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个人缴费每人每年350元

         7月8日

       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
  发布《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强调,为适应医疗费用增长和基本医疗需求提升,确保参保人员医保权益,2022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
  中央财政继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统筹安排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资金,确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放开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切实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以下为《通知》全文

   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医保发〔2022〕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保局、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就切实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合理提高筹资标准
  为适应医疗费用增长和基本医疗需求提升,确保参保人员医保权益,2022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中央财政继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统筹安排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资金,确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放开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切实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二、巩固提升待遇水平
  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效能,科学合理确定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稳定居民医保住院待遇水平,确保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完善门诊保障措施,继续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健全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以下简称“门诊慢特病”)保障。增强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门诊保障功能,探索将政策范围内的门诊高额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计算口径,统筹门诊和住院救助资金使用,共用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提高居民医保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切实支持三孩生育政策,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医疗救助托底功能,坚决守住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继续做好医疗救助对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分类资助工作,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统筹提高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用足用好资助参保、直接救助政策,确保应资尽资、应救尽救。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完善参保动态监测、高额费用负担患者预警、部门间信息共享、风险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帮扶。完善依申请救助机制,对经相关部门认定核准身份的困难群众按规定实施分类救助,及时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对经三重制度保障后个人费用负担仍较重的困难群众,做好与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的衔接,精准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合力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四、促进制度规范统一
  要坚决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规范决策权限,促进制度规范统一,增强医保制度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严格按照《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2022年底前实现所有统筹地区制度框架统一,40%统筹地区完成清单外政策的清理规范。坚持稳扎稳打、先立后破,统筹做好资金并转和待遇衔接,促进功能融合。推动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逐步规范统一省内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政策。加强统筹协调,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基金调剂平衡、完善分级管理、强化预算考核、提升管理服务的方向,稳步推进省级统筹,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可分类序贯推进。要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新情况、新问题和重大政策调整要及时请示报告后实施。各省份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情况将纳入相关工作绩效考核。

  五、做好医保支付管理
  要加强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做实做细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加强谈判药品供应保障和落地监测。做好医保支付标准试点工作并加强监测。2022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各省份原自行增补药品的消化工作。规范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医保准入管理。完善医保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扎实落实《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覆盖辖区至少40%统筹地区。探索门诊按人头付费,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完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畅通复诊、取药、配送环节。

  六、加强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价格管理
  要全方位、多层次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采工作,统筹协调开展国家组织和省际联盟集采。2022年底国家和省级(或跨省联盟)集采药品品种数累计不少于350个,高值医用耗材品种累计达到5个以上。做好集采结果落地实施和采购协议期满接续工作,落实好医保基金预付、支付标准协同、结余留用等配套政策。提升完善医药集采平台功能,强化绩效评价,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网采率,推广线上结算。稳妥有序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指导督促统筹地区做好2022年调价评估及动态调整工作。启动医药价格监测工程,编制医药价格指数,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常态化监管,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实施。

  七、强化基金监管和运行分析
  要加快建设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和执法体系,推动建立激励问责机制,将打击欺诈骗保工作纳入相关工作考核。继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拓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医保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的监管联动机制,健全信息共享、协同执法、联防联动、行刑衔接和行纪衔接等工作制度,推进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形成一案多查、一案多处、齐抓共管的基金监管工作格局。
要按要求做好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完善收支预算管理。综合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疾病谱变化、医药新技术应用、医疗费用增长等因素,开展基金收支预测分析,健全风险预警、评估、化解机制及预案,切实防范和化解基金运行风险。

  八、健全医保公共管理服务
  要增强基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医疗保障经办力量。全面落实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操作规范,推动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医保便民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参保管理经办规程,加强源头控制和重复参保治理,推进“参保一件事”一次办。优化参保缴费服务,坚持智能化线上缴费渠道与传统线下缴费方式创新并行,持续提升缴费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继续深入做好转移接续“跨省通办”。积极参与推进“出生一件事”联办。继续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结算和清算工作。2022年底前实现每个县开通至少一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所有统筹地区开通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和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九、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要持续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深化应用,充分发挥平台效能。全面深化业务编码标准维护应用,建立标准应用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商业银行、政务应用等渠道作用,在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应用等领域探索合作机制。

