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普度众生[超话]#上千年来,太多人只求成全自己,却忘了利益他人。从自己私欲出发,满足眼前利益的人,得到的享乐是一时的,而走菩提道,自觉觉他的人才能获得永恒的幸福!
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他人呢?更有甚者,部分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后开始不择手段地满足自身的邪恶欲望,最终走向堕落的深渊,痛苦不堪,后悔莫及。

菩提道禅话

作者:释明仪

走在修行路上或走在人生路上,要善于了悟“出离法”,善于践行“出离法”,还要善于避免种种苦、种种错、种种盲从。借助于良好的定力和出众的智慧,活得平安健康长寿快乐衣食无忧不缺钱花,就无需为了出离各种忧愁痛苦无助而煞费心机。

出离轮回,不要迷失当下,修行在当下,悟在跟前的生活中或每天的修行中。

修行佛法的路上,贯穿始终的一件事就是践行菩萨道,离开“菩萨道”的践行,不容易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转凡成圣”。

出家做僧人荷担如来家业,即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佛法僧三宝的振兴和昌盛,必须仰赖着僧宝住持寺庙禅院这样一种法相才能得以完成,没有僧宝的佛教即非圆满的佛教。

菩萨道而言,以不同的身份济世利人,也是一种菩萨道的随喜。比如发愿发心做一个好警察、好医生、好军人、好农民、好工人、好老师、好科学家,用自己遵纪守法勤恳智慧的人生来感化苍生勉励人我,这当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也是一种无畏施的随喜。善知识们不蛊惑人心,不动摇人心,不误导生命。善知识们的所作所为,一是个人的修福修慧或成佛大愿,一是帮助或助力别的生命完现一个慈悲善良智慧光明无愚的自我,有的人的所作所为却是在让别人因为自卑或盲从变成一个迷失自我的人。

于修行佛法的路上,既要坚定着于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又要取舍有道的完成一辈子的佛法修行。“七菩提分”中的“择法觉知、精进觉知、舍觉知、除觉知、喜觉知、念觉知、定力觉知”,这七种妙法都是无比让人受益的。

“择法觉知”,指的是要懂得辨别选择,比如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谁是伪善知识,要善于区分辨别,从而于从师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南辕北辙就会让人背道而驰,越下功夫错的越厉害,而“心外求法”也会让人变成看似在勤奋修行佛法、其实是在搞“相似佛法”。

聪明的人善于用心,懂得发愿叫自己于人生路上越来越有智慧、于修行路上越来越能通达“正精进”,而不是修行多年或活了多年始终是一个水平。

修行佛法的人身体要爱护好,身体的健康状况给力,人更容易思维敏捷悟性优良,离开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较好的“悟性”谈学佛谈修行,很难有皆大欢喜的成就。疲劳无度很容易让人脑力疲软心力萎靡,从而容易被自己错误的境界缠缚或被别人牵制住。一个脑力疲软或心智昏昏的人,很难看懂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弱点缺点,也不容易把来自外界的逆缘违缘看明白看清楚。

《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需破人法二执时,正确的破人法二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中道,圆通”。

《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人在你附近落水了被你发现,你却还在那打坐或念佛,不知道出离法执想办法救人,这就是执着于“修行”的凡夫相。有人落水了,自己不会游泳,却跳下水救人,这就是执着于“善法”的凡夫相。修行佛法,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着慈悲心、智慧般若、定力,在下功夫用功夫。不能是偏重于慈悲心的修行却不重视智慧和定力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定力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智慧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智慧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定力的修证完善。

有的出家人不修行四摄六度中的“布施”一法,也是不好的,虽说法布施第一殊胜,无畏施和钱财物件布施,能让人更方便于体验慈悲心相应菩萨道。僧宝也分圣贤僧和凡夫僧,有的僧人可能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有的僧人只是芸芸众生通过多生多世的修福修慧结佛缘得以现僧相做僧宝,修行“布施贫苦、帮助无助”和“供僧”不仅是居士应当为、也是僧众应当为。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无常二字好懂,然而佛说“无常法“主要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迁流变化生住异灭着,并非有意特指受苦或悲剧性的无常,在佛的“无垢识”和“大圆镜智”中是没有众生相的起心动念的。诸法无我”讲的并不是叫大家放弃自我,而是说的众生世界的万有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法”,这种“缘起法”的本身是无我的,也就是常说的“缘起性空”,有些事情讲的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是靠“佛菩萨加持”的。做了一件坏事,是一种缘起法,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贵人帮助及佛菩萨加持,不会一直坏下去错下去,如果由坏变好、这种不好的缘起法就被我们“出离”了。做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缘起法,有的人好来好去,结果又变成了坏人,可见好的缘起法也是无自性的,靠自己把握和善缘提携。活成一个不害人害己不自欺欺人的人,保任着一颗慈悲智慧光明恒悟的心如如不动,由“实证”超越纯理论纯信仰,此也可以说是相应《心经》所言“究竟涅槃”。依“法眼”来判定,成佛谓之“究竟涅槃”,或曰“无余涅槃”,然修行路上的每次进步每一种蜕变都可言之为“究竟涅槃”,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于修行路上的不停进步和“示现成佛”自然也是“究竟涅槃”,众生相境界容易只是把圆寂坐化称作涅槃,谓佛圆寂老僧示寂为涅槃也只能是一种方便言语。

