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的公路paこそまや↓

“你和真壁一骑是一伙的?他的外套上也有这个标志。”

“对。”

“也就是说昨天发生的事都不是梦……”

“对,把你带出这个地方,这是他托付给我的事。”

“托付?说得好听,只是躲在一边罢了,明明就是个杀人犯!”

“他是打算再来一趟的,但是失败了,这里太过特殊,要不是钻了这只右眼的空子我也找不到这个地方……还没到谈这些的时候,跟我走,还是待在这,快点做出决定,时间很紧。”

“一手把人摁在地上一手拿枪指着别人的头,有这么让人做决定的?我有拒绝的权利吗?”

“没有,如果选择后者的话我会把你打晕再带走,但看你这副样子,我想应该不用再浪费额外的力气了。”

“……”

“既然你是他的同伙,就意味着昨天的事是真实发生过的,乙姬被杀掉是事实,岛被破坏掉也是事实。”
“那为什么我一觉醒来岛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的家人和朋友还能像平时一样和我说笑?那个活蹦乱跳的乙姬又是谁?!实在是太不对劲了,这座岛太不对劲了!”

“不……其实我早就察觉到了。”
“火葬场的烟囱……没有冒过烟。”
“不管是在休息日还是工作日我都特意去看过,墓场也从来没有人去祭拜,干干净净,没有鲜花也没有供品,尽管每座墓碑上都写有名字。这些东西就像是个摆设,似乎从来不存在真正的死亡。”
“我找不到自己和乙姬小时候的照片,爸爸妈妈的双亲的照片也完全找不到。”
“所有人脸上永远都洋溢着笑容,不断地重复着‘这里是最和平的地方’,‘大家会一直在一起的’这样的话,从来没变过!不管是台词还是他们这些人,甚至是我,从来没变过!”
“我开始害怕了,所以才会接通无线电,所有人都对岛外的事情讳莫如深,也许这是一个突破口。真壁一骑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我以为找到了希望,可是……谁知道会变成这样……”
“我的妹妹一边哭叫着‘哥哥’一边变成碎片,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他就这样看着,还对我说这一切都是假货,这让我怎么能接受!”
“但是……要我再像以前一样继续在这座岛上的日常生活,我做不到……爸爸妈妈……乙姬……还有马里斯……大家都好可怕……”
“我到底该怎么办……接下来我又能去哪……”

“……你恨他。”

“他杀死了我的妹妹,这毋庸置疑。”

“你说过要杀了他是吧?当着他的面。”

“……没错。”

“要复仇吗?我的任务是把你带到他身边,跟着我就能找到他。”

“什么?他是你的同伴吧?我凭什么相信你不会在半路上把我解决掉?”

“就凭你没有选择,这里的人什么都不会告诉你。”

“而跟着你走还能看到一丝可能性,向真壁一骑复仇的可能性,知道真相的可能性,只是要拿命来赌,是这样没错吧?”

“……你打算赌吗?”

“哈,除了赌还能怎么样呢?除此之外我无路可走,我们的对话一开始就以此为前提不是吗?”

“交涉成立,走吧。”

“……”

“怎么,临走前要带什么东西吗?虽然不建议这么做,但你真想的话动作就要快点。”

“不是……没什么东西好带的,我只是在想,我们是不是还没作自我介绍?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你想想,接下来要一起行动的话这个是应该的吧?”

“这种莫名的仪式感还真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你说什么?”

“自言自语罢了,别在意。”
“远见真矢,如你所见是一骑君……真壁一骑的同伴,称呼就随意吧。”

“哦哦,我叫皆城总士……”

“我知道。”

“嗯?也对哦……”

“事不宜迟,赶紧出发吧,时间不多了,上车。”

“……为什么是车?要出岛也应该是坐快艇……所以这车是怎么开进来的??”

“安全带会系吧?”

“听人说话啊……好痛?这是什么……随身听?好像出故障了……”

“你时不时听一下,里面有录音,应该是能听到一些东西的,不过不是现在,坐稳了。”

“诶,什么,等等,直接往海里开?你疯了???”
“怎么会……海水消失了……是隧道?这是怎么回事?!”

“所以一骑君和美羽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我们之前一直陷入误区了,伪装镜面的逆向运用,啧,真有一套啊。”

“你在说什么?引擎声太大我听不清楚!”

