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四达酒业:用数据定义代县黄酒

“代县黄酒原料采用山西特色小杂粮,依古法工艺酿制,口感绵香,在民间有不错的口碑,市场认可度较高,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8月3日,山西四达酒类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李俊介绍说。在他的引荐下,记者电话采访了代县黄酒第六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乡村工匠”李全锁,了解了代县黄酒醇香绵长的发展史。

代县黄酒酿制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广泛来源于民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主要是自产自销及赠送亲朋好友。明清时期,以代县阳明堡为中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制酒工艺。清末民初,阳明堡缸房所产的黄酒已很有名气,畅销周边地区。

四达酒业始建于2000年,改制自1969年成立的代县糖厂、代县酒厂。李全锁生于1957年,作为黄酒非遗传承人,对黄酒酿造技艺了如指掌。他在电话中向记者说,代县黄酒之所以口味独特,首先要源于当地特有的农作物——黍米。代县处于生产黍米的绝佳地理位置,当地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因此比周边其他地区所产黍米品质较高。其次,滹沱河东西横贯代县全境,深层地下水水质甘洌,可直接饮用,为酿酒的上乘好水。代县黄酒酿制技艺看似简单,但熟化程度、酒曲的选择与用量、摊凉温度、发酵温度及时机的控制等多个工艺过程,只能由经验丰富的技工操作,凭目观、手感及鼻闻来控制,一些经验只能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去感悟,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

李全锁介绍说,正是具备以上特质,才使代县黄酒历久弥新。“你比如头道工序,浸米、淘洗,这需要用直觉和味觉来把握。浸米,是为了米质吸水膨胀,使淀粉颗粒之间逐渐疏松起来,并发酵产生一定的酸度,便于蒸煮糊化、糖化发酵和形成黄酒独特风格。浸米,一般在每年的低温环境下进行,这样黍米不容易变质,且没有蚊虫干扰,可以避免黄酒沾染蚊虫变质。”

四达酒业在传承与发展中,注重于挖掘、整理、传承黄酒独特酿造技艺,不使其因种种原因失传或改变。为保护身怀绝技的老技工(老工人),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公司采取进修等形式,培训年轻管理人才,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的传承发展;在国家支持的基础上,每年从利润中抽出10%的资金,用于黄酒酿制技艺的挖掘保护。2011年,四达酒业作为保护单位,代表代县黄酒酿造技艺列入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提高黄酒品质,从2013年以来,公司制定了阶段性的发展计划,包括成立代县黄酒酿制技艺研讨会,统一种植350亩黍子基地,专人巡视管理,确保无污染原料的供应,并建成了代县黄酒酿制技艺展示厅。近年来,四达公司创新发展,李全锁携手公司执行董事李俊与山西省农业大学李亚莉教授、山西省功能食品研究院李云龙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杜丽平教授等共同进行了技术攻关,开发了全营养谷物的“藜麦黄酒”、富含黄酮的“苦荞黄酒”、富含花青素的“黑糯玉米黄酒”等功能性黄酒,备受业界关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2020年申报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

长期以来,由于无序竞争,低档低质的代县黄酒充斥市场,让代县黄酒一度陷入了“知名度高、美誉度低”的尴尬境地。

2021年,李全锁与李俊作为发起人和主要起草人,联合山西省品牌研究会、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省酒业商会、山西省酿酒工业协会、山西省老字号协会、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酒学院等权威单位,共同制定了《代县黄酒(代州黄酒)》团体标准T/SXPP006-2021。该标准禁止了国标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将关键质量指标提高到国标黄酒的2~2.5倍,用数据定义了高品质代县黄酒。

公司还积极投身黄酒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主持开发的《黄酒瞬时灭菌煎酒控制系统》《黄酒前发酵定时搅拌控制系统》《黄酒前发酵恒温控制系统》3项软件系统于2020年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软件著作权登记证。2022年,由他们主持开发的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这些改进与发明,降低了产品的不稳定性和酸败比例,提高了出酒率和产品的品质。今年公司积极规范内部管理,经过严格的评审后,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20~2021年,四达酒业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中博会、农博会等国家级、省级展会、论坛及活动31次,在全国范围内拓展了代县黄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四达酒业直营的6家“代州黄酒”专卖店在太原、北京陆续开始营业,让更多消费者能够近距离了解、品味高品质代县黄酒。

匠心酿造,酒味飘香。代县黄酒在父子两代人的传承下,再次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他们的坚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众的称赞。1993年,李全锁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个人二等功;1996年,李全锁获聘高级经济师;2021年11月,获聘为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酒业专业委员会委员;2022年,李全锁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工匠”称号。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

