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造盛会,山东“太会了”!】时光如济南的泉水,潺潺流过,既见证季节轮转,也迎来再度相聚的时刻。
金秋九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泉城启幕,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同时开展。10万平方米展览规模、11大展区、2700余家参展商,聚焦手造创新动能,激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共同谱写文旅深度融合的壮丽诗篇。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本届博览会主题为“博览中华手造 共享文旅盛会”,对“手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主会场之一的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中华手造展区”将全面展示全国各省优秀手造品牌及产品,振兴中华传统工艺,在为观众呈现一场传统文化艺术熏陶和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为中华手造开辟更为广阔的传承路径。同时,“山东手造”也将组团亮相,共同打造一场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手造”盛会。

打造精品手造,集聚发展新动能

连日来,在“和为贵”济南陶塑工作室里,济南陶塑技艺传承人王令涛都在埋头潜心创作。展架上摆放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色陶塑作品,正是传统工艺活化创新的生动诠释。机缘巧合下发现自己在泥塑创作方面的才华后,王令涛从厨师转行做起了手艺人。近年来,他在陶塑设计的趣味性上苦下功夫,先后制作出了Q版孔子像、《论语》食盒、公道杯等陶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把“山东手造”评出来,把“山东手造”展出来,让“山东手造”火起来。2022年3月初,山东8部门联合印发《“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更好赋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作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业大省,山东发力“手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山东省内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排在全国第二。在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目录中,山东省有20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从产业上看,截至今年3月份,山东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手造”产业基数大、根基稳。

充分利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今年以来,通过深入实施 “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山东手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山东手造”产业新动能不断集聚,产业效益初步显现,成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力引擎。

“临沭柳编”作为临沂地理标志品牌和产业发展的典型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近年来,通过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链条、做强电商等举措,“临沭柳编”已从原本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创意性新型产业体系。同时,当地通过发挥柳编产业聚集作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柳编种植、编织技能、电商营销等就业、创业培训,推进产业扶贫纵深发展。目前,临沭已在镇村建成各类柳编加工点2000余个,直接带动近10万农民就业,覆盖贫困人员7000多人,柳编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过万元。“柳编脱贫之路”已逐渐发展为“柳编振兴之路”。

除了临沭柳编之外,“山东手造”项目还将皮影、鲁绣、面塑、叶雕、刻瓷、黑陶等许许多多优质的传统手工文创产品带到了大众视野当中,为山东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业赋予了崭新活力。如今,随着“山东手造”工程持续推进,已成为山东落实“两创”、坚定不移走新时代文化自信必由之路的重要举措。

图/非遗传承人杨进邦(左)展示“临沭柳编”非遗传统技艺。(资料图)

办一届盛会,兴一个产业

打响手造品牌,传递中华传统工艺好声音;推动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两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据了解,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体现在突出“中华手造”和“山东手造”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文旅行业大咖、优秀匠人、参展商齐聚泉城,博览中华手造多彩文化,共绘“诗与远方”美好画卷,碰撞出的将不仅是“智慧火花”,更是手造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大融合。

“前两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章丘区都积极参加了。今年这一届我们有了一个分会场——济南华侨城欢乐荟,它是章丘区落实文化‘两创’的重要载体。”据了解,济南市章丘区共有100多个非遗项目,将会拿出最好的手造产品进行展示,为四海宾朋讲好章丘深厚的文化故事。

花篮、收纳盒、编织包……一根根芦苇,经过投苇、剥皮、轧苇、打条起编、摆边等十几道工序巧手“改造”,就编织成了既绿色环保又典雅实用的各类工艺品。本届博览会上,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设置了专门展位,将东营市广饶县的大码头苇编带到展会现场,让这项传承了600年的非遗技艺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

这一份份信心,和近年来山东在推动文旅融合上频出“大手笔”密不可分。

从最初的“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到2020年升级为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再到如今每年9月如期而至的常态化博览会,从2006年到2022年,这个日益专业化、国际化的高能级平台,见证了山东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文旅融合的铿锵步伐,展示出山东拥抱更广阔舞台的开放之姿。

