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科学人物】“喀斯特卢”:捐出360万报答29块5

“生当强国好奉献,死应报民留善安……”近日,88岁高龄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捐出个人积蓄360万元,设立基金奖掖后学,并赋诗感怀。包括同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在内的“3+2”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基金优先支持的对象。卢耀如说,这360万元也许不能做什么大事,但是对年轻人在科研起步阶段也许很重要,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引来更多的支持。

1.用几十年积蓄兑现69年前诺言

在同济大学举行的捐赠仪式上,耄耋之年的卢耀如上台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些钱都是我几十年的积蓄,现在回报给社会,支持那些在科研上需要支持的年轻人,这也是兑现我69年前的诺言,希望能够告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的在天之灵。我,卢耀如曾经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是过去几十年,还是今天,我都是这样做的。”言语之间,他几度哽咽。

1950年,卢耀如被清华地质系录取了。因为家里太穷,清华大学开学已经十多天了,他还没有筹到路费。有一天,他所工作的福州团工委两名同事,带着十多个同事平时攒的钱和当天卖菜的钱共29.5元,送给他去读书。卢耀如说:“当时,我非常感动,立下誓言,学成后一定要回报社会。”

根据卢耀如的意愿,设立在同济大学的“卢耀如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将用于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特别是在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将优先支持“3+2”高校和科研院所。即同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3家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所高校。这其中,同济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卢耀如长期工作的地方;清华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均为他的母校;而卢耀如兼任名誉校长的贵州师范大学,则是他征战贵州石漠化的“根据地”。

2.建起喀斯特地区首个大型水电站

毕业后,卢耀如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并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由于其在喀斯特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被国内外学者誉称“喀斯特卢”。

彼时,国家决定在贵州乌江修建乌江渡水电站,但在喀斯特地区,大坝建在哪,是一个难题。1959年,卢耀如多次前往乌江渡,实地调查研究黔中一带喀斯特发育规律。

不过,乌江渡工程后来因故搁浅,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重新上马。因坝址下有4个渗流通道需要慎重处理,卢耀如后来又多次赶赴现场研究防渗基础处理等问题。

1983年9月,母亲病重,卢耀如前往福州老家看望母亲后,又急忙赶回乌江渡工作。有一天,他考察完乌江渡库区,接到了母亲去世的电报,而此时,距母亲去世已经4天了。

正是在卢耀如的倾心指导下,乌江渡水电站得以顺利建成。该水电站的建成以及后期防渗基础处理等工作取得的成效,为我国在喀斯特地区修建高坝提供了宝贵经验。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作为我国首个在喀斯特地貌上兴建的大型水电站,乌江渡坝址及水库几无渗漏,年发电量33.4亿度,使贵州的发电能力大增,在贵州电网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3.对贵州石漠化治理倾注毕生心血

60多年来,卢耀如的足迹踏遍贵州大地,对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他倾注了毕生心血。

贵州是我国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地处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中最大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喀斯特地貌占贵州全省总面积的73.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卢耀如首先提出了贵州等西南石灰岩地区的石漠化问题,逐渐引起国家领导层面的重视。

2004年,由卢耀如等19名国内顶尖水利、地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向国务院提交了《贵州石漠化治理专题调研报告》,成为中央出台“贵州石漠化”治理方案的最有效决策依据。

对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资金渠道,除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外,卢耀如还提出了“生态补偿”观点。

为推动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卢耀如选择与贵州喀斯特研究方面有深厚积淀的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为当地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喀斯特研究方面的人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经卢耀如牵头成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在贵州花江大峡谷、清镇、毕节等地设立石漠化治理研究基地,探索出著名的“花江模式”,曾经的“生态癌症”正被治愈;科研团队相继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期项目(含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中国丹霞捆绑项目(含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含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以及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均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项,贵州也成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图:同济大学副校长向卢耀如院士(右)颁发捐赠证书 资料图
柯士雨 何星辉

