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石当|东汉王景:王景治河,千载无恙
东汉王景:王景治河,千载无恙

文/魏石当

在嘉应观东龙王殿,紧临贾让的河神是王景。

历史上的王景除了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恙”的伟大治河功绩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出生于现在的朝鲜平壤西北(乐浪郡讲邯县)。

这个身份说明了什么?

答案应该有二:一是汉代中国国土面积的辽阔,二是一个青年从偏远之乡靠实力在京城打拼的奋斗历程相当辉煌。

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字仲通,原籍琅邪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出生于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东汉水利家。其八世祖王仲时,因避乱,迁至乐浪郡讲邯县(今朝鲜平安南道)。当年,王景的父亲王闳杀死了乐浪郡的官员,拥护汉朝,欢迎汉太守接管乐浪郡。他的这一做法受到了光武帝的嘉奖,封王闳为列侯,王闳很客气,没有接受。光武帝便召他进京,然而王闳在上京路上就病死了。王景长大后,由于他自小好学,爱好广泛,精通《周易》,懂得数学,对天文也很有研究,才华横溢,被司空伏恭看中,纳于门下。

王景算得上中国古代的一个奇才,身世很传奇,因为他出生在现在的朝鲜半岛,当时属于东汉最北部的一个郡县,由于远离中原,儒家的思想影响不深,所以王景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从小接受儒家教育,而是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对《周易》、《山海经》以及天文历法、算术等自然科学很感兴趣,并且掌握了很多技艺,所以他比同时代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相比,他的见识要更广,没有更多的思想限制。

东汉光武帝刘秀时,黄河在汴梁一带决口,河南、山东、安徽一带受灾十分严重。

公元34年,阳武令张汜上书,建议“改修提防,以安百姓。光武帝接受张汜的建议,准备发卒治理黄河。但浚仪(今河南开封)令,乐俊站在守旧的立场上上书反对,因此,修河之议终止。

到汉明帝时,河患日益严重,兖州、豫州一带的广大人民群众怨声载道,东汉政府为之震动。公元69年,汉明帝决心恢复修河工程。就是在这种动机下,永平十二年春,汉明帝召见王景,问水患的情形及治黄的办法。王景根据自己长期研究和考察的结果,陈其利害,对答如流,明帝十分高兴。

汉明帝想王景过去在浚仪修汴梁“功业有成”的历史,赏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书籍和金钱衣物,并在这年夏征发民工、军卒数十万人,让王景和他的助手王吴,总理修渠筑堤治水的事务。

王景治河工程包括治理汴渠和黄河下游河道两部分,总共动用了数十万人,耗去经费数以百亿计,工期一年,最后成功地治理了这两条水道。

王景的治理黄河工程主要是修筑沿河大堤,固定新的河道。

从今河南郑州附近的荥阳起,到今黄河口附近的千乘海口,修筑长堤千余里,牢牢地控制住了新冲开的河道。

在筑堤之外,他还根据地形和河道的状况,对一些河道进行了改造、疏通,或裁弯取直,或凿高就底,使水流更为通畅。

王景治河以后,直到唐朝末年,在长达八百多年的时间内,黄河仅有40个年份有决溢的记载,相对于决溢频繁的其他时期来说,可以说基本上处于安流状态(唐末到近代的一千多年内,大小决溢1500多次)因此引起了后世的广泛关注。

关于这一阶段黄河长期安流的原因,过去多归功于王景治理有方,现代有些学者又认为,这一时期黄河中游植被较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良好的植被可以大大减少下游河道的来沙量,从而减缓淤积。又有人综合各项因素认为新形成的河道入海距离较短,比降较大,从而提高了河水的流速和挟沙能力,减轻了河道淤积,这一点对于黄河长期安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外,植被气候、堤防乃至海平面的变化等等各项因素,也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不管大家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但经王景治理后下游河道能在较长时期内很少发生决溢确是事实,王景主持修筑的堤防工程即使没有起决定性作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后世对于王景的治河功绩一直十分重视,在借鉴王景的治河经验时也更为注重堤防工程。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拜王景为河堤谒者。汉章帝建初七年(82年),王景调任徐州刺史。次年,又升任庐江太守。在任庐江太守时,王景为提高生产力,在当地积极推广牛耕、蚕桑养殖和纺织技术,鼓励百姓开荒种稻。他还组织修复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筑的芍陂,蓄水浇灌荒地,发展农田灌溉,逐步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受百姓爱戴。

