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说我们要通过自省,观察出哪些东西是不属于我们的,是通过教育、文化或多或少强加给我们的 (其中包括对社会、对我们自己的看法)。这些观念会限制,甚至扼杀真正的自我,从而导致我们心情低落,痛苦不堪。从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切割”,换言之,就是摆脱羁绊。

比如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结婚,所以很痛苦,这是为什么?就是所处社会长久以来的文化教育告诉你,到了这个点了,你还不结婚看你怎么办?谁规定了这个点儿不结婚就低人一等了呢?没有人做这样的规定,但是我们大家被融入进去了;还有人说“考研考不上很痛苦”,但作为活到五六十岁的人去讲,会觉得考不考对人生影响没有那么大,到很多小孩觉得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周围人都在考。

而这些想法都是一种惯性,陷入“集体无意识”。我们生活中有大量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而如果你能够觉醒,你能够走自己的道路 (我也有我的选择,我有我的人生,我不在乎你们怎么说,我跟你们不一样) ,这就是荣格所说的“个性化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35-50岁左右(人才有可能突然反思这一切,当然也有人早于这个年龄段,也有人一生都不会经历)。

脱去集体无意识,想不结婚、找不到合适的人,即使赚钱不多,但我想过更从容的生活,都不丢脸。你可以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可以做一个从容快乐的人、做一个像竹林七贤那样的人,随便你,都可以。

我们很多的烦恼痛苦都来自于外在的束缚,而这个方法就是“自我反省,自我观察”。有人通过自我观察发觉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不断反思不断反思,找到源头是来自见成功的严苛爸爸的束缚,总是对他说你不错很努力,但你永远不可能超过我。成了一个魔咒,讨好他爸爸的行为投射在社会上。摆脱舒服靠别人是没有用的,必须自己反思、自己内观、自己往前找,噢,原来我是被这个观念牢牢控制了。


探寻内在的自由。当一个人受到束缚,一定是欲望的方向出现了问题。他之所以感到难过、不幸与无力,是因为将欲望寄托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事物上,这些事物只会损耗他的能量。

事实上只有获得内心的自由,才能将悲伤和消极的快乐转化为积极的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压抑,而是要分辨什么对我们有益,什么对我们有害,最终将欲望引向能够提升我们自身能力的方向。

快乐是我们的成长,如果你觉得非要得到什么学位,非要得到某样东西你才能快乐,那是因为你找了一个错误的对象。那个岗位并不能决定你是不是优秀,不能决定你的个性是不是得到了成长。找错了,就会非常痛苦,因为你总想要那个东西。

2⃣️ 敞开心扉。无私的爱和友谊(philia)、复联。即: 我们必须成为真正的自己,同时帮助他人成就自我,以此来获得快乐。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什么感情,都会变得虚无缥缈,或黯然失色。

一个人刻意的逢迎拍马有自己的目的,是没法给人带来philia的,因为你是有目标的。一段认真的感情与功利主义毫无关系,绝不是我在职场、物质方面有求于你(当然,并不是说真正的友谊必须与利益绝缘。真正的友谊不是奔着利益而去的,但不代表它不能够有利益。朋友可以在工作在对我们有帮助,但一旦他们无法再满足我们需要,比如退休/换工作,我们的友谊不会因此收到影响)。

「philia」是没有过多的企图,没有太多的控制,我就是纯然的友谊和爱。激情之爱永远隐含着失望的风险,核心原因是存在太多幻想与心里投射,等到荷尔蒙减少,突然发现对方不是,投射没有了,甚至带来仇恨。一个没有找到自我的人,对你说我真的真的很爱你,你一定要小心,因为ta的人格没有完善成熟,ta讲的很有可能是内心当中的期待,ta以为爱你,当ta从你这感受到失望的时候,ta会转而为恨。

要得到「philia」我们需要找到奉献的快乐,我不控制你,你快乐我就很高兴。当我们赠予他人快乐的时候,快乐是成倍增加的。除此以外,还要学会热爱大自然、生灵。我们能够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爱花草树木,我们获得philia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这就是敞开心扉,与他人产生连接。你越是能够做自己,反而越是能够获得敞开心扉爱的能力。

