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有感# 最好的教育是接纳,接纳你的优点和缺点,接纳你的细心和粗心,接纳你的莽撞和谨慎,接纳你的好奇和三分钟热度,接纳你的独特和普通,接纳你的乖巧和叛逆,被接纳过的孩子才会接纳自己,才会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那天看到一个访谈,深深赞同,大概是说,“一个从小被幸福友好氛围所围绕的孩子,以后面对风雨时有足够的底气,抗挫能力差,不是幸福宽容的成长环境所以导致的,而是他耳旁的声音都是指责和打击,已经令他精疲力尽。”[微风] 为什么有的人会很累,因为内耗,也就是脑海里的声音不断的给自己施压,指责,挑剔。这些声音往往来源于外界,听多了,于是内化成脑海里的一种思维模式。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能先分辨他人的言论是否正确,再决定是否采纳。这就相当于一颗小树苗,有一定水分和阳光的滋养,才能抵御风暴的洗礼。没有被接纳认可过的孩子,怎么会有力量去反弹他人的苛责言论呢。[思考]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起初是不能通过自己的,往往先通过他评到自评的过程,所以长辈和老师的作用这个时候会相当强大。若是频繁的听到否定和打压,会令他觉得自己如此糟糕,从而影响到自我评价。每个孩子都是一束光,只有接纳他,才能看到光芒四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接纳中成长,迸发出本身的生命力。而不是本身是个圆,却在条条框框中,寻求认可。[兔子]#宝宝的少女心#

沈海燕教授:
论一心包容宇宙万法

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个体精神上的成就。

在佛教的语境里,个体的成就是通过对心的认识和观心的实践而取得的。

本文探讨了天台智顗旨在宗教救赎解脱的有关心的理论,

并指出,个体若明了心的特性,

即能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对于真理的证悟,端在于个体破除因循守旧的僵化教条模式,

以使其审视世界的观念和思想获得全新的视角。

一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始于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而个体灵性修持的成就则是其对建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保证。

个人要取得心灵上的成长,

关键在于观心,

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明了心的特性,

并具体进行观心的实践,

我们才能洞见实相真理,

以智慧克服无明烦恼,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有关心性方面,天台智顗

( 538 - 597 )的理论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 、 心的特性

在心性的问题上,智顗将心视为:

( 一 ) 、整个宇宙,因为心是诸法之本;

( 二 ) 、体、宗以及用。

( 一 ) 、心之所以是诸法的根本,

乃源自于心的作用能产生业,从业而产生苦。

同时,心也包含万法。

在智顗的体系里,十如是和十法界代表了宇宙万法。

在智顗看来,既然整个宇宙不出十法界,

而十法界即在一心中,

那么,心即是宇宙。

( 二 ) 、心也是体、宗以及用。

智顗将能产生业力的心分成三种,

谓之烦恼心,
苦果心
以及业心,

具有无明轮回的特性。

1 、“ 烦恼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三支:

无明、爱以及取。

2 、“ 苦果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七支:

识、名色、六入、触、受、生以及老死。

3 、“ 业心 ”包括十二因缘中的二支:

行和有。

当此三种属于无明烦恼之心与三种修成佛果之德

( 即法身、般若和解脱 )

相即认同的时候,

它们就成为了实相本体、成佛之宗要以及修行实践之用。

换言之,“ 苦果心 ”若与“ 法身德 ”相即,

便成为“ 心体 ”。

因为实相是不生不灭的,

而轮回之心与永恒法身不出实相的范围,

皆具有不生不灭的特性,故两者相即。

“ 烦恼心 ”若与“ 般若德 ”相即,

便成为“ 心宗 ”。

这是因为,行者由观心觉察恶事而得般若智慧,觉悟真理。

初观心是成佛之因,

观成觉悟是成佛之果,

智顗将成佛因果视为佛教宗要,故心为宗。

“ 业心 ”若与“ 解脱德 ”相即,

便成为“ 心用 ”。

显然,心是主宰个体沉浮的关键,

或于轮回道中,

或获得解脱,

皆有赖于心的作用。

故此,智顗认为,心的作用至为重要,心能地狱,心能天堂。

心能凡夫,心能贤圣。

所以心即是用。

他说,当我们有分别心时

( 联系佛教语境,即是十二因缘 ),

即有六道轮回

( 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和天 )。

这是因为分别心是人有无明烦恼的结果,

因此而产生十二因缘之涉三世而轮回六道的次第缘起,

令人沉沦其中,不能自拔。

然而,众生一旦与无明远离,

便不再有分别心,于是便能证得四种圣人

( 声闻、缘觉、菩萨和佛 )

的解脱果位。

二 、 观 心

在观心的问题上,智顗强调观心的重要性,谓,通过观心,

可以达到组成“ 妙 ”的三个方面,

即“ 体广 ”、
“ 位高 ”、
“ 用长 ”。

这三个方面是放在作为根本教义的成佛因果的语境里界定的,

代表了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而作为佛教本体的这一根本教义则可以总摄一切教法和义理,