【我大使:他们想看笑话,盼望中国“切尔诺贝利时刻”到来】
#我大使称有人盼望中国切尔诺贝利时刻到来#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5月9日消息,近期法媒密集关注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其中不乏质疑、批评之声,甚至对中方防控措施冷嘲热讽,形成法国主流媒体的“主流声音”。也有部分法国专家就此提出不同意见,但难以抵达公众之听;旅法华侨华人面对不同信息,也看法莫衷一是,疑虑颇多。《欧洲时报》特就此采访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请卢大使解读新疫情形势下的中国官方抗疫立场与方略。采访全文发表如下。

一、《欧洲时报》: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中国政府采取的防控方针是由它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政府认为它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您对此有何解读?

卢大使:事实和数据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选择。我们注意到,一些法国专业人士对此表示理解。巴斯德研究所流行病学专家阿尔诺·丰塔内(Arnaud Fontanet)接受法媒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均重症病床数量比法国少2倍……如果病毒蔓延,医疗系统可能很快面临饱和。必须最大限度降低人员流动,限制病毒传播风险。”

中国人口是法国的20倍,如果按法国的比例发生确诊和死亡病例,一定会酿成不可想象的灾难。即便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一些法媒和学者仍在鼓动中国放弃“动态清零”。假如中国政府听从他们的建议,当中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激增时,同一批人恐怕就会转而指责中国政府不负责任、草菅人命。因为在这些人眼中,无论中国政府怎么做都是错的。他们关心的不是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中国人民的福祉和自由,而是想看中国的笑话,等着盼望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早日到来。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那些成天盼望中国失败、崩溃的人注定会失望。

二、《欧洲时报》:一些法媒声称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的原因是中国没有着力开展疫苗接种运动,疫苗覆盖率低、防护效果差。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卢大使:传播此类论调的人,有的是不了解情况,也有人是故意散布假消息。我注意到,有法媒称“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仅60%接种疫苗”。这个数据似是而非。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统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到4月底已达到2亿270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1515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86.01%和81.49%,此外,中国全程接种疫苗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而法国的比例是80%左右。中国民众接种加强针也已完成7亿5672.3万人,比例约为53%,与法国55%的水平差不多。所谓中国疫苗接种率低、落入“清零”陷阱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作为主流媒体,确保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是基本职业道德,不应该捕风捉影、张口就来。

有关中国疫苗防护效果差的谬论,更是不值一驳的陈词滥调。接种1或2剂灭活疫苗的防护率确实低于信使RNA疫苗。但接种加强针后,两种疫苗防护效果几乎持平。香港大学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结果证实,灭活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重症病例有效率与信使RNA疫苗均达到97%。众所周知,任何疫苗的防护效果都不可能达到100%。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一众高官先后感染病毒,一些欧洲国家政要、王室成员也未能幸免。相信他们都全程接种了信使RNA疫苗,甚至可能接种了加强针,但依然抵挡不住病毒来袭。事实证明,不能盲目迷信信使RNA疫苗的防护效果,接种后依然要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基本防护措施。

还有媒体称中国没有信使RNA疫苗。其实早在去年5月,中国沃森生物公司研发的信使RNA疫苗就在墨西哥开展了三期临床试验。只不过因为辉瑞、莫德纳疫苗已经占领市场,商业前景不看好,最终未能投放市场。这与赛诺菲公司研发疫苗进度不如辉瑞和莫德纳而最终放弃的情况类似。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积极推进疫苗研发,灭活疫苗、信使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并成功实现临床试验全覆盖,稳居全球先进行列。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有三款专门针对奥密克戎变种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三、《欧洲时报》:一些法媒一边批评中国“动态清零”政策,一边赞扬台湾地区防疫效果,并将台称为“民主国家”。您对此有何评论?

