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极乐净土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了。
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生死,求往生净土,不松懈地修法。
孟子说:“人人都可作尧舜。”
荀子说:“这路上的人都可作大禹。”
常不轻菩萨对任何人都恭敬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所以,人人都可以作圣贤,人人都可以作佛祖。西方净土就是作圣贤、作佛祖的要捷门径,无人不可以修,因此,合掌普劝众生同修净土!
以道眼来观察,今天的人们从早晨睁开眼起床,洗漱、吃早点,然后出门奔波,到晚上回家,看看电视,就倒在床上颠倒梦想。
像这样,一天之中,心一直往外奔驰,在尘境中攀缘、执著,无非尘劳之事,难得有片刻返照自身。所以说,都是既执着自己,却又忘了关照自己的人。

人照顾自己,以一天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饥渴,所以一定会准备饮食。
以一年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寒暑,为了冬不受寒、夏不受热,必定会准备冬夏两季的衣服。
以一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死生,但很少有人为往生净土做准备,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只知道为小事做准备,却不知为大事做准备,真是颠倒啊!
如果人有一百斤金子,突然遇到大难,不能抱着金子走,就一定会舍弃。如果抱着金子死,人人都会说他太愚痴,都知道身体远比百斤金子宝贵!
虽然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人们却仍死死地抱着还不如百金价值高的小小名利,小心谨慎,唯恐受损,而对这一期暇满难得的生命却从不知珍爱至此,实在是愚痴!
被人无故指责为“盗贼”,或被恶骂为“禽兽”时,马上就变得很愤怒,有的因此终生怀恨,有的相互殴打,甚至吃上官司。其实,说“盗贼”也好、骂“禽兽”也罢,都只是虚假的声音,丝毫无损于自己,却厌恶成这样。

可见,人们爱惜自己的虚名远远超过了爱惜自己的实际!而虚名终究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外在的五欲不是自己,虚假的名声不是自己,四大假合、旋生旋灭的身体也不是自己。排除了六尘、虚名和幻身,往里看,只见念念迁流的心。实际上,心从没有断灭。
从前世到今生到来世,以前心为因,而生后心,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心识之流,所以说“心”从没有死,这个一直在生死轮转的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看见一个人舍下身体走了,就说他死了。孰不知,只是心从此处迁往他处。既然心有所往之处,怎么能不预先准备呢?所以,西方的教法绝不能废。只有树立起它,才能让无数人得到安乐的归宿。
愚人是怎么颠倒的呢?愚人的心往外奔驰,忘记了自己,看不到内在三世迁流的心的相续,因此就根本不为来世做准备。既然不为来世做准备,就一门心思追求现世名利,为一点小利,耗尽毕生精力!
财富、身体、名声是虚假的法,不是人生所应追求的重点。内在的心是决定苦乐之本,所以要着重修心。心不会断灭,短暂的此生过后,还有无限的未来,所以要为来世做准备。

在来世的去处中,以弥陀宏深愿力,求生必生,所以极乐净土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认定了这一点后,就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求生西方上。
人生在世,有父母、妻子、儿女等亲眷,也有产业、住宅、轿车、家具、电器等财物,这些东西,不问大小,或是祖上、父母传给自己,或是自己经营而来,或是儿孙或他人给自己积累的,没有一件不执为己物。一旦对这些眷属、财物生起了执著,一生的心就被绑在上面,不由自主地成了家眷和财物的奴隶。
一个杯子虽小,被人摔破,就有怒心生起;一支笔虽小,被人拿走,心里还舍不得;家里摆得满满的,心里还不满足;财富已经够多,追求还不止息;出门才一天,就挂念起家来;孩子晚回来一会,就担心是不是丢了。
举眼动步,对冠上“我所”的东西,没有不生爱著的。人,就这样在整天牵挂执著中耗尽了一生!大限来时,一切都要抛去,连一生片刻不离的身体也是弃物,何况身外的财富、眷属?一生所经历的苦乐悲欢,除了记忆中残余的影像外,一切都了不可得。
静心想想,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庄子也说:有大觉悟,才知人生是一场大梦。那么,应该选择渐渐放下执著,系心净土?还是继续被它牵引,流转轮回呢?