【宁夏故事 | 翻开史前人类的“记事本”】
 

周兴华庆幸自己能成为考古路上的逐梦人。

  家乡的那座大山,让他爱得深沉;那些石头上的画,让他魂萦梦绕。因为那里积淀着历史的页码,闪烁着祖先的智慧,荷载着古人的辉煌。

  从遇见大麦地,到邂逅“维纳斯”,再到发现重型石器,在与大麦地岩画朝夕相伴的30多年里,他无数次走进史前人类的精神世界,去寻觅、去探索、去发现。

  年近八旬,他感觉人生才刚刚开始,与大麦地“情缘”远远未了。大麦地新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他兴奋,继而生出遗憾,更知此生使命:“这里其实是世界遗产的代表作,看来我们的脚步一天都不能停歇。”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说。

  遇见“大麦地”

  周兴华从未想到,自己会离一个传说这么近,正是这个传说,让他有缘在家乡的大山深处与历史隔空对话。

  这个传说在中卫香山流传数百年,故事的主角是一匹“神马”,周兴华坚信:有传说和故事的地方,必定是一个灵秀氖氲的神奇之地。

  时光回溯到35年前的一天,一位老乡赶着一群牲口从周兴华面前走过。

  他随口问:“往山里面赶?”

  老乡回答:“饮水去。”

  老乡突然又问他:“你去过石马沟吗?”

  周兴华摇摇头,老乡指着香山的那一面低声说:“要有时间,你去看看,石马沟里面矗立着一大块青石板,平整光滑。太阳爬上山顶时,一群‘神马’的影子就落在青石板上,活灵活现。中午太阳一过,‘神马’就不见了。”

  神奇的传闻,诱发了周兴华的好奇,他决心寻找这块青石板上的“神马”。一天,他顺着牧羊人指引的方向,走进了石马沟,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那块青石板。当时,阳光正好从东方斜射到石面上,从远处看,图像清清楚楚。

  “那何止是一群‘神马’,几匹‘神马’上还骑着人。走近看,图像逐渐模糊,用手摸,图像与岩面一样平整,无沟槽刻痕。”历史专业“科班”出身的周兴华瞬间判断,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岩画。

  “岩画!我的家乡也有岩画!”他惊喜地喊出了声音,那一刻,他的思绪早已飞出了香山,飞向了以岩画作为文明发祥地标志的那些地方,飞向了遥远的史前时代。

  神话传说与考古的碰撞,迎来了香山岩画的大发现,也诱发了周兴华对香山及中卫境内其他大山是否还遗存有岩画的探寻。

  1985年,宁夏地调二队的一幅《中卫及其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及分布图》,掀开了大麦地岩画的发现始末。在勘察金矿过程中,周兴华意外地发现,在这片荒山野岭中居然还遗存着一个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史前岩画博物馆”。

  经过考证后得知,这片荒山野岭原是一处曾经种过大麦的小山坡,从不见任何经传、地图及地名记载,是牧羊人给小山坡随口起的名字,只有当地的牧羊人才会称其为“大麦地”。

  20世纪80年代,中卫的文物工作者整理岩画资料时,将这里的岩画命名为“大麦地岩画”,大麦地的名字被第一次载入《中卫岩画》。

  翻开“记事本”

  一个旧背包,两个饼子,三瓶矿泉水,还是那身“标配”,退休后每月4次进山是周兴华给自己定的“硬指标”。

  出中卫城区,一路向北便是祁连山的余脉—卫宁北山脚下,这里西临腾格里沙漠,东面与巍峨连绵的贺兰山相对,奔腾不息的黄河日夜相伴。

  车子停下后,周兴华警觉地环顾四周,确信没有人发现后,他指着一条崎岖的山路,一路叮嘱司机:尽量快一点,抓紧进山。

  这条山路,是进入大麦地岩画核心地带最近的一条路,他从不向别人提及。“这条路过去全是石头,是我用双手捡出来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也正因为大麦地岩画这种隐秘性,使它保存了基本的原生状态。”周兴华说。

  他是一名文物考古工作者,更是这座大山里的“常客”,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就是这座大山的“眼睛”。“这是人类的瑰宝,必须不遗余力保护好,不能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机会。”

  站在山间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一缕阳光打在周兴华的脸上,他的脸紧紧贴住一幅“狩猎长卷”,就像爱抚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要用岩画纪录中国,给我留个影吧。”随着相机咔咔的声响,时间定格的那一瞬间成为永恒。

