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一个讲高尔夫球起源的资料,特别有意思。
为什么看到这个高尔夫球的起源,觉得有意思呢,是因为这个资料里面,说了多种起源,比如来自苏格兰、荷兰、中国、法国等,我这里也没有办法来分析更倾向于哪种起源,只是苏格兰的起源说法,看得有点触动。
记得小时候放暑假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去放牛,村里每家基本上都养牛,因为要耕地。但村里固定的圈牛场基本没什么草,大家每天都还需要另外找水草丰美的地方,把自家的牛从圈牛场拉出去放,期间再约几个伴,赶着一群牛哼着歌就走了。
放牛也得有最基本的工具,我们每人都准备有一根棍子,主要用来赶牛,当然也有其他用途,比如下雨的时候去草比较深的地方,可以打掉草上的露水,这样腿就没那么容易湿,而且还能吓走蛇等,行走的时候也安全一些。所以,这根棍子对于放牛娃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堪比现在大家手上的手机和电脑。
既然很重要,大家就会攀比,有的会在棍子上雕一些字或图案;有的会缠一些黄铜丝,亮闪闪的;有的会开个榫卯,镶一个横的或斜的扶手,花样还是挺多的。
但每个人的棍子,很多时候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接触地面的那一端,镶一个已经折了(废弃)的锄头栓子(铁的),主要是这样接触地面的那一头就不容易磨损,同时还能做很多事情。
比如,有时候,就可以用来当类似扔标枪来玩,有铁那一头,会重重的扎进草皮里;再比如,野外烧土豆的时候,可以火中掏土豆,不至于把棍子烧坏;但更多时候,会玩一个游戏,就是捡一堆石子,然后摆成一排,用棍子镶有锄头铁栓的那一头,使劲往有坡的地方那个老鼠洞里打,看谁赢,输了的就要去赶牛(否则可能就跑到人家田地里去了)。
赶牛这个事,比较费劲,比如一个下午,要赶好几次,每次都爬山涉水,累得很。牛吃草的时候,会边吃边走,如果选一个较为开阔一点的地方,而且离庄稼地比较远的话,那从边缘往中间赶两次,基本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就该回家了。但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地方离村子比较远,大人可以去,年龄小的都选离村子比较近的地方,所以我们就得靠比较勤快的跑动,才不至于牛把庄家吃了。
当看到苏格兰说的高尔夫球的起源,说是一位苏格兰牧人在放牧时,偶然用一根棍子将一颗圆石击入野兔子洞中,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后来的高尔夫球运动。
按照我小时候放牛的亲身经历,苏格兰这个说法比较令人信服,但有一些漏洞,就是野兔子洞这个,跟老鼠洞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打的那个老鼠洞,不是那么大,但比较密集,特别有挑战性,你得选好了要往哪个洞里面打,野兔子洞其实比较大,没有啥难度,是如何启发出这项运动的,不得而知。
不知道高尔夫球到底谁发明的这事,韩国人怎么说。
基于这个偶然的信息感触,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把所谓精英或西方故意弄得比较“高端”的东西,给处理错了,其实什么是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一方面是继承我们好的东西,另一方面是有能力把很多看似“高端”的东西,或者西方的很多有某种门槛的东西,把他们都平民化,抵制或者用另一种方式解释或摒弃我觉得起不到啥效果。
比如高尔夫球,中国有那么多沙漠,现在沙漠边缘很多地区都建设得十分便利,而且太阳能等电站也有很多了,还有什么沙漠酒店啥的。再专门批出几块沙漠,谁绿化和治理好了,就给谁当高尔夫球场,面积划得大一点,如果大家去那里旅游什么的,高尔夫让你打到吐为止;绿化好了,里面养兔子都行,养多了可以再弄个猎场(用箭射),再骑个马也行,这样一些有钱人和私营资本,可以去开发和绿化沙漠,这些地区的发展亮点估计能增多一些。
我的意思是,西方和其各类精英贵族认为啥好,我们就把啥变成平民产品,其实世界上很多工业产品,本来是很“奢侈”的,但等中国参与后,都给去“奢侈”化了,这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巨大的福利。但在很多服务型产品方面,我们还是比较抵触的,其实越抵触,追逐的人反而会越多,因为越抵触,就越不搞供给,就越稀缺,就显得更“奢侈”。
你看韩国,你说什么好,韩国人就说这是我们韩国发明的,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逻辑,当韩国人说这是我们发明的这个时候,就已经想办法要大力发展这个东西了,但如果别人说,人家的那个东西好,你总说没有我们的好,这实际上就是有点放弃了发展那个东西的意愿,发展的可能性就变少了,而当需求出现的时候,这个消费就流失到其他地方去了。
因此,单纯就今天这个话题来说,如果有人喜欢高尔夫球这个运动,要是让我说,我就说,大胆的去玩吧,因为那是中国人发明的,我小时候放牛的时候就感觉到了。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人类共有的,但如果你硬要把很多好的东西,说是西方的,那恰恰就变成了人家的竞争力了,你再想发展,都觉得害羞和不好意思。
我这里不是说我们要发展高尔夫球,我本人对这项运动无感,太浪费地方了(除非搞在沙漠里),只是偶然碰到这个信息,就回忆了一下小时候,瞎扯了一下,供大家扯淡,勿喷。

