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好,我们再来继续讲,就是:“见彼有情,若施财位,即为积集不善法故。”这是第四个原因。如果菩萨赐给他钱,他就不做善事了,就去做恶了,我们说没钱的时候,人还能懂得反思,知道积极进取,明白要多行善积德,而有钱以后呢?就去做起杀盗淫妄的事情来了,因为金钱的诱惑非常大,人们为了满足五欲,就会做出各种恶业来。

还有呢:“见彼有情,若施财物,即便作余无量有情损恼因故。” 这就是说,有些人有钱了以后,便会做种各种损恼众生的事情来,那么菩萨也不会赐给他财富。现在这样的人也很常见,民间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所以,如果你自身修为不足,金钱便会让人堕落,甚至因为有钱,就会做出伤害众生的事情来,比如做养殖杀生、开酒店、开歌舞厅等增上杀盗淫乐的恶业来,那么即使你虔诚祈求,菩萨也不会赐给你财富。

当然,如果你真的非常有自律的能力,在世间又很有威望,很有福德的话,或者出身高贵,有大势力,对佛法还有极大的信心,还能弘扬佛法、守护佛法的话,这种人甚至都可以暂时不要出家,最好以在家的身份法护持三宝,那么菩萨都会经常帮助你。

但这个是对善根深厚,正见具足的人来说,这种人也是极少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也不是为了让他继续贪着五欲,而是希望他能巧用世福而广种出世善根。当然少欲知足,也不是让他过得跟穷人一样,而是应该随缘受用跟自己身份符合的衣食住行,只是不耽着,不生骄慢心就好了。《大庄严论》里讲过:“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 大庄严论里就说的非常清楚了,少欲知足并不是非要穿得破破烂烂的,过的很清贫,这个就叫少欲了。而是说你能像维摩诘长者,给孤独长者一样,具足无量的财富,五欲充足,却不被其所染,自己还能节欲知足,不去奢侈浪费,从而广做护持佛教,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才是在家居士的榜样。否则,在家人学佛后,日子反而越过越苦,那身边的人看到后,谁还敢信佛啊。所以,在家人学佛,除非没有能力,或者年纪已老,或者喜好安贫乐道,一般人都是要勤奋努力的工作,扩大心量,福慧双修,这样才能更好地自利利人,为世人做榜样。

以前有的人不懂道理啊,就去拿着东西多少,穿的衣服好坏来评断出家人:哎呀,这个师父真修行,你看他屋里啥也没有,穿的也很破旧;这个师父呢,一点也不修行,你看他屋里堆得,又是电暖器啊、又是手机啊、又是电脑啊,又是上网卡,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他认为出家人就必须得跟乞丐一样的,什么都没有,才叫修行。这其实是颠倒的衡量标准,世人无智,容易被表相所迷,所以往往就容易被一些欺世盗名的人所骗。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具足智慧,考察一个人修为的时候,一定要观察他是否真的是少欲知足,严持禁戒,具足慈悲,而不是通过表象的受用来观察。

就像以前的国师,他们受国王礼遇,敕修富丽广大的寺院,又赐予旃檀妙座,锦缎袈裟、紫金钵盂等,但是大师们对这些身外之外,是毫无贪婪,甚至视如敝屣。就像龙树菩萨,有人供养他一个七宝钵,一个小偷盯上以后,就一直暗中跟着他。一直等到龙树菩萨回到寮房里,龙树菩萨一下子就把钵从窗户扔出去了,还跟那个外面的人说:你进来吧,不要害怕,那钵是送给你的。这些世间的宝贝,人们非常贵重,但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能有什么用呢?菩萨接受这些宝贝无非只是为了让众生种福田而已。还有经文上经常讲,天人、鬼神、人王、商人等,供养佛陀的宝贝真是无量无边,幢幡宝盖,栴檀妙香,佛陀都是默然接受的。但这个只是为世人种福田而已,佛陀在家时都不贪着这些,更何况成佛以后。

不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获得这些珍宝财物,都必须要跟法华经上说讲的那样, “资生业等,皆顺正法。” 才可以。尤其是在家人,你追求更多的财富没事,只要不被其所迷,然后顺应正法,利益众生就好了。

有人说:师父,我现在很穷、没钱,我不能布施。其实布施不是一下子要让你施舍出去多少钱,而是要你学会去除悭贪的心,古人讲:莫以善小而不为,没有钱可以布施体力,帮人劳作,钱少,可以布施少一点,哪怕为路人买一瓶水,长此以往,积少便可成多。我记得在荀子《修身篇》中,有一句话叫:“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只要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哪怕是一只瘸王八,它也能到千里之外啦;把土一点点累起来,也会慢慢成为一座丘山啦。而你只要肯去不断地行善布施,便终会得后福无量。

