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万千创客逐梦奋斗的起点

9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双创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又一场双创浪潮席卷而来。作为双创活动周陕西省暨西安市的主会场,西安高新区的双创环境再次获得广泛关注。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高新区之一,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全要素、全生态的孵化体系,构建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成为陕西省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主阵地、主引擎、主平台,更是万千创客和广大年轻人创新创业、逐梦奋斗的起点。

2021年,在成立30周年之际,西安高新区迎来了秦创原建设重大机遇,开辟了科创高新建设新路径,开启了创新创业新征程。

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
与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起步不同,创业之初的西安高新区,没有面向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也没有海外侨胞的资金支持,能够依靠的唯有创新。彼时,一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放弃“铁饭碗”下海创办企业,成为西安高新区早期的一批创业者。

西北大学教师严建亚夫妇创办的巨子生物,是全球唯一的类人胶原蛋白生产厂家;由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卫东出任首任董事长的铂力特已经成长为国内国际知名的“金属3D打印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曾在国有企业担任总工程师的郭健雄创办的富士达,不仅是我国连接器行业拥有国际标准最多的企业,也是我国射频连接器领域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西安高新区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浓重的创新基因。2021年,西安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在回顾30年发展历程时说,追溯西安高新区30年的发展史,仿佛就是在读一本关于创新的故事书,从30年前的几个人、一条街,到如今汇聚十几万家企业的创业热土,创新作为一条主线,一直贯穿始终。

创新,在今天的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也体现在西安高新区的体制机制上。

成立以来,西安高新区坚持立足西部、以新求变、敢破敢立,借助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等区内高校科研院所,打破横亘在产学研中的“壁垒”,成功探索出“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催生了聚焦高密度光子集成领域的奇芯光电、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雷电防护的爱邦电磁等一批硬科技企业。
如今,秦创原东风愈加强劲、科创高新建设持续加速,西安高新区的创新基因在传承中不断放大,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双创活力。

持续壮大的人才队伍
今年5月,由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用高新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新一代眼人工晶状体产品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全球最新一代人工晶状体的上市及规模化量产指日可待,数以万计的白内障患者迎来新“曙光”。

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诞生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才支持,其中包括3位美国工程院院士及20名世界500强企业顶级专家,担任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的彭群博士曾在海外工作30多年,目前已是西安高新区双创大军的其中一员。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必备条件,也是双创生态的关键一环。背靠科教重镇,西安高新区本就具有先天的人才优势,但这还不够。

今年5月,西安高新区发布《关于深入实施秦创原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四个高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促进秦创原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用3年时间支持用人单位,在光电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领域,分层次引进12000名硬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全球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支持。
在此之前,西安高新区曾先后出台《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新丝路”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高新区打造“硬科技创新人才”最优发展生态10条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良好收效。

据统计,截至8月底,西安高新区累计聚集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超400名,本科及以上人才约30万人,硕博人才达7万人,海外人才约7000名,为双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不断强化的金融支持
6月8日,全国首家精准服务硬科技企业、促进硬科技技术发展的银行专业机构——浦发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揭牌开业。西安高新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再获金融助力。

金融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聚焦创新创业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先后建成和引进了丝路资本大市场,深交所陕西基地、上交所科创板企业陕西培育中心等金融机构及专业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高新贷、科技金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搭建起了全生命周期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2021年6月,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的建成投用,进一步增强了西安高新区对国际国内知名的金融投资机构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内已经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要素平台超过1500家,申报争取省、市人才项目资金2000万元,企业贷款总额达到近4000亿元,促进科技型企业当年获得风险投资金额突破40亿元,成为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金融高地。

当企业走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市融资则成为他们的星辰大海。

为了推动企业上市,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发布“上市十条”等系列政策,不断优化硬科技企业上市“五专”服务机制,完善上市企业储备库遴选机制,实现企业分层次、分梯队管理,推动一批企业上市交易。截至8月底,西安高新区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64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39家,境外上市企业25家。

专业周到的双创服务
8月16日,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大湾区专场赛决赛在广州南沙落下帷幕,西安长空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举夺得初创组一等奖。该企业由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孵化而来,受到了联创孵化器专业的“保姆式”服务。

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是西安高新区创业园于2005年投资设立的专门服务于生物医药企业的专业孵化器,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连续四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级 A 类孵化器”,累计孵化服务生物医药企业 140 家,辐射西安高新区及区外企业超过 500 家,培育上市企业 8 家,储备上市企业 3 家。

