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https://t.cn/E4fPY03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者,圣人之为,为之于道,为之于理。常人之为,为之于名,为之于利。为名利者,乃是有欲之为。圣人无私之为,不用心思安排,虽无为而却能自然成就;未尝劳力,却能自然入妙。这是因为圣人之心体虚静,圣人之德性浑厚,不生逆料之心,不起将来之想,以无为而为,人不能知其为,不能见其为。因圣人之德广大悉备,所以能无为而无不为,所以能合自然之道,所以能“为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文中所谓“为无为”,盖是此义。

“事无事”,是说圣人之事与常人之事不同。圣人之事,是为天下之公事,其事远大,其理幽深。常人之俗事,多是天下之私事,易见易闻,易得易失。圣人之心迹无所留碍,事之来,随机而应,不起事外之念;事之过,因其已过而忘之不留。无论好坏,皆不存固我之想。如此,虽然人身终日在应事,而实际却无事存心。若以有心去应事,则私念必起而心愈累,心愈累则事愈多,都是自己在找事寻事。故前辈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自然客观规律。世事无偶然,都是因果在循环。

圣人凡事顺天道规律而行,不违心背理,顺其自然,故常能处于“事无事”的无为之中。常人不识阴阳,不明天道之理,私心用事,尘事缠扰不断,终日陷于烦恼之中,损性耗命,难于解脱,此乃世人之苦也。

“味无味”,世间万物皆有味。但味有真伪、浓淡之别。圣人之味与常人不同,圣人以道味为味。“道味”者,以淡泊清纯为味。道味是世人“不味”之“味,其味有益而无害,其中之妙,世人不能知;其味之理,世人不能得。

常人以世俗之味为味,贪名逐利,纵情恣欲,花天酒地,以七情六欲为味。情欲之味,趋之者多,逐之者众。贪味愈浓,失味愈多。其味毁败性命,有害而无益。古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lǐ甜酒)”之训。故圣人舍世俗之浓味,味世间无味之道味。

“道味”口不能咀嚼,全在心中领会品尝,积之日深,身心内之涵养自妙。味之久,则天理自明;味之深,则人伦自立;味之纯,则尽己尽物无所不融通,无所不一贯。常人岂能品此无味之味?文中所言“味无味”,即是此义。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上三句“无为”、“无事”、“无味”,皆是顺其自然之道,不立己见,因感而应,不起我心的结果,是一种自然无为的先天状态。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是说如果有人强加于我以怨恨,无论此怨大小或多少,我皆以善待之。虽怨在彼,而我心不起波澜,以宽容之德回敬之,不怨不恨,泰然处之。这种“以德报怨”之心,人必以德而感,这种德性的无形力量,必然会在默然中使矛盾彼此相化为无事,其怨顿消。这便是“报怨以德”的妙应。

如果别人对自己生起怨心怨言,便起报复之心,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一来一往,无有穷期。别人报我以大小,我必报之以相称,则大小之念即起,多少之心即生。报怨的心念既生,阴魔刀马立即蠢动,报复之心迭起,别人报我的怨气更甚。怨怨相报何时了?此种怨恨心一起,立即产生大量毒素、干扰素,负载着恶性场信息,必然作用于别人。伤害别人的心身,最终必伤害自己的心身,两怨相报,两败俱伤。假若如此,不仅历史上所结的怨业未了,反而造下新业,结下新怨,背上更加沉重的包袱。

人与人之间,当以宽厚和善相待,忍字当先,忘却可怨所怨的人与事,报以无怨之善德。对可爱者,仍以爱施之;对可亲者,仍以亲遇之。无论别人待我是善是恶,我皆报之以德。虽以德善对待一切,心中却空空洞洞,无所留滞。人的德心皆具有能量场,施人以善恶,别人于千里之外皆可以感应而知。若自己心中坦荡无事,在人亦可感而化之,其心亦会归于无事。故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有德之人,怨尚可以以德去报,何况有德于我者,更应加倍回报。人施我之德,则我以德报德,无人不可乐,无人不可感。以德去化天下之怨,必能化为无事,与万民同心而无为。

修道之人,广有容人的心量,不仅能“以德报怨”,更应知恩报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报天地养育之德,报父母生养之德,报众师救度栽培之恩,报万物相助相佑之恩,报一切帮助过我的人与事之恩,做一个有良心的知德报恩之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
此八句是在示人:凡有为,凡有事,凡有味,皆不可先入于难,不可先求于大。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天下之事有难有易,有大有小。凡遇难事,应先从容易处做起;欲作天下大事,必先从细小处着手。先易后难,先小后大,此乃事物生成的自然客观规律,亦是处世用事的必然法则。