经中讲到想当年贫女供灯也只是供了一盏油灯,佛陀就授记她以后成佛!目犍连尊者用神通都煽不灭这盏灯。佛陀说这种境界,你们二乘声闻发心小,是扇不灭菩萨点的供佛灯的。因为贫女供灯时,发了菩提心,那么虽然是仅供养小小的一盏灯,功德也是无量无边,所以发心越大,功德也会越大。所以,大家以后布施行善的时候,可不能总想着自己啊,要发菩提心,要利益众生同成佛道啊。就像一滴水啊,怎么能让它永不枯竭啊?那就是投到大海。而你小小的善业怎么让它用不尽呢?那就是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回向一切佛净土,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回向真如法界,回向法界众生同闻佛法、共证菩提啊。

(待续)

——摘自《佛教启蒙钞摘录导读》

《楞严经》众生别业妄见

(第三十八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宏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云何名叫别业妄见?
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是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帳、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众生别业妄见”之“众生”:是指三界六道中一切有觉知的如人类、鬼神类等灵物,这里说的众生主要是指人类;“别业”是指每一个人所造善恶二业是不相同的、是有区别的,是个人行为,所以又名“个业”;妄见是不明真理、不明真相时所产生的一种虚幻的知见,称名“妄见”。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世尊,为我辈众生宣讲因缘及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相,对这些问题,佛讲得很清楚,但我们尚缺乏智慧,难以理解,心还是没有开悟,现在又听到这“见见非见”,即能见和所见都不是自性“心”,让人重增迷惑郁闷,伏愿大慈大悲的世尊,为我们广施“大慧目”予以开导。
“慧目”即“慧眼”:是五眼之一。五眼即:1、肉眼:此眼能见世间一切相,持戒清净者可得,能分辨善恶、是非等相对法和绝对法。2、天眼:能上见有顶天、下见地狱之一切众生相,能分辨小乘法,见须陀洹道。3、慧眼:能分辨二乘法,见辟支佛道。4、法眼:能分辨大乘法,见菩萨道。5、佛眼:能分辨最上乘法及一切法,见佛道。
这里说的“慧目”指二乘人的智慧眼,也泛指能照见实相的智慧。《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玄奘大师说:“慧眼可见法身。”阿难请佛施“大慧目”,“大慧目”已超越了“慧目”故名大,应是佛眼了。
阿难说:请世尊用佛眼开示我们这颗无污垢、无杂染的“觉心明净”。“觉心明净”意为妙觉圆明之心,光明清净,这光明清净的本体,简称为“心”,“心”者“佛”也,故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阿难说完后,悲泪顶礼,虔诚期待领受圣旨。这时世尊怜悯阿难和诸多的法会大众,将演说“大陀罗尼”。
“陀罗尼”意译“总持”。即: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法通缘起、义达一乘,名陀罗尼。这里佛要说的“大陀罗尼”指的是<楞严咒>,另有三大咒也称为大陀罗尼,即:一、佛顶尊胜陀罗尼咒;二、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三、大悲心陀罗尼咒,简称大悲咒。
佛还将开示诸多的“三摩提妙修行路”,“三摩提”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昧”。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修三昧的法门很多,如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此法门是文殊菩萨评价为最上的法门,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而顿超三贤十圣,这是最快捷的“三摩提妙修行路”。
于是佛告诉阿难说:你虽然博闻强记,但这只能增益你的见闻和学问,于“奢摩他”“微密观照”等实修实证法,心里还不明白。“奢摩他”为梵语的音译:意译止、寂静、能灭,为禅定的异名。“奢摩他”的修法首先是摄心一处,如如不动,不再被外境所扰,远离并止息一切散乱,使心寂静。此修法常与“观”、“慧”并用,称为止观。
“奢摩他”翻译成中文是“止”的意思、是真正的大止观。即天台传承的“圆顿止观”、又名“摩诃止观”。其核心是“一心三观”,就是用一心同时“观空”、“观假”、“观中”。观空者:观真空、真空是法身。观假者: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相,一切相是假,是法相、是妙用。观中者:观非真非假、即真即假、真假不二,得大自在。
这里说的“微密观照”是指心念极细微处,心之一念据推算为现在的0.018秒,一念有90个刹那,一刹那有900个生灭,由此算来,一念当有八万一千个极细微的念头,能观察和照见这一念中的八万一千个念头,称为“微密观照”,即念念清楚、念念不著之意。这是修首楞严大定的微妙法门。
佛对阿难说:你的心对奢摩他微密观照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还没有明白,你现在认真听,我为你们分别开示,也可为将来烦恼未断的众生因此而获证菩提果。
佛对阿难说:一切众生,轮回于世间,都是由于两种颠倒,即认假我为真我、认虚幻的物质世界为真实,在这两种颠倒中,以分别心见诸妄相,产生两种妄见,这些妄见于自性处当下生发,并当下起惑造业而轮转生死。那么什么叫两种妄见呢?一者名:众生别业妄见、二者名:众生同分妄见。
佛说:什么叫“众生别业妄见”呢?阿难!如果世间有人得了“赤眚shěng”,“赤眚”是眼球上生了一层红色翳膜的眼病,眼变为红色,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说的“红眼病”,使视力模糊,在夜里看见灯光就是“五色重叠”的圆影。“五色”即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重叠”是指这五种色、相互重叠。
佛对阿难说:你以为如何?这色彩重叠的圆影是灯的颜色呢,还是得了眼病者所见的色?阿难!如果是灯色,为什么没得眼病的人看不见这些圆影彩色呢?而这些圆影彩色唯有得眼病者才能看得见。假若这是“观见”的色,“观见”是观察看见的意思,是“心”的一种功能。如果这是“观见的色,那么”“观见”这“心”的功能本身就成了色物,而眼病患者所见之彩色又当作何解释呢?
佛再次对阿难说:如果圆影彩色离开灯而独立别有,那么看傍处的那些屏风、帐幔、茶几、桌椅,也应该有圆影彩色出现,如果这些圆影彩色是离开“观见”而独立存在,那就不是眼能看得见的了,这又怎么能是赤眚眼病者所看见的圆影彩色呢?
由此应当知道,圆影彩色是在灯处,只有眼生赤眚“眼病”者才能在灯处看到圆影彩色。“观见”圆影彩色是因得了赤眚眼病才出现的这种情况,但“观见”即能观能见的本身,不是眚、也不是病,就不应将灯说成是见、或说成是灯是见,或在这其中认作是非灯非见。
这个道理就好比第二的个月亮,它即不是真月、也不是真月的影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第二个月亮的现象,是你捏眼睛所产生的幻影,这幻影里面那来什么真假是非。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不会说捏眼根产生的幻影,是形非形、离见非见的,因为这些形与见、是与非,都是幻影,毫无实义。
如此道理,说明圆影彩色的出现是因眼睛得了眚病才造成的,难道还想为这病眼所见到的色影起个名,叫什么灯见、或观见,在幻影里面去妄加分别,或说什么非灯非见,事实是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是、也没有一个非,何须要自我欺骗呢?这种个人生眼病不代表别人也生眼病,个人病因所产生的错误知见,与别人无关,就是个人造业个人受报,名“众生别业妄见”。
这“众生别业妄见”就是个世界观的问题,世界观的形成,是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不同的观念,认识的程度也有深浅不同,反映在所作所为上,就有善恶正邪之分、世间与出世间之别,得到的感应和果报也就各不相同。

