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南怀瑾先生:修道学佛上最大的错误观念

【怀师箴言】很多人学佛都有这个观念,都认为学了佛,悟了道,两个腿一盘,了了生死,再也不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了。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是修道学佛上最大的错误观念。


“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虽然还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转,但是不坏法性。他是跳出了三界,是跳到第四界吗?没有第四界。教下讲“界外”,不是讲第四界,不在三界中,即在三界中,是名界外,是圣贤境界,佛菩萨境界。…… 我经常问大家,跳出三界外要去哪界?佛说过有第四界吗?我们可以说是有个圣贤境界,是假设的,得到所谓界外之界的圣贤境界,他在哪里呢?还是不离三界,可又不住三界。因此无以名之,是假设的界外之界,所以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真悟道了,诸佛菩萨都是再来人,还是在三界中度一切众生,又不坏法性,等于没有来过,所谓妙湛总持不动尊,来而不来,去而不去,这才是菩萨行。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跳出三界外”,跳到哪里去?我也经常问你们,你们修行说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到哪里去了呢?有个第四界吗?佛没有说啊。不在五行中,在哪里呢?在第六行中吗?也没有讲。可是你要找出来。 是啊,他说跳出三界外,跳到哪一界去啊?有,法界。佛不是告诉你吗?那个也不是第四界,就在三界中,另有一个超越的,佛创了一个名字,叫法界,超越时空的。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几十年前在大陆云南,找一位很有名的禅宗大师,也是一位八指头陀。后来我到昆明碰面了,我说:法师,我听说你悟道以后有一个观念,认为证得涅槃以后,生死已了不再来了,有没有这样说法?他承认了,我就请教他《楞伽经》中的话“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你不来到哪里去啊?跳出三界外,跳到哪里去呀?佛没有说有个第四界呀?不在五行中,那你在哪一行中啊?了了生死就不来,这不是佛法吧!后来为这个问题我们辩论了很久。 很多人学佛都有这个观念,都认为学了佛,悟了道,两个腿一盘,了了生死,再也不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了。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是修道学佛上最大的错误观念。…… 有人认为悟了道以后就不来,好像有个地方可以躲似的,这是个错误的观念。这个错误的观念,在佛法上就叫做见地上的错。 ——《金刚经说什么》 

我一到昆明,听说月溪法师在昆明。他是昆明人,俗家姓吴的,父亲还是前清的一个举人,祖父又是什么,都是世代,俗家官很大。……然后我们两个一谈,就谈到:证道以后,证到空性以后,肉体一死就不再来了,入了涅槃就不再来。我说:法师你还是这个见解吗?(他说)那当然啦,涅槃不再来的。我说:大法师你的修持,你的见地只到这个程度吗?他说:怎么不对呢?我说:不要说别的,《楞伽经》上面讲的“无有涅槃佛,亦无佛涅槃”。小乘的罗汉,是停留在有余依涅槃,偶然不来这个世间,不过请长假,请短假而已。小乘还不究竟,有一天要回心向大乘。大乘到了佛,证得无余依涅槃,每一个成佛的,都再来任何十方世界,度一切众生。这个教理,我说你都应该了解。他说:教理是那么讲的,实证是我这个境界。我们俩个抬起杠来,抬了半天。我那个为了真理前面,本人素不低头的。我就站起来,我说,你这个见解,你还再去修三十年。他说,不,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啦。不过我们俩还是好朋友,为了佛法。古人有句话:“宁可将身下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那怕是父子也好,兄弟也好,感情再好,你没有到那个境界,就说你对了,那不干的,真理前面绝不低头。宁可将身下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南禅七日》 

