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齐物论》比《逍遥游》难理解多了。如果说《逍遥游》是为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遨游于宇宙天地间,那《齐物论》就是让心绪沉静下来,消除彼此是非之争,通达大道。简单来说,《逍遥游》文学性较强,《齐物论》偏哲学。

所谓齐物论,即齐同物论,也就是要消除各派对天下万物所作的不同评论。庄子认为,从“道”的观点来看,世间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都是没有差别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各家各派出于“成心”的彼此是非之争,只能是各自发挥偏见的争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不如物我两忘,不言不辩,超然是非之外,“故曰莫若以明”。

那么,如何做到齐物呢?我们先来看四段话。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第一段话,是说有一个叫颜成子游的学生发现他的老师子綦靠着几案的神态与往常有异,“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完全一副“灵魂出窍”的样子,就问他的老师说这是怎么回事。子綦回答说,你这个问题非常好,“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今天我遗弃了形体之我,你看出来了!此句中的“丧我”,就是齐物的第一步,即忘“我”。物论纷纭不齐,皆由执“我”所致,要齐而同之,必先忘“我”不可。

第二段话的本义,是说夜里梦见饮酒作乐的人,早晨起来或许就会遇到伤心事而哭泣;夜里梦见哭泣的人,早晨起来或许就会高兴地打猎。正当人在做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只有非常清醒的圣人,才明白人的一生好像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却自以为清醒,好像对是非知道得很清楚。这段话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样理解:你以为的现实,也许是大梦一场;而你以为的梦境,可能正在开启另一段现实。是非、生死、利害,也许都是互相蕴积包裹,本就是浑然一体的。不要把梦境太当真,也不必是非对错都争个清楚,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

第三段话,是影子的影子,和影子的对话。影子的影子认为,影子太没有独立的志操:刚才在走,现在又停;刚才坐着,现在又站了起来。影子就说,我因为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吧?我依赖形体而动,犹如蛇依赖腹鳞而行、蝉依赖翅膀而飞?对于这段话的作用,我不是太确定。从内容上来看,这段话是强调形体受制于意识,意识指到哪,形体行到哪,形体不具备独立的意识。从结构上来看,这一段在最后一段“庄周梦蝶”的前面,显然就是为了引出“庄周梦蝶”。既然灵魂意识可以不受形体控制而自由驰骋,那么庄子在梦里变成一只蝴蝶,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这段话的作用,按照我的理解,是为“庄周梦蝶”的合理性做铺陈。

最后一段,即“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庄子在梦里变成了一只快乐飞舞的蝴蝶,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突然醒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庄周,他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作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作了庄周?在世人眼中,庄周与蝴蝶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化。这一段是通过“庄周梦蝶”的故事,来阐述庄子齐物的第二个阶段:物化。物化,是指一种泯灭事物差别,物我两忘彼我浑然同化的和谐境界。这个境界显然是在齐物的第一阶段“丧我”之后才能形成。没有忘我,如何物我两忘?又如何彼我同化?又如何能超然是非之外,最后通达大道?这就是齐物论。

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对齐物论还是觉得太抽象,难理解。是的,它难理解,不仅是因为它有“丧我”和“物化”两个抽象的概念,其中更包含着辩证法这一哲学因素。我相信很多读者在读《齐物论》这一章的时候,会感觉有点绕,它有很多相对的字眼,比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小与大,寿与夭、然与不然、可与不可,还有真与伪、是与非等等……这些都是庄周在肯定天下万物和人们认识的相对性,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用辩证的眼光在看问题,但齐物的本质是物我两忘,不言不辩,超然是非之外,他由此否定了事物间的一切差别,和人们认识真理的可能性,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坑。那什么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是一种认为观点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因立场、条件差异而相互对立的哲学学说。该学说主要应用于在涉及道德准则的场合,因为在相对模式下,价值观和伦理学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这说明齐物论既有其先进的辩证因素在,又因为其“齐”的度而不够客观、科学。

齐物论对于我们个人,到底有什么积极意义?我个人认为,这要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一棵树、一朵花、一片云,对遇到它的每一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有些人,可以和树、和花、和云对话;有些人只是觉得赏心悦目;而有些人可能从来都不曾留意过。当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界一花一草一木的情绪,体会到万物有灵,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的机械世界,才能真正做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达到仁者爱人,亦爱万物的境界。

#南华真经章句浅释#

法音 ‖ 依四念处而住

净 慧 赵州茶馆 2022-08-30 06:27 发表于湖北

佛教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次第中,八正道为见道,七觉支为修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为助道,其中四念处是修行的基础。佛陀圆寂时,教诫比丘们要以四依法为基本的生活方式,以四念处为修行的基本法门。佛陀灭后,比丘要依四念处而住,故四念处又名四念住。四念处是南传佛教最基础、最盛行的法门,如同中国的净土法门一样普及。在中国,不论男女老少、信佛不信佛的人,都知道念阿弥陀佛,都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这一佛一菩萨普及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色法与心法