卢大使:只要对近期台湾地区疫情形势稍加关注,就知道台防疫表现并不好。4月28日以来,台湾地区确诊病例连续多日新增破万,其中5月3日单日新增超2.3万人,医疗系统开始不堪重负。面对愈演愈烈的疫情,台湾当局选择全面“躺平”。据台湾卫生主管部门预测,疫情将在5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预估日增超过20万,死亡人数超过1万人。台湾2300万人口中预计最终感染人数会达到350万至500万。得益于“动态清零”措施,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单日新增病例连续多日明显下降,目前每天只有几百例,疫情传播“拐点”已经出现。两相对比,台湾和上海到底哪个防疫效果更好,自有公论。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法媒在报道疫情时“夹带私货”,将台湾与日本、新西兰等并列称为“国家”。相信这样说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无心之举,但也有一些人是故意为之。目的是企图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口误”,来逐步篡改国际舆论有关台湾的叙事,让本国民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台湾是一个“国家”的错误观念,将来一旦中国政府被迫采取行动制止“台独”、统一祖国时,他们好裹挟民众谴责中国“侵略”。台湾不是国家,而是中国的一个省。这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确认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包括法国在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坚持的立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常识,主流报纸的记者和撰稿人作为知识分子不会不知道。个别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文字表述上搬弄是非,就是为了怂恿民进党当局在谋求“台独”的道路上铤而走险、触碰红线。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因为“台独”就意味战争。如果未来台海真的生战生乱,所有明里暗里聒噪“台独”言论之人都要为此负责。我们奉劝法国朋友在表述台湾问题时采取更为严谨的态度。试想如果中国媒体在报道中将科西嘉与其他国家并列,称为“国家”,法国人肯定会不高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当法国人将台湾称作“国家”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中国人的感受呢?中国赞赏并相信法国政府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同时希望它教育本国公民尊重和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四、《欧洲时报》:法媒近期非常关注中国“动态清零”可能会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您对此有何回应?

卢大使:世界经济重现低迷不是中国造成的。西方国家普遍的通货膨胀去年底就出现了,而当前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全方位、无底线的制裁更加剧了这一局面。在过去两年疫情期间,正是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保证了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正常,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去年经济增长8.1%,进出口贸易增长21.4%,就是明证。而近期中国一些地方疫情反弹,导致临时关闭工厂、局部停运码头,恰恰是因为个别地方“动态清零”政策执行得不好,麻痹大意了。而中国政府当前采取严格防控措施,也是为了尽快恢复国内生产生活秩序,为缓解世界经济危机提供助力。要论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美国是最应受指责的。去年下半年,美国疫情高位运行,一度每天确诊病例上百万,导致码头工人、卡车司机大批出现“病假潮”“离职潮”,港口滞压货轮成百上千,直接酿成全球供应链紊乱的严重后果。如果那些批评中国的人真的关心全球供应链,怎么听不到他们对美国有任何抱怨和批评?再者,当华为公司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切断芯片供应时,当上千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实体被美国列入黑名单断供时,法媒为何不谴责这种公然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行为?华为公司的5G设备已由法国官方权威机构检测证明是安全产品,为什么不能同其他欧洲公司享有同样市场待遇?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不应采取“双重标准”,更不应不问是非,不讲道理,盲目跟从美国脚步。

五、《欧洲时报》:近日,一家法媒在社论中将中国部分城市采取的封控措施称作“中国古拉格”。在您看来,发表此类言论用意何在?

卢大使:显然这家媒体是在借防疫问题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攻击。为了抑制病毒传播,各国都相应采取了封控措施。如法国曾先后实施过三轮封控措施,尤其是2020年3月至5月的第一轮封控十分严格。如果将中国的封控措施称作“古拉格”,法国的封控又该被称作什么呢?在法国主流媒体和公共舆论空间,有些人一提到中国就表露出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甚至仇恨。事实上,中、法分处亚欧大陆两端,既没有地缘政治矛盾,也互不构成安全威胁。“井水不犯河水”,本应相安无事。那些成天想着诋毁、教训中国的人应该扪心自问:他们这么做有什么必要?他们到底是站在法国立场,还是美国立场上说话?当你无端指责中国时,不要忘了,一根手指指向中国的同时,还有三根手指指向自己。

假肢产业转型升级 是一场加速跑,也是一场马拉松

  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双榜首。这是一次创造历史的盛会,也是一个展示科技助残的舞台。人们犹记得,运动员用仿生手传递火炬、用假肢完成单板滑雪的画面。

  借助假肢正常生活并实现梦想的不止冬残奥会上的运动员。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张顺东装上假肢和妻子共同奋斗踏出脱贫路,夏伯渝在69岁时借助假肢登顶珠峰,双腿截肢者艾米·穆林斯穿着手工雕刻的实木假腿站在伦敦时装展秀的舞台,大放异彩。

  据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等,累计为1252.5万残疾人提供了包括假肢在内的辅助器具服务。目前,假肢领域有哪些新的技术成果?如何推动我国假肢产业发展?

