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重温马老的处女座《今夜月儿圆》[鲜花][鲜花]

满车间四百来号人都说检验员林云长得漂亮,唯独傻大黑粗的车工郭威不以为然,还成天价怪话连篇:“漂亮怎么没让她当电影明星!”“眼睛大管什么用,眼大了无神!嘁!”

有人暗地里直撇嘴:狐狸吃不上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话传到郭威耳朵里,他跳着高地嚷嚷:“甭管酸的甜的,一概不吃,谁敢打赌,‘全聚德’顿,我一辈子不结婚。”

你看,还真就没人敢跟他打这个赌,据说他一顿能吃两只烤鸭。有的老师傅没事就喜欢逗逗他,假装给他介绍个对象,可谁知这小伙子还真行,脖子一梗,字字掷地有声:“咱不沾!”

时间久了,他这句口头禅人所皆知,有人竟用它当做外号来称呼郭威。他虽听着有些别扭,却也有几分得意。

“准是郭威这小子被哪家的千金坑了,要不就是早就暗中相好了。鬼才信他那‘咱不沾’呢!”车间里有名的长舌妇在工间休息时诡秘地说,“天下没有猫不沾腥的。我家老头子当年比他还愣头青,牛皮吹的山响,到头来怎么样,还不照样给我打洗脚水。”

这可真冤枉我们郭威了。别看小伙子今年二十有八,确确实实还没谈过恋爱。怎么,郭威就这么不招姑娘们戴见?小伙子要个儿有个儿,要块儿有块儿,不就黑了点儿吗,姑娘们可真有眼无珠了!其实这不赖别人,全赖郭威自己。这人爱面子,处处要维护男人的尊严,走道都目不斜视。他顶瞧不惯那些整天围着姑娘们转的男人,对他们使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别人怕他,是因为他有劲儿。620车床的卡盘,他一个人很随便地就能卸下装上,就冲他这牛一样的力气,人家也得让他三分。

别看郭威长得粗,可活干得漂亮,从来不在检验员那里找麻烦。这一点他洋洋自得,每回干完活,往检验组一撂,转身就走。也不知为什么,他一见到林云那张充满笑意的脸,就有点慌神,壮着胆子在心里骂一句“白骨精”,才觉得踏实一些。

林云每次都对着郭威匆匆离去的背影嫣然一笑,然后低下头仔细地检验着他干的活。尺寸精度:合格;光洁度:合格。活干得真棒,没挑。可林云总想找出一点毛病来,一来想打打郭威的傲慢气,二来也想借机会和这位自诩不沾女性的“君子”聊聊,摸摸他的古怪想法。这姑娘对研究人满有兴趣哩!

郭威壮得象头牛,一连干两班也怎么不了他。下班后照样打篮球、看电影。他除了“咱不沾”这个人人皆知的外号,还有两个雅致一些的外号:篮球教练、电影迷星。前者是因为他是厂篮球队主力队员,在场上又喜欢咋咋呼呼的,所以队友们称他“篮球教练”;后者是因为他看电影象着了迷一样,无论多晚、多远,只要有票,他连晚饭都可以不吃。有一次他站着看了八个小时的内部电影,第二天照旧上班不误。这种精神一般人没有,所以人们送他外号为电影迷星。有人打趣地说:“如果百花奖设最佳迷星一项,郭威当之无愧。”

无巧不成书,我们这位女主人公林云也喜欢打篮球、看电影。厂里赛篮球,她场场不落,当啦啦队特别卖力气,有时为一方的胜负急得满面绯红。别人赛完了,她总要凑上去,投上几个。上了岁数的老师傅瞧见了直撇嘴,大姑娘家的,跟一帮秃小子混个啥!看电影的瘾头她比郭威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部影片,她可以看上五遍。当然,得是好影片,象《血与火的洗礼》之类的,她也同样坚持不到完了就退场。

姑娘有姑娘的心事,对谁也不能讲哩!她不愿意那些没有男子气的人整天围着她乱转,早就听烦了那些没完没了的废话。你们这么有本事,还怕说不上媳妇?说这么多酸不溜溜的话有什么用,让人腻味!她早就想好了,只要是自己看上的,就打“主动仗”。搞对象也不是男人的“专利”,干嘛非要等男人在你跟前做一番令人起鸡皮疙瘩的表演呢!

