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受阴魔境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注释】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三摩提”,正定;定慧等持,或简称等持。“奢摩他”,止,亦可称为定;止息乱心,摄心不乱之义。另外,此二者再加上毗婆舍那,译为观,此三者即为禅定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此三者大致的关系为:

  “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摩提(三摩地)”

  又,三摩提在此系指首楞严三昧。

  “色阴尽”:以色阴尽,故不再能覆盖本心。

  “见诸佛心”:“诸佛心”,为诸佛的本妙觉心,或与诸佛平等的本妙觉心,亦即菩提本心。承上,以色阴不再覆盖,故能得如是见。又,于五阴中,唯色阴是色法,其他四阴皆是心法或心所有法,故色阴尽时,才能真正、正式亲见“自心”,以无“色”覆盖故。

  “如明镜中显现其像”:此表示其见之清楚明晰,有如镜中见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得”,证得。“若有所得”:好象对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但不太确定,即是“相似证”,因为如镜中像,看似有实体,但却触摸不至,即所谓“可望而不可及”。“用”,实用,自在用。虽见其物,但却未能发起自在之用。又如镜中像,只能看,不能用。

  “犹如魇人,手足宛然”:“魇人”,着魔之人,即为鬼魅等所着之人;换言之,即中邪之人。“宛然”,依然,依旧。谓像着了鬼魅之人,虽然他的四肢跟原来一样,依然不缺不失。

  “见闻不惑”:能见能闻,心中也不迷惑;亦即既看得见、也听得到,心里也明白。

  “心触客邪”:“触”,接触,碰到而受制。“客”,外来的。谓,心被外来的邪魅所触所制(即所谓“着了外阴”。)

  “而不能动”:肢体不能动弹。

  【义贯】

  “阿难,彼” 透过色阴十境之“善男子修”首楞严“三摩提”,于“奢摩他中”,得“色阴尽者”,以色阴已不再覆盖故,便得“见”与“诸佛”一般的本妙觉“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十分明晰。

  然而此时却彷“若”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而未能” 发自在“用,犹如”身着“魇”魅之“人”,虽然“手足”依旧“宛然”不缺,且眼亦能“见”,耳亦能“闻”,心亦“不”迷“惑”,心中明明白白,然而却因“心触”制于“客邪”鬼魅,“而不能动”弹,“此则名为” 本心被“受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

  “若魇咎歇”:如果前面的如着魇魅的过患已停止,亦即不再只能看而不能动,便是“受阴区宇相”尽了之时。

  “其心离身:”《楞严以正脉》云:“当知此不同(于)坐脱(坐化),而不能复来者(而神识不能再回来——亦即,还回得来),彼但于前幽暗位中,凭定力以坐脱耳。”

  “见浊”:前面经文释见浊云:“汝身现搏四大为体,四性壅(yōng阻塞)令留碍,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名为见浊。”

  “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谓领受前境,虚妄发明颠倒妄想,这是受阴生起的根本。

  【义贯】

  “若”如着“魇”魅、只能见闻而不能动用的区宇之过“咎”已休“歇,其心” 便得“离身”,且能“返观其面”,得意生身,“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既超越已,即返“观其”受阴“所”生起之原“由”,乃知全由领受前境后所生之“虚明妄想以为其” 受阴生起之“本”(故虽明明有苦受、乐受、舍受等之觉受,但受阴之体,乃虚妄而不可得;其体虽复明显,而实虚妄,纯是妄想颠倒所成。)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当在此中”:当处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之中。

  “得大光耀”:以在色阴尽时,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

  “内抑过分”:在内心中过分责备压抑自己,因为在受阴区宇相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故知已心既同于佛,而悟得一切众生,皆本具光明妙心,却枉受沦溺,因此便自责不早发起度脱众生之心。

  “忽于其处”:“其处”:有众生之处。

  “发无穷悲”:发起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同体者,同有真如本体也。)按,这其实是“爱见悲”,并非真正的大悲。

  “蚊蝱”:“蝱(méng)”亦作“虻”,或(忙),为昆虫类之双翅类,形像苍蝇而体积较大,爱吸人畜的血液。寄生在牛身上的称为“牛虻”。(故虻亦可说是一种吸血的大苍蝇。)