“我说,这里根本不是岛!”

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就切断生死轮回!

明本誓普摄

明谬见迷悟

佛性本一如,无迷悟差别。

忽然妄念起,误认有迷悟。

上到诸佛,下到我等流转凡夫,如果从佛性来说,大家本来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一如”,一如就没有二如,佛亦如是,众生亦如是。

佛性没有迷悟的差别。佛固然大彻大悟了,但也没有增加;众生固然迷惑颠倒,但也没有减少。所谓“无尘法界,凡圣齐圆;两垢如如,则普该于含识”。

佛性本来平等、一如、无差别,为什么诸佛觉悟成了佛,而我等颠倒在此轮回呢?为什么在没有差别当中显示出这么大的差别?这就是因为“忽然妄念起,误认有迷悟”,一下就显现出差别,整个世界就热闹了。

什么叫“忽然妄念起”呢?

“忽然”就是没有来由的。起了最初一念无明妄想,妄念就启动了。由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在本来万法一如的状态下颠倒安立,有人有我,由此就产生了迷悟差别。所以,“忽然妄念起”讲的就是无始无明。

我们一般都追求一个最开始的原点,“从哪里开始?”一定要找一个最初的原点。其实,这是众生的一种妄想,不存在最初的原点。所以,佛法经常说“无始劫来、无始无明”。

“无始无明”,我们总是在追究,怎么理解“无始无明”呢?有现在就有过去,有今天就有昨天,有今生就有前生,“无始”往哪里推?推到什么时候呢?能推到任何时候,都是有始。

“无始”是一种妄念,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没有这个点;也可以说它在任何点当中,现在我们起心动念,任何妄念一起,当下就是“无始”。

比如虚空,虚空坦坦荡荡,自由自在,我们每个人都在里面运行、活动,本来也无分别、无障碍,如虚空一样无分别,都很好。可是我们突然起了一念,比如说“我站在这里”,那么以我为原点,到前面那棵树大概有三十米,前面那栋楼可能有六十米高。什么叫远,什么叫近;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什么是东,什么是西,什么是南,什么是北……这一切概念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确立了一个点,说“我在这个点”,那么以我为中心,展开了所有这一切。

如果就虚空本身来讲,它有这个点吗?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把自己的站位设为原点,确立自己的点,但虚空本身是平等一如的,它是坦坦荡荡、毫无分别的。我们所站的这个点就是无始无明的点,这个点任何时候都可以存在。

所以,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空间、时间的点,它是一种妄念的安立。有“我”,有“这里”,马上就有彼有此,有远有近。所以,整个世界是因为我们确定了一个“我”,确定了一个原点,才构建了所有的现象。

张三是这样,李四也是这样;你有你的“我”,我有我的“我”。你说那里远,我说那里近;你说是东,我说是西:这就杠上了。所以,这个世界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标准。每个人都建立一个坐标系,以自己的坐标系衡量别人,这个世界热闹不热闹,打仗不打仗?你想不轮回,怎么可能啊?就轮回了。

那么,佛打碎了个人自以为是的坐标系,这些坐标系都是以“我”来建立的。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切断,让我们回归到荡然虚空的状态。不是说没有楼房、没有树,是有的;也不是没有前后,是有的。但是不分别,让它如是这般地存在,我们才能自由自在地活动。

可是,我们一旦确立了所谓的“原点”,最初一念妄念启动之后,我们就像蚕吐丝一样,“我走了三十米,我向南,我向北”,这条线就牵扯不清,一直把我们缠缚在这里,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点”啊?所有一切的概念、语言、分别、思维、造作,不都是因为最初这一点妄念安立,才引发后面无穷无尽的事吗?

一般圣道门的修行就像我们开车一样,进了这个胡同,进去多深就要退出来多深,这样才能出来。我们有了最初一念无始无明,这一念安立之后造出这么一大堆事,无穷劫地轮回,说“倒车,往回退吧”,退到什么时候才能退出来啊?都不知道过了多少念头,什么时候才能倒出来?

