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到现在惊讶于人们的传统观念竟然如此牢固,多少摆在眼前的道理,都不愿意看,甘愿活在谎言的世界,莫名其妙的付诸一生。
说起人生的意义,这是哲学家花费了无数心血研究的话题,叔本华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受苦,黑格尔认为存在即合理,尼采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由。
我偏向虚无主义,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一切都没意义。
那些肯定人生的理由都很勉强,存在主义认为我们要在人生当中创造意义出来。尼采认为我们应该重估一切价值之后,创造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一种生活。总之大多肯定人生的哲学家都是以创造意义来强行附加人生意义。不过可以理解,既然来到人间总要向往阳光积极的生活,我是理解不了。
我觉得人生不过一场体验,一文不值,毫无意义。。我用了体验这个词,是因为我认为人只是人生的体验者,观看者,不是参与者。人生是注定的,只是一串复杂的因果关系。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经历会影响一个人,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影响到底有多深,没被影响的部分是怎么做出决定的?
爱迪生说过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可是能比其他人都要努力这种能力本身难道不是种天赋吗?如果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那就只能是生活经历影响了他,使他拥有了这种天赋。
就是这两方面塑造的人类,人没办法控制基因,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以人们根本没有“独立思维”,面临选择时只能像机器人一样根据自己的经历计算出答案。看似自己深思熟虑的答案,其实早就注定了。
如果我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那我该如何创造意义,又何谈自由呢?怎么赋予人生意义呢?
社会是个群体,人们赋予事物所谓意义,价值,编写法律来区分善恶对错,都是为了群体,因为只有这样相互牺牲奉献,约束,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和谐社会。人生没有意义,不过一场体验,,当然要过的开心,可是人生恰恰困难重重,千辛万苦,人类谱写的法律,赋予的价值,都毫无意义,所谓万物皆虚,万事皆允,人生只有一次,当然要不择手段的满足自己,而不是为了群体奉献一生。说了这么多,信的人命中注定该信,不相信的人依旧不相信,

难过的时候
我就喜欢看这种哲学思想
能看的特别开

#刘擎 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逐渐“叔本华”化。
尼采—积极的虚无主义
萨特—存在即虚无,所以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自由的选择和行动
王尔德—人生两大悲剧,得到和得不到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
无论人多么的自由,选择就会有“得不到”,而得不到又是悲剧,人的本质,就是痛苦。
我不行了我太tm消极了[允悲]
#刘擎##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弟子问:您刚说佛教十四无记法,能介绍一下吗?
慈诚答:阿弥陀佛,这是个深层次的问题,仔细听吧,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十四无记。就是十四个命题,对于这十四个问题,佛陀的态度是置之不理。
在《箭喻经》记载:
有个鬘童子拜见佛陀,请问佛陀十四个问题,分别是:
1. 世界恒常存在吗。
2. 世界不会恒常永在吗。
3. 世界既恒常而又不恒常吗。
4. 世界非恒常非非恒常吗。
5. 世界有边际吗。
6. 世界无边际吗。
7. 世界有边际而又无边际吗。
8. 世界非有边际非无边际吗。
9. 生命即是自我吗。
10. 生命与自我并非同一吗。
11. 佛死后还存在吗。
12. 佛死后不存在吗。
13. 佛死后存在而又不存在吗。
14. 佛死后非存在非不存在吗。
佛陀听完了他说的十四个问题。佛陀说:
如果有一个人,中了毒箭,结果旁边的人不去救治他,总是探讨这个箭头什么材质的。射入肉体多深,这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岂不是愚蠢吗?