#郑在聊房# 总结一下:2021年装修过的套房中,这些地方要改进的设计,2022年准备装修的你可别再犯一样的错误了。

电器篇
1、厨房冰箱容量,能买大尽量买大容量的,现在的冰箱不容易坏,东西好好的不坏很难能更换。
2、油烟机不要盲目追求大品牌,贵的和便宜的区别不是很多,主要看电机和吸力,买国产正规厂家的即可。
3、定橱柜之前,一定要先看好洗碗机尺寸,很多人先定橱柜后定电器都踩坑了。
4、厨房不建议装空调,实在怕夏天热,可以安装凉霸或者集成电器风扇。
5、一时冲动买了跑步机,没多久跑步机几挂上衣服了,然后就当挂衣服用了。

厨卫水电篇
6、再选一次水槽我肯定要买大单槽,双槽真的是不实用,真心不如大单槽方便,什么东西都能放进去清洗。
7、橱柜台面后挡水,要做一体成型工艺的,现场拼接上去的不行,玻璃胶没多久就发霉了。
8、厨房烟道建议装2个止逆阀,烟机自有一个,烟道一个,有效防止油烟倒灌。
9、厨房墙砖做美缝,不要做白色的,有条件的做环氧彩砂。
10、全屋水电横平竖直没必要,这都是装修公司,搞的标准化施工,除了多费线和管,其它没什么用。
11、水管建议都装PPR热水管,多花不了多少钱,热水管要比冷水管质量好。
12、装修公司建议,全屋都用4平方的电线,后期才知道多花了冤枉钱,没有必要,大功率在厨卫,除了厨卫,其他照明和插座2.5平方²足够用了。
13、厨房插座没装带开关控制断电的,每次用完都要拔电线,一定要换装一开五孔的插座。
14、后悔弱电箱买得太小了,后起光猫放不进去,漏在外面难看,想更换不方便,所以别买太小的箱子。
15、橱柜水槽位置忘记预留3组插座,后期想安装垃圾处理器和净水器都没办法,很多人没想到这个插座。
16、卫生间防水没有做好,装修还没好就赔了楼下的装修,卫生间高度刷1.8米以上,阳台30厘米,刷2遍防水,横竖各刷一次。
17、智能马桶,盲目选了大牌销量高的,现在马桶真的没有那么贵,1000多的很好了,建议网购包邮还包安装。
18、浴室柜和茶几台面,别买玻璃材质的,容易留水渍脏,浴室柜选陶瓷的,茶几选岩板的。真好打理多了,
19、浴室柜的排水,做了地排,拖地才发现有死角,建议墙排下水。
20、地漏装好后要及时试水,如果下水不快的话,一定要及时返工。
21、卫生间的下水管,一定要包好隔音棉,不然楼上冲水楼下哗啦啦,半夜清楚听到楼上冲马桶的声音。
22、卫生间壁鑫,需要包出来20厘米的空间,工钱多花一千左右,还占用空间,卫生间面积大的无所谓,小的慎重选择。
23、阳台拖把池还是不要装了,我家的就是闲置了,买一个拖把桶很方便,多个空间做收纳更好用。

