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直解】(一)

一、《心经》科判:
全文分三:一、缘起;二、抉择经义;三、随喜赞叹。
甲一、缘起,可分为二:一、宣说六种圆满;二、此经之因缘。
乙一、(宣说六种圆满):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白话:我是这样听到的。“我”是指结集者金刚手菩萨。

【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
“一时”即“在一个时候”。为什么没有说一个准确的时间呢?因为佛陀的神变是千变万化的,在不同的众生面前,有时显现为是在夏天说法,有时显现为是在冬天说法。表无执着、无分别、无妄想之一真法界。
“薄伽梵”:即梵文中的“班嘎万纳”,有些佛经中称佛为“世尊”,其意思也就是“出有坏”。出:超离了轮回和涅槃两边;有:具有六波罗蜜多的功德,坏:毁坏四魔(摧伏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只有佛陀,才圆满具足了出有坏的功德。
“住王舍城鹫峰山”,住者安住,王舍城,王舍城是当时摩揭罗国的首都,为印度第一大城。灵鹫山是佛陀二时说法的主要道场之一。

【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俱】。
当时听法的眷属听众,有作为小乘僧众的“大比丘众”,与作为大乘僧众的“菩萨摩诃萨”。
有些论师认为,此处所说的“大比丘”,不是指一般的比丘,而是指获得了阿罗汉果位的胜义比丘;“菩萨摩诃萨”则是指证入真谛的菩萨,其他的凡夫菩萨——仅仅发了世俗菩提心的菩萨,与一些受持一般比丘戒的比丘等,都不是佛真正所化的眷属。
“俱”,也即一起具足。
在以上属于缘起的经文当中,包含了六种圆满或成就:“如是”为法圆满~信成就;“我闻”为结集者圆满~闻成就;“一时”是时间圆满~时成就;“薄伽梵”是本师圆满~主成就;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是处所圆满~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及菩萨摩诃萨俱”,是眷属圆满~众成就。

乙二、(此经之因缘):
【尔时,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异门。
复于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察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度一切苦厄。】
整段大意是说:当所有的眷属都在场,佛陀入于甚深禅定中时,观世音菩萨也随着佛陀入于大智慧的境界中,观修安住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性,并通达五蕴体性都是空性。
在时间、本师、眷属、佛法、等所有因缘具足之时,世尊入于一种甚深禅定,也即趣入甚深明了之定慧等持当中。

“甚深”: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勤作思维的一切诸法入平等不二的法性,这种法性是极为深奥的,所以叫甚深。
“明了”:这样甚深的境界,在佛陀的各别自证前都能明明了了地完全照见,所以这种等持既是甚深的,又是光明的。“三摩地”,指正定、正受,也即等持或禅定的意思。
“法之异门”,指各种不同的法;有些论述中认为,“法之异门”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所有不同的法在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在世俗中如梦如幻地显现。
“复于尔时”:当所有的眷属都在场,佛陀已经入于甚深禅定中时。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指观世音大菩萨。登初地以上才能称作菩萨;摩诃萨:指大菩萨,一般而言,处于三清净地(八、九、十地),才能说是大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佛陀入于甚深禅定中时,观音菩萨也随着佛陀而入于智慧的境界中,观修(行持)并安住于般若波罗蜜多空性之中。
“般若”:以一切相无分别智慧,证一切法空,就是般若。
“波罗蜜多”:由般若即能到达彼岸,故名波罗蜜多。
观察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这时,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
一切有为法(器世间与有情世间的所有法),都可归纳为五蕴。“五蕴”,又称五阴或五聚,表示积聚的意思,也即众多的色、受、想、行、识堆积在一起,覆盖了真如法性。
这句话的意思表明,观自在菩萨已经现量地洞彻一切有为法都是空性。
佛陀和菩萨的照见,是以法无我与人无我的方式完全照见五蕴皆空,其所照见的五蕴皆空境界是最圆满的。
“度一切苦厄(离诸苦厄)”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即:超越、远离了一切苦厄。
所谓“苦厄”,也即苦难、痛苦之意。痛苦分为三种:苦苦、坏苦和行苦。

以上讲了此经的缘起部分,也即《心经》是依靠什么样的因缘才出现。其中最主要的因缘,是佛陀入定。因为,如果佛陀当时不入定,观世音菩萨就可能得不到佛的加持而入于智慧定中,舍利子也不可能提出这个问题。印度以前很多的大讲义中都认为,《心经》出现的主要因缘,一个是佛陀入定的加持力;还有一个,是观世音菩萨透过佛的加持力,也行持般若波罗蜜多,并照见五蕴皆空。

(待续)

#每日一道# 【在道观里求神许愿虽然很灵,但一定要知道这不是交易!】

一般来说,初一、十五和神仙圣诞很多人都去道教宫观烧香许愿。很多道教宫观也以无求不应而闻名遐迩,受到很多信众的朝拜,香火不断。很多人也会以为这是因为自己上香的原因,才会得到神仙的庇佑,因而也会有很多人因为事情不顺利就到宫观上香,祈福禳灾。真的是因为上香的原因吗?