因为它包含了整个修行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指涉的是遍虚空、尽法界的以成佛为宗旨的实相真理。

智顗称这一根本教义为“ 体广 ”,

因为它在时间纬度上不只是指向迹门中的近期在菩提树下成道的释迦牟尼,

更纵深指向本门中的久远之前早已成佛的释迦牟尼。

这一教义之用所以为长,

乃在于此“ 用 ”具体指迹门中佛陀施设的种种救度众生的活动,

而此迹门则源于久远之本门。

在这里,智顗就观心的内容提出了三种心,

是为己心,
众生心
以及佛心。

( 一 ) 、“ 体广 ”指实相真理的特性,

故从己心是否同时具足其它二心而言的,

因心体具有包容万象的特性。

故己心若不具众生心和佛心,便是体狭;

若具足,一己之心量广大,便是体广。

( 二 ) 、“ 位高 ”指契入实相真理的智慧,

故其标准由是否与最高之佛心相等来决定。

若己心与佛心不相等,心性卑劣,便是位下。

若与佛心相等,具足菩提心,志向远大,便是位高。

( 三 ) 、“ 用长 ”则从空、假、中一体的三谛三观视角来看。

若观己心、众生心和佛心,

不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短。

若是即空、即假、即中,便是用长。

在智顗的实相理论里,空、假、中三谛是用来界定实相的三个方面的。

换言之,一心必须能观事物同时具有空、假、中三个面相:

诸法因缘合和而生,无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故是空;

事物虽虚幻不实,却暂时存在,故空也是假有;

事物即是空幻,亦是假有,即空即假,不落两边,这便是中道。

在智顗看来,无论是己心、众生心和佛心,皆不出诸法的范畴,

故三心一体,同时具足空、假、中三谛。

就智顗的观点而言,观心的重要性在于,

观心是契入实相的最直接的方法,

因其不但与包容万象之心相关,也与三谛密切关联。

此两种联系证明,观心是借以契入实相真理的最殊胜的方法。

从智顗的心为诸法之本的理论中,

我们可以看到,智顗是从肯定的视角来把握真理的。

而他的相即理论更从超越的高度提出了契入真理的方法。

而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肯定,

乃超越所有的区别对待,

打破人们局限于语言概念的认知模式,

进而洞察到万物终极一体的本质。

改变传统的世界观是使人们对真理达到充分体认的关键。

智顗的相即理论旨在训练人们的心灵,改造人们的思想,

使人们的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力,

以防止人们的思想易形成僵化、狭隘、生硬和教条的倾向。

具体的来说,传统佛教的世界观是将人生视为苦,

而智顗则将无明三道

( 烦恼道、业道和苦道 )

与成佛三德

( 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 )

相即,以契入终极的本体,超越二元对立。

也就是说,

烦恼道即般若德,

苦道即法身德,

业道即解脱德。

此类概念的相即是对现象世界全体的了悟,

是超越事物之二元对立的境界。

一方面,苦道和法身对于证悟的行者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实相之境界是离言冥会的,是涵摄一切的。

所谓苦道或法身,

乃是无明众生加诸于实相上的片面的概念。

既然世间万象皆是实相的显现,

那么,
苦道即法身,
法身即苦道。

另一方面,苦道和法身之所以有区别,

只因为众生所处的认知状态不同。

一念明,苦道即是法身;

一念迷,法身就变成了苦道。

三道与三德的认同可简单地归结为超越这两组概念范畴的束缚,

而达到对实相真理的认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把烦恼道与暗的含义联系起来,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菩提智是明的概念;

若不把业道定义为缚,

也就没有与之相对的解脱是自在的概念;

若不把苦道界定为生死,

也就没有法身是乐的概念。

如此,三道的概念就不再具有消极的含义了,

而人们也无需用“ 三德 ”来破除与其对立的“ 三道 ”之消极面了。

当人们摆脱了概念的束缚后,

“ 烦恼道 ”即“ 般若德 ”,

无需用般若破烦恼;

“ 业道 ”即“ 解脱德 ”,

无需挣脱业道才能得自在;

“ 苦道 ”即“ 法身德 ”,

无需了却生死而得成佛之常乐。

三 、 结论

智顗有关心性和观心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借以领悟真理的认知上和宗教救赎上的进路,

使行者由此能取得
心灵上的成长,
思想上的改造,
精神上的解脱。

个人的修行成就对于社会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借由了悟一心无所不包、无分无别的实相特性,

我们就能以开放的心态来包容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皆为实相的显现。

通过观心的实践,

主体便能增长智慧,
了悟宇宙真相,
从烦恼困惑中解脱出来。

面对生死轮回,经由将生死之苦与涅槃之乐相即认同,

人们便不会再感到彷徨无助,

而汲汲于所谓的脱离世间的离苦得乐,轮回解脱了。

此种对人生的洞察能使我们获得与传统佛教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使我们能积极地拥抱人生,