最终会发觉快乐与外界无关,无论什么都无法使其枯竭。
▁▁▁▁▁▁▁

智慧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带来连绵不绝的快乐。「快感」是当我们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的时候,① 但所有的快感都无法持久(饭吃饱了一次,一辈子就不需再吃了)。② 如果过度的满足快感,长期就有害(如过度吃得太多、沉迷游戏…长期就有害)。

圣奥古斯丁说「幸福」就是继续追寻你已经拥有的东西,比如结婚很多年你厌烦了,肯定会痛苦,但如果能继续感受到这份感情带给你的美好,珍惜这份生活,这就是智慧。

如果我们把所有关于「幸福」的要素全从外部获得(如果没有这个人我没法幸福、如果没有这个房子我没法幸福)。你过得好不好其实和你住在哪里关系不大,关键是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内心是喜悦的,安然的,那在哪里你都能养老。当我们学会从自身发出一股快乐,这是我们内在智慧的反映。

「快乐」是快感的加强版,是对一件事情强烈的身心感受。但不一样的是,快乐不可捉摸、超乎常理。快感很容易寻找,你需要吃饭穿得暖,做了就满足了。快乐不一样,比如当你心情极差的时候,就算吃了一顿很好的饭,你心底还是不高兴。

快乐是一个由小及大,获得圆满的过程(每当我们成长、进步、在本性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们就会感到快乐)。生命的完善会带来快乐,快乐纯粹是内在感受,是可以依靠的生命力量,前提是你要了解、接纳生命的一切。几个方法有助于我们快乐:
1⃣️ 专注。有没有觉得在旅游景点感受不到快乐?因为第一反应是拍个照赶紧走,没有专注。

2⃣️ 参与。有人做义工,照顾一位濒死老人,两人语言不通,只是握着老人的手温和的说着他听不懂的语言,老人也回着他听不懂的话,并流下了两行热泪,那时这个人由心而外的发出一股热流,他觉得参与进去了。

3⃣️ 冥想。就是冷眼旁观,却不深陷其中。坐姿无所谓,只是看着自己一个一念头起来,你只看着它们,不用跟着它们走。其实,就是保持"正念"。

4⃣️ 自信与敞开心扉。 一个人如果在外部世界受到伤害,第一反应肯定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以后我再也不XX)。当你封闭心灵后,你可以对一切免疫,但其中也包括快乐。封闭状态的背后是不自信,是自我保护。

对自己内在有信心,然后敞开心扉,愿意跟周围的人打交道,不用怕受到伤害(因为有时候"伤害"只是我们内心的解读,大多数我们只是感觉不好,所谓"被欺负"只是你定义出来的,越是封闭心扉,越是感受到被人欺负被人排斥)。

5⃣️ 善意。大家觉得生活中我们没有很多快乐,事实上只是我们丧失了能够好好快乐的机会。如果你看到别人成功、得到,你内心都是嫉妒,烦恼为什么不是我,那你天天看到的都是坏消息。但如果你能有点"随喜"的心情,这两人久别重逢,我都跟着流眼泪;这人终于做成一件事,我也替他感到高兴,你就能到处找到快乐。,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攀比和嫉妒会滋生更多的不幸。

6⃣️ 无偿。摆脱功利的思想,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生发出一个价格的时候,不快乐。但如果能够率性一些,这件事我喜欢,觉得挺有意思,跟钱不钱的没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开始干慈善后,就停不下来。

7⃣️ 感恩。你随便生一次病试试看,有个人得了一场大病,痊愈后觉得只要能够好好的走路、说话、呼吸比什么都强。我们平常对自己不牙疼是不会感恩的,觉得那是"应该的"。实际上良好的身体状况那是很稀缺的,你今天不牙疼,不胃疼,不发烧,你应该高兴。感恩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这不是心灵鸡汤,它是能够有效提高你幸福快乐的方法。你拥有一个东西时你不珍惜,总看自己没有的东西,你不就是烦恼重重么?所以,会不会生活,高不高兴,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8⃣️ 坚持。如果你做一件事,经过了努力获得了成功,和你随随便便获得成功是不一样的。