  智能动力假肢是未来趋势

  假肢又称义肢,是一种康复辅助器具,指的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为截肢者或不完全缺损的肢体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

  最古老的假肢可追溯至3000年前,人们在古埃及一个贵族墓地中发现女性木乃伊右脚拇趾上的假脚趾——由亚麻线连接木头与皮革制成。人类不断进步,其技术硕果为假肢发展插上了翅膀。20世纪60年代,具有变革意义的组件式下肢假肢首次推出,并在全世界得到推广。7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推出各自的组件式假肢,完成了传统假肢产品向组件式假肢产品的过渡。80年代,大量新技术与新材料引入假肢,实现了假肢的钛合金化、碳纤维化和计算机智能化控制,这期间,还出现了智能关节和储能脚等产品。90年代后,假肢技术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

  从木头、铁质类假肢,到机械式的气液压假肢,再到智能假肢,技术演进不断为假肢赋能。进入21世纪,假肢制作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致力于全面提高截肢者生活质量。比如,依托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虚拟现实、3D打印技术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一些研究者进行了仿生假肢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在技术方面,智能动力假肢成为残疾人群体的新希望。2014年,国内首款智能动力小腿假肢“风行者”正式上市。这款产品由北京大学工学院智能系统与人体工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启宁领衔研发。王启宁表示,传统假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假肢关节角度、阻尼不可自主调节,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转动,并且没有动力输出。王启宁认为,如果想达到“赛博格”(人类与电子机械的融合系统)这样的程度,需要依靠智能动力假肢。

  对此,深圳健行仿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孙小军持有相同看法。他表示,目前市场上约99%的假肢都是被动式假肢,即传统假肢。2021年12月,该公司研发的智能动力假肢机器人正式量产,孙小军表示:“如果说传统的被动式假肢是马车,那么智能动力假肢可以理解为能自动驾驶的新能源车。动力假肢是一个蓝海市场,是未来的大趋势。”

  国内中高端假肢产品供应不足

  由于起步晚、产业基础薄弱,我国假肢产业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昆明医科大学相关人员调研发现,我国国产假肢和矫形器的技术含量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国产假肢和矫形器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品种上均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与同期的国际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产量方面,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600余家各类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机构,假肢年产量约6.5万件,矫形器(矫形鞋)年产量约为23万件。按产品的平均寿命为3年计算,相当于只有88.5万具假肢、矫形器(矫形鞋)在使用中。据悉,2010年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因此国内假肢产量亟待增加。

  孙小军认为,由于我国假肢领域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产品存在短板。“例如有些假肢需要使用液压腔,液压腔要做得体积很小同时又能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技术不成熟,液压腔质量不高,就可能出现易漏油等问题,导致假肢使用寿命缩短。”

  在质量方面,我国面临中高端假肢产品短缺难题。“目前,德国的奥托博克、冰岛的奥索等企业生产的中高端假肢产品垄断国内市场,价格昂贵。如果国内用户想使用体验更好的中高端产品,则会面临选择少、负担重的困境。”孙小军表示。

  在品种方面,可供选择的智能假肢产品较少。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报告,目前国内智能假肢市场规模较小,智能假肢生产企业数量少,市场供给缺口大,供给明显不足。

  假肢后续服务保障也存在一些藩篱。河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磊与河南省标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敬东分析指出,过去简单的测量、制作、组装完成即交货的模式,没有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进行系统必要的装配后康复功能训练,容易导致使用者走路姿态异常、发生皮肤破损等问题。而康复辅具配置机构进行假肢装配后的康复训练,往往仅凭工作人员的经验,训练手段较单一,内容也较简单。

  对此,专家表示,我国确实缺乏假肢矫形技师。湖南佳满假肢矫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首席假肢技师黄河称,每个肢残人士的情况都不同,假肢需要纯手工制作,所以对假肢制作技师的要求也很高。孙小军表示,从整体来看,我国假肢技师尤其是高级假肢技师的人才队伍比较缺乏,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机构也较少。

  以技术为抓手推动假肢产业发展

  如何推动假肢行业发展?