例如,本届博览会设置有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并在济南市设20个分会场,同时在全省各地举办70项签约、论坛等系列活动,线上搭建网络交易、项目招商、直播带货、服务交流和推介宣传5大平台。

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设置的中华手造展区、沿黄手造展区、国际手造展区、“山东手造”综合展区暨优选100精品展、“山东手造”乡村振兴展区等11大展区,汇集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手造精品,并重点推出“好品山东·伴手礼”专区,展示“好品山东”文化内涵;新建成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位于济南市泉城路核心商圈,是今年省、市、区共同打造的“山东手造”文化中心,集手造精品展销、产品研发、文化会展、品牌孵化、研学旅行、休闲娱乐为一体,倾力呈现出一个可看、可购、可玩、可体验的手造“网红打卡地”。

信心同样来自于之前每一届文旅博览会的举办,都给文旅融合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提振效应。

据统计,去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展览规模、省区市参展数量、活动数量、交易额、宣传效果、直播带货数量上均创下历届之最。其中,交易总额达4.37亿元,较第一届增长20.2%。现场交易额2.1亿元,较第一届增长10.5%;首次推出的全新文化创意品牌“山东手造”,现场展示展演各类“手造”精品,深受游客喜爱和参展商好评……从这份“成绩单”不难看出,山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文旅新动能在齐鲁大地澎湃涌动。

文旅产业是山东“十强产业”之一。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后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速成长,为加快实现文化强省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2021年,全省文化产业向好向优发展势头良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达2782家,实现营业收入6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出全国8.4个百分点。今年,山东专门制订出台文旅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产业生态创新,加快发展山东手造、研学文旅等重点领域。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体系,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强化“好客山东”品牌影响力。

办一届盛会,兴一个产业。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与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同期举办,不仅是展示山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的平台,也是世界认识山东、了解山东的窗口,既彰显了齐鲁文化之美和文化自信,也让我们看到了山东进一步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本届博览会是‘山东手造’产品和项目的一次集中推介、集中检阅,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手造节’‘手造盛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毕司东这样表示。

着眼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于开拓文旅融合的新天地。当下,“山东手造”工作已被列入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强省建设重点任务。我们期待,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文旅盛会,在充分发挥山东“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比较优势,全面展示山东、全国各地及海外优秀手造企业和产品,力促文旅招商、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助力书写文旅融合发展“山东故事”的崭新篇章。(闪电新闻)

【点赞!他们是唐山“最美退役军人”】9月15日下午,唐山市2022年10名“最美退役军人”名单发布。在发布现场,记者见到了“最美退役军人”并聆听了他们的感人事迹。

路北区韩城镇于林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唐山市青年创业协会会长李帅(因公差未到场),是远近闻名的“兵书记”,凭一股子干劲和啃硬骨头的军人作风致力发展,打造200亩有机蔬菜生态园,建立绿色农产品循环高效生态农业示范体系,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

现任唐山市第二看守所副书记、副所长的哈斯巴根,耐心调解群众纠纷,施手救助生命垂危的路人,解囊相助困难农民工返乡,被誉为“服务各族群众的典范”。他嫉恶如仇,无私无惧、迎难而上,先后查处各类案件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百名。

还有路南区女织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职员张明明,“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唐山市最美双拥人物”、“唐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潘存业,“精准扶贫人大代表在行动先进个人”、获“丰润区捐资助教突出贡献奖” 的阮继民,为掩护战友、不幸失去左脚的孙志权,始终把乡村美、产业兴、乡亲富作为奋斗目标的李春杰,将好事实事一件件办到老百姓眼前心上的姚宏伟,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着力破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张建铧,“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李瑶,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岗位上继续创造着精彩人生。

据了解,由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唐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的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家纷纷表示,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立足岗位,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李金花)

“最美退役军人”事迹:

