夫子在宗庙朝廷皆便便言,唯谨尔者也。宗庙朝廷之礼一也。以孔子观之,色勃如足躩(jué,跳跃或快步走),如入君之门,则鞠躬如不容;执君之圭,则鞠躬如不胜;与上大夫言,则誾誾;与下大夫言则侃侃;动容周旋无不中礼。则礼之为用,可知矣。诗云:摄以威仪,威仪孔时此之谓欤。

●宋朱熹《论语集注》: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也。乡党,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辞气如此。(宗庙、朝廷)不可以不明辨。故必详问而极言之,但谨而不放尔。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信顺而贵让,处乡党之道则当然也。言惟谨,于言简严也,在宗庙朝廷则当然也。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在州里,笃行孝道。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畋(tián,种田或打猎)渔分有,亲者得多,孝以化之也。其于乡党,逊逊如也。夫子于宗庙每事问,又簿正祭器,于朝廷则对问政,述儒行,是言辩也。

●钱穆《论语新解》:本篇记孔子居乡党,日常容色言动,以见道之无不在,而圣人之盛德,亦宛然在目矣。

★此章记孔子居乡党及趋朝之言语礼容也。在乡党唯逊唯简唯敬唯顺,而孝弟之道著矣;在宗庙朝廷唯谨唯慎唯辩唯敬,而忠爱之道著矣。《四书解义》曰:“乡党乃父兄宗族之所在,礼恭而辞简如此。至于与祭而在宗庙,居官而在朝廷,则便便然。与人议论制度仪节之精微,问之必审;纪纲法令之详悉,辨之必明。但言所当言,常敬谨而不放尔。此圣人盛德之至,故随所处而皆合乎礼之中也。”杨氏(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也。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此亦是夫子之身教也,《四书近指》曰:“乡党是做人第一步,他日立朝廷、交邻国、事上接下,俱在此植基,故记者以乡党先之。”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草莓生活”板块则突出一个“乐”字,以“从草莓到生活”的角度,展示草莓的文化属性、草莓家庭栽培的体验科普、草莓及其衍生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其草莓衍生品涵盖:
  • 而那些能抽出身来,在滂沱大雨中为你撑伞,在卑微时给你鼓励,在捉襟见肘时,为你倾囊相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贵人。任何滋味都是注定要经历的,所以遇到了不喜欢的滋味也要
  • 究极背心印花采用了这一元素,既承接棋盘格天生自带的酷感和经典性,又考虑到它能很好地配合红蓝撞色的主基调,在极与极之间起到一种平衡作用。侧边开叉、前短后长的设计不
  • 摩天轮是傻瓜 男:摩天轮是傻瓜 站在原地等啊预备肩膀 等着月亮想托起她的梦女:摩天轮是傻瓜 怕月亮会冷吧点暖灯光 陪她飞翔不管云层多厚总有他落在身上的目光女:转
  • 射手座射手座不得不说他们天生性格优势,能有效的转走衰运,迎接好运的到来,同时财运也会暴涨。衰运这段时间是不会有的,因为他们为人易于相处,正所谓和气生财,财神也会
  • 在别人眼中,我和丈夫都读过大学,工作不错,又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买了房,生了小孩,没有非走不可的理由。最早我们想建一个有机农场,抱着笔记本电脑和村里领导谈话,试图
  • 不,卓越公司投资(2)原创 CxEric 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 03、管理层分析 “在某个产业内,有些公司是杰出的投资工具,有的则属一般或平庸,甚至更糟
  • 种种原因加剧现代人体酵素的流失[捂脸]多燕瘦酵素排毒果冻,多种口味、Q弹爽滑鲜嫩美味、独立小包方便携带,QS食品安全有保障,全方位满足你挑剔的味蕾[色]前100
  • 宝宝快5个月了,拿到了百天照,那时他还是那么乖巧,最近已经变了,非常有个性了,有点分离焦虑症,见不到妈妈要大哭,突然不再喜欢坐婴儿车、安全座椅、摇椅等,放进去也
  • 17、白老八白老八门前栽了八颗白果树,从北边飞来了八个白八哥儿不知在哪住。12、连念七遍就聪明天上七颗星,地下七块冰,树上七只鹰,梁上七根钉,台上七盏灯。
  • 明天就要考科目三了 说实话我真的好害怕可恶的ztc 我讨厌他 诅咒我考不过姐一定能过[太开心]一定可以一定可以![怒骂]我们浅浅吃了一顿砂锅粥就又踏上了练车的征
  • 保持微笑,保持阳光,保持一切如旧,希望当夕阳尚有余晖,我还可以坦然面对我所经历的一切,希望来生纵使依旧蹉跎坎坷,能有颗强大的心,装得下这世间所有的不公和悲凉……
  • 回家三天和爸爸妈妈过上退休生活和闺蜜一起骑着电车穿过大街小巷吃喝玩乐一日三餐作罢我在沙发这头读杜甫 爸爸在那头读蒲松龄两人讨论晏殊晏几道的过程中一心要摊饼的老妈
  • 愿你我都能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晨里,活出更健康的人生。———allfor 冯翊新 FENG Yi-Hsin#每个竞体人的眼泪都能汇成一条河流# [冲刺]#收留竞
  • 所以,每个人都自然,不过每个人对“自然”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对于怎样活着才更符合“自然而然”是没有对错和定论的,所以,需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快乐的时候,则是
  • (不知道该叫啥[允悲])一潜水下去就带我摸海胆[泪]我看着它好多刺刺,怕扎手不太敢摸,然后他就直接按着我的手去摸[苦涩](害怕,弱小,无助[苦涩][允悲])房梦
  • 肌肉就是我的勋章 这整个行为构成一次完整的艺术表达 这就是我的作品可有些人在传播图片时的肤浅目光和解读 却并不是我想看到的热度最高的那几天 只想赶快和大家解
  • 11、金融市场定律”坏事儿总是跟在好事之后“好事有可能跟在坏事,坏事,再坏事之后出现12、高效的交易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会相当乏味。值得注意的是,张雨绮在等
  • 经得过时间考验还陪伴在你身边的人,才是值得的人。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和你一起上进,包容彼此的缺点,走完剩下的路的那一个人。
  • 在城市的绿色群中突现“猎豹的身影”又是一个万里晴空的周日。看到17岁的他,那时的纯真、随性自然、朝气蓬勃、无畏无惧…是多么令人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