在西安高新区,像西安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这样的专业双创载体多达180家。其中,成立于2002年的西安光电子专业孵化器,现已成为西安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核心基地;成立于2003年的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现已建成电子设计自动化与服务、测试分析等专业平台;始建于2005年的西安联创先进制造专业孵化器,联合打造了快速制造技术服务共享平台……

这些数量庞大的双创载体与西安高新区创业园、软件园、草堂基地、集贤园等产业园区,共同构成了西安高新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为企业提供科研、科技服务、市场、人才、金融等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务。

据了解,西安高新区已累计拥有在孵企业超过13000家,截止2022年8月底,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873,本年度新参评高企1821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62家,雏鹰企业超过2300家、瞪羚企业310家、独角兽系列企业14家。

持续迸发的双创活力
去年底,西安京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发的国内首款体外膜肺氧合设备(ECMO),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救治了两名危重心血管病患者,该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实现了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化研制的重大突破,为万千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带来福音。

在双创之风强劲之时,在西安高新区,像京工医疗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仅在过去一年,西安高新区企业就收获了158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

其中,奕斯伟与西安理工大学成功转化大尺寸硅单晶技术,实现相关领域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紫光国芯研发的SeDRAM™(异质集成嵌入式动态随机存储器)技术和平台,成功实现了DRAM晶圆和SoC晶圆的异质集成,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金磁纳米生物成功研发磁性复合微粒制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蓝极医疗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研发成功世界首台功率30W蓝激光手术设备,解决了激光治疗领域“临门一脚”的难题……

在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作为双创热土,西安高新区继续受到广大创业者青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西安高新区依然吸引了13000家市场主体。

盛会进行时,双创风正劲。借着全国双创活动周的热度,西安高新区作为双创沃土的魅力再次得以释放,一场新的创新创业热潮将在这里升腾而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力。
(高新融媒记者 张静攀)

#喜迎二十大# 【黄河水,如何做到“一滴不浪费”】黄河水,如何做到“一滴不浪费”——来自全国首个“吨半粮”创建市的节水调查

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沿黄产粮大市德州沃野金黄,丰收在望。

“糯玉米亩产预计800多公斤,小麦平均亩产670公斤,今年有望实现‘吨半粮’创建目标。”平原县桃园街道“吨半粮”创建核心区,玉米散发着清香,被晒得黝黑的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说。

秋粮丰收可期,夏粮增产喜人:德州今年夏粮总产381.19万吨,同比增加1万吨。更难能可贵的是,农业增产却不增用水,德州今年年度常规引黄8.35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减少1.4亿立方米;近年以仅占全省4.3%的水资源量,灌溉了全省8.2%的耕地,生产了全省17%的粮食。

山东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拧紧占用水总量六成的农业“水龙头”,对于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农业大省意义重大。德州是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当前正力争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粮食安全责任要扛牢,“一滴都不能浪费”的“节水经”也要念好。近日,记者走进德州市宁津县、禹城市、平原县、齐河县田间地头,探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的新理念、新做法、新变化。

水权到户、按方计量,一年节水相当于全县两年生活用水

每亩年均节水25立方米,农业年均节水总量2000万立方米,节水量占全年引黄指标的30%,相当于全县48万人两年生活用水……

这些变化,都指向宁津县在全省率先试点的一项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位于冀鲁交界的宁津,是德州引黄末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的1/6,农业灌溉以井灌为主,然而“以井保丰、以河补源”,其地下水仍依靠黄河水补给。

“原来浇地是成天成宿的漫灌,一亩地浇一次怎么也得70多方水。”9月9日,宁津县刘营伍乡种粮大户王猛说,原来机井下管30米能满足灌溉需要,但由于不节制用水,前些年新打水井还得再下6米。水位下降,水质也变差了——微咸水比以前明显多了。

一方面引黄指标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被列为国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成为当地一项紧迫课题。

平原土地鲁望公司的指针式喷灌机

2016年始,宁津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农业所有能用的1.5亿立方米水作为初始水权,分配到各乡镇,确权到户、发证到村,使水权看得见、摸得着、可转让,配套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节水奖励等机制;在75万亩有效灌溉的田间地头,安装水电双控设备、泵站超声波流量计等,浇地按亩收费变按用水量收费。

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最有效直接。“多用多花钱,少用少花钱,大家都想尽办法节水。”王猛说,去年1000亩土地拿到了5000元节水奖励。

