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西安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一亿五千万低利息的银行贷款,使我们能保证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二十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既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去年8月,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项目看发展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建成投产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文/记者 黄晓巍 图/记者 窦翊明 )

#西安身边事#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候,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1.5亿元低利息银行贷款,让我们得以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20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去年8月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

  优化结构 加速转换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 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 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 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本组稿件由 记者 黄晓巍 采写)

#简阳播报# 【“科创中国”试点 成都如何发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大潮奔涌,中流击水,奋楫者先。

1月18日,2020“科创中国”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总结“科创中国”建设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分享典型经验。会上,副市长曹俊杰作为“科创中国”新增试点城市代表作视频发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成都坚定对表对标。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城市未来发展、企业成长需要、市民生命健康,把创新作为城市战略转型的关键核心,打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一体化路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策源新高地。

“科创中国”正是中国科协打造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品牌,旨在通过聚焦产学研金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去年,中国科协在22个城市和园区设立“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园区)。打造科技创新城市发展“样板间”,去年12月,中国科协与成都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深入实施“科创中国”行动,协同推进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推动“科创中国”建设,成都,成为其中关键一“子”。

抢抓发展机遇,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下一步,成都市将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按照“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方案,围绕唱好“双城记”、服务新格局、建好示范区、办好大运会四件大事要事,努力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策源新高地,强化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加快形成全球性大规模集聚的高端先进要素引力场,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底气十足

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由中国科协打造,链接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以及国内外各方面创新资源,“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意味着“先行先试”的示范引导,意味着通过聚焦产学研金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成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成都凭何“抢单”?

从区域发展上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推动成都由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

更为重要的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自主创新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成都科创实力如何,数据更是有力的说明。2020年,成都高规格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发布“科技创新18条”“人才新政2.0版”,积极推动校院地企合作、产教职教融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余家,创新指数排名全球第47位,再次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

新发展格局下,“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成都底气十足!

创新动能

成都加快培育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

在科技创新的一盘棋之中,“成都创新创造”承载的担当与作为从未缺席,并且同频共振。

去年12月,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创新浪潮上接续“拔尖”,这并非个例。去年12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其中的“成都造”为叩问太空护航。

创新求变,成都一直敢为人先。以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成都坚持14个产业生态圈引领66个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建设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培育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城市竞争优势实现战略性重塑。

为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模式,释放产业潜能,去年9月,我市首个会地联合创新中心在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签约落地。坚持服务科技人才发展,目前,成都已建立2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3个会地联合创新中心,为我市提高门户枢纽能级,持续提升开放创新对经济的贡献度提供了更多窗口。

同时,聚焦创新策源和技术转化,成都以“两区一城”为主要载体,加大高端要素资源、高能级市场主体、高层次专门人才集聚力度。其中,西部(成都)科学城以“一核四区”为功能布局,引领全球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已初步构建起以中科系、中核系、中物院等“国家队”基础研究为核心,天府实验室建设为引擎,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创新策源动力体系。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都还不断扩大市校合作“朋友圈”,引聚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激活校友资源、聚集高能级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目前,成都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等18所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与全国80余家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其合作项目2000余项,金额超过20亿元。

谋定后动

成都将积极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先行试点

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丰厚“家底”有了,成都的发展目标也很明确。

直指发展目标,成都旗帜鲜明地提出,构建符合成都实际的创新载体和创新生态,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科协组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科技功能布局与城市战略方向相契合、科技攻关重点与主导产业需求相匹配、科技应用场景与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进一步增强创新策源力和成果转化力,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谋定而后动,迈步新征程,成都将如何执笔?

加快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此次会上,成都透露,今年,成都将积极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先行试点。以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为载体,构建会地联合创新体系,推动科创要素在产业生态圈集聚。

让创新和科普两翼齐飞。成都推动科普价值转化,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城市发展奠定创新基础。今年,成都还将探索创新科技走进生活科普新方式。秉持“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实施“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可体验可消费科普场景建设新科学研考、新技术展示、新产品体验、新消费引领的城市新空间。

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一盘棋中,直指人才第一资源。成都提出,今年成都将大力推动人才引进体系先行试点。实施海外智力城市服务行动计划,建立天府海智专家库,推进海智基地、离岸基地建设,构建以科技人才交流合作为主的“国际技术交易联盟”。