四念处就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苦、空、无常、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五蕴是四念处的观察对象,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包括了身心组成的基本要素,概括来说,有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物质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法。五蕴是开“心”合“色”,把六根、六尘合为一个“色”法,把一个“心”法开为受、想、行、识四法。有一部分众生在物质方面的迷惑少,在精神方面的迷惑多,佛陀为此类众生说此五蕴法门。五蕴又称五阴、五众,阴、众、蕴都以积聚为义。

色是物质元素,受、想、行、识都是精神元素,识是主体,受、想、行是主体的思维活动,由受、想、行构成了识对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认识。色以质碍为义,物质都有实体,都有质碍;受以领纳为义,即领取接纳外在的第一感觉;取相为想,想以构造为义,得到一个感受后就要进行分别、构想如何处理它;行以造作为义,对感受的事物分别构想后,要继续运作,与外界物质和内在认识保持联系;识以了别为义,即通过色法与受、想、行的思维活动完成了认识过程,得到一个印象,众生从“识”开始起了分别,形成妄念。

念者,以守境为念,能够把所接受的外在对象,毫不转移地守住,这就是四祖所讲的“守一不移”。“一”是境,是一个对象,就是我们数呼吸的数,数就是境,我们数呼吸就是要把意念放在数字上,这就叫守境,就是念。身、受、心、法都是产生“念”的处所,所以称为处,主观与客观合起来就叫“念处”。修行四念处就是要观察身、受、心、法的虚伪性和不实在性,使心能安住其中,产生禅定。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破除世间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见。迷惑的众生认为身体是清净的,值得爱乐和珍惜;认为所接触的外在环境是快乐的;认为自心是常住不变的;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有“我”的。“观身不净”就是破除“净”的颠倒见;“观受是苦”就是破除“乐”的颠倒见;“观心无常”就是破除“常”的颠倒见;“观法无我”就是破除“我”的颠倒见。四念处的修行过程是有漏法,修行证道了,四念处就是无漏法。不仅四念处如此,我们所修的一切法门,其发心是无漏的,但修行的过程属于有漏法,从证道的那一刻起,就进入到无漏的境界。

从四念处着力

“观身不净”。主要从五个方面观察不净。第一,种子不净。过去的烦恼业是轮回的种子,父精母血结合成胚胎,形成五蕴,所以是种子不净。第二,住处不净。胎儿处在母腹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故为住处不净,此二种主要是指胎儿在母腹中形成的过程。第三,自体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由三十六物组成,如皮、毛、筋、骨、血、肉等,如果一层层地解剖开来都是染污不净,令人害怕。不过众生迷惑于外相,觉得人体长得有模有样,男以女为色,女以男为色,产生淫欲贪著。第四,自相不净。人体有九孔常流不净,一口、两眼、两鼻、两耳、大小便道,都是人的呼吸、排泄系统,时刻都有肮脏不净的排泄物流出,即九孔常流不净。第五,毕竟不净。身为不坚之物,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干净,人死后身体更加不净。印度人死后,尸体被扔到尸陀林里,当作鸟兽的食物。尸体被虫食后就成为粪便,被火焚烧就成为灰炭,埋在地下就成为泥土。“观身不净”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来观察自身,知道我们所执著的身体是一个不净之物,就会发起修不净观的追求和欲乐。佛陀教导比丘修行有二甘露门,一个是安那般那,即息道观,另一个是不净观,由此二法可以进入涅槃之门,故称为甘露之门。

“观受是苦”。“受”属于精神方面,内心与外境的接触就产生感受。接触外界事物的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三种。如喝一杯水,口渴时喝水的感觉就是乐受,喝美味饮料的感觉就是乐受,喝苦涩饮料的感受就是苦受,喝一般的水就是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受亦称为舍受,即对这件事既不起贪心,也不起嗔心,处于一种不可定位的中庸状态,一杯水可喝可不喝,就是一种中庸的感受。苦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苦就是苦上加苦,是由逆境而生的苦,身心本来就苦不堪言,再加上不顺的环境,如刀杖牢狱,使得身心更加苦恼,称之为苦苦。坏苦就是快乐变化之苦,是从顺境而生的苦,顺利的环境不会天天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聚会时觉得快乐,但快乐很快就会结束,快乐的结束就是坏苦。行苦就是五蕴运行之苦,内心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一个主意还没有想好,环境就发生了变化,等再想一个主意,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思想总也赶不上环境的变化,赶不上因缘的迁流,这就是行苦。此外还有生、老、病、死、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等八苦。