橱柜衣柜篇
24、进门鞋柜都是设计柜门,没有抽屉和开放柜,进门钥匙和包包没地方放。
25、鞋柜底部忘记留15厘米高度,平时可以放拖鞋跟经常穿的鞋子,底部装个感应灯带,晚上下班进门就亮,仪式感满满登登。
26、鞋柜没有留透气孔,鞋子放久了一股臭味,还是要钻几个透气孔的好。
27、酒柜和书柜家中的开放式的柜,一定要做个门给关上,可以做极简玻璃门,关上也很漂亮,还不落灰。
28、定制家具没找对厂家,发现不如亲戚家木工做的好,而且定制的还比较贵。
29、衣柜柜门不建议做推拉的,轨道会藏污纳垢,难打理,推拉过程中还会夹衣服,柜子深度还少了几公分。
30、选了多层板来做衣柜柜门,结果2月不到就变形了,现在门都关不密,而且两头翘,装门吸都不管用。
31、卧室小不要只会做榻榻米,不通风,不实用,南方这边还容易发霉。
32、客厅地砖真的不要做波导线,显得空间小,贴砖人工费用还很高,还是大通铺好,连门槛石都不要装,不过时还好看。
33、厨房地砖选了凹凸不平的仿古砖,本以为可以防滑,结果失败了。建议客厅瓷砖通铺。

全屋软装篇
34、客厅瓷砖真的不要选深色和亮面的,显灰尘还光污染。
35、实木地板,难保养价格贵,复合地板或者多层实木性价比高,建议用实木多层地板就OK。
36、墙纸时间久容易翘边,墙布会比较好一点,不如调色乳胶漆实用。
37、硅藻泥再也不会做了,早期的智商税,还是乳胶漆比较实用。
38、电视背景墙尽量不要选择亮面的石材,白天照出来的人影都是扭曲的。
39、墙板隐形门制作复杂,后期问题也很多,遮丑是不错,时间长了推门出有个黑手印。
40、罗马杆的窗帘会漏光,建议还是做窗帘盒好,留插座升级智能电动窗帘。
41、客厅不要买长毛的地毯,超级容易脏也很难洗,容易滋生细菌,小面积的选择就好,大面积的注意看看材质。
42、皮真皮沙发颜值高但是不适合家用,如果有宠物、小孩的话就更不要买了。
43、小户型的别买L型沙发,占地方,客厅空间更加小了,买个一字型沙发足够座了。
44、小于2.7米的层高,装修吊顶建议不做,除非要包风管机。(via.Bai佰世Shi)

黄狗裴元庆
|||

我这题目不是骂人,那狗就叫裴元庆,是我们下乡知青养的一条大黄狗。

我下乡的地方是个山村,前面已经有一拨知青,二十多人,在村里呆了两年了。因为我们的到来,他们那拨就成了“老插”,我们自然就算作“新插”。

老插下乡时,因为是本村头一批,村里比较重视,居然专门给盖了一排砖房,每间房住两人,比我后来住的大学宿舍还阔绰。

等我们这一拨到来,知青已经不稀罕,进村时例行的放了两串鞭炮,但住房就别提要求了。老插的砖房在一个小坡之上,坡下有个旧谷仓。村长让人把谷仓腾空了,排开一溜木板床,这就是新插的宿舍。

人到哪儿都会分三六九等。同为天涯沦落人,但老插们多沦落了两年,就有了一种优越感,一开始并不怎么接纳我们这班兄弟(新插清一色的男性)

老插们集体养了一条黄狗,但不愿意我们这些新插逗这条狗。只要看到黄狗朝我们这边走动,就立刻会把它叫回坡上去。叫的啥听不真切,似乎是叫“边庆”。我们一班新插猜了半天,猜不出为啥叫“边庆”。