林云暗自看上了郭威。

这就奇了,郭威既不仪表堂堂,举止也不文雅,一天到晚衣冠不整,怎么就博得了全车间最漂亮的姑娘的青睐?

姑娘的心事别人咋能知道。反正林云看上了郭威,可郭威并不知道,事情坏就坏在这上面,谁让傻大黑粗的郭威头脑中缺少这根弦呢!球场上,郭威带球晃过对方,突破上篮,球被轻轻地送上篮筐。“好!”林云带头鼓掌叫好,可谁知球在篮筐上涮了几圈,又跑了出来。随着一阵惋惜声,郭威心里直骂:“都是这‘白骨精’搅的,穷嚷嚷什么!”他瞪了林云一眼,姑娘的脸刷地红了。

真有眼尖而又嘴快的。第二天,小道消息象院落里微风一样地飘开了:一传十,十传百,添枝加叶,无中生有,三天以后,这事竟成了林云向郭威求爱碰了钉子。人言可畏哟!

庆幸的是两位当事人谁也不知道,一切照旧。林云并不把郭威瞪她那一眼记恨在心,她反而经常回忆那眼神,想从中捕捉出嗔怪的影子来。
心细的姑娘再主动,也不会跑到小伙子面前说“我爱你”的,她总是变着法儿把自己这到嘴边的话儿,由男同志嘴里说出来,这就是谈恋爱的艺术。我们聪慧的林云姑娘还是能掌握这门艺术的!

可惜,“咱不沾”掌握不了这门艺术,或者说他自从夸下了海口,就根本不敢拨动这根弦,生怕别人指他后脊梁,说他男子汉大丈夫说了不算。

他倒也快乐,这不,打完球又奔厂对门的电影院买电影票去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身后五十米处,有一位姑娘在盯着他。

他走了,林云马上到售票处的窗口探着头问:“刚才那位小伙子买的哪场的?”

“明晚最后一场。”售票员好奇地瞧着这位脸色俊美的姑娘。

林云一抬头,好家伙,最后一场是十点四十五分,看完了还不得下半夜见了。这傻小子让我回家怎么交待?

“票挺好的,晚场,看的人少,清净。”售票员献媚地说。

“买一张。”林云一扬眉,把钱递了进去。

第二天,林云头一次跟妈妈说了瞎话:厂里组织看电影,晚一点儿回来,不过有人送,没关系的。

都黑了灯了,郭威瞧旁边还空着一个位置,顺手把书包放在上面。

“咦,哪儿来的一股香味?”郭威耸耸鼻子,忽然发现空位置上已经坐上了一个人,“哎,同志,对不起,我的书包在你的--”他急赤白脸地说。

姑娘笑了,从腿上拿起书包递给他,打趣地说:“我以为谁好心帮我占着座呢!”

借着银幕的光,郭威发现身边的这位带香气的姑娘是林云。他顿时出了一脑门子汗,影院的冷风也不管用了,他慌忙摸手绢,糟糕,手绢还没带。其实十有八九他是不带手绢的。

林云把她雪白的小手绢递了过来,郭威汗如雨下,连声不不,可心里直骂:“白骨精,白骨精,你那小手绢还不够老爷子擦半块脸呢!”

