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议住房、消费和生育的关系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来的公众号文章《专家建议:想要拉动消费,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我一看这标题,没等打开链接看文章,就回复说,“如果发房子能有用,早就没有住房问题了”。对方回了我一个诡异的表情包。

我好奇地打开公号链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专家居然是“厦大教授赵燕菁”!虽然标题写的是我,但整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发表宏论,只是在中间有一句话提到“一名叫赵燕菁的教授提出,如果真的想要拉动消费,那么就要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既没说来龙,也没说去脉,然后就煞有介事地发挥起来。我赶紧上网一查,嚯!讨论还真不少,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但就是没有人问一句这个“厦大教授”在哪里说的。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是观视频“2020年中国政治经济40人论坛”年会中间的一个采访。现在B站还有这个视频,22.8万人观看过。标题是“解决住房的根本不靠政府分房,而是如何让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买得起房”。

和现在网上那个“厦大教授”说的完全相反!一个学术观点,居然能被互联网世界改造成这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当然,有人会疑问你为什么还写文章和作者商榷?我大体浏览了一下,这些公号的作者不是假名、笔名,就是不知背景的小作者,你的那句话就是被用来博取流量抓取眼球,是否真假根本不重要。你想和他们商榷都无从商榷起,因为那句话根本不是你说的!

其实,住房和消费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别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在原视频里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原视频里,我只是强调住房不能“免费”发,而是要创造让年轻人买得起的住房制度,也就是我一贯主张的“先租后售”。但是和消费的关系并没有“发一套房子”这么简单。一直以来,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商品住房榨干了“六个钱包”,家庭债务将其他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如果要想扩大内需,就要把房价压下来。

这一套说法看似符合常识,但却不符合事实。从去年开始房地产就一路下滑,房价一跌再跌,但是你看到内需扩大了吗?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房地产不景气的同时都伴随着消费下滑。

如果放到更长的经济周期,你甚至可以看到相反的住房消费效应——房价上涨的房地产繁荣的周期,大多也是消费扩张的周期。尽管我非常不想得出房地产拉动消费的结论,但事实却是如此。

当事实和常识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放弃的是常识而不是事实。我之所以一直不认为“房价下跌利好消费”,就是从现代货币角度看,消费和市场上货币的总量是正相关的。现代货币,特别是M2,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造的。如果社融下降,消费大概率会萎缩。

房地产相关贷款是银行社融的大头,其他贷款很多也是以不动产做抵押,这意味着现在市场上的货币,很多都是由房地产创造的。如果房价下跌,社融会下降还是上升呢?如果市场上货币总量收缩,消费会上升还是下降呢?答案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房价高影响消费,房价低也应消费,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那就是只有少数同时熟悉房地产和货币创造的专业学者才知道的现象,那就是创造资本和提供消费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伙人,对应地,房地产市场也应该有两种住房,创造资本的住房价格要高,同样的住房能抵押更多贷款;而创造消费的住房价格要低,同样的收入能剩余更多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能有更大的面积容纳耐用消费品。这才是我在这个视频里提到的重点——住房双轨制以及与此对应的“先租后售”模式。而不是被自媒体演绎出来段子——“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

至此可以看出,住房和消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即使我提出的“双轨制”也还是一种建议性的方案而已,因为在标准经济学里有一个没有经过检验的共识,那就是“单一市场里任何双轨制都是低效率的”,因为理论上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出现套利(尽管新加坡的住房制度已经验证了双轨制的可行性)。自媒体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降低为“给年轻人免费发房子”,然后自作聪明地大发议论,表面上看有助于将住房和消费变为一个公共话题,但对解决问题几乎毫无助益。

关于“发房子拉动消费”话题使我联想到一年前我在2021年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的一个发言。这个发言被自媒体自行剪辑为“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雷人的观点也是一脸懵逼,“这真的是我说的?”我那次演讲实际提出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时人口约6、7亿,为什么现在14亿反而人口不足?”。文字稿首发于经济观察网,道亦有道传媒经转载,网上都可以查到。其实,我那次发言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而是“建议给多生孩子的家庭奖励”。