9⃣️ 放手与接受。你只负责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不能影响的事想都不要想。有人觉得这不是和"坚持"矛盾了么?这件事坚持下去到底能不能改变,不知道,所以生命就是那么复杂。"坚持"的是做事,"放手"的是心情,这就是孔子的境界“能做官努力做官,做不了官毫不留恋。",对于他来说,内心当中并没有执着,但在外部上尽人事,然后听天命(不是躺平,是尽人事后,内心当中一丝不挂)。

✳️ 但是以上的快乐方法都是短暂的,因为你每次都要努力,你每次都要做些事儿。那么更长久的快乐是哪两条道路呢?
1⃣️ 做自己的快乐。①不再依赖外部的东西,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释放的快乐);② 向他人敞开心扉,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融入的快乐)。

「做自己」,并不等于认同自己的所有欲望。所谓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不为自己负责任,这不叫真实的自己,只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一些欲望而已。

学会和平的沟通、协调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情绪,这都是「做自己」的一部分。

学会做真实的自己。即: ⭕不要尝试控制别人,也不要控制自己,更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的意志所绑架。这时,就要求一个人发现真正的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1963年,陕西赵振秀上山砍柴,见野兔从跟前窜过,迅速起身追赶,不料狠狠摔了出去,他忍痛查看,发现地上竟露出两个坚硬的尖角。
 
赵振秀觉得十分奇怪,于是伸手触摸了一下这两个尖角,发现它们竟然是青铜所铸,赵振秀顿时心中一喜,迅速取来工具将地面挖开,没过多久,一个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的青铜犀牛,就萌态十足地呈现在眼前。
 
只见这头铜犀长得膘肥体壮,身上的肌肉凹凸有致,而肚子上绑着一圈绳索,将背部的圆形坐垫紧紧系住。它昂首挺立,仿佛在眺望远方,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真的是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当然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身上镶嵌着的金丝银线,勾勒出各种美轮美奂的图案,绚丽多姿得犹如满天星斗。
 
如此逼真的铜犀的确闻所未闻,见到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不过对于赵振秀来说,就算它再漂亮也没什么实际用处,何况它已经锈迹斑斑,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将这个硕大的铜犀卖给收费站。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盯着这个惟妙惟肖的铜犀,再三询问赵振秀,是否真的打算将它卖掉?
 
得到明确的回复后,工作人员准备将铜犀过磅,不料门口传来一声大喊:“不能卖,这个青铜器不能卖!”
 
众人立刻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中年男子心急火燎地冲了进来,他全神贯注地围着铜犀转了好几圈,随后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缓缓地解释道:“这个铜犀应该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恐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能卖!”
 
大家惊得目瞪口呆,这完全出乎赵振秀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只是前人随意将废弃的铜器埋入地下,以至于它的全身长满铜锈,想不到竟是一件文物,这就意味着眼前的铜犀价值不菲。赵振秀十分不解,这位陌生的中年人,是怎么断定铜犀就是珍贵的文物?陌生人见状,耐心地讲解起来。
 
首先,从铜犀的腐蚀程度上分析,它绝不会是当代作品,肯定有些年头了。第二,从铜犀身上的错金银云纹分析,这是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的常用工艺。第三,这个铜犀雕刻得栩栩如生,说明工匠们见过真正的犀牛,那么当时的犀牛应该比较多,还很容易见到,而这个时间只能在千百年之前了。
 
赵振秀听罢恍然大悟,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多说的,他当场表示,愿意将这件珍贵的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这位陌生人十分赞赏赵振秀的义举,于是跟赵振秀一起,将这个精美的铜犀送到了茂陵文管所,直到此时赵振秀才发现,原来这位陌生人是一位考古专家。
 
这位考古专家经常到收费站等处转悠,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人不小心将文物当废品处理了,想不到因此跟赵振秀不期而遇。事实上,他一见到这只栩栩如生的铜犀,就被它深深吸引了,从而挽救了这件价值连城的文物。为了感谢赵振秀的无私奉献,考古专家特地为他申请了奖励与表彰。
 
