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禅师开示观心

大慧宗杲禅师在答李郎中说:“欲妙喜因书指示径要处,只这求指示径要底一念,早是刺头入胶盆了也,不可更向雪上加霜。虽然有问不可无答,请左右,都将平昔或自看经教话头、或因人举觉指示得滋味欢喜处,一时放下依前百不知百不会如三岁孩儿相似,有性识而未行,却向未起求径要底一念子前头看,看来看去,觉得转没巴鼻,方寸转不宁怗时,不得放缓,这里是坐断千圣顶额处。往往学道人,多向这里打退了。左右若信得及,只向未起求径要指示一念前看,看来看去,忽然睡梦觉,不是差事,此是妙喜(大手:妙喜即大慧宗杲)平昔做底得力工夫。”

黄龙禅师开示观心

诸上座,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尔诸人要参禅么,须是放下着。放下个甚么?放下个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向自己脚跟下,推穷看,是甚么道理?推来推去,忽然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便能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岂不畅快平生。莫只管册子上念言念语,讨禅讨道。禅道不在册子上。纵饶念得一大藏教,诸子百家,也只是闲言语,临死之时,总用不着。

月溪禅师开示观心

大乘用功破无始无明,用六根随便那一根,但我们南瞻部洲的人 (即是这个地球) ,以眼、耳、意根为利,考察古人用功,用眼、意为多数。如用眼根,眼就不向外看,向内看到清清净净的,向见闻觉知里面来看,看来看去看到山穷水尽,达到黑黑暗暗、一无所有的无明窠臼境界,就是图表上写的“无始无明”;临济祖师说的“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这时不可停止,再向前看,看得多,因缘时至雳的一声,无始无明窠臼就会打破,无明一破豁然贯通,彻天彻地的看见本来面目佛性了。

古人云:佛性从内求。千万无从外求。或者我们没有时间来内照,眼由他看,耳由他听,意由他想,但是于其中要执持一个念头下疑情:我们的佛性究竟在甚么地方?被无始无明遮障,向无始无明还本来佛性。不论何时何地、闲着、忙着,片刻不忘,好似失去宝珠必定要将他获着一样。如是观照,机缘一到,雳的一声也可以见佛性。如能照此修行,豁然贯通见本来佛性,到此时本来佛性是法身,见闻觉知智是报身,六根行是应身,名为一体三身。

古人云:见性后就算是到家了以后就不用功修。

虚云老和尚开示观心

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谁?有的看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晚近诸方多用看念佛是谁这一话头。其实都是一样,都很平常,并无奇特。如果你要说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谁字下的答案,就是心。

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起,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是观;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所以说,看话头,或者是说看念佛是谁?就是观心。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

老参的难易如何?所谓老参,是指亲见过善知识,用功多年,经过了一番锻炼,身心纯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老参上座的难处,就是在此“自在明白”当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宝所。能静不能动,不能得真实受用,甚至触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厌宛然,粗细妄想依然牢固。

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终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参上座,知道这个困难,立即提起本参话头,抖擞精神,于百尺竿头再迈进若是参禅看话头,就看念佛是谁?你自己默念几声阿弥陀佛,看这念佛的是谁?这一念是从何处起的?当知这一念不是从我口中起的,也不是从我肉身起的。

若是从我身或口起,我若死了,我的身口犹在,何以不能念了呢?当知此一念是从我心起的。即从心念起处,一觑觑定,蓦直看去,如猫捕鼠,全副精神集中于此,没有二念……行住坐卧都是如此,日久功深,瓜熟蒂落,因缘时至,触着碰着,忽然大悟。此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至无疑之地,如十字街头见亲,得大安乐。

行人都摄六根,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再绵绵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蕴皆空,身心俱寂,了无一事。从此画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

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法照遇文殊-广赞净土法门-印祖文钞菁华录白话译注

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法照遇文殊

字号 


原文:

16.莲宗四祖,法照[1]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2]。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圣所开示者。五台,乃文殊应化之道场;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3]、草堂清[4]之后尘,尚不能得乎?(文钞续编)致广慧和尚书

白话译文:

