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一新婚夫妻洞房夜,新娘不与新郎上床休息,只是独坐在椅上。新郎问道:“娘子为何不睡?只管独坐,什么意思?”新娘说了实情。新郎听完,连夜带着新娘去到好友家中,得以逃过一劫。

新郎名叫沈灿若,桐乡人,喜交友,是个秀才。他娶妻王氏,虽姿色非凡,却是患病之躯。

一日,灿若要到外地应试,王氏流泪道:“官人前程远大,早去早回。我不知有无福分能够与你同享富贵了。”

灿若道:“夫人说哪里话?我去后须十分保重!”也不觉掉下泪来,二人执手分别。

灿若到了地方,寻客店住下。几天后考完了试,灿若与众友游玩一日,大醉回客店睡了。

半夜,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灿若披衣而起。开了房门,只见一道人道:“观君丰格,功名不患无缘,但必须待尊阃天年之后,便得如意。”

灿若觉得莫名其妙,正要问上一问,却是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

灿若道:“此梦甚是诧异!那道人说,待我荆妻亡故,功名方始称心。我情愿当个无名书生,也不愿割恩爱而博功名。”

这时,只听屋外锣鼓喧天,叫喊着报灿若中了第三名经魁。灿若慌忙梳洗,去见了众友,得知都已高中,俱各欢喜。

傍晚,灿若乘轿回寓,忽见家人沈文来了,穿一身素净衣服。灿若问道:“娘子在家安否?”

沈文道:“不好说的,且看信件。”灿若接过信,拆开一看,才知是王氏于二十六日亡故。

灿若心如刀割,暗思一梦之奇,二十七日放榜,妻子二十六日亡故。

灿若半晌不做声,蓦然倒地,众人扶他起来。灿若咽住喉咙,千妻万妻的哭,哭得一店人无不流泪。

灿若忙叫沈文雇船回去,他急急回来,抚尸痛哭,几次哭得发昏。

过了七日,众友都来吊唁,其中有说日后会试的,灿若蓦然不顾,道:“如今就算把会元扔在地上,我也无心去拾了。”

又过了七日,众亲友苦劝灿若,说人死不能复生,叫他不要误了考期。灿若吃劝不过,别了王氏之灵,与众友同去了。

京师应试完毕,等到会试揭榜,众友各个考过,只有灿若一人落榜。

灿若不放心上,回到老家,在王氏灵前拜完,哭了一场。又隔两月,灿若葬了王氏,那时便有人来说亲,他却无心再娶。

转眼三年过去,灿若又要进京应试,便收拾启程,走走停停,触景伤怀。

灿若到了京师,寻个下处过了一日,约上好友在郊外饮酒,只见一个妇人,穿一身素衣,骑着一头黑驴路过。

灿若见了此妇,却似丢了三魂七魄,不由自主的撇下好友,也雇一头黑驴,跟了上去。妇人不时转那一双秋波来看灿若。

走了数里,那妇人进了一户人家。灿若心下不舍,就在外面呆呆地看着。

不一会儿,只见屋内走出一人道:“相公一直望着里面,却是为何?”

灿若道:“刚见一个白衣小娘子进了院内,那娘子是何人?”

那人道:“小人张溜儿。此妇乃舍表妹陆蕙娘,新近寡居,刚刚辞了夫墓归来,小人正要劝她寻个好人嫁了。”

灿若道:“实不相瞒,我是前来应试的举人,刚见令表妹丰姿绝世,心生爱慕,希望足下肯与做媒。”

张溜儿道:“巧了,我们正要寻个读书人。此事不难,包在小人身上,相公明日来讨个回话。”灿若欢喜地回去了。

次日,灿若又来,只见张溜儿欢喜道:“亲事成了。俺妹子昨日已经看上了相公。表妹是自家做主,礼金不论多少,任凭相公出手。”

灿若依言,当即拿出三十两银子做亲,张溜儿也不争多争少,定了日子过门。

到了日子,灿若接回陆蕙娘。洞房夜,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先前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

灿若道:“娘子请睡吧。”蕙娘只在椅上坐着,看着灿若道:“你先睡吧。”

灿若以为新娘子害羞,于是自己上了床去。夜深人静时,蕙娘仍坐椅上,不说一句话。
 
灿若又道:“娘子为何不睡?只管独坐,什么意思?”

蕙娘叹息道:“官人有所不知,那陈溜儿是个有名的拐子。我岂是他表妹?而是他浑家。

他看我有几分姿色,故意叫我赚人到门。他只说表妹寡居,正要嫁人,却不收重礼,只要哄得,就送我成亲。而他不让我与人同睡,因此不受人玷污。

次日他会带一伙人来,会赖你奸骗良家女子。那些被骗之人,客中怕吃官司,只得忍气吞声,入了圈套。

昨日我哭母墓而归,并非新寡。天杀的撞见官人,又使此计。我虽清白之身,并无所染,却是暗地迎新送旧,情何以堪!