“是以圣人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圣人洞晓自然规律,故治理天下先从细微处着手。圣人心存好生之德,谦卑处下,故能小中见大,难中见易。顺自然之理,随事顺势,随物处宜,不为不可为之事,不牵强难为之事,一切皆是“无为而无不为”。凡“所为”,皆是“不得已”而为之。

世人不明阴阳之道,不知隐显同观之理,故凡事贪大求多,先难后易。始作于难则必难,始作于大终必小。假若违背这个自然规律,终必碰壁。所以圣人由微至著,积小成大,遇事从优而为之,先明机微而后事。以谦让自守,以虚心自立,无为而为,不作为难之事;无事而事,不立为大之心。所以“为无为”,“为”而无不成;“事无事”,“事”而无不就;“味无味,“味”而无不自得。到此天地,其小何患不能成其大?其难何患不能成其易?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此四句正是论说人们常犯的先入于难、先求其大的通病,以警戒世人。
人之在世,言出于口,不可不谨;身之行事,不可不慎。言若不谨,言多必失。事若不慎,其事必废。此所以大小、多少的怨恶,自此而生。难易得失之患,自此而起。

浅陋之人,多是言不真诚,意无一定。只图妄夸大口,妄自轻诺,以言语轻许于人,到时不能实现其诺,事至不能实践其言。言行不能相顾,所言无着落,结果失信于人,反遭人怨。此即为“轻诺必寡信”。

所谓“轻诺必寡信”,事之将行之前,不思前后,不虑始终。不顾头尾相接,不知事之轻重,不审事之可否。以为天下万事皆任我作,无时不可随我之便。这种以“多易”之心,轻忽浅躁,不知事之机微,莽撞鲁钝,往往使可行之事而成为不可行,使能成之事成为不能成,图多易反而变多难。故曰“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正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圣人凡事不敢妄进,图难于其易,先难而后易;为大于其细,知易而守难。犹难之难,以不难而似难,这样才能使难变为不难。圣人遇事谨慎,以易作难,所以虽至难之事,终不足以难住圣人。此即“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之义。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是示人要立德务本,明理知法。若能以道为本,无论处世做人,无论修真证道,终无难事也。
人生在世,生死之事,性命之微,皆是至大至难之事。但世人却颠倒行事,置生死性命之大事于轻忽,却视纵情贪欲之事为之大,其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实是可惜!若能明理向道,立志修真,向五行不到处,向父母未生前,去妙悟生死之源头,即能见元始至尊,勘透本来面目,入于黍珠之内。非有什么工巧,亦并不费其力,只要炁合元初,自然可入玄妙。

修真之人,惟重一个心字,凡事图难先从易始,作大事先从小事做起。身处红尘,尘中脱尘,火中栽莲,修心炼己,刮垢净心,消受业障等等,皆是不易之大事,故当从日常中之“易”处着眼,从身边“小”事做起。天长日久,必积沙成塔,积小为大,累少为多,移难为易。如此,无为无事,而事必无难易之别;以善德尽己尽人,而善恶不萌,即入于无善无恶之境。即或有不安之萌动,能从未兆时即谋制之,自微脆处破散之,就会无事而安。到此天地,心性至诚之理,无所而不往;无时无事,不是中正之道。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无为不可成,无事不可就,世间又有何事足以难我乎?
众人为有为之事,圣人为无为之道。事者,所为之条件也。天下之事,就形器之体而言,其形必有大小之分。就物之数而言,必有数量多少之别。人心之分别,恩怨之生起,皆是产生于物之大小多少。人心最难忘者,就是一个“怨”字。得物多者大者便生喜心,得物小者少者便生怨心,畏大侮小,贪多图大,这是人心的通病,所以人心欲壑难平,其理亦在此。

大道之妙,非形非数,无怨无恩。圣人与大道同体,没有恩怨之心,犹如宝镜高悬,物来则照,物去则空,明体不亏,真光不昧,随机妙应,应之无情,无可无不可,无动亦无静,此便是圣人“为无为”之妙处。