而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从根本铲除,把“我”的坐标系、“我”的妄想安立连根拔起,当下称名的时候当下切断,回归本有行体,回归我们的本有佛性——无量光寿。

所以,我们在任何时间点,在任何空间点,只要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切断了生死轮回,切断了无始无明。

明本为愚迷

然弥陀本誓,布施迷众生,

为钝根无智,非智慧辩才。

阿弥陀佛本誓成就的名号就是给迷妄众生的。就像前面说的,如果是有智慧辩才的人,能自己开悟,能断除无始无明,证得人无我、法无我,那多难啊。可是这句名号,当下称念,当下就切断,所谓“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就算抱持着“我”的观念,也没有关系,因为它是连根拔起的。

佛经里有两个字叫“戏论”,我们在世间所有一切语言、思维、观念、表达,通通都是戏论,没有实际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妄想安立,当然是戏论了。

明摄定散机

不简施与戒,亦不简破戒,

定散共摄护,四威仪无碍。

明摄无善机

善恶皆不隔,不舍恶业人,

杂善皆不生,善根不思量。

明放下身心

不修饰身仪,亦不饰人目,

心不凭计度,悟心彻底绝。

这样念佛,你不觉得非常畅快吗?不觉得非常干净利落吗?

一般人都是小心眼,“今天有这么多信众、莲友,我得把衣服端正端正”,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者“师父要过来了,赶紧修行啊,我得念佛了”,刚才还躺在那里,这会儿就坐正了:这就有点给别人看的意思,都用不着。心中也不会这样想、那样想,盘算“我怎样念佛能更精进啊?我怎样心更清净啊?”或者抱有偷心,“我这样是不是能入禅定啊?甚至能开点小悟啊?”

“悟心彻底绝”,特别干脆。“绝”就是绝望,“我绝对不是那个根机”;“绝”也是断绝,“你给我,我也不要”。这也叫作“死尽偷心”,意思是一样的。

一般人念佛,就说“如果我能开悟就更好了”,这个念头就是偷心不死;“不光是开悟,如果我能入禅定,或者我的心稍微清净一会儿,这样就更好了!”你念佛还有所谓的“更好”,你的佛都念到哪儿去了?就像虚空已经无穷大了,说还有比虚空更大的,这怎么可能?就像一个圆,它是三百六十度,说还有更圆的圆,怎么可能?明念佛深旨

明非迷悟法

无量寿佛之名号,诸佛光明所不及,

非迷非悟之法故,称赞为难思光佛。

所以,我们就不要在这里说迷说悟了,或者怎样深刻地理解。六字名号连诸佛的光明都不能及,连诸佛的智慧都探测不到,凡夫在这里谈什么迷悟,谈什么了解、理解、信心有多深,这不是闲扯吗?好像六字名号的深度是你的信心可以探测的,是你能了悟、丈量的一样。它完全不是迷悟的境界,所以讲“非迷非悟之法”。你就不要在这里谈迷谈悟了,就老老实实地“但任口称弥陀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你迷了,是个迷惑颠倒的众生,说“我信佛就是迷信”,行啊,迷而信,“将错就错,西方极乐”;你说“我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了仍然差得远,还是要靠这句名号,老老实实称念往生。

你能悟到哪里?就算悟到跟诸佛平等,也仍然悟不到这句名号。为什么?“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这可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的。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他的名号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这种光明是诸佛的光明不能比较的,不能达到的,不能及的。以我们这点豆大的“智慧”,在那里计度、盘算,说“我有什么样的智慧,有深有浅,理解多少”,完全是白费功夫。

明生佛一如

信乐此法时,生佛皆不隔,

彼此三业不舍离,是故名无碍光佛。

唯有这样不思议地投入弥陀救度,“但任口称弥陀名”,“信乐此法”,必然往生,这时候众生跟佛一体不分。

在此之前,众生是众生,佛是佛,跟你没有关系,生隔着佛,佛隔着生。一旦口称弥陀名号,信顺弥陀救度,当下就在弥陀摄取不舍的光明当中,所以叫“彼此三业不相舍离”。

明委身念佛

止一切思量,此身仰凭佛,

出入息皆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干脆,什么都不用想了,一切思量都断绝了。什么善恶、智愚、净秽,什么有妄念没忘念,什么迷悟、信疑,这一切都是思量,都是戏论,这一切都“止”。

什么叫“止”呢?

就是没有用,像大风一样吹走就干净了。不是自己强行制止,没有用,都废止了。

孤零零地一身投靠,生命归属弥陀,仰属弥陀。不管出入息,只要有一口气存在,吸气是南无阿弥陀佛,呼气还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出入息皆念,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此文的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当下就切断生死轮回! 