  大麦地岩画问世后,对时任中卫县副县长的周兴华来说,探索这里的岩画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他必须要跑得比黄河水更快。随后几年间,他对大麦地岩画作了详细的普查。终于,一部史前文明的长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专家考证,以大麦地为中心的中卫北山岩画约有6800多幅,含个体图案2万多个,其中大麦地岩画区最为集中,约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有岩画2300多幅,个体图像8532多个,每平方公里图像个数达568个之多,分布密度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十分罕见,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规定标准的140多倍,这一新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没有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的空白。

  1991年,国际岩画研讨会第一次在宁夏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将目光聚焦大麦地。“这里的岩画很早!”“这幅是旧石器时代的。”……大麦地岩画的古老、丰富、密集与奇特,让与会专家学者叹为观止,大麦地一时间沸腾了,在国际上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从那时起,前往大麦地核心区的崎岖山路便被戏称为“国际大道”。在这条道上,周兴华走了整整33年。狩猎、祭祀、生殖、战争、放牧、建筑、舞蹈……万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在“记事本”上记录的生活点滴,在周兴华脑海中刻成一幅“百科全书”。

  翻开这些史前人类的“记事本”,走进他们的精神家园,周兴华无数次与历史对话。

  邂逅“维纳斯”

  邂逅“维纳斯”,源于一次意外的发现。

  1986年,周兴华在大麦地考察时,意外发现一块山石上凿刻着一幅岩画,大部分画面裸露,小部分画面上覆盖着块块苔藓,粗看像个大花朵,经反复辨认,才看出是个“小美人”。

  这是一位双乳饱满、大腹便便的石雕女性裸像。先民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孕妇特征:体态丰腴,乳房硕大饱满,腹部隆起,臀部肥大,五官省略,手臂纤细,双腿并立。他翻阅了介绍国外原始艺术的很多图画书籍,几经对比才恍然大悟:大麦地的这幅人形岩画,与国外史前考古发现的母系氏族社会崇拜的生育女神的造形竟如出一辙!

  “史前学家通常将母系氏族社会崇拜的生育女神称之为史前‘维纳斯’,认为这是人类造型艺术的开端,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周兴华说。此后的16年里,他查阅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有关雕塑女性裸像的大量资料,从年代学、地层学、类型学逐个进行对比。

  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周兴华将大麦地岩雕女性裸像称之为史前“岩画版维纳斯”。2004年,新华社刊发了《史前岩画版维纳斯惊现宁夏》一文,并公布了中国大麦地史前岩画维纳斯的凿刻形象。文章指出,史前“岩画版维纳斯”与西欧法国石灰石浅浮雕洛赛尔的维纳斯雷同,与奥地利石灰石圆雕维伦多府的维纳斯相像,以岩石为质地凿刻的这种相同形象的史前维纳斯,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3件。

  消息刊发后,大麦地的考古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坡,被罩上了神秘的光环,时至今日,每年来大麦地考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有50多名。

  “岩画版维纳斯”究竟产生于什么年代?2009年,周兴华在大麦地岩画上意外发现了冰川擦痕打破动物岩画的自然遗迹,为大麦地岩画产生于距今2万至3.2万年前找到了自然形成的客观物证,为解决宁夏岩画乃至北方岩画的断代提供了客观的证据锁链。他考证认为,大麦地冰川擦痕打破岩画的自然遗迹证实,大麦地“岩画版维纳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生育女神。

  近些年,周兴华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他广泛查阅各地发现的岩画,没想到竟在大麦地毗邻地区的一幅岩画中,见到了一幅保存完好的女性裸像岩画,亦即生殖崇拜岩画:在位居中间的一个呈三角形的图案中,从上到下有4个梯形方框。其中从尖端向下的第一个梯形方框中,凿刻着一个女性裸像,其造形与大麦地“岩画版维纳斯”类同。

  周兴华考证认为,这幅生殖崇拜岩画等于给大麦地“岩画版维纳斯”的内涵作了详细的图语注解:第一个梯形方框中的女性裸像是至高无上的生育女神,从她开始生殖繁衍后代,人类就由1个变2个,由2个变3个,由3个变5个,世代无穷的繁衍下去。