  十、做好组织实施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持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抓实抓好居民医保待遇落实和管理服务,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足额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税务部门要做好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征收工作、方便群众缴费,部门间要加强工作联动和信息沟通。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普及医疗保险互助共济、责任共担、共建共享的理念,增强群众参保缴费意识,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做好舆情风险应对。

  特此通知。

   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22年6月30日

好消息,你的这笔钱涨了

  7月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发布《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强调,为适应医疗费用增长和基本医疗需求提升,确保参保人员医保权益,2022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

  中央财政继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统筹安排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资金,确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放开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切实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以下为《通知》全文

  ↓↓↓

  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医保发〔2022〕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保局、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任务要求,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就切实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合理提高筹资标准

  为适应医疗费用增长和基本医疗需求提升,确保参保人员医保权益,2022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中央财政继续按规定对地方实施分档补助,对西部、中部地区分别按照人均财政补助标准80%、6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统筹安排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资金,确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动态筹资机制,进一步优化筹资结构。放开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切实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二、巩固提升待遇水平

  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效能,科学合理确定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稳定居民医保住院待遇水平,确保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完善门诊保障措施,继续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健全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以下简称“门诊慢特病”)保障。增强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门诊保障功能,探索将政策范围内的门诊高额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合规医疗费用计算口径,统筹门诊和住院救助资金使用,共用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提高居民医保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切实支持三孩生育政策,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切实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要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医疗救助托底功能,坚决守住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继续做好医疗救助对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分类资助工作,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统筹提高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用足用好资助参保、直接救助政策,确保应资尽资、应救尽救。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完善参保动态监测、高额费用负担患者预警、部门间信息共享、风险协同处置等工作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帮扶。完善依申请救助机制,对经相关部门认定核准身份的困难群众按规定实施分类救助,及时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对经三重制度保障后个人费用负担仍较重的困难群众,做好与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的衔接,精准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合力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四、促进制度规范统一

  要坚决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规范决策权限,促进制度规范统一,增强医保制度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严格按照《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2022年底前实现所有统筹地区制度框架统一,40%统筹地区完成清单外政策的清理规范。坚持稳扎稳打、先立后破,统筹做好资金并转和待遇衔接,促进功能融合。推动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逐步规范统一省内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政策。加强统筹协调,按照政策统一规范、基金调剂平衡、完善分级管理、强化预算考核、提升管理服务的方向,稳步推进省级统筹,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可分类序贯推进。要严格落实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新情况、新问题和重大政策调整要及时请示报告后实施。各省份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情况将纳入相关工作绩效考核。

  五、做好医保支付管理

  要加强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做实做细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加强谈判药品供应保障和落地监测。做好医保支付标准试点工作并加强监测。2022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各省份原自行增补药品的消化工作。规范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医保准入管理。完善医保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扎实落实《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覆盖辖区至少40%统筹地区。探索门诊按人头付费,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完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畅通复诊、取药、配送环节。

  六、加强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价格管理

  要全方位、多层次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采工作,统筹协调开展国家组织和省际联盟集采。2022年底国家和省级(或跨省联盟)集采药品品种数累计不少于350个,高值医用耗材品种累计达到5个以上。做好集采结果落地实施和采购协议期满接续工作,落实好医保基金预付、支付标准协同、结余留用等配套政策。提升完善医药集采平台功能,强化绩效评价,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网采率,推广线上结算。稳妥有序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指导督促统筹地区做好2022年调价评估及动态调整工作。启动医药价格监测工程,编制医药价格指数,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常态化监管,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实施。

