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爱,免费的西湖。
正文: 1773字

预计阅读时间: 5分钟

172/365天日更



昨天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西湖收费的话,你还会去吗?”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地方即使付费也值得一去再去。”

但之后,这个问题却一直在我眼前迎来绕去,我忍不住一次一次地思考,

如果西湖变成收费景点,像朋友说的那样,像2002年之前杭州政府实施的那样,一山、二塔、三堤五湖均收费,我还会去吗……

思来想去,我也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因为我真的好爱西湖。

但是,很确定的是,我不赞同收费这个举措。



我们俩之所以会讨论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她觉得西湖人太多太多,拥来挤去的,乱了享受美景的情绪和氛围,

所以她希望西湖的人少些,而付费是她想到的减少游人的解决办法。

我并不支持西湖付费,西湖游客众多,对我来说并不是个困扰。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去逛一个大卖场,里面人头攒动,推销员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多余的精力向每个意向顾客做推荐,

我也就可以混在人群里,专注于自己喜欢的区域,每一个都可以看个仔细,甚至能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仿佛在繁杂中进入一种自我隔离、自我享受的状态,而不用为了逃离热情的推销员而随手拿起一个便离开。

在西湖边逛也是一样,西湖的湖面宽广,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山边边下,

所以西湖的一圈都有极其宽阔的视野,站在湖边,放眼望去,眼前的青山、绿湖、乌篷船全都一览无余,

即使身后的人再接踵摩肩,也丝毫不能遮掩我眼前的美景如画。

尤其西湖这一片的面积极大,不只眼前这片湖,还涵盖湖边一大片的绿地和山地,

其中的景点和公园不胜枚举,杭州花圃、太子湾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甚至还有几个自然村,龙井村、九溪烟村、梅家坞、茅家埠……

最重要的是,哪一处都是满眼的绿、满脑的清新,这是西湖最令我惊叹的一点,也是在我心中无人能出其右的原因,

拐进任何一个小路口,里面的风景和感觉丝毫不逊色于游人如织的白堤。

而如此密集的美景、如此庞大的面积,必然使得西湖的游客承载量惊人,

但同时即使是在五一、十一的出行旺季,我仍然能在西湖找到偏僻幽静的独享之地,

或者是植物园里的某个角落,或者是茶园下潺潺流水的沟渠边,或是沿着村子的小道爬到后山。



我对西湖的喜欢,不止于此,

更是因为由于免费而可以全民共享这块醉人之地,

所以我可以在任何空闲的时间,没有任何负担、没有一丝犹豫地选择一家三口或者干脆只身前往西湖,

去任何我想去的角落,只为了寻一片让我静下来、可以仰面深呼吸的区域,静静地待在那里,看着太阳一点一点西斜,望着月亮一寸一寸东升。

而且我可以这周来、下周来、周周来,甚至日日来,只要我乐意,

而不必因为高昂的门票而有所顾忌。

我联想到了曾经的汴京——开封,

开封跟杭州有些类似,开封也有个西湖,全名杨家西湖,

开封的西湖边也集中着不少景点,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中国翰园、天波杨府……

但与杭州不同的是,开封的景点均是付费的,

也因此开封并不绵长的湖岸线,还要被各个景点围挡、封禁,使得游览观光变得不那么连贯流畅,

可能正沿着湖边漫步,面前陡然出现一堵墙,墙内是景区,

想要继续漫步,要么原路折返,要么买票进园,

而出一趟门不容易,我们常常把这几个景点一并逛了,进龙亭公园从前门转悠一圈转到后门,再转身走向隔壁天波杨府的检票处,

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出离的感觉,一进一出仿佛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而且这两个世界还是不相关的,