新插努力跟老插们套磁,过了差不多一个月,老插终于对新插能接纳一些,看到新插逗黄狗,也就不再坚持把它叫回去。我们便撒开了逗它,天天叫“边庆”过来玩。

老插有个陈宜章,学校里学的东西,数他保持得最好,这点积蓄让他不需要下地干活,一直在村里民办小学当老师。老插二十来人,他是最早对新插放下架子的,时常给我们讲讲在此地混生活的要领。

既然熟了,我们就问他这狗为啥叫“边庆”。

他喷喷鼻子说,什么“边庆”啊,是“裴元庆”。天天叫,叫多了舌头偷懒,就给你们听成了“边庆”。

我们觉得不理解,说裴元庆是隋唐第三条好汉。那为啥咱这狗不跟第一好汉李元霸,不跟第二好汉宇文成都,却跟第三好汉裴元庆起名呢?

陈宜章笑笑说,当时大伙也没怎么特别研究,大概就觉得李元霸虽说是第一条好汉,但书上说了,李元霸身形矮小,骨瘦如柴,咱大黄高大威猛,叫李元霸不妥。宇文成都呢得叫四个字,累。于是就挑了裴元庆吧。

别看裴元庆在说唐里是第三条好汉,在咱村里那是数一数二的。有一年村里闹狗瘟,全村总共只有两条狗活了下来,一条是村民家的黑狗,另一条就是裴元庆。

裴元庆没有自己的伙食指标。它的伙食都是知青们从嘴里省出来的。知青们吃饭时,裴元庆就会过来蹲在旁边。我们知道它是等吃的,就从碗里挖一勺饭喂它。一人喂一口,它就足够吃饱有余了。

刚开始我们新插是把饭扔到地上让裴元庆吃。老插看到了就说别那样,扔地上脏。我们说那咋办?给它弄个盆?老插说不用。就这样。说着从自己碗里挖一勺饭团,朝裴元庆头顶抛过去。裴元庆往起一蹦,一口就把饭团叼到嘴里咽下去了。那以后我们也都是这么喂。

裴元庆不光会吃。它看家护院的本事也是一流的,最著名的战绩是它在村长小腿上咬了一口,留下一个疤。这个事从人类视角来看似乎欠和谐,但狗的思路毕竟跟人类有些不同。作为知青集体养的狗,裴元庆的敌我概念就是:所有知青都是主人,其他人都是外人。

当然裴元庆也不会跑农民家里去惹事。它只对闯到家里的外人发飙。让事情有点挠头的是,知青住房正好是在村子与河之间。村民们去河边挑水,必须经过知青住地。

通常这不会出事。因为原来二十多个知青,新插来了之后近四十人,基本上什么时候都有人在家。如果有村民经过,知青们会把作势进攻的裴元庆给叫回来。

那天村长挑水经过,看到裴元庆冲过来。因为平时总有知青出来喝止,所以他也没当回事,继续往前走。偏巧那一刻知青们都在屋里打牌,没人拦着裴元庆,结果它真冲到了村长身边。等村长发觉不妙,转身逃窜,已经晚矣,到底被裴元庆在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幸亏有知青听到村长惨叫,赶紧出来撵走了裴元庆,事情才没闹得更大。村长当时是连说没关系,但知青们过意不去,下次回城的时候还是凑钱给村长带了好几包面条。

面条这事可能得稍微解释两句。南方不产麦子,山村里没见过面条。知青们从城里带了面条去,有村民们过来玩,看到了觉得很稀罕,尝一口更觉得是人间美味,后来就有村民拿自己榨的花生油来换面条。花生油对于知青来说是上好烹调油。而村民也觉得面条是上好美食。以物易物,所谓双赢。

起先知青们也不知道村民换了面条会怎么用。有女知青热心,特地去到村民家里,打算教他们怎么煮食。结果去了才发现人家不用教。他们就把面条当粉丝,煮软了加些酱油辣子,翻炒一下当做菜来下饭。

