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四代13人坚守三尺讲台上 “园丁家庭”薪火相传】天津有这样一个“园丁家庭”,曾从战火中走来,在晋察冀边区为学生们支起课桌;也曾坚守一生,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如今,“90后”已“接棒”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近一个世纪来,这个家庭四代人中有13名人民教师,从烽火连天到和平盛世,他们薪火相传育桃李。

这是赵慕平(中下)和家族中从事教师职业的亲人一起留影(2021年9月20日摄)。(受访者供图)

四代人的师教传承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扉页上写着外祖父祝福语的这本《常用古诗》,被郝岚一直珍藏。边角尽管已经些微泛黄,但这件二十多年前的礼物,是郝岚所在的家庭师教传承的缩影。

郝岚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出生在一个“园丁家庭”中,四代人先后有13人站上三尺讲台,也因此在去年成为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教育世家之一。郝岚说,故事从20世纪就已经展开。

20世纪20年代末,郝岚的外祖父赵秉和从原河北唐县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与妻子一起在晋察冀边区的师范学校任教员。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已在燕京大学做实验员的赵秉和,被迫带着一家六口,从北平一路靠人接济,逃难回乡。而后,赵秉和的妻子又在战乱中去世。

虽然尝尽了乱世的苦楚,但作为一名教师,这一切没有阻挡赵秉和教书育人的决心。他开始在晋察冀边区兴办小学教育,为学生们支起读书识字的课桌,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至退休,他依旧坚守在河北省易县的基础教育领域。

1985年,赵秉和正式入党,他激动地给子女写信,说他一辈子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入党的日子未来就是他的生日。退休后,赵秉和依然为中小学生义务宣讲晋察冀边区抗战史。

在赵秉和的影响下,女儿赵慕平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耕耘在天津市南郊区(现津南区)基础教育一线。两代人也为郝岚指引了人生方向,23岁起,郝岚站上了讲台。与外祖父和母亲不同,郝岚作为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她开始为祖国培养更多教师。

如今,郝岚的表侄女孙榕鞠也在教育岗位上开始发光发热,在这个1996年出生的女孩手里,四代人的接力棒又递了一程。

三尺讲台上初心不变

赵慕平的一生追随着父亲的教诲,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郝岚记得,母亲曾经有一名学生患有小儿麻痹,因家庭困难,差点放弃学业。赵慕平一边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一边想办法让自己家人教他一些一技之长。

后来,这位学生一直自强不息,退休后仍把赵慕平当作自己的母亲一般看待。哪怕如今学生已年过六旬,腿脚更加不便,每年春节一定都会来看望“赵老师”,数十年不曾间断。这几年因为实在上不去楼,也一定要来到楼下给赵老师打个电话,因为这样“离着近,觉得亲”。

这是赵慕平早年在书桌前工作的留影(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好老师却不是“称职”的妈妈。小时候,郝岚总是埋怨母亲,对儿女照顾太少,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哪怕是大冬天,母亲也能五点钟就爬起来去带学生出早操,而郝岚的手指生了冻疮直到溃烂母亲才发现。当年食指上的那个深深的洞变成了如今一个若隐若现的伤疤。

直到走上与外祖父、母亲一样的道路,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们一双双眼睛时,郝岚才真正懂得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1996年,我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23岁,比学生大不了多少的我诚惶诚恐,生怕课讲得不好。”

为了不辜负学生,郝岚一路苦读,20多年后,青涩的教师已经成长为博导,被一届届学生亲切地叫作“女神”。她坚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引领人生。

疫情以来,天津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甘肃陇东学院,郝岚的专业知识和正能量,打动了远方的孩子们。“你完全可以不喜欢外国文学,甚至可以不喜欢文学,但是你必须热爱个什么。”在给甘肃孩子的信中,郝岚这样写道。

认真备课,生怕因为相隔千里就让孩子们落下课程的郝岚,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尊敬与喜爱。“也许,我以后也会当一名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和您见面。”甘肃学生发来的邮件朴素而真诚。

播撒更多“秉烛之心”

赵秉和曾对女儿说:“为师者,育人才是最高追求”。当赵慕平工作遇到坎坷时,时长想起父亲的鼓励,为师者,育人才是你的最高追求,其余的都是“浮云”。

这是上世纪80年代赵秉和在天津给女儿赵慕平题字勉励她克服一时的困难(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家风的影响下,孙榕鞠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教师,毕业后如愿成为天津滨海新区一名幼教老师。她说:“四代人的传承,既是一种责任感,更是一种力量。”

教学之余,郝岚有着自己的思考。“今年多收三斗,明年就想要多收五斗,教育不是这样简单做加法。”她认为,成绩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成效不能如此简单衡量,“学生没有真正爱上这门课程,没有具备人文兴趣与情怀,教育就是不完整的。”