仿佛游览变成了走过场,一节接着一节,并不连续,更不沉浸。

而杭州西湖则不同,整个连成一片,

早上决定去爬宝石山,从山下踩着石阶一级一级爬上来,沿着山脊线一路向前,不时会途经亭台、宝塔、石缝、窄道,

在树叶与树叶的间隙能看到西湖闪着磷光的湖面,一时兴起又想去湖边,也很容易,

不远处有分叉口,沿着下山的石阶走上七八分钟,转瞬便到了湖边,

也有正爬着山反悔了,想去吃大餐,也很好解决,

在山脊上的分叉口,选择与西湖相反的方向下山,不多会儿便能把这一大片绿色抛在身后,七拐八拐走回到钢筋水泥的现实世界。

或者骑一辆共享单车,从北山街一直骑到南山路,绕着西湖骑上一大圈,

也可以顺着宽阔平整的柏油路,奋力蹬着向山上骑,一路上头顶都是密不透风的树枝和绿叶,偶有空档,也被塞满大片大片的茶园,

痴迷眼前的竹林,把车子锁好,顺着小路走进去便是,

不用担心收费、擅闯的问题,也就不必忧心游览会被生硬地打断,只管沉浸其中。

因为这里免费、全民共享。

总之,

不收费,

便可以无数次地探访,

每次都有不同体验。

感谢这样的好政策、好理念,

惠泽全民。

#壹壹每日美文分享#
今日分享[8/5]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

老汪他爹死后,老汪倒没有箍盆箍桶,开始流落乡间,以教书为生。这一教就是十几年。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一样,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在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东家老范家落下了脚。这时老汪已经娶妻生子,人也发胖了。东家老范请老汪时,人皆说他请错了先生;除了老汪,别的流落乡间的识字人也有,如乐家庄的老乐,陈家庄的老陈,嘴都比老汪利落。但老范不请老乐和老陈,单请老汪。大家认为老范犯了迷糊,其实老范不迷糊,因为他有个小儿子叫范钦臣,脑子有些慢,说傻也不傻,说灵光也不灵光;吃饭时有人说一笑话,别人笑了,他没笑;饭吃完了,他突然笑了。老汪嘴笨,范钦臣脑子慢,脑与嘴恰好能跟上,于是请了老汪。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学堂过去是牛屋,放几张桌子进去,就成了学堂。老汪亲题了一块匾,叫“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匾很厚,拆了马槽一块槽帮。范钦臣虽然脑子慢,但喜欢热闹,一个学生对一个先生,他觉得寂寞,死活不读这书。老范又想出一个办法,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的孩子来随听。随听的人不用交束脩,单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杨家庄卖豆腐的老杨,本不打算让儿子们识字,但听说去范家的私塾不用出学费,只带干粮,觉得是个便宜,便一口气送来两个儿子:二儿子杨百顺,三儿子杨百利。本来想将大儿子杨百业也送来,只是因为他年龄太大了,十五岁了,又要帮着自己磨豆腐,这才作罢。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随听的人,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如杨百顺和李占奇,身在学堂,整天想着哪里死人,好去听罗长礼喊丧。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他对《论语》理解之深,与徒儿们对《论语》理解之浅形成对比,使老汪又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
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由于双方互不懂,学生们的流失和变换非常频繁。退学是因为不懂,又来上学的人还是因为不懂。由于学生变换频繁,十里八乡,各个村庄都有老汪的学生。或叔侄同窗,或兄弟数人,几年下来,倒显得老汪桃李满天下。
老汪教学之余,有一个癖好,每个月两次,阴历十五和阴历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野地里本来没路,也让他走出来一条路。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夏日读书企划#

#雪糕真贵##雪糕买不起##老冰棍##冰棍儿正在消失##人不被物质定义#
老冰棍,好难买。



走出楼栋口,炽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知了在耳边叫个没完,

背上头上被无遮无拦的太阳炙烤着,整个人立马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没了精神。

不出意外的话,身边的小人儿会脱口而出,“妈妈,太热了,我要吃老冰棍。”

我也想吃老冰棍,可是站在商店里,尤其是店里有其他顾客时,我是坚决不会拿老冰棍的,

总觉得吃老冰棍很掉价,拿着老冰棍去付款时就感觉自己一副穷酸相,我不想留给别人这样的印象,

所以即使我酷暑难耐、急需解渴,也不会选择最解渴最划算的老冰棍。

可是一休不同,他对于金钱和身份之间微妙的关系完全不懂,

他只选择自己喜欢、让自己舒服过瘾的,

他才不管别人的看法,或者说对这其中的道道他还是个局外人,

我羡慕他,我多想成为他,于是我选择站在他身边保护这份稀有的纯粹,

所以我直视着老板的眼睛,“买一根老冰棍”,然后平静自然地付款1元,

下一秒一休已经从冰柜里取出他想要的,眉开眼笑地等着我帮忙取开包装袋。



在第一次吃老冰棍之前,一休是售价3元的哈密瓜冰激凌的忠实粉丝,后来尝过一次老冰棍之后,他直呼“真爽!”之后自然就更新排名,

甚至有一次让我猜他最喜欢吃的食物,在我绞尽脑汁从水果说到零食再说到家常菜,他都一一摇头,

最后翻着白眼一副鄙视的样子,“是老冰棍,这都不知道!”