哈斯巴根,1989年3月入伍,2005年9月退役,现任唐山市第二看守所副书记、副所长。从军人到警察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对党、人民和事业的忠诚。他心系群众,耐心调解群众纠纷,施手救助生命垂危的路人,解囊相助困难民工返乡,被誉为“服务各族群众的典范”。他嫉恶如仇,无私无惧、迎难而上,先后查处各类案件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百名。他勇于担当,无论是曹妃甸开发初期的盐碱滩上的治安办,还是基层派出所、公安分局,或是监管重地,始终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艰苦创业、勇争一流,均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守护了一方平安,先后荣立12次三等功,荣获河北省优秀人民警察、唐山市政法系统“金牌警官”等省市荣誉称号20余项。

李帅,2003年11月入伍,2005年11月退役,现任路北区韩城镇于林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唐山市青年创业协会会长。他是远近闻名的“兵书记”,凭一股子干劲和啃硬骨头的军人作风致力发展,打造200亩有机蔬菜生态园,建立绿色农产品循环高效生态农业示范体系,带领全村走上致富之路。他创办的唐山市福达混凝土有限公司为150名村民解决就业问题。他热心公益,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百万余元。他始终站在强村致富、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工作的最前沿,先后荣获唐山市青年创业协会突出贡献奖、唐山市希望工程2020年度杰出贡献奖、路北青年五四奖章。

张明明,2003年12月入伍,2020年4月退役,现任路南区女织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职员。由军人转变为基层工作者,虽然身份在变,但初心未改。他以一名优秀退役军人姿态,忠诚使命,履行职责,勤勉务实,出色地完成了乡镇武装、退役军人服务、疫情防控等多项基层重难点工作,把对退役军人事业的忠诚和对群众服务的热心展现得淋漓尽致。疫情期间,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主动为优抚对象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事后群众为他送去了“为民办实事,百姓贴心人”的锦旗。因表现优异,在年度单位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所在单位在路南区双拥工作评比中位列第一,所在武装部被唐山市军分区评为“优秀基层武装部”。

潘存业,1997年12月入伍,2000年12月退役,现任河北君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荣登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光荣榜,荣获“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唐山市最美双拥人物”、“唐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潘存业2007年创办企业,现已发展成为集保温管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技术咨询为一体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国家级高科技企业。他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热委员会会长,主导创立授权国家专利48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2项,并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致力于退役军人事业,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帮助近300名退役军人实现了就业和创业。他资助弱势群体并开展养老敬老、教育帮扶、双拥工作和疫情防控等,累计公益投入400万元。

阮继民,1973年1月入伍,1978年12月退役,现任丰润区鑫亿源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山市人大代表,曾荣获“河北省千名优秀退役军人”、“唐山市优秀人大代表”、“精准扶贫人大代表在行动先进个人”、“丰润区捐资助教突出贡献奖”等多个荣誉称号。目前他经营5家公司,总资产达18亿元,累计营业额249.04亿元,缴纳各种税费5.015亿元;他热心公益,先后捐款600万元;他关爱退役军人,积极参与丰润区关爱退役军人基金会“关爱困难老兵”活动及丰润区爱国拥军联合会“拥军行”系列活动,并为全区退役军人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生动诠释了一名退役老兵的情怀和担当。

孙志权,1981年10月入伍,1988年12月退役,滦州市税务局退休干部。服役期间参加对越防御作战荣立一等功,为掩护战友,不幸失去左脚。退役后,工作踏实,热情为纳税人服务;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组织慰问特困残疾人家庭、鼓励帮扶残疾人创业等扶残助残活动,把大爱化作行动,用温暖播撒希望;主动报名参加老兵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医院、驻地部队义务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报告近百场,充分发扬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优良作风。曾获得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各项表彰10余次。将退役军人的光荣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组织和社会一致好评。

李春杰,1982年12月入伍,1987年1月退役,现任迁安市杨各庄镇徐流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职以来,始终把乡村美、产业兴、乡亲富作为奋斗目标。打造“豆香小镇”,发展豆制品产业,年利润550余万元,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路。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长城森林公园旅游带、九龙泉水库休闲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展示区的“一带二区”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田园风光。该村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河北·唐山”最美特色小镇等荣誉称号。李春杰以实际行动践行“用热血铸就忠诚,用奉献谱写人生”的铮铮誓言。

