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研发力度 提升制造业综合实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不断开放与创新,我国制造业积累了技术能力,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优势,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短板问题,未来,要加大研发力度和自主创新,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体系建设,培育我国制造业对外竞争的新优势。

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规模优势不断巩固,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近日在工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我国制造业增长了9.8%,高于GDP增速1.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长了2.8%,高于GDP 0.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和比重的回升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告诉记者,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突出的部分,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起到最核心、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分布比较广泛,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制造大国地位仍稳固不变。

十年来,我国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由2012年的7.4万亿元、3.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8万亿元、6.3万亿元,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0%左右,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品牌数量从过去的10个增加到24个,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从创新成果看,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2012年的11.9%提高到2021年的22.4%,大国重器亮点纷呈,“蛟龙”潜海、双龙探极、C919试飞、“嫦娥”揽月、“北斗”组网、“九章”问世,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凭借持续高强度投入、优质的创新资源要素、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在创新应用领域竞争能力持续增强,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王伟表示,在数字化方面,2021年,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较2012年分别提高30.7个和25.9个百分点。绿色化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服务型制造蓬勃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增值占比持续提高。

培育制造业对外竞争新优势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相关专家指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加工组装环节和中低端制造领域,在上游的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设备、主要软件等方面还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现在明显增多,技术壁垒和供应链阻滞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双重压力。

“我国制造业大规模应用能力和商业化变现能力很强,但原始创新能力比较弱,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受制于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研究员朱煜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撑依然不够,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仍有待加大,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有效缓解,对此,我国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更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未来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的重点是要在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对已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横向扩张和垂直整合,加强行业间协同合作,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打造中国制造业品牌,进而有条件争夺国际技术标准或产品规格设计等话语权。同时,我国要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在核心技术方面尽量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加强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体系建设,培育我国制造业对外竞争的新优势。

王伟表示,下一步,将统筹好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提质增效升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稳投资。加快“十四五”工信领域重大工程和行动实施,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二是增动能。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提升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和效率。同时,努力扩大增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三是育主体。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打造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再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是优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落细惠企政策,特别是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加大要素协调保障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贸易报记者 周东洋)

【开启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开启了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连日来,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河南信大网御科技有限公司各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副总经理郭义伟十分开心。“此前我们一度面临研发场地紧张的问题,多亏金水区政府在产业集聚的河南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帮助协调解决并发放租赁补贴,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完善拟态防御产业链。”郭义伟说。
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表示,金水区有3.8万家科技类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已超2000家。“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换道领跑战略行动,以重点项目和企业培育为带动,打造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技术高级化、产品名牌化、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张红伟说。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河南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完善创新体系,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健全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环境。
今年3月份,由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牵头,河南省内18家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参与建设的龙门实验室揭牌。“龙门实验室的使命是立足中原、智造中国、装备世界。长期目标是建成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能够支撑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中国工程院院士、龙门实验室主任樊会涛表示。
河南紧抓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工作,聚焦产业发展,攻克关键技术。自2021年7月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嵩山实验室揭牌以来,目前河南已建成聚焦种业科技的神农种业实验室、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的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的龙门实验室,以及聚焦关键金属与材料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6家省实验室,为优势产业在新赛道上提供澎湃动力。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河南将高标准谋划建设10家突破引领、综合集成的省实验室,使之成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引领阵地和源头支撑,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打造引擎。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今年1月份,3列满载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等成套煤矿综采装备的郑煤机整车专列陆续在郑州铁路局开封货运站发车,经满洲里出境,奔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这一批次班列运输的成套设备将用于俄罗斯煤炭主采区的煤炭开采。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井工综采装备制造的全球领跑者。去年7月份,郑煤机就将国内首套由单一厂家自主供货的成套化综采装备顺利销往土耳其。该套综采装备在奥日欣煤矿成功应用后,凭借稳定可靠的三机配套,帮助矿方实现了高产高效出煤。
“郑煤机不仅具备生产世界最高液压支架的能力,比肩国际煤机领军企业,而且还提供全流程自主研发的综采装备整体解决方案。”郑煤机董事长焦承尧表示,郑煤机的国际化战略正不断迈出新步伐。
当前,河南正处于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的阶段,以煤矿机械为代表的各类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大中型客车、盾构机、大型拖拉机、大型矿山装备、特高压装备等一批高端产品闻名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增势强劲。河南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中类中的197个,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河南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强力推动换道领跑,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鸣表示,河南成功研发出全球采高最高、技术指标最高的液压支架、国内首款无人驾驶纯电动拖拉机、国内首台用于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盾构机、国内首辆自动驾驶氢燃料客车等,高铁轴承、量子通信、光互连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的取得引领全省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数据显示,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54万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8万亿元,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家、116家、8387家和15145家。
在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河南还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据了解,河南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万亿元级及19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4.0%和12.0%,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两化融合指数居全国第13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7%。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俺今年种的近50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90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种粮大户王国栋开心地说。在刚刚过去的夏收中,作为小麦主产区的开封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小麦生产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三增”的良好态势。
夏粮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又增添了信心和底气。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其中河南夏粮总产量3813.1万吨,稳居全国第一位,再创历史新高。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宋虎振说,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粮食生产,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核心区,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努力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的优质河南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绝对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自2013年河南全省粮食面积首次突破1.6亿亩以来,已连续9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2021年粮食面积达到1.61亿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3.4%,其中小麦面积8536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粮食总产量方面,河南2013年、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先后突破1200亿斤、1300亿斤,并已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2021年河南全省人均占有粮食662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8公斤,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
一手推动藏粮于地夯基础,一手推动藏粮于技挖潜力。河南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行为;同时加强技术攻关,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实施种业振兴六大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规划建设“中原农谷”。郑麦9023、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河南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健介绍,10年来,河南经济总量先后迈上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大台阶,较2012年接近翻番,稳居全国第五位。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开启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开启了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连日来,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河南信大网御科技有限公司各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副总经理郭义伟十分开心。“此前我们一度面临研发场地紧张的问题,多亏金水区政府在产业集聚的河南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帮助协调解决并发放租赁补贴,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完善拟态防御产业链。”郭义伟说。