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二级调研员宫永波说,全省加快推动建立“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农业用水新机制,已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440万亩。

新机制落地见效,管理精细化水平至关重要。禹城市辛寨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明确泵站产权属协会,机井、主管道及以下产权属村级分会,建立起覆盖55个村庄4.2万亩耕地的高效灌溉网络。用水协会会长,温庄村党支部书记温付兴拿出一个手提移动式水表说:“村里浇水,到协会申请开泵站,水到了地头,管理员就用这个‘家伙’精准计量、按方收费。”

据统计,去年年度禹城市引黄8500万立方米,比之前一个引水年度减少1500万立方米。

动动手指、精准“喂水”,一亩庄稼半小时“解渴”

仲秋时节,平原县桃园街道鲁望农场玉米田里,一台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横空矗立。

2019年起,平原土地鲁望公司流转土地2万亩,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并聘用多名大学生“农场主”管理,90后农学硕士何石宝负责技术指导。

“流转前,这片地普遍大水漫灌,有时一个月也浇不完。错过引水时间,农田就面临没水‘喝’的困境。”何石宝说,为解决浇水难题,公司购进了16台指针式喷灌机。“这种喷灌机臂展500-600米,一台最多可覆盖近500亩地。”

效率提升,节水明显。“9个综合气象站均匀分布在田间地头,实时动态监测土壤墒情,哪里缺水浇哪里。”9月13日,何石宝指着手机上的终端控制系统说,只需动动手指,设计好行走时间,设备就能自动浇水。“一亩地漫灌,需水六七十方,现在模拟20毫米降水,一亩地不到20方水就够了。”

鲁望农场南行50公里,在德州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之一的齐河县焦庙镇,省农科院联合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在周庄村试验“水从地下浇”新节水技术。200亩粮田里,距地表30-40厘米处,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下渗灌设备。

每亩浇水17分钟、上渗8厘米,浇水11分钟、上渗5厘米……齐力新农服焦庙区域种植主管李建国,向记者展示前不久记录的试验数据。“水精准到作物根部,亩均用时约半小时,就达到理想效果,而大水漫灌要两个小时。”

今年,齐河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6.8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2.82%。与大水漫灌相比,每亩年节水约50立方米,年节水量43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36个大明湖。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截至今春,德州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约七成。

水到即用、用完即停,一条干渠多浇6万亩

夏汛期结束,9月9日起开闸放水。已在黄河岸边工作30多年的德州黄河河务局潘庄引黄闸管理所所长李照民,每天目送滚滚黄河水蜿蜒向北,流向德州8个县(市、区)。

“闸口流量每秒34立方米,黄河水计量越来越精细。”李照民说,黄河是山东最主要的客水资源,沿黄各市均属粮食主产区,既要尽可能满足有效灌溉,又要保母亲河生态永续发展,引黄供需矛盾突出,一滴都不能浪费。

潘庄引黄干渠

干渠是引水的“主动脉”,也是节水的“关键环”。作为德州引黄渠首,齐河境内有4个引黄闸,形成潘庄、李家岸2个大型灌区,韩刘、豆腐窝2个中型干渠。韩刘干渠流经齐河4个镇。过去,黄河水一来,上游“肥水不流外人田”,自行抬高水位,让水尽量多流到自家支渠。

胡官屯镇水利站站长孙义方说,干渠和支渠间多数没有节制闸,上游把水一截,想浇多久浇多久,下游用水就成了问题,“上游‘喝撑’,下游‘喊渴’”。

德州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介绍,借助国家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2020年开始,德州大范围整治农业用水工程设施,实施干支渠护底护坡衬砌改造、桥涵闸等建筑物改建及维修。韩刘干渠与各村支渠间全部安装节水闸、智能测控终端,用水定额一到,节水闸立即关闭,“水到即用、用完即停”倒逼节水。

胡官屯镇孔官村位于干渠上游,村党支部书记满丰迎说,今年春灌期,全村2000多亩地,不到10天就浇完了,以前20多天也浇不完。

韩刘干渠一年输水2000万立方米,经护底护坡衬砌,一年节水200万立方米,加上节制措施,有效灌溉面积从8.9万亩猛增到15万亩。放眼全省,山东近两年投资213亿元,新完成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6年的7742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8000万亩左右,而农业用水量同期减少7.6亿立方米。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硬任务。“山东坚持‘四水四定’,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说,山东去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4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8个百分点;以占全国约1%的淡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约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约8%的粮食、9%的肉类、11%的水果、12%的蔬菜,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大众日报)

