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者都要历经心性上的磨练。#道教知识#

道教修行中,尤为强调一个“真”字。所谓真,是指人们要在修行的过程中观照自我的本来真相,去除掉后天形成的种种欲求,从而证得心性朗然的结果。

道教的宇宙生成观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大道运化而来。道祖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因为站在道的境界去看,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道的体现,所以彼此间不存在利益的争夺。既如此,也自然没有了善恶的区分。

修行,便是要使我们的身心回到至道状态中,远离从各种礼教中附加而来的名利争杀,寻回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桃花源”。人们之所以会追逐于名利,在于无法控制心中因贪念、执着而生出的无限欲求。修行,是对自我心性和自我行为的一种戒持。

自古以来,成大道者都要历经心性上的磨练。如丘祖在“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时候曾以搬石头和战睡魔的方法来修行,通过对身体安逸的挑战,使生理上的苦痛升格一场历劫,最终从苦中参悟到世间至乐。

这份乐远远超越了美食、华服、高屋以及女色所能带来的物质上的欢娱,修真之士从中体悟到的是独与天地之大美相往来的独特精神境界。

道家从道祖以道言教之初,便注定了其对人间俗尘的超越性质。其谈论的修行并不只是一世为人。在劝导世间众生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的背后,修行还有无穷的精神意蕴。

正如那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道不言不争,却一直致力于润化万物于无形。因为心怀慈悲,所以才能“善利万物”;又因为懂得修真的隐意,所以才不会被天地万象迷惑了心神,更不会居功自傲。

把万化还给于万物,把自我返归于自然,把心性安然于心中。安守分、做自己,这才是道教修行的真要。

在千年的历史文明中,道教修真的概念影响了诸家言论。儒家有正己之说,释家有化性之谈,虽然各家言说之词不同,但归根于底还是要回到道祖提出的“自然”二字上来。

万物本来品类千般,想要从不同的体相中证得同一大道,唯一的法门便是从万物自我本然的心神出发,以其视角观其运化,才能明晓其展现出来的大道之方。

人们之所以会对同一个世界产生千变万化的不同认知,皆是从自己的立场去观众生,而非从众生的视角看众生。不过,南华真人却告知人们,人籁是以自我的标准去界定天地,而天籁却是世界的自然演化。孰是孰非,一语明了。

偏执本是人的主观意识在作祟。修行就是在化除因脾气秉性而带来的贪嗔痴怨,从自我之身中体悟到非色非空、不偏不执,这便得了大道真妙。

“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祖把婴儿发自于身心的自然需求,视为不加任何修饰的道的展示,因此强调人们修道要回到婴孩般的纯真。因为婴儿不曾以人的主观意识去看待他人、他事,所以也不会产生利益的引诱。

尽管我们都生活在物质社会中,但若能够保持一份如同婴孩一般的淡然心境,千缘万业也都不过是境遇一场。身是物质的,心是清虚的,只因无心于万物,便不染人间铅华,也就不存在是是非非的论断了。

即便是在日益商品化的现代社会中,这一修真法则也未曾改变。俗语有言,“生活即是修行”。乍眼来看,仿佛修真大事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仔细参悟会明白,这些日常琐事正是修心炼性的好道场。

修真,不只是要从深山老林中感知到与世无争的逍遥,更要从红尘中参悟出身心超越的法门。从万般苦难中证得人生大乐,这不正是丘祖遗训的现实写照吗?

道书中曰,修真之士最难降服的是自己的意马心猿。人们感知外界变化的枢机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越是被花花世界牵缠,自身的欲求就越难平息。有很多修行人因为这一障碍而最终堕入红尘,真可惜也!

不管我们身处的社会如何变化,一个人唯有保持内心深处的纯然一念,才可以得悟真常。既然你我都还是人身,有了欲求、动了心念也并非全部都是坏事。正是因为我们的恣意任心且曾无觉悟,历代祖师才以身言教,谆谆教诲之外不乏悲悯苦心。

道教讲求慈心于万物,从对天地万物的慈念中感悟修缮本性的必然。偶有起心动念并不可怕,若是能够及时省悟并因此又生出一层精进心,修行之“修”便有了切实的意义。

经中有曰:“人心皆散乱,一念便纯真。”《清静经》中写道:“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修行的目标是要超越人生的困境,使自己的心性不受外界环境的牵累,进而炼心、炼形,从一介凡尘上升为得道高真。这一切的基础,建立在对自我心性的主动把控上。