佛法也是一样,佛法的根本在于去除认识的四圣谛,而不是去探讨这些形而上的问题。
除此之外,佛陀还在很多时候,都有相应的解答。在《阿奴拉达所问经》:
「阿奴拉达啊!你认为色蕴(实体)是永恒或是无常的呢?」
「是无常的。世尊!」   
「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是痛苦。世尊!」
「当面对无常的痛苦和不永恒的东西,把它当作是『我』,我的灵魂或永恒的实体,这种观念恰当吗?」
「不恰当。世尊!」
「受蕴(感受)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世尊!」
「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是痛苦。世尊!」
「把无常、痛苦和肯定会消亡的东西,当作是『我』或『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灵魂。这种观念正确吗?」
「不正确。世尊!」
「想蕴、行蕴、识蕴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世尊!」
「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是痛苦。世尊!」
「把无常、痛苦和肯定会消亡的东西,当作是『我』或『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灵魂。这种观念正确吗?」
「不正确。世尊!」
「所以凡是与自我、他人、聪明、愚蠢、高尚、低贱、远、近等,有关的色、受、想、行、识,都应该以正确的知识理解为:『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这也不是我的灵魂。』要这样的理解,一位高尚而有学识的弟子,才能从色、受、想、行、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心念和情欲,自由的摆布它。」「解除了情欲后,观想于自身:『我是解脱者。』他将会觉悟到:『不生就不会死,我已通过修行做好一切准备,我不再受生的业报了。』」
「阿奴拉达啊!你认为色是如来吗?」
「不是的。世尊!」
「依你所见,你认为色存在于如来之内吗?」
「不!世尊!」
「你看见如来离开色吗?」
「不!世尊!」
「你看见如来在受、想、行、识中吗?」
「不!世尊!」
「阿奴拉达啊!你以为如来中没有色、受、想、行、识吗?」
「不!世尊!」
「阿奴拉达啊!现在你自己想想看,既然如来不能脱离色、受、想、行、识而存在。你还能对尊贵的如来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呢?你还会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吗?」「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如来生前存在而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
「不会了。世尊!」
「很好!很好!阿奴拉达啊!以前和现在我都同样的说过:『唯有苦谛和苦灭,才是真理。』」
我们梳理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如果说,五蕴是无常变坏的,那么就是无我的。那么既然无我,何来如来死后如何呢?
如果说,佛死了以后,还有灵魂。这个灵魂无论存在与否,要么陷入常见,要么陷入断见。
所以佛陀说,这个问题压根就不该问。因为如来是涅磐,而非生死。
因此对于十四无记,有几种说法
1、佛陀认识到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去追问无限的形而上学问题是办不到的,所以不回答
2、佛陀认为形而上学无益于解脱,所以不回答。
3、佛陀认为这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与缘起理论相悖,问题压根提错了,所以不回答。
但是这也透露出佛教在原始时期,他是以修行,解脱为导向的,而不是以形而上学的思辨为前提的。
接着佛教哲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中道。
整个佛教,中道这个概念,几次更迭。在原始佛教时期,中道有这么几个含义:
1、苦乐中道。这是佛陀证道以后,最开始宣说的理论,就是为五比丘宣说。苦行,纵欲都是错的,只有行中道,才是对的。
2、有无中道。
迦旃延!『一切實有』,這是第一種極端;『一切虛無』,這是第二種極端,迦旃延!不往這兩個極端,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而行滅;以行滅而識滅;……(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这两个中道,是原始佛教的中道观。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就不一样了。
以龙树为主的根本中观认为,非常非断,非有非无,非生非灭,非一非异。最后导出空这个概念。
到了瑜伽行派兴起,提出空有不二的中道观。
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
就是一切法,既有空的法,也有不空的法。既要看到空这一面,又要看到不空这一面。
而中观派的论师,提出二谛中道观。
也就是著名的缘起性空理论,也就是在世俗上是缘起的,在胜义上是空。缘起有,胜义空,达成二谛的中道。
我们看看,龙树的中道观是怎么得出来的?