昔在昆明,遇月溪僧,亦曰:“涅槃为究竟,证得涅槃,即不再起生缘。”乃请问曰:《楞伽经》云:“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古德复有言:“涅槃生死等空花。”乃至“不畏生死,不住涅槃”等法语,又何说耶?事隔十年,橛棒如故,自称禅德,褒贬诸方,诤心未止,我见难除,抑何可叹! ——《禅海蠡测》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狐嫁仙》余爻桑晚依裴寒笙 姜知许秦知节姜清柠陆砚庭江月白沈临风姜清柠陆砚庭风芊芊霍时野阮橘霍渊 阮橘 霍渊许南初裴淮郁顾欢谢屹萧烬谓景梨梨 陆景裕蒋月媛秦野 蒋
  • #刘宇宁天行健# | #刘宇宁卓不凡#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 你的每一次成长都让我感到骄傲,你的每一次突破都让我感到惊喜,我的偶
  • 对我来说,我愿一直是你的火焰,哪怕你扑捉的只是一刻的温情,对我来说也是整个焚烧过程。对我来说,我愿一直是你的火焰,哪怕你扑捉的只是一刻的温情,对我来说也是整个焚
  • :2250浪琴名匠L2.755.5.97.7 浪琴l2.755.5.97.7玫瑰金双日历??大厂顶级货:2280MJ厂美度指挥官系列M021.431.22.07
  • 既然已经学F,就要深信因果,忏悔自己的业障,念佛,回.向给你的丈夫和叶小姐,若能真心忏悔念经,吃素放生,你未来的生活仍会是幸福的。过去夺人妻,今世被人夺夫素食安
  • 褶皱牛皮实物很漂亮质感也棒款号AS4423尺寸13.5-20.5-5全套包装 更多细节—-2023新款范思哲休闲鞋 范思哲高跟鞋 小红书耳钉 tb 现货22s
  • 我和彤,在这一顿翻译呀,“hot summer nights Mid-July""我俩“七月中旬一个炎热的晚上”歌词翻译“仲夏夜茫,七月
  • 但实际效果却用力过猛,甚至有模仿秀的感觉,我模仿五年前的我自己,剧里的范闲cos大舞台莫不是意有所指?也许是我太肤浅,不懂老王家两口子的爱情游戏,但我好像也不是
  • 所以真心希望楚楚和二次元世界的日系男孩小庄能够共入一台脑电波內,因为楚楚的反差萌值得被看到欣赏和喜欢!谁能想到节目中最可爱温柔的小夹子却人不可貌相,学着最猛的化
  • 我是来自山西的一名环保志愿者,今天我的活动主题是(绿化环境);好的环境人人都享有,我家院子里生长着可以说有几十年的一棵葡萄树,主杆在十年前就已经枯萎了,現在就连
  • 前几天有几个退坑清谷一元拍(没有说这个不好的意思)都算是小稀有,有新的头铁妈来拍到了远高于市价,然后昨天就出现了普谷拍卖,一百起拍不截(市价六七十)5.请看图B
  •   简单如她名字,为人简单,也很佛系,她就像一条咸鱼,升职加薪她不追求,每天做好自己本分工作,不理会别人的是是非非,不参与别人之间的争斗,按时上下班,绝对不加班
  • 记2024年5月22日凌晨五点七点半的闹钟没响 就被一声声猫叫声喊醒 是小奶豹要生了 不到一岁的她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小咪的如今却要生了 我看着她越发大的肚
  • 写你名字可真难,倒不是笔画繁琐,只是写你名字时得蘸上四分春风,三分月色,两分微醺,还有一分你的眉眼才好。 #刘宇宁燕子京# ❤️#刘宇
  • 还能让你有个心里安慰,但这种话说出来骗骗兄弟就差不多得了,哥们信你一下也不会少块肉,但是你别搞得自己也当真了就行。还能让你有个心里安慰,但这种话说出来骗骗兄弟就
  • 角球开得很好,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做了,而正是因为如此,以这样的方式丢球更令人讨厌。“丢掉这两分让我们很伤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最后时刻将胜利拱手相让的
  • 更何况你现在身临其境的幻境,体验感还是如此的真实,所有看到,听到,尝到,感触到的都是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饿是真的饿,疼是真的疼,痛是的痛,开心是真的开心,怎么
  •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 内推 #布里斯托大学##华威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约克大学##莱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杜伦大学##卡迪夫大学##斯旺西大学##俄勒冈州立大
  • #明日方舟##明日方舟奈雪联动# [心]霸气果茶,香聚泰拉奈雪的茶X明日方舟居然联动啦[good] 联名活动时间为4月29日—5月5日 我这个奶茶博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