我之私意,只要将计就计,倘若遇着知音,愿将此身许他,随他私奔了去。

今日见相公态度非凡,我也甚是喜欢。但恐怕奔走之后,或被他找到,无人护卫,反受其累。”

灿若听完,呆了半晌,道:“多亏娘子不弃,说与小生,不然必受其祸。”

说完,连忙叫家人收拾行李,用黑驴驮着蕙娘,前往京城的一位友人家中。

次日,张溜儿果然带一伙人来,却见房子空无一人,于是问了店家。

店家道:“那相公说家有急事,回去了。”张溜儿连忙带人随路去追,却没寻到。

灿若在友人家中看书两月,到了考期,此次却是金榜题名。灿若选了江阴知县,带着陆蕙娘启程赴任。后来,灿若官至开府,与陆蕙娘生下一子,后也登第。

此故事改编自《初刻拍案惊奇》。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方紹聰多謝張慧儀雖然沒怎麼看過該節目,又要舟車勞頓、不怕被蚊咬也一口答應演出,他最記得對方說:「因為你係奶仔,係我朋友,所以就同你去玩啦。至於Karen就呻伙食
  • 总之,片段教学应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合适、条理清楚,并且有新意、有见地、有特点,若几个应聘教师的片段教学都一模一样,想象一下,评委们的感受会好吗?在片段教学过程中
  • 现在来说,微博就是拿来表达情绪的(: 反正谁都不认识谁:)最近情绪也没有不稳定,已经稳定到一种境界,haha.只是这段时间时刻做好被“说教”的准备已经练就一张“
  • ——《卫报》这是一部轻松活泼、异想天开、带有讽刺意味的书,充满了难得的智慧,告诉大家究竟是什么让藏家在拍卖会为艺术品一掷千金。他们独具慧眼、足智多谋、满腔热血没
  • 两个人会像孩子一样开着幼稚的玩笑大笑,会一起贪吃一起贪睡,或者半夜同时犯饿并商量点哪一家的烧烤,不管多少岁,我们都可以自认还是一个热爱任性的青少年,“外面”都是
  • 而且是体力见底迷迷糊糊时候,仿佛脱口而出心底话,似乎想说这句话已经许久………也可能是过度分析,但真的磕很深[抓狂](另老公们喜欢看这种原著原文细节分析吗,如果喜
  • popo |七月流火by白毛浮绿漂亮女摄影师vs斯文败类男医生相亲梗先婚后爱平淡日常风全篇就是个很温馨的小甜饼,主要就是讲男女主结婚的小日常,没啥太大的剧情波澜
  • 精油全身按摩,精油的香气同时也对我们的情绪有莫大影响,精油的香气会进入脑中的脑叶系统,那里是人类无意识和情绪领域的大门,透过精油的嗅吸,大脑会产生愉快的感觉。泰
  • #王源[超话]# 2013.6.1——2023.6.1 该从何说起 喜欢你的这十年 是生而自由 爱而无畏,是夜路里对抗害怕的哼唱,是吹开迷雾追随月光的奔跑 是
  • #丝带的事哔朋友圈[超话]# 喜欢迷虽然始于颜值但是到现在最爱的还是他们从来不给自己设限,一直都在坚持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每个成员都不会只活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每
  • 高级定制 | 不是一组流于表面的英文单词 “她”是 —— 一位设计师的精神世界 一场对于“完美”永不止息的追逐过程 一次又一次超越过去,不断挑战自我的博弈之旅
  • 后面因为太多人喜欢他还有cos他,我就蛮有兴趣的,说我也觉得他蛮帅的(本人这时只看了第七集,也就是五条第一次摘眼罩这个片段)然后我们就一起去百度五条悟,这时
  • 我一念经,全家人都消业了哇,真的这个经太神奇了,太牛了,更加增加了我念下去的信心。 估计这次是我的大福报显现了吧,我就到处找资料,百度、贴吧、QQ…… 说
  • ”6月5日、6日,参与救援的队员谢如祥和范江涛先后发文表示:希望此事就此结束,以后不再提了,我们救了她,也希望她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希望网络上停止人肉、攻击、侮辱
  • 先给别的品牌方带货,然后创立自己的品牌“玫瑰是玫瑰”她‮直的‬播可以说是全‮最网‬有文化感的直播‮说,‬话不疾不徐用名画‮眼讲‬影盘,艺术修养对女性的助力会有多
  • 如果和双子在一起,你发现他每天都嘻嘻哈哈,你问他话也是顾左右而言它,他很可能没你想像中的那样喜欢你;可如果双子男真的爱上了你,内心空虚,需求感十足的双子一定会缠
  • 总结下来就5个字:增收不增利那肯定又有朋友会说,那不是因为汇率的原因吗?总结下来就5个字:增收不增利那肯定又有朋友会说,那不是因为汇率的原因吗?
  •   我之有一段时间真的很追求物质,主要体现在吃饭,吃了50块钱的,下次就想吃100的,100的吃了几次,下次又想吃200的,终于有一天朋友问我要不要去吃我们之前
  • #由淼[超话]#大家差不多得了,玩梗适度,别爱得太卑微,我刚刚看着视频下楼喝水,闻到一股焦味,但炉子没开,感觉可能是电路问题,我把电闸给拉掉了,我在想要不要打电
  • _宋颜江逾白   孙敏神色高傲,她完全没把姜颜两人放在眼里:“你别以为现在打扮的漂亮了,你就可以肖想贺南山,我跟你说过很多遍,你跟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_宋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