  “寻找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早的石雕女性裸像之类的造型艺术品,是探索人类史前文明渊源、重建人类史前史的必由之路,大麦地‘岩画维纳斯’充分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也进一步证明古人在万千年前就具备了创造艺术品的思维与技能。”周兴华说。(宁夏日报记者 王刚 文/图)

“喀斯特卢”:捐出360万报答29块5

2019-10-23 13:56:22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柯士雨 何星辉

“生当强国好奉献,死应报民留善安……”近日,88岁高龄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捐出个人积蓄360万元,设立基金奖掖后学,并赋诗感怀。包括同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在内的“3+2”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基金优先支持的对象。卢耀如说,这360万元也许不能做什么大事,但是对年轻人在科研起步阶段也许很重要,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引来更多的支持。

用几十年积蓄兑现69年前诺言

在同济大学举行的捐赠仪式上,耄耋之年的卢耀如上台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些钱都是我几十年的积蓄,现在回报给社会,支持那些在科研上需要支持的年轻人,这也是兑现我69年前的诺言,希望能够告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的在天之灵。我,卢耀如曾经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是过去几十年,还是今天,我都是这样做的。”言语之间,他几度哽咽。

1950年,卢耀如被清华地质系录取了。因为家里太穷,清华大学开学已经十多天了,他还没有筹到路费。有一天,他所工作的福州团工委两名同事,带着十多个同事平时攒的钱和当天卖菜的钱共29.5元,送给他去读书。卢耀如说:“当时,我非常感动,立下誓言,学成后一定要回报社会。”

根据卢耀如的意愿,设立在同济大学的“卢耀如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将用于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特别是在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将优先支持 “3+2”高校和科研院所。即同济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3家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所高校。这其中,同济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卢耀如长期工作的地方;清华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均为他的母校;而卢耀如兼任名誉校长的贵州师范大学,则是他征战贵州石漠化的“根据地”。

建起喀斯特地区首个大型水电站

毕业后,卢耀如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并建立了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由于其在喀斯特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被国内外学者誉称“喀斯特卢”。

彼时,国家决定在贵州乌江修建乌江渡水电站,但在喀斯特地区,大坝建在哪,是一个难题。1959年,卢耀如多次前往乌江渡,实地调查研究黔中一带喀斯特发育规律。

不过,乌江渡工程后来因故搁浅,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重新上马。因坝址下有4个渗流通道需要慎重处理,卢耀如后来又多次赶赴现场研究防渗基础处理等问题。

1983年9月,母亲病重,卢耀如前往福州老家看望母亲后,又急忙赶回乌江渡工作。有一天,他考察完乌江渡库区,接到了母亲去世的电报,而此时,距母亲去世已经4天了。

正是在卢耀如的倾心指导下,乌江渡水电站得以顺利建成。该水电站的建成以及后期防渗基础处理等工作取得的成效,为我国在喀斯特地区修建高坝提供了宝贵经验。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作为我国首个在喀斯特地貌上兴建的大型水电站,乌江渡坝址及水库几无渗漏,年发电量33.4亿度,使贵州的发电能力大增,在贵州电网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对贵州石漠化治理倾注毕生心血

60年多来,卢耀如的足迹踏遍贵州大地,对于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他倾注了毕生心血。

贵州是我国最不发达的省份之一,地处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中最大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喀斯特地貌占贵州全省总面积的73.3%。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卢耀如首先提出了贵州等西南石灰岩地区的石漠化问题,逐渐引起国家领导层面的重视。

2004年,由卢耀如等19名国内顶尖水利、地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向国务院提交了《贵州石漠化治理专题调研报告》,成为中央出台“贵州石漠化”治理方案的最有效决策依据。

对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资金渠道,除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外,卢耀如还提出了“生态补偿”观点。

为推动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卢耀如选择与贵州喀斯特研究方面有深厚积淀的贵州师范大学合作,为当地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喀斯特研究方面的人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经卢耀如牵头成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在贵州花江大峡谷、清镇、毕节等地设立石漠化治理研究基地,探索出著名的“花江模式”,曾经的“生态癌症”正被治愈;科研团队相继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期项目(含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中国丹霞捆绑项目(含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项目(含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以及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均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项,贵州也成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省份。

