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沿河·乌江流域党建 | 联建共创试点(4)南庄村:“三抓三强”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乌江流域党建##乡村振兴#

编者按:为探索乌江流域党建联建共创和流域治理新模式,凝聚乌江流域治理合力,着力推进乌江流域基层党建、流域治理及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全力创建“一区五走廊”(乌江流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特色产业发展走廊、人才机制创新走廊、生态保护绿色走廊、文旅融合体验走廊、党建集成示范走廊)党建综合改革品牌,推动沿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前沿”,着力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和贵州内陆沿江开发桥头堡,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下面,小编带你走进沿河乌江流域党建,细品全县各联建共创试点特色亮点。

沙子街道南庄村位于沿河自治县东部,距县城6公里,是黔东北地区入成渝、出湖广的重要通道。全村共五个村民组,户籍人口203户846人,中共党员22人。201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AAAA级乡村旅游景区。

近年来,南庄村以“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助推党建”为抓手,结合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资源,以“支部+产业+基地+”模式,依托沙子空心李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沙子空心李的原产地,该村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共发展空心李2000余亩,年产鲜李280吨,年收入达270多万元,形成了产业发展好、群众工作好、村容面貌改善好的欣欣向荣局面。

抓产业强经济 联建共促乡村振兴“动力源”‍

近年来,南庄村充分利用党支部、组织联建、自然资源,以发展空心李产业为抓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一方面通过村村联建,强龙头聚力打造乡村振兴产业集群,立足南庄村空心李“1”个主导产业,采取支部互帮、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措施,将有条件的村、项目、资金、资源进行打包,抱团发展,形成“1+N”的产业发展格局,打破“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局面,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连片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另一方面采取村企联建,以组织联建、发展联手、人才培育为抓手,通过发展主导产业、销售农特产品、拓宽就业渠道等帮扶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峡都公司与南庄村建立结对帮扶,积极探索合股经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南庄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大数据电商孵化党支部与南庄村党支部开展联建,开拓电商服务,做好产销对接,让群众发展空心李无后顾之忧。

此外,南庄村还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医院、定期分红。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立足自身产业、区位优势,依托“河谷风光”,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打造“天赐仙李·悠然南庄”的旅游名片,并成功举办了八届“李花节”,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服务业。

抓示范强引领 联建共促乡村治理“新路径”‍

今年以来,该村坚持党支部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进一步推动南庄村基层社会治理动起来、活起来。

党员示范,提升基层治理“融合力”。结合南庄村与新沙社区“镶嵌式”分布特性,开展支部联建,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在产业发展、邻里调处、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让每一位党员都能成为群众生活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领跑人、先进科技的传播人,有效融合党群关系,提升基层治理“融合力”。

示点创建,提升基层治理“内生力”。依托组织联建优势,以南庄村法治示范点创建为载体,“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社会治理机制为抓手,积极打造“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的服务铁三角,在抓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积极探索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新路径。

志愿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新活力”。结合南庄4A级景区实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着力点,通过与结对联建支部联合开展“李在石上·技在心上”“南庄有‘约’文明有‘李’”“万众‘疫’心”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抓旅游强文化 联建共促农旅融合“新篇章”‍

近年来,南庄村村支“两委”按照“支部+龙头企业+党员+农户”模式,围绕以“李”兴“旅”、以“旅”促“李”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旅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该村依托南庄景区自然禀赋,围绕“抓产业促旅游”的发展思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维修了南庄大道和旅游观光路、旅游观光公厕、文化长廊和观光亭;建成8亩观光苗圃花卉基地、2个露天游泳池;开办8家农家乐。如今,一个“生态型乡村旅游示范村”已现雏形。