问题来了,这只铜犀除了造型逼真与装饰精美之外,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吗,以至于它的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考古专家们后来发现,这只铜犀是一个硕大的储酒器,背部的坐垫能够活动,打开后可以将酒倒进去。不过这个储酒器跟一般的青铜容器有所不同,工匠们是按照杠杆原理,将这只铜犀打造成了一个特殊的储酒设备,只要轻轻撬动它的尾巴,就能从铜犀口中的管子里,顺利地将美酒缓缓送出。
 
看来两千多年前的工匠们,对机械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从《墨子》一书中可见一斑,墨子曾对“力”有过明确的定义: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墨子表示力是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并进一步阐释,物体在受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反作用力,无论其是否处于运动状态。
 
此外,墨子也对“杠杆原理”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他认为称重物时秤杆之所以会平衡,那是因为“本短标长”,“本”即为阻力臂,“标”即为动力臂,真可谓一针见血。墨子可不是说说而已,他带领弟子们对杠杆等力学问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最终制造出许多先进的守城器械,导致发明大师鲁班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墨子是我国古人在科学上不断进取的集大成者,而这种科学探索的精神,逐渐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比如这只铜犀,它正是利用了“本短标长”的原理,将两只靠近出酒口的前蹄当做“阻力臂”,而让下垂的尾巴成为了“动力臂”的抓手,促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扳动这重达数十斤的铜犀,而将美酒缓缓倒出。

倘若不是根据力学中的杆杆原理,设计得恰到好处,那么就难以用最合适的力度扳动铜犀,其结果,要么倒起来特别费劲,起不到省心省力的效果,要么倒起来头重脚轻,导致铜犀不受控制地摔倒在地。可见很多力学原理,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而这只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就是最好的见证。
 
正因如此,这只错金银云纹铜犀尊的研究价值不可估量,由于它过于珍贵,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近距离欣赏一番,现场领略古人别具匠心的仿生工艺,以及超乎想象的科学智慧。

《信心铭》释义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说话多、分别也多,思考来思考去,只有更加与道不相应。所以,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叫二祖慧可要外绝诸缘、内心无喘。外缘都绝离了,就不必再讲话;内心无喘――平静下来,就不会再思虑,然后才能入道。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能够完全弃绝了言语和思考,就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都可以通达道,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只有返本还源,回到生命的根本,才能领悟至道,明白祖师西来意。反之,如果有心去找道,随顺六根向外去用功,想要找到本性,那只有迷失方向了。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但是,只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返照自心,就有可能明白真心,胜过空的境界多多了。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修行修到身心皆空,算是很高的境界了。但为什么会有空?空为什么会变现种种境界?其实都是妄见有空,住在空上面所致。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真”就是真如、真心、真际。“真”不用求,求者本身就是真。真不自言真,若见有真,此真便是妄。真是相对于妄而言,众生迷而有妄,觉者方便立真,令众生知而离妄,离妄真亦无言。

  “见”是知见、正见、见解……。“见”是众生六根迷于六尘,所产生的妄见,根尘是妄,依根尘产生的见,岂能离于妄?所以,求真是妄、见解亦是妄。

  因此,你不需要去追求真心,只要把妄想息灭了,把知见放下了,把执着丢掉了,内心没有一切分别执着,才能相应于真心。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

  “二见”就是相对的东西。例如:是真、是假,是有、是空,常见、断见,好还是坏……。这些对立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妄见而有的。当我们用功到知道这些相对的知见都不对,同时能够不住于有和空等相对概念时,那个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再去管它了。这对用功者,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因为,只要有一点点的“是和非”、“对和错”的念头,便会引生了很多的是非念头来,那时候,你就落于二元对立的妄境,失去清净本心了。