  “犹如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婴孩,皮肤的赤色未退,故名;引申为纯真而未受世染之孩童、或者成人。

  “抑摧过越”:抑责摧伤自己过了分。

  “悟则无咎”:若能即时悟了,便无过咎(就不会有问题了)。

  “失于正受”:“正受”,即正定之异名:谓一切受不受,名为正受。既失正受,再加上受悲魔入心,故成邪受。所谓“邪受”,谓虽非理而悲、非时而悲、非处而悲,然却自以为是大悲增上,而惜爱此受,故成邪受。

  【义贯】

  “阿难,彼善男子” 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 之相似同体大“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 (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

  “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若如实“觉了不迷” 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则有悲魔” 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已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着‘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那就有问题;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已。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心,如今因缘际会,忽然迸现,所以如此,不足为怪。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故须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

  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

  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首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

  ⑵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见色阴销”:色阴已消,如脱去第五重(最外一层)衣服。

  “受阴明白”:“明白”,显露。因色阴已尽,受阴就显露出来了。如脱去第五重衣服后,显现第四重衣。

  “胜相现前”:种种胜相渐次现前,如见佛心如镜中现像等。

  “志齐诸佛”:“志”,心也;心之所趣曰志。其心志顿齐于诸佛。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被人宣言诸佛经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便能超越。盖妄谓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

  “陵率过越”:“陵”,陵跨。“率”,轻率。谓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

  “上不见佛”:谓此着魔之人作是宣言:佛虽成佛,尚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怎比得上我一念即得顿证呢?(按:今之有所谓“即刻开悟”,且自称“无上师”者,不正好就被佛说中了吗?且“无上师”者,盖谓比佛还要无上也,其狂慢可知。)

  “下不见人”:此义如同“目中无人”。谓此着魔之人又作是宣言:至于一般人皆是愚痴凡夫,尚且不悟自心是佛,又怎能得知我所证到的无上境界呢?(按:今亦有人自称“大乘孤子”,其目无余子之慨,仿佛所有其他大乘在家出家佛弟子全都灭绝了一般。)

  【义贯】

  “阿难,又彼” 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 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 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

  “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 境界。若自“觉了不迷” 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

  倘“若作”已得“圣” 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已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 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 一切“人”(诸佛皆, 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又,附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应该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⑶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摘于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他们说 要戒了你的狂 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们说 要顺台阶而上 而代价是低头
那就让我 不可 乘风
你一样骄傲着 那种孤勇
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爱你破烂的衣裳
却敢堵命运的枪
爱你和我那么像
缺口都一样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你的斑驳 与众不同
你的沉默 震耳欲聋 You Are The Hero
爱你来自于蛮荒
一生不借谁的光
你将造你的城邦
在废墟之上

人生的三把钥匙:自省、自律、自爱

《道德经第十六章》有言:“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而明事理的人都具备人生的这三把钥匙:自省、自律、自爱。

1

自省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善于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善于了解自己的人很高明。

而了解自己,又能及时改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圣人。

有这样一句话:“人性至恶是善谈人过;人性至愚恶闻己过。”

人生在世,要适时地回头看看来时的自己,并及时改正,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2

自律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战胜别人的人,不过是更有能力,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不难发现,古往今来,那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能战胜自己内心欲望的人。

《荀子·正名》中有言:“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人的欲望虽然不能去掉,但我们可以对它加以节制。

那些能在人群中鹤立鸡群的人,都是懂得自律的人。

人生唯有懂得自律,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逢山开道,奋勇前进。

3

自爱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有言:“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圣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以为是;懂得爱护自己的名声,不显耀权势。

声誉,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围绕在我们周围,坏的名誉会使人遗臭万年,而好的名誉足以让人流芳千古。

做人要懂得自爱,方能爱护他人,而后再获得别人的爱戴。

这世间懂得自爱的人,都如齐白石先生一样,有着傲雪寒梅般的高尚品质,一世花开自在,百年流传芬芳。

4

《道德经第十二章》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五彩缤纷会使人眼瞎,靡靡之音会使人耳聋,五味杂陈会使人麻木,纵情狩猎会使人发狂,珍贵的宝物会使人犯法。