公元85年,王景卒于庐江太守任上,享年约56岁。

鉴于王景治河取得的伟大成就,后世有很多专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有学者得出结论:王景治河能够成功,其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是因王景能根据黄河自然的分流,加以整理。

王景针对黄河穿过豫西山地之后,像野马脱缰,不受羁勒的特点,先在今广武县之西疏通汴河、济河,使急湍的河水迎头一洩,减其流势。

而且,济水东出定陶,汴河又散入于颍水、涡水各流,分头汇入淮水,这形成了许多变相的大小水库,起了泻洪的作用。王景这一举措,深得治黄奥秘。

王景正是掌握了这一特点,采取“河、汴分流”的办法,泻洪杀势,使其一鼓而作气不成,再鼓而盛不行,至三鼓,就既衰且绝,没有什么力量了。

第二,王景针对黄河大量泥沙淤塞的特点,而作分移。

如何分移?办法一,是在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的地段内,修渠筑堤,每十里立一水闸,以减水、滞洪、淤沙。

办法二,是让滔滔黄水“涧注”于内堤之外外堤之内,这部分水流出堤后,水势减缓,越降则缓势越大,不至与正流同时争出,作用无异于泄洪。

同时,这样做的结果又使大量泥沙分移到河床之外,这样,就使滔滔浊流怒势被杀。加之节节水闸洄注,终于使河水俯首贴耳,听候指挥了。其治河工程完工后,汉明帝亲自出巡,命令沿河各郡设置专门管理河堤的官吏。王景因为治河成功,名声大震,被明帝升迁为侍御史。

王景以后,东汉政府在安帝、顺帝、灵帝统治时,屡次在汴口加固河防,直至北宋,都能随时注意整修。因此,在王景以后的八百多年中,黄河比较安静。

特别是东汉时期,京师在洛阳,东方的漕运全靠汴河。王景使河、汴分流后,汴水、济水的漕运无患,东南之漕运由汴入黄,东北之漕运由济入黄,三水之上,“触舻千里,輓输不绝,京师无匮乏之忧矣。”不仅如此,经过王景的治理,黄河河道得到了相对的稳定,防洪的效果十分明显。

黄河在此后的近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大的泛滥,后人将王景的功绩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可见他的成就之大。

其实,王景治河取得如此成就,跟一位治水前辈密不可分。那就是西汉的贾让。贾让的治河三策,给王景提供了全面的理论依据,王景治河,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实践了贾让的治河思想,而得以在东汉较为清明的政治制度下得以实施,而取得巨大的成功。

王景多才,从政之余,对卜筮、风水、数术之学都很有兴趣,还撰有专书,令人佩服。

每当我站在嘉应观的东龙王殿,望向比肩而立的河神贾让和王景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在近两千年的时光里,这两位河神到底在神界有没有论过师生之谊呢?我猜,应该有吧。

大胆脑补下遥远而飘渺的场景:

贾让当抚须感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耳!

王景会拱手施礼:先生受徒儿一拜是也!

#新浪看点##财经##今日看盘##股票##投资##A股##今日关注#

【股期走势背离 资金提前布局猪周期拐点】

在猪价下跌背景下,养殖企业正面临着另一种煎熬。眼看着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四川养殖户朱先生和当地的许多同行一样,为自家养的猪换了“食谱”。“我们现在自己配饲料,我每天用4吨料,一个月能省6000-7000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多家养殖户、多位市场分析人士,对当前生猪市场养殖利润、市场供需、拐点预期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到当前养殖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市场规模化有上升趋势。分析人士认为,生猪养殖板块股票与生猪期货价格的背离走势值得关注。

“改食谱”不少见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家养殖户、资深市场研究人士了解到,像朱先生这样为养殖的生猪“改食谱”现象,在中小养殖规模的企业当中,已经不是稀罕事了。

