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史##我和妈妈的故事# 中国式母女的相爱相杀 文|读者:款款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我和我妈 相爱相杀。”——这是电影《柔情史》印在海报上的一句宣传语,也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核心所在,即一对普通母女“相爱相杀”的琐碎日常。

北漂女孩小雾是一个自由编剧,因为意外得到一笔稿费,她租下了胡同里的一个老房子,并期待着一个人的崭新生活。然而母亲却突然搬来同住,并将她荒谬的生活规则与偏执的行为方式强行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小雾备受折磨。于是独属于母女间的奇特战争开始了。她们在一蔬一饭间你来我往,仿佛乐此不疲地相互伤害着,又试图从彼此身上寻求慰藉。

电影由“奶”“羊蝎子”“瓜”三段组成,“吃”也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因为正是饭桌连缀了母亲的世界和女儿的世界,是两人之间唯一风平浪静的闲暇时刻。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对女儿目前身处的世界鞭长莫及。只有饭桌,是她唯一能找回存在感和安全感的地方。她在饭桌前将女儿一口口喂养长大,在饭桌前传递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在饭桌前成为一个母亲。

女儿小雾虽然看似独立自由,但面对生存困境和创作焦虑,她也在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至于与母亲的争吵,尽管痛苦却也痛快,好似一场默契的游戏,让她短暂忘记外面的风雨。说到底,这其实是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在笨拙地对抗世界、保护自己。而母女关系的微妙映照,又让女儿选择了与母亲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应对,于是矛盾、摩擦甚至战争就开始了。

美国心理学与女性研究荣誉教授菲利斯·切斯勒在《女性的负面》一书中,专门用了三个章节来讨论母女关系。在第五章中,她提到了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阿德里安城·里奇(Adrienne Rich)在其著作《女人所生:母性作为一种经验与制度》里引出的“惧母症”(matrophobia)概念。这是一种“愿望”,“彻底肃清母亲的所有束缚,成为个性鲜明的人、自由人”。对此,她还借另一位女性评论家的观点进一步阐释道:“在俄狄浦斯神话中,亲子杀父以便取而代之。相比之下,在新女性神话中,女儿‘弑’母是为了不必取而代之。”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悲剧的宿命论都占了上风,那些女儿们一直努力想要逃离的,反而被根深蒂固地继承下来。在电影《春潮》里,金燕玲饰演的纪母和郝蕾饰演的建波,在将母女之间的角力升级的同时,也将不幸的人生延续。

比起小雾和母亲的“相爱相杀”,建波和母亲更像是仇敌,剩下的只有“相杀”。小雾和母亲会争吵翻脸,也会相携逛街,而在面对母亲如魔咒般喋喋不休的抱怨、控诉乃至谩骂时,建波早就放弃了言语的回击,始终保持冰冷的沉默。因为对于亲手砌起围墙,将自己围困在不幸过往里的母亲,言语是无效的。真正有力的回击或者说报复,是竖起浑身的刺,凡事叛逆而行。

战争止于母亲的病倒。背对母亲的病榻,看着窗外夜色里的霓虹,建波终于开口了。她诉说了从小被母亲漠然以对的委屈,以及母女矛盾的症结所在——父亲。尽管于母亲而言,父亲是罪恶和羞辱般的存在,但于她而言,父亲却是唯一给过她点滴温暖的人。可母亲却硬要摧毁这一点温暖,只为证明自己有多么地不幸。

“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是的,建波用承袭不幸的方式去反抗母亲的不幸,通过摧毁自己的人生来摧毁母亲的人生。这无疑是双输的惨烈结果。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惨烈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纵使没有如此激烈的冲突,相信每对母女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紧迫”时刻。

爱恨交织,情仇难分。因为同性的境遇投射,尤其在父权和男权之下,处于弱势地位且面临纷繁压力的女性又普遍缺乏安全感,母女关系在所有家庭关系里也最为复杂和幽深。

香港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硕士、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李惠珠在《母女关系交织着复杂的爱恨情仇》一文中曾写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女儿与妈妈的关系紧密,边界模糊的关系使得彼此情绪相互影响着,女儿一方面要安抚妈妈的情绪,另一方面又吸收妈妈的情绪,融合分不出来。身为女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会觉得这个情绪似乎不是自己的,很想摆脱可又摆脱不了,觉得陷入母亲情绪的洞里,但是离开这个洞,似乎又背叛母亲。这样的矛盾挣扎,以及脱离不了的愤怒与无力感,让她纠缠而且进退两难。”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孝顺美德影响下,中国式母女关系更容易深陷这种“逃离-内疚-挣扎/争吵-逃离”的负性情绪循环,难以找到出口。而面对成年女儿的反抗,母亲的口头禅除了“都是为你好”,就是“再也不管你”。比起前者,后者杀伤力更大。因为它唤起的是孩童期的生存恐惧。