所谓寂静,乃是指的修行人证入了“诸法实相”、“法相真如”,内心合于《金刚经》所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之境界。通俗来说,一个人修行修出了平常心和大智慧及很好的定力,能够很给力的适应人间生活,能够于人间岁月的生活中巧妙的利人利己自觉觉他,如此则能活出叫烦恼寂灭心境静恬的生命境界。利人利己自觉觉他,不能只看到利人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己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利己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人两个字,不能只看到觉他看不到自觉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自觉看不到觉他两个字,完全抛弃“中道”很容易搞成形似外道徒心境的修行,佛法博大精深贵在触类旁通返求诸己。

稳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动作,让“身口意”始终利人利己或自觉觉他,这就是大修行人的境界。

结尾做偈子一个如是惭愧云:“人间百花竞芬芳,芸芸佛子证心香,若无愚痴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菩提道禅话

作者:释明仪

走在修行路上或走在人生路上,要善于了悟“出离法”,善于践行“出离法”,还要善于避免种种苦、种种错、种种盲从。借助于良好的定力和出众的智慧,活得平安健康长寿快乐衣食无忧不缺钱花,就无需为了出离各种忧愁痛苦无助而煞费心机。

出离轮回,不要迷失当下,修行在当下,悟在跟前的生活中或每天的修行中。

修行佛法的路上,贯穿始终的一件事就是践行菩萨道,离开“菩萨道”的践行,不容易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转凡成圣”。

出家做僧人荷担如来家业,即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佛法僧三宝的振兴和昌盛,必须仰赖着僧宝住持寺庙禅院这样一种法相才能得以完成,没有僧宝的佛教即非圆满的佛教。

菩萨道而言,以不同的身份济世利人,也是一种菩萨道的随喜。比如发愿发心做一个好警察、好医生、好军人、好农民、好工人、好老师、好科学家,用自己遵纪守法勤恳智慧的人生来感化苍生勉励人我,这当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也是一种无畏施的随喜。善知识们不蛊惑人心,不动摇人心,不误导生命。善知识们的所作所为,一是个人的修福修慧或成佛大愿,一是帮助或助力别的生命完现一个慈悲善良智慧光明无愚的自我,有的人的所作所为却是在让别人因为自卑或盲从变成一个迷失自我的人。

于修行佛法的路上,既要坚定着于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又要取舍有道的完成一辈子的佛法修行。“七菩提分”中的“择法觉知、精进觉知、舍觉知、除觉知、喜觉知、念觉知、定力觉知”,这七种妙法都是无比让人受益的。

“择法觉知”,指的是要懂得辨别选择,比如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谁是伪善知识,要善于区分辨别,从而于从师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南辕北辙就会让人背道而驰,越下功夫错的越厉害,而“心外求法”也会让人变成看似在勤奋修行佛法、其实是在搞“相似佛法”。

聪明的人善于用心,懂得发愿叫自己于人生路上越来越有智慧、于修行路上越来越能通达“正精进”,而不是修行多年或活了多年始终是一个水平。

修行佛法的人身体要爱护好,身体的健康状况给力,人更容易思维敏捷悟性优良,离开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较好的“悟性”谈学佛谈修行,很难有皆大欢喜的成就。疲劳无度很容易让人脑力疲软心力萎靡,从而容易被自己错误的境界缠缚或被别人牵制住。一个脑力疲软或心智昏昏的人,很难看懂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弱点缺点,也不容易把来自外界的逆缘违缘看明白看清楚。

《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需破人法二执时,正确的破人法二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中道,圆通”。

《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人在你附近落水了被你发现,你却还在那打坐或念佛,不知道出离法执想办法救人,这就是执着于“修行”的凡夫相。有人落水了,自己不会游泳,却跳下水救人,这就是执着于“善法”的凡夫相。修行佛法,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着慈悲心、智慧般若、定力,在下功夫用功夫。不能是偏重于慈悲心的修行却不重视智慧和定力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定力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智慧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智慧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定力的修证完善。