#喜迎二十大# 【黄河水,如何做到“一滴不浪费”】黄河水,如何做到“一滴不浪费”——来自全国首个“吨半粮”创建市的节水调查

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沿黄产粮大市德州沃野金黄,丰收在望。

“糯玉米亩产预计800多公斤,小麦平均亩产670公斤,今年有望实现‘吨半粮’创建目标。”平原县桃园街道“吨半粮”创建核心区,玉米散发着清香,被晒得黝黑的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说。

秋粮丰收可期,夏粮增产喜人:德州今年夏粮总产381.19万吨,同比增加1万吨。更难能可贵的是,农业增产却不增用水,德州今年年度常规引黄8.35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减少1.4亿立方米;近年以仅占全省4.3%的水资源量,灌溉了全省8.2%的耕地,生产了全省17%的粮食。

山东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拧紧占用水总量六成的农业“水龙头”,对于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农业大省意义重大。德州是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当前正力争创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粮食安全责任要扛牢,“一滴都不能浪费”的“节水经”也要念好。近日,记者走进德州市宁津县、禹城市、平原县、齐河县田间地头,探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的新理念、新做法、新变化。

水权到户、按方计量,一年节水相当于全县两年生活用水

每亩年均节水25立方米,农业年均节水总量2000万立方米,节水量占全年引黄指标的30%,相当于全县48万人两年生活用水……

这些变化,都指向宁津县在全省率先试点的一项创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位于冀鲁交界的宁津,是德州引黄末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省的1/6,农业灌溉以井灌为主,然而“以井保丰、以河补源”,其地下水仍依靠黄河水补给。

“原来浇地是成天成宿的漫灌,一亩地浇一次怎么也得70多方水。”9月9日,宁津县刘营伍乡种粮大户王猛说,原来机井下管30米能满足灌溉需要,但由于不节制用水,前些年新打水井还得再下6米。水位下降,水质也变差了——微咸水比以前明显多了。

一方面引黄指标的刚性约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被列为国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成为当地一项紧迫课题。

平原土地鲁望公司的指针式喷灌机

2016年始,宁津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农业所有能用的1.5亿立方米水作为初始水权,分配到各乡镇,确权到户、发证到村,使水权看得见、摸得着、可转让,配套建立超定额累进加价、节水奖励等机制;在75万亩有效灌溉的田间地头,安装水电双控设备、泵站超声波流量计等,浇地按亩收费变按用水量收费。

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最有效直接。“多用多花钱,少用少花钱,大家都想尽办法节水。”王猛说,去年1000亩土地拿到了5000元节水奖励。

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提升节水效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二级调研员宫永波说,全省加快推动建立“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农业用水新机制,已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440万亩。

新机制落地见效,管理精细化水平至关重要。禹城市辛寨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明确泵站产权属协会,机井、主管道及以下产权属村级分会,建立起覆盖55个村庄4.2万亩耕地的高效灌溉网络。用水协会会长,温庄村党支部书记温付兴拿出一个手提移动式水表说:“村里浇水,到协会申请开泵站,水到了地头,管理员就用这个‘家伙’精准计量、按方收费。”

据统计,去年年度禹城市引黄8500万立方米,比之前一个引水年度减少1500万立方米。

动动手指、精准“喂水”,一亩庄稼半小时“解渴”

仲秋时节,平原县桃园街道鲁望农场玉米田里,一台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横空矗立。

2019年起,平原土地鲁望公司流转土地2万亩,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并聘用多名大学生“农场主”管理,90后农学硕士何石宝负责技术指导。

“流转前,这片地普遍大水漫灌,有时一个月也浇不完。错过引水时间,农田就面临没水‘喝’的困境。”何石宝说,为解决浇水难题,公司购进了16台指针式喷灌机。“这种喷灌机臂展500-600米,一台最多可覆盖近500亩地。”

效率提升,节水明显。“9个综合气象站均匀分布在田间地头,实时动态监测土壤墒情,哪里缺水浇哪里。”9月13日,何石宝指着手机上的终端控制系统说,只需动动手指,设计好行走时间,设备就能自动浇水。“一亩地漫灌,需水六七十方,现在模拟20毫米降水,一亩地不到20方水就够了。”

