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离我们八零后还是比较远,一生还未遇到真正的战事。炮火连天、流离失所,残垣断壁、家国梦断。
与历史书上看到的战争相比,与电影里看到的战争相比,俄乌之战更像是自媒体下的战争直播。坦克洪流、战机呼啸,虚虚实实的伤亡数据,真真假假的权力博弈,舆论战要求我们选边站。
这让我想起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总统说过一句震耳发聩的话:战争是一群老头子玩的政治游戏,却要让年轻人去战场上送死。「向往正义方成律 兵行诡道始为师」 https://t.cn/Rz1u75s

沈阳在9点18分拉响#防空警报# ,你听到了吗?
#918抗战纪念日# 勿忘国耻。
现代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让我担忧,我们八零后在小学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已不再,你们觉得是现代时期教育理念的偏差?还是教育制度的指定出现了疏忽?
#教育# #爱国# #九一八事变91周年 勿忘国耻##教育[超话]# https://t.cn/RxRVHIh

乡村旧事:麦收简史(上)

在河北老家,通常把将成熟的小麦收割回家的过程叫“麦收”。当然,严格意义上讲,收割小麦只是麦收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还有轧场、摊场、打场、起场、扬场、看场等等一系列环节。但收割小麦却无疑是整个麦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成熟的小麦,麦粒已经饱满坚硬,很容易脱落。如果不及时收割,很容易因为风吹和碰撞摔打造成麦粒的大量丢失。而一家人大半年的忙活与期盼,都在这片成熟的麦地里,只有将成熟的庄稼收回去,放到自己家的场里,即便堆上几天,心里也觉得踏实。

我虽然是个八零后,也有幸经历并见证了曾经的那些麦收时刻。今天重新的回望过去,和大家一起走进那片曾经的麦地,一起拿起镰刀,收割那成熟在曾经岁月里的果实。

在农业机械尚不发达的年代,小麦的整个收获过程全凭人工完成。说到麦收,大部分人首先会想到挥舞镰刀割小麦的场景。其实,如果麦收时小麦可以用镰刀割,那基本可以说明当年的小麦会有一个差不多的收成。因为我就经历过“拔小麦”的收割过程。具体记不得是哪一年的麦收了,那时父亲好像才刚刚分家。一家人准备割北洼(河北老家把地叫“洼”,根据方位不同有东洼、西洼、南洼、北洼的叫法)的一块麦子,可拿着镰刀开始收割才发现不行。第一麦子长的不高,很是细矮,再者地质太碱太松,一手攥着麦子上部,镰刀从下一割,麦秆不但没断,直接连跟从土里被带了出来。我清晰的记得,那块麦子全是用手拔回来的(至于收成嘛,就不言而喻了)。还记得爷爷站在地头望着麦地发呆的情景,那也是我脑海中爷爷在地里的唯一场景(在农村,兄弟几个分家后都开始独立门户,这时的父母最不好当。帮老大家多了,老二家不愿意。帮老三家多了,老四家又不愿意。村里一些老人因此招来闲话是非甚至大打出手的事儿都有。后来祖父为了彻底摆脱这种麻烦,自己在村上开了个磨坊,谁家都不帮,谁家也不靠,图个清静)。

麦子对土壤的要求很高,第一要求土壤必须肥沃,第二从播种到收获中间必须浇好几次水。如此苛刻甚至感觉有些矫情的生存要求,注定了它是“细粮”的身份地位。那时的人们,大都把每顿能吃上白面馒头作为最简单朴素的人生理想。而这个理想能否实现,全赖地里小麦的长势收成。

后来村里(好像是队里)又打了井,水浇地的面积大大增加。小麦的收成也有了保证。这时,才到用镰刀割小麦的阶段。

当时用来割小麦的镰刀有两种,一种是直把的,短短的木把前头镶一枚白亮弯曲如月的镰刀,乍一取出来,看着有些瘆人和不协调(这种镰刀是新上市的新式镰刀)。还有就是普通的老式镰刀,长长的木把。手握的位置略粗,从上向下逐渐弯曲变细,这样手握起来即舒服又便于发力。镰刀把从手握处向下缓慢弯曲,到镰刀处开始略平缓上翘,这样可以确保人在割麦子时尽可能少的弯腰。我们不愧是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单是区区一把镰刀里面就包含多少古人的智慧发明。

人们手持磨好的镰刀,走进成熟的麦地。一只手像梳头发一样拉拢住一把麦子的上部,这时锋利的镰刀像剃头发一样贴着地皮从前向后掠过,发出“此楼此楼”的声响。先不说小麦的收成以及它们被磨成面做成馒头后的香甜,单是看镰刀割过地面,随着麦秸杆被割断的声响,一排整齐的麦茬留在地上,这个动作这个场景便已经让一颗渴望收获的心沉醉。

割麦子之前要先准备好“麦要儿”(用来捆麦子的绳子或者麦子杆儿)。早些年割麦子,都是挑地里高出头的麦子(好像叫大麦,这种麦子麦穗儿不大,但麦杆儿要高处普通小麦很多)拧起来做麦要儿。后面就开始用细麻绳做麦要儿。无论是用大麦拧的还是麻绳做的麦要儿,都是先将其放在一个位置,然后把一把一把割下来的麦子放在上面,割出两三米远再铺一根麦要儿。