不用说,这场电影谁也没能看好。从林云那儿飘来的一股股香气,把“咱不沾”搅得头晕脑胀,眼睛死活对不准焦距,瞧银幕总是模模糊糊的。他偷偷地斜了一下眼睛,发现林云也在斜他,顿时,郭威的脖子象落了枕一样,直犯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就是 很激动…”你后知后觉觉得很丢人 见个面而已啊 都没见呢 先哭了一场 很矫情似的他哄了你好久 用尽浑身解数给你讲笑话 你知道他本来不是一个很有梗的人 讲的
  • 睁开眼,新的一天如约而至,就算昨日有再多不快的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受改变积极进取。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特别热爱家乡襄阳的人,也是一个不爱惹事的人,但这
  • 最近一年多来我用七八罐了应该是,主打一个修护和维稳,皮肤越来越健康恒定在一个让我没有负担的状态!我一开始用颐莲的面霜是一年多以前,跟着我最喜欢的vloger一起
  • 『专辑签售会现场 俊美的我尽情展露风情雨魅力 张张首首皆精品 力争上游的美人儿在稳稳地走 万花映衬美人雨 我的身心是燃烧耀眼着的星辰 美时美刻好状态 无数惊喜在
  • ”奚玉汝觉得黎奉在祈求爱————————奚玉汝喜欢钱,而黎奉的“黎”有钱,因为钱而奉承他,也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毕竟贫民区学校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奚玉汝,
  • 正如那句话:“亲爱的,围城内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正如那句话:“亲爱的,围城内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爱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不开心,带了好久得菩提手串不见啦[悲伤]我翻遍了所有的地方都不见了,就是无意弄丢了!好难过,这个手串陪了我好久,从我最艰难时期年少时到现在快两年多了,从最初的绿
  • 不要否认时代变化带来的一切质改变,这让大家方便太多,因为没有对方生日的人,可以通过照片让我师傅通灵摄魂,一样达到下降目的,那么只需照片名字没有对方八字也可以下情
  • 这也是为什么西圣PB能够做到小身材大容量的关键点,因为这种电池材料密度高,体积小,充电效率更高还安全。总结:西圣PB磁吸式移动电源,携带方便,适用性更强,可以有
  • #在甘孜发现了属于四川人的阿勒泰##今年能吃到荔枝就不错了# via:甘孜旅游 戳链接,一起来看看吧→陆江仙穿越异世界,残魂却附在了一面满是裂痕的青灰色铜镜上
  • 也邪了,我看着明明是个平道,开过去是个大沟……”高明在电话另一端,絮絮叨叨地抱怨着,我则生出一丝不安。)不在劍三上班之後突然感覺輕鬆了很多,不再為jjc的分數擔
  • #白鹿[超话]# ♡#白鹿夏凤华# ♡#白鹿北上# 宇宙中的一颗星星✨ 都不及你的眼,因为因为你眼中有星辰大海白鹿丨白鹿临江仙丨白鹿李青月丨白鹿花如月|白鹿白月
  • 嫉恨他们要么有很好看的脸随随便便就能赚到钱和玩弄别人的真心,或者不用生孩子就能靠脸追到比他们综合能力优秀很多的女生实现阶级跨越……嫉恨他们不需要更多的成本维持就
  • 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不管前面是苦涩是甜蜜,是困顿是豁然,但只有向前一步才是新的一步,才可以接近理想,才能让希望在春天里恣意绽放。男主的起点太高,如果在意外之前
  • 为满足新人在“520”这个特殊日子的美好愿望,凌海市婚姻登记处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为爱营造温馨浪漫氛围。为宣传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引导新婚夫妇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
  • 每天大把咨询(三台手机忙碌)没错三个微信的客户我都亲自回复✍你甭管我会不会太忙照顾不到你一个人的状态是不会因为工作繁琐而影响而只会被不想工作而影响 换句话就是不
  • 去影院重温哈尔的移动城堡,荧幕感觉有点小 又去吃鱼了,这次单点,柠檬茶还去冰了,还是不去冰凉爽点 点了两杯奶茶等了一个小时多早知道不点了,等奶茶中途在商场逛
  • 众所周知,每个网红都有他的走红周期,一般2至3周,过了这一段时间,基本上就偃旗息鼓,无论是大衣哥还是拉面哥,还是反诈老陈,都逃脱不了这个规律。众所周知的,左航经
  •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家族各个人物在马孔多发展下的孤独写照,最开始是马孔多的诞生,当时还以为作者会写这个城镇的建设和变化,它起初与世隔绝后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