朱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现在养猪基本处于赔本阶段,养得越多亏损越多。现在他养猪每天消耗的饲料在4吨左右,今年玉米、豆粕价格一路上涨,比去年同期多出几百元(每吨)。饲料是养殖成本中的大头,现在猪价不理想,因此不得不想办法降低成本。“我们现在很多养殖场都用自配料,每天每吨料能省下50-60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又联系到江西一家养殖企业,该企业平时养殖规模在400-500头左右,现在仅仅维持100多头的存栏。该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说,饲料占养猪成本的四成左右,今年饲料价格大涨,猪价又一直下跌。“我是从外面采购小猪来养,现在总体养殖成本平摊下来大概在7-8元/斤,但我们这的生猪收购价已经跌到每斤6元,养一头猪要亏400多元。”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4月13日,三元生猪出栏均价12.46元/公斤,环比上涨1.32%,同比下降46.02%。

豆粕是生猪养殖的主要原料,其次是玉米,今年两者价格均上涨。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收盘,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报3905元/吨、2917元/吨,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达到20.45%、9.17%。

根据相关上市公司2021年的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等多家上市猪企2021年均处亏损状态。

“清明节过后,受终端需求疲软影响,多地屠宰企业开工率降低,多压价收购;同时,规模养殖集团积极出栏,共同导致二季度以来猪价下降,但由于局部地区散户出栏受限,猪价降幅有限。”卓创资讯分析师马丽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

朱先生表示,去年以来,身边一些小规模的养殖户陆续退出市场,而大型企业无论在成本采购、养殖技术方面都更有优势,行业规模化明显提升。

“2018年6月开启了本轮猪周期,至2022年上半年历时约4年,时间跨度与以往猪周期相似。不同的是,以往猪周期价格波动多在10-20元/公斤,但本轮猪周期最高价涨至近42元/公斤。在高价刺激下,资金实力雄厚的规模养殖集团积极扩张,后期猪价的持续回落又让散户及中小场快速退出,加速了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马丽媛说。

从当前猪价走势看,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猪价处于持续的下跌状态,不过今年3月以来猪价环比降幅出现收敛甚至小幅反弹。市场人士介绍,今年3月3日-4日、3月10日以及4月2日-3日,国家陆续完成了三轮收储,加上部分地区疫情影响了生猪出栏调运,猪价在3月初一度出现小幅反弹。但清明假期过后,猪价再度走弱。

“近期上市猪企陆续公布了3月份生猪出栏数据,市场对当前生猪去产能进度产生了一定疑虑。”光大期货生猪分析师吕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虽然头部企业生猪月度出栏量表现不错,但多数上市猪企公布的3月销售量均在百万头以下。“目前市场仍然处于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猪周期的底部,规模较大的猪企纷纷加大生猪出栏力度,生猪产能去化速度不及预期,疫情背景下消费端未见明显起色等诸多因素均将本轮猪周期的运行时间拉长。”

资金“抢跑”

伴随前期猪价调整,一些聪明资金早已对新的周期拐点带来的投资机会提前“埋伏”。

今年以来,A股生猪养殖板块走出了一波相对独立的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收盘,申万生猪养殖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7.82%。若从本轮反弹起点去年8月份算起,该指数涨幅超40%。

猪肉股走势与生猪价格出现背离。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收盘,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7.5%,去年8月以来的跌幅达28%。

“尽管当前市场整体情绪低迷,但从能繁母猪产能兑现的角度来看,当前本来就是能繁母猪高峰期的兑现时间,价格必然偏低。随着生猪整体预期出栏量的下降,价格重心仍然有较大可能出现上移,实现触底反转。”中信建投期货生猪行业高级分析师魏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随着天气转热,4-6月份需求下降,预计2022年二季度生猪价格仍可能偏低,本轮猪周期拐点或出现在今年三季度。”马丽媛说。

“今年以来,生猪概念股价格整体上行。股票市场反映的是行业未来发展预期,还有对应公司的估值评价。资金通过产能基础对公司下半年盈利作出改善预期,但是现货价格延续弱势,预期和现实之间出现明显‘劈叉’的情况。股市资金需要提前判断,进行中长期的投资,而现货市场仅针对当下的供需状况进行判断,二者走势产生明显分化。”美尔雅期货生猪行业研究员张瑞昊表示。

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猪价底部反弹也常常是市场资金撤离、猪肉股价格回落的开始,追求“短平快”的资金甚至会在猪价反弹之前就撤出。