一般小麦灌浆前会浇一次水。对于大部分农人来说,从浇这次水到收割小麦就再不会进地。最多是麦收前去看几次,看小麦成熟到了什么地步,并结合天气情况定好收割的日子(收割就是收获,是农人最重要的日子)。因为长时间没有进地,所以割麦子时会偶尔割出鹌鹑窝(遇到蛇也是常有的事儿)。有时遇到还没破壳的鹌鹑蛋,有时会遇到已经出壳的小鹌鹑。遇到蛋嘛自然是小心翼翼的带回家给自己增加营养。遇到的破壳的小鹌鹑有时会带回家养,有时会把它们找个草窝放掉。只是印象中从来没有养大甚至养活过被带回的小鹌鹑。不知道鹌鹑窝被发现时,小鹌鹑和鹌鹑妈妈会是怎样的无奈和绝望,那时年幼无知的我也还不知道什么是残忍和生态保护。在一个物质不发达的年代,人和动物都粗糙的活着,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太多。

麦子割完,再把麦要儿收紧捆成“麦个儿”(捆起来的麦子捆叫“麦个儿”)。最后装车拉回“场里”(用来给小麦脱粒的硬地)。这大概就是用镰刀割小麦的全部过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玄彬 @VASTofficial 有点废钱,很废自己的一次solo应援,本命年真是做啥都不顺心,感谢幕后彬粉帮忙,我们都要平安幸福,等着下次相见!好多火
  • 期望冬窗还能有赛季中针对性的补强,不然像今年年初一样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转会窗口关闭了,总体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能打较高分的夏窗。
  • 爱情是件很难把控的事情,爱的越深,越没安全感,害怕伤害,也害怕失去,虽然止不住胡思乱想,还是愿意把对方放在最心里的地方。想对朋友们好,但有劲却不知道往哪使更加剧
  • 1、沉默的爱向日葵围绕这太阳打转,永远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面对着太阳,所以它的花语是沉默的爱,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系、照顾、陪伴着你。2
  • 4⃣️前几天事情不顺,就气了半小时腋下淋巴痛,吓死,不知道怎么办,用永久花油配这个陈年牛角板,我看还是行。 1⃣️因为乱,地方成了藏宝洞,前几天挖发挖发,挖出一
  • ”从镜子里看见人了,肖战甩甩手上的水,转身走过去,手掌贴了贴人的额头,“还难受吗?他不是故意的,一时着急就遵循肌肉记忆说了这句话,他透着粉的脚趾扣着鞋底,嘴笨的
  • 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SEEBEAR&见熊摄影 曾以为,你就是我幸福的起点,曾以为,有了爱就会不离不弃,以往满怀幻想能够
  • 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晚清时一些学者研修,已摆脱仅为应付科举考试而死读硬背的状况,能在理解原义的基础上探寻修身丶齐家丶治国之道。尤其是像此稿这样,能将中的名言选辑出
  • 在这里有着商旅与艺术的交汇,现代与淳朴的融合,作为缔结连理的崇高殿堂,带点朴实的味道,威尼斯绝对会让人众生难忘。图2,意大利雕刻大师贝尼尼1635年为情人康士坦
  • 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体恤与理解,而不是:“xx受伤缝针” “208w辛苦就别干了呀”“xxx威亚上转了xx圈”“给208w转到你破产”“心疼xxx” “拿着30
  • #健‮小康‬课堂# 这‮简种‬单的运‮可动‬能很适合你健步走:不‮时受‬间、场‮的地‬限制,且‮全安‬性较高。每天活动量达到 6000 步,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
  • 我真的栓q了我的成绩年级两百多她的成绩年级前几她除了数学啥都行我除了数学啥都不行连数学都只能算是中偏上怎么了就只能我听你散发负能量吗[666][666][666
  • 记忆也随之从校园离开,收藏进内心的匣子,那是我们的流金岁月,也是我们的宝藏。岁月把你挡在繁景之外,繁景却把我挡在你的眸光之外,被眸光拉远的不仅仅是岁月,还有我的
  • [米奇比心]#认真生活打卡# 第十三天今天想吃煎饼果子,想想里面的油炸果子,心生敬畏,果断没要,加了很多生菜这两天事情多,晚上就没准备第二天的饭,中午食堂吃快餐
  • 力争到“十四五”末,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城市环境与秩序再改善,城市形象与魅力得到进一步彰显,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城市竞争力
  • 做人要像饼干一样,干干脆脆,可盐可甜星星醉酒到处跑,月亮掉进深海里,以前从未觉得人间美好,直到你来了愿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愿陪你三世,一世枕边书,
  • 12+128和16+512,没有12+2565G 高通865,美版单卡无esim(美国的兄弟求确认)型号G988U,美版信号差+不能移植国行+不能刷机优化信号+
  • 三、采样点位采样点位设置情况见附件1—5四、注意事项(一)区域核酸期间,万宁全市各镇(区)继续采取区域静态管理,人员不得跨区域流动,请各镇(区)组织力量做好人员
  • 再加上本身当时对他们的爱意很浓很浓,然后又是久违2020宣布固定后第一次7d合体直播,了却了一直以来的愿望ㅠㅠ然后那场直播本身还超有意思(我这两年我把这场直播翻
  • 3-12天发提单后不撤♥️哈吉斯中大童摇粒绒系列:❶百搭实穿马甲❷酷帅工装风外套120-170码❗️秋冬的暖宝宝❗️面料超级轻盈的哦,摸上去细细滑滑的,捏上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