使我们的心灵宁静安详和平,

使我们的精神不离世俗而得到升华。

如此,我们便不会轻易被激烈竞争的环境影响而紧张焦虑不安,

也不会过分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并能化被动地受外部环境左右为主动地去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创造祥和安宁的气氛。

若每个人都拥有宁静的心灵,影响所至,

整个社会便自然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则人间净土的实现亦指日可待也。

人们常说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但爱,永远不会有终点
或许我们不曾参与你的过去
但是可以同你开启幸福的未来
无论我们是否看得懂人世繁华
但我们看得懂爱的篇章
生命若是一场邂逅
遇见就是最美的绽放

爱,没有早一步
也没有晚一步
在这场盛大的仪式中
遇见最好的我们
让我们来守护你的婚礼
#2021年3月5-7日第25届春季结婚服务联展#
我在现场等你们哦~

#广西婚博会# #南宁婚宴# #南宁身边事# #备婚攻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群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同时牺牲品总是会出现的,就像革命一样。现在呢,只能说我已经不去责怪舆论了,会去思考舆论的根本原因,去理解人群和舆论,但是对于舆论风暴带来的
  • 1 星满杯的麻薯太好吃 给伟立也点了一杯 他过去总是请我2 真好 那晚之后我喜爱上了每一只猫3 心里辅导室里 老师没在 我自己呆在里面看许许多多沙盘玩具 一下子
  • [心][心]《尚舞》21年2月刊期 征稿 国家级,知网 收录 [礼物][礼物]范围:全舞种(芭蕾舞、古典舞、名族民间舞、国标舞、体育舞蹈、摩登舞、拉丁舞、标准舞
  • 有的时候伤官也是代表着自己的想法,太过于自由,不为对象着想,这样也会让其对象受到伤害,那么修身养性,从思想知识方面多学多用,改善自己的个性。而这种状态也会代入到
  • 28、对话对酒,落梅成愁,何日梅花落,送我归家。26、此情不过烟雨碎,挫骨扬灰终不悔。
  • AI绘画模型也会有经验偏见,但对于更好的模型,你只要给出更精确的关键词,比如“一个中国CEO坐在办公室里听一个白人工程师汇报”AI完全可以给你画出来。对人类的一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34、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5、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36、原文:我非常爱你古
  • 而案件再演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有3-5次的出场机会,不仅有一个小演绎进行破冰,而且全程高潮,每一个步骤都不拖沓,体验感真是比第一部好太多了!3⃣hjf+大卡片+
  • 三季度阅读回顾1、波澜壮阔的巨著~《百年孤独》人名是我阅读本书最大的困难,但无碍被他的宏大所震撼。我觉得这本书就好比把各种高端食材,用最复杂的方式,烹饪出一道硬
  • 丰台区介绍,出现新增病例后,该区立即组织全面排查、深挖风险,对关联风险点位和风险人员迅速落实管控措施,对公共空间开展多点位的环境采样和消毒。丰台区介绍,出现新增
  • 拒绝翻车,2022八大流行装修风格盘点! #设计美学# #家居美学#终究还是种草了这把非洲椅Africa Chair以前在ins上刷到过就觉得这个椅子造型很特别
  • ​​​[微风]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顶级的力量是涅槃重生,没一个人的通透不是被磨难撕扯出来的,没
  • 我把我吃的社会的亏,总结30个分享给大家1、领导跟你好好商量的事情,多半就是最后决定2、除非特别亲近的人,否则不要费尽心思劝别人。.2⃣与选择的yi生有关 :不
  • 曼联在签署新的门将方面保持着开放态度,并只有在合适的时刻找到合适的球员时才会这样做。他们有一个任何球队都会羡慕的防守记录,但仍有许多球迷希望在下赛季更换门将,这
  • 有说法称,鸿星尔克是在自身拮据,甚至濒临倒闭的情况下做出的善举。所面临的转型过程,依然非常艰难,但是倒也没有像许多网友所调侃的“濒临破产”。
  •  - 03-打造高挑视觉  天花板太低矮,会让空间显得更小更压抑,但有几种方法可以拉高视觉效果: 1、使用相同的颜色来粉刷墙壁、天花板和踢脚线;2、将窗帘尽量挂
  • 绝对不是什么新手练手哦~所以想换发色发型的姐妹可以大胆找我报名当发模~薅羊毛啦~#北京发型设计##北京染发##北京烫发#发型模特报名指南☝☝☝|||成为互勉发模
  • ”  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 今天翻了很久高中三年用的旧手机 简直是我的青春回忆录 随便截了一些感慨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奇妙 感慨时光飞逝 感慨成长带来的改变 看自己以前说的话好像是另一个人了
  • 【扩宽玉米销售途径 带动村民实现富裕】#乡村振兴看央企# 广西来宾忻城县遂意村经济较为落后,生产的糯玉米虽然口感香甜软糯,但只能在村镇集市售卖。在大家的帮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