  七、强化基金监管和运行分析

  要加快建设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和执法体系,推动建立激励问责机制,将打击欺诈骗保工作纳入相关工作考核。继续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拓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广度和深度。完善医保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的监管联动机制,健全信息共享、协同执法、联防联动、行刑衔接和行纪衔接等工作制度,推进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形成一案多查、一案多处、齐抓共管的基金监管工作格局。

  要按要求做好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完善收支预算管理。综合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疾病谱变化、医药新技术应用、医疗费用增长等因素,开展基金收支预测分析,健全风险预警、评估、化解机制及预案,切实防范和化解基金运行风险。

  八、健全医保公共管理服务

  要增强基层医疗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医疗保障经办力量。全面落实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操作规范,推动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医保便民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参保管理经办规程,加强源头控制和重复参保治理,推进“参保一件事”一次办。优化参保缴费服务,坚持智能化线上缴费渠道与传统线下缴费方式创新并行,持续提升缴费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继续深入做好转移接续“跨省通办”。积极参与推进“出生一件事”联办。继续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结算和清算工作。2022年底前实现每个县开通至少一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所有统筹地区开通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和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九、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要持续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深化应用,充分发挥平台效能。全面深化业务编码标准维护应用,建立标准应用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商业银行、政务应用等渠道作用,在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应用等领域探索合作机制。

  十、做好组织实施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持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抓实抓好居民医保待遇落实和管理服务,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足额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税务部门要做好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征收工作、方便群众缴费,部门间要加强工作联动和信息沟通。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普及医疗保险互助共济、责任共担、共建共享的理念,增强群众参保缴费意识,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做好舆情风险应对。

  特此通知。

  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22年6月30日

  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新华社

报志愿必看!各大高校山东预估录取位次来啦
高考成绩发布后,多所大学在山东的预估录取分数线陆续出炉。
需要提醒的是,预估录取线是根据往年报考数据和今年招考情况作出的预估,建议考生在报考时参照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根据专业兴趣,合理分配专业志愿梯度。预测仅供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
2022年各专业预估位次可参考去年位次情况,普通类常规批1100名以内、提前批2000名以内,苏州校区6000名以内比较稳,位次稍后也欢迎尝试报考。
中国传媒大学
山东省排名13000名有希望录取(特别是小语种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排名8000以内大多数普通一批专业有较大希望录取。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建议:1.8万名以内可以报适度的热门专业(越热门专业分数要求越高);2万名以内录取希望较大,但建议不要集中填报热门专业;2.5万名内也有一定机会,建议根据位次情况及历年数据选择合适专业;再往后建议以选科排名有优势的,填报符合相关要求的专业冲一冲。
中国海洋大学
普通类常规批:14000名以内考生,大部分专业较大希望,16000名以内,有希望被部分专业录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40000名以内,有希望被录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省内最低位次按照往年经验,14万名以内建议报考。五年制医学类专业5万名以内建议报考,医学技术类专业9万名以内建议报考,其他医学相关专业14万名左右均欢迎报考。
山东师范大学
普通类:
(一)4.5万名以内鼓励报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以及往年录取位次较高的相关专业,建议前五志愿填报;5.5万名以内鼓励报考普通类其他专业,建议前五志愿填报。

(二)6.5万名以内鼓励报考地方专项计划、山东省属公费师范生。

(三)中外合作办学10万名左右鼓励报考。

艺术类:

须达到艺术类相应类别本科文化控制线。

(一)音乐类:音乐学专业,音乐类统考排名前800名鼓励报考;音乐表演专业各招生方向,音乐类统考合格考生鼓励报考。

(二)舞蹈学专业,舞蹈类(艺术舞蹈)统考排名前600名鼓励报考。

(三)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山东省航空服务艺术类联考成绩合格鼓励报考。

(四)美术类:美术类综合成绩排名前3000名,鼓励平行志愿第一位次报考。

(五)文学编导类:文学编导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线上考生,高考文化课15万名以内,鼓励报考。

(六)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

音乐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考生,不招收调剂考生),音乐类统考排名前2000名鼓励报考。

舞蹈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考生,不招收调剂考生),舞蹈类(艺术舞蹈)统考排名前1500名鼓励报考。

