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的杭州楼市:仅有1.17万㎡的成交量,跌幅近75%!】不知道为什么,关于现在土地流拍的问题,很多房产专家都认为土地流拍之后,房价必然上涨。

他们的逻辑是:土地流拍,意味着未来供地供应量减少,从而房价上涨。

那么,真相真的和他们说的是一样的?

只能说,当一个房产专家从事卖房以后,他的离场就已经不可能公立了,尤其是当他的业务越做越大的时候,从属性来讲,就已经不可能以公立的心态多谈论这些问题的。

小龙虾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现在高喊土地流拍,房价要大涨的房产专家,你翻看他们去年3、4月份首轮集中供地的时候,他们同样是在高喊房价要大涨,当时他们的理由是土拍太热了。

那么大家对比一看以后就会发现,同样的一个人,在去年首轮集中供地的时候,高喊土拍太热,房价要大涨;

在第二轮集中供地的时候,高喊土拍太冷,房价要上涨,土拍热了;土拍冷了,怎么房价都要上涨?

要知道,互联网还是有记忆的,随便翻一下知道了。

事实上,现在的土拍已经是一个博弈的地方,并不只是一个很单纯的卖地买地的市场。

现在高层很明显,是希望地方上不要对土地财政依赖太深,想要让地方上认真的发展实业,关于这点,大家应该都是认同的吧?

就是高层希望地方上认为发展实业,不要炒房。

那么高层希望地方上发展实业,但是地方上却老是阴奉阳违的,不愿意发展实业,因为发展实业就像我们创业一样,风险太高了,而且周期性太长,有的地方头头一个任期还没完,就被调走了。

而发展实业一般至少3年以上,才能看到效果,而炒房的话,半年就能看到GDP明显起来了,所以地方上都不太喜欢发展实业和来钱快,事又少的房地产相比,发展实业明显太累了。

所以,地方上一直积极性都不高。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高层怎么办,只能通过别的一些方式来给地方上施压,去倒逼他们认真发展实业,走实体的路子。

02、仅有1.17万㎡的成交量,跌幅近75%
根据中指院的数据统计:今年的五一期间,杭州楼市仅有1.17万㎡的成交量,同比去年4.69万㎡的成交量,跌幅近75%。

大数据显示,30天内降价的房源接近10452套,涨价的房源只有763套,涨跌超过13:1。

可大量降价房源的背后,却没有换来应有的成交量:刚刚过去的4月份,杭州仅成交了3900余套二手房。

按照杭州有4.2万名备案经纪人来算,平均10-11个人才能卖出一套房子。

路过杜文路口时,偶然发现一个十字路口,竟然挤着三家中介门店,仿佛写满了楼市繁荣时的美好景象。

可在疫情和行情的双重打压之下,现在有的中介门店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人:半数的人转行了,另一部分的人还被封在小区里。

事实上,惨淡的还不止这一个门店:根据房管局披露的信息,某中介门店在近期一共离职了15名中介,相当于走了好几波人;

除此之外,还有某中介门店因经营困难,拖欠了30来万的房租......

对于普通人来讲,二手房市场上那些纷繁复杂的数据,有可能都是陷阱。

我们既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假成交截图诱多,又要防止装作很公正,喜欢用做低的网签数据唱空吸一波流量的做法。

真的好难啊。

这个时候,又一次要提醒大家,当你数据不全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数据。不全的数据,等于没有数据。

因此,我们只要看政策。对的,楼市从来都是个政策市。那么看政策导向,往往比市场数据有效。

市场数据反映的是当下,你觉得正确的,可能下一个月就变天了。但政策是有个滞后性的。你看到了政策,等于看到了底牌。

按着政策导向走,你才能先人一步。

二手房市场一旦热了,一二手倒挂差价就更确定了。同时,卖出二手房的房票又会投入到一手市场,那么一手市场就变得更难摇了。

这个趋势推论并不难。如果一手市场更热了,好的楼盘触发限售锁住越多,短期内的供应预期就越少,那么就会进一步激发二手市场的购买力。

所以,无论你是买二手,还是摇一手,其实根源都在于这个市场会不会变得更热。

而从目前高层的政策、地方的政策和市场情绪的变化来看,尽管现在不能算很热,但明显是在升温中。

如果我们不能抓住当下市场情绪仍不算高涨,价格仍处于低谷的时间段,完成置换和资产配置,一旦低谷过去,后面的路就越走越窄了。

你会发觉,房东们不再好商量了,好的房子惜售了,一手房变得更难摇了。

如果房价适度的上涨,涨幅在可控的范围那种,那么对于消费来说,的确是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但这个也是有限制的,房价适度的上涨,对消费有用,但是当房价大涨,尤其是像我们国内这种房价五年翻三倍,房价涨幅300%的这种涨法,消费就直接被积压到了。