姚宏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役,现任玉田县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脱下的是军装,褪不去的是忠诚和底色;不一样的是战场,一样的是血性和担当。作为“兵”支书,他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全面拓展服务链条,大力整治老旧小区旧貌痼疾,将好事实事一件件办到老百姓的眼前心上;他建立起动静贯通、点面结合、群防群治的高效疫情防控网络,守住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和平安;他用“有我在”的热血初心和“跟我上”的使命担当扎根基层社区,极大的提升了居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

张建铧,1999年11月入伍,2004年12月退役,现任滦南县青坨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退役后,他始终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着力破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凭借自身的努力、入伍学医的经历及高尚的医德医风赢得了村民的赞誉和好评,巩固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卫生院院长。特别是2020年抗疫以来,他坚持以上率下,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卫生院全体人员坚守疫情防控主阵地,强力推进了基层核酸检测、人员转运、宣传引导、院感防控等各项工作,为基层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免疫屏障。2008年以来,他先后被评为滦南县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院长,连续7次受到滦南县政府嘉奖。

李瑶,2006年12月入伍,2015年12月退役,现任乐亭县庞各庄乡阚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新时代冀青之星”“第十届河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河北省2021年度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该同志退役不褪色,任职4年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为民办实事,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贴心人”。他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用青春书写了一名85后兵支书的为民初心。

#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手造盛会,山东“太会了”】时光如济南的泉水,潺潺流过,既见证季节轮转,也迎来再度相聚的时刻。
金秋九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在泉城启幕,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同时开展。10万平方米展览规模、11大展区、2700余家参展商,聚焦手造创新动能,激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澎湃活力,共同谱写文旅深度融合的壮丽诗篇。
记者了解到,本届博览会主题为“博览中华手造 共享文旅盛会”,对“手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主会场之一的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中华手造展区”将全面展示全国各省优秀手造品牌及产品,振兴中华传统工艺,在为观众呈现一场传统文化艺术熏陶和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为中华手造开辟更为广阔的传承路径。同时,“山东手造”也将组团亮相,共同打造一场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手造”盛会。(原文链接 https://t.cn/A6SmraL7)

打造精品手造,集聚发展新动能
连日来,在“和为贵”济南陶塑工作室里,济南陶塑技艺传承人王令涛都在埋头潜心创作。展架上摆放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色陶塑作品,正是传统工艺活化创新的生动诠释。机缘巧合下发现自己在泥塑创作方面的才华后,王令涛从厨师转行做起了手艺人。近年来,他在陶塑设计的趣味性上苦下功夫,先后制作出了Q版孔子像、《论语》食盒、公道杯等陶塑,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把“山东手造”评出来,把“山东手造”展出来,让“山东手造”火起来。2022年3月初,山东8部门联合印发《“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山东手造”推进工程,着力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更好赋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作为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业大省,山东发力“手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山东省内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排在全国第二。在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目录中,山东省有20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从产业上看,截至今年3月份,山东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手造”产业基数大、根基稳。
充分利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今年以来,通过深入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山东手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山东手造”产业新动能不断集聚,产业效益初步显现,成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力引擎。
“临沭柳编”作为临沂地理标志品牌和产业发展的典型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近年来,通过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链条、做强电商等举措,“临沭柳编”已从原本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创意性新型产业体系。同时,当地通过发挥柳编产业聚集作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柳编种植、编织技能、电商营销等就业、创业培训,推进产业扶贫纵深发展。目前,临沭已在镇村建成各类柳编加工点2000余个,直接带动近10万农民就业,覆盖贫困人员7000多人,柳编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过万元。“柳编脱贫之路”已逐渐发展为“柳编振兴之路”。
除了临沭柳编之外,“山东手造”项目还将皮影、鲁绣、面塑、叶雕、刻瓷、黑陶等许许多多优质的传统手工文创产品带到了大众视野当中,为山东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业赋予了崭新活力。如今,随着“山东手造”工程持续推进,已成为山东落实“两创”、坚定不移走新时代文化自信必由之路的重要举措。