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招收有专业志愿考生,不招收调剂考生),美术类综合成绩排名前5000名鼓励报考。

体育类:

(一)体育类专业:体育专业考试合格考生,体育综合分排名前800名的考生,建议平行志愿第一位次报考。

(二)公费师范生:体育专业考试合格考生,体育综合分排名前1000名的考生,建议报考。
青岛大学
普通类:5.5万以内鼓励报考,热门专门4万以内建议报考,医学类专业需要3万名以内。
山东科技大学
(1)青岛校区普通类专业

3万-4万名左右考生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把握较大;4万-5万名左右考生报考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会计学、金融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把握较大;6万名左右考生报考绝大多数普通专业把握较大。

(2)泰安校区普通类专业

11万名左右考生报考把握较大。

(3)济南校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12万名以上考生报考金融学(中外合作)专业希望较大;15万名以上考生报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通信工程(中外合作)专业希望较大;16万名以上考生报考软件工程(中外合作)专业希望较大;17万名以上考生报考自动化(中外合作)专业希望较大;19万名以上考生报考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专业希望较大;20万名以上考生报考工业设计(中外合作)专业希望较大。

(4)青岛校区校企合作办学专业

9万名左右考生报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校企合作)把握较大。

考生在报考时需参照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建议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选择足量的“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适当拉开梯度。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特别是各个高校实力强但报考热度低的专业。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本科综合评价招生:
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学校测试入围考生均建议报考相应入围专业。

山东财经大学
1、普通类专业

总位次6万名以内,录取普通类专业有希望;总位次4.5万名以内,报考经济类、财政类、大数据、财务管理、审计学、金融学类等比较热门的专业希望较大;总位次2万以内,报考我校最热门的金融学、会计学专业很有把握,3.5万至2万之间,希望也很大。

2、济南走读专业

总位次8万名以内的济南考生,录取济南走读专业希望较大;总位次5万名左右济南考生选择热门的金融学类、经济学类走读专业录取希望较大。

3、地方专项计划

总位次8万名以内符合报考条件的农村考生,录取农村专项计划专业希望较大;总位次5万名左右符合报考条件的农村考生选择热门的经济类、财政类地方专项专业录取希望较大。

4、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总位次6.5万名以内,报考中加合作经济学专业录取希望较大;总位次9万名以内,报考中加合作统计学专业录取希望较大。

5、校企合作办学专业

总位次12万名以内,报考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录取希望较大;总位次9.5万名左右,报考校企合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录取希望较大;总位次9万名以内,报考校企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保险学专业录取希望较大;总位次8万名以内,报考校企合作计税收学专业录取希望较大;总位次6万名以内,可以报考热门的校企合作会计学专业。

6、综合评价招生专业

为了尽量不浪费提前批报考机会,山东财经大学综招校测入围考生,只要达到山东省2022年普通类一段线且不低于山东省2022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下30分(即高考成绩483分以上),都建议填报我校综合评价志愿。如果在提前批未被综合评价录取,完全不影响考生后续常规批的录取。
齐鲁工业大学
2022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招生总计划8000人 ,较去年增加480人。其中,山东省共投放6128人(菏泽校区1032人),2022年新增地方专项计划180人,新上保密技术、保密管理、海洋信息工程三个专业。今年对招生专业进行了优化调整,预估12万名以上的考生报考普通类专业希望比较大,12-14万名的考生可在平行志愿靠前位置尝试报考相对冷门专业。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及新工科专业大概需要6万名左右,校企合作专业预计16万名以上,菏泽校区专业预计17万名以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预计20万名以上建议报考。
今年面向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投放计划1872人,除高考改革省份外,2022年又在山西省实现一本招生,目前学校(科学院)共在7个省份一本招生。
山东政法学院
2022年计划招收2980人,其中夏季高考本科计划2625人,专科计划260人,春季高考本科计划95人,今年新增国际经贸规则专业。

本科提前批:预估女生6.5万名以内,男生14万名以内报考监狱学专业希望比较大;