很多人对烧香的事情表示怀疑,烧香真的有这么大的功用吗?为什么要去道观烧香?烧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在道教宫观求神许愿会比较灵?是不是只要求神许愿,神仙都会满足心愿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到道观里面烧香的那些事。

一、道教焚香只是通信,心诚方可感通三界

“九天之上,惟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焚香是供养神仙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香烟缭绕可以结成云篆,可以上达天庭,奏表悃诚之意,所以上香前必须祝之以使心诚意真。在《祝香咒》中有“道由心学,心假香传。”也就是说,修道者用诚心来修道,借用焚香来表达自己得诚心诚意,将悃诚之意传达仙境。

那么,是不是只要心诚了就一定能感通神仙呢?在道教科仪中,有“香自诚心起,烟从信里来。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焚香需要心诚,烟便是通信的主要媒介,心诚就能感通三界,这样神仙都会下凡看我们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都道教宫观都会烧香,也会虔诚地稽首磕头,希望能所求遂愿,无求不应。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用“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天人合一、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二、赐福消灾同赖善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求神许愿之后,很多人都会想着愿望会不会实现。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是不是只要供品多就能得到神仙的眷顾呢?对于这些问题,在很多道教经典中都有提及,比如《道德经》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三官经》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另外,在很多道教善书中也作了专门的讲解。从这句话不难看出,神仙不分亲疏,总是把善果报应善人。所以给大家赐福消灾并不是仅仅因为许愿或者求神仙了,而是因为自身的善功。

同样,也会有人问:为什么我烧香这么久,还会有这么多不顺和不快,为什么我的生意不挣钱,为什么我家里人得病,为什么儿子不听话,为什么我没房没车,很多人都比我强呢?

《文昌帝君阴鸷文》有:“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存平等心,扩宽大量。忠主孝亲,敬兄信友。各睦夫妇,教训子孙。毋慢师长,毋侮圣言。”由此可见,需要修福修善必须从心底上下功夫,而不是做表面工夫,做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以至于“利物利人,修善修福”,“人能如此存心,天必赐福于他”。

如果凭心做事,《太上感应篇》中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所以,就算烧香很多年,每个月都去宫观烧香,也未必能避免厄运的降临。香供养神仙不是在表忠心,交保护费,买保险,所以信神仙就按照神仙的教导去完善自己,勤修福慧,自然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三、结交仙友栖集清虚,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道教是长生久视之道,是升天得道之道,而不是让他套上更多的枷锁,以至于通过求神许愿获取那些短期利益,朝真拜斗获取消灾解难。如果真的这样,就好比走入福堂转了一圈,只解决了自身问题,而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利益。

《早课经》有:“思沉沦苦,发清净心,皈奉圣真,特求忏悔,丐怜愚昧。原赦罪愆,解释报冤,蠲消魔障,所觊命逢昌运,名注丹台。际遇真师,亲闻至道,精修妙行,增长善芽,尽节玄门,怡神真境。他日运应灭度,自性不致昏迷。径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还证上乘之道,承侍虚皇。”

所以,皈依正道,结交仙友,以至于栖集清虚,而长生久视。而不仅仅只是求神许愿,满足日常生活安定无虞,更应该“存平等心,扩宽大量”、“语善,视善,行善”,德蒙神仙赐福消灾,永断执迷咸归至道。