  孙小军强调,为了打造中高端假肢产品,一定要加大技术自主研发力度,整合学科资源。“假肢行业涉及多学科,特别是中高端假肢制造涉及到机电一体化、软件算法、生物力学、人体工学等交叉学科。所以,需要更多拥有交叉学科资源的企业或科研院所来做这方面的研究,从而推出更好更多的假肢产品。”

  面对假肢矫形技师短缺问题,专家建议按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并根据产业需求共同建立和规范我国假肢矫形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同时发挥教育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作用,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政策方面,孙小军认为,国家在这方面要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中高端假肢的负担比较重,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让更多人能买得起中高端假肢,为中高端假肢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为了推动假肢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近年来政策持续发力。比如民政部推动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2019年12月,国务院取消了“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民政部出台事中事后监管政策,指导各地通过信息共享、年度报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推动相关工作,截至2021年5月,制定了130个国家标准和22个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体系日益完善。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等行业组织则通过签订承诺书开展行业自律。

  为推动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发展,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扩大市场有效供给、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综合来看,推进假肢等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既是一次加速跑也是一场马拉松。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通过此次的媒体探店试驾活动,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强大的实力,不仅拥有比肩百万级跑车的极致操控性能,长续航、可油可电的灵活补能方式也彻底告别了里程
  • 智齿牵引所需条件智齿有萌出的动力,牙根为双根且粗大,生长完成后稳固性较好,可引导生长出来代替7号牙(第二磨牙)。并不是所有的智齿都可以前移当磨牙使用‼️需注意以
  • #决战!平安京# #北京身边事#【“动批”告别北京:12家市场全部关停】“最后一天,一件不留”“明天去燕郊了,全甩了”11月30日,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东鼎
  • 就像故事中的盖尔,她的视线中,只有捉襟见肘的日薪,即便有无数改变现状的方法,她也无法看到。努力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没有方向的努力是无头苍蝇,没有思考的勤
  • (华商网) ​#西安爆料# #西安租房[超话]# 西安租房避雷:文景路 海璟蓝寓2单元612 还有楼下的德佑中介公司 房子是去年2月底租的,当时着急大概看了一下
  • #五大曝光行动##三轮车违法载人# 危险!三轮车人货混装 综改交警依法查处 三轮车人货混装,真是太危险了。7月5日,综改交警三中队查处一起三轮车人货混装的违
  • 过百揪10个5.18r/揪1个糖醋锦鲤棉花娃娃(其实本来准备了两只,但是被我家猫咬稀烂了一只[裂开])再揪两位吧唧托/一位痛板/两位手工谷美小道具(被xl了重发
  • 现查明:王某(男,33岁,南京市栖霞区人)在其位于句容市宝华镇仙林悦城家中,出于娱乐心理,在微信群内散布上述关于新冠疫情的谣言,被大量转发并造成一定程度社会面恐
  • 23.龙亭区刷绒街聚鑫源足道未设置疫情防控台,未要求测温、扫码,工作人员均未佩戴口罩;无《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承诺书》;无工作人员体温监测记录和核酸检测凭证,无消毒
  • 马苏在里面的表现还是挺意外的,全程蒙语,虽然听不懂,但感觉是对的。。
  • -#重庆旅游,重庆攻略,重庆美食##吃货在这里##三亚[地点]##中医养生[超话]#尿酸高了这几类食物尽量少吃高尿酸以前一般都是富人的“专利”他们的饮食条件比较
  • #李旻浩[超话]#✨#leeknow[超话]# ✨#李旻浩舞蹈宝石# 20220923 mahagrid_mgd【官方】 #마하그리드 #mahagr
  • 鲁能将在主场对阵马来西亚队,为国字号复仇,国安能否过了武里南联这关!进入2019年之后,中泰两国球队之间的交手相当频繁,但除了年初亚洲杯1/8决赛,里皮带领
  •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生命不轻言放弃,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 #博君一肖娃圈[超话]# 你有意思吗?你下载app的时间差里名额就已经满了,薅不到羊毛就发癫是吧赋三国之慰哲影瀚声(寓)(灵感源于林俊杰歌曲《三国》)我把今晚的
  • 陆总跟央央解释为什么不再提结婚办婚礼的时候真的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的,还有后面的婚礼,央央和陆总十一年的感情,陆总一直都记着央央说过的话,熙宝也懂央央,所以给央
  • #快乐追兔人[超话]# “他给你写了那么多信,但他除了那句话,什么都没留给我。”——Pete 《第十七封来信》VegasPete#日常碎片plog# v看完p就
  • 二、凡海口、三亚、琼海、万宁、陵水、儋州等重点地区来澄迈人员需持48小时内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全部入住集中隔离酒店,隔离费用自理。关于通过
  • “雨天,记得带把伞”在很早时候,看到此句,就感受颇深,就此喜欢,它鼓励自己,坚强一些,再坚强一些。“雨天,记得带把伞”在很早时候,看到此句,就感受颇深,就此喜欢
  • 今天的最新報告沒有詳細說明iPhone 14系列的設計變化。“iPhone 14”可能採用屏下指紋 還有低價大屏款郭明錤認為2022年的iPhone系列(暫且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