#传古维新# 【方广锠:古籍影印不宜修版】

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影印古籍,滥觞于古人的临摹、拓碑、刻帖、影抄、影刻。与古人的技法相比,现代影印技术可以使常人难得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且惟妙惟肖,既让稀珍古籍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又解决古籍的保护与使用这一对矛盾。这对保护与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学术发展均起到极大的作用。故近百年来,古籍影印已经成为古籍整理的重要方法,各种类型的影印古籍不断推出。

存世古籍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难免有残破、损坏等情。因此,在出版影印古籍的时候,如何处理其残损处,成为古籍整理、出版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上世纪上半叶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大批影印古籍,也形成一整套处理残损古籍的模式,其基本方法就是修版。即采用“仿写”、“套字”乃至最费工夫的“手工描润”,尽量恢复古籍残损处的原貌。有的文章介绍,经过这些仿写、套字和手工描润等妙手回春的工序,即便是邋遢本,也能重现精刻风貌。商务印书馆的上述方法,至今仍对古籍的影印出版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被某些出版社视为古籍影印的规范性做法。

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商榷。

影印古籍,贵在“存真”。古籍的价值不仅仅在其所承载的文献,还兼有文物、文字等两个方面的研究价值。古籍整理,如何尽可能全面地保存其文物、文献、文字等各方面的研究信息与价值,使我们必须予以严重关注的。

这里首先是一个指导思想的问题。人们在长年的古籍文物修复实践中,提出“整旧如旧”这一指导思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理解这一思想,则因人而异。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修复敦煌遗书前,我们曾经对此指导思想进行过认真的讨论。我们认为,所谓的“整旧如旧”,不是企图恢复该遗书没有损坏以前的原貌,“如”古代的“旧”。古代的那个“旧”,不可能再恢复。而应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所谓“尽可能保持该遗书修复前的原貌”,就是在修复工作中仅仅使该遗书的残破部分得到养护,绝不使遗书其他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在修复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敦煌遗书文物、文献、文字原有的各种信息,不能使我们的修复工作干扰敦煌遗书原有的研究信息,误导研究者。

古籍影印,应该遵循同样的指导思想。

先举一个周一良先生提到的事情。

《周一良读书题记》1922年《孝经》条,介绍该书为“上海涵芬楼借江阴缪氏藏传是楼影写宋相台本影印”,封面有周叔韬题记,谓:“乙丑十二月得传是楼所藏宋刊本对阅过一过,无一字差。盖宋本刻画精好,故影写时无脱讹,惟小圈间有失写处。刻工姓氏曰寿昌、曰翁凡二人,此本不录。卷末木记为宋本所无,盖从他经移附此后,若不见宋本原书,无以正此失矣。”[1]

由于周叔韬用宋刊原本查核涵芬楼本,略掉了缪氏影写本这一环节。所以,产生周叔韬题记所述问题的原因,到底出于缪氏之影写本,还是出于涵芬楼的影印工作,还是两者不同程度均有问题,有待查考。但因影写或影印而使原书失真,其理则一。

笔者在以往的实践中,在古籍修版问题上,既有过正面的经验,也有过反面的教训。

先讲教训。

众所周知,由任继愈先生主持的《中华大藏经》最初计划以《赵城金藏》为底本影印。因为《赵城金藏》全藏共计6980卷,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不足5000卷。《中华大藏经》原计划为百衲本,不足部分可以利用其他藏经的经本补足,故不是问题。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为了防止日寇掠夺,当年八路军将《赵城金藏》从广胜寺抢救出来。在战争年代,这批藏经有过藏身煤窑、多次转运等诸多曲折经历,解放初期交送国图时,不少经卷霉烂破损,有些甚至粘结成棍。国图聘请四位装修技师,花费10年功夫完成对它们的修复。但卷面的霉痕、水渍已无法去除,残破的部分也无从补足。因此,国图交给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的缩微胶卷,不少经卷的卷面一片模糊,文字难以辨认[2]。为了尽量利用《赵城金藏》这一稀世孤本,中华藏编辑局当时的思路是:第一,能够修版的,尽量在照片上修版。中华藏编辑局为此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但后来发现问题不少。比如修版人员年轻、视力好,但她们既不懂繁体字,更不懂佛教。于是出现把“菩萨”修成“苦萨”的笑话。为此,我们又安排几位老先生,对修版后的照片逐一校对。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准确。第二,对版面无法描修的黑坨、残缺,采用《再刻高丽藏》替换。同样出于“尽量利用《赵城金藏》”这一思路,当时的原则的是尽量少换。能换一个字,不换两个字;能换半行,不换一行;能换一行,不换两行;实在不行,才整版替换。由于《赵城金藏》与《再刻高丽藏》都是《开宝藏》的覆刻本,字体相近,版式一致,甚至同一版上诸文字的相对位置也基本相同。所以早期《中华藏》的宣传资料曾称这种修版可达“天衣无缝之效”。