同时,将率先开启西部科学家峰会。建立科学家西部百人会,拓展成都科学年会等高端品牌学术活动,发布学术前沿榜单,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擘画美好蓝图,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都蓄势待发,未来可期……(成都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作为在遥远的乡村生活中幸存的人,郑在欢以极具游戏性与娱乐性的文字向读者发起狂欢的邀约:今夜我们不谈文学,只管好看!在郑在欢的写作中,藏在深处的少年于文字中被一点
  • 想想这一切真是命运的安排,直到2020年为止,我到过国内最南的地方仅仅是杭州和黄山,偌大一个中国,除去旅游,我的实际活动范围也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小的三角区域。这一
  • #崔连准实力主舞#[心]#崔连准舞蹈天才# 麻麻又来啦!也别怪唯粉骂bp,超话这么多人,动起来的还是太少了,她们都只是一心为了小准罢了,更何况她们空瓶反黑净化打
  •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蔡聘是何挺下属,2人共事2年。【重庆公安局再有人落马:政治部主任被查,系何挺老下属】14日,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聘涉嫌严重违纪违
  • 2017年4月28日,佳木斯站新建6~9站台启用,佳木斯站进入高站台时代。1990年,佳木斯站新站房(即现有站房)开工建设,新建站台,共3台5线。
  • 十方一切诸佛,及诸佛成就无上正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是从这《金刚经》中所出。为了进一步说明功德胜于福德的道理,于是佛说:如果有人,能受持《金刚经》中一首“
  • ”一位北汽新能源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面向C端的换电模式之所以搁浅,除了北京市场换电场地密度还不够之外,也和产品自身有关,而明年将推出更适合C端的换电版车型,包括
  • FENDI 2022春夏女士系列快闪空间体会光芒四射的迪斯科时代主题感知插画师Antonio Lopez的力量之美。此次快闪空间展示奶油色长衫、丝质衬衫、彩色长
  • 也有网友爆料,其实在这段感情中,付出更多的是陈露,最开始是粉丝霍尊,并没有接受陈露做他的女朋友。霍尊和陈露在恋爱期间,两人还见到了双方的父母,霍尊也被拍到和陈露
  • 6.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2. 波克定理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 Vantage FX 是一家在全球排前三的知名券商,拥有英国FCA,澳洲ASIC,开曼CIMA多国合规监管。接通14家顶级的外汇流动性供应商,致力于为全球交易者
  • 符合国际最高质量标准,2岁以上儿童可用,天然成分,温和不刺激,使用后口腔里也没有苦味,这个特别棒,真的像水一样。15、Hevert Ginkgo德国金纳多银杏叶
  • 牛黄还可以制作很多中成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镇静、止痛、抗惊厥,还能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律失常并且能够扩张外周血管。牛黄还可以制作很多中成药,对于中
  • #宅宅看书基地# 小蘑菇by一十四洲★★★★★世界观设定很弘大的一篇文,审判者,融合派,基因融合,当人类科学面临土崩瓦解的结局,人类如何自救?玫瑰花宣言是一场女
  • 腰封较宽,紧绷束法,有束缚感、支撑感,象征命运对阿絮的桎梏;(我绝对不会告诉你,紧绷束法之下,阿絮的腰臀线条一览无遗,在阿絮与叶白衣较劲老温伸手接住阿絮纤腰的场
  • 今天分享的绘本是了不起的自然传说:全4册(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启蒙绘本,东方神话奇幻故事)故事以一个个具有东方神韵和童趣的自然奇幻精灵——墨石娃娃、小燕人等为主线展
  • 泉州市木雕艺术研究院电话:0595-22337167传真:0595-22138759地址:泉州市鲤城区中山南路375号2栋 《龙宫寻宝》作者:张红苹材质:金丝楠
  •  快跟随#QQ音乐一周新歌赏#一起回顾本周不容错过的好音乐吧>> 看到了王嘉尔B站发的MV下面的评论,是真正大多数都是路人的评价,感谢大家看到了王嘉
  • 漫画墙、ins灯带,还有各种装饰,真的太太太有氛围感了,是时髦精最爱的高颜值烤肉店了!同在现场的还有一个带着孩子从云南开了两千多公里路被要求原路返回的 抱着孩子
  • [#Mwave#商城] #尹智圣#为BABAL的自拍 相约MEET&GREET 见: 亲签CD时间限定: ~ 5月4日 亲笔签名CD : ⏰地址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