16.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在大历二年,住在衡州云峰寺,在他的粥钵中,屡次出现圣境,不知是何处名山。有曾经到过五台山的人,说一定是五台山。大师于是就前往朝拜五台山。大历五年,到了五台县,看见远处一道白光,大师就跟着白光往前找,到了大圣竹林寺。大师进入寺内,到讲堂,看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靠着狮子座,演说深妙佛法。大师顶礼二圣,问道:“末代凡夫,离开正法时代已经很久,智慧和根基都转劣了,污垢和业障也更深了,佛性没有办法显现。佛法浩瀚无边,不知修行哪一个法门,最为切要?只愿大圣,消除我的疑问。”文殊说道:“你现在念佛,正是时候。各种修行法门,没有超过念佛的,此外要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件事情,最为重要。为什么呢?我在过去,因观佛的缘故,因念佛的缘故,因供养的缘故,今天得到了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你应当常念无上法王,使这个念头不要停息。”大师又问:“应当念何佛?”文殊说:“这个世界的西方,有阿弥佗佛,此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连续念阿弥佗佛,使这个念头从无间断。命终之后,一定往生,从此永不退转。”说完这些话,两位大圣,各各舒展金手,按摩大师的头顶,为他授记,说:“你因为念佛的缘故,不久就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希望快成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如此就能速证无上菩提。”说完,两位大圣互说偈语。大师听完后,欢喜踊跃,疑问尽除。这就是法照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两位大圣开示的经过。五台是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文殊就是七佛之师。他说,他在过去,因观佛,念佛的缘故,得到了今天的一切种智。因此,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最深禅定,以至于一切诸佛,都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且由念佛而生,何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不肯修行,却想要马上超越轮回直入如来境界,殊不知这样正是步五祖戒、草堂清的后尘,其结局还赶不上他们呢!

注释:

1、法照:唐时高僧,为净土宗第四代祖。师依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之音声而创立五会念佛之法,时人视之为善导之后身,而美称为五会法师,代宗尊为国师。

2、一切种智:佛智之一。谓能以一种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种,是名一切种智,即佛之智也。(一切道者,一切诸佛之道法也;一切种者,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3、五祖戒:即师戒,宋代云门宗僧。嗣双泉师宽之法,为云门文偃再传法子。盛传五祖戒后身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印光大师在此信中说:“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以初果得道共戒,任远不犯戒。未证初果者,要常常觉照,方可不犯。初果则自然而然不至犯戒。如耕地,凡所耕处,虫离四寸,道力使然。若不出家,亦复娶妻。而虽以要命之威力胁之,令行邪淫,宁肯舍命,终不依从。东坡既曾出入淫坊,则知五祖戒尚未得初果之道力,说什么了生死乎?”苏轼母亲程氏怀孕时,梦僧至门,就生苏轼。苏轼七八岁时,常梦身为僧人。苏轼在韶关礼六祖肉身时说:“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自认为前身是出家人。临终时,门人钱世雄说:“先生平生践履,至此宜更著力。”苏轼说:“著力即差。”说明苏轼一生参禅悟道,虽然境界已经很高,但临终时仍然没有解脱。传说至明朝,袁中郎(袁宏道)即苏轼后身,因为归心净土法门,即得往生。

4、草堂清:(1057-1142)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世称“草堂善清”。世寿八十六,法腊六十二。遗有《草堂清和尚语要》一卷。或谓师即越南佛教草堂禅派之初祖。印光大师在信中说:“草堂清后身作会公亮,五十岁拜相,封鲁国公。然于佛法亦甚疏远,未及东坡之通畅矣。”

周末观影|正如张国荣所言:“一个未曾真正恋爱过的人,在感情上还是一个小孩,他不会知道爱情会何等地令人刻骨铭心,也不会明白恋爱里的人有时那种既复杂又矛盾的心情。爱情绝不是A+B=C这么简单的事。”

【《胭脂扣》,不过一场痴心梦】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胭脂扣》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八月的晚上,夜渐深了,睡前随手拨弄遥控器,偶遇屏幕上张国荣拾阶而上的风流身影。因电影极负盛名,且原著中“世间唯有梁祝可化蝶”的语句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当即便暂放了困意静静走进了戏里去。眼见十二少与如花如何于眉目间往来角力,又如何相守不能,五十年的等待不过一场痴心梦。

此刻细细回味,《胭脂扣》的剧情的确算不得怎样出奇制胜——三十年代的香港,南北行公子哥陈十二少振邦为倚红楼头牌阿姑如花倾心,彼此欲求终身。奈何二人身份地位悬殊,如花与脱离家庭的十二少生计艰难,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双双吞食鸦片殉情。

然而如花身死,黄泉下久待爱侣不来,五十年后鬼魂重返阳间寻人,前往报社刊登启事时碰到了职员袁永定。永定同女友阿楚帮助如花找寻十二少踪迹,方知昔年十二少获救偷生,如今已垂垂老矣,潦倒不堪。如花长达半个世纪的执念成为泡影。在亲手退还了十二少当初送给自己的爱情信物胭脂匣后,如花决然投胎离去。漫长岁月里穷追不放的誓言和相思,都随着她的一个转身化作烟云,四下流散。

