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理难容”讲的究竟是什么理?#传统文化#

“天理”的含义

《道德经》中有一句广为传诵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既阐明了道教信仰的主旨,同时又点出了人类社会秩序存在的根源,即是以天道自然来构建人间的社会秩序和文明体系。

《庄子·天运篇》中也曾提到:“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这同样是在强调人事应该顺应天理,才可至万物太和。

在道教的修炼体系中,遵循“天道”的法则是个人修炼成仙的基本前提。但因为世人多是存在私欲的,很多时候无法做到顺自然,所以总是会做出违背自然天道的事情。在面对一些恶人恶事时,老百姓总是会发出“天理难容”的感叹。元曲中有一折戏叫《朱砂担》,其第四折的标题便是“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那么,此处所言“天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天理,或者称为天道,顾名思义就是天之道、天之理,是具有永恒普遍意义的自然法则的运行方式。中国人对于“天”的信仰,可上溯到远古时期。

天,在中华文化中有三重不同的含义:

第一是指自然界之天,是有形有相的实体;

第二是指以天为代表的虚空自然,可以以阴阳的法则来调和万事万物的生老病死和祸福吉凶;

第三是指人类社会道德的最高准则。

谓“苍天有眼”,则是结合了第二和第三重含义来理解的。如某人做出了非道德之事,触犯了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基本道德公约,必定会遭受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

《老子想尔注》中提到:“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此即是善恶皆有报应的普世价值观。

善恶如何评判

只不过在现实中,善恶报应有时候并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中国古典悲剧《窦娥冤》中有一段唱词,写道:“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那么,苍天又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手段来对人间的善恶是非进行评判呢?

《太平经》有云:“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是说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善恶的种子,今日所做之事必定是明日果报的根源。

道教在看待此问题的时候,着重强调要把善恶报应的关系放到宗法体系中去认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便是儒、道两家均强调的“承负”之说。道教讲的是‘承负’,着重强调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

在“承负”说的理论架构下,人们为善、为恶不仅仅是和以后的某种报应相关联,而是将善恶报应放在和身边万事万物相关联的完整体系中去认知。老子讲“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承负”的根本理论依据,也正是天道运行的基本法则。

天道,是道家推行的一种效法于自然万物的思想体系,其核心观念是“一气化三清”。这既是道家的神学观,同时也包含着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在道家的认知中,天地间的一切——包括人类在内——都是阴阳运化产生的。神仙对人世间的掌控,不会体现于直接参与人类的日常行为中,而是通过阴阳的协调与运化,使万物实现自生自灭、天生天杀的自然之道。

万物得以有序运行的基础,就是阴阳消长的过程。阴阳共同构成了物质的整体,所谓“孤阳不长,孤阴不生”,万物皆是阴阳的结合体,或阴或阳的单方面增长或消亡,都是不符合道的运行法则的。放到人间社会中,此方法同样适用。善恶是和阴阳相对应的,只有平衡阴与阳、善与恶的关系,整个社会才能向着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更迭,必定都逃离不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阴阳互相制衡的永恒法则。

凡是天理难容的事情,其首先必定违背了人伦道理,更违反了阴阳平衡的自然法则,所以一定会受到某种惩罚。这种惩罚不单是来自于外界的力量,更是因为自身的阴阳失衡而导致了自食其果。所以百姓在讲“天理难容”时,其实已经在无形中秉持了朴素的道家真精神了。

再回归到《窦娥冤》中的那句千古一问,其实并不是天道不会对恶事做出干涉,而是天道的调和方式并不一定会表现为人们所期待的结果。民间还有一句俗话叫“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道家也有“速报”和“迟报”的说法。

《太上感应篇》中提到“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强调的是善恶的累积终至于果报,所以才会得出“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的结论。此观点也正是道教“承负”之说的核心特征。

而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行为都是复杂的,往往均是善中带恶、恶中有善,单纯的善恶二分法并不足以解释说明全世界。若不懂得保阴护阳,只是一味地去积愚善或灭一切恶,并不能换来功行圆满的果报。

天理容不下的是不仅邪恶,更是对阴阳平衡的破坏。唯有复归于朴,从阴阳回归到混沌的质朴,调阴阳二气为一个整体,这才是道家追求的最终理想境界。

作者:清虚道人 腾讯道学 https://t.cn/Rcdt451

付嘱第十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改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先天,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众僧作礼,请师说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 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 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 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 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 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 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 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 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 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 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 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 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