《圆觉经》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
(第十四段)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维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维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相,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思维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思维犹幻化,何况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佛对金刚藏菩萨说: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体自空寂,一尘不染,既然一尘不染,也就没有菩提、没有涅槃;也没有成佛及不成佛之说;也没有妄入轮回及非入轮回之论。
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如果说圆觉心中有一个菩提、就意味着有一个不是菩提;有一个涅槃、就意味着有一个不是涅槃;有一个成佛、就意味着有一个不是成佛;有一个轮回、就意味着有一个不是轮回。如此有一必有二,落入二法中,已远离了非一非二唯一真实之圆觉心,这个圆觉心本来就没有这些相对的东西,没有这些相对的东西才是如来体自空寂、一尘不染的圆觉心。
佛对金刚藏菩萨说:善男子!就名相而言,圆觉就是菩提,分为三种,即小乘、二乘、大乘这三乘菩提。但有诸多修小乘法的声闻众,他们所得到的圆觉境界是身心俱灭、语言俱灭、一切断灭,修的是灭尽定,这样只能得到小涅槃,始终是得不到亲证大乘所现之涅槃的。
何况有人用不能出轮回的六识思维心来分析、推理、测度如来圆觉境界,这就犹如用萤火烧须弥山,始终是烧不起来的,因为萤火并非火,而只是一种光,光是没有燃烧作用的。这与用思维心来测度如来圆觉境界一样,测度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如来圆觉。
这种不能了知如来圆觉境界的思维,只能生轮回心,轮回心生出来的就只能是轮回见,轮回见是指所有的见解都在轮回中,始终出不了轮回,用这种始终出不了轮回的思维心去修行,想进入如来大寂灭海即大涅槃城,始终是不能到达的。是这个缘故,所以如来说一切菩萨及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要想证得如来圆觉,必须要先断掉无始劫以来造成轮回的根本。那么什么是造成轮回的根本呢?
佛对金刚藏菩萨说:善男子!造成轮回的根本就是因为有一个造作的思维,这个思维是从有造作之心而起的。这个心就是第六识,思维是第六识所生,能知万法,对客观事物有认识辨别的作用,具有知觉性。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对人体而言是不可缺失的,缺失了就会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知觉在佛教里属于精神类,拓展后就是精神世界。“知”为万法之源、“觉”之体即是“知”。
“觉”有自觉觉他之分,自觉就是自己觉悟到了自己的真实生命在缘起性空处,这个性空就是无形无相无所不知的“知”。觉到了这个“知”,称为开悟,就是在理论上悟入了佛知佛见,有了这种“悟”,名为自觉;而觉他则是在自觉的基础上,作种种利他之行,用一切办法帮助他人悟入佛知佛见,这称为觉他。能作自觉觉他之事的人,称为菩萨。
从上可见,脱离了六识思维心而悟入佛知佛见者,才能彻知圆觉;如果没有脱离六识思维心,这个心就是妄心。妄心攀缘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就会生出种种妄想缘气,能生妄想缘气的思维心,不是真实的心体,这不是真实心体的思维心已犹如空华,就像空中之花一样,无根无体,纯属幻化。用此幻化之思维心来辨别佛的实相境界,就犹如空中之花又结空中之果,辗转妄相,就是妄相中又生妄相,用这妄中之妄的思维心来认识辨别圆觉,无有是处!是不可能的。
佛对金刚藏菩萨说:善男子!有这妄中之妄的虚妄浮心之人,往往自以为是,以世智辩聪生出诸多自认为巧妙的见解,这些自认为巧妙的见解其实全是妄心,妄心是不能成就如来圆觉方便的。就好比你金刚藏菩萨,用思维分别心问如来:众生本来成佛,怎么又生出无明了?如果无明是众生本来就有,又是何因缘如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等问题。
这些提问,都不是正问。为什么不是正问呢?因为一切语言问答都出自于妄心,用妄心提问,如果有所回答,回答的如来用的语言也成了妄心,这以妄答妄,是找不到真理的,所以,这“非为正问。”非为正问是告诉人们:如来圆觉不是思想家、也不是语言家、也不是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或给出答案的,因为如来圆觉离言绝相,本来具足,须返观内照,远离二边,方可悟入。
这时世尊欲重宣以上所说之义,而说偈言:金刚藏菩萨!你应当知道,如来寂灭性,也就是如来大涅槃圆觉,这个大涅槃圆觉,是本来就有的,这本来就有的大涅槃圆觉,不只是如来有,一切众生都有。
正因为这个大涅槃圆觉是如来和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就不存在有终有始,也就是大涅槃圆觉没有一个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没有一个从什么时候结束,因为大涅槃圆觉是始终都存在的,是不需做任何造作,自自然然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与佛的知见相吻合了。
如果不能作如上的理解,而是用虚妄的第六识轮回心去思维、探讨、修行,就会在生死中旋转往复,前往的只能是三世轮回际,绝对不能入佛果海。这就好比销金矿一样,金矿石里的黄金,不是因为冶炼才有,是金矿石里本来就有,虽然是本来就有,但不通过冶炼,金矿石就永远是金矿石,而不是纯金。
纯金一定是通过冶炼后才能成就,可见冶炼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理解了圆觉心是众生本来就有的道理一样,虽然是本来就有,但历劫以来,受贪嗔痴的污染太重,就需要如冶炼黄金般的修行,才能使圆觉心显现出来。这就是“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的道理。
金矿通过冶炼,一旦成就了纯粹的真金体,就不会再变成金矿石了。这个道理说明: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这些有一有二的相对法,同为空华相。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圆觉心既不是生死、也不是涅槃;既没有凡夫、也没有诸佛,圆觉就像冶炼出来的纯金一样,纯金不会再变成金矿石,圆觉也不会再落入生死涅槃、凡夫诸佛这些二法之中,也就是说:纯金就是纯金、圆觉就是圆觉,不会再变了。
由上可见,离言绝相的圆觉心是真心、著相言说的思维心是妄心。妄心犹如幻化的空中之花,是虚而不实的,用这虚而不实的思维心来诘问虚而不实的生死涅槃,得到的回答只能是妄上加妄,也就是说:如来圆觉不是通过有问有答这种著相的方式来了知、而是通过离言绝相的实际证悟方能了知。然后用这了知后的真心,才能进入行门、才能有条件像销金矿一样去求证本来就有的如来圆觉心。