同济大学副校长向卢耀如院士(右)颁发捐赠证书受访者供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100家新经济重点培育企业中,包括稳定发展连续四年入选的鼎桥、医联;也有持续发展连续三年入选的超有爱、卓影等,还有今年大放异彩从而首次入围的拟合未来……这
  • 冰镇是我最喜欢的吃法,还可以拿它来煮个冰糖雪梨、做个秋梨膏,清心润肺那是再好不过了…[赞啊]PS:云和雪梨始种于明景泰年间,史料记载距今已有560多年的栽培历史
  • 多年过去,人们总算发现了他们的罪行。江觉迟从她生活的安庆市回到祖先的村庄,发掘祖母苏蕙华裁襟励子故事,整理祖父江百川、父亲江兴皖诗集,把近乎废弃的老屋打造成非遗
  • 李云迪这么多年来在观众心中树立起来的光辉形象一下子就崩塌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也会做这种事情,当然这和某个吴姓艺人相比还是要好一点的。 李云迪这么多年来在观众心
  •   …  即便是上一辈子的时候,王亦博也因为肖戰有白月光这件事难过过很多次  他那时还不知道肖戰有白月光,更不知道白月光是肖谨,所以王亦博摸不清自己的敌人也推断
  • #日月为镜,凝固时光##汉服[超话]##挪威旅行# 风景我的评价:⭐️⭐️⭐️⭐️⭐️#十月欢乐指南# 挪威观景台,每一步都是风光大片登上挪威观景台可以看到怎样
  • (图片来源:百度)又看到有人在談這個 我一直都覺得偶像可以戀愛我只要每次看到偶像跟演員的對比就覺得偶像好可憐演員演了一部戲因為有cp感下面留言各種求談戀愛要他們
  • #育儿##育儿知识##宝宝##萌娃养成记# 优秀月嫂推荐:姓名:刘阿姨年龄:34籍贯:孝感身高:163cm体重: 60kg所持证书:高级母婴护理证,精英母婴护理
  • 【今晚0点开抢】限时前一小时!蹲好啦【56.8】花知晓 小天使羽毛唇釉之前都是一支59的价哇!
  • 曾经,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是大多数人,其实,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是少数人,都要学会一个人。随着长大,你会发现,有些路父母不能陪你走了,爱人无法陪你前行,孩子有自己的世
  • :我叫孙郡硕我是十七床她是十六床我两准备缠着你跟着你:我要工作了:你不能只牵她的手我也想牵手:可是我只有两只手:你多大:二十岁:你年轻的时候不好看,现在好看:你
  • 对于卵巢癌大家也不用过于惊慌,卵巢癌并不是不可防的,日常的体检项目,如B超等,可以发现卵巢病变端倪,但是发现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有一些患者查出来卵巢有
  • 喜欢聪明的女明星(对粉圈凝聚有正向作用,真心实意以林墨利益为核心的);恐惧一些享受腿毛追捧,追星到最后忘记初衷是出于对一个人的喜欢而不是对别人的恨意和偏见,变得
  • #爸妈的快乐时光# |#生活的模样# 睿睿现在很喜欢拼搭类的玩具培养耐心,还很考验空间感和想象力干脆直接安排了乐高®得宝®系列[羞嗒嗒][羞嗒嗒]马卡龙主题的游
  •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在抵达梦想之前,你要做的只是日复一日地努力罢了。这个世界不甚完美,但你要始终坚信,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秦智勇教授介绍,多年来,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更新很缓慢,在其他肿瘤治疗中大热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中仍需不断
  • 这次回老家了还提前一天打电话给我说不能给我庆(做)祝(饭)就给我说了生日快乐~我爸都没这个待遇哈哈哈哈哈哈哈还有说客家人重男轻女的我还真没感觉到,每次家里聚会我
  • 上礼拜回家参加表哥婚礼 帮忙真的太累了 祈求以后找我当伴娘 搞个舒服点的伴娘服 一天都没抬的起胳膊[怒] 萱萱真的太好了 每天睡觉前都要帮我涂好身体乳 感觉像
  • 自律认真乐观坚持#招网拍模特##网拍模特##寄拍##网拍##买家秀#尽管很多人因为这段真心游戏下头说原来全员恶人剧本但这段反而让我更加嗑到影视剧里我希望双方都能
  • 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大大其心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