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为天下事非为不成,非执不留。故常与祸争胜,常与物生赘(zhuì)。事之微妙已显,不知顺其自然,所以事终不成。故有为则生事,有事则劳心;为而不为,则事亦无事。圣人能致虚守静,反繁归简,虽纷纭万变之事现于眼前,犹如观掌中之果,如视手中之纹,莫不洞见其始终,莫不了知其本末,此便是圣人“事无事”之妙处。

“味”者,所为之理趣也。天地之至味,敛之于身心,而无不咀嚼,取之而不可竭,用之而不可穷,服食于终生而不可去,惟默而识之,不能以言语形容。犹如哑人食蜜,惟独哑人自知,别人不能知也。此便是圣人“味无味”之妙处。今日闻经之上士,若能了悟此三者之妙义,则万事俱备,无事而不圆通。

本章还论述处事必须慎其“始”,从开始易处着力。故河上公名之为“恩始”。
“慎其始”正是“为无为”之义。吴澄在《道德真经注》中曰:“所以得遂其无为者,能图其难于易之时,为其大于细之时也。天下之事,始易而终难,始细而终大:终之难起于始之易,终之大起于始之细。故图之、为之于其易细之始,则其终可不至于难,可顺至于大,而不劳心劳力,所以能无为也。若不早图之、急为之于其始,则其终也,易者渐难,细者渐大,心力俱困,无为其可得乎?”
此章文中所言,皆是自然辩证之理。“事之大小”,实则是言心之大小。凡事开始处于细小之时,心不敢自以为大。事虽已大,心亦不可动,始终能处微处小,如此才能成其大。“轻诺寡信”、“多易多难”等句,看起来好象是言事之难易,实则是言心之难易。“始多易者终必难”,故圣人临事开始之时,虽处之于易时,而心犹难之,始终不敢轻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以终无难也。

#改变我的生活,从每天一首小诗开始#今日分享王梵志《劝诫诗》“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说是劝诫他人为善,我读了几遍也没领会出来。若说人的不得已,第一便是出生,也无人征求你的意见,便强要你来到这个世界。不过诗里说的还只是物质财富的事,无衣无食的人生令人同情,但丰衣足食也未必就心满意足。所以总有人要问天问大地,我愿将这性命还与天公,回到无所知的状态。只是求生与求死一样,都难由自己抉择。

道教真正的飞升!

01

太上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之则凡,逆之则仙。故所谓仙道者,返还之道也。而上古道家的返还之道,不仅指下古通常所认为的身心两面的返还,而且更是身与国乃至身与天下的同返于道。也就是说,修上古之仙道,不能离治国而修身,也不能离修身而治国,身即为国,国即为身,即要实现身国同治。

太上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说的就是要除去有身之大患,必须要达于上古的身国天下同治方可。

昔黄帝即位十九年,忧天下之不治,闻广成子在空同山,往见之问以治国之道,广成子说此为妄人之心,不足与语。黄帝退,闲居三月,而悟身国一理,遂复往见于广成子,膝行稽首而问:“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这样,黄帝本来问治天下之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反以治身长久之道告之。

是因黄帝心存治国在先,其通过退而闲居三月,已悟修身即为治国的身国同治之理,故广成子只醒之以“修身长生不死”之道,又因身即为国,故也可以说是广成子所言是使国返还于长生不死之国,将凡间化为仙境之理。所以,广成子告黄帝之言不可偏在一身中看,其言虽无一字及于治国,而医世之法在其中矣。

黄帝归,梦华胥氏之国,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无所爱惜,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 可见胥氏国为长生不死、之国也。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于鼎湖登假飞升。

这样,黄帝通过先身国同治,达到了使天下“几若华胥氏之国”的程度,然后功成身退,白日飞升合道。这就是上古之仙道的返还之道,即身国天下的返还。

02

什么是道家的“王”者呢?太上曰:“侯王得一为天下贞”。故只有身国天下同治者,方可称其为“王”,而不论他是帝者的身份还是隐者的身份。帝者的身国同治前面已知,那么什么是隐者的身国同治呢?《南华真经》和《道玄真经》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其神凝,使人无夭恶,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仙圣为之臣。”

可见,藐姑射之山的隐尊,其通过身国同治使人间化为仙境的效果,与华胥氏之国是一致的。所以,无论是帝者还是隐者,只要实践身国天下同治,便可称其为“王”。故太上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夫帝者之修,因其心存治国在先,故应醒之以“国即为身”的道理,如神农、黄帝;而隐者之修,因其心存修身在先,故应醒之以“身即为国” 的道理,如列姑射山之神人。总之,无论帝者还是隐者,其上古之修均不离“身国天下同治”这一总持门。对这个总持门,老子说得更透彻一些。