本科普通批:预估16万名以内的考生可填报本科普通批专业,其中法学专业14万名以内希望比较大,非法学专业15.5万以内希望比较大,有科目限制的专业16.5万以内希望比较大。校企合作专业20万左右建议报考;

专科批:普通专业26万名以内报考,校企合作专业30万左右建议报考。
山东理工大学
(学校代码:10433)
一、普通类:

(一)考试成绩位次在7万以内的考生,鼓励报考我校国家一流专业、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以及往年录取位次较高的热门专业;

(二)成绩位次在12万以内的考生,可以报考我校大部分专业,录取概率高;

(三)成绩位次在14万以内且选考物理的考生,报考我校普通类其他专业、合作办学专业,录取概率较大。


二、艺术类:

须达到相应类别本科文化和专业控制分数线方可报考。

(一)音乐学(师范类)综合分位次1700名以内,音乐学(非师范类器乐方向)综合分位次3000名以内,鼓励报考;

(二)舞蹈表演综合分位次600、舞蹈表演(男生185CM、女生170CM,服装表演方向)只要舞蹈统考合格且身高达到要求就可以报考;

(三)美术类综合分位次 5500名以内,美术类合作办学综合分位次10000名以内,录取概率较大。
三、体育类:
体育专业合格,综合分排名前1700的考生,录取概率大。

青岛科技大学
为方便山东省考生选报志愿,现根据历年成绩,提供以下推荐意见,仅供参考,具体请以考生实际情况为准。下列位次是总排名位次。
理工文史类下列专业志愿选择较为稳健:

【4万位次以前】青岛校区计算机类

【4-5万位次以前】青岛校区自动化类、信息类、高分子材料、化工工艺、化学、汉语言文学、法学、财务管理、英语等热门专业

【5-8万位次以前】青岛校区化工化学类、经济管理类、外语类、机械类、数学物理类、新能源类、环境类、材料类专业

【8-10万位次以前】青岛校区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和高密校区计算机、自动化、财经类热门专业

【10-14万位次以前】高密校区其它专业

【14-18万位次以前】青岛校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18-20万位次以前】青岛中德生态园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艺术美术类【综合分】下列专业志愿选择较为稳健:

【3000位次前】青岛校区视觉传达设计等热门专业

【3000-4000位次前】青岛校区其它专业

【4000-6000位次前】高密校区专业
【6000-9000位次前】青岛校区动画(中英合作办学)专业
体育类下列专业志愿选择较为稳健:【1200位次前】休闲体育专业