收入增速要和房价增速相匹配才行,如果两者一个跑的太快,一个都没跑,那就成了长短腿,很容易就摔跤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年轻人月收入5000,房贷2000,他一个月还能剩4千开销,后面年轻人工资涨到7000了,但是房贷却成了6000,他一个月就剩1千了,还怎么消费呢。

03、城市没有变,变的只是大家的舆论而已
在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时候,各种好听的声音都会出现的;当房价下跌的时候,各种负面的消息,也都会出现。

现在人们对一个城市的信心,很多都是寄托在了房价上了。这就是典型的暴发户心态,我们不自豪我们的科技,我们自豪我们的房价。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2020年深圳房价大涨的时候,各种吹深圳吊打北京、上海,2021年深圳房价下跌的时候,各种人才流失论。

2016年郑州房价比西安房价早涨一年,所以2016年郑州房价大涨,西安房价还没动静,那个时候网上各种说郑州发展的怎么好,西安不行了等等的。后来西安房价大涨,郑州房价下跌,又成了西安发展的各种好,郑州发展的不行了。

实际上这些城市变了吗?一个城市的产业能在一年之内发生多大的变化?一个城市的有钱人能在一年内都跑走吗?

城市没有变,变的只是大家的舆论而已。

这一轮国内楼市不景气,除了当下互联网、房地产、教培等行业收入锐减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是那些东部发达城市的体制内降薪,也影响了很多人的购房计划。

全国除了上海、北京以外,其他的城市里面,只要是两个正式工作的人,加在一起,在当地买一个中等以上的房子,问题就不大。

比如说南京,南京现在一套差不多的房子,中等以上的,需要400多万,一个南京正式工作的人,工资差不多在20万到30万之间,取个中间值,25万,两个人正式工作的人,加起来就是50万。

这50万,可是旱涝保收的50万,再加上有着高额的公积金,有可能他们2个人光靠公积金,就能覆盖房贷了,所以那些正式工作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房价一般也不低。

但是现在行情不同了,正式工作的收入也开始调整了,尤其是东部发达城市的,多少都降了一些,这些人的工资一降,对他们买房的信心,也影响很大的。

另一方面,其实现在是泡沫经济发展的太快,实体经济没有跟上来,导致人们必须要付出高强度的劳动之后,才能勉强生活。

大家不想那么累,但是不那么累,又无法负担具体的生活。

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就是当下全国房价那么高,人如果不拼命的付出高强度的劳动,根本买不起房,人们不想那么累,不想996福报,但不996福报的话,收入就会下降,收入一下降,就买不起房了。

泡沫经济走的太快了,大家都很累,诉求得不到满足,压抑的很。

可以说,这一轮楼市调控,当全国那些主要城市,二手房房价和新房房价之间没有倒挂,恢复到了正常的时候,也就是二手房房价普遍低于当地新房房价20%左右的时候,这轮楼市的底,差不多才算是到位了。

现在楼市里面,还有很多的城市,虽然房子卖不出去了,新房也卖不动,但是房东就是不降价,二手房房价依旧比新房房价还要高,这就是一个畸形的市场。

新房的成本越来越高,对建筑标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新房房价却没有二手房房价高,再加上楼龄老化等等的负面作用,二手房房价应该要比新房房价低才对。

等什么时候二手房房价比新房房价低了,差不多调控就算结束了。

04、总结
经过这段时间观察,小龙虾发现现在国内楼市真的有很多城市的房价都下跌了,虽然说这些城市房价下跌的城市,和2020年房价低点相比,依旧算是高位。

但是也有一些人,是的确买在了房价高点,而且根据目前的楼市情况来看,这些人有可能真的是买在了近几年来的房价高点了。

如果说买房不小心买在了房价高点,我觉得还是要把自己的这个心态给放端正,你就要想,自己是刚需购房者,这个房子是买来自己住的,不是用来投资的,房价涨跌无所谓。

虽然说这么安慰自己,的确是有些比较鸡汤了,但是你房子都已经买了,你还能怎么样?

尤其是看到一些女粉丝,压力非常大,因为当时要买房的意见是她提出来的,所以现在房价下跌了,尤其是家里还贷款买房了,一家人都有些指责她,让她压力很大。

女性因为天生比男性更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对房子、车子这种能看的到,摸得到的东西有着天然的喜欢,而男性则比较喜欢冒险、爱幻想,所以男性炒股的比例,又超过了女性。

只是现在楼市的这个大环境的确不好,或者说以前的房价的确是涨的太狠了,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大家的实际收入,所以现在只是稍微一调整,然后大家都很难接受。

关于以后一线城市的房子,我劝大家还是冷静一些,就算一线城市的房价,从6万跌到了3万,大部分人依旧买不起。

原因很简单:

一、现在大家的主要财富,都在房产上,存款并不多。如果说一线城市房价从6万跌到了3万,二线城市的房价要跌多少,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要跌多少。