人越是投入外在的漩涡里,越会使自己流连忘返,而对自我产生疏离感,心灵上也会日益空虚,所以我们要时刻自省、自律、自爱。

时常自省,方能完善自身的缺点;

懂得自律,才能逃离欲望的沟壑;

自尊自爱,才会收获他人的尊重与信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爱豆v力量##爱豆能量月#072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但是,使用恰当
  • #韩语[超话]##韩语翻译[超话]##韩语摘抄# 독서 스크랩韩语版《美丽新世界》저자: 올더스 헉슬리([英]阿道司·赫胥黎)역자: 안정효하지만 난 안락함
  • 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 7月6日消息,华为今日发布声明称,近期网络上有1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
  • 1、《要想走亲戚不被逼问》首先你得有个既善良又配合你的老妈[羞嗒嗒]我:妈咪,要是有亲戚问你…[喵喵]我妈:就说你已经有对象了,问是哪的,我就说不知道,那是你自
  • ★G5京昆高速祁临段:因配合地方防疫管控,去往太原方向,明姜收费站出口匝道封闭。★G55二广高速太长段:因疫情防控,榆次收费出口内、外广场车辆通行缓慢,导致去往
  • 】如果你曾在台下倾羡秀场的美丽如果你曾在脑海勾勒时尚的羽翼如果你想奋起成为一个更好的你那么我怀揣所有的美好只为赠你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走向我我就在这里等你舞台就在这
  • 之前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想要生活在完全平等的世界里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在两个人的恋爱过程中,我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平衡的。 之前有一句很流
  • 之前对朱一龙无感,但是这里面的三哥实在太帅了,痞帅痞帅,嘴硬心软,吸引到的小伙伴也真好呀,市井气下都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心。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快乐TT 这个电影
  • 《鸟笼》和《笼鸟》 ——兼答江小舟老师 文/车走直线 诗风十里群,是爱诗的诗友交流群。我将我的一篇评非马先生诗的评《诗写生活》发在群里。昨天江小舟老师在群里给
  • 然而此后三年,约维奇在各条战线只为皇马进了…3个球。现在,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在一起折腾了几个月,才拼凑出200多门火炮icon给乌克兰,绝大部分还都是牵引式火炮
  • 她是辖区群众的“暖心石”10本写得满满当当的《联心日志》画出了警民一家“同心圆”为了方便联系群众,她的电话从不关机,只要居民需要,她就会出现;她是深耕社区的“多
  • 匆匆2个小时来回的航班还给我准备了这么大个蛋糕感觉比杨生用心多了……可这会却被杨生带到泰国想想日后三天可以为所欲为不禁得意窃喜“小样,这三天我还不得玩命欺负你!
  • 一、腰背委中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稍微有点养生体验的朋友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腰背委中求,这里所说的委中就是指委中穴。我们看一个健康的小孩,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你让他
  • 可是我一整天都是这个装备 怎么会晒伤呢……我真的无法李姐脸颊泛红无法消退 我真的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关键是我明天一大早还要起来去拍照这个情景 我都不敢化妆了天啊到
  • !?
  • 从前还是小小一只麋鹿,森林里跑啊跑,和雨露作伴,陪星光玩耍,和小熊做朋友。现在小鹿长大了,他有了新的开始,可以去弥补旧的遗憾,身份转换,不变是热爱,是真诚与期望
  • 你呀,给人的感觉总是阳光、无忧无虑的,但只有了解你的人才知道,你心里藏着很多事,一些在你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事。愿你永远开心,天气渐渐凉了,要照顾好自己,要记得为
  • ……[微风][微风]#带着边框一起拍#陋巷箪瓢亦乐哉所向往的空间那是有着懒懒的暖阳安静的氛围环境这是来自设计对生活的理解与诠释还给心灵一份安静祥和的生活态度客厅
  • 喝了一段时间后我家宝宝不再容易感冒流鼻涕了,也不会经常积食不消化,便便也很正常了,邻居家的同龄小孩原来比我家宝宝长得壮,身体好,而且身体素质明显高于同龄宝宝,想
  • 他不仅将疫苗采购作为自己的政绩,甚至多次吹嘘自己与辉瑞、莫德纳公司负责人的“个人接触”去年12月20日,他还在电视上直播自己接种新冠疫苗,成为以色列全国接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