老子章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自三十八章開始,是《老子》下篇,又名“下經”,整個連起來,上經講“道”,勉強給它一個範圍,是講“道之體”,講“道”的根本。下經講“德”,“德”是講用,在古代文學上解釋“德”為“得”,好像一個東西得到手裡,所以是“德者得也”。現代的名詞是說其成果、效用。

下經開始講“德”,就是講“道”的用,以及它的現象。下面很多的話,看起來是一樣,仔細研究起來,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上經講“體”,下經講“用”。舊的觀念說,上經講“道”,下經講“德”。所以,同樣的字句,從“道”的角度看,與“德”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上品的道德,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大善人,並不以為善是了不起的好事,他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是在做道德的事,這已經差太遠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那是著了相,所以是“下德”。依佛家來講,“著 相”就不高明了,《金剛經》也是叫我們不著相。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上德無為”是說上 德的作用,是合於形而上的道體;“而無以為”是說他在作 用的時候,是自然的,不會給人看出來,沒有一個目標,也是很輕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下面解釋“德”字的無為,繼續說到“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這個“仁”字的說法,與“德”字一樣,如果重複起來,亦有四句,這就不重複了。“仁”字之後就是“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解釋這句話,與前面相同:上品的仁義,是看不出仁義,看得出來所做是仁義的事,已經差得多了,所以那是假貨,伪造的假藥。

“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仁”、“義”過了就是“礼”,真正的“礼”並不是代表礼貌,礼貌是中國文化“礼”的一種,“礼”字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中華民族被稱為“礼義之邦”,並不是說中國人看到人就作揖叩頭才叫作礼,那只是礼仪、礼貌。真正的“礼”是高度的文化,以現在的觀念而言,文化包括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歷史文化,乃至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規律等等,所謂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社會等等一切都包括在內,這都是“礼”。

老子說,“上礼為之”,真正的“大礼”,所注重的文化究竟是什麼?那是形而上的基礎,那個最高處“而莫之應”,那是看不出形態的。所以,我們中國自己認為文化衰微的時候,會給自己粉飾門面,去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我們的文化沒有衰微,“莫之應”,只是你們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真正的“礼”,看不出“礼”的作用,普通的人更是不懂,所以“攘臂而扔之”,膀子一舉就把它丟掉了。大礼看起來好像是礼一樣,其實真正的礼貌,在鄉下偏僻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們表示歡迎的方法,不懂得叩頭作揖,更不懂得握手鞠躬,只要一看到人就叫:“哦!客人來了!”這就是礼。可是我們都市中講究礼貌的人,看到這種礼“攘臂而扔之”,揮手丟之,認為鄉下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礼貌。其實,那才是對的,那是至誠自然的礼。甚至他只說一聲:“嘿!你來了!”真不曉得有多麼親切!那是真正的礼。只不過我們在都市社會搞慣了,看到這個情境“攘臂而扔之”,覺得自己倒霉,碰到這個沒有教養的人。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真正懂得礼的原故。

這一篇文字雖然很淺,意義卻頗深,因為老子講到了道、德、仁、義、礼等五個階段。上經已經講過了“道”,這裡不再講了。這一篇他究竟說些什麼呢?這與《易經》的《係傳》一樣,就是一篇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對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感叹。嚴格地說,他是感叹人類文化的退步。站在東方道德文化的立場來看,乃至以西方宗教文化的道德角度來看,人類沒有進步,只有退步;也就是,物質文明是越來越進步,精神道德的文明越來越退步,越衰弱。假使我們不仔細留意去讀,會覺得老子這些文章沒有什麼道理,何必啰唆!實際上,這裡《老子》所說的,等於《礼運·大同篇》孔子感叹人類文明的退化一樣。

德仁義礼失後該若何
“故失道而後德”,上古的人個個有道,只要講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時代嚮前,“道”漸行消失,才產生了“德”,用“德”作為行為的標準。“失德而後仁”,時代更嚮前走,到孔子的階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戰國時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義”。每個時代產生的思想主張,所表達、號召的都不同,所以說,“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到了“礼”這個階段,包括有了法制,“礼”與“法”是連在一起的,因為社會人心壞了,所以在文化教養方面,希望個個有“礼”。

“礼”是屬於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難成功,人長大後進入社會,競爭使彼此相互傷害。所以,只好構成法律,就是“礼”而後有“法”,“法”沒有效用之後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來用刑了。若連刑都不起警嚇作用時,那就無法講了。所以說,老子這裡是一種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的時代,社會已經退步到提倡“礼”的階段。我們要如何讀老子的書呢?我們看人類社會,整個世界科學文明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教育跟著也普及了。照說,教育越普及,人應該越好啊!可是,事實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亂,社會的犯罪行為越多。反轉來看鄉野的地方,鄉野之人沒有受過教育,他卻不敢犯罪,行為比較朴實。所以說,人類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生從事教育的,深深感覺到所謂教育,不知究竟是過還是功,教育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讀書是為了多得知識,不過,是有知識好呢?還是沒有知識好?在我個人來說,現在深深感到,當年如果不讀書,現在不曉得多舒服!很後悔自己年少的時候,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不去學耕田?春天種田多舒服啊!知識越多痛苦越深,學問越渊博煩恼越大。所以很多人對道德學問的觀念極為擔忧,不但忧國忧民,學了佛的人,還要擔忧眾生。你說,這個知識對我們有好處嗎?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就是預知,等於西方宗教說的“先知”,東方稱之謂“神通”,也就是未卜先知。一個人坐在那裡打坐,希望能曉得明天的事,曉得前世的事,可是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了神通的人,最後家也丟了,都變成了精神病。不要以為有神通就有好處,其實有了神通,智慧越大,痛苦越大;沒有智慧的人,還只是擔忧明天怎麼吃飯;有了智慧的人,要擔忧未來的世界怎麼變,又要忧愁社會怎麼變,也就是擔心這芸芸眾生要怎麼變。自己肚子都度不了,還要度眾生,這就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從老子這個論點看來,他好像是一個笨人,而且越來越笨。但是,不必驟下斷語,再看他下面的說法。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聪明智慧都丟掉,回歸到朴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丽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朴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回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贊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朴”,回到那個朴實的身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Zyx是我男朋友 但他也可以是我的生活管家今天下午去图书馆做志愿 我正搬着书一扭头突然看到他提着瑞幸和面包站在我面前 我没告诉他我在几楼 一直在忙也没看手机没回
  • 眼睛很困很困但睡不着想要记录下来这两天糟心的事情昨天手机输错密码太多次被锁了才刷机完令人悲伤的是所有留在相册的照片微信里的聊天记录记录生活的证据全都被一键清除我
  • 好吃不贵的谭八爷鸡尖来了啊、不要28 38 只要18回味无穷的鸡尖带回家、独立包装方便携带、现在也在面向全国人民招代理、学生、宝妈、空余时间多的人、想赚零花钱的
  • 读书笔记:《道德经》 第四章 【王弼版本】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同56章)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 介绍业务报酬丰厚可详谈 [烟花]传统油画风格,室内外壁画,新农村文化墙,网红打卡地彩绘,以及学校彩绘等。[烟花][烟花][烟花]有专业的画师,提供最优质的绘
  • #plog# 一天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忙完以后慵懒地躺在床上了即使房间不够大哪怕床也不够宽抑或被褥不够软徜徉在上面伸个懒腰回顾一天也是幸福的吧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
  • #刘宇宁医生造型# ‖ #刘宇宁舒肤佳品牌大使# 摩登兄弟 刘宇宁mdxdlyn 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贺医生啦!太兴奋了,这个医生造型真的让我想去看病
  • 书中有#Liyuu# COS的#亚丝娜# ,鲤鱼时隔多年的COS营业,那就只能买了啊.jpg#Liyuu[超话]# ▼刀剑粉,鲤鱼粉们预约看这里↓ 【徐东销品茂
  • 他的付出不是为了高薪,也不是为了名声,38年来支撑他的就是初心不改,对考古的痴爱一如少年。他的付出不是为了高薪,也不是为了名声,38年来支撑他的就是初心不改,对
  • ”  听说袁志儒的鸭子养得好,卖到了银川的餐馆,慢慢地,一些农户登门向他“取经”。”  袁志儒说,从出生到毕业,他看着长辈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种植小麦、玉米
  • 1.通过看模特图,以及有图评论2.拿到手后,看衣服的做工是否精细来直观感受。像以前什么韩版,东大门那些早过时了,不要再用那些了。
  • #皓史成双[超话]#“从第一期开始我所有的戏服,真人秀的衣服都是老史帮我定的,我自己不敢定”“中间有几次丑的时候是因为实在买不着了、借不到了,就丑了几次”❗❗划
  • 基本建成差异化住房供应体系,在精品社区方面,商品房年均交易量在300万平方米以上,在建精品社区楼盘18个,华润万象府、华都国滨府等一批高品质商业住宅即将竣工上房
  • 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奔跑吧有情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这效果真是太nice了,家有女娃的以后多买汉服哦(也不贵)【女童汉服秋装女孩儿童仙女襦裙古装超仙
  • 我的天 这难度差距真的太大了 突然就[鼓掌][鼓掌] 我就是这样 会因为做好一些事情就更加积极 觉得哇塞我真棒 但是这些天真的[允悲]我更愿意接受自己了 人不努
  • 更为糟糕的是……#余华和莫言看完都沉默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锁佩服胖达人2回归纯漫才直击后台:同款emo服!
  • 这英短我抱着嫌它占手,把它放包里又怕它闷着,最后还是老老实实抱着了,老爷爷和我说这只英短的年龄正在长背脊骨,所以它懒懒的不好动,感觉又是困困的样子,揉它也不会伸
  • 简单的道理就是易经乾卦九三爻,九三爻是处于中间位,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九三就好比3.0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风险较大的阶段,3.0下去则是1.0,上去则是5.0,
  • 北京金鑫德宝汽车配件销售有限公司便宜批发上百种车型拆车件,有奥迪,帕萨特,捷达,桑塔纳,菠萝,宝来,别克,尼桑,马自达,丰田,本田,夏利,吉利,民意,奇瑞,长安
  • 新歌上线️✨✨这次就让我轻轻柔柔地唱首歌,愿这微弱的烛光可以照亮一些人的夜晚,融化无形的界线,温暖一颗心灵♥️如果现实让你感受不到温暖,就为自己点燃一支️歌曲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