在《春潮》里,母亲会骂“白眼狼”,“你从小吃我的,喝我的,合着我养你就是让你来跟我顶嘴”;在《柔情史》里,母亲会大喊“你以为你的自由是什么换来的,你早该挣钱养活我了” 。

因为养育之恩,所以有了“管”的权力。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都经历过被父母支配的恐惧。而作为母亲一生的投射和焦点,独生女所经历的被控制感只会更加强烈。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居家的人,称得上典型的贤妻良母。小的时候,尽管经济条件不好,母亲却总能把家里料理得妥帖温馨,而且常常用一双巧手制造着小小的惊喜。母亲尤擅织毛衣和扎辫子,我也因此经常被同学羡慕。母亲用浓浓的爱意将我包裹,但与此同时,也将我重重围困。

除了上学,只要我一不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她就会恐慌。用我四婶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恨不得把你拴在裤腰带上”。整个成长期,我都在这张爱的罗网里左突右撞。直到进入大学,除了遵守至少每两天打一个电话的约定,作为反抗,我开始一两个月不回家。有一次,因为跟同学在外吃晚饭,我没有接母亲的电话。等再拿起手机,有18个未接来电。那一瞬间,往事历历,汹涌而来,我终于忍不住情绪崩溃。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发现,那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作为家庭主妇,母亲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个年代经济拮据、娱乐匮乏,我既是母亲的女儿,又是她的朋友、她的玩伴、她的生活目的、她的情感寄托。也正是因为慢慢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年来,我开始跟母亲真的像朋友那样相处,从前的那种紧张感也逐渐变得轻盈。

当然,物理距离的拉开是先决条件。远离之后,爱才能自由呼吸,否则就会在密闭空间里发酵成复杂难言的恨意。中国式母女关系,以及所有代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其实都源自界限感的缺失。而无论是痛苦转嫁还是爱的捆绑,都不过是具体表现形式而已。关于这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界限感”是对关系双方的要求。当我们想让母亲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时,我们也应该撕掉母亲的标签,把她也当作一个人、一个女人来看待。

母亲也是人,会有脆弱、愤怒、嫉妒、自私的时候;母亲也是第一次做母亲,会有彷徨、无助、忧郁、想要放弃的时候。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并不清楚为什么要生孩子,或者在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父母。而流传千年的“慈母”圣像塑造和主流文化里对“母爱伟大”的讴歌,都让母亲面临更大的压力。

我跟母亲关系的真正缓解,是从第一次明显看出她的衰老开始的。当我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模样变得比我记忆中瘦小时,就好像褪下了“母亲”这个壳,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母亲也是个普通人。前两年过年回家,如同当初她教我背唐诗一样,我教她使用智能手机,从那笨拙又用力的模样里,我瞥见了幼时的自己。有次国庆回家,我看懂了她眼里的喜欢,于是将口红送给她,并让出梳妆台,让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涂抹,就像小时候我偷偷穿她的高跟鞋一样。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的文字和表情包,母亲的爱意有了更多的外露表达,而我也开始学着对母亲进行哄劝式的赞赏,让她感受到我对她的在乎。

在前述提到的两部电影里,两对母女的“相杀”也都因为母亲的“示弱”戛然而止。《柔情史》里是母亲黄昏恋的失败,《春潮》里是母亲的病倒。在《亲情无价》《热泪伤痕》《母女情深》等多部讲述母女关系的经典美国电影里,这也是让矛盾暂歇的通用情节。因为借由危机或生病而来的,其实是一次角色互换,一次婴儿回归。

随着母亲衰老,女儿成熟。身体、经济、认知、地位,在时间的催化下,母女关系也发生了调转。女儿变成母亲,母亲变成女儿,从而获得一次和解的机会。本质上母女一直互为镜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双生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看清自己身为人、身为女人的局限,才能找到一种自洽的方式,更好地与母亲相处。抛下“母爱是最伟大的”双重束缚,才能减轻女儿反抗的愧疚,并卸下母亲圣像的枷锁,真正透过“母亲”,看见母亲。

#阅读# #疫情# #2020年度好书# #好书推介# #香港商務印書館# #董培新# #金庸# #香港警察#

星島日報專訪 |「閱讀這件事很弔詭,既靜且動,一方面讓你沉澱心靈,一方面讓你放眼世界。香港正經歷轉變,港人更需要沉澱和思考。」早前發佈「202年度好書」的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其副總裁李家駒博士如是說。

繼過去兩屆,#聯合出版集團 今年續推「年度好書」,「想告訴讀者,這一兩年間,關於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等題目,有哪些值得大家留意和關注的好書,藉而喚起讀者需要和興趣,同時開拓他們的視野。」