《楞严经》第三卷【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四十八段)#眼入虚妄#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相,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瞻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楞严经》是集“教、理、行、证”于一体的一部大经,其理严密、其法精要,堪称大乘佛法最杰出的代表。学懂了《楞严经》,不须再从教下学起,可直接进入实证。《楞严经》犹如一盏法海明灯,为正法修行人,指明方向,是一部外道学不进、邪魔最害怕的佛学宝典。能修学《楞严经》,即是修学如来正法,在修证上一定会是一天一个样、天天有进步。以上佛为我们开示了五阴皆幻,说明五阴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的道理,很重要,认识清楚了,才能灭幻证真,树立起如来正知正见。
世尊接着为我们开示构成身心世界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的道理,进一步说明六根如同五阴一样,都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之幻相,不可执以为实,但可借幻修真。这篇讲的是眼根,眼根产生视觉。具有视觉的“眼”能见虚空日月、山河大地等一切物象,以能对一切物象而生眼识,故称为眼根。
佛接着说:阿难!什么叫“六入”,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呢”?“六入”:指的是六种体相、即: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入”指眼耳鼻舌身意有吸入尘境,即吸入色、声、香、味、触、法的功能和作用,故名六入、又名六根;六根又作六情,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六根构成身心世界:其中“眼耳鼻舌身”构成身世界、“意”构成心世界。
“如来藏”:又称为藏识、真如等。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圆、神妙真如之性质。“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如来藏又称为佛性、佛性即“如来藏”,众生皆有,法法平等,因此,正如世尊成道时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着而未能证得。”如果我们能够按佛说的道理去做,放下一切妄想执着,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佛。
如来藏一词在释迦牟尼佛讲说大乘经典中就有开示,在《楞严经》、《楞伽经》、《大般涅槃经》、《大乘起信论》等诸多著作中都已广泛提及。后唯实宗将原始佛教一心六个识增至八个识,以第八识为生命的主体,通常称被无明所染的如来藏为阿赖耶识,此识为一切众生之本源。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是第八识的一体两面,区别在于前者含无明、故属“识”;而后者不含无明、故属“智”。所以,如来藏又称为大圆镜智。
如来藏含藏宇宙一切善、恶、不善不恶等诸多“种子”,种子就是业因,有了因、就必有果;有了果、就必有因。因果形成的种子,寄存于如来藏中,如来藏犹如一个大仓库,具有“能藏”等诸多功能。当众生除尽一切无明,转识成智之时,如来藏即转变为“法身”,并因此而成就“大圆镜智”。
如来藏实为众生生命之本源,具妙真如的“空性”及“虚妄有”之性质。“空”意为不可言说,“虚妄有”指万物虽然非实,但却有形有相。这虚妄有依空性而生,空生有、有显空,如此形成空有不二之真理,与外道的神我永久是完全不同的。外道之大梵、神我皆认定是“自然”所生,与妙真如性不同。
如来藏体无生灭,众生轮回只是无明而生之虚妄有,这与外道“神我”参与轮回也不相同。我们见到的一切尘相都不是真“因缘”或“自然”生灭,而是如来藏的功用,由如来藏“如幻”而生、“如幻”而灭。其它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相皆是如此。而“妙真如性”能生万法,其性能生一切妙有,故名“妙真如性”。
佛说:阿难!若人用眼睛看一样东西,时间看久了就会出现眼疲劳而发生眼花,名“瞪发劳者”。“瞪”是不眨眼的直视、“发”是发生、“劳”是疲劳。这种状况,称为“瞪发劳者”。这眼睛所产生的疲劳,会看到一些幻相,但都同是“菩提瞪发劳相”。“菩提”即如来藏。“瞪发”同前义、意为无明;“劳相”指的是因无明所生的一切妄相,这眼根和劳相都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