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表示,金水区有3.8万家科技类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已超2000家。“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换道领跑战略行动,以重点项目和企业培育为带动,打造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技术高级化、产品名牌化、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张红伟说。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河南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完善创新体系,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健全创新制度,优化创新环境。

今年3月份,由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牵头,河南省内18家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参与建设的龙门实验室揭牌。“龙门实验室的使命是立足中原、智造中国、装备世界。长期目标是建成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能够支撑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中国工程院院士、龙门实验室主任樊会涛表示。

河南紧抓重塑实验室体系、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工作,聚焦产业发展,攻克关键技术。自2021年7月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嵩山实验室揭牌以来,目前河南已建成聚焦种业科技的神农种业实验室、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的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的龙门实验室,以及聚焦关键金属与材料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6家省实验室,为优势产业在新赛道上提供澎湃动力。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河南将高标准谋划建设10家突破引领、综合集成的省实验室,使之成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化对接融通的引领阵地和源头支撑,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打造引擎。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今年1月份,3列满载液压支架、采煤机、刮板机等成套煤矿综采装备的郑煤机整车专列陆续在郑州铁路局开封货运站发车,经满洲里出境,奔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这一批次班列运输的成套设备将用于俄罗斯煤炭主采区的煤炭开采。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井工综采装备制造的全球领跑者。去年7月份,郑煤机就将国内首套由单一厂家自主供货的成套化综采装备顺利销往土耳其。该套综采装备在奥日欣煤矿成功应用后,凭借稳定可靠的三机配套,帮助矿方实现了高产高效出煤。

“郑煤机不仅具备生产世界最高液压支架的能力,比肩国际煤机领军企业,而且还提供全流程自主研发的综采装备整体解决方案。”郑煤机董事长焦承尧表示,郑煤机的国际化战略正不断迈出新步伐。

当前,河南正处于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的阶段,以煤矿机械为代表的各类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大中型客车、盾构机、大型拖拉机、大型矿山装备、特高压装备等一批高端产品闻名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增势强劲。河南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40个、207个中类中的197个,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河南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强力推动换道领跑,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鸣表示,河南成功研发出全球采高最高、技术指标最高的液压支架、国内首款无人驾驶纯电动拖拉机、国内首台用于高原高寒大直径硬岩掘进盾构机、国内首辆自动驾驶氢燃料客车等,高铁轴承、量子通信、光互连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的取得引领全省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数据显示,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54万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8万亿元,拥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家、116家、8387家和15145家。

在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同时,河南还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据了解,河南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万亿元级及19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4.0%和12.0%,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两化融合指数居全国第13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7%。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俺今年种的近500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90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种粮大户王国栋开心地说。在刚刚过去的夏收中,作为小麦主产区的开封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小麦生产呈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三增”的良好态势。

夏粮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又增添了信心和底气。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其中河南夏粮总产量3813.1万吨,稳居全国第一位,再创历史新高。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宋虎振说,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看待粮食生产,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核心区,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努力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的优质河南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绝对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自2013年河南全省粮食面积首次突破1.6亿亩以来,已连续9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2021年粮食面积达到1.61亿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3.4%,其中小麦面积8536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粮食总产量方面,河南2013年、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先后突破1200亿斤、1300亿斤,并已连续5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2021年河南全省人均占有粮食662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8公斤,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