办一届盛会,兴一个产业

打响手造品牌,传递中华传统工艺好声音;推动文旅融合、推动文化“两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据了解,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体现在突出“中华手造”和“山东手造”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文旅行业大咖、优秀匠人、参展商齐聚泉城,博览中华手造多彩文化,共绘“诗与远方”美好画卷,碰撞出的将不仅是“智慧火花”,更是手造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大融合。“前两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章丘区都积极参加了。今年这一届我们有了一个分会场——济南华侨城欢乐荟,它是章丘区落实文化‘两创’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济南市章丘区共有100多个非遗项目,将会拿出最好的手造产品进行展示,为四海宾朋讲好章丘深厚的文化故事。花篮、收纳盒、编织包……一根根芦苇,经过投苇、剥皮、轧苇、打条起编、摆边等十几道工序巧手“改造”,就编织成了既绿色环保又典雅实用的各类工艺品。
本届博览会上,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设置了专门展位,将东营市广饶县的大码头苇编带到展会现场,让这项传承了600年的非遗技艺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
这一份份信心,和近年来山东在推动文旅融合上频出“大手笔”密不可分。从最初的“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到2020年升级为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再到如今每年9月如期而至的常态化博览会,从2006年到2022年,这个日益专业化、国际化的高能级平台,见证了山东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文旅融合的铿锵步伐,展示出山东拥抱更广阔舞台的开放之姿。例如,本届博览会设置有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两大会场,并在济南市设20个分会场,同时在全省各地举办70项签约、论坛等系列活动,线上搭建网络交易、项目招商、直播带货、服务交流和推介宣传5大平台。
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设置的中华手造展区、沿黄手造展区、国际手造展区、“山东手造”综合展区暨优选100精品展、“山东手造”乡村振兴展区等11大展区,汇集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手造精品,并重点推出“好品山东·伴手礼”专区,展示“好品山东”文化内涵;新建成的“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位于济南市泉城路核心商圈,是今年省、市、区共同打造的“山东手造”文化中心,集手造精品展销、产品研发、文化会展、品牌孵化、研学旅行、休闲娱乐为一体,倾力呈现出一个可看、可购、可玩、可体验的手造“网红打卡地”。
信心同样来自于之前每一届文旅博览会的举办,都给文旅融合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提振效应。
据统计,去年9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展览规模、省区市参展数量、活动数量、交易额、宣传效果、直播带货数量上均创下历届之最。其中,交易总额达4.37亿元,较第一届增长20.2%。现场交易额2.1亿元,较第一届增长10.5%;首次推出的全新文化创意品牌“山东手造”,现场展示展演各类“手造”精品,深受游客喜爱和参展商好评……从这份“成绩单”不难看出,山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文旅新动能在齐鲁大地澎湃涌动。
文旅产业是山东“十强产业”之一。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后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加速成长,为加快实现文化强省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2021年,全省文化产业向好向优发展势头良好,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达2782家,实现营业收入6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出全国8.4个百分点。今年,山东专门制订出台文旅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产业生态创新,加快发展山东手造、研学文旅等重点领域。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体系,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强化“好客山东”品牌影响力。办一届盛会,兴一个产业。