真正的修,是从万千中化一,是从一切实有中参悟到真无的妙处。所谓玄妙大道,其至理正在于无中生有、有中含无,二者相生且不离。若是再进一层,堪破了有无皆是执念的重玄之意,也就更加明白散乱人心中的一性纯真是什么了。 https://t.cn/Evk4evd

#如实的解脱道# (30)
(续 第五章)
杂阿含157经(认为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认为是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受想行)识异我、我在(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在我。

我们在前面探讨五蕴的时候都已经讲过,我们先把经文读完。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的存在),不舍,这个不舍就是知见上的执著。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们一段一段来分析理解经文,这一经讲,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什么是这个五蕴呢?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这个‘受’是什么意思呢?‘受’就是‘取’的意思,所以五受阴,也就是五取阴。这个‘取’就是指凡夫、无明众生,在无明当中执取,这个‘受’在无明中执取而受纳的意思,当下的这个五蕴身心,所以叫五受阴,也叫五取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们分析一下,如果不执取,会不会有事啊?不可能嘛。你不执取会有感受吗?被别人骂的时候,如果不执取怎么会有受呢?所以这个‘受’一定是有所执取嘛,受、想、行、识都是一样。

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阴见我,

什么意思呢?若:就是假如、如果,假如诸沙门、婆罗门就是指一切外道修行者,见有我者,就是他在知见上面执著有我,这个‘见’就是知见,知见上面认为有我的话,那么这一切都是于当下此五受阴上面见我,不是离开五蕴以外有个我。

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色是我:认为色就是我;色异我:认为受、想、行、识是我,色是我所,叫作‘色异我’。

我在色,色在我,这就是所谓的‘相在’,也就是说‘我在色中或色在我中’;见受……想……行……识是我,(受、想、行)识异我,或(者是)我在(受、想、行)识(中),或(受、想、行)识在我(中)。

我们翻到资料31页,“我的定义”就是生命中的永恒不变、独存唯一、主宰自在者,对于‘我’知见上就是这样认为的,一般有情以此为轮回主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认为有这样的一个我在轮回,最常见的我们中国人讲的就是有灵魂,有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那个灵魂就是我、真我。下面四点解释:以色为我,就是这个经文里面讲的见色是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所;如果以色为我所,就是经里面讲的色异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我在色,色在我呢?就是第3点、第4点,以我在色中,色中有我,我在这个色里面,以色在我中。这个每一蕴都有这四种情况的身见,身见就是我见,五蕴合起来共有二十种,第三种、第四种即为相在。这个相在,在经文里面就是第三句,我在色、色在我,这个‘相在’就是相互包容的存在,这样我们就理解了。看经文,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凡夫不明白故,所以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他认为色是我:这个色身就是我,受、想、行、识就是我的。异我:受、想、行、识是我,色身是我的;相在:‘相在’就是相互包容的存在,如我在色中,与色共存,或色在我中,相互共存;我在受、想、行、识中,相互共存,或受、想、行、识在我中,相互共存。

言:『我真实』。言:言说,这个‘我’是‘真实’的存在,世间有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这个我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灭,这大抵属于《唯心论》说。《唯物论》则认为,人死如灯灭,一切都没了。《唯心论》者,认为这个物质的身体灭了,有个不灭的灵魂——我,然后可以来来去去,说:“这个身体就象一件衣服,坏了可以换一件,那个‘我’是不会坏灭的”。

佛陀,是离这两边见的,依于中道而说法,佛法认为有情生命是精神与物质相依相缘的综合体,也不认为这一期生命结束就什么都没有了,只要没有解脱,将由此生积聚的业力而感得后有。所以这个观念厘清多重要。因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不舍:不放下这观念;以不舍故,诸根增长;

因为不舍离无明故,那颗心处处攀援执取,攀援执取须依六根啊,因此诸根增长,诸根增长什么?六根增长攀缘。那么诸跟增长已,增诸触;六根增长攀缘,就增长诸触啊。六触入处所触故,因为有触嘛,那么愚痴无闻凡夫起苦的感觉、乐的感觉,苦触因缘起苦受,乐触因缘起乐受,所以起苦、乐觉,觉:是觉受、感受。这些苦、乐觉都是从触入处起,你不触怎么会有苦、乐觉呢?佛这里再告诉我们什么?苦乐从缘起生啊!也就是佛对病比丘讲的,有眼方能看,然后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果没有眼,没有眼触因缘,会不会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啊?那就不会。所以这些苦受、乐受都是从触入处起,你没有根尘触,不会有这些问题?这里不是说不要去触,而是说苦、乐从缘起生,本性空,别以为是实有而起烦恼执著!