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故事,实则并不好拍。男女情爱中,求索和苟且、果决和懦弱屡见不鲜,因此放在电影里甚易流俗。不过导演关锦鹏一向心思如发,对女性心理的理解更可谓细腻入微,即使原著作者李碧华并不认可他对小说的改编,也未能妨碍《胭脂扣》在影史上书写下极为精彩的一笔。

电影使如花与十二少、永定与阿楚两对情侣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及对比,来自三十年代的如花甘愿为爱牺牲一切包括性命的思想,在永定、阿楚这样的“新青年”身上,已然不再适用。后者纵使情浓亦清醒:“‘你会不会为我自杀?’‘我们哪会那么浪漫呢?’‘只是说会不会。’‘不会。你呢?’‘不会。’”——爱固然是爱的,却远不至于用生死来做注脚。

如此衬托之下,似乎更显得如花有非同一般的“烈女”品质。十二少的母亲笑里藏刀地折辱她,恩客明目张胆地轻贱她,也没有动摇她同心上人“埋街食井水”的信念。日子终究难以为继,也不要苟活,赴死只当壮举。

但这种奋不顾身的背后,满溢出如花作为青楼女子的不安——“我怕只是吞鸦片,万一我死了,他不死,丢下我一个......”她看穿十二少的懦弱,唯恐他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于是除了鸦片,还偷偷备下放了四十颗安眠药的酒。不料造化唯捉住她玩弄,让一场轰烈凄绝的痴缠成为一人魂断的独角戏。事情至此同样不再单纯,十二少对酒中玄机的不明就里,让如花的所为变作了处心积虑的暗害。绮丽褪去了,后面白骨森森冷光上泛,到头来一切皆因我不放心。如花倒仍不解:“为什么?为什么他没有死?如果他是真心的,救活了也会再死。”

站在如花的立场上,她的疑问并无错误。原是你我说定了的泉下相聚、来世再见,你怎就无端端失约,任我苦等,饱受煎熬?若站在十二少的角度,阿楚的诘骂又是很好的解释——“废话!有谁会想死啊?他为了同你在一起,牺牲那么大,你反而不信他,还要下毒去害他!吃也死,不吃也死,这是谋杀!他为什么要再为你去死啊?!”

人怜如花情根深种,竟忘记陈十二少也无非廿四岁年华,不贪生反而虚假。永定说如花的爱太过激烈,言下之意或是太过极端。在戏外,张国荣则表示:“十二少又何尝不知如花的用心,恶毒却也可敬......而他实在负担不起这么沉重的感情,也不敢跟她同死。”如花爱十二少到刻骨铭心、甘抛余生的地步,根底上却是更爱爱情本身。

饱胀着顾虑的情感大抵总难得善终。如花的惶惶加上十二少的怯懦,注定双宿双栖只是好梦留人睡。梦醒了,彼此两处,自然散了。可正如张国荣所言:“一个未曾真正恋爱过的人,在感情上还是一个小孩,他不会知道爱情会何等地令人刻骨铭心,也不会明白恋爱里的人有时那种既复杂又矛盾的心情。爱情绝不是A+B=C这么简单的事。”

人的六欲七情,不能非黑即白地画出界限。如花瞻前顾后,事出有因;十二少苟且偷安,也证明肉身凡胎遭不住地老天荒的考验。起初阿楚尚有得意,为如花对她的艳羡;得知如花殉情真相、一怒之下将其逐走后她又含泪坦白道自己妒忌如花,敢做她一世不敢做、连想都未曾想的事。爱恨嗔痴,到底是人性使然的结果。一辈子拖拖拉拉像做戏,唱也苦,不唱也痛。

数年前,纳兰词风靡一时,甚得追捧。尤其一阕《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极为读者所喜。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度泛滥于各种文章之间。如花与十二少,回眸曾经,正是初见一刻心湖起涟漪,圈圈层层,荡漾过后便被更汹涌的海涛吞没。结尾处常遭遗忘的“如何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则恰如相知又相负的总结。

或许,这就是《胭脂扣》的高明所在。不回避痴男怨女间好好坏坏的东西,一股脑儿地摆在你面前,叫你看看清楚,烈火灯蛾无外乎这般下场,少有凄美,多余丑恶,哪里矜贵到值得你生死相许?实际又不忍你失去悸动,哪怕日子久了执着硬化成执迷,亦还是让你念念不忘某年某月某日首度相遇时,对方挑眉一笑,哼出的那一句“亏我怀人愁对月华圆”。