回望外祖父经过的波折岁月,郝岚身体力行,把思政教育、红色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把历史讲述为生动的故事,令她备受学生欢迎。在郝岚的影响下,又有许多学生将“踏上三尺讲台”视作人生目标。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一颗丹心,一生秉烛。“教师就是持灯使者,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帮助、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郝岚的本科毕业生、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书睿这样说。

【新华全媒+丨四代13人坚守三尺讲台上 “园丁家庭”薪火相传】新华社天津9月9日电(记者白佳丽、郭方达、张建新)天津有这样一个“园丁家庭”,曾从战火中走来,在晋察冀边区为学生们支起课桌;也曾坚守一生,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如今,“90后”已“接棒”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近一个世纪来,这个家庭四代人中有13名人民教师,从烽火连天到和平盛世,他们薪火相传育桃李。

这是赵慕平(中下)和家族中从事教师职业的亲人一起留影(2021年9月20日摄)。(受访者供图)

四代人的师教传承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扉页上写着外祖父祝福语的这本《常用古诗》,被郝岚一直珍藏。边角尽管已经些微泛黄,但这件二十多年前的礼物,是郝岚所在的家庭师教传承的缩影。

郝岚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出生在一个“园丁家庭”中,四代人先后有13人站上三尺讲台,也因此在去年成为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教育世家之一。郝岚说,故事从20世纪就已经展开。

20世纪20年代末,郝岚的外祖父赵秉和从原河北唐县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与妻子一起在晋察冀边区的师范学校任教员。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已在燕京大学做实验员的赵秉和,被迫带着一家六口,从北平一路靠人接济,逃难回乡。而后,赵秉和的妻子又在战乱中去世。

虽然尝尽了乱世的苦楚,但作为一名教师,这一切没有阻挡赵秉和教书育人的决心。他开始在晋察冀边区兴办小学教育,为学生们支起读书识字的课桌,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至退休,他依旧坚守在河北省易县的基础教育领域。

1985年,赵秉和正式入党,他激动地给子女写信,说他一辈子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入党的日子未来就是他的生日。退休后,赵秉和依然为中小学生义务宣讲晋察冀边区抗战史。

在赵秉和的影响下,女儿赵慕平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开始耕耘在天津市南郊区(现津南区)基础教育一线。两代人也为郝岚指引了人生方向,23岁起,郝岚站上了讲台。与外祖父和母亲不同,郝岚作为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她开始为祖国培养更多教师。

如今,郝岚的表侄女孙榕鞠也在教育岗位上开始发光发热,在这个1996年出生的女孩手里,四代人的接力棒又递了一程。

三尺讲台上初心不变

赵慕平的一生追随着父亲的教诲,总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郝岚记得,母亲曾经有一名学生患有小儿麻痹,因家庭困难,差点放弃学业。赵慕平一边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一边想办法让自己家人教他一些一技之长。

后来,这位学生一直自强不息,退休后仍把赵慕平当作自己的母亲一般看待。哪怕如今学生已年过六旬,腿脚更加不便,每年春节一定都会来看望“赵老师”,数十年不曾间断。这几年因为实在上不去楼,也一定要来到楼下给赵老师打个电话,因为这样“离着近,觉得亲”。

这是赵慕平早年在书桌前工作的留影(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好老师却不是“称职”的妈妈。小时候,郝岚总是埋怨母亲,对儿女照顾太少,心思都放在学生身上。哪怕是大冬天,母亲也能五点钟就爬起来去带学生出早操,而郝岚的手指生了冻疮直到溃烂母亲才发现。当年食指上的那个深深的洞变成了如今一个若隐若现的伤疤。

直到走上与外祖父、母亲一样的道路,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们一双双眼睛时,郝岚才真正懂得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1996年,我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23岁,比学生大不了多少的我诚惶诚恐,生怕课讲得不好。”

为了不辜负学生,郝岚一路苦读,20多年后,青涩的教师已经成长为博导,被一届届学生亲切地叫作“女神”。她坚信,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引领人生。

疫情以来,天津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甘肃陇东学院,郝岚的专业知识和正能量,打动了远方的孩子们。“你完全可以不喜欢外国文学,甚至可以不喜欢文学,但是你必须热爱个什么。”在给甘肃孩子的信中,郝岚这样写道。

认真备课,生怕因为相隔千里就让孩子们落下课程的郝岚,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尊敬与喜爱。“也许,我以后也会当一名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和您见面。”甘肃学生发来的邮件朴素而真诚。

播撒更多“秉烛之心”

赵秉和曾对女儿说:“为师者,育人才是最高追求”。当赵慕平工作遇到坎坷时,时长想起父亲的鼓励,为师者,育人才是你的最高追求,其余的都是“浮云”。

这是上世纪80年代赵秉和在天津给女儿赵慕平题字勉励她克服一时的困难(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在家风的影响下,孙榕鞠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教师,毕业后如愿成为天津滨海新区一名幼教老师。她说:“四代人的传承,既是一种责任感,更是一种力量。”

教学之余,郝岚有着自己的思考。“今年多收三斗,明年就想要多收五斗,教育不是这样简单做加法。”她认为,成绩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成效不能如此简单衡量,“学生没有真正爱上这门课程,没有具备人文兴趣与情怀,教育就是不完整的。”