我们人生所面对的无非是一个“苦”字,四圣谛中第一个真理就是“苦谛”,这是千古以来谁也无法否认的,这是佛陀对我们现实生活非常深切明了的总结。苦不分贫富贵贱,对于所有的众生来说都是平等的,穷人有苦苦,富人有坏苦,思虑过多、执著太深的人,在环境瞬息变化中会产生种种的焦虑和痛苦,那就是行苦。

“观心无常”。我们的心总处在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变化之中。生就是一个念头的生起;住就是念头的相对稳定;异就是变化迁流,在感觉到稳定的时候,已经在迁流,已经在变化;灭就是消失,消失并不是某件事没有了,而是由这件事的消失引出了下件事。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会多一法,也不会少一法,物质是存在的,只不过处在无常变化当中。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不是在消失,而是在相互转换位置。我们平常人认为心是常住不变的,但实际上心在不停地四相迁流,所以心是无常的。

无常有三种。第一是生死无常,也叫分段无常。我们凡夫的生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起变化,一个阶段就是一期的生命。一期的生命可以是十年二十年,也可以是一百年。分段时间最长的是(黄梅)老祖,活了一千零七十二年,但这个分段之身毕竟还是要消亡的,世间的一切都处在迁流变化之中。第二是念无常。我们的心念也是在刹那之间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找不到一个稳定的环节,生不是稳定的,住不是稳定的,异、灭更不是稳定的,念念都在生、住、异、灭,迁流变化,相续不断。第三就是自性无常。一切有为法本性无常,没有一件事可以留得住,一切的法就像大江的流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夫子在岸边看到大江的流水奔腾不息,感叹人生如同流水一般浪涌波腾。哲人们能洞察到事物的无常,只有我们这些痴迷的众生才觉得有常法可得,“我”是真常。

“观法无我”。“无我”包括“众生无我”和“法无我”。“众生无我”即人无“我”,“法无我”就是在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个主宰者。“我”有主宰、自在、自由三义。“‘我’要如何如何”,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的“自在”已经没有了,你的“自由”也没有了,你的“主宰”已经不存在了。人的观点永远落后于客观形势,一切事物都在急剧地生灭变化,永远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佛陀告诉我们要用无住的智慧来观察迁流不息的万事万物,我们才能在变化中找到“变者不变”的那个东西,能明白这件事物,我们的痛苦就结束了。

我们出家人特别要以四念处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既要保护身体的健康,也不要过分用心保养,经常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每天都以此为寄托,以此为住处,以此为修行的法门,我们就心有所住,心有所安,心有所归。

(注:本文选自《紫云禅话》,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南怀瑾先生:儒释道三家相通,都是“内圣外王”之学

【怀师箴言】不要以为孔子、孟子的修养,和佛家、道家不一样,其事其理是和佛、道相通的,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学术思想,人人都知道在春秋战国阶段,都说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例如和庄子先后同时代的孟子,也有一段话,是对所谓圣人和神人之间的说明,几乎是同一个规范。孟子对于这个问题,界定为六个步骤,他说:“可欲之谓善(一),有诸己之谓信(二),充实之谓美(三),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四),大而化之之谓圣(五),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六)”。明白了这个道理,可知中国文化在秦汉以前,儒道本不分家,统称为一个“道”的内涵。

——《庄子諵譁》

不要以为孔子、孟子的修养,和佛家、道家不一样,其事其理是和佛、道相通的,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学。

大家都需要切实反省一下,自己达到“可欲”的境界没有?尤其一般的人,逼着他盘了几天腿,搞了几天修养,但是“新起茅厕三天新”,才用功了个把月,慢慢又冷淡下去了。再过一段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弄成三天打鱼,一个月晒网,晒网的日子越来越多,连“可欲”都没有达到,“有诸己”则更谈不到了。

到了“有诸己”以后,进一步要“充实之谓美”,这个“充实”,不是自己的内部充实,而是孟子在前几章说的“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这个时候就叫做“美”,也就是佛学中的“妙不可言”的境界了。

到了这一步以后,还没有达到最后阶段的圣境,还要“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不但“充实”,而且要发展到圆明清净的光明境界,也就是禅宗说的“光明寂照徧河沙”的境界;这也是《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的意思。

这时虽大,但还没有到圣境。“大而化之之谓圣”,大了以后能够起神通变化的作用,有了圣智妙用,才达到圣人境界。孟子说“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到了不可知,不可言的境界,就叫做“神”,修养要到达这个程度。最后“出神入化”,连自己这个圣人的境界都舍掉,没有个圣人,到达没有圣人之相,没有我相,没有法相,才是究竟。