太上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贰,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其中,“天下溪”、“天下式”和“天下谷”,均是以天下为身而实现身国同治的由低到高之不同境界。“复归于婴儿”乃是复归身国天下动植人物于真载常在之境也,并非仅指个体的长生不死也;“复归于无极” 乃是将身国天下动植人物由真载常在之境,复归于形初太素之境,并非仅指个体的飞升于无形也;“复归于朴”乃是将身国天下动植人物由形初太素之境,复归于炁始太初之境也,即所谓“大周天界,细入微尘,无色无法,混化圆真。”

而并非仅指个体的与道合真也。盖《道德经》的妙旨,全部须以身国天下同构同治之理加以细心梳理领会,方可真正得其门径。

只有坚持身国天下同治的信仰,方是我们秉承上古仙道之正途,而那种只是实现个体的长生不死,虽也三千善行、功满飞升,然毕竟无关国与天下的实质性转化。所以实现国与天下由凡到仙的实质性转化,是上古仙道不同于下古之处。

如果天下昏乱,民生憔悴,那末修身国同治者则绝不能于此时飞升,而是行存身之道深根宁极而待,当时命到来,则大公行乎天下而反一无迹。因为上古仙道认为:“体道者不专在于我,亦有系于世矣。” 

所以,上古仙道真正的飞升至少应该是先身国同治,以女娲补天之力,使天下由下古善恶因果的祸福之境返还于上古的清静自然的化生之境,然后再施以仙道大命功独有的夺天地造化、补天地不足的济世之道法,使天下返于真载常在之境。由于不在退转,所以与其说“返”,不如说“改”,因为仙道贵在改命,即身即世皆可。如此,使天下由祸福之境返还为化生之境,由化生之境改变为长生之境,而后再图此身的飞升与合道,则混合三才,身国同治之功成,可与羲黄比肩矣。

03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太上曰:“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所以,身国同治同返天下为公的道境,乃“王”者之事业也,而非修游仙者所能致。

说上古仙道不同于下古,此为大体而言。后世仙道也隐传医世之学,实为上古道家身国同治传承之余绪,吕祖即是道家上古医世学之传人。据《吕祖志》记载:其师钟离权将升天界,这时吕祖也已功德圆满,于是其师约其同往。但吕祖说:“岩之志于先生,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上升未晚也。” 虽然道教也有东方长乐净土,但吕祖所言的“度尽天下众生”,并不是灵魂的普度,而是要实行上古道家化凡世为仙境的身国同治同返。因为仙道医世者更认为:“人有转移造化之力矣”。

对此吕祖曾曰:“要知世运之有上中下,犹人之有少壮老。人无不愿常少壮,天地岂有不愿上中哉!昔姑射山神人姓许名晶字子由,创医两大于尧舜时,而洪水平,苗民臣服。此抚世之极功,圣人之能事,然非有待于外。六合九州,不出坤腹,呼吸可通。

天地无心,寄心于人,人故能行,行必有成。”《推背图》至今应验无失,其五十九象有道家所谓:“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的大同之世来临。

虽非比于华胥之国,然也可允其医世功成矣,特别是此图更象是吕祖一样的道家装束者。其颂曰:“ 一人为大世界福,手执签筒拔去竹。红黄黑白不分明,东南西北尽和睦”,这一句也是颇含仙道医世玄机,可参比于《医世经》,其曰:“于是用志不分,以之医世,出神入化,近则一家一村,远则一县一郡,推其极则四大部洲,无不调摄于此方寸之中。消其灾沴,则无水火、刀兵、虫蝗、疫疬;正其趋向,则俗无不化、人无不新、民安物皂,小用之则小效,大用之则大效。”