知青们看了觉得有些好笑,但笑不出来。

这个村在当时并不算最穷,一个工分值两毛钱。最穷的那个村,一个工分是九分钱。一个男劳力一年也就1000工分左右,妇女同样出工时间,干的活并不轻,包括插秧或是收割,但工分减半。这种工分制度是明文规定,妇女们也从没觉得有啥不对。

村民平时吃的菜都是自留地里种的蔬菜。有时地里的菜接不上了,就往米饭上面洒一把葱花,再淋一些酱油,一顿饭就这么解决,过大节的时候才会沾一点荤腥。

所以炒面条在村民嘴里就是好菜了。

就这么着,人家还邀请那几个知青吃饭。知青们陪着吃了几口——不吃是不行的,若是有人推辞,村民的劝说工作能坚持一个通宵。吃完告辞回家,给大家说了这事。后来大家有机会回城,不管自己吃不吃面条,只要米面指标还有富余(那时候买这个需要粮票),都会尽量带几包回来给村民。人家当然也不会白要,都是用花生油换,但这么着他们就很开心了。

接着说裴元庆。裴元庆有一种神秘的辨别能力,即使是从没见过的人,它也能看出(更可能是嗅出)这人是知青还是农民。

我们常带它下地干活,有时去得很远,都到了邻村的边上了。倘若碰上所有知青全都离开,比如挑着割下的稻子回村了,而裴元庆一时贪玩没跟着回去,这时地里就只剩下当地村民,但它不会跟着村民跑。村民叫它它都不理。

有一回正好邻村的知青也到这片地方干活,裴元庆抬头看看,再过去嗅一嗅,就认同了这帮知青,跟着他们到处走,直到本村的知青出现,它才屁颠屁颠的跑回来跟着我们。

其实下地干活时,知青穿着跟本地农民一模一样。不相识的人,一眼看去真分不出是知青是村民。但裴元庆一点问题没有。它一嗅就知道谁是谁。

更神的是它对潜在危险的灵敏嗅觉。发狗瘟那年,疫情有点严重,于是公社领导按官府办事风格,做了个一刀切的决定,要各村把所有的狗只全部杀灭。我们村里的民兵有两把冲锋枪。民兵队长带着一帮民兵挨家挨户搜寻,看到狗就拿冲锋枪扫。

知青听到消息,知道这事没人能拦得住,但也没人愿意看着裴元庆就这么给杀了。大家紧急商议了几分钟,还没想出办法,就看到民兵队长带着人朝这边走过来了。

陈宜章惶急之下指着山坡后面对裴元庆大叫一声:“裴元庆,快跑!”

说也奇怪,平时你让裴元庆跑,它多半懒得理你。除非你扔个东西逗它,它若是兴致好,或许会去追回来。其他时候它都是懒洋洋地趴着。但那回裴元庆只冲那帮拿枪的人看了一眼,立刻就明白苗头不对,嗖的一下窜上山头消失在树林里。民兵队长带人追上去,却寻不到半点踪迹。

知青们想说服队长就这么这算了。但队长很认真,说这是上级命令。俺拿了枪就是军人,军纪不能违抗的,于是每天傍晚收工之后就带着人在山上找,找了两个星期,死活找不到裴元庆。

后来狗瘟过去,公社领导大概看着整理效果不错,政绩方面压力不大,就撤销了那个绝杀令。

民兵队长也不是歹人,听到命令后就来告诉知青,说上面通知改了,不用杀狗。我不知道你们把裴元庆藏哪儿,反正现在是可以放它出来了。

其实知青没藏裴元庆。知青自己都不知道裴元庆现在是死是活。陈宜章专门到公社去了一趟,打听得真切,杀狗令确实是撤销了,知青们立即上山,散开到各处叫裴元庆的名字。不到十分钟就看到裴元庆从树林里跑出来了。瘦了不少,但还是很精神。大家带它到河边洗了个澡,回家吃了几天好的,裴元庆又恢复了原来的风貌。

狗瘟没放倒它,打狗队也没奈何得了它。知青拍着它的脑袋,赞它果然不负裴元庆的名字。

裴元庆晃了晃耳朵,神情淡定的看着远山,仿佛并不把这当好大一件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