说到这里,需要补充一下,

并不是因为我抠,只允许他买老冰棍,当然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haha,

更重要的是,老冰棍并不是他有限选择中的一种,而是他多次尝试仍然不为所动的坚持,

有时他也想要随便选,毕竟冰柜里的雪糕琳琅满目,有时难免心动,想要尝鲜,五块的八块的也没少买,

甚至一次我俩热得快要崩溃时,我居然斗胆带着他去便利店里随便选,

于是买到一根像小奶糕那么大的雪糕,在结账时,18元的价格却令我惊掉下巴,

那一刻真想把雪糕从收银小哥手里抢过来重新塞回冰柜里,奈何脸皮薄,再看看一休一脸期待的样子,只好拿出手机默默付款。



正是在一来一回选雪糕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现象,

跟几年前相比,雪糕的种类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贵,而且全是一些五花八门的新品牌、新包装,

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会变得不幸”,当时笑笑就过了,直到自己尝到不幸的滋味,才深觉这段子睿智,

雪糕随便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时我才庆幸一休的最爱是老冰棍,

于是只要他想吃,天气又确实很热,我大多都会满足,

可是这才发现一个更离谱的现象,

大型超市已经不再售卖老冰棍,路边的小商店也常常没货,偶尔碰见一个有卖老冰棍的,就觉得是件极其幸运的事情,

甚至以前爱吃的伊利蒙牛天冰的小学生、巧克力棒、转转、冰工厂……都没了踪影。​

我意识到,贵价雪糕层出不穷的同时,低价雪糕正在逐渐消失,

可是,低价雪糕因其奶油含量低、水含量高,才是我们俗称的冰棍儿,才能真正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

换句话说,冰棍儿正被市场所淘汰。

可我想说,吃雪糕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消解夏天带来的炎热、干渴吗?为什么冰棍儿们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呢?

说到底,雪糕产业是卖方市场,卖方被经济利益驱动,更愿意生产利润更大的贵价雪糕,

关键还有人买,而且买的人很多,

之前在视频平台上,频繁刷到博主购买、囤货梦龙,味道不错可能是其中一个方面,

我想更重要的是,这之中一定有和我当初不愿意购买老冰棍一样的心理,

一种通过购买贵价雪糕证明自己消费水平、消费能力的心理。

雪糕制造销售商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于是不断创下雪糕的新高价,

用料足、成本高,我权且当真,可是有必要吗?

你一个降温解暑的雪糕,不在硬性指标上下功夫,却拼命增加奶含量、升级原料来提高成本,是要一起抢占蛋糕市场吗?



想起几年前,逛超市买牙膏,

佳洁士盐白搞活动,3块一支,老公想买,家里也一直在用,可当时我一时兴起嫌弃他只买低端货,不舍得投资自己,

于是最后我选了一支8块的黑人牙膏,

说实话,你要问我用起来有什么不同,我还真说不出来,甚至觉得黑人还不如3块的盐白清爽,

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消费能力、证明自己不低端,我摒弃低价牙膏,即使原本用着哪哪都好,

可是不久再去逛超市,我惊讶地发现盐白涨价了,也变成7块多八块一支,我瞠目结舌的同时,又悔不当初,

觉得正是因为我这种消费者的存在,才加速实惠好货的消失,

最令人难过的是,这其中的涨价成本的的确确要我们自己来承担。

雪糕,同样如此。

总之,

如果人被物质定义,

就一定会追求更高的消费,

以证明自己的高端不俗。

可高是无止境的,

要一直不停歇地追求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力宏遭疯狂女粉丝攻击丨世界上奇怪的人还真不少!
  • 乐视员工获刑4年 家贼难防!内外勾结植入木马倒卖流量
  • 刘国梁下海经商了!
  • 宿舍比拼一字马,为什么我看的是别人家的宿舍,羡慕不来
  • 提前上班被开除 每天提前2小时到公司 最终最开除
  • 播报 | 微信还款将收费,苹果X拍照竟然101分!
  • 刘德华获博士学位,否认内地餐饮代言,将追究被侵肖像权事件
  • 王源17岁生日获100多位明星祝福,你知道源哥最想要什么样礼物吗?
  • 赵薇罕见晒亲妈美照为其庆生 送超大捧花有孝心
  • 特朗普访华签90亿大单 哪些相关概念股或将受益?
  • 女粉丝攻击王力宏,大喊你算什么男人,又是当初那个女的
  • 乐视员工获刑4年半,员工泄密如何防范?
  • 刘国梁下海经商早有征兆 乒协副主席名单已没他
  • 宿舍比拼一字马 这些学生玩得也太花
  • 男生跳操意外走红 活在自己的BGM 网友:男生骚起来可不得了
  • 沙特首富王子被抓,反贪或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 优雅大师皮尔洛宣布退役 让C罗梅西妒忌06世界杯KO齐祖登顶夺冠
  • 刚刚,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卫星
  • 特朗普别具一格的访华,将开启中美关系的新时代(世界格局也将微妙变化)
  • 宋丹丹致歉辛芷蕾,她的回答让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