人生如梦,极乐净土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了。
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生死,求往生净土,不松懈地修法。
孟子说:“人人都可作尧舜。”
荀子说:“这路上的人都可作大禹。”
常不轻菩萨对任何人都恭敬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所以,人人都可以作圣贤,人人都可以作佛祖。西方净土就是作圣贤、作佛祖的要捷门径,无人不可以修,因此,合掌普劝众生同修净土!
以道眼来观察,今天的人们从早晨睁开眼起床,洗漱、吃早点,然后出门奔波,到晚上回家,看看电视,就倒在床上颠倒梦想。
像这样,一天之中,心一直往外奔驰,在尘境中攀缘、执著,无非尘劳之事,难得有片刻返照自身。所以说,都是既执着自己,却又忘了关照自己的人。

人照顾自己,以一天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饥渴,所以一定会准备饮食。
以一年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寒暑,为了冬不受寒、夏不受热,必定会准备冬夏两季的衣服。
以一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死生,但很少有人为往生净土做准备,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只知道为小事做准备,却不知为大事做准备,真是颠倒啊!
如果人有一百斤金子,突然遇到大难,不能抱着金子走,就一定会舍弃。如果抱着金子死,人人都会说他太愚痴,都知道身体远比百斤金子宝贵!
虽然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人们却仍死死地抱着还不如百金价值高的小小名利,小心谨慎,唯恐受损,而对这一期暇满难得的生命却从不知珍爱至此,实在是愚痴!
被人无故指责为“盗贼”,或被恶骂为“禽兽”时,马上就变得很愤怒,有的因此终生怀恨,有的相互殴打,甚至吃上官司。其实,说“盗贼”也好、骂“禽兽”也罢,都只是虚假的声音,丝毫无损于自己,却厌恶成这样。

可见,人们爱惜自己的虚名远远超过了爱惜自己的实际!而虚名终究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外在的五欲不是自己,虚假的名声不是自己,四大假合、旋生旋灭的身体也不是自己。排除了六尘、虚名和幻身,往里看,只见念念迁流的心。实际上,心从没有断灭。
从前世到今生到来世,以前心为因,而生后心,是一条相续不断的心识之流,所以说“心”从没有死,这个一直在生死轮转的心才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看见一个人舍下身体走了,就说他死了。孰不知,只是心从此处迁往他处。既然心有所往之处,怎么能不预先准备呢?所以,西方的教法绝不能废。只有树立起它,才能让无数人得到安乐的归宿。
愚人是怎么颠倒的呢?愚人的心往外奔驰,忘记了自己,看不到内在三世迁流的心的相续,因此就根本不为来世做准备。既然不为来世做准备,就一门心思追求现世名利,为一点小利,耗尽毕生精力!
财富、身体、名声是虚假的法,不是人生所应追求的重点。内在的心是决定苦乐之本,所以要着重修心。心不会断灭,短暂的此生过后,还有无限的未来,所以要为来世做准备。