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与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同期举办,不仅是展示山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的平台,也是世界认识山东、了解山东的窗口,既彰显了齐鲁文化之美和文化自信,也让我们看到了山东进一步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本届博览会是‘山东手造’产品和项目的一次集中推介、集中检阅,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手造节’‘手造盛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毕司东这样表示。着眼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眼于开拓文旅融合的新天地。
当下,“山东手造”工作已被列入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强省建设重点任务。我们期待,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文旅盛会,在充分发挥山东“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比较优势,全面展示山东、全国各地及海外优秀手造企业和产品,力促文旅招商、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助力书写文旅融合发展“山东故事”的崭新篇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有一次,他和他的同伴山姆·科斯曼深入瓦努阿图群岛上一座活火山,他们从大概400米的高空攀爬了进去。本想沿着普尔热瓦尔斯基探险家足迹,前往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
  • 岁月悠长,时间不曾饶过谁,渐渐苍老的容颜,渐渐搁置的信件,都在告诉自己,有的人,终将要说再见。那年一别,后来,我遇见了十里繁华,遇见了花开倾城,却只能独自欣赏万
  • ◾️我最喜欢的是靠窗的休息区,整个180度无敌落地窗,俯瞰南宁CBD商圈,还能看到会展中心,不知道还以为在上海或是在纽约!房间里还提供泡泡浴球,来个高空泡泡浴,
  • 因为你,我发现生活中很多美好,小到今天是晴天都可以快乐,也想要努力变得更好,这样就可以骄傲的给你评论“我真的有全力以赴做一件事,我已经做到了!做一个闪闪发亮的大
  • 房源亮点:位于武侯区红牌楼汇茗苑,交通方便,地铁公交都很近。记者27日走进双凤桥站TOD项目,现场探寻发现,项目配套公园——2号公园已经基本完工,绿意葱茏、鲜花
  •   但永远有一些人,故步自封,觉得白癜风难以治好,危害性巨大。不过,现代人应该去理解诗句的涵义,诠释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与境界。
  • 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遠不會失去自己⚡️摩登兄弟刘宇宁•mdxd•宁哥•lyn•刘宇宁⚡️#烟火星辰[音乐]# ❥ ฅʕ•̫͡•ʔฅ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
  • 开始的那年是个夏天 好像一切都是注定一样我注定要遇见你 记忆拉回到了那一天 一场培训 很多的东西记的不太清了 只记得当时你上台唱歌了 因为看不清脸 对你没什么印
  • 我发现了一个宝贝,佳作 美石 优价精制篆刻闲章宜书画 收藏及馈赠之佳品印文:吾将上下而求索款识:屈原离骚中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净廬刘宇记印石:精品
  • “春捂秋冻”是一条中医养生原则,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春捂一点或秋冻一点,可以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抗寒能力,对于身
  • #任嘉伦[超话]# 7 「不管生活怎样 都是一样要继续... 不管我的心情是好是坏 日子也都是一样的过...」 __________@任嘉伦Al
  • 加油吧~坏的能翻盘,好的能接住[微风] 二战时,德军在追逐犹太妇女,一边追逐一边向犹太妇女投掷石块 #历史那些事# 二战中,最惨的是犹太妇女,人间各种折磨都用在
  • 我的免疫系统正在重启 + 再生的过程中,即将迎来一个更加强大健康的我。已经进入了营养性生酮状态,开始燃烧脂肪作为能源,而我也感觉非凡 好处远远不止这些。
  • キュン的时候被帆帆指了[哇]看到了好花贴的膏药,心疼。能不能别跟coco咖喱一番屋合作了,不好吃哈哈,3年前就吃了不少。
  • 灵感来自Nike Zoom VaporFly 4%精英跑鞋,以飞行器为寓意原型,注入NIKE迄今最为轻质的ZOOMX泡棉,爆发更为出色的能量反馈,任谁都无法拒绝
  • [祈祷][祈祷][祈祷]#世界更年期关怀日# 今天是10月18日“世界更年期关怀日”~其实,更年期在我们周围发生率还是挺高的,毕竟,谁的身边没有一位“阿姨”呢,
  • 亚瑟 Arthur (1981)阔少爷亚瑟向来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父母要求他要么迎娶另一个家族的千金,要么就变成穷光蛋,可他已经爱上了一位街头偶遇的服务员,
  • 路边看到一个南瓜灯随手拿起来,安可看到非要带回家,还不要我选的绿色,她挑了粉色,打开还有灯光和声音(有点吓人的,万圣节专属)她看着更喜欢了,丝毫不害怕,挂在车车
  • 12:椰子粉世界上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天然食品,能保持女性青春活力,促进少女发育,改善老年人的循环系统。3:抗性糊精来自法国ROQUETTE 公司优质的益生元,促进
  • 断了愁丝线,吹奏暗夜曲,只为繁华过后,夜听春雨,笑看花落赋。#日本旅行# 小樽#临近新年开始第一轮的收纳整理,很多年前的票根不经意跳了出来,不知不觉很多年,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