那么佛陀后面讲,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就是由于我们有六根,然后触六境才会产生六触,然后六受,六受就是眼触生受、耳触生受,六根触六尘产生六受,这个六受里面还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由于六根触对而产生的。

佛陀下面讲,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意界:就是意识类,‘界’就是类,意界也就是意识界。法界:就是内心的受、想、行。无明界:就是凡夫一类。凡夫一类不如实知五蕴、六处缘起,不如实知缘起的本性是空,以不如实知故在实有感里面起烦恼执著,才会有苦受、乐受嘛。你这里明白了,如果以后有烦恼起来了,要去反省,为什么会起烦恼?是不是落入实有感里起执着了才烦恼。如果当下与空相应,如实知是因缘生、因缘灭,当下观察它已经灭去,不可得,干嘛要跟虚幻的泡影去打仗呢?一切法的真相是你觉知的当下已经灭去,你就不会执著而烦恼了。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在无明中触,所以起有觉、无觉,于一切现象生灭时执著实有、实无。有无觉:有是常见,无是断见;有无觉就是起常断二见。我胜觉:我比别人优秀,我最优秀的感觉。我等觉:我跟你一样的感觉。我卑觉:我比别人差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在实有感里面起执著。

我知、我见觉:自以为是的感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前面所例举的这些知、见皆缘於六触入处故,在无明触对中起实有、实无的感觉,起常见、断见的感觉,起我强的感觉,起我跟你一样的感觉,起我比你差的感觉,起这些自以为是的感觉,都是缘於六根触对的缘故,没有六根触六境会起这些感觉吗?这些想法不会起来的。那么这段经文解析了,要思考的是:一、这些知见是不是在无明触中所起的?二、这些知见虽是无明的产物,但它是不是缘起的?

所以佛陀在这里讲,都是由于根尘触而产生的,因为无明。愚痴无闻凡夫在无明中触,所以他会起这种种的知见。

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这一句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多闻圣弟子不是不要根尘触对,不是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哦,不是六根不要触六尘哦,而是怎么样?于此六触入处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这一句要把握住,那你就受用了。根尘触对的时候,你要舍离无明而生明,佛陀是不是这样教我们啊?你不要根尘触的时候又在无明中、在实有感里起执著,实有感里就是无明中,你根尘触的时候你要与明相应,如实知是缘起,只要能够提起‘缘起’这两个字,马上就与明相应,不会生气、不会起烦恼、不会随着境界转,这不是佛陀手把手在教我们吗?多闻圣弟子为什么不会起烦恼?因为他于此、就是当下根尘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那这里就是两个机制你会用啦,你舍离无明的机制,选择与明相应的机制,那么这个一定是什么?我们前面对五蕴、六处分析过了,知道是缘起的本性是空,你也观察到、也体验到,就像妙净说的,今天早上我进大寮听妙净在跟这个如愿在分享,说:‘我现在是真的发现生命只有当下,那个离开当下的就不叫生命了,所以生命活着只有当下’。表明她对身心有观察,有体会。我们现在思维并体验:已经过去的还叫生命吗?当下能够感觉到的这一切叫生命;你再进一步,生命当下你能感觉到的这一切,就是你生命的全部。那个记忆只是生命的功能,那个记忆就是生命吗?它只是生命的功能之一。所以记忆里面的,我们一般说‘我的房子,我银行里还有多少存款,我还有多少股票’;那都是你的记忆,哪里是你生命的全部,你不去想它的时候,它在吗?你想的时候它的影像翻出来了。所以生命的全部,就是你能当下感受到的那一切,所以导师在蕴观里面讲:五蕴就是有情的一切。在处观里面讲:六处就是有情的一切。你仔细去思维、去体验,离开当下的生命所觉知的一切还有什么?这真的是对生命彻底的探究,才会有那一分感受。所以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就当根尘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如果说,我们时时在觉照中,时时与正见相应,那就不用在根尘触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本来就在明中,与明相应的触,那还会生有觉、无觉、有无觉吗?这个觉就是知见。常见、断见还会有吗?不在实有感里怎么会有这些呢?什么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也不会有啊,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这个不可能会生起啊。

先所起无明触灭,就是他还没有觉悟之前所起的无明触已灭;后明触觉起,后面是在明中触对,如实知缘起。如果有记性不好的,你只要记到‘缘起’两个字,根尘触对你马上想到‘缘起’,怎么还会落在实有感里呢。‘缘起’这两个字,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直在讲、反复在讲,缘起的本性是空。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待续)

#中国道教那些事儿[超话]#
人心皆散乱,一念纯性便是真!