其实,从哲学史的发展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
就是相对主义,导出怀疑论,最后导出虚无主义。
我们举个例子,假如说,有一个人站在地上,把前面设定为北面,后面设定为南面。左面为西面。右面为东面。
但是当这个人转个身,东南西北的顺序就变了。当这个人转了一个循环,东南西北完全改变。
最终我们得出第一个结论:
东南西北是相对存在的,而非客观存在的。
接着我们得出第二个结论:
东南西北是主观设定,而非客观存在,那么有没有客观存在,就成为一个问题,这就是进入怀疑论的领域。
接着我们继续论证,就肯定能够得出:
客观的东南西北不存在,那么任何概念都是相对而成的。把某个概念设定为A,必然有非A的概念。因此得出凡是相对概念,都是不存在背后的实体。
因此我们看到,古希腊的诡辩学派,就是通过这种模式,一步步得出,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
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把握;即使可以把握,也无法表述言说。
高尔基亚三个命题和龙树所得出的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高尔基亚是文字游戏,但是龙树是站在认识论角度。
但是吊诡的是,佛教的历史和哲学史,完全验证高尔基亚三个命题。这恰恰使得哲学陷入一个尴尬的境界。
————来自双槐的法音 https://t.cn/A6q2BgE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时候,沉默,才是最好的风骨。[心]郑州[心]算是在我的家乡看到了我最爱的男孩子吧,还是和我最喜欢的朋友们一起。
  • 我就随口bb一下,有的人你TM是觉得和我打好关系我出娃会不看集资还是免费送?? 虽说我要真的关系好信的过我真的会直接送【讲真,这种姐妹一般都不会给我机会送的】因
  • 有时候,人是需要一点点孤意的,远离热闹,这绝不是清高,只是为了更清醒的看清自己。生命的美丽,从来都是在安静中领悟,而所有的美好都值得一生珍藏。
  • ”他这是在感受春天的甘霖;李商隐也在竹坞水边听雨:“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虽败,雨声却依然入耳动听;晏几道听雨的心情是“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他听的魂魄都要丢掉
  • 第401天我很健康,我很快乐,我很富足,我是圆满富足的,我是因,世界是果,我是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人! 第402天我很健康,我很快乐,我很富足,我是圆满富足
  • 街上聚集的人们有的行色匆匆,有的似乎很享受这次停电,有路人临时客串起了交警,简直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不得不赞! 突然消失了[费解] 余华曾对这一整段的比喻有过极
  • 恭闻 H.H.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多年, 坦白说我谈不上是一位精进的佛弟子,平日每周固定去几次佛堂共修、安排在佛堂值班、参加法会,虽然家里先生、小孩、 公婆都不
  • 而今,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三分天下,在这些综合电商巨头的挤压下,蘑菇街、聚美优品等垂直电商日薄西山,曾红火一时专门做特卖的唯品会也被拼多多顶替,跌出电商前三的排名
  • [淚][淚][淚] 而dd选择了带gg[淚][淚][淚] 其实说到底不管是bj1⃣️笑还是zsww,真的假的都不重要我们磕得开心就好。 但是gg和dd真的一直开
  • 传动系统方面,与发动机匹配的是9G-TRONIC自动变速箱,其百公里加速时间为6.7秒。四局金球制比赛,我先发球,第一局 我发:30-40 落后 挽救2破发点
  • 在那一刻,所有的担心都会因大家的陪伴而弱化,有人和你见证了这些精彩的经历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非常喜欢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浓浓的情意不会变!
  • p1:杜噜嘟嘟 好可爱p2:体检结果出来有点贫血 我妈让我去煮点红豆汤补补 晚上去点了一杯一点点 带红豆的那种p3:我与双黄蛋的爱恨情仇 继我第一次买到赝品之
  • 方兴府,将鹿引入景观,更引入生活,缔造喧嚣之外的卓越东方大境,鹿城风华,一府以载!建筑面积约127-180㎡院景平墅恭迎品鉴![来][来]品鉴专线:400-81
  • 做人之道:一事不拖(大多数人一辈子贫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是资质贫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一代宗师,正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
  • 【总有清凉 为你而来】 夏日渐进,夏景渐催,空气里浮荡的热风,将气温表上的红线越吹越高,节气带着骄骄炎威,一路招摇着,来赴这盛夏的约了。 南方梅雨将终,而闷
  • 他指出,教育事业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的确,绿水青山是生态福建的金字招牌,作为中国“第一绿”的省份,拥有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水
  • 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更需要一份淡泊的心境,谢绝繁华,回归简朴,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在茶的深深禅意中,做不去惊扰他人幸福的人,用茶的完
  • 等当你想起小时候妈妈说,用眼过多就要站起来多看看远方绿色的时候,这个城市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被改变的不仅只有城市,还有你的本心。还有最开心的是明天就要回老家了,
  • :可是为什么呢?爸说,你们女人就是,你跟我讲要锻炼独立,坚持,毅力,你报名送去,现在呢,又说我心疼,幸亏不是我选的这个夏令营,不然你又要说,你看你看,你把儿子整
  • #浙里是金华[超话]# 《电台情歌》 文/广州-简爱 夜更深了 城市的霓虹灯 不知疲倦地亮着 电台的情歌 一首连着一首 缱绻缠绵 今夜,我没有睡意 每一个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