回望外祖父经过的波折岁月,郝岚身体力行,把思政教育、红色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把历史讲述为生动的故事,令她备受学生欢迎。在郝岚的影响下,又有许多学生将“踏上三尺讲台”视作人生目标。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一颗丹心,一生秉烛。“教师就是持灯使者,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帮助、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郝岚的本科毕业生、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杨书睿这样说。

#日本旅行# #日本美食# #大阪#

在大阪北部,
有个叫做「箕面」的地方,
在炎热的季节里,
游客们会来到箕面川旁的箕面瀑布步道,
感受凉爽的气息。

在坂坂酱今天介绍的「北摄 Spice 研究所」,
热爱辛辣料理的主厨‍所研发的原创料理超受欢迎!
还能喝到时下流行的 Craft Cola 哦~

地址:
562-0001大阪府箕面市箕面2-1-34

欢迎大家到“乐活坂Plus”公主号来玩,
那里有更多美丽的活动等你解锁哦~
今天就有,来找我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碰到两次问路的,还都是上海老伯伯,而且都在找“五官科”耐心告诉他们怎么走,看着他们的身影,我忽然意识到平民和权贵同在一条道上,一墙之隔……一边是魔都的格调,一边
  • 原来是我们腮发得刚刚好、啤酒肚发得刚刚好、头围打破近大远小自然规律的第一人金泰亨呀!#属性# 【追星属性】本命妈弹 主担金泰亨金容仙邕圣祐护团 zqsg正泰日月
  • 鉴定和科普服务请参考下图标准表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鲜花]成功不是将来才有,是从决定做累积那刻开始[太阳]本人从业已快10年,经过多年打磨
  • —我真的很懒得动,就是在家如果坐下烤火了基本不会挪屁股的那种;他在身边就很好了,我上午在办公室的时候说中午想喝牛奶,我这人吧就属于过嘴瘾的那种,说完了其实喝不喝
  •   9月5日,刚刚载誉归来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北部原始林区分局恩和哈达派出所指导员、二级警长刘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坦言:“我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
  • 而现在也可以和女儿聊李清照的词了,聊这个时,我就是她的偶像,别的宋词不定记得,但李清照的词几乎每首都还会背,女儿问我为什么喜欢她?书中介绍的方法与技巧,让你在上
  • 小编的妈妈偏头疼十几年了,没接触中医前吃的那都是止痛片,后来止痛片不管用了医院就给开了米格来宁片,起初确实管用,后来也是越吃越多,压不住了...小编当时刚来守正
  • 虽然二者分别属于福特与林肯,前者售价15.98万-21.68万,后者售价25.28万-34.08万,但是二者源自同一平台生产,智能科技和动力、变速箱、底盘三大件
  • 28.温柔永远都不会是群发的,更不会人手一份29.山不过来,我就过去。22.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
  • 我不知道这个训练能为我带来什么——更强的控制?是从第三次练起,我才能保持全程清醒不睡着......很奇怪我一个睡眠障 碍患者,为什么全神贯注进入课程,却不到三分
  • 2. 克己去蔽与“致良知”相联系的是克己,这是“致良知”的前提,也是达到“此心光明”境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王阳明在晚年的时候才提出“致良知”的思想,他认为这
  • 出现在直播留言中的小柯~~满满的柯式幽默图二:柯式人生哲学图四:看来左右边调乱的门把应该不是线索图五:Orad说他在看剧本时觉得许愿的那一幕很浪漫,但。明明是渴
  • 他把世上最美好的情感都给了她。因为人往往会为了向往的人生拼命,却很难为另一个人放弃自己原有的幸福人生。
  • 就像林志颖说的:“自己是最累的病人,本该好好休息,却要一直面对各种奇怪的消息。就像林志颖说的:“自己是最累的病人,本该好好休息,却要一直面对各种奇怪的消息。
  • 20-21赛季没能再次入选全明星,但数据依旧有场均19.3分4.9助攻,随后的21-22赛季被雷霆买断后加盟尼克斯,表现还行的沃克突然被弃用,随后又被交易到活塞
  • 王贻芳:谈不上经验,我们在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的时候,会慎重考虑刚才我强调的那几点,也就是它的学科重要性、领先性、国际影响力以及国家需求。为了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布
  • 火了二十余年的歌手,在如今这个时代,依然被奉为王者,他的那些经典歌曲,不仅仅盛极一时,而且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正在成为最伟大的作品。 2、 回归到先
  • 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我这么记仇 又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所以 要用自己的方式报仇白氏此首也是见道了《遇物感兴因示子弟》--白居易圣择狂夫言,俗信老人语。
  • 今晚这个采访把我彻底圈粉了…外界纷纷扰扰,他想要埋头奔跑…他说能隐身的话想做的事是去街上逛一逛…如果自己消失了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结合一路来的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伟大源于渺小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