明本誓普摄

明谬见迷悟

佛性本一如,无迷悟差别。

忽然妄念起,误认有迷悟。

上到诸佛,下到我等流转凡夫,如果从佛性来说,大家本来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一如”,一如就没有二如,佛亦如是,众生亦如是。

佛性没有迷悟的差别。佛固然大彻大悟了,但也没有增加;众生固然迷惑颠倒,但也没有减少。所谓“无尘法界,凡圣齐圆;两垢如如,则普该于含识”。

佛性本来平等、一如、无差别,为什么诸佛觉悟成了佛,而我等颠倒在此轮回呢?为什么在没有差别当中显示出这么大的差别?这就是因为“忽然妄念起,误认有迷悟”,一下就显现出差别,整个世界就热闹了。

什么叫“忽然妄念起”呢?

“忽然”就是没有来由的。起了最初一念无明妄想,妄念就启动了。由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在本来万法一如的状态下颠倒安立,有人有我,由此就产生了迷悟差别。所以,“忽然妄念起”讲的就是无始无明。

我们一般都追求一个最开始的原点,“从哪里开始?”一定要找一个最初的原点。其实,这是众生的一种妄想,不存在最初的原点。所以,佛法经常说“无始劫来、无始无明”。

“无始无明”,我们总是在追究,怎么理解“无始无明”呢?有现在就有过去,有今天就有昨天,有今生就有前生,“无始”往哪里推?推到什么时候呢?能推到任何时候,都是有始。

“无始”是一种妄念,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没有这个点;也可以说它在任何点当中,现在我们起心动念,任何妄念一起,当下就是“无始”。

比如虚空,虚空坦坦荡荡,自由自在,我们每个人都在里面运行、活动,本来也无分别、无障碍,如虚空一样无分别,都很好。可是我们突然起了一念,比如说“我站在这里”,那么以我为原点,到前面那棵树大概有三十米,前面那栋楼可能有六十米高。什么叫远,什么叫近;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什么是东,什么是西,什么是南,什么是北……这一切概念是怎么产生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确立了一个点,说“我在这个点”,那么以我为中心,展开了所有这一切。

如果就虚空本身来讲,它有这个点吗?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把自己的站位设为原点,确立自己的点,但虚空本身是平等一如的,它是坦坦荡荡、毫无分别的。我们所站的这个点就是无始无明的点,这个点任何时候都可以存在。

所以,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空间、时间的点,它是一种妄念的安立。有“我”,有“这里”,马上就有彼有此,有远有近。所以,整个世界是因为我们确定了一个“我”,确定了一个原点,才构建了所有的现象。

张三是这样,李四也是这样;你有你的“我”,我有我的“我”。你说那里远,我说那里近;你说是东,我说是西:这就杠上了。所以,这个世界有多少众生,就有多少标准。每个人都建立一个坐标系,以自己的坐标系衡量别人,这个世界热闹不热闹,打仗不打仗?你想不轮回,怎么可能啊?就轮回了。

那么,佛打碎了个人自以为是的坐标系,这些坐标系都是以“我”来建立的。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切断,让我们回归到荡然虚空的状态。不是说没有楼房、没有树,是有的;也不是没有前后,是有的。但是不分别,让它如是这般地存在,我们才能自由自在地活动。

可是,我们一旦确立了所谓的“原点”,最初一念妄念启动之后,我们就像蚕吐丝一样,“我走了三十米,我向南,我向北”,这条线就牵扯不清,一直把我们缠缚在这里,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点”啊?所有一切的概念、语言、分别、思维、造作,不都是因为最初这一点妄念安立,才引发后面无穷无尽的事吗?

一般圣道门的修行就像我们开车一样,进了这个胡同,进去多深就要退出来多深,这样才能出来。我们有了最初一念无始无明,这一念安立之后造出这么一大堆事,无穷劫地轮回,说“倒车,往回退吧”,退到什么时候才能退出来啊?都不知道过了多少念头,什么时候才能倒出来?