  「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

「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磨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

「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是年十二月改元开元),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 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 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 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 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 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 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 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 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 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 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着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门人忆念取首之记,仍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

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磨所传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赐磨衲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永镇宝林道场。留传《坛经》以显宗旨,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终

️️️

这堂课必须上!
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每条都受益终生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
讲经三百余回。

在四十九年弘化的生涯里,
最初直畅本怀,

讲说《 华严经 》二十一日,
后因观机逗教,

又再说
《 阿含经 》十二年、
《 方等经 》八年、
《 般若经 》二十二年,

《 法华经 》和
《 涅槃经 》共八年,
至于对个人特别的教化,

佛陀说过无量数次,
感化无量数人。

佛陀的教示是苦海中的法船,
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
到达涅槃的彼岸。

以下20则佛陀的教化因缘及开示,
以见佛陀的慈悲。

1 、八风吹不动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名之为
“ 八风 ”,

八种顺逆之境能动摇情绪,
让人心神不安。

如何才能
“ 八风吹不动 ”?

在《 法集经 》中,
佛陀说 :

能说空者,
世间之法所不能坏。

何以故?

心不依止世八法故。

何者为八?

而不依止于利衰等事,
不生忧喜称讥之音,
而无欣戚毁誉二法,

心不高下,
于诸苦乐,
不贪不厌,
如是世法,
不能破坏。

2 、人之异于禽兽者,
在于人类能知能觉

人能知能觉,
能够反省改过,
懂得惭愧忏悔。

《 增一阿含经 》卷九说 :

有二妙法,
拥护世间。

云何为二法?

所谓有惭、
有愧也。

诸比丘!

若无此二法,
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
有兄有弟,

有妻子知识、
尊长大小,

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

以其世间有此二法,
拥护世间,

则别有父母、
兄弟、
妻子、
尊长、
大小,

亦不与六畜共同。

3 、忏悔,
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有罪忏悔不仅可以消除罪业,
并能增长善根。

佛陀在
《 五分律 》卷三说 :

于我法中,
若知有罪,
而忏悔者,
增长善根。

4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

佛陀在
《 罗云忍辱经 》说 :

忍之为明,
踰于日月。

龙象之力,
可谓盛猛,
比之于忍,
万万不如一。

七宝之燿,
凡俗所贵,
然其招忧,
以致灾患;

忍之为宝,
终始获安。

布施十方,
虽有大福,
福不如忍。

5 、是非朝朝有,
不听自然无

佛陀在
《 增一阿含经 》
开示远离人我是非之道,

说 :
不毁谤于人,
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
谛观正不正。

6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
唯 “ 精进 ”
是最好的良药

佛陀在
《 杂譬喻经 》 中举出
“ 精进报至 ” 的故事说 :

昔有伎儿,
作种种伎乐,
从一富长者乞牛。

长者了无与心,
故语之言 :

“ 汝能如是勤作伎乐,
昼夜不息,
满一岁者,
我当与汝牛。”

伎儿答言 :
“ 能。”

复与主人 :
“ 能听不?”

长者亦言 :
“ 能。”

于是伎儿闻是欢喜,
一心作乐,
三日三夜,
未尝休懈。

长者厌听已,
即敕子弟牵牛与之。

7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古人说 :
“ 养心莫善于寡欲。”

又说 :
“ 知足常乐。”

因此,
世间上最富有的人,
并不是拥有家财万贯的人。

真正的富人,
是知足的人。

《 佛遗教经 》说 :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
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
虽处天堂,
亦不称意。

不知足者,
虽富而贫;

知足之人,
虽贫而富。

不知足者,
常为五欲所牵,
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8 、知恩报恩,
是做人的根本

《 优婆塞戒经 》说 :
少恩加己,
思欲大报;

于己怨者,
恒生善心。

9 、重视孝道,
因为孝道是人伦之始

在《 贤愚经 》中,
佛陀开示阿难 :

出家在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计其功德,
殊胜难量。

所以者何?

我自忆念过去世时,
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
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
上为天帝,
下为圣主,
乃至成佛,
三界特尊,
皆由是福。

10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必然有一位
“ 贤妻良母 ”

如何才是贤妻呢?

在《 玉耶女经 》中,
佛陀为玉耶开示为妇之道 :

作妇之法,
当有五等。

何谓为五?

一如母妇,
二如臣妇,
三如妹妇,
四者婢妇,
五者夫妇。

何谓母妇?