道教修行中,尤为强调一个“真”字。所谓真,是指人们要在修行的过程中观照自我的本来真相,去除掉后天形成的种种欲求,从而证得心性朗然的结果。

道教的宇宙生成观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大道运化而来。道祖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因为站在道的境界去看,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道的体现,所以彼此间不存在利益的争夺。既如此,也自然没有了善恶的区分。

修行,便是要使我们的身心回到至道状态中,远离从各种礼教中附加而来的名利争杀,寻回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桃花源”。人们之所以会追逐于名利,在于无法控制心中因贪念、执着而生出的无限欲求。修行,是对自我心性和自我行为的一种戒持。

自古以来,成大道者都要历经心性上的磨练。如丘祖在“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时候曾以搬石头和战睡魔的方法来修行,通过对身体安逸的挑战,使生理上的苦痛升格一场历劫,最终从苦中参悟到世间至乐。

这份乐远远超越了美食、华服、高屋以及女色所能带来的物质上的欢娱,修真之士从中体悟到的是独与天地之大美相往来的独特精神境界。

道家从道祖以道言教之初,便注定了其对人间俗尘的超越性质。其谈论的修行并不只是一世为人。在劝导世间众生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的背后,修行还有无穷的精神意蕴。

正如那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道不言不争,却一直致力于润化万物于无形。因为心怀慈悲,所以才能“善利万物”;又因为懂得修真的隐意,所以才不会被天地万象迷惑了心神,更不会居功自傲。

把万化还给于万物,把自我返归于自然,把心性安然于心中。安守分、做自己,这才是道教修行的真要。


在千年的历史文明中,道教修真的概念影响了诸家言论。儒家有正己之说,释家有化性之谈,虽然各家言说之词不同,但归根于底还是要回到道祖提出的“自然”二字上来。

万物本来品类千般,想要从不同的体相中证得同一大道,唯一的法门便是从万物自我本然的心神出发,以其视角观其运化,才能明晓其展现出来的大道之方。

人们之所以会对同一个世界产生千变万化的不同认知,皆是从自己的立场去观众生,而非从众生的视角看众生。不过,南华真人却告知人们,人籁是以自我的标准去界定天地,而天籁却是世界的自然演化。孰是孰非,一语明了。

偏执本是人的主观意识在作祟。修行就是在化除因脾气秉性而带来的贪嗔痴怨,从自我之身中体悟到非色非空、不偏不执,这便得了大道真妙。

“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祖把婴儿发自于身心的自然需求,视为不加任何修饰的道的展示,因此强调人们修道要回到婴孩般的纯真。因为婴儿不曾以人的主观意识去看待他人、他事,所以也不会产生利益的引诱。

尽管我们都生活在物质社会中,但若能够保持一份如同婴孩一般的淡然心境,千缘万业也都不过是境遇一场。身是物质的,心是清虚的,只因无心于万物,便不染人间铅华,也就不存在是是非非的论断了。

即便是在日益商品化的现代社会中,这一修真法则也未曾改变。俗语有言,“生活即是修行”。乍眼来看,仿佛修真大事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仔细参悟会明白,这些日常琐事正是修心炼性的好道场。


修真,不只是要从深山老林中感知到与世无争的逍遥,更要从红尘中参悟出身心超越的法门。从万般苦难中证得人生大乐,这不正是丘祖遗训的现实写照吗?

道书中曰,修真之士最难降服的是自己的意马心猿。人们感知外界变化的枢机在于自己的起心动念,越是被花花世界牵缠,自身的欲求就越难平息。有很多修行人因为这一障碍而最终堕入红尘,真可惜也!

不管我们身处的社会如何变化,一个人唯有保持内心深处的纯然一念,才可以得悟真常。既然你我都还是人身,有了欲求、动了心念也并非全部都是坏事。正是因为我们的恣意任心且曾无觉悟,历代祖师才以身言教,谆谆教诲之外不乏悲悯苦心。

道教讲求慈心于万物,从对天地万物的慈念中感悟修缮本性的必然。偶有起心动念并不可怕,若是能够及时省悟并因此又生出一层精进心,修行之“修”便有了切实的意义。

经中有曰:“人心皆散乱,一念便纯真。”《清静经》中写道:“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修行的目标是要超越人生的困境,使自己的心性不受外界环境的牵累,进而炼心、炼形,从一介凡尘上升为得道高真。这一切的基础,建立在对自我心性的主动把控上。