一手推动藏粮于地夯基础,一手推动藏粮于技挖潜力。河南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行为;同时加强技术攻关,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实施种业振兴六大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规划建设“中原农谷”。郑麦9023、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河南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综合实力实现跨越提升。”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健介绍,10年来,河南经济总量先后迈上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大台阶,较2012年接近翻番,稳居全国第五位。https://t.cn/A6aujaS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北京密云新增1例感染者,曾到访朝阳天堂超市酒吧,轨迹公布】#抗击新型肺炎北京在行动# 6月9日,密云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曾到访过外区风险点位关联酒吧
  • 规则优化后,济南、天津等多地土地出让溢价率均有明显下调。专家表示,整体来看,多个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落幕,土地市场明显降温。
  •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是怎样做到的~1⃣️产后体形恢复比体重恢复更重要各位妈妈们不要盲目盯着体重计上的数字,体脂含量比体重更重要哦。胡伟韬:现在生活逐渐科技化,它能
  • 行走庐山各景点,借山水景点风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一看过去,眼前有古人留下的诗,脚下有平整光洁的路,耳边有此起彼伏
  • Greatwall 中粮长城 御秘橡木桶陈酿解百纳干红葡萄酒750mL*6瓶 送海马刀到手价¥139元! 【代言】双立人 8.8 20:00-8.11 23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谨遵皇命[嘻嘻],我会好好看剧,会好好支持你,会一直喜欢你,永远喜欢你[心][心][心]「希望你们剧播了就好好看剧, 没有剧播就好好支
  • 但小城也有其他大城市无可比拟之处,有些成绩放在全国乃至全球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港而立、港城一体,临港经济特色鲜明,日照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全球第
  • 独山者,行龙孤独,无疆护拱持,城郭不完,山水不会,单山独龙,四顾不应,此等山形,只可安寺立庙,若为坟茔,主子嗣零落。虾须蟹眼,谓穴心处当证佐明白,消息准的,绕穴
  • 据介绍,磴口县电商产业园区投入运行以来,共吸引28家企业和43户个体入驻。吉兰泰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钻井130口,预备建成一座
  • 如欣赏画、听音乐,你没有美术和音乐的修养,就不可能说出他的好坏。遇到这样好的天气,人们自然心情舒畅,能够过一个欢快的新年,实在是难得,好的很啊!
  • 9. 人世平庸 你是眸间温柔#易烊千玺[超话]#[心]七周年了,好快啊!9. 人世平庸 你是眸间温柔#读书##摘抄# 1. 别担心,你迟早也会成为别人的宝藏。
  • ​‎ ͏  ‮ ‬ 1、“医院”是等杯‮掉子‬下来,看看‮么怎‬修补!​‎ ͏  1、“医院”是‮子等‬杯掉‮来下‬,看看么‮修怎‬补!
  • 我们家善信各个都美美的[色][色]不管发生什么,女人都不能放弃美自己【印度舞娘狐仙姐姐】泰国皇室御用高僧 · 龙菩年师傅加持~♒️功效:招异性缘,招桃花,助感情
  • 送以下全部周边ps:1.分会会员和转发抽奖条件相同2.因疫情原因,此次周边礼包全部采取快递模式(邮费自理) #天下手游[超话]# 小天今日和往常一般在大荒中做日
  • 等这四天结束真的真的不会再让她忙婚庆的事了!我妈睡觉很轻还不爱关门 ,半夜第一次上厕所的时候走路声把我妈吵醒了她生气了一小下让我赶紧睡觉,刚刚第二次上厕所几乎是
  • 不过,宁静已经过了玩数码的年纪,一款手机用了三四年,现在二手也就两三千,这和她的身份明显不符合。#狗东无套路直男式618##天猫618攻略#今日,宁静发文分享了
  • 算它是吧,在我眼里,现在它仿佛就是一个奇迹一样,我从来没有对它报过希望,只是觉得朋友送的,我不能丢掉,我要养着,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养着它,它发芽了,真的很神奇。
  •   李、杨二人在七夕宣誓爱情,大概是唐朝人尽皆知的掌故。这个思路在神话领域也适用,从星宿的观察现象,再拟人,再出现故事情节,再到“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的节日敲定
  • 如果你让情场浪子型男生觉得你已 经被他完全控制,让他认为你已经无法离开他了,那么他对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 敷衍。如果你让情场浪子型男生觉得你已 经被他完全控制,让
  • )转到了喜欢的岗位算是拥有了一只最可爱的小猫-继续等一月份的在远方和小说[悲伤]希望明年更多合体希望本命年可以健康顺利的度过希望大家都越来越好-喝了点,懒得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