无限遐思之际,一腔孤勇生出,无论刀山火海,都要先一品情的酸甜才算不枉人间一程。其间总有人薄幸、有人错付,待到“恩怨抛向天外天”,仍要“问哪天会重遇”。千万种虫子,虽则比翼偕飞仅属于梁祝,但当日之愿,历劫方显珍重。

文|读者:小艺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如一粒尘埃,时而飞扬,时而沉落,每一天都在辛劳和匆忙中度过,想要活得开心,过得快乐,就应设法取悦自己。人生如一粒尘埃,时而飞扬,时而沉落,每一天都在辛劳和匆
  • 班主任劝我再复读她一再和我强调也许是爸爸的事情影响了我,但是我的确没有这样的勇气,高考的那一个月我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复读一年我竭尽全力把所有压下做一场
  • ​​你要做的就是,存善心,行好事,做个善良的人。善良,终有好报[祈祷]坚持,必有收获[玫瑰]人生的路,自己去抒写,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要因为自己没有成功就自认为自己是废物,其实只是自己没有发掘出自身的潜力,每个人身上的潜力都是无穷大的,一旦发掘出
  • 《少年派2》:新男友竟脚踩两只船,林妙妙与钱三一感情回温剧《少年派2》的开局真的让大家都很惊喜,没有林妙妙和钱三一美好的大学恋爱生活,反而林妙妙恋爱了,男朋友却
  • #李盈莹[超话]# 按照蔡斌桀骜不驯的个性,就是一个即使撞了南墙都不回头的“犟驴”若让他改变之前制定的核心战术,更是勉其为难。也期待着疫情彻底结束,重新去享
  • 覆船口,内心负能量多,遇事常往坏处想,悲观怨天尤人,配合嘴角有痣,表示常常会对他人不满抱怨,容易与人起口舌之争,甚至因此招来官非。额头宽阔,下巴尖,主想法多,但
  • #于文文[超话]#To Kelly:一个漫长的夏天 因你的酷拽而惊艳用吉他完成你最后的舞台它应该既是结束 也是开始粉你当然不单单是因为你的刺更是刺背后的光芒那坚
  • 杨国福麻辣烫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所打造出来的麻辣烫潮流时尚,还充满健康的元素,让食客能够轻松喜欢上这一美味。最近窝在家里,小伙伴们都变成了米其林大厨,不仅手艺
  • 无滤镜颜色就很漂亮,味道还阔以,就是盐又加多了[汗]7.炖上我的银耳~补一张昨天等餐时发现的小摩托~【别再给宝宝用这种婴儿用品了,不仅比抹布脏,还会危害宝宝的健
  • 当你独自走过艰难险阻 一定会感激当初努力的自己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和;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当女人开
  • #全民健身季##我的七夕心动瞬间##七夕浪漫指南##sky光遇[超话]#问一下大家我这是不是病态的占有欲我从萌新期开始一直玩儿的朋友我玩儿了半年多一直就ta一个
  • !你时常在想,或许对方生活中又有了一些重要的人和喜欢的朋友,或许你在对方心目中已不再重要、不再拥有曾经的一席之地。
  • 面部软组织丰富,又能平衡这股英气,让她笑的时候看起来更为柔和。嘴角有一颗明显的痣和梨涡,是西方人崇尚的个人特色。
  • #抄台词##厌女收集器# Via 丁香医生我觉得我真的走了好多弯路啊,觉得自己不符合够美、细腻、温柔这些,不够像女孩子,这种凝视下的偏差让我焦虑了整个青春期,但
  • 但有一个人愿意等我,能把我写的文从头到尾看得仔仔细细,我就觉得好感动。现在不同步到微博首页上了,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注着我,写文觉得好羞耻……希望能搞到个小号
  • 你是藏在云层里的月亮,也是我穷其一生寻找的宝藏那些星星不动声色地,就这样安静地在夜空里等你,等着你的目光从我身上停留,只限于你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立秋傍晚从
  • 这句话我不断地讲,最终我这朋友听明白了,果然现在事业有成,他把方向理顺了,理顺以后知道“道”跟“道”接近了,结果就不需要那么多想法,今天想一个产品,明天想一个产
  • 笑死我了,原来他嘴上不愿意结果还挺享受的嘛~[挖鼻]看完《独行月球》最大的感受,那就是觉得沈腾和马丽这两位演员,演技真的被低估了!一直以来,在观众的心里,沈腾和
  • 恶魔之眼 蓝眼睛 手镯,眼睛通过施华世奇独有的Pointiage®低温陶瓷技术,镶有闪亮迷人的施华洛世眼睛手镯❤️实物更是让人动不已 !合金材质,表层真空电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