而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从根本铲除,把“我”的坐标系、“我”的妄想安立连根拔起,当下称名的时候当下切断,回归本有行体,回归我们的本有佛性——无量光寿。

所以,我们在任何时间点,在任何空间点,只要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切断了生死轮回,切断了无始无明。

明本为愚迷

然弥陀本誓,布施迷众生,

为钝根无智,非智慧辩才。

阿弥陀佛本誓成就的名号就是给迷妄众生的。就像前面说的,如果是有智慧辩才的人,能自己开悟,能断除无始无明,证得人无我、法无我,那多难啊。可是这句名号,当下称念,当下就切断,所谓“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就算抱持着“我”的观念,也没有关系,因为它是连根拔起的。

佛经里有两个字叫“戏论”,我们在世间所有一切语言、思维、观念、表达,通通都是戏论,没有实际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妄想安立,当然是戏论了。

明摄定散机

不简施与戒,亦不简破戒,

定散共摄护,四威仪无碍。

明摄无善机

善恶皆不隔,不舍恶业人,

杂善皆不生,善根不思量。

明放下身心

不修饰身仪,亦不饰人目,

心不凭计度,悟心彻底绝。

这样念佛,你不觉得非常畅快吗?不觉得非常干净利落吗?

一般人都是小心眼,“今天有这么多信众、莲友,我得把衣服端正端正”,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者“师父要过来了,赶紧修行啊,我得念佛了”,刚才还躺在那里,这会儿就坐正了:这就有点给别人看的意思,都用不着。心中也不会这样想、那样想,盘算“我怎样念佛能更精进啊?我怎样心更清净啊?”或者抱有偷心,“我这样是不是能入禅定啊?甚至能开点小悟啊?”

“悟心彻底绝”,特别干脆。“绝”就是绝望,“我绝对不是那个根机”;“绝”也是断绝,“你给我,我也不要”。这也叫作“死尽偷心”,意思是一样的。

一般人念佛,就说“如果我能开悟就更好了”,这个念头就是偷心不死;“不光是开悟,如果我能入禅定,或者我的心稍微清净一会儿,这样就更好了!”你念佛还有所谓的“更好”,你的佛都念到哪儿去了?就像虚空已经无穷大了,说还有比虚空更大的,这怎么可能?就像一个圆,它是三百六十度,说还有更圆的圆,怎么可能?明念佛深旨

明非迷悟法

无量寿佛之名号,诸佛光明所不及,

非迷非悟之法故,称赞为难思光佛。

所以,我们就不要在这里说迷说悟了,或者怎样深刻地理解。六字名号连诸佛的光明都不能及,连诸佛的智慧都探测不到,凡夫在这里谈什么迷悟,谈什么了解、理解、信心有多深,这不是闲扯吗?好像六字名号的深度是你的信心可以探测的,是你能了悟、丈量的一样。它完全不是迷悟的境界,所以讲“非迷非悟之法”。你就不要在这里谈迷谈悟了,就老老实实地“但任口称弥陀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你迷了,是个迷惑颠倒的众生,说“我信佛就是迷信”,行啊,迷而信,“将错就错,西方极乐”;你说“我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了仍然差得远,还是要靠这句名号,老老实实称念往生。

你能悟到哪里?就算悟到跟诸佛平等,也仍然悟不到这句名号。为什么?“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这可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的。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他的名号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这种光明是诸佛的光明不能比较的,不能达到的,不能及的。以我们这点豆大的“智慧”,在那里计度、盘算,说“我有什么样的智慧,有深有浅,理解多少”,完全是白费功夫。


明生佛一如

信乐此法时,生佛皆不隔,

彼此三业不舍离,是故名无碍光佛。

唯有这样不思议地投入弥陀救度,“但任口称弥陀名”,“信乐此法”,必然往生,这时候众生跟佛一体不分。

在此之前,众生是众生,佛是佛,跟你没有关系,生隔着佛,佛隔着生。一旦口称弥陀名号,信顺弥陀救度,当下就在弥陀摄取不舍的光明当中,所以叫“彼此三业不相舍离”。

明委身念佛

止一切思量,此身仰凭佛,

出入息皆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干脆,什么都不用想了,一切思量都断绝了。什么善恶、智愚、净秽,什么有妄念没忘念,什么迷悟、信疑,这一切都是思量,都是戏论,这一切都“止”。

什么叫“止”呢?