1994年,我在日本访学。某天在一个研究班上,藤枝晃先生提出:《赵城金藏》版片运到大都以后,曾依据《辽藏》修版。我当时请教:这一新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藤枝晃先生回答:依据就是中国新出版的《中华大藏经》,上面有明显的修版痕迹。我吃了一惊,连忙说明:《中华大藏经》的修版是中华藏编辑局做的。藤枝晃先生没说什么,表情愕然。回国以后,我向任先生作了汇报,并建议今后不要再讲“《中华藏》以《赵城藏》为底本”,改为“《中华藏》以《赵城藏》为基础,经过修版,形成《中华藏》本”。任先生接受了这一建议,并把这一表述写在他为《中华大藏经·总目》所写的序言中。进而交代我要编纂《中华大藏经》版本目录,向后人交代我们修版、补版的情况。

这里顺便讲一下,前些年某出版社影印出版的《赵城金藏》,实际是将《中华藏》中经过修版的《赵城金藏》部分抽出,重新制版影印,是一部假的《赵城金藏》。如按照该影印本来研究《赵城金藏》,复原《赵城金藏》,是要上当的。

再讲经验。

1982年,笔者随同童玮先生考察云南图书馆藏佛教典籍时,发现32册元代大藏经零本,版别不清。经童玮先生与笔者考订,这是一部前此从来不为人们所知的大藏经。虽然32册零本的版式相同,但从纸张、板框大小考察,这些零本实际是两批印本。那么,这两批印本是否属于同一种藏经呢?

非常凑巧,两批印本各存有一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六十六,其中一卷首尾俱全(属第一批),一卷首存尾残(属第二批)。这两卷经版框宽窄不一,印刷用纸各异。但细审笔划特征则完全一致,连破笔、裂缝乃至栏线的残断都毫发不差。由此证明,这两卷印本是由同一种版片刷印的。也就是说,二批经卷属于同一部藏经。版框宽窄不一,当由于印刷时间先后不同之故。盖木版历时,因各种因素缩版、涨版,使得同一版片印出的书籍版框大小有别,这在古籍中是常见的。后来我们把这批藏经定名为《元官藏》。

如果我们考察的不是原卷,而是影印本。如果该影印本在出版过程中被人修版、描饰板框,则无疑会误导我们的研究。所以,1994年笔者在日本访学时遇到来访的刘俊文先生,当时他正在主持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向我介绍情况,并说:为了修版、修饰框线,付出了大量劳动。我便叙述了《中华藏》的教训以及在云南的经历,建议他千万不要修版。后来他告诉我,当夜便打电话到国内,停止修版。

总之,古籍影印不宜修版。国内外现在有些古籍影印,残烂处均一任其旧,而将拟补文字用铅字印刷在相应的残烂处天头。我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又体现了整理者的工作;既向读者提供了完整的古籍信息,也为读者扫清阅读的障碍;这样做,还免除了古籍影印中描版、修版等种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1]周一良:《周一良读书题记》,海豚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2页。

[2]这与80年代的缩微照相技术水平也有关。笔者其后在国图工作时,曾检视过国图所藏《赵城金藏》。原卷虽有霉烂等情,但文字与霉斑、水渍颜色不同,所有的文字均清晰可辨。但在80年代的缩微胶卷上,由于缺乏层次色差,文字与霉斑、水渍往往模糊一片。