考生可根据上述志愿填报建议,对应调整冲击类志愿和保底类志愿安排。

欢迎各位考生报考青岛科技大学,祝愿大家成功选择心仪志愿入学。
山东交通学院一、二点如下图:
三、中外合作专业
19万-20万左右报考把握较大,21万可尝试报考。
四、提前批专业
20万左右报考把握较大,21万左右报考有希望。
提前批若未被录取不影响常规批报考,建议过一段线均可尝试报考。
五、艺术类专业
综合分8000-9000位次报考把握较大。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关注山东交通学院招生信息网、山东交通学院招生在线公众号,随时发布最新招生资讯。
欢迎报考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管理学院
普通本科建议位次19万以内考生报考;校企合作本科位次21万以内希望较大;普通专科位次25万以内希望较大;校企合作专科建议30万以内考生报考;中外合作专科建议35万以内;美术类本科考生持省统考合格证,建议综合分1.5万以内;文学编导类,具备报考资格即可报考。春季高考本科建议全省排名前100报考希望较大。
看下图二
来源:闪电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而齐秦是在新疆采风,因为姐姐齐豫和闺蜜三毛的缘故,加上自己的好奇心,也想找到这位传奇而神秘的老人聊一聊。接下来,他又唱了《大约在冬季》和《花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
  • 投稿人@雀连#snow的流水账# 妈妈从下车点接我回到家已经快7点了,大家一见到我就问我为啥不带姐姐回家给妈妈看看,而且后面这个问题会被问到好多遍。家里人也
  • 我真的是很喜欢吃生鲜的东西……越生吃的食材越能引起我对它的兴趣……现在已经无生鲜不欢乐……3分熟甚至刚变色的牛排我居然吃出了幸福感! 对通enen有奇效,它家
  • 遗产|琉璃盛宴 ——广胜寺飞虹塔巡礼(许 玮)原创 许 玮 映像PICS导读霍山之上的这场琉璃盛宴,吸引着无数脚步前来,沉浸在宝塔不凡的气度里,想象着古人超群
  • [玫瑰]】轻奢法式[白眼]纯正韩风[疑问]清新唯美[思考]复古文艺[害羞]都喜欢[抓狂]来#兰州蒙娜丽莎#一次满足[推荐]全新奥斯卡环球影城开拍【总监摄影师+全
  • 处女座:不再抱怨当处女座真的想放弃的时候,无论你做错多少事情,处理做都不会再抱怨,不会再指责你,因为他觉得这种事都失去了意义,他只对自己熟悉的人抱怨,他只指责自
  • 以后根据自身能力及职务晋升,年收入约12-60万元人民币;2、船东为船员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船员享受较高的劳保福利待遇;3、货船上吃穿住用都是统一配备、免费发放
  • 各平台都是挂368元的哦!五色选 size:35~40 DD 【1400元凉鞋碰上下雨掉色 脱下一双脚上还有“一双[笑cry]】庄女士在玖熙专柜花1400元购买
  • 무병장수 찜질방은 가장 한국적인 형태의 목욕탕이다.汗蒸房是最具韩国形态的澡堂形式。이것도 하고 저것도 하는 깨알 재미의 디즈니랜드처럼,可以做各种事情
  •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
  • “以后你无论和谁在一起都会很幸福,因为你从不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如果你的逻辑是,正因为自己一个过不好,所以要找个人来无微不至照顾你,雪中送炭温暖你。
  •   综上,若想加盟VR体验馆,一定要选择一家靠谱的VR企业,像拓普2020年最新推出的VR星际空间这个品牌就值得关注,不仅仅产品过硬,加盟解决方案在国内也是首屈
  • 一个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小胖子自建房两层家里成员:父母健在 弟弟 弟媳(领证未结婚)还有一个可爱的小侄女 本人有点内向不抽烟 少喝酒 平时爱看看小说电影希望心
  • [羞嗒嗒]第一次知道你,是英姿飒爽、忠心为国的霍璇将军,还有妩媚妖娆、知恩图报的乐蕴,后来又认识了霸气无比又聪明可爱的路招摇,机智勇敢、爱国爱民、帅气又可爱的谢
  • 据征集活动负责人介绍,主办方欢迎每一位热爱军事文化,有志于传播军事文化,愿意为中国军队喝彩,为中国军迷点赞的网友参与活动。2018"中国军迷论坛&qu
  • 可以艾特你的基友同党闺蜜说说心目中的TA,一样可以帮你转发哟[喵喵]湾仔将在22日中午抽出三位幸运儿,可获得北部湾航空精美订制U盘一个[舔屏] 快快转发吧~淡淡
  • 然后本科...我跑去学了aeronautics现在我妈都以为以前我是叛逆选的专业我不敢告诉她 其实是看电视剧看得鬼迷心窍了[闭嘴](学得生不如死 毕业后转别的了
  • ” 1998年的今天,钱钟书先生去世。” 1998年的今天,钱钟书先生去世。
  • 网上有如潮般的爱意在护着他,也同样有汹涌的恶意想要毁了他,但也有相对中立的在静待最后的成绩。在考古中,我发现无论是19年前还是之后,他出单曲也罢、参加影视也罢,
  • 想象一束光,裹在自己身上,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只是自以为是,刻苦铭心的人生,谁不是呢?这是一朵小花 别评价 让它长大初春时 少女的裙摆和满片温柔的花今生卖花 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