孟子在这里,把圣人修养的真学问、真方法、真工夫,全部公开出来了,这就是中国上古传统文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系统原理。

对于浩生不害问乐正子修养问题,孟子答复说:乐正子是在“善人”与“信人”之间,其他的四步修养,“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他还没有到。

孟子《尽心篇》到了这里,对于内圣外王之学,很明白地表达出来,并没有故弄玄虚,故作奥秘的玄妙姿态。所以,不论走道家的路或佛家的路线,这个原则几乎完全是相通的。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在《公孙丑》这篇里,借着和学生的讨论,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内圣”修养方面,他提出养心、养气的要点。“外用”功业方面,我们曾经提到,他借用伯夷、伊尹、孔子这三种不同的典型,影射出立身处世的楷模。全篇精神实在值得后人用心体会和效法。……

《孟子》最后一章《尽心》,这是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孔孟心传,是构成中国文化中心思想之一。这一贯的中心思想,绝对是中国的,是远从五千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没有丝毫外来的学说思想成分。所以后世特别提出,中国圣人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心传。

——《孟子与公孙丑》

***
远从五千年前,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没有絲毫外耒的学说思想成分。所以后世特别提出,中国圣人之道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心传。即是心性之学。

南怀瑾: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南北朝到隋唐时代逐渐佛教东至而耒,加之玄奘法师千里万山西渡印度取经归来之后,两者结合相融相通一致吻合。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用最浅显易懂的说明一点;即是佛教的二谛: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这也可以反映出,dermasence不仅能够解决你的皮肤问题,还有着完美全面的护肤线。但是被套的整体感觉和198的是一样,没有差别,因为是床单和枕套是素色,
  • 他说,各位朗诵者把现场变成了一个朗诵的嘉年华,世界文学之都不仅需要名家大师,更需要文学爱好者、朗诵者,现代快报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赛一届届举办下去。”柯女士说:“
  • #杨若天TIAN[超话]##杨若天的时装笔记# 白T:LV品牌简介:LV全称Louis Vuitton,中文名称:路易.威登,自1854年创建以来,以卓越品质、
  • 雨昕,你值得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刘老师C位出道吧!
  • 06. 跟贫贱对象沟通的是实惠为先。04. 跟慢热对象沟通的是耐心为先。
  •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每日一善[超话]#[太阳]#阳光信用# 【互动指路必回[太阳]】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
  • #少女の秘密[超话]#吃了就变“白”的果冻确‮只实‬有漂亮‮妹妹‬才会有要拥有‮久永‬式美貌的觉悟‮乖 ‬乖找我买亮白冻 成为真正的白‮公雪‬主吧​‎ ͏ 你黑
  • 架不住有的发言实在讨厌极了,然后默默取关.打脸(不是)️有一位喜欢的red博主2月多被封号了我至今没找着他的现有马甲了,md我恨。几位喜欢的陆续被爆原来本质是恰
  •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
  • 相反,如果你的努力是为了你不想要的东西,那你自然而然地会感到憋屈和不开心,进而怀疑努力的意义[飞镖黄跳舞]。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每次回家给长辈的钱都是以万为单位
  • Can your hands catch fire after applying sanitizer? ⁣This image was circulating
  • 大雨下坚守的“浇警”成了风雨中引导车辆、行人通行的“航标”。大雨下坚守的“浇警”成了风雨中引导车辆、行人通行的“航标”。
  •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招聘岗位及资格条件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人数:7人。岗位要求: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纪违法行为;3.具有较高的
  • #辰颐生鲜创业宝妈[超话]##正能量##宝妈兼职# [月亮]Day3️⃣6️⃣0️⃣ 努力坚持,你就是自‮的己‬“锦鲤”​​‮果水卖‬利润低,没有‮夜一‬暴富
  • 精神病也有间歇性的精神病,在非发病期间所做行为,仍然要承担刑事责任。他说因为家乡教育还不发达,他选择回来做一名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 何洛洛&徐一宁生日快乐[蛋糕][蛋糕][蛋糕][蛋糕][蛋糕][蛋糕][蛋糕][蛋糕]@R1SE-何洛洛总有些惊奇的际遇比方说当我遇见你你那双温柔剔透的
  • Pride And Prejudice打卡 Day6He was the proudest, most disagreeable man in the w
  • Smile tho' your heart is aching Smile even tho' it's breaking When there are cl
  • 希望我和我所爱一直在彼此的人生故事里,一直做一个好的老友…倾听、支持、鼓励、关心,always be there.☕我本桀骜少年臣,不信鬼神不信人,想来此非
  • 沈识檐年少时曾亲眼见身为医生的父亲为了保护他人死在闹事者刀下,也曾深入地震灾区救援却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母亲的劝阻、旁人的不解都没能动摇他做一名医生理想世上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