同时,该村还倡导文明旅游、文明服务的新风尚,组织文艺爱好者开展“啄杯·啄杯”文艺表演活动,组织乡村“厨师”开展“味在舌尖·乐在农家”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畅游金海雪原,体验土家风情”为主题的“赏花活动周”“采摘月”等活动,通过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进一步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来没有过的追星体验,我以前追星总是三分钟热度,但入坑这两百多天,对你喜爱的程度越来越深,我好像真的能喜欢你很久很久…你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感叹,能见证你在音乐这条
  • 【9月北方降水创纪录,北京两区有气象记录以来首破1000毫米】中国气象局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介绍,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81.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0.3%
  • 《老子》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的话,就能理解什么是无了。
  • 其实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陈美丽对自己的身世产生怀疑,她觉得父母那么丑,自己那么漂亮,就认为不是父母亲生的,她想去做亲子鉴定,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之后,没咋聊些
  • 从此埃里克森在国际米兰的鸿运来了,他又可以称作球迷眼中的爱神了,孔蒂不知咋了,一下也不那么愣了,有点开窍会用和喜欢用爱神了,爱神也很珍惜教练的开窍,自己也转变一
  • [月亮]3.ᵀʰᵉ ʷᵒʳˡᵈ ⁱˢ ᵈᵃʳᵏ / ᵃⁿᵈ ᵗʰᵉⁿ ʸᵒᵘ ᶜᵒᵐᵉ / ʷⁱᵗʰ ᵗʰᵉ ˢᵗᵃʳˢ ᵃⁿᵈ ᵗʰᵉ ᵐᵒᵒⁿ.世界很暗/然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编纂有《阆中地方志略》《阆中县志·帝制时期》、1993年版《阆中县志》、新编《阆中市志》和77部部门(行业)志、83部区乡镇志以及大批地情资料
  • (而且这还是部让缺觉一周的三个人睁着眼从头看到尾的电影hhh~要去改方案的我这段简直在大记流水账…)陈哲远——天蝎美男子哈,虽然长相很可爱,但是整个星盘散发出与
  • “我女儿都没回来,我买牛肉做什么,不买不买”“抖音上看到别个父母看到自己的女儿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回来,把自己女儿赶出去了,不让她进门”“那意思是我一个人回去的话你
  •  第一辑与第三辑,几乎可以说是对现实世界的二维复制,极大地满足了三、四岁的淘气男孩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医食住行,筑路、建房、旅行、机械修理、种植技术……面对淘
  • 你配药的乌梅很有可能是野桃醋泡后晒干的冒充品。可曾知道,你买的茯苓是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的。
  • 虽然我也没觉得我一定要嫁给他,但是这样,我还占着女朋友的位置,就骑驴找马的,真的是,有点子无语。远的咱就不去了,找个时间去#西伊豆# [思考]#伊豆半岛[超话]
  • 挑战&变化&风险很多,但似乎也在补充着更迷人的生活真相~[微风]一起探索8(真是老调的口号呢!库切迷人的点在于他明明生活在动荡的南非,小说中也非
  • 首先,本文所关注的问题“绿色绅士化”是一个前沿话题,在新自由主义风行的当前西方社会背景下,城市研究中的社会公正、空间正义、环境正义视角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
  • 很讨厌这种感觉,爱的人在负重前行,我却独自逍遥快活…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都认为我的选择是我最应该做的选择,听着初中和高中时听的日语歌,突然就想起了那时的感觉,对
  • 2.“有保有限、影响最小化” :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时,通过采取错峰、避峰用电等措施,不是拉闸停电,确保居民生活及其他重要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首先限制高耗能工业行业
  • 希望我的口腔溃疡赶紧好,超想吃火锅烧烤肉片米线串串[悲伤]好羡慕那些一次谈一辈子最好是…从高中就看着对方从男孩嘻嘻哈哈渐渐成长变得成熟稳重从女孩素颜坦诚慢慢蜕变
  • 但有时候和田玉的美很难用一些特别准确的名词去形容,于是关于顶级的好料,就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到头这个说法经常指某一个玉种,比如有色玉种,有些糖白料玉质近羊脂
  • 【陈美凤摄影棚打卡 体质奇特能懂他内心事】资深女星“黑猫”#陈美凤# ,曾因冻龄美貌登上外媒,她长久以来维持紧致无暇肌肤与婀娜好身材,因此被封为“最美欧巴桑”完
  • 又想了想,当我对很多人都不满意的时候,那肯定就是我自己出问题了。这是当初阿弥陀佛在没成佛以前,做法藏比丘时,发愿将来造成一个极乐世界,十方的众生若愿意生到他的国