转自https://t.cn/A66Yhtgu

传古楼 https://t.cn/A66S3wU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幸好他在我没那么丧的时候出现,让我还有勇气来喜欢[心] 这个微博不是安利也不是吐槽,就是想给丧了好久的我写点什么![加油] 现在就只想送给23岁的芮芮一句话
  • 梅花尽管也被吹得左晃右摆,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可还有更多的花瓣在枝条上纹丝不动,在寒风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没有叫过冤,喊过屈,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默
  • 【2020年开拍的4部新剧,哪一部是你最期待的?#新剧资讯#【#新剧资讯# 待播开拍影视剧大盘点,罗云熙、白敬亭、任嘉伦、胡一天、宋威龙、张新成、许魏洲有你想看
  • 19年感恩朋友们的支持和信任[握手][握手][握手],在未来的路上,请继续相信我们,我们必将继续坚守这份责任和担当砥砺前行[加油][加油]杨澜被授微电影展形象大
  • 上车时师傅激动的告诉我说:“你运气挺好,要是晚来几十秒错过了我这班,估计就需要再等两小时,现在车太少了!去到他家里,他送了一只小黄鸭给我,还聊了一些关于恋爱的事
  • 【择捉岛之谜】法国探险家在择捉岛附近翻了船,饥饿难耐的他只想找点东西吃,结果在一个水洼里发现了几条僵硬的小鱼。 [给力]【择捉岛之谜】法国探险家在择捉岛附近翻了
  • 今天的偶然 吃到了蟹煲下午的毕业生座谈会 每个人讲述了大学四年的感触 看似平凡的同学们心中都有一片星辰大海今天是五月份的最后一天 已经进入毕业倒计时 可
  •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存货周转率
  •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牙齿,正确刷牙,最好就是用电动牙刷啦,避免蛀牙,不然每次去看牙医都好受罪最后要给我的宝宝们划重点‼️就是...看图5⃣️领⭕️buy只要299,
  • 再次玩到终章这里还是被震撼,个人在某种层次上反抗不了,放弃了希望,随着集体认知放弃改变,变得麻木,颓废,消极在游戏中以迷宫中枷锁的牢笼内的人一般,最后反转后摩纳
  • 你普好加上嘴巴,要么就使用他们家加言#大学生宝妈兼职副业[超话]# 当你穿过暴风雪,才发现从那以后的喜欢大都充满了各种暗示与彼此试探。那很不淑女——可,啦纳厚呢
  • 坐着汽艇在河面上飞驰,是叆河一定要玩的项目,行走在如画的风景中,微风轻轻吹动,两岸是绿树繁花,在大自然中的莫大快乐,让人又了乘风飞翔的欲望,叆河犹如一个梦幻
  • 对我来说,那两个尚不曾被生活与现实碾压的恣意的生命,是一个时代。那两个人,就像去年那个动画片里的白龙和小哪吒一样,一个神采飞扬满场蹦跶,一个却不抬眼帘静立吹笛。
  • #val的2020书单# 【Educated】by Tara westover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因为微博上这本书很火
  • 在我心里你就是一个善良温柔情商高的大男孩,还很帅气,平时总是一边喜欢跟我们互怼,一边又非常宠粉,非常有礼貌,拽而有礼,拽而不狂,这就是我心中的爱豆刘宇宁[嘻嘻]
  •   111集团政府事务总经理高晶告诉记者,由于业务快速发展,公司急需对药品仓库进行扩容,涉及药品经营许可事项的变更调整。#蔚来#【恢复生产】据国外媒体报道,菲亚
  • 2年了,不要说自己什么都不懂了再不懂,也该懂了《一边》听歌,星推榜也不要松懈第一周的最后一天,守住前十❗️金币都存好备着哈,你懂哒[偷笑]@MD_摩登兄弟 #刘
  • #我以为我很期待夏天#我以为我的夏天会是空调,西瓜,冰淇淋。”“你为你的玫瑰花花费了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我既不想是某个人的白玫瑰,也不愿成为某个
  • [二哈]:你就是小仙女啊‍♀️[喵喵]:那我到底是小公主还是小仙女?#暴躁老李[超话]##30天安利暴躁李老板# (被迫)安利老李的第一天[允悲]DAY1对她初
  • 我们很多时候总觉得,好奇心好像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带给我们现实的好处,但是你要知道,能让我们终身快乐的,让人类文明显得如此灿烂的,恰恰就是那些没用的东西。而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