鲁望农场南行50公里,在德州120万亩“吨半粮”创建核心区之一的齐河县焦庙镇,省农科院联合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在周庄村试验“水从地下浇”新节水技术。200亩粮田里,距地表30-40厘米处,埋设了密密麻麻的地下渗灌设备。

每亩浇水17分钟、上渗8厘米,浇水11分钟、上渗5厘米……齐力新农服焦庙区域种植主管李建国,向记者展示前不久记录的试验数据。“水精准到作物根部,亩均用时约半小时,就达到理想效果,而大水漫灌要两个小时。”

今年,齐河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6.8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82.82%。与大水漫灌相比,每亩年节水约50立方米,年节水量43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36个大明湖。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截至今春,德州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约七成。

水到即用、用完即停,一条干渠多浇6万亩

夏汛期结束,9月9日起开闸放水。已在黄河岸边工作30多年的德州黄河河务局潘庄引黄闸管理所所长李照民,每天目送滚滚黄河水蜿蜒向北,流向德州8个县(市、区)。

“闸口流量每秒34立方米,黄河水计量越来越精细。”李照民说,黄河是山东最主要的客水资源,沿黄各市均属粮食主产区,既要尽可能满足有效灌溉,又要保母亲河生态永续发展,引黄供需矛盾突出,一滴都不能浪费。

潘庄引黄干渠

干渠是引水的“主动脉”,也是节水的“关键环”。作为德州引黄渠首,齐河境内有4个引黄闸,形成潘庄、李家岸2个大型灌区,韩刘、豆腐窝2个中型干渠。韩刘干渠流经齐河4个镇。过去,黄河水一来,上游“肥水不流外人田”,自行抬高水位,让水尽量多流到自家支渠。

胡官屯镇水利站站长孙义方说,干渠和支渠间多数没有节制闸,上游把水一截,想浇多久浇多久,下游用水就成了问题,“上游‘喝撑’,下游‘喊渴’”。

德州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介绍,借助国家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全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2020年开始,德州大范围整治农业用水工程设施,实施干支渠护底护坡衬砌改造、桥涵闸等建筑物改建及维修。韩刘干渠与各村支渠间全部安装节水闸、智能测控终端,用水定额一到,节水闸立即关闭,“水到即用、用完即停”倒逼节水。

胡官屯镇孔官村位于干渠上游,村党支部书记满丰迎说,今年春灌期,全村2000多亩地,不到10天就浇完了,以前20多天也浇不完。

韩刘干渠一年输水2000万立方米,经护底护坡衬砌,一年节水200万立方米,加上节制措施,有效灌溉面积从8.9万亩猛增到15万亩。放眼全省,山东近两年投资213亿元,新完成65处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6年的7742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8000万亩左右,而农业用水量同期减少7.6亿立方米。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硬任务。“山东坚持‘四水四定’,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省水利厅厅长刘中会说,山东去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4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8个百分点;以占全国约1%的淡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约6%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约8%的粮食、9%的肉类、11%的水果、12%的蔬菜,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大众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孙茜回应网友谩骂,辱我老父幼子是底线,网友:祸不及家人
  • 【丹辉语言表演分享】世界动物日 向献爱心给动物的人类们致谢
  • 四川理工学院回应“中秋节要求发祝福短信”:已对当事学生干部批评教育
  • EDG开门红 实力碾压INF
  • 平文涛欠一个道歉 国庆西湖石碑涂写
  • 日照山钢原料码头施工发生沉箱倾覆事故,当时11人落海、9人失踪
  • 摩托车违法闯高速 一人死亡 交警将一律严查严处
  • 警方重新调查C罗 承认想与女方发生关系时遭拒
  • 捆蟹大妈月入万元
  • 甜茶德普女儿恋情曝光 两人互相抱住对方腰身
  • 国庆上高速卖炒粉 网友:网上段子只是为了搞笑
  • 有惊无险!中国女排3-0加拿大迎三连胜对弱队仍暴露一缺点_搜狐体育_搜狐网
  • 安倍改组内阁名单公布:12人首次入阁 6人留任
  • 初中女孩打工失联 民警38小时国庆高速带回
  • 美国发生连续枪击事件,枪手杀害妻子等5人后自杀
  • 兔子虽萌,惹急了也咬人!宠物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 巴西一监狱暴动导致7人死亡 16人试图越狱未成功
  • 死刑!入赘男子砍死岳父!冷嘲热讽酿成悲剧…
  • 西城男孩宣布正式重组回归 将发新专未来还有巡演
  • 人民军队 全面重塑(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