在来世的去处中,以弥陀宏深愿力,求生必生,所以极乐净土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认定了这一点后,就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求生西方上。
人生在世,有父母、妻子、儿女等亲眷,也有产业、住宅、轿车、家具、电器等财物,这些东西,不问大小,或是祖上、父母传给自己,或是自己经营而来,或是儿孙或他人给自己积累的,没有一件不执为己物。一旦对这些眷属、财物生起了执著,一生的心就被绑在上面,不由自主地成了家眷和财物的奴隶。
一个杯子虽小,被人摔破,就有怒心生起;一支笔虽小,被人拿走,心里还舍不得;家里摆得满满的,心里还不满足;财富已经够多,追求还不止息;出门才一天,就挂念起家来;孩子晚回来一会,就担心是不是丢了。
举眼动步,对冠上“我所”的东西,没有不生爱著的。人,就这样在整天牵挂执著中耗尽了一生!大限来时,一切都要抛去,连一生片刻不离的身体也是弃物,何况身外的财富、眷属?一生所经历的苦乐悲欢,除了记忆中残余的影像外,一切都了不可得。
静心想想,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庄子也说:有大觉悟,才知人生是一场大梦。那么,应该选择渐渐放下执著,系心净土?还是继续被它牵引,流转轮回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说以一群小人物的命运为主线,他们中有小偷、盗贼、卖苦力的、孤儿……曾经都处于社会的底层,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通过自觉和不自觉的选择,走到了革命的道路上,为共和
  • 自从人世间出现了两情相悦,就注定所有人都要为情所伤,感情从来都是一个双刃的刀剑,即可伤害别人、也可伤害自己,通常情况它显示的是光华耀眼的美丽,可有时候也会让人感
  • #小狗专属水塘#今天背到最喜欢的单词是amnesia 失忆症排球真的好累 我手腕现在使不上力[泪]但打得很爽 希望下次能进步食堂拌面王的面量似乎变少了看了些逻辑
  • 小假日旅行,不要办理“它们”的团购✈️票,专业的旅行人员与多家航空公司有联系,把旅客票价做的很贵,多收的钱给“它们”员工免费,损人利己,这样的企业走不多远就得夭
  • 博州兴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农业机械、田间植保机械,环境卫生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制造的科技型高新技术企业,多次荣获国家及自治区农业科技进步奖,有多项发明专
  • 反复揉捻的紧压茶——黑茶,第一泡的时候,茶叶尚未充分浸润,茶叶都未舒展开,茶汤无法达到最佳的饮用标准。对于黑茶来说,渥堆产生的熟气让人觉得不愉悦,加之包装进行仓
  • 家人这两个字提起来就会让人觉得温暖[心]总是没有安全感 一点点小动作都让我害怕 太缺爱了 要多漂亮才算漂亮 要多瘦才算瘦 我做不到让自己满意 也做不到让别人满意
  • 愿我爱的你,以后的道路能光明坦荡,日子过的精彩灿烂,我会一直一直一直陪你走下去❤️alaso们抽奖来啦~1.完美日记经典三支口红套盒×12.写真×23.杂志×1
  • 20多年前,一代人开创了一个文化田子坊,今天,她有点残缺了。一百年后,后来的上海人,才可能通过田子坊一睹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 想上推广的小伙伴们也快来私信我鸭,攒人品,助脱单[加油][加油]现在很不喜欢男朋友姐姐,很反感她!不过今年过年,我男朋友来四川,去我家,他姐姐在微信里跟他说了一
  • 封闭越久 越懒散 第一次不想出去 不去买菜 不想做饭 不收拾屋子 只是摊在沙发上刷剧 。一旦想的越多 现实就离的越远 这段日子终于想明白一件事 没有谁能真心为另
  • [心]天秤座♎:枯木逢春,不负众望。[心]双鱼座♓: 想要都有,散尽释怀。
  • 《余生请多指教》片花里我最心动的是p1这个镜头,可能比起温柔男主我还是本质慕强,甚至觉得这里有点痞坏的感觉,对我来说偶像剧男演员可以不帅但必须要苏,身高和气场是
  • 我们以这个报身行持来照见色空一如,成大圆镜智,就是觉悟了这个菩提,觉悟了般若智慧,能于不退转,得这个法,就是我们说的智慧,般若,得这个般若,法报化,我们就可以观
  • 我喜欢有深度的人,他们带着扭曲的心态带着感情说话,即使我走神也能包容我将我拉回。我讨厌的不是闲聊,而是抛出千篇一律的话题,只为了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 [坏笑]实惠窝搜集千款白菜商品,马上来捡→ 超级人气榜 特卖精选 服装 母婴 化妆品 居家 鞋包配饰 美食 文体用品 数码家电 还是没有喜欢的宝
  • 转身,她只留下一枚婚戒和一句话给他:戏终了,人便散!手指合拢,她所戴过的婚戒牢牢在他的掌心里,他笑得高深莫测:女人,这还没完呢!一场风波,他成功把她变成名付其实
  • 生活就是这样:忙忙碌碌,平平淡淡生活只要真实、踏实,并且一直在变好,我们就应该知足和感恩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不为过去纠结,不为将来担忧,活在当下最好,有计划也会有
  • 辛弃疾老成谋国、忧深思远的情怀和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可堪回
  • ”顾为止有些不耐烦,问我,“不想赚钱了?”腰带扣头冰凉,缓缓划过我滚烫的脸颊,留下一阵别样的触感。任何事物和关系可能都有赏味期,经过了富有生命力的关系的鲜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