  所以,经说般若无知,六祖要人不思善、不思恶以会取本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当你用功到空有、是非,对错、能所不存的时候,心里就没有“二”了,只有“一”的感觉。知道一切二元相对都是由这“一”来,但“这个”也是不可以执着的,如果住于这个,对待就又会产生了。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连这个心的观念都没有的话,就不会生起妄见分别,那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一切诸法,其实没有是非、好坏、对错的。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既然万法的存在,对我们不会造成阻碍、困扰,也就不需要方法来对治,那么,内心也就不会再生心起念。

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能”指心,是主观的存在;“境”指诸法,是客观的存在。主观的心识会随着外境的消失而灭除;同样的,客观存在的外境也会随着主观心的空无而没除。

  所以用“沉”字,表示外境是随心所现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如果空了,由心所现的境,便如沈没在心底般。所以,我们的妄心,是随着外境的消灭来消除的,但是,外境又是跟着妄心的消除而消失。心境是互相影响的。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外境是依着我们的心才有的;同时,我们的妄心,又是依着外境才存在的。

  贤劫三佛的毗舍浮佛偈:“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便是在说“能由境能”的道理。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要知道,虽然有心和外境,实际上,心和境都是空的。心、境不过是个假相,皆由迷于本真而妄立能所,都不离性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像

  虽然自性体空,却能显现能所,含藏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虽然有万般的事事物物,但因为其本体是空。既然是空的,诸法哪里有好坏?为什么我们会对诸法产生分别,而引生某些偏爱呢?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道”就是真心。真心是很广大的,经中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大道宽广,要证入,虽然不是容易,但也不困难。真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欠,容易、困难是虚妄分别,与道无关。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小见”就是指不信自心是佛,只知向外求法的人。小见的人,你若对他说:“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他会不相信,像狐狸那样,有很多怀疑。狐狸在一切众生中,是疑心最重的,所以好疑的人,便说他狐疑――像狐狸的疑心那么多。小见的人,不信自心是佛,悟了便是,他只知要从事各种修行,才能见道。他精进在修行,希望能够赶快证道,那知是越急越慢。

执之失度,心入邪路

  执着要修行、要怎样才是,认为自己有见地、有功夫,如此的话,就会产生不正当的心态,与道不相应,而进入偏差、错误的境界中。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所以,放下吧!让心自然,该用功时就用功,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行住坐卧自然不造作,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这样才能体会到心体。心体没有过去、未来、现在,你要修什么呢?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只有顺从自己的心性本质,才能与道相应。相应后就自在了,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烦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一般修行,强调系心一处,用来对治妄念,希望把妄念绑起来,不在东想西想。其实,这样用功是不对的,已经违背了真心,真心无为,起用则自然而然,不需刻意。

  反过来说,让心境昏沉,糊里糊涂也不对,这跟真心不能相应,真心是觉明空朗的。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修行要自然,好像在用功,又好像没有用功。道本自然、平常心是道,不必刻意造作;道法无为,没有哪样较好、哪样不好。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一乘”又叫“佛乘”,表示最高上的法门,也就是禅宗所说明心见性的法门。这法门有别于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的修行,一入就成佛。要契入这无上的法门,就不要去厌恶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六尘没有不好,都是心所现的境界。能够对六尘不分别好坏,不受到六尘的干扰,你的心就和佛的心一样了。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有智慧的人,能够随顺自性无为,他就能够随处自在;愚痴的人便不是,他要修种种法、行种种行,其实是自己拿绳子绑自己。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