佛说:由于有光明和黑暗这两种妄相尘境,能识别光明和黑暗的“能见”,却不在光明这一边、也不在黑暗那一边,由此而发现这个“见”是居于中间,正因为它居于中间,所以能吸入光明和黑暗这两种相反的尘相,也就是即能看见光明、也能看见黑暗,这种状态称名“见性”,就是有见不同物象的能见性质,但不是明心见性的见性,这里一定要分清楚。
如果这个“见”离开了光明与黑暗这二种尘相,就失去了觉知性,就什么作用也没有了,因它毕竟无体,只是自性的一个功能,一旦离开自性,就没有自己单独的自性,没有单独自性的眼根就如同于没有。
佛说:是这样的,阿难!应当知道这个“见”,即不是从光明中来、也不是从黑暗中来、也不是从眼根出、也不是从虚空中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见”如果是从光明中来,黑暗随即就消失了,就应该看不见黑暗;如果是从黑暗中来,光明即当消失,就应该看不见光明,而事实是这个“见”既能见光明、也能见黑暗,那么说“见”是因光明或因黑暗而生就是不对的。
如果是从眼根生出,眼根是没有自性的,没有自性就一定不会有光明和黑暗这两种现象,因“见精”的本身也是没有自性的。这里说的“见精”指的是依附五蕴身的能见功能,没有自性的“见精”就会失去能见的功能,就看不见有明暗二种现象的产生。
如果是从虚空而生,那么眼前所看见的尘境现象,就应是虚空看见的,眼根也应归于虚空,眼根归于虚空后,也就没有眼根了。又如这虚空能自己观见的话,就不关眼根和能见的事了。
所以应当知道,这眼根和能所二见,是自性所生的一个幻有功能,那么眼根和能见的本身及所见的一切现象,一旦离开自性,都是空无所有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这种虚幻本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日常[超话]##不点外卖挑战# 第27天今天讲一个差生工具多的故事 然鹅 破壁机打的豆浆冷却后会凝固的吗?当然四化平衡体系不会看到自化忌就言流出损坏,至于其它
  • 你们是有多关心我姐姐呢[摊手][摊手][摊手]每次都是同样的问题,我真的要疯了!看来是我低估了一个三年级小朋友的智商[摊手]#季春奶奶# 本以为自己已经很麻木,
  • 希望你知道,看到此贴的你,正是我消失了的结发妻子,请速来联系我,让我们一家团聚!拯救我这个破碎的家庭,和我这颗千疮百孔的心!#刘宇# [哆啦A梦花心]#刘宇08
  • 也许世上最美好的爱情就是你喜欢他,他喜欢你,你们却没有在一起。爱是长在我们心里的藤蔓。
  • #周一被迫上班的你#〇你是自由流浪的风〇没有谁被迫你上班是生活的艰难被迫你是钱的诱惑被迫你如果生活可以让你变得更好如果经济可以让你自由而乐没有上班时问的限制你就
  • 感谢自己一直坚持最初的选择,电商给我带来曾经我不敢想象的财富,也让我的路越走越宽,坚守和不放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他能在你生命至暗的时刻指引你有信心一定能走出困
  • #七夕##中国军人[超话]##为人民军队点赞##致敬中国军人##八一建军节#向 最可爱的人致敬 明明节日快乐 愿你面带笑容 事事如意 祝你好运不断 节日快乐!建
  • 植物与一般bilobum最大的区别为初夏开的橘红色花,但也会因为养殖的差异导致夏季结束才开花。耳朵侧面的红绿非常宽厚,颜色为玫红色,上了年份的某些个体耳朵会垂下
  • 因为我会做一点点点点点点小手工,我娃用的那些小首饰基本都是我自己搞得,不是啥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而且因为我真的买了太多了,手头的材料剩特别多,堆在我家也不知道咋处
  • 【照片书定制】【1⃣5⃣8⃣招代理】如果你盯上我家照片书很久了却一直不舍得下手没关系❗️我会一直做下去‼️慢慢考虑 等到相信了再来制作等收到照片书,觉得好了再来
  •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朴素感人的电影了,没有恢宏的叙事,没有华丽的置景,就如土地般安安静静的讲述,从老四和贵英的相识,到贵英离世,老四跟随她而去,他们卑微渺小,如尘烟
  • ”较开始的“傲娇”相比,这次的刘烨倒是谦虚起来,“电影本身能够给仕花大姐一个交代,她满意已经是让我自己感觉像得奖一样。刘烨表示,因为影片存在真实原型,他在演的时
  • 4,关于电池,比起K50,还是更喜欢一加Ace的150W。[思考]一加Ace已入坑,手机很不错,单说这个性价比真的绝了~150W快充,充电很快,对于我们这种接
  • #雀斑公主定档826# 你有一封来自@电影雀斑公主 的邀请,请查收。关注@豌豆公主 转发本条微博,明天抽5个宝子送【《雀斑公主》双人影票&周边】一份,和
  • 前段时间听一节目提醒了我要给电子锁换电池,但我老忘记购买,昨晚回来的时候显示屏提示电池没电了,欸好累,反正都进门了再说吧。刚刚出门运动突然想起这事,担心等会进不
  • 而作为具体的人,我们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学业、事业、情感上的困难,而在人生的一些重大关口,我们往往又难以抉择。虽然算命存在着这种心理慰藉的作
  • 以前有个小姐妹和我说,她攒钱的全部动力就是去首尔看演唱会;后来限韩了,她说现在拿着钱都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也有点这种当时理解不了的感受了,如果我还有一点点对
  • 失眠翻看相册~女儿小小的模样,可爱的笑脸,好喜欢你们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有点小失落,最近一年以来,耐心耗光,经常冲你们和爸爸发火,谢谢小小的你们,一直无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于相 心不取相,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既心离心,既相离相,离一切相的心,无意识,识心死法身活,空性,离凡所有相的梦幻泡影,既灭,既佛无意识心,
  • Valli ( 向往) 凭借 “5+2 复式生活空 间 ” 等出 色产 品力 和高效直连 用户的能力, 致 力 于 成为 “ 最适合 中国的休旅车” 为 城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