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上海要是从6万跌到了3万,而南京还是3万,你觉得大家会去南京买还是上海买,上海房价跌到3万,南京房价估计要跌到1.5万,所以一线城市房价一跌,后面城市房价都会跌的。

原本的房子卖不掉,想要在一线城市买房,依旧是很难的。

二、房价如果真跌那么多,收入在短期内肯定会锐减,各行各业都会,这个躲不掉的,你想想,一线城市房价跌了。

你的收入也减少了,买房依旧不会容易的。

现在关于这个买房,上面是想要让大家从过去的那种看不到买房的希望,给变成有买房的希望,但却依旧不容易。

所以少年们还多努力工作,多存点钱,等机会。

【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了保障自身权益,谨记第三方平台交易保障双方安全哦签名会有的,再版也都会有的,比心指路(♧◑ω◑)☞♡【带你了解夏七夕】大家都来逛一逛,瞧一瞧咯!开业时间: 开
  • 医疗“国家队”来了,京津冀三地共享 大健康产业的崛起,不在空泛的口号里,创新要素的集聚,“国字号”医疗机构的强势加盟,印证静海的比较优势。张伯礼心中的阵地,与静
  • 他又说别的言词(当时没有想到后面能这么厚颜无耻没截图整个过程只截图了部分评论)反正每一句话离不开我就删了,就想着删作品,原作者回复是“别删你挂着吧”然后原作者做
  • 我想,《西游记》也是这个道理,你感到痛苦,感到在漫长的旅程中要和那么多无聊的妖怪打架,那是因为神在很远的地方。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老丁曾经对我说,人生很短暂
  • #九辫[超话]#看了那么久dw得逼逼赖赖,只想说本来唯粉入的坑,然后看DW 撕九郎,就成了cp粉,然后就出不来了,你瞅瞅这,像话吗,像话吗这[awsl][aws
  • 两个人在吃面包,突然虫子又飞出来,某人拿着瓶橙汁洒了一地,飞快的跑去另外一边[雷神]:快点抓它啊,等下又不见了[黑寡妇]:我也很怕啊[允悲][雷神]:你不怕的,
  •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爱泡牛奶,咸甜口我不爱。( ˃̶̤́ ꒳ ˂̶̤̀ )蔬菜的三包,我就剩一包焦糖风味的还没看过小排畸过了,糖耐挂了控糖第一天,大半天吃的杂粮米饭
  • 走路的这一个多小时,恰是雷阵雨前的空当,空气有些闷热,素日那些喜欢在山林里叽叽喳喳的鸟儿都一声不吭了,唯有两只四声杜鹃不嫌天气差,用叫声陪我走完南边大约三分之一
  • 我们会做最妥善安排‼️团队靠所有人来用心维护‼️特此声明‼️ 重要通知讲师:希总本人亲自开课内容:艾芘基妮【经济特区】扶持计划❗️经公司7⃣0⃣多位高层共同研究
  • ~❄️~。~❄️~。
  • 轻松喝汤温暖食补,冬天不怕冻啦~ #十一月连更挑战##美食新星创作人##美食种草大赛# 一入冬,很喜欢煲汤喝什么羊肉汤、母鸡汤、老鸭汤……要是没有时间的话,我就
  • 大夏天的运动热的要命 节食饿的要命 心态还容易崩 对身体伤害也不小 记住 减旨一定要找到最舒服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 否则半途而废反反复复还不如不开始#少女秘密强效
  • #金廷祐[超话]# #金廷祐音乐中心MC# 220618 MBCMusicCore蓝色小鸟更新 廷祐相关 一则 没有音中的周六是假的周六看着无害的小动物's宇宙
  • 我:(不敢说话+1)妈妈下锤子的手越来越重…[嘘][嘘][嘘]我回来了,那从今天开始以后就不会再有我的影子出现了,你也听不到我烦人的声音了,我希望你能快快把我忘
  • 快来和小南分享一下吧~[笑哈哈][笑哈哈]让我们向着目标,提前做好计划!【#2022就要过去一半了#该认真对待生活了[加油]】每一种好的生活方式,都会在某个时刻
  • 今年终于赶上婚礼活动啦,虽然已经是6月底了…准备动用时间旅行惹(搓手)今天的里程旅行到了流星岛,超级开心ww《5%的改变》1. 在心理咨询界,有一条近乎行业共识
  • #美一名委员呼吁苹果谷歌下架Tik Tok# 近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一名委员呼吁苹果和谷歌将Tik Tok从它们的应用商店中删除,他把这个社交媒体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武大靖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佳木斯在黑龙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除了美景之外佳木斯还有特别多的当地特色
  • 本来每天都要犯一次半次的,轻重而已,因为他脑部里头啊,刮风下雨,淋水受风寒的,长期里面有淤血,血府逐瘀汤就把它化掉了。“胸中不能够放东西”有病人这个胸部,只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