  一切法根本上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地方,所以会有不同,那是我们虚妄心分别、生起贪爱、执着的缘故。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以心来找心、骑牛还找牛,怎么对呢?一切法都因我们妄心的分别才有差别,而我们却还再以心去寻求它的差别,岂非大错特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Dexerto(7分):如果你只是随处走走欣赏风景的话,《Stray》的确会令人满意;但是如果你想要一场颇具深度的游戏体验的话,它就会让你失望了。一开始根本不信
  • 上面讲的五个穴位,有痛经史的朋友或者正在痛经的朋友,不妨依次探查,按揉敲揉每个痛点3到5分钟,每个穴位交替进行,往往一个穴位做第二遍的时候,痛感已经下降,你只是
  • 董玉林——硕士研究生毕业,在第四军医大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工作,7年3甲医院的工作,采用自体软骨和真皮组织进行隆鼻,在面诊过程中也乐于跟求美者沟通,能够洞察求美者的
  • 大家对那些事情没啥共鸣是好事啊,里面的事我好像都有,男朋友和好朋友一起了,男方不承认双方关系,被恶意造谣,减肥之后也有ex回来找,前几年也跟我妹打过架,没打那么
  • 那时候觉得“新鲜”的东西真的好吃,是从来没有尝过的味道;第二次是我作为一个孩子爸爸之后,我觉得食品的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根本味道,已经吃不到自然成长的“新鲜”味道了
  • 但是麦卢卡蜂蜜跟普通蜂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是【通过FDA认证】抗菌消炎的医疗级蜂蜜,对胃肠不适、咳嗽、喉咙不适都有极好的效果,还能增强免疫力这可不是智商税哈!
  • 20240129午 嫌疑人REPO ⌈爱不合乎任何逻辑 但这就是爱的逻辑⌋ 如果说整部剧是一道数学题 上半场更像是题面 把需要的所有信息都摊开来摆在你的面前 下
  • 虽然辛苦 但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在成片剪出来的那一刻 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不 不只是完成时的松口气是在细磨每一帧画面的时候 是在晃动鼠标卡点节奏的时候是
  • 是比较安稳的一天,可能有点懒懒的,想休息,想吃好吃的,或者想轻轻松松看看剧刷个视频放松下。小孩哥你别太酷啦[酷]#推推团购# 【点+评】揪3个宝喝瑞幸儿童三合一
  • #littlehu‘s plog# 1⃣️月 有妹妹陪伴的一月 一起跨年一起吃了很多饭一起回家并带她打开了吃蛙的新世界2⃣️月 春天好像要来了 走在路上随时
  • 节目组这波感情牌打得非常好,也让大家看到了曾经的《向往的生活》的影子。 相较于前三期平淡无趣如度假一般的节目不是大家想看的,第四期这样的节目,听着这些在娱
  • 特别是爱熬夜的大学生一点都离不开它,脸暗沉蜡黄痘印还巨明显超显老的,用它护肤让你逆袭颜值巅峰,养出白亮干净脸妥妥的,我就刚开始用一个月黄气就改善很多,一套下来脸
  •   被人擒住时,铖王嘶声道:“云缓曦,你就真的不想知道荣玥的孩子在哪里?我跟你说移除fo你还站我一个关注位我让你移除的语气很冲吗?
  • 在一封封信里,会好奇、期待、欣喜、吃醋、纠结、嫉妒、不满、恐惧,充分展现:Jervis虽然是个了不起的理事,是个成熟的投资人,但内心还是个强装成熟的小男孩,本质
  •   在经过他身边时,段延抓住余佳希手腕,她余惊未退,用力挣,“放开我…”  段延沉声:“谁怎么你了?  在经过他身边时,段延抓住余佳希手腕,她余惊未退,用力挣,
  • 今天高低要庆祝一下[打call]好咯世界真美好,而我的日子也只会越来越越来越越来越好,至少比有些虚假人生好晚安愿我永远如图八一样笑的自在随心D-453 喜欢这个
  • 杜乐莹的生活和遭遇也确实让人心疼,但很多时候我无法共情到,这可能是因为我觉得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贾玲减肥的故事,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有我看到的是杜乐
  • 这样的通胀率毫无意义,只有你们无知无敌的小粉红才会上当。图1到5到的星大白话对阿根廷通胀的经济分析就是一塌糊涂,乱说一通的好例子。
  • 终于,在酒精的催化下,我鼓足了勇气,深情地看着他,说道:“我喜欢你,真的很喜欢你。我们会在舞台结束后的休息室接吻,会在雨天阴霾的昏暗里缠绵,我喜欢去吻他那双含了
  • 面對我自己的錯誤,從發現,到恩師們點示、啟發頻頻,直到下大決心,做出改正開始,足足十年,階段性的究竟,皆已涅槃,但真正的扭轉乾坤,尚未竟全功,因為考驗仍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