当然,自媒体硬把“奖励多生”解读为“惩罚少生”也没问题。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回事。但问题是这根本不是我那次讨论的重点。我的观点是,各国人口下降是由于现代金融制度导致的。

由于养老金制度替代了家庭代际互保功能,所以家庭生育的效用没了,而家庭人口的减少,反过来又导致养老金制度沦为庞氏骗局。一个合理的推论就是,只要集体养老的制度不变,奖励还是惩罚都不会改变生育率下降的总趋势。为了避免养老金崩溃,就要延长缴纳养老金的就业年龄,缩短领取养老金的被抚养年龄。这和网上传的“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回事。但对于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误解,你根本无从反驳,因为没有人能为一个他没有说过的观点进行辩护。

相信遭遇到此类网络无妄之灾的人不少,但我原先以为都会是一些有影响的大V,捏造一些抓人眼球的段子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普通教师。我不仅因为“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被捧上热搜,并能够在一年之后还可以荣登“专家教授‘金句名言’”。我看了下,这里面有黄有光、张曙光、管清友……估计他们入选的“金句”也是被网络改造过的。在网络上被骂几句其实无所谓,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把捏造、扭曲过的观点强加在大V名下赚取网络流量的现象。

一种观点是舆情操控。网络上大量带有政治、经济、宗教目的“网络水军”被有目的操控操作某一个话题,俗称“带节奏”。比如大家常听到的“行走的50万”“五毛”“美分”“1450”,不同政治观点的网络群体也会给对方舆论领袖集体画像,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只要是某一群体代表性大V说的,都会遭到力捧或谩骂。不过在我看来,这类网络“阴谋论”存在,但对操作中性的学术话题兴趣不大。

另一种观点是网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的下降。一个2002年到2015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互联网网民所受教育的水平不断下降,初中及以下的网民比重超过一半。随后几年的这一比重还在增加。这些网民对专业程度较深的讨论很少参与,而一旦有自媒体把专业话题“简化”为这类群体自以为能够听懂的“人话”,就会很容易掀起网络风暴。这就像当年为了便于大众理解,把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简化为“1+1”导致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热是一样。

不过我自己更相信是互联网“点击率”和财富挂钩这一机制导致。由于点击率意味着流量,而流量又与财富收入相连,网络上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自动将长逻辑链学术讨论降维。加上网络匿名的特点,进一步导致网络话题的低俗化。

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断章取义重塑敏感话题成为有利可图的网络行为。观点被扭曲的受害者只不过是市场为了迎合低水平读者的牺牲品。你要想利用市场机制的便利传播学术思想,就要做好为各机制付出“代价”的准备。

怎样避免网络“低智化”带来的无妄之灾?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集体养老机制与个体生育选择”(公众号《存量规划前沿》),当我写道“按照现在的统筹模式,退休时获得的养老金和你有没有子女是无关的,这就意味着不生小孩的人退休后是靠别人家的小孩‘供养’”的时候,我特意强调“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最难理解的部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正在阅读本文的你暂时不能理解这一点,说明已经触碰到你的专业盲区,那么本文后面的讨论也不必往下继续阅读了”。有没有用,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在申请中RT比重大吗?】
RT。相关专业的帖子好少qwq...求问一下学长在申请这些专业的Phd的时候都有工作经验(全职)吗,不知道它占的比重是不是很大。感觉身边的同专业博士生都是至少有一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最近还在犹豫申请的地区中。谢谢解答!

回答:很多地区不需要工作经验
#斯特灵大学[超话]##留学申请##留学#

#艺丘之鹤##嫂棣出门##艺棣鸡毛##艺棣恋#

都察院来邀请棣丝和i艺们们进群聊了!