爱夫如子,
故名母妇。

何谓臣妇?

事夫如君,
故名臣妇。

何谓妹妇?

事夫如兄,
故名妹妇。

何谓婢妇?

事夫如妾,
故名婢妇。

何谓夫妇?

背亲向疏,
永离所生;

恩爱亲昵,
同心异形;

尊奉敬慎,
无憍慢情;

善事内外,
家殷丰盈;

待接宾客,
称扬善名 :
是谓夫妇之道。

11 、和乐安定的社会有待全民共同建立

佛陀在
《 无量寿经 》说 :

世间人民,
父子兄弟,
夫妇家室,
中外亲属,
当相敬爱,
无相憎忌;

有无相通,
无得贪惜;

言色常和,
莫相违戾。

12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朋友又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

什么是益友?

什么是损友?

在《 佛说孛经抄 》中,
佛陀说 :

友有四品,
不可不知!

有友如花,
有友如称,
有友如山,
有友如地。

何谓如花?

好时插头,
萎时捐之;

见富贵附,
贫贱则弃,
是花友也。

何谓如称?

物重头低,
物轻则仰;

有与则敬,
无与则慢,
是称友也。

何谓如山?

譬如金山,
鸟兽集之,
毛羽蒙光,
贵能荣人,
富乐同欢,
是山友也。

何谓如地?

百穀财宝,
一切仰之,
施给养护,
恩厚不薄,
是地友也。

13 、“ 礼贤下士 ”
是领导者成功的要素,

“ 妒贤害能 ”
则是失败之因

在《 四十二章经 》中,
佛陀说 :

恶人害贤者,
犹仰天而唾;

唾不污天,
还污己身。

贤者不可毁,
祸必灭己。

14 、尊师重道

佛陀在
《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中,
对师徒之道尤有周全的指示 :

师弟之义,
义感自然,
当相信厚,
视彼若己。

己所不行,
勿施于人;

弘崇礼律,
训之以道;

和顺忠节,
不相怨讼。

弟之与师,
二义真诚;

师当如师,
弟子当如弟子,

勿相毁谤,
慎莫含毒,
小怨成大,
还自烧身。

15 、多布施,
为大众创造福利

在佛经里,
布施喻如农夫耕田,
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

同样的,
多布施给贤德之人,

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
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

《 四十二章经 》中说 :
饭恶人百,
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
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五戒者万 ,
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
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
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
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16 、端正、
威仪、
安详、
自在

端正姝好,
这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美事。

所谓 “ 端正 ”
并不单指色相的华美俊彦,

而是包含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
庄严、
安详、
自在。

《 法句譬喻经 》说 :
所谓端正,
非色如华,
贪忌虚饰,
言行有违;

谓能舍恶,
根源已断,
慧而无恚,
是谓端正。

17 、人人都希望有好名声,
然而美名并非凭空而来

佛陀在
《 六波罗蜜经 》说,
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做到 :

不说他人过,
亦不称己德,
智照无自他,
当获大名称。

18 、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
钻石,

而是智慧、
法财

佛陀在
《 正法念处经 》说 :
宝物归无常,
善法增智慧;

世间物破坏,
善法常坚固。

若有顺法行,
随人百千世;

虽种种宝物,
不能至后世。

种种财宝物,
则可强劫夺;

王贼及水火,
不能拔法财。

19 、世间事,
由小可以知著,
防微可以杜渐,
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为,
更不可以恶小而为之

佛陀在
《 法句经 》说 :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20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在十法界中,
人居于上升下沉的枢纽地位,

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
忆念、
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

所以历劫以来,
诸佛都在人道中证悟成佛。

太虚大师曾说 :
“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现实。”

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
将人做好,
离佛也就不远了。

怎样才算是将人做好呢?