黄帝之治天下,可为万世垂其表。我辈有志于“同羲黄共驾,与三清比肩”者,当从上古道家身国同治着手,以“天下有得,其功在彼;天下有失,其责在己”为门径。如此,方能视天下为己身,以期身心合一,参赞化育,利济众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陆询好会搞浪漫一男的海洲没有下雪 就为你制造雪小陆询给你织的手套 陆询也给你织了知道钱唯思念老钱 特意在老钱送的转轮戒指上镶上钻向你求婚听见钱唯说想要一个正式的
  • 真的好难过[拜拜]太难吃了 [委屈]有我不喜欢吃的木耳![doge]#德云八队[超话]# 这么运气好的日子为何只有糊图 今天大概是我用相机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 古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能工巧匠们偶然发现滴水可以计算时间,开始研究铜漏,在商周代出现了行军使用的,悬挂漏水计时壶,还细分出专门管计时的人——挈壶氏。漏箭底下有个
  • [威武]80年代做个体户一夜暴富,你错过了;90年代证券狂潮第一桶金,你错过了;00年代炒房炒成了潘石屹,你错过了。[威武]80年代做个体户一夜暴富,你错过了;
  • 在拜仁、马竞等俱乐部都放弃引进C罗后,此前曾对他有意的切尔西,可能重启了对他的兴趣。在拜仁、马竞等俱乐部都放弃引进C罗后,此前曾对他有意的切尔西,可能重启了对他
  • 反正我就是我,我想发什么都无所谓,我们不过是一群自寻烦恼的自媒体人,但求知音而已!反正也想不明白[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哈哈,至此这两天所有的拧巴不开心烟
  • 【“没多少人想到长安竞技二阶段能赢这么多场”】在长安竞技与四川九牛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外援拉乌尔在点评球队二阶段的表现时说道:“我们(本阶段)流失了很多球员,我
  • #德言德语##以德敬人##四川一小伙喂猴5年成猴王##KinKrit[超话]#觉得这张照片很有感觉,皮皮在前面走着,金金在后面跟着,和以前以爱那时候一模一样,可
  • -|安静时间外面四十度家里二十度懒洋洋的午后不想虚度光阴那么一起来阅读吧家里的绘本很多每次都是叠叠乐放在一起薄想看哪个还需要我们去帮她拿很不方便~一直是BOLI
  • 在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中,你之所以心累,疲惫,纠结,想坚持又觉得走不下去,想放弃又不甘心……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你陷得太深,过于看重他的承诺!在这段见不得光的感情中
  • 适于选择的穴位的特征是,四周众山低小,其中一龙独高,可来龙去脉不太清晰,给人一种孤单感,为避”私生子“之嫌,所以要”堆客土以聚生气培假阜以配真局“用人工堆山的方
  • 而坂元的浪漫与魔力在于,他能将这句略有些俗套的话变成帆布鞋与皮鞋,面包店,Google地图里的一角……这一次,让我们在文字里再次深度体验坂元编织的百分百爱情一頁
  • 如果等待,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那么待一切安好,和指南者一起去嗨起来吧!心仪对象身高不低于175 ,年龄在91~95之间,三观正,家庭和睦,有经济基础,有上进心
  • ”这当然也没问题,只是对于投资来说,我们更希望的是能有一个有效的资产配置组合可以穿越周期。而一个良好的资产配置组合却能提供给长期、稳定的收入:比如,当你搭建好了
  • 【商品】:天夏正品黄金牛蒡茶3送1 【在售价】:24.9元 【卷后价】:14.9元 【推荐理由】:天夏正品黄金牛蒡茶,野生牛蒡片,徐州特产新鲜牛蒡根3送1包邮,
  • 更多优惠请到旧宫大中电器三星专柜咨询[微笑] “空调Wi-Fi西瓜,峡谷古村人家,星光洒下,啤酒烧烤嗨趴。自从有了三星S8出门再也不用带公交卡了,购买三星S8,
  • #宝藏甜品店分享##我的美食日记##下午茶# 鲜冰来一凉,清爽保湿不油腻受着新潮弄儿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牌劲旅鲜芋仙不甘示弱,依旧不可阻挡鲜芋仙招牌老经典了,芋圆
  • ♥️. 护肤讲‮的究‬就两点:​‎ ͏ 1 知‮自道‬己的肤质,‮择选‬适合‮己自‬肤质的化妆‮,品‬简单来说油皮选‮清择‬爽型,干皮‮择选‬滋补型(相‮这信‬
  • 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在咨询我为孩子起名的时候,言语之中透露说他们直接的名字当时起的很随意,重名率太高了,而且也没有什么特点和内涵。官杀在八字中代表女性的异性缘分,要
  • 看不惯小桃就别处了,你瞅你跟个斑马脑袋似的头头是道,一边表面可好了一边背后跟所有人都在骂,你是知道法律不惩罚愚蠢所以有恃无恐是吗?小南进频道了还在骂是吧,在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