✅为了更好的推进都察院的反黑工作,更好的做到各位都能有信息可寻,在这里都察院特意为大家成立了一个 “棣丝艺宝守护群”。

✅群内主要是进行当天的反反黑打咔、净化等等,同时也可以提问与都察院工作相关的问题,尽全力做到有问必答。

⚠️申请时管理会审核主页,不是真爱粉别来谢谢[握手]

欢迎大家的加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CL光纤商用倒计时:谁在头部?
  • 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有太多的不得已。就像我们之间一样,纵使内心还怀揣着满满的爱意,也不得不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一些家庭的原因而分开。
  • 综合DNA检验比对、查阅小花梅云南户籍底册和调查走访,认定杨某侠即小花梅(户籍登记姓名为小花梅,出生日期为1977年5月13日,云南省福贡县亚谷村人)。根据20
  • 回家拿娃送我的巧克力,他说不贵自己买得起[嘻嘻],晚上爹爹给他贴书皮,爸爸给他写课表,婆婆给他洗澡,实名羡慕了[嘻嘻]我说老婆会生气的。
  • 从夏天到冬天 从日出到日落 日复一日背不完书刷不完课的日子硬生生过了半年 不知道会不会再一次 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 可能是从一开始就没有非要上岸的决心 而且越
  • 日子,是清水中加入柴米油盐的调味剂,是生活中锅碗瓢盆变奏的交响曲;生命,是一花一草的芬芳生长,是一呼一吸的心跳乐章…人生苦短,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岁月漫长,时
  • 当然《it's my life》等摇滚作品比当年诠释的更棒也不假,尤其在高音的地方音色很统一了,不会有突兀的感觉,只能说各有千秋吧最可惜的还是他音域跟当年比起来
  • 土人有言之者,余雖心識為某卒,而事既寢息,遂不復言。小儿子便一五一十讲了那和尚夜里跑来哀求阿娘,之后又如何留宿,如何借裤子,如何天还没亮就离开的事。
  • 中庚集团-温州中庚·漫游天地揭幕盛况中庚集团旗下温州中庚·漫游天地项目的揭幕及成功亮相,是中庚集团的又一力作,项目将继续注重时尚性、高端化和体验感,依托区位优势
  • 传说仅仅是传说,华夏文明的杰作已在在风雨中屹立千年。鼓楼的来源也有一些离奇的说法,有说是诸葛亮为方便指挥,为鼓声传令而建,也有说是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依火箭和飞
  • 荣获2020年IF设计大奖,小巧Q萌的热水袋,食品级硅胶材质,支持3分钟快速微波加热,免去烧水麻烦,22mm注水口,翻折设计防烫伤~天猫淘宝心选目前售价¥19.
  • #深夜反思# 伟航说过:“像我们这种工作和生活中,过于注重品质细节、处处为人着想的人,注定是会活得很累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是理解和体会不到你的用心和好意的。专料及
  • ——《朗读者》董卿15我认为我的生命,或者是别人的生命,一开始就是应该属于死神的。让金狗再全心全意地来爱她已是不可能,且这种奢望在小水看来已近于荒唐甚至可耻,但
  • 亲爱的杉默:感恩今晚Janet老师和佳昕的分享❤️ 每一次的相遇绝非偶然 感恩再次被提醒“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 要么选择你想要的人生 要么在选择你不想要的人生”
  • 《雷雨》诞生于1933年,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作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11部经典重现据了解,这些剧目有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
  • 我说不会呀,让那么小的孩子寄宿我怕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亲子感情还需要培养,父母不在身边陪伴,也怕孩子缺爱,过几年就导致早恋了,孩子是我的软肋。 这样的人会让人不舒
  • 我总爱神经兮兮的跑到妈妈跟前犯贱,故意没事找事然后我妈会白我一眼或者让我滚一边儿去,这个时候我爸就会幸灾乐祸地来一句“挨呲脸上带着[嘻嘻]”然后我俩一起嘿嘿笑个
  • (2)文字内容必须与本店所销售的商品相吻合。 商店招牌文字设计日益为经商者所重视,一些以标语口号、隶属关系和数目字组合而成的艺术化、立体化和广告化的商店招牌不断
  • 治疗方案设计中我也会重点关注牙齿的内收度,要内收但也不能内收过多,调整到适宜的内收度,保持唇面部的饱满。所以,我会建议患者及时进行矫正,缓冲增龄性变化对我们的影
  • 四,在小站给孩子们捐一本书——帮助长城边的乡村,即是在保护长城。长城小站主导推出:保护长城,人人都能做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