就是没有用,像大风一样吹走就干净了。不是自己强行制止,没有用,都废止了。

孤零零地一身投靠,生命归属弥陀,仰属弥陀。不管出入息,只要有一口气存在,吸气是南无阿弥陀佛,呼气还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叫“出入息皆念,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爸妈的卧室比较大,24平方,层高也有3.4米,之前用电热油汀,只能说让卧室别过分地冷,想全屋升温也比较困难。睡觉时使用,它就默默地工作,不会影响睡眠,是一台没
  • 过河 红尘人生如过河 千里大坝桥一个 天下众生皆瞎眼 迷途人生皆落河 天道有德愛众生 才有乘愿再来者 红尘凡夫双瞎眼 不见桥来不知河 盲修瞎练落水中 洪流夺命
  • 女孩子好像都是这样,会很抱歉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困扰,温柔又具有同理心这段是10月9日写的,虽然才过去了几天,但是好像已经不太记得当时的感觉了,匆匆用文字记录下
  • Emmm..저녁에 갑자기 어떤 낯선 사람의 위챗 메시지를 받았어.. 그러나 위챗에서 나는 그에게 진실한 서명을 붙이지 않았다.. 그래서 난 정
  •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接下来是只对亲近的人碎嘴的我-------其实我一直对生日没有太大的期待 对祝福没期待对礼物没期待
  • 他说知道可能忘了,无耻至极!!
  • 不过那个任务进度条真的让我再次崩溃,因为我的页面显示的感叹号特别多,那些感叹号代表着没有做完的任务,真的还有太多没有做了。(这个没截图)这局我的身份是时间之主,
  • 我爸妈都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啦,他们虽说养老金都不少,可我怎么能忍心要父母的钱呢,现在我住到父母家里已经快十天了,别说是老孙的人影居然连个电话都不给我打,这样
  • 经考证,铭文中的“迎春门”为泉州古城门之一,位于涂门水关附近,据万历《泉州府志·卷之四·规制志上·地池》记载,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守卫泉州的知府熊汝达在
  • 估计得泡澡泡一段时间才行了,像这种臭美的小妹子,长期运动的身体基础很好,身体的寒毒很快就会排掉。 到了牙科,医生简单检查了一下,就说里面牙齿都不行了,都在晃动,
  • )不是5g(不过手机是5g版)之前签到几回八百多名就好开心说前一千了昨天五百多名也激动的发了朋友圈之前和别的鸟聊天 她说进前一百“光宗耀祖”哈哈哈没想到来的这么
  • △若有以上问题,该喝姜母四物红糖了你被宫寒袭击了吗❓ 1丶经常气色很差精力不济?你被宫寒袭击了吗❓ 1丶经常气色很差精力不济?
  • 注:参赛作品要符合大赛主题内容要求,严格按照大赛规定人数,参赛选手通过口头描述、肢体语言、舞台技巧讲述故事,作品时长2-5分钟,可辅之以音乐、道具、背景。今天读
  • 这也就是迷茫吧当你知道终究要离开家乡时当你知道有些人就是看不顺眼时当你知道有些事真的无能为力时也会忐忑不安不过即使工作到深夜今天的我还是读了几章季羡林先生的《心
  • 如果你和男朋友的感情特别稳定,基本能确定以后要结婚,并且打算在省城长期定居的话,那么我就建议你带完这届高三再辞职,去省会城市找一份短期相对稳定的工作,先干着,不
  • )除此之外,中耳炎还会导致面瘫、鼓膜穿孔,甚至有可能引发中耳癌,因此,发现中耳炎,大家应该及时就诊,早治疗早获益!在因为鼓膜穿孔后,无法起到屏障作用,一旦身体抵
  • 纪念一下初雪吧❄️P1:我也是你的小太阳啊[心][心]另:wuli缺缺伏案复盘的平静与搞笑有被平复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P2:又是一年孤寡日,来自友友的呱呱[苦涩]
  • 最后一波啊[怒骂]错过再等1年————先下拉领10圆补贴劵【50】新浪微博 会员12个月(折4.16/月)【128】腾讯视频 会员12个月(折10.6/月)【1
  • 可能是因为察觉出来陶冶的反常,女朋友还安慰陶冶,你不用给我布置什么求婚仪式,浪费钱,那些都是虚的,我会嫁给你的。可能是因为察觉出来陶冶的反常,女朋友还安慰陶冶,
  • 老猫解读,对台湖和马驹桥重大利好,购房资质放松了。#亦庄##北京楼市#关于加强亦庄新城台马地区商品住房管理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批准,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