在《 增一阿含经 》中,
佛陀说有五种非人 :

应笑而不笑,
应喜而不喜,
应慈而不慈,
闻恶而不改,
闻善而不乐。

佛法是世间的光明。

有缘得闻佛法,
应如《 大集经 》说 :

“ 闻法者,
对说法人作医王想,
作拔苦想,
作说法甘露想,
作醍醐想;

说法者,
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
作癒病想。

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
皆堪绍隆佛位,
常生佛前。”

文章选自《 佛光教科书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下酒仓】#红酒小课堂#     【为什么香槟塔杯不适合喝香槟?#葡萄酒的诱惑# 【天下酒仓】#红酒小课堂#     【为什么香槟塔杯不适合喝香槟?
  • 感谢您对梁山旅游的关注和关心,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景区联系,电话0537-7311108。感谢您对梁山旅游的关注和关心,如有任何疑问,请与景区联系,电话0537-
  • 老薛如此努力的奋斗着,却是被世界如此对待,我只能说,人在做天在看,恶人是逃不过报应的,也许是那些坏人变老了,才在我们还没能掌控世界得时候发挥余热,指手画脚,也许
  • 主人们人家想扩关 转抽个10r 关于我:可以叫我鱼子酱 无业游民家里蹲中 会无预警发血图 特别特别喜欢逻辑猫因为我有一只超级萌的逻辑猫叫小怪 平时会经常发他的照
  • 那段很让人泪目,想到那大概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见面……另外贯穿全剧的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也就是经纪公司的老板和经纪人以及其他一直支持着帮助着他的人们~我觉得很有趣的
  • 一小我如果真的爱你,那他就会舍不得向你发性情,由于你对他来讲,已不但仅是无关紧要,而黑白你弗成,只要当男子深爱着他一个女人的时间,才会有如许的感受。这篇文章,我
  • 57岁—66岁走的是丁卯大运,此大运行木火印比,天干丁火比肩帮身,有一定贵人运,但由于天干两个丁火争合壬水官星,事业上也有一定竞争,地支卯木印星助身,但卯酉相
  • ”真的感动的不行[可爱],今天听到的第一句好听的话,志愿服务查两码的过程中能够不被嫌弃,不被抱怨,就很好了[苦涩]今日份暖心❤️遇到一只可可爱爱脾气巨好的比熊,
  • 【未检“春风”吹进孩子心里】自2012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处以来,淮安市两级检察院组建“春风未检”团队,与社会各界共同构筑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
  • 我敢说亚裔被歧视的时候那些人绝对没有为他们站出来说话,一定反讽他们,说祖国有多好,非要跑到国外去。我想如果今天希勒特在德国赶杀犹太人,别人在抗议的时候,也会有人
  • #九江身边事# 【共青城市成立青年社交联盟,服务单身青年交友】昨日,由共青团共青城市委主办,共青青年社交联盟承办的“心心相夕·缘来有你”共青城首届大型青年交友活
  • 4.取用为比劫的条件八字中身弱财旺的人,首先得用比劫,因为对付财星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比劫;印星只能视为辅佐比劫的喜神。三、几种特殊情况不过,对于八字中日干太旺,
  • 仅仅是拌饭都很好吃的海鲜酱,下次我要用它当蘸料,刷火锅,吃烤肉,一定更鲜更好吃了。#馋嘴美食安利##微博新潮计划##不可辜负的美食#纽约东村觅食|韩国豆腐皮寿司
  • :那没肿就是胖了 嗯 胖了宝:看我不痒死你一场挠痒痒大战以猫猫头失败求饶告终 过招不超过五次[悲伤]呜呜 才两天不见宝 就已经想宝了#开学妆容朝我看##开学变美
  • 别说动物了,人也是一样的吧,每天呆在黑屋子,不出门,应该也会闷白的[鼓掌]2.一只牡蛎的性别会由男变女一只牡蛎的性别会由男变女,此后一生中还会变个几次[并不简单
  • 人们普遍认为《男人装》是利用“博眼球”的内容吸引读者,其实只要细看内容,当中“博眼球”的图文所占比重并不很大,主要是在“大片”中体现。玛丽并不是成功男人背后的支
  • ​小时,觉得爸爸无所不能,最爱那硬硬的胡茬扎自己;青春,觉得爸爸落伍不堪,连跟他待一间屋里都嫌烦;越来越大,发觉父亲一直在为自己照路,你在海上奔波,他则是海岸上
  • 分析 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选择这段时间装修,可以缩短装修时间,也能有充足的时间让房子散去甲醛,好过年搬新家。的确,连日来,业内人士从装饰市场到建材市场,再到装
  • [嘻嘻]还能见着我们的女明星呆猪。@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 lyn 宁哥 棚主刘宇宁一念关山‖刘宇宁宁远舟刘宇宁做自己的光‖刘宇宁蒋俊豪#刘宇宁手
  •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坚持没几天之后就说:“什么都不能吃,实在是太痛苦了![怒骂] 划船机需要加些水,我问他如何加,他估计合计用水壶,我看他在厨房和卫生间来回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