有的出家人不修行四摄六度中的“布施”一法,也是不好的,虽说法布施第一殊胜,无畏施和钱财物件布施,能让人更方便于体验慈悲心相应菩萨道。僧宝也分圣贤僧和凡夫僧,有的僧人可能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有的僧人只是芸芸众生通过多生多世的修福修慧结佛缘得以现僧相做僧宝,修行“布施贫苦、帮助无助”和“供僧”不仅是居士应当为、也是僧众应当为。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无常二字好懂,然而佛说“无常法“主要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迁流变化生住异灭着,并非有意特指受苦或悲剧性的无常,在佛的“无垢识”和“大圆镜智”中是没有众生相的起心动念的。诸法无我”讲的并不是叫大家放弃自我,而是说的众生世界的万有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法”,这种“缘起法”的本身是无我的,也就是常说的“缘起性空”,有些事情讲的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是靠“佛菩萨加持”的。做了一件坏事,是一种缘起法,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贵人帮助及佛菩萨加持,不会一直坏下去错下去,如果由坏变好、这种不好的缘起法就被我们“出离”了。做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缘起法,有的人好来好去,结果又变成了坏人,可见好的缘起法也是无自性的,靠自己把握和善缘提携。

稳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动作,让“身口意”始终利人利己或自觉觉他,这就是大修行人的境界。

结尾做偈子一个如是惭愧云:“人间百花竞芬芳,芸芸佛子证心香,若无愚痴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听师兄说,情深者皆不寿,因为他曾经用了半条命去爱一个人,分别后,又用下半生来思念,从此不再谈及感情,因为他害怕分别那些单身久的人,重情的人,是值得尊重的,因为
  • 我曾经以为女人善良就好了,直到有一天看见香奈儿的一句广告语:一味的标榜内在而忽视外在,那也是一种肤浅!希望美女们60岁走在大街上还有牛氓对你吹口哨,那时你可抬起
  • !!
  • 文喜禅师一看是金刚窟那位老爷子,知道是文殊菩萨来了,操起大锅铲就打了过去,呵斥道:“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跑来这里干什么?老爷爷淡淡一笑,捻着白胡子念了一首偈
  • 简单的说,没有经过职业技能培训陬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求职人员,一是用人单位不得招用,二是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简单的说,没有经过职业技能培训陬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 而一门心思赚热钱,令到必胜客在曾经被查处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收敛”还是我行我素,完全忘记了民以食为安古训,在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不讲卫生、把关不严、日常管理不实
  • 天呐噜,亲妈真的把亲儿子都认错了[允悲][允悲][允悲]晚上我说给谈谈听,我问他,“你看看这个是谁?这就是我啊,这是老师昨天拍的,就是我在铲土哪!
  • 张含韵说自己经常下厨,做啥都拿手,王耀庆听进去了,让张含韵进厨房大显身手,急得张含韵连忙解释:“不,不是这样的,我不会下厨。张含韵说自己经常下厨,做啥都拿手,王
  • #诗词[超话]# 来到这里 一个陌生的地方 回头看看 已有5-6个年头 由开始的沉寂 随心所欲 到现在的稍稍懂事 在这里 认识了不少人 读了很多心仪的文字
  • #毕雯珺 热心队友#bwj#毕雯珺 首张个人ep# 劳模毕雯珺 身高187 1997.11.21 现有 卫楚 雨乐暄 欧阳子虞 艾景初 何初逢 寒狰 余皓 韩
  • 至于前任,爱过也好,恨过也罢,既然当初选择了分开,证明缘分已尽,那就各自安好吧!至于前任,爱过也好,恨过也罢,既然当初选择了分开,证明缘分已尽,那就各自安好吧!
  • 「白日梦放映会」开展以来受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励,非常感谢大家❤️上周日的时候得知因为看展人流量大,场馆内也因为疫情政策进行了限流,大热天外面排了长队,给大家造成了
  • 在你不知道该怎么接话的时候,他松开了双手,你往后退了一步,但不知道为什么,你的心里竟然有点小失落。更让你感到郁闷的是,旁边的保安大叔一直不停地在跟你讲着,而这一
  • 住院一周已经换了三次留置针 动不动就肿起来真的让人很不省心 ⏰昨夜十二点挂完瓶后我一直在等那个超级痛的针 不知道是不是忘记打了 等到凌晨三点多也没来
  • 一个人独行深山,万径无人,只有高声歌唱,自己给自己壮胆,才冲淡了孤独,这已达到孤寂。只有在汉唐大世,人才有这种探索追寻的视野和精神余裕;宋明以后,人的精神畏缩,
  • 总之,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坚持走差异化路线,希望未来能在更多新产品上逐步实现规模效应。工业微波属于新技术,在工业中运用进展良好,并受经济和疫情影响不大,目前订单
  • 助力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制造水平提升9月的兰州新区,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同时,作为甘肃能源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兰石集团,充分发挥16个创新平台作用,组建能源装备创
  • 被反方安远馨的表述震撼到,如果人工智能能完成一切的工作,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达到一个物质富足的生活,我们以为我们就可以去追求诗和远方了吗?可在哪个所有的工作都能
  • 这个典故要记住一句话:“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意思是说,艾草有人参回阳救逆、大补元气、升阳举陷的作用,而人参没有艾草朴实惠民、普世传播的实用价值。这个典故
  • 你是最棒的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加油 你像月亮一样照进了我的生活,你是我的一道光,给了我追求梦想的动力!星星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