真正的修,是从万千中化一,是从一切实有中参悟到真无的妙处。所谓玄妙大道,其至理正在于无中生有、有中含无,二者相生且不离。若是再进一层,堪破了有无皆是执念的重玄之意,也就更加明白散乱人心中的一性纯真是什么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
  • !(他们公众号发布的网盘链接里的文件,甚至连文件名后面的“轻微修改”、“有删改”等字样都没删除,有够懒的。
  • 例如,世界上大约80%的资源是由世界上15%的人口所耗尽的;世界财富的80%为25%的人所拥有;在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中,20%的人口与20%的疾病,会消耗80%
  • #Rain[超话]# #RAIN-JIHOON[超话]# 200430 Rain picture_Cuckoo Malaysia Online Store 【大
  • 考研调剂是没有选择权的 再偏远的地方甚至不如本科院校的都得跪求 当时因为喜欢选择了法语 考研和调剂让我恨死了法语…喜欢有毛用 二外日语不仅能让你一志愿上线,还能
  • #纯爱推文[超话]#这是你掉的胖橘吗(娱乐圈)作者:绣生 标签:甜文 娱乐圈 直播 灵异神怪 文案:十只橘猫九只胖,还有一只压塌炕。 谢小宝是只橘
  • 但异地恋爱中常常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考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宜任性冲动,要学会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否则将会面临各奔东西的悲惨结局。#墨绿塔罗预测#
  • 鼻强耳弱而且眼白有痣,妥妥的一个渣男,在异性面前抵抗诱惑的能力差,而且缺乏耐心,自我意识强,所以这要是做了你的男朋友,可得看紧点了。女生婴儿肥,看起来会比较可爱
  • [心]#致自己# 老照片你是天边那一片云偶尔也会飘进我的心撩起我心中最深的情意那是一段最难忘的记忆那年的老槐树还在原地那年的我们已成过去泛黄的老相片述说一段过往
  • “Love U The Same”初心大本命:宋茜 零顺位‼️ 金泰妍郑秀妍姜涩琪朴智妍OT9OT5 : ⭐ 敏妍 70❌ :zs zxj jn yy(♂) 这
  • 黑夜走过来给我全身撒满星星的花瓣这些荧光闪闪的花瓣,我抓不住一朵早晨很快出来了,我混在霞光之中开始了新一天的寻找我有意避开重复的路,找呀找呀那座昨日的山头,突然
  • 狐仙属于妩媚化身可以拥有狐仙协助 你的事业 财运 上都有非常有效的起色 !狐仙属于妩媚化身可以拥有狐仙协助 你的事业 财运 上都有非常有效的起色 !
  • 相反如果你接受分手,试着和对方重新做普通朋友,让他觉得自己是自由的,就能轻松地攻破他的心理防线。相反如果你接受分手,试着和对方重新做普通朋友,让他觉得自己是自
  • 相反如果你接受分手,试着和对方重新做普通朋友,让他觉得自己是自由的,就能轻松地攻破他的心理防线。相反如果你接受分手,试着和对方重新做普通朋友,让他觉得自己是自
  • 我在海面上轻轻地漂浮着,与他浅浅的对视一下,想象着他游过的海域,度过的一生,敬仰着天与海的广阔。晚祷:慈悲全能的圣天父,慈爱主耶稣,让我降下姿态再次来到你跟前,
  • 截至目前,共采购甘肃地区3177万元的农副产品,争取6月份完成5500万元消费扶贫任务。消费扶贫方面,2月28日,在镇原县注册金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落实海
  • 这也标志着,今年下半年最强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即将拉开帷幕。#YOHO!GIRLchitchat# 当我们在谈论“偶像”时,除了会讨论他们的业务能力之外,也会讨论
  • 寒舍外一地落红无人打理,他却自醉其中,袖中淡淡竹香抵过了乱世中纸醉金迷。现只遗存20来幅,留存在石壁上,是斯里兰卡古代艺术的珍品,为古代东南亚四大艺术胜迹之一[
  • 很喜欢的美妆博主在我这里慢慢让我看成一个vlog博主和BGM种草博主 在考虑要不要把健身时间移到早上,但是我的蚂蚁森林被偷怎么办 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在十一点和
  • 结婚3年了,和老公结婚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经历了1年的异地恋,双方工作都已固定,但不在一个地方,父母的阻挠,这些都没有阻止我们相爱,我们坚持下来了,最终我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