選書過程殊不簡單,李博士直言是優中選優,選出最好的書,並以「因緣際會」形容這些出版物──「因緣」是指碰上了出版的機遇,「際會」則指出版正好回應了時代所需。
#香港商務印書館 出版的《董培新畫說金庸》和《憑信念──香港警察故事2019》當選「2020年度好書」。

【#驻美使馆回应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17日,驻美使馆发言人就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涉华内容作出回应。发言人表示,台湾、香港和涉疆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东海、南海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些问题关乎中国的根本利益,不容干涉。我们对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相关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必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美日上述言论已经完全超出正常发展双边关系的范畴,损害第三方利益,损害地区国家相互理解与信任,损害亚太和平与稳定。明明是企图在亚太地区搞分裂、搞针对别国的“小圈子”,却冠之以“自由开放”,实在是莫大的讽刺。美日这种图谋逆时代潮流而动,拂地区国家民心而行,势必以损人的目的出发,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驻美使馆发言人指出,美日口口声声说要应对本地区各种挑战,但当前本地区面临的最迫切安全挑战是日本单方面决定把福岛核废水排入海洋,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严重损害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美国的纵容态度也同样不可取。美日难道想要打造一个“核废污染的印太地区”吗?美日如果还能顾及维护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还能顾及地区国家人民包括其自身子孙后代的健康安全,就应该慎重对待核废水处置问题。(人民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Sau kì kiểm tra, em thấy mình thật thất bại. Thất bại trong điểm thi lẫn th
  • 比起这句话,我更喜欢的一个观点是:在琐碎的生活里寻找浪漫,这一生已经足够有趣。”——网易云热评《世界末日的某个角落》”在选择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正确的标准,
  • 今天中午和外贸情圣一起吃饭,因为情圣看到了自己的喜爱的女孩想多看两眼,我就吃了一年来二食堂一楼的第一顿饭。好了这就是我了解的东京留学生活。
  • 但这些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受到了各种现行法律条规的约束,保健品只能按照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改善记忆力等规定的27种功效标注。而在药物研发必经的人体试验
  • 【馨蓝问候.午安】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 『东瀛风物 •1』妈妈和宝宝一起来给大家打个招呼[太阳]别看我平时写起东西来很激动很话唠,平时生活中形象还是较为优雅,不和我多说话是get不到我的真实性情的 顺
  • 地址:首尔市江南区狎鸥亭路46街75 | 서울 강남구 압구정로46길75时间:12:00-21:00 last order 20:00午休时间:16:00-
  • 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摘自《文钞·续编上》):“观汝
  • 这个男老板最后说了一句,好吧,我给你道歉,到我刚刚说的那个话仍然有效,我会给你退单的,不会让你又没吃饭,还损失了钱。司子黄,你很不错,继续努力哦 好久没这样一夜
  •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如今相思两眉,耿耿痴心付流水,恩枯缘尽不言悔,此生孽债我来背,待到来世
  • 现实生活中,若占得此卦,首先表明你正处在艰难困苦的 行走阶段,各方面都在艰难地爬行,甚至困难重重,举步维 艰。因此说,艰难 困苦并不一定是坏事,甚至是人生不可缺
  • 微博评论区小鱼回复我:塑料姐妹!?
  • 那天给国老师打电话 国老师说 等会 我家好像回来人了 哦 不是 我听错了 我说 我妈叫我了 先不说了 哈哈哈哈 我们十八岁的时候 周周闹着出门玩
  • 我觉得最懂我的人就是妈妈啦,我的妈妈巨伟大,不行又要流眼泪了,好难过呀今天,我感觉之前在学校受到的委屈在今天就要爆发了...转移下话题吧,希望我能遇见那位能懂我
  • 卧室弹琴互撩真的太超过了[舔屏]开落地窗那个睥睨众生的背影[害羞]浴缸边上甩貂皮、披貂皮一气呵成[憧憬]还有饥渴到要把小阿生吞活剥的眼神[笑而不语]哦 瓶子里的
  • ??
  • 作为一个90后最早出生那一批人中,我即将正式迈入奔三的队伍中。我发觉我已到了小时候羡慕的那个年纪,可悲的是却没有变成小时候羡慕的那种人。还被周围人定义上各种大龄
  • 丧总是突如其来,在什么都被冻住的冬天,只想过一成不变的生活。西西好像变好看了,并且得到了夸奖,是一只性格好小时候社会化训练得很好,没有心理阴影的可爱的小猫咪。插
  • 觉得这火炮威力太大了,不过射击场上的射击,也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游戏哦!在射击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幸参观了坦克靶试的收弹洞,生平第一次亲眼见到,有点震撼!